养生健康

如何通过中医辨证法来检查失眠

如何通过中医辨证法来检查失眠

中医学认为正常的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平阳秘”,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心血得静,卫阳能入于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卫阳通过阳跷脉、阴跷脉而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劳逸过度,久病体虚,饮食不节,五志过极,均能使心神不安,心血不静,阴阳失调,营卫失和,阳不入阴而导致失眠。中医在检查失眠时,也是通过辨证来判断的。

●辨脏腑:失眠的主要病位在心,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神不守舍而失眠,且与肝、脾、胆、胃、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相关。如急躁易怒而失眠,多为肝火内扰;脘闷苔腻而失眠,多为胃腑宿食,痰浊内盛;心烦心悸,头晕健忘而失眠,多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面色少华,肢倦神疲而失眠,多为脾虚不运,心神失养等。

●辨虚实:失眠虚证,多属阴血不足,心失所养,临床特点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运化,肝失藏血,肾失藏精所致。失眠实证为火盛扰心,临床特点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多因心火亢盛或肝郁化火所致。

失眠实证宜泻其有余,如疏肝解郁、降火涤痰、消导和中。失眠虚证宜补其不足,如益气养血、健脾补肝益肾。在泻实补虚的基础上安神定志,如养血安神、镇惊安神、清心安神,配合精神治疗,消除紧张焦虑,保持精神舒

通过介绍,可以看出,失眠是由于脾脏阴虚所导致的,因此,大家一旦出现失眠的症状,就应该到医院检查一下脾脏,看是否存在脾虚的情况,如果被查出有脾虚的症状,那么可以让医生给开几剂补脾的中药进行服用。

中医关于失眠抑郁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 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 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

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小儿失眠的中医辨证治疗

1、心脾两虚

【诊断要点】不易入睡,入睡后易醒,多梦;心悸,健忘,头晕,肢倦乏力,腹胀,便溏,面白无华;苔薄白,舌质淡,脉细弱。

【处方】心俞、脾俞、足三里。

2、阴虚火旺

【诊断要点】心烦不寐,或稍入睡即醒;头晕,耳鸣,腰酸膝软,遗精,健忘,手足心热,口干咽燥;舌质红,脉细数。

【处方】太溪、大陵、肾俞、心俞。

3、肝郁化火

【诊断要点】烦躁易怒,难以入睡;头晕头痛,胸胁胀痛,口苦,目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处方】肝俞大陵行间。

4、胃腑失和

【诊断要点】睡眠不实;胸膈满闷,脘腹胀满,嗳腐吞酸;苔厚腻,脉滑。

【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

5、心胆气虚

【诊断要点】失眠多梦,易惊醒,胆怯心悸;善惊易怒,气短倦怠;舌质淡,脉弦细。

【处方】心俞、胆俞、阳陵泉、丘墟。

中医辨证施治更年期失眠

痰湿内阻型:症状。虚烦不眠,惊悸多梦,坐卧不安,头晕,头沉如裹,脉缓沉迟,舌质胖大,苔厚腻或湿滑。治法。祛湿化痰,健脾和胃,佐以安神。药物。陈皮、半夏、竹茹、枳壳、厚朴、淫羊藿各10克,茯苓、合欢皮各15克,炙甘草6克,远志、柏子仁各10克。用法。水煎服。

阴虚阳亢型:症状。失眠多梦,耳鸣健忘,潮热汗出,心烦易怒,舌红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阴潜阳,镇静安神。药物。生地黄、熟地黄各30克,何首乌15克,茯苓15克,泽泻、牡丹皮、玄参、麦门冬、五味子、山萸肉各10克,磁石、珍珠母、夜交藤各30克,山药、木瓜各10克。用法。水煎服。

中医辨证施治更年期失眠包括气滞血瘀型:症状。心悸失眠,噩梦,Jb中烦热,胸胁胀痛或周身刺痛,脉弦或涩,舌发绀或舌尖有淤点、淤斑,舌下静脉怒张。治法。活血化瘀,除烦安神。药物。当归、红花各10克,川芎、桔梗各5克,赤芍6克,生地黄、牛膝各9克,柴胡3克,枳壳10克,桃仁12克,琥珀3克。用法。水煎服。

郁证中医辨证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叹息,胸胁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纳呆食少,或恶心呕吐,大便不调,月经不调,舌苔薄白,脉弦。

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咽干,喜冷饮,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咽中不适,如有异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胸中满闷,胸胁疼痛,舌苔白腻,脉弦滑。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伤欲哭,多疑易惊,或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哭号叫骂,舌淡苔薄,脉弦。

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健忘,纳少便溏,面色不华,舌淡苔薄白,脉细。

中医辨证治疗失眠的方法

类型一、热扰神明型失眠患者

配方:川大黄、朴硝各10g,甘草6g,栀子10g,薄荷6g,黄芩9g,连翘l5g,竹叶10g,蜂蜜少许。

症状:面红目赤,夜难入寐,心烦意乱,身热口渴,胸闷胀满,头昏头痛,口燥唇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燥,脉沉数。

类型二、痰热内扰型失眠患者

配方:清火涤痰汤:丹参15g,橘红、胆星、姜蚕各为10g,菊花15g,杏仁、麦门冬各10g,茯神12 g,柏子仁、贝母各10g,竹沥半杯,姜汁1滴。若痰食阻滞、胃中不和者,加半夏、神曲、山楂、莱菔子以消导和中。

另外若心悸不安者,加珍珠母、朱砂以镇惊定志;若痰热重而大便不通者,可加服礞石滚痰丸,降火泻热、逐痰安神。

类型三、胃气失和型失眠患者

症状: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大便不爽,腹痛,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主治:和胃健脾,化滞安神。

配方:半夏9g,秫米30g。苦宿食积滞较甚,而见嗳腐吞酸,脘腹胀痛者,可加服保和丸。

淋病的食疗方

秘制萝卜

萝卜1500克,洗净,去皮,切片,用蜂蜜适量浸泡10分钟,放在瓦上焙干,再浸再焙(不要焙焦),连续3遍。每次嚼服数片,盐水送服,每日4—5次。

清淋汤

虎杖、土茯苓、贯众、连翘、蒲公英、黄连、半枝莲、木通、瞿麦、黄芪、茯苓、丹参、赤芍各适量,水煎服,轻者每日1剂,重者每日2剂。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湿热瘀阻及毒热证者。

滑石粥

方法来自《寿亲养老新书》,主要用品:滑石30g,瞿麦10g,粳米30~60g。制作方法:先将滑石用布包扎,再与瞿麦同入水中煎煮,取汁,去渣,加入粳米煮稀粥。空腹服用。主治淋病属湿热证者。

补肾通淋汤

土茯苓、生苡仁、怀山药、茵陈、白茅根各30g,熟地20g,泽泻、山萸肉各15g,车前子、各12g,桑螵蛸、生甘草、生益母草各 9g,麦饭石颗粒50g,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1疗程。适用于淋病中医辨证属于肾虚证者。

冬葵汤方法来自《药性论》,主要用品:冬葵叶200g。制作方法:煮汤食。主治属湿热证的淋病患者。

食管癌吃什么中药好

在我国,治疗食道癌并不仅仅只有西医一道 ,还有中医,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我们中医对于食道癌却是有了不同于西医的独特疗效,通过望闻问切的四种常规手法,检测出病人身体的整体状况,同时采用辩证法来确定自己的诊断是否正确,以起到最大化的驱除比痛的效果。

1、辩证法

中医疗法中的辩证法,根据食道癌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分型,食道癌患者的症状各有不同,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引起此症的病因在不同的方面,如气於、气滞、血瘀、气虚等,食道癌的中医疗法根据病因对症治疗,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中药的作用

中医中药治疗采用的药材,可减轻毒副作用,增强机体的抗癌作用和免疫功能,防止癌的复发和转移,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率。因此,积极运用中医药与手术、放化疗相结合是十分必要的,食道癌的中医疗法也是进一步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

3、与手术结合

中药治疗与手术结合,可提高疗效,增加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前采用中药辅助治疗,可以减少由于手术引发的并发症,控制癌的发展。手术后采用中药进行调理,根据患者特征及不同的类型,采用适合的中药良方,辨证治疗,可使的食道癌的治疗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总而言之,食道癌的中医治疗是所有的治疗方法之中效果最好的,而且是没有不良后果,还可以减轻病患的痛苦,但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早期还是建议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式,并且调节他们的生理状况。

中医失眠辨证治疗方法是什么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人体正常睡眠乃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结果,这种规律如果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症。

其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实者为七情内伤、肝失条达、饮食失节、痰热上扰;虚者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劳倦过度、心脾两虚。不寐的病证轻重,与其病因、病程长短有关,要通过不同的临床表现加以辨别。轻证为少眠或不眠,重者彻夜不眠;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成年累月不解,苦于入睡困难。

不寐的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属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表现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脑海空虚所致。实证为火盛扰心、或瘀血阻滞,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胸闷且痛,多由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火郁滞、气血阻滞所致。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 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 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

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如何全面诊断失眠症,调理失眠中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颇为丰富,不少医者从临床实际出发,探求其发生的机理,提出了些新的辨证思路。

1、从五脏论治

有学者认为失眠症其病因病机主要表现于肝,波及五脏,统顾五脏实体病证。提倡“五脏皆有不寐”的整体观,从肝论治、兼顾他脏、辨证加减的证治体系,并由此分脏制定了失眠症证治方案。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衡,导致阴阳失调,使人机能处于亢奋状态,从而睡不着。

2、从精神情志论治

精神情志与不寐关系密切,由此将不寐分成烦恼型、多疑型、紧张 型、抑郁型,分别选用清热泻火、疏肝降逆法,滋阴清热、理气解郁法、清心宁神、调和肝脾法等治之,取得良好效果。

3、从昼夜节律论治

人体 的睡眠是一种具有昼夜节律性的生理活动,失眠则是这种正常睡眠,—觉醒节律紊乱的结果。遵循这一规律,提出“因时制宜”治疗失眠。

4、从心肾相交论治所

有的失眠都是“火不归根”引起的,所有的治疗方案,最终都需要回到“引火归根、心肾相交”的问题上来。并将失眠分为五型:肝气郁结型、肾精不足型、心火旺盛型、经脉瘀阻型、痰湿阻滞型。

5、从肝脾论治

导致失眠症产生的诸多病因病机均与肝脾失调有关,中医如何全面诊断失眠症,调理失眠中药的选择,应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注重调理肝脾。

中医辩证治疗失眠方法

失眠中医称不寐,以经常性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要特征,是中医神志病中常见的一种病证。不寐病名出自《难经·第四十六难》,中医古籍中亦有“不得卧”、“不得眠”、“目不瞑”、“不眠”、“少寐”等名称。

临证轻者入寐困难,时寐时醒,醒后不能再寐,或寐而不酣;重者可彻夜不寐。人体正常睡眠乃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地转化结果,这种规律如果被破坏,就可导致不寐症。

其病因、病机主要有虚实两方面,实者为七情内伤、肝失条达、饮食失节、痰热上扰;虚者为心肾不交、水火不济、劳倦过度、心脾两虚。

临床对不寐症的辨证宜遵循三个要点。

一是辨轻重 不寐的病证轻重,与其病因、病程长短有关,要通过不同的临床表现加以辨别。轻证为少眠或不眠,重者彻夜不眠;轻者数日即安,重者成年累月不解,苦于入睡困难。

二是辨虚实 不寐的病性有虚实之分。虚证属阴血不足、心脑失其所养,表现为体质瘦弱、面色无华、神疲懒言、心悸健忘,多因脾失化源、肝失藏血、肾失藏精、脑海空虚所致。

实证为火盛扰心、或瘀血阻滞,表现为心烦易怒、口苦咽干、便秘溲赤、胸闷且痛,多由心火亢盛、肝郁化火、痰火郁滞、气血阻滞所致。

三是辨受病脏腑 不寐的主要病位在心脑。由于心神被扰或心神失养、神不守舍而致不寐。亦因肾精亏虚、脑海失滋、神不守持而致失眠。

中医关于失眠的辨证论治

失眠在《内经》中称之为 “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难经》始称“不寐”;《中藏经》称“无眠”;《外台秘要》称“失眠”;《圣济总录》称“少睡”;《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则称“少寐”;《杂病广要》称之谓“不睡”。

失眠,中医谓之“不寐”,即不能入睡,或中间间断或多梦、早醒,甚者通宵不寐。一般每天睡眠时间不足6小时,连续2周以上,诊断为失眠症。轻则头晕脑胀,乏力,精神不振,学习、工作效率降低。重则头胀头痛,心慌、心烦,或急躁易怒,口干口苦,食欲减退,大便不调等多种全身症状出现。患者十分痛苦,别人常不理解,医生常不够重视。过去较习惯地认为,病人患神经衰弱,没有什么毛病,一般开点安眠药就处理了。其实,失眠并不是一种单纯性疾病,此病发病因素较多,涉及到多种躯体疾病或精神疾病。

那么引起失眠症的因素有哪些呢?

1、体质因素:这与个人体质上存在着一种弱点有关,即本人自幼体质偏于兴奋型,精神比较敏感,遇事容易多思多虑,对某一事件总是不放心,不肯马虎。这种人一般都责任心强,对工作认真负责。但从我们医生,从医学来看,他却存在这么个弱点,就是容易患失眠症。我们把这个因素叫体质上的因素,即体质上的个体差异性。中医认为,这种对象属于体质上肝气偏旺的人,容易生气,肝气郁结,不能疏泄条达,以致易患失眠症。

2、精神心理因素:精神心理上受到某种外因的刺激或干扰,如家庭、邻居、单位同事之间遇到某些事情不愉快,或发生争吵以后,常多思多虑不解,过多担心事情的发展等,以致打乱正常的睡眠程序而发生失眠。

3、环境因素:常因住家周围环境干扰(如施工、马路边行车过多、拆迁等),或出差、异地环境不适应,以及出国时差调整不佳等。

4、疾病因素:即其他躯体或精神疾病(较多的内脏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肝病、肾病、内分泌疾病)、肺系疾病(如慢性咽喉炎、慢支、哮喘)以及手术后(如子宫切除后)、其他精神疾病常表现的前驱症状。

相关推荐

血热的具体检查方式

血热是热毒侵入血分,跑到血液里面去了,常发生在热带地区,或者是在非常热的环境中工作,或者是在炎热的季节,曝晒过度,或者是出汗过度,没有补充水分,久渴,失水,或者吃炒的、油炸等燥热性的食物,或者是服用一些兴奋剂,都可能导致血热。 中医认为正常状态是血在温暖的气息下运行,遇到寒气就会凝滞。如果体内阳气过盛,火气很大,血液过热则血行加速,脉搏跳动变急,甚至会伤害脉络、耗损阴气。 如果说父母是血热体质,孩子血热体质的概率就会高,特别是母亲有血热的症状出生的小孩子有70%有血热,这以得到统计数据证实。 血热的具体检

老年眩晕呕吐的偏方

一方:石决明(先煎)、泽泻各12克,钩藤(后下)、白菊花、益母草、丹皮各10克,栀子、黄芩、白术、半夏、天麻各6克,生姜4克。 用法:每日l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平肝熄风,和胃止呕。 主治:眩晕呕吐,中医辨证为肝阳上亢型,症见眩晕,耳鸣,头目胀痛,口苦,恶心呕吐,呕吐物呈黄绿色,失眠,易怒,舌红,苔黄,脉弦。 二方:党参、茯苓、黄芪、白术、神曲、桂圆肉各15克,当归、泽泻、半夏、‘薏苡仁、熟地、川芎、大枣各10克,生姜、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功效:补气养血,健脾和胃。 主治:眩

中医辨证脾虚

脾是中医脏象学中的五脏之一,它与现代解剖学所指的“脾脏”不是同一概念。中医诊断“脾虚”,是以脾的生理功能减退所出现的一系列症状为依据。因此,在了解“脾虚”之前,先要了解脾有哪些生理功能。 中医的“脾”有三大生理功能。一是“运化”;二是“升清”;三是“统血”。 中医学认为,人出生后,依赖脾的“运化”功能,与胃一起摄取饮食中的营养,化生气血,充养肌体,维持生命活动。历代中医非常重视脾的“运化”功能,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尤其是对体虚者的调养,或促进儿童生长发育,或延缓中老年衰老。对于患者而言

肺炎的中医辨证

1、邪热内结 症状:恶寒发热,咳嗽胸痛,无汗,恶心呕吐,腹痛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宣肺通俯,清泻热结 组方:瓜蒌30克,生石膏45克,大黄5克,知母15克,苍术10克,杏仁10克,赤芍15克,前胡10克,柴胡10克,芦根30克。 用法:水煎服。 2、痰热雍肺,木火侮金 症状:壮热不退,恶寒,午后更甚,咳嗽急促,痰稠量少,胸胁窜痛,咳嗽尤甚,口干苦,不饮食,小便黄涩,大便干燥,舌红苔黄白较厚,舌根腻,脉细数。 治法:清肺豁痰,平肝降火 组方:龙胆草,泽泻,法半夏,生地白花蛇,草栀子,木通,舌草,

癃闭中医辨证

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淋沥不畅,甚至闭而不痛,少腹急满,口苦而黏,或口渴不欲饮,大便不通,舌质红,苔黄腻,脉实数。 小腹坠胀,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大便溏泻,小便短少,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渴而欲饮,脱肛,舌淡边有齿痕,苔薄,脉细弱。 情志抑郁或恼怒,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畅,或点滴而出,胸胁胀满或痛,舌红苔薄或薄黄,脉弦。 小便点滴而下,或尿细如线,甚至阻塞不通,小腹胀满疼痛牵及外阴,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

尿频的中医辨证

中医认为小便频数主要由于小儿体质虚弱,肾气不固,膀胱约束无能,其化不宣所致。此外过于疲劳,脾肺二脏俱虚,上虚不能制下,土虚不能制水,膀胱气花无力,而发生小便频数。因此尿频多为虚症,需要调养,多吃富含植物有机活性碱的食品,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尿频的中医辨证 一、膀胱湿热:小便频数,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感,小便短黄浑浊,口干而粘,小腹胀满,大便秘结,或见发热恶寒,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肾阴亏虚:尿频而短黄,伴眩晕耳鸣,咽乾口燥,颧红唇赤,虚烦不寐,腰膝酸软,骨蒸劳热,五心烦热,盗汗,大便硬结,舌红苔少,脉

肾炎的中医中医辨证

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副作用小,注重肾脏的修复和保护,还具有标本兼治的效果。肾炎的中医辨证如下: 风热型:发热不恶寒、咽喉肿痛,面部轻度浮肿,舌苔薄黄,尿短赤涩,可见肉眼血尿。治则疏风清热,凉血解毒。 湿热型;可有发热、唇干口苦、舌苔黄、脉滑数、尿少色红、头面或全身浮肿。治则清热利湿或清热解毒。 风寒型:发病急,恶寒、发热、咳嗽、头面浮肿、尿少、血压高、舌苔薄白、脉浮紧。治则宣肺利水。

用什么方法检查百日咳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目前多采用百日咳杆菌毒素和丝状血凝素作抗原检测百日咳特异性IgM抗体,可作为早期诊断,阳性率达70%。恢复期血清阳性率增高,尤其对细菌培养阴性者更有意义。 2、酶联斑点蛋白印迹法:采用抗百日咳毒素单克隆抗体进行酶联斑点蛋白印迹法检测百日咳患者鼻咽分泌物中百日咳毒素,特异性高,可作为早期诊断。 3、单克隆抗体菌落印迹法:抗百日咳杆菌脂多糖和丝状血凝素单克隆抗体菌落印迹ELISA检测百日咳杆菌,48h即可在硝化纤维素膜上出现清晰蓝色斑点阳性印迹反应,可作为早期诊断。 4、荧光抗体法:应

中医辨证治痰多

1、寒痰 由寒邪犯肺,使肺内津液凝聚成痰。痰呈白色,病人怕冷,喜热饮,舌苔薄白或腻,小青龙汤加减:桂枝6克,制半夏10克,干姜6克,细辛 3克,杏仁10克,白芥子6克。有气喘加炙麻黄6-9克。 2、风痰 由风邪侵肺即伤风引起,开始痰白稀,以后可转黄黏痰,病人怕风,舌苔初起白,后转薄黄,杏苏饮加减:杏仁10克,苏叶6克,荆芥6克,前胡10克,桔梗lO克,白前 10克。。痰色转黄,加胆星6克,连翘1 O克,银花1 2克。 3、热痰 由热邪侵肺或先受风或寒邪而发高热数天后,使津液烧灼而转化为黄黏痰,病人怕热喜凉

中医教你辨证养发护发

中医解读养发护发 中医认为,头发与人的肾气和肝血最为相关。如果人的肾气收敛能力强,头发滋润,不易脱发,反之亦然。此外,头发的生长速度跟肝血相关,肝主生发,如果肝血不足,头发就会变白和干枯,并导致脱发。 辩证施“吃”有助养发 一讲到吃什么对头发好,大部分朋友脑海里就浮现出黑芝麻糊、核桃仁、花生仁等坚果类的补肾食物。 引起脱发的原因有多种,肾虚仅是其中之一,因此,核桃仁、黑芝麻等补肾食物并非适合所有脱发者。 1、肝肾阴虚者,头发成片脱落,发质干枯,常伴有头晕、失眠、五心烦热、睡觉时出汗、腰膝酸软等不适。食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