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降压药的副作用有哪些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副作用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目前尚没有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但偶尔可见有轻度的头晕、恶心等轻微不适。
老年人用什么降压药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普利类)
主要有西拉普利(一平苏)、贝那普利(洛丁新)、卡托普利(开博通)、依那普利(怡那林)、倍朵普利(美施达)、福辛普利(蒙诺)等。该药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1转换为血管紧张素2,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效应。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沙坦类)
主要有氯沙坦、结沙坦(代文)等。ARB是一种与ACEI作用机理相近的新型降压药,ACEI是部分阻断血管紧张素2的形成,产生治疗效应,ARB是完全阻断血管紧张素2的形成,产生治疗效应。该药的降压强度与幅度与其他标准降压药基本相同。该药可以防止左心室肥厚,对已肥厚的左心室可能会使其逆转;对动脉硬化血管有一定的重塑作用。
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药物治疗:
①利尿剂的应用:利尿剂是心力衰竭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通过排钠排水减轻心脏的容量负荷,对缓解淤血症状,减轻水肿有十分显著的效果。对慢性心衰患者原则上利尿剂应长期维持,水肿消失后,应以最小剂量无限期使用。但是不能将利尿剂作单一治疗。
电解质紊乱是长期使用利尿剂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特别是高血钾或低血钾均可导致严重后果,应注意监测。特别注意监测血钾、血钠变化。
②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除了发挥扩管作用改善心衰时的血流动力学、减轻淤血症状外,更重要的是降低心衰患者代偿性神经-体液的不利影响,限制心肌、小血管的重塑,以达到维护心肌的功能,推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进展,降低远期死亡率的目的。
对重症心衰在其他治疗配合下从极小量开始逐渐加量,至慢性期长期维持终生用药。
ACE抑制剂的副作用有低血压、肾功能一过性恶化、高血钾及干咳。
2)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当心衰患者因ACE抑制剂引起的干咳不能耐受者可改用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用药的注意事项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同。
3)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RBs的应用:螺内酯等抗醛固酮制剂作为保钾利尿药,在心衰治疗中的应用已有较长的历史。近年来的大样本临床研究证明小剂量的螺内酯阻断醛固酮效应,对抑制心血管的重构、改善慢性心力衰竭的远期预后有很好的作用。对中重度心衰患者可加用小剂量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但必须注意血钾的监测。对近期有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或高钾血症以及正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老年高血压的治病原则
①从小剂量开始,降压不宜过低过快:一方面,老年人药物代谢相对较慢,这是因为肾的血流量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的缘故。肾血流量的减少,使得肾脏对药物的清除能力下降,给予老年人和青年人同样剂量的药物,老年人会因肾脏对药物清除率降低,而血中药物浓度升高,导致降压过低过快。另一方面,老年患者的动脉壁僵硬度增加,对血压变化的敏感性随之降低,极易发生体位性低血压。例如利尿剂,由于老年人自身保留钠的能力下降,体内液体量相对减少,服用利尿剂后,有效血容量会明显减少,可致体内各器官的供血量减少,容易出现立位低血压,造成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甚至晕厥。此外,小剂量有助于观察药物反应。例如α受体阻滞剂容易使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治疗时应从小剂量开始睡前服用,并监测立位血压以避免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医生可根据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逐渐调整剂量,特别在体质较弱,对药物不良反应比较敏感的患者中尤应如此。在治疗取得效果需要减药时,也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减药,若骤然减药甚至停药很可能引起血压反跳,出现头痛、头晕及交感神经兴奋等停药综合征,重者甚至导致高血压脑病、脑卒中的发生。
②尽量选择长效降压药物:老年高血压常见昼夜节律异常及血压“晨峰”现象。因此尽可能使用一天一次给药而有持续24小时降压作用的长效药物,可以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如使用中、短效制剂,则需每天2-3次用药,容易漏服,从而影响疗效。
③2种或多种药物联合:联合治疗可利用不同种类降压药机制的不同,达到1+1〉2的疗效。小剂量联合治疗比大剂量单药治疗降压效果好、不良反应少、更有利于靶器官保护。同时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和成本/效益比。当使用单药常规剂量不能降压达标时,应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总体血压水平较中青年患者要高,常需服用2种以上降压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
④个体化:老年高血压常伴发多种疾病,因此要根据老年个体特点选择不同作用机制的降压药物。一般老年高血压以收缩压增高为主,使用利尿剂和钙离子拮抗剂降收缩压疗效较好;合并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时首选b-阻滞剂或长作用钙拮抗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并糖尿病首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合并慢性肾病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利于防止肾病进展,重度病人可能须合用袢利尿剂;预防卒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优于b阻滞剂,钙拮抗剂优于利尿剂;改善左心室肥厚,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优于b阻滞剂;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钙拮抗剂优于利尿药或b阻滞剂;对于部分存在前列腺肥大的老年男性患者或其他降压药物不能理想控制血压的患者,α受体阻滞剂亦可用于降压治疗。
缬沙坦胶囊的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
作用机制: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剂是血管紧张素II,是是由血管紧张素I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作用下形形成的的。血管紧张素II与各种组织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它有很多种生理作用效应,包括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调节包括直接或间接参与血压调节。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力的缩血管物质,可发挥具有直接的升压效应,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同时还可促进钠的重吸收,刺激醛固酮分泌。
缬沙坦是一种口服有效的特异性的血管紧张素(AT)II受体拮抗剂,它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亚型,AT1受体亚型对血管紧张素II的已知作用产生反应,产生所有已知的效应。AT2受体亚型与心血管作用效应无关。缬沙坦对AT1受体没有任何部分部分激动剂的活性活性。缬沙坦与AT1受体的亲和力比 AT2受体强20000倍。
ACE将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I,并降解缓激肽。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ACE没有抑制作用,不引起缓激肽或和P物质的潴留,所以不会引起咳嗽。比较缬沙坦与ACE抑制剂的临床试验证实缬沙坦组干咳的发生率(2.6%)显著低于ACE抑制剂组(7.9%) (P<0.05)。在一项对曾接受ACE抑制剂治疗后发生干咳症状的患者进行的临床试验发现,缬沙坦组、利尿剂组、ACEI组分别有 19.5%,19.0%,68.5%患者出现咳嗽(P<0.05)。缬沙坦对其他已知的在心血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的激素受体或离子通道无影响。
药效:
缬沙坦降低升高的血压,同时不影响心率。
对大多数患者,单剂口服2小时内产生降压效果,4-6小时达作用高峰,降压效果维持至服药后24小时以上。治疗2-4周后达最大降压疗效,并在长期治疗期间保持疗效。与噻嗪类利尿剂类利尿剂合用可进一步显著增强降压效果。
突然终止缬沙坦治疗,不引起高血压“反跳”或其它临床不良事件。
在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的多剂量研究中,缬沙坦对总胆固醇、空腹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和尿酸水平没有明显影响。
临床前安全信息
在对几种动物进行的临床前安全性研究中,除了发现兔中的胎儿毒性之外,没有全身或者靶器官毒性的表现。在大鼠妊娠最后三个月和哺乳期间给予 600mg/Kg药物,其后代的生存率略微降低,发育略微迟缓(见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用药)。主要临床前安全性研究结果是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引起,没有任何临床意义。
在小鼠和大鼠中,没有致突变性,染色体诱裂性或者致癌性的证据。
降压药什么时候吃
早晨7点服用降压药更有效
典型的血压波动规律在一天中出现两个高峰,一个是在上午9—11时,第二个是在下午6—7时,之后开始缓慢下降,至次日凌晨2—3时最低。一般降压药在服药后2—3小时达到最高血药浓度。因此,长效降压药物,如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氯沙坦等,用法为一日一次,建议早上7时服用,这样就能更有效地保持血压的平稳。有些降压药物则宜与食物同服,可增加药物吸收。如美托洛尔,进餐时服药可使其生物利用度增加40%。有的药物最好在餐前1小时、空腹时服用,如卡托普利,这是因为食物可使其吸收减少30%—40%。
降压药也需分型别类
(1)ACEI类药物利尿剂:ACEI药物(即药名末尾有“普利”的抗高血压药物),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与利尿剂合用,可以优势互补。“普利”是主角,利尿剂是配角,副作用互相抵消,配方中利尿剂一般选用的是氢氯噻嗪(双氢克尿噻),这种药效果好,价格低,小剂量12.5毫克-25毫克就能起很好作用。例如卡托普利2.5毫克/次,每日3次,合用氢氯噻嗪6.25毫克至12.5毫克,每天1次,效果好,经济实惠。
(2)钙通道拮抗制利尿剂:钙通道拮抗剂(CCB即药名末尾有“地平”的降压药),如硝苯地平、尼群地平、尼莫地平等与利尿剂氢氯噻嗪配方,相得益彰。
(3)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抑制剂(ARB即药物名称后“沙坦”的药)如氯沙坦、缬沙坦、依贝沙坦。
(4) 受体阻滞剂 利尿剂: 受体阻滞剂即药名的末尾是“洛尔”的药物,如美托洛尔。
盘点吃降压药6误区:用药时间不对 来回换药
美国心脏协会数据显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只有不到三成人能做到有效控制血压。而在我国近2亿的高血压病人中,知晓率、控制率更低。临床上,我发现不少患者都存在用药误区,比如“难受了吃药”、“老担心副作用”、“服药时间不对”等,血压老是控制不好的人
降压药怎么选择 究竟怎样选择降压药呢
目前,临床使用的降压药大致分为六类,差不多10年发明一类新药。根据上市时间,降压药分为:
一、α受体阻断剂
1940s上市,代表药为特拉唑嗪。通过阻断肾上腺素α受体,直接扩张血管而降压。降压作用比较强,但血压下降后反射性引起心率增快,个别患者因此诱发心绞痛。最大的副作用是体位性低血压(卧位或蹲位突然站立等体位改变时出现低血压甚至虚脱)。因其副作用大,临床不作为一线降压药,较少使用。但对肾性高血压等难治性高血压,还可以使用。
二、利尿剂
1950s上市,代表药物氢氯噻嗪。利尿剂大体分为4种:
1、噻嗪类:代表药氢氯噻嗪;
2、袢利尿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
3、醛固酮拮抗剂:也称保钾利尿剂,代表药螺内酯;
4、渗透利尿剂:甘露醇。
钠摄入过多是高血压的一个主要原因,而且体内过多的钠抑制某些降压药的疗效。利尿剂治疗高血压不是为了排尿,而是为了排钠。利尿剂是降压治疗的基础用药,几乎能和其它任何降压药联合使用。
1、氢氯噻嗪的利尿作用较缓,但排钠作用不差,所以是降压用利尿剂的首选药。氢氯噻嗪的用量为每日12.5 mg~25 mg(半片~1片),如果加大剂量,降压的作用未增加,但低血钾的风险就会加大。一些ARB类降压药比如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缬沙坦氢氯噻嗪片等就是在制药时加入了12.5mg的氢氯噻嗪片,以增加降压效果。
2、第二种袢利尿剂的利尿作用非常强,用于严重水肿、心衰等的利尿治疗,常引起低血钾,所以一般不用于降压治疗。
3、第三种利尿剂螺内酯的利尿作用也比较缓,是醛固酮增多症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特效治疗药物。因其减少钾的排泄,可抵消其它利尿剂导致的低血钾,常与噻嗪类利尿剂联合使用,既可增加利尿效果,又可避免血钾紊乱。长期单独使用可能引起高血钾。注意:螺内酯可引起男性乳房发育等女性化倾向,所以年轻男性高血压患者使用要慎重。
4、第四种渗透利尿剂不能用于降压治疗。
5、此外,吲哒帕胺片也是一种利尿剂,通过排钠和缓解血管痉挛而降压。
注意:利尿剂可干扰尿酸的排泄,因而可以诱发痛风发作。
三、β受体阻断剂
1960s上市,代表药物美托洛尔。肾上腺素受体分为3种类型, 即β1受体、β2受体和β3受体。β1受体主要分布于心肌,激动可引起心率增快和心肌收缩力增加;β2受体分布于支气管,激动可引起支气管扩张;β3受体主要分布于脂肪细胞上,激动可引起脂肪分解。β受体阻断剂就是阻断上述的作用,引起与激动相反的效果,比如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下降、支气管痉挛等。
β受体阻断剂目前分为三代:
1、第一代,为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这一类药物不加选择的阻断三种受体,不但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还能引起支气管痉挛,诱发哮喘,还干扰糖代谢,导致血糖升高。降压能力不强,副作用却多,所以这一类药基本上已被淘汰。
2、第二代,选择性的阻断β1受体,代表药为美托洛尔,其它还有阿替洛尔,比索洛尔等。可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气管和血糖没有影响,是目前β-受体阻断剂的主力军,可优先选择。
3、第三代,也是非选择性β-受体阻断剂,但添加了α-受体阻断剂,拮抗了第一代药的副作用,而且降压效果更好,是β-受体阻断剂这一类药中冉冉升起的新星。代表药为阿罗洛尔、卡维地洛等。
β-受体阻断剂对心脏有额外的保护作用,对以舒张压(低压)高为主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使用。此外,对焦虑症引起的高血压,以及精神因素占主要作用的高血压可优先选择。
β-受体阻断剂的绝对禁忌证是II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
四、钙通道阻滞剂
1970s上市,也叫钙拮抗剂,由于这类药的药名中都有“地平”二字,所以通俗称地平类,代表药氨氯地平。
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直接扩张血管,使血压降低。
CCB是一个大家族,成员众多,“性别、年龄、性格”等各不相同。概括起来,目前分为老少三代。
第一代:代表药硝苯地平。这类药起效快,药效维持时间短,需要每天服用3次。服用后血压很快降低,但由于血管迅速扩张,病人常常感到头痛头晕,面红耳赤,心跳加快。硝苯地平由于起效快、失效快的特点,即使每日服用三次,血压也很难平稳。而且长期单独使用硝苯地平降压容易引起猝死,所以,硝苯地平已经被禁用于长期降压使用。现在多用于恶性高血压和特别高的血压临时降压使用,但现在认为即使这样,它也是不安全的,所以尽量避免使用。
第二代:为了克服硝苯地平的缺点,一些药厂将硝苯地平穿上一件特殊的外衣,以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达到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副作用减少的目的。这就是第二代药物,包括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每天服用1~2次。猝死的副作用没有了,但面红耳赤等副作用还存在,长期使用还会出现牙龈增生、下肢轻度水肿等。此类药物不能掰成两半服用。
第三代:代表药物氨氯地平,半衰期长达35~50小时,是目前所有的降压药中维持时间最长的降压药。因此不需要缓释或控释,每日服用一次就可以,而且24小时平稳控制血压。它的吸收和疗效不受患者胃肠道功能和食物的影响,也可以和绝大多数药物一起服用,还可以掰成两半服用。另外,由于它的作用持续时间很长,病人偶尔漏服一次也不会造成血压升高。因此是最常用的CCB,也是目前最常用的降压药之一。
五、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1980s上市。由于这类药的药名中都有“普利”二字,所以通俗称普利类,代表药贝那普利、福辛普利,其它还有卡托普利,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雷米普利,培哚普利等。
血管紧张素II是一种强烈的收缩血管的物质,是引起高血压的“主角”之一。ACEI通过抑制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以此来降血压。此外,ACEI还可以扩张肾小球的出球小动脉,以及抑制肾组织内的血管紧张素II,所以,除了降压之外,ACEI还有另外两个独立的作用:降尿蛋白和延缓肾损害(保肾)。因为这两个作用,ACEI是肾脏病和糖尿病患者高血压的首选药物。
ACEI的副作用有干咳、血钾升高、血肌酐升高等副作用。东亚人干咳的发生率尤其高,一些人常常因为干咳而不得不停药。这也是这类药上市之初非常火,后来逐渐被冷落的原因。血钾升高和血肌酐升高的发生率并不高,但一旦发生比较危险,所以更受关注。
六、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
1990s上市。由于这类药的药名中都有“沙坦”二字,所以通俗称沙坦类,代表药缬沙坦、坎地沙坦、厄贝沙坦,其它还有氯沙坦,替米沙坦,奥美沙坦等。
该类药是目前最新上市的降压药,可以说个个都是精品。
也是针对血管紧张素II,所以,高血压指南中都是将二者相提并论,使用中任选其一。不过,二者不同的是,ACEI抑制血管素II的生成,而ARB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作用,以此来降血压。
和ACEI一样,ARB也有降压、降尿蛋白、保肾等三大作用,适应症也和ACEI一样,但ARB比ACEI要安全的多,没有干咳的副作用,血钾和血肌酐升高的副作用也要轻的多。所以,ARB逐渐取代了ACEI也是情理中的事情。
最初认为,血肌酐>265 umol/L就不能使用ACEI,血肌酐>350 umol/L就不能使用ARB,甚至有人误认为只要血肌酐升高就不能使用这两类药物。这也是故事开头那个社区医生让患者停用坎地沙坦的原因。后来大量的资料证实,这些担心都是多余的。血肌酐值已不再是禁忌,但要监测血肌酐的变化,如果使用过程中血肌酐升高>30%应该减量,如果升高大于50%就应该停药。
其它的情况,比如血钾大于5.5 mmol/L,或者孕妇,或者双侧肾动脉狭窄,都不能使用ACEI和ARB。
此外,ACEI和ARB不能合用。
高血压吃什药才好
高血压的常用药物有六大类:
1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常见的药物有雷尼普利(叫瑞泰),苯那普利(洛丁新),培哚普利(雅施达),咪达普利(叫达爽),以及卡托普利等。
2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类),常见的药物有颉沙坦(代文),氯沙坦(科素亚),厄贝沙坦等。
3钙拮抗剂(CCB类),常见的药物有氨氯地平(络活喜)、非洛地平缓释片等,都是有代表性,比较好的,还有一些拉西地平,带有“地平”的,一般都是钙拮抗剂。
4β受体阻滞剂,常见的药物有β-洛克,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
5利尿剂,传统的氢氯噻嗪片(双氢克尿噻片),速尿片(呋塞米片),比较好的有吲哚帕胺片(国产的叫寿比山,进口的叫钠催离)。
6α-受体阻滞剂,现在来讲,用的比较少,因为实验结果显示,对病人的长期疗效和预后效果不是太好,但是有的患者血压实在将不下来,也可以考虑选用。
高血压的药物之间会互相影响吗?
大部分高血压病人很少能够靠一个药物降下来,一般提倡联合用药,做医生选药的时候,一般要选择两个药物的作用机理不太一样的,不一样的话,往往产生相互叠加的作用,即降压药物会强一些;另外一点,副作用会相互抵消。尽量不要选择同一类药物,比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RB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是比较一致的,副作用也相似,一般不会联合。其中钙拮抗剂是最好的,和其他的任何一类药物都可以联合,都能起到比较好的作用,可以作为联合治疗的基础药物,国际上推荐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类)加钙拮抗剂。
肾实质性高血压怎么治疗
1.控制饮食
低盐饮食:每日摄盐6g以下;大量蛋白尿(>1g/d)及肾功能不全者,宜优质低蛋白饮食,即选择高生物价蛋白,蛋白量控制在0.3~0.6g/kg体重。
2.病因治疗
根据原发肾脏疾病进行病因治疗是根本。
3.对症治疗
控制血压。根据最新2013欧洲高血压指南,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目标血压<140/90mmHg,合并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目标血压<140/85mmHg。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均可用于肾实质性高血压患者,且大多数需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才能达标。
(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抑制剂 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经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通过降压与抑制RAS,是目前证据最多的延缓肾脏病发展的降压药物,而成为首选。除了ACEI和ARB外,近年还出现了两类阻断RAAS的新药: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和依普利酮均能降压,降尿蛋白,保护肾脏。
(2)钙通道拮抗剂(CCB) 具有良好的降压疗效,近年许多临床循证医学试验均已证实,只要能充分降压,即能改善肾小球内“三高”,对病肾肯定有益,最终降低心血管的危险性。
近年又问世一些能阻断T型通道的新型双氢吡啶类CCB,如同时阻断T、L及N型钙通道的贝尼地平,同时阻断T及L钙通道的马尼地平、依福地平及尼伐地平。T型钙通道在入球及出球小动脉壁上同时分布,扩张入、出球小动脉作用相同,不会增加肾小球内“三高”,在治疗肾实质性高血压上更有优势。
(3)其他降压药物 其他降压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及α受体阻滞剂等,都具有血压依赖性肾脏保护作用,一般仅作为降压药物与前述药物联合治疗。
(4)降压药物的联合应用 肾实质性高血压常需3~4种降压药联用才能降达目标值,首选ACEI或ARB联合小剂量利尿剂。如血压未达标可再联合CCB、β受体阻滞剂或α受体阻滞剂等。当eGFR<30ml/min或有大量蛋白尿时,宜选用袢利尿药。近年来出现的单片复方固定制剂在联合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降压治疗中,应注意监测肾功能,并进行药物剂量相应调整。
4.肾功衰竭经药物治疗无效者
常需血液透析,透析时不需停用降压药。
关于肾实质性高血压怎么治疗,综上所述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了一下。希望对于一些患者有着帮助,另外现在的青少年是肾实质性高血压的高发人群,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饮食方面不能很好的照顾到,所以一定要引起重视,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的出现。
高血压合并痛风如何进行治疗
高血压和痛风这两种疾病因相互影响而并发的几率较高。据调查资料显示,约有10%的高血压患者会并发高尿酸血症或痛风,而痛风患者并发高血压的几率则高达30%以上。
由此可见,高血压与痛风可相互影响、相互加重。更为重要的是,很多降压药都会影响尿酸的生成和排泄,导致人体内尿酸浓度的升高,从而诱发或加重痛风和高尿酸血症。
因此,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在选择降压药时应和普通的高血压患者有所不同。那么,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如何选择降压药呢?
1可选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此类药物不但具有降压、防治心肌增厚、改善心衰的作用,还能增加肾脏的血流量,从而加速尿酸的排泄。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的降压作用平稳持久,对血糖、血脂无明显影响,对心、肾、脑等器官均有保护作用。因此,此类药物是治疗高血压合并痛风的首选药物。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中的代表药氯沙坦是临床上公认的惟一一种既可以降血压又可以降低尿酸水平的药物。该药可通过抑制人体对尿酸的重吸收起到降低尿酸的作用。
实验发现,合并痛风的高血压患者其尿酸升高至100微摩尔/升时,只需单独使用100毫克的氯沙坦,即可将尿酸的水平降至正常。
2可选择钙拮抗剂中的氨氯地平。钙拮抗剂的种类繁多。
不同类型的钙拮抗剂不但降压的作用不同,对血尿酸水平的影响也不同。这种差别主要在于它们对胰岛素、肾上腺皮质素分泌的影响不同。
其中硝苯地平、尼卡地平具有升高血尿酸水平的作用,故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应禁用这两种钙拮抗剂。尼群地平、尼索地平对血尿酸的影响稍小,而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对血尿酸几乎没有影响。
因此,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若同时伴有心绞痛的症状,可优先选用氨氯地平、左氨氯地平进行治疗。
3可选择β受体阻滞剂中的美托洛尔。β受体阻滞剂中的普萘洛尔、纳多洛尔等具有阻碍尿酸排泄、升高血尿酸水平的作用,故不适合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使用。
而美托洛尔、倍他洛尔等对尿酸排泄的影响极小,高血压合并痛风的患者可根据病情或医嘱酌情使用。需要注意的是,利尿剂是临床上最常用的降压药。
此类药物主要是通过增加人的排尿量、降低人的血容量来降压的。其中呋噻米、依他尼酸、氢氯噻嗪、氨苯喋啶等药物及它们的复方制剂均具有升高血尿酸水平、增加肾脏尿酸盐沉积的作用。
高血压病人应该常备什么药
患了高血压病,一要在全球高血压联盟推荐的6类降压药中选择,且主张联合应用;二要尽可能选用长效降压药,一日1次用药便可维持血压24小时稳定,减少波动;三要与生活方式改善及饮食调理紧密结合,特别注意低盐、低脂、控制体重和体育锻炼。 全球高血压联盟推荐的6类降压药是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和抗胆碱药。缬沙坦是不错的,可以考虑。
高血压怎么降血压
首先注意高血压是不能根治的。只可能控制 首先建议低盐饮食,低脂肪饮食。一定要禁烟,酒,避免情绪激动。如果有高血脂必须同时治疗 。这些都需要注意 ,否则降压效果不好。还需要在当地医生指导下选择降压药口服 。原发性高血压的控制主要依靠药物,常用的有5大类:利尿剂,β 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效果不好的高血压需要联合使用降压药。高血压需要长期吃药,不能根治的,必须长期坚持吃药 。多吃芹菜,尤其是其根,可以有辅助的降压作用。
输液怎么治疗高血压?
目前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以下几大类: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ACE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它们各有优势,也各有自己的禁忌范围。像利尿剂价格便宜,对老年人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效果好,但是对血糖和血脂代谢会产生不良影响,所以,糖尿病或高血脂的病人应慎用或小剂量使用,痛风患者则禁用。
β-受体阻滞剂可改善心肌缺血、抗心绞痛,特别适合于合并心绞痛、心梗或快速心律失常的病人,但是哮喘发作期以及严重慢性肺部阻塞性疾病(老慢支、肺气肿等)应禁用,明显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明显心功能不全者、以及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者应慎用,此外,代谢综合征患者也禁用此药。
钙离子拮抗剂有抗心绞痛作用,对合并心绞痛或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病人更为适合,但有心力衰竭者禁止使用异搏定、恬尔心,不稳定心绞痛和急性心梗禁用速效剂。
相对于其他降压药来说,ACE抑制剂的副作用和禁忌症都比较少,除了降压之外,还可改善糖尿病人的胰岛素抵抗,降低肾脏病人的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改善心衰症状和心功能分级,降低死亡率,但是中国人服用,有不少患者会出现干咳。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则较少引起咳嗽,特别适合于服用转换酶抑制剂后不能耐受咳嗽的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