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孩子陷入焦虑的怪圈中
预防孩子陷入焦虑的怪圈中
焦虑的特点是使人具有一种脆弱感。焦虑并不是产生于单纯的恐惧。因为恐惧的适应价值在于它具有保护性特征,使有机体能躲避危险。只有对恐惧本身感到恐惧时,恐惧才具有真正的破坏性。如担忧,它可使人进行自我调节。在第一次作公开演讲之前可能产生担忧,但是讲演进行了一次、两次之后,就不再产生担忧了。因此,焦虑是对恐惧的恐惧,对担忧的担忧。
时常反省。许多人习惯于在自己受到挫折时把经历过的体验或欲望压抑到自己无意识中去,并以此来摆脱不愉快的体验。但这些被压抑的情绪体验并未完全消失,而是潜伏起来,久而久之,便发生焦虑症,这时的患者只会感到痛苦,而找不到病源。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如果进行自我反省,毫不保留地把苦情诉说出来,焦虑的症状便可随之消失。适当转移。焦虑者头脑中的问题成堆,百思不得其解,十分痛苦。在这种情况下,可采取自我转移的方法,如参加体育活动,或参加劳动,以转移注意方向,转换思维对象,这样,从精神上减轻负担,促进身心健康。自我催眠,焦虑症患者大多数有睡眠障碍,很难入睡或突然从梦中惊醒,此时你可以进行自我暗示催眠。如:可以数数,或用手举书本读等促使自己入睡。
自我松弛,也就是从紧张情绪中解脱出来。比如:你在精神稍好的情况下,去想象种种可能的危险情景,让最弱的情景首先出现。并重复出现,你慢慢便会想到任何危险情景或整个过程都不再体验到焦虑。此时便算终止。自我反省,有些神经性焦虑是由于患者对某些情绪体验或欲望进行压抑,压抑到无意中去了,但它并没有消失,仍潜伏于无意识中,因此便产生了病症。发病时你只知道痛苦焦虑,而不知其因。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你必须进行自我反省,把潜意识中引起痛苦的事情诉说出来。必要时可以发泄,发泄后症状一般可消失。
建立自信。自信是治愈神经性焦虑的前提条件。一般来说,异常焦虑的人,往往是夸大自己失败的可能性,怀疑自己完成任务和应付事变的能力,不仅失去了自信心,也失去了自尊心,盼望别人支持和帮助。因此,作为一个神经性焦虑患者,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不要妄自菲薄。学会放松。焦虑的最大无敌是紧张,因此学会适当的放松是克服焦虑的关键。自我松弛法就是使自己想象中的威胁逐步减弱。当最弱的情境出现时,不要马上停止,要继续进行一下,一直到想象不到任何威胁、体验不到焦虑时才终止。患者随着恐惧的消失,焦虑症也就痊愈了。
焦虑症是如何分类的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什么是焦虑症?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如何预防孩子秋天流鼻血
1.注意补水
预防孩子秋天流鼻血,孩子平时要注意补水。秋天气候干燥,适当补水孩子就不容易因缺水而流鼻血。
2.食疗法进行滋阴润燥
预防孩子秋天流鼻血,家长可以采用食疗法帮孩子进行滋阴润燥。煮点瓜汤、多吃新鲜的蔬果,都对预防流鼻血的作用很好。
3.少抠鼻子
预防孩子秋天流鼻血,必须制止孩子经常抠鼻子的行为。孩子喜欢抠鼻子会伤害到鼻腔血管,因此必须制止这种行为。
4.注意饮食清淡营养
预防孩子秋天流鼻血,要注意孩子的饮食清淡又营养,平时少吃油腻煎炸、辛辣刺激食物。
5.避免鼻子受到撞击
预防孩子秋天流鼻血,要避免其鼻子受到撞击,最好不要让孩子随便乱跑乱跳,应注意安全。
导致儿童焦虑症的因素
1、先天性焦虑症
主要病因是小孩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或都父母本身就患有焦虑症,孩子长期受父母焦虑的影响,而患上了焦虑症。
2、孤独型焦虑症
尤其是独生子女,由于工作需要一些父母经常需要出差,由于与父母分开,孩子既担心、想念父母,又害怕一人独自睡觉,心烦意乱、焦虑不安。
3、压力过大引发的焦虑症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4、外界刺激引发的焦虑症
发生了一些突然事件,超出了孩子的承受范围,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整天担心灾害再次发作,焦虑不安。
5、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心理如何轻松持平
其实,成熟的成年人在经历了许多事情之后,常常能处事不惊;可是对于成长中的学生而言,却还不具备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无论是与人交往,还是面对升学之类的考试,都有可能陷入焦虑之中。比如就拿今年高考而言,有位朋友对我说:我孩子今年高考,这两天分下来了,她考得不够理想,没有能上重点分数线。我们全家都陷入一种焦灼的状态之中。孩子情绪特别不好,整天愁眉苦脸。我不敢抱怨她,怕她想不开再出点什么事,本来她就心重。我有心让她再考一次,复读一年。我丈夫不同意,说“什么重点不重点的,有个学上就算了。要不要复读,让孩子自己定。她要起上一个普通校,就让她上,哪能有那么多尖儿可拔。女孩子耽误不起,再读一年,如果下次还考不上重点,或比这次分还低,怎么办?”说得孩子一个劲儿掉眼泪。我自己也不知怎么办才好?
此刻他们全家都陷入了一种焦虑的情绪之中,如何冷静地作出选择,尤其是如何让孩子保持健康心态,这很重要。如果说考前的适度焦虑,可能化作动力,推动孩子更好地复习。现在已经考完了,再过度焦虑,就有可能不够冷静,不能做出最佳判断,反而陷入相互埋怨之中,使孩子的挫折感更进一步加深。那么,如何把焦虑变成一种可以利用的资源呢
首先弄清引起焦虑的症结所在。症结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实际能力给不出一个准确的估价。他们心里也担心,怕孩子复读一年再考不上重点,就要孩子自己来下决心。这样一来,反而弄得孩子自己也有压力,觉得不如今年就上一个普通校算了。而当妈的在嘴上又鼓励她复读,争取考上一个重点校,她自己也有点不甘心,因此内心压力很大。其实做家长的这时应该减压,不必要孩子做出承诺后再来下决心。否则会适得其反。按照心理学的理论,一个人把过多的能量耗费在压抑上就没有足够的能量去成长,他的发展就会出现停滞。这样的局面当然是做父母的不愿看到的。
其次应该弄清这种焦虑并不是仅仅因为成绩不理想而造成的,更重要的是在于做家长的如何认识这个问题。焦虑使自己无法做出正确的选择,这背后隐藏着这样几个念头,“你应该考好,怎么现在考成这样,叫我们怎么认可?“你下次一定得考好,不然怎么下决心让你复读?”“你是女孩子,女孩子耽误不起,你可得弄清楚。”从理智上你觉得不该抱怨孩子,但是潜意识的内心活动,孩子不会没有觉察。其实这些认识都是可以澄清的,因为这里有不少绝对化与不合理的观念。“为什么一定必须考好?尽到努力了,好马也是有失蹄的时候。”“考重点不是目的,学业有成才是目的。复读一年只是增加了进重点校的机会,进与不进,都不影响终极目的。”“女孩子耽误不起,男孩子也同样耽误不起,不必强调这个因素”——与不合理因素争辩,是缓解焦虑的一个好方法。
同样,过度的考试焦虑也是会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强化人的自卑,由于对自己评价过低,过多地内疚与自责,反转过来也会影响自己的人际交往。可以带着适度焦虑去考试,焦虑也会产生积极的作用。现在大家往往只注意到了负性的一面,其实面对考试,只要以自信的态度,注重考试技巧,学会管理时间,学着放松、舒展自己,反而有焦虑的考生可能比毫不在意的考生考得好。重要的是了解情绪,善用情绪,了解焦虑,善用焦虑。
孩子患上焦虑症会有哪些表现
一,让孩子心理压力大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如果经常是一副焦虑的面孔,会带给孩子心理压力。因为父母一旦焦虑,家庭氛围就紧张,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么是教训的口吻要么就会着急训斥,有的父母还可能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或者打骂孩子,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出现逆反情绪和行为。
二,让孩子心态变得不稳,脾气变坏
父母的焦虑呈现给孩子的是一种负面情绪,这种负面强化会让孩子变得心态不稳,脾气变得急躁。比如有的父母看见孩子的一些行为或过错,总容易上火,动不动就训斥或者责骂,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习得这种负面行为。
三,让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焦虑会带给孩子心理负担,也会让孩子脾气变坏,孩子受挫时也会以这种焦虑的情绪对待。焦虑的情绪只会让他们陷入负面暗示的恶性循环,从而办不好事情,越是办不好事情就越是焦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使得孩子在做人做事的时候缺乏自信。
四,增加孩子出错的机会
父母的焦虑由于强化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从而抑制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会让孩子因为父母焦虑的影子盘旋在脑海而在做事的时候分心,从而增加了孩子在工作生活中的出错机会。所以说,父母的焦虑实际上会让孩子不平安。
五,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变得自闭
父母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们(虽然父母不这么认为,但行为效果却是这样),小一点的孩子会变得和父母疏远,从而缺乏安全感,总是爱哭爱任性;大了的孩子会选择远离父母,由于觉得父母都不爱他们,从而让他们在社会中不愿意相信其他人,更加缺乏安全感,变得自闭。
父母带给孩子的焦虑情绪需要警惕
关于如何教育孩子这件事,他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邻居家有个一岁半的男孩,会自己吃饭而且喜欢自己吃。家人嫌他自己吃得慢吃得少,就把饭菜全部搅成糊状,用奶瓶喂给他吃。孩子吃着吃着就睡着了,旁人力劝无效,只能任由家长如此的“教育”孩子。
这种事情的本质是:如果父母不控制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完全能预料后果的方式来做事,父母就会陷入严重的焦虑中。我们一代代这样轮回下来,无数人心中焦虑得不得了,总忍不住去控制身边人,特别是孩子。如此下去,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也会伴随着焦虑和强行控制他人的欲望。
孩子小时候是没有任何辨别是非能力的,他们只是按照他们的喜好做事情,这时候我们家长就会习惯性的把自己的意愿和习惯强加在孩子身上,也就有了老人们常说的:“你看这孩子像他妈妈或者像他爸爸。”我们每次听到类似的话语都会觉得,是长相相似,性格相似,却从来没有真正考虑到,孩子的为人处事,行为习惯是否也和自己相同呢?父母一旦控制不住孩子,就会变得焦虑,烦躁。往往这样的情绪下教育孩子,总会伴随着不理智、出现伤害孩子的事情。
曾经看到一篇关于父母焦虑会带给孩子影响的报道:
1让孩子心理压力大
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如果经常是一副焦虑的面孔,会带给孩子心理压力。因为父母一旦焦虑,家庭氛围就紧张,父母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要么是教训的口吻要么就会着急训斥,有的父母还可能说出伤害孩子的话或者打骂孩子,长此以往会让孩子心理负担过重,出现逆反情绪和行为。
2让孩子心态变得不稳,脾气变坏
父母的焦虑呈现给孩子的是一种负面情绪,这种负面强化会让孩子变得心态不稳,脾气变得急躁。比如有的父母看见孩子的一些行为或过错,总容易上火,动不动就训斥或者责骂,孩子就会不知不觉习得这种负面行为。
3让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焦虑会带给孩子心理负担,也会让孩子脾气变坏,孩子受挫时也会以这种焦虑的情绪对待。焦虑的情绪只会让他们陷入负面暗示的恶性循环,从而办不好事情,越是办不好事情就越是焦虑,从而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使得孩子在做人做事的时候缺乏自信。
4增加孩子出错的机会
父母的焦虑由于强化了孩子的负面情绪,从而抑制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会让孩子因为父母焦虑的影子盘旋在脑海而在做事的时候分心,从而增加了孩子在工作生活中的出错机会。所以说,父母的焦虑实际上会让孩子不平安。
5让孩子缺乏安全感,变得自闭
父母的焦虑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他们(虽然父母不这么认为,但行为效果却是这样),小一点的孩子会变得和父母疏远,从而缺乏安全感,总是爱哭爱任性;大了的孩子会选择远离父母,由于觉得父母都不爱他们,从而让他们在社会中不愿意相信其他人,更加缺乏安全感,变得自闭。
用控制别人的方式控制自己的焦虑。父母意志侵袭之处,就是孩子自我消亡之地,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可以引以为戒!
强迫症本质上是什么
强迫症实质是病人自身心理与行为之间的痛苦挣扎的一个过程,心理分析大师弗洛伊德说强迫症的本质就是“一个人自相搏斗”,由于自相搏斗的内在冲突不断延续,强迫症也不断扩展,形成恶性循环的“怪圈”,从而使病人陷入痛苦的深渊。
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这段话呢?这需要分析强迫症和焦虑不安的关系。强迫症病人往往有两类不同的症状成分,一类是引起焦虑不安、恐惧的强迫想法。这些强迫想法是不能由自己的意志所控制的。例如很多强迫症病人有怕脏、怕污染、怕用刀剪伤人、怕出错、怕发生意外等念头,这类强迫想法引起焦虑不安是十分自然的。生活中谁喜欢脏、谁喜欢出错呢?但是很多病人总想否定、排除焦虑不安,结果却是力图克制而不能,感到极其痛苦。正确的态度应当是接受焦虑不安的情感,因为焦虑和恐惧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大自然在人类大脑中编制的程序。人类一旦觉察到危险或预感到危险 时,焦虑程序就会启动。因此焦虑作为一种危险将临的信号,有利于人类学习对付危险。比如学生考试前有些焦虑不安 ,可以使他全身动员,进入充分的准备状态,学习效率大为提高,常常考试成绩更好。
应该怎样应对孕妇的情绪不好的问题呢
1.不良情绪一:担忧和焦虑
你在孕育新生命的同时,可能会为宝宝和自己的未来担心忧虑,比如为宝宝的生育费用担心,为怀孕可能丢失工作而担心,为自己的体形日益臃肿而烦恼,等等。这些不良情绪很容易使你陷入无休无止的焦虑中。殊不知,这样久而久之就会让腹中的孩子的心理也产生变化。
危害:容易使孩子形成胆小怕事的性格,同时心理承受能力也降低,做事容易情绪化,可能会经常莫名其妙地大哭特哭。
怎么办:最好的方法自然是你随时调整自己的情绪,一旦发现自己正在陷入忧郁焦虑的泥潭,应立刻想办法疏导或转移注意力,可以通过看书和电视来缓解紧张的情绪,让自己开朗起来。
2.不良情绪二:发怒
如果你总会有发怒的理由,如老公晚回家;邻居家的狗又跑过来撒尿,新买的裙子结果发现是次品等等。这些生活中遇到的琐事都可能让你大光其火,大发雷霆。殊不知,你发火之后心里是痛快了,可对宝宝的个性也造成了坏影响。事实上,一个容易动怒的妈妈,很可能会生出一个容易动怒的孩子。
危害:如果你常常发火的话,容易使孩子的性格更固执、更偏激,也更容易情绪化,说不定以后还会变成经常顶嘴或离家出走的麻烦孩子。
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你一旦遇到可能会发火的时候,就告诉自先等一等,然后可以喝点水,在屋子里走几圈,等这个过程完成后,你的火应该已经熄灭了。
为了减少发火的次数,你也可以在觉得自己要发火前,出门去散步样也有助于稳定情绪。
产后奶水不足怎么办 注意休息树立信心
刚生完宝宝奶水少也没关系,不要让自己陷入焦虑的状态!相信自己能母乳喂养,相信自己会有足够的乳汁来喂给宝宝,心态好了,乳汁自然就会多起来。另外,开奶及喂哺方法也要合理,坐月子的时候还要做注意休息,让自己多放松心情。月子期间建议妈妈穿一些宽松的哺乳服,方便哺乳,也能吸汗。
儿童心理焦虑症要预防
素质性焦虑 这类儿童的神经系统往往发育不健全或受到损伤,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反应过于敏感。有的则是父母本身具有焦虑的表现,给孩子“模仿性”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焦虑表现出焦虑的反应,造成恶性循环。
境遇性焦虑 境遇突发性事件,如父母突然死亡、离异、意外事故、灾害等,儿童心理承受不住,整天担心灾害再次降临头上,惶惶然不可终日。但这类儿童的症状随着时间的迁延往往会自然消失。
分离性焦虑 当与亲属特别是与母亲分离时,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情绪。独生子女的父母出差,孩子既担心父母,也害怕独自一个人留在家里,一个人睡觉,心烦意乱,无心学习。
期待性焦虑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怕达不到家长预期的要求、受责怪而焦虑不安。另一方面,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课程的设计、作业的布置超越了儿童的承受能力,儿童担心完成不了老师安排的任务而受惩罚,从而表现出紧张、焦虑、不安。
环境性焦虑 有些常闹纠纷的家庭,长辈们把孩子作为倾诉自己心中不满的知心人,向孩子诉苦。在这种矛盾重重的环境中,孩子易于产生焦虑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