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自我管理六大要素
高血压自我管理六大要素
一、按时服药
要求做到遵医嘱服药,按时、按剂量服药,并长期坚持,避免频繁换药或停药。
二、合理膳食
1、限制钠盐摄入
高血压膳食疗法最主要的关键点是减盐。 研究表明,严格限盐可有效降低血压;盐摄入量下降后血压也随之下降,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下降。
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健康成人每人每日钠盐摄入量不超过6 g(约1啤酒瓶盖的量),高血压患者不超过3 g。
日常生活中,可以从这几点方面着手:食物烹熟后再加盐,尽量少吃或不吃咸菜、咸鱼、咸鸭蛋、豆腐乳等高盐食品,少吃酱油等均有助于减少钠盐的摄入。
2、限制总热量
——尤其是控制油脂的类型和摄入量
油脂分为饱和脂肪和不饱和脂肪,其中,饱和脂肪酸是有害的。
1)减少动物油和胆固醇的摄入。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蛋黄、鱿鱼等。
2)减少凡是脂肪酸摄入,如西式糕点、速食食品等。
3)每日烹调油用量小于25g,油温不宜太高。
3、营养均衡
1)适当补充蛋白质,如牛奶、鱼类、鸡蛋清、瘦肉、豆制品。
2)粗细搭配:一周吃2~3次粗粮,定期吃一些小米、玉米面、红薯等。
3)适当增加新鲜蔬菜和水果:每天吃8两至1斤新鲜蔬菜,1-2个水果。伴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应选低糖型或中等含糖的水果。
三、适量运动
1、原则
有恒:经常地、规律地运动。
有序:循序渐进。
有度:根据自身年龄和体质适度运动。
2、运动方式
如步行、跑步、走楼梯、骑自行车、游泳、打太极拳、家务劳动、园艺等。
3、注意事项
每周锻炼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运动时的适宜心率=170-年龄。提倡进行有氧运动,高血压患者最适宜的运动时每日散步1小时。
四、戒烟限酒
1、限酒
有研究显示,每日饮酒量在2~90g时,血压随着饮酒量的增加而升高,限制酒的摄入量后可使收缩压降低2~4 mmHg,戒酒后,除血压下降外,患者对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大为改观。
因此,建议高血压患者最好不要饮酒。或男性每日酒精量不宜超过25g,即葡萄酒<100~150ml(相当于2~3两),或啤酒<250~500ml(0.5~1斤),或白酒<25~50ml(0.5~1两)。女性则应减半。不提倡饮用高度烈性酒。
2、戒烟
吸烟者冠心病发病风险比不吸烟者增高2倍,缺血性脑卒中发病风险增高1倍,癌症死亡风险增高45%,总死亡危险增高21%。有吸烟习惯的高血压患者,抗高血压治疗不易取得满意的疗效。
五、监测血压
建议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家庭血压测量,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自测血压还可以鉴别“白大衣性高血压”和发现“隐蔽性高血压”。
要注意掌握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 并留意观察其变化,如有不适及时就诊,不要擅自换药或停药。
六、心理平衡
1、避免负性情绪
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视现实生活,真切对待自己和别人,大度为怀。
2、寻找适合自己的心理调适方法
有困难主动寻求帮助,处理好家庭和同事间的关系,培养应对心理压力的能力。心理咨询是减轻精神压力的科学方法。
高血压的介绍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的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血压值和危险因素评估是诊断和制定高血压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不同患者高血压管理的目标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推荐使用24小时长效降压药物控制血压。除评估诊室血压外,患者还应注意家庭清晨血压的监测和管理,以控制血压,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和全身性的疾病。血糖异常,不仅会引发糖尿病,更会对全身血管都产生伤害。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比率要比没有糖尿病的人高3-7倍,70%-80%的糖尿病患者最终死于心梗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国内外医学界有个共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位症。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陈燕燕教授解释:糖尿病和冠心病有着相同的遗传背景;这两种病的患者往往有着共同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糖、高血压、肥胖等;另外,血糖过高的情况下,血液黏稠度会增加,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促进斑块的形成,斑块一旦脱落,堵塞了心脑血管,就会引起心梗、中风等严重后果;而且,糖尿病患者也是低血糖的易发人群,严重的低血糖也会诱发心梗。
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
“得了糖尿病相当于得了冠心病。”这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但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体重等危险因素,不但有助于管理糖尿病,也能让心脏同时受益。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进行疾病的综合管理呢?
血糖达标:一项著名的英国糖尿病研究告诉我们,糖化血红蛋白(国际上公认的糖尿病监控“金标准”)值每降低1%,可以使糖尿病相关死亡几率减少21%,心肌梗塞和中风几率分别减少14%和12%,微血管并发症减少37%。
控制体重:糖尿病患者有效管理体重,益处多多,尤其是腹型肥胖(又称内脏型肥胖):体重每降低10kg,血压降低10/20mmHg,甘油三酯降低30%,空腹血糖降低30%-50%,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5%,死亡风险降低20%-25%。
血压管理:因为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相关性,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血压的正常值要求不再是140/90,而要控制在130/80mmHg以内。
糖尿病的综合管理,离不开药物治疗。专家指出,理想的降糖药应具备以下特点:能有效降低血糖,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且不会增加体重。
老年人降压是越低越好吗
在患者能耐受的情况下,逐步降压以致达标。对于一般人 140/90 毫米汞柱则是平时控制血压的上限。65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 150mmHg 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糖尿病、肾病蛋白尿、冠心病等,可以将血压降至 130/80mmHg 以下,脑卒中后的高血压患者一般血压目标为<140/90mmHg。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卒中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除此之外,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还应该注意个体化问题。
老年人高血压大多是大血管硬化引起的收缩期高血压,而舒张压比较低,降压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舒张压不要太低,在一定的收缩压情况下,舒张压越低,心脑血管病危险越大。比如一个血压 180/60 毫米汞柱的老年人比血压 180/90 毫米汞柱的老年人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高,尤其是对冠心病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因此主张舒张压不宜低于 70 毫米汞柱。
而脑梗死的急性期的患者,就诊时血压很高,特别是 200/110 毫米汞柱以上的患者,医生不会急于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的,因为血压下降的过快,会影响心脑肾重要脏器的供血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因此,老年人的高血压控制不是越低越好,要在医生指导下安全用药。
高血压管理可不能随意
问题一:从来不测或很少测血压
对血压进行监测是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如果不能正确及时测量,医生就无法诊断,当然也很难得到有效治疗。在一些医疗比较落后的地区,有些人60岁前甚至从来没有测过血压,患病多年却浑然不知。还有些人觉得年纪大了血压增高很常见,不需要经常测量。事实上,高血压对老年人危害更大,处于老化的心脏和血管更易出现意外事件。
指导建议:应通过患者教育等方式增加公众对高血压的知晓率。还要推广家庭血压测量知识,与诊室血压相比,家庭血压监测更为方便、省时、易坚持。《家庭血压监测中国专家共识》建议,每日早、晚各测量2~3个读数,间隔1分钟;初诊或治疗早期应在就诊前连续测量5~7天,血压控制良好时,每周测量1天。测量时要注意,先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坐着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尽可能确保捆绑袖带的上臂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
问题二:治高血压太随意,未坚持有效管理
很多人被确诊高血压后,没有能够进行持续有效的管理。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把高血压当成感冒,吃了几天降压药血压正常了,就认为高血压治好了,不需要再吃药了。二是虽然知道高血压要长期吃药,但总自己扛,认为“不吃药血压可以维持在比较好的状态,一吃药高血压会加重”。
指导建议:高血压病人通常需要长期服降压药,对血压进行持续有效管理。如果血压降下来马上停药,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另外,高血压不能扛,经过严格审批上市的药物,基本上都是安全有效的,只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会让高血压加重。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可保护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减少心梗、脑卒中、肾衰竭等不良事件发生,降低死亡率。
问题三:选药不合理
有些高血压患者虽然长期坚持服药,但吃的药物不是长效、安全性更好的药物,当出现不良反应时会自己停药。更有甚者,在降压药选择上也“跟风”,听说别人吃什么药降压效果好,便自作主张服用同样的药,或者听信广告的夸大宣传,用保健品、降压仪等替代药物治疗。
指导建议:选用降压药的原则包括降压效果好,能使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24小时平稳降压,避免一天中血压忽高忽低;安全性好,长期服用肝肾毒性低;无药物相互作用,便于联合用药。
控制血压应根据患者情况选用长效且效果平稳的降压药,如果对一种药物效果觉得不满意,患者不要自行换药,需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增加剂量或联合用药。另外,同一种降压药对不同患者疗效不同,因此高血压患者需要进行个体化治疗,不能参照他人的服药方案自行降压。
问题四:吃药不评估效果
这类患者知道治疗高血压是有必要的,也在坚持吃长效安全的降压药,但很少进行监测,也不评估降压治疗的效果,一种药吃到底。
指导建议:患者要提高血压管理的积极性,在服药过程中及时监测血压,尤其要注意清晨血压的测量。高血压病人坚持每天在清晨服药前测量血压,能更好掌握血压在一天中的最高值,从而预测血压是否在全天24小时内均得到平稳控制,也能为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重要的依据。
此外,人体的血压会受生活中各种因素影响,如季节、环境等,所以不要一种药吃到底,要定期找医生咨询调整。
高血压患者尽早把血压管起来
如果高血压患者在接受降压治疗4周后,血压还不能达标,应该找医生换一种治疗方案。在近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诺华制药(中国)举办的2014全民心血管健康行动·中国高血压筛查公益项目广州站的活动上,心内科专家提醒高血压患者,尽早控制血压,并且让血压降到140/90 mmHg以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慢病防控中心2013年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经突破3.3亿,平均每3个成年人就有1人是高血压患者。但是,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对血压不太重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治医师邝健指出,中国高血压达标率低,在接受降压治疗的患者中,约75%患者的血压没有达到控制目标。
当然,造成这样的现状,医生和患者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一方面是医生对降压达标的重视程度不够,行动不够积极;另一方面是患者对降压不达标的危害认识不足,在治疗方面存在侥幸心理,依从性差,不习惯于复诊和坚持服药。
对于病人而言,每次复诊时,把自己平时测得的血压数据都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对自己既往的血压一目了然,对自己的血压达标情况心中有数,同时通过数据的横向比较,了解到自己在降压达标方面存在的差距,同时给医生准确科学的使用降压药也大有帮助。
,从临床医生以及高血压患者的治疗需求来看,实现早期达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早期降压达标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预后更佳。其次,达标所需时间越长,就越不容易实现降压达标。最后,血压早期达标还可以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从而减少患者的自行停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值得注意的是,血压未达标者的心血管风险增加2倍以上,早期降压达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因此,尽早控制血压,并且让血压降到140/90 mmHg以下,可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在我国,大部分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用药,要吃两种以上的降压药才能控制住血压。王亚蓉说,在临床中,4周内让高血压患者达标的比例并不高,其中有2/3以上高血压患者需要联合治疗才能实现血压达标。
年轻人高血压治疗方法
一、高血压治疗的基本原则:
1、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常伴有其它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或临床疾患,需要进行综合干预。
2、抗高血压治疗包括非药物和药物两种方法,大多数患者需长期、甚至终身坚持治疗。
3、定期测量血压;规范治疗,改善治疗依从性,尽可能实现降压达标;坚持长期平稳有效地控制血压。
二、高血压治疗目标:
高血压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最大程度地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死亡的总体危险。需要治疗所有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以及各种并存的临床疾病。
降压目标:一般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收缩压/舒张压)降至140/90mmHg以下;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的收缩压应控制在150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进一步降低;伴有肾脏疾病、糖尿病,或病情稳定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治疗更宜个体化,一般可以将血压降至130/80mmHg以下。伴有严重肾脏疾病或糖尿病,或处于急性期的冠心病或脑血管病患者,应按照相关指南进行血压管理。舒张压低于60mmHg的冠心病患者,应在密切监测血压的情况下逐渐实现降压达标。
高血压的日常护理要素
1、一般护理 告诉病人睡眠对保持血压的稳定是非常重要的,并提供舒适、安静的睡眠环境,必要时使用镇静剂。午后控制水分的摄入,以减少夜尿次数。科学地安排治疗、检查 的时间,避免干扰睡眠。血压太高时应减少活动,最好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血压继续升高。坚持体育活动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为取得运动训练的良好效果,要确定运 动的方式、强度、时间和频率。应从轻度或中等强度的运动开始,逐渐增加运动量。
2、心理护理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通过交谈、陪伴等方式减轻病人的焦虑,让病人通过听轻音乐、闲聊、看轻松的书和电视节目等消遣方式,缓解精神压力。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以利于病人血压稳定。
3、发病情况 询问病人是否有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评估头痛的位置及严重程度,如头痛是否发生在枕骨区,清晨起床时头痛是否比较严重,因为高血压在初期是没有症状的,当症状发生时常表示有器官、血管的功能障碍。
高血压要终身吃药吗 要重视合理联合用药
以下三种情况在起始时就要联合用药:①血压超过160/100毫米汞柱者;②高血压高危者;③糖尿病、肾病患者。现有的临床实践证明,联合用药治疗的方案不仅安全有效,而且是积极的血压管理策略。联合用药可以协同发挥作用,在降压的同时防止或减轻对高血压患者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种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命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牢记这些护理要素
1.早餐要清淡
早餐要以清淡为主,可以选择1杯牛奶或豆浆、1个鸡蛋、1片面包。
2.起床不要马上下床
起床宜缓慢,早晨醒后不要立即下床,先在床上躺一会,活动一下头颈部和上肢,以适应起床时的体位变化。
3.低盐、少油
饮食要低盐、少油,不要只求味道好而随意加料、随心所欲,大饱口福。
4.适当运动
运动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不宜剧烈活动。轻度的活动,有利于缓解动脉的紧张。
5.避免大脑紧张
不宜长时间伏案疾书,因为那样会使大脑过于紧张,极易诱发血压增高。
6.晚餐要吃少
晚餐宜少,以七成饱为宜,不要只吃干饭,应配些汤类或粥类。
7.洗澡用温水
宜用温水洗澡,过热、过凉的水都会刺激皮肤的感觉器官,引起血管舒缩,从而影响血压。用40℃左右的温水洗澡、洗脸、漱口为最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