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七节骨特效推拿疗法
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七节骨特效推拿疗法
将食指,中指并拢,用指腹来回推七节骨100-300次,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每天坚持推拿,可以缓解腹痛,腹泻,便秘,痢疾等病症。
宝宝小便不畅按摩 湿热下注型小便不通推拿
治法:清热导赤,通淋止痛。
推拿处方: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清小肠,揉二马,推下七节骨,推箕门。
推拿方义:清天河水,清小肠能退热,分清别浊引热下行;揉小天心通经络,开闭塞;推下七节骨,推箕门泻热通淋,上述穴位均以清,泻为主,佐以揉二马,滋阴补肾,使泻热不伤阴,通淋不伤肾,且二马为通淋利水治标之要穴。合用亦攻补兼施,以攻见长,与肾元不足之治法恰相反。
宝宝腹泻怎么推拿
寒湿泻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推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湿热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少色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方义:清脾胃以清中焦湿热;清大肠,揉天枢清利肠腑湿热积滞;退六腑,清小肠,清热利尿除湿;配擦龟尾以理肠止泻。
伤食泻推拿手法
主证: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擦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
推拿方义:补脾经,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摩腹健脾和胃,行滞消食;清大肠,揉天枢疏调肠腑积滞;配揉龟尾以理肠止泻。
脾虚泻推拿手法
主证: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缺乏,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淡苔薄,脉濡;若腹泻日久不愈,进而损及肾阳,症见面色㿠白,大便水样,次数频多,四肢厥冷,舌淡苔白,脉软弱无力;甚者出现腹泻不止,完谷不化,四肢逆冷,脉微欲绝,昏不识人等津竭阳脱之症。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健脾益气,固肠实便;推三关,摩腹,揉脐,捏脊温阳补中;配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阳止泻。
肾阳虚者加补肾经,揉外劳;腹胀加运内八卦,久泻不止加揉百会。
小儿止泻推拿4法
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已经被总结为“龟尾七节、摩腹揉脐”之民谚,是古人治疗泄泻的伟大创举,目前仍在广泛应用中。
龟尾、七节位于腰骶,属于督脉,腹与脐位于腹部,属于任脉。四穴都位于中、下二焦,与形成大便的脏腑密切相关,又前后阴阳配对,功能升清降浊,治疗泄泻有良效。其中,龟尾位于尾椎骨末端,邻近肛门,能调节肛门括约肌;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尖成一直线,深层为脊髓排便中枢,推揉令热,有较好的良性刺激作用;摩腹则作用于大小肠;脐为先天通路,以温运见长,能化气行水,有利于分清而别浊。
龟尾可点、可揉、可振,共约3-5分钟;七节骨可推、可掌揉、可叩击、可振3-5分钟,并擦之令局部潮红;摩腹以肚脐为圆心,以肚脐至剑突下距离的2/3为半径,沿此轨迹顺时针与逆时针交替摩腹约8分钟;肚脐操作可摩、揉、点、振、捏挤。
其中,七节骨上行操作,逆时针摩腹,肚脐的摩、揉、振(轻手法)、按(轻手法)为补法,用于虚证泄泻。而七节骨下行操作,顺时针摩腹,肚脐的重手法揉、振、按为泻法,用于实证泄泻。
总之,小儿推拿止泻四法功效为健脾化湿,升清降浊,调整肠道气机,适宜于各种泄泻的基本治疗。在临床中泄泻又分为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故在应用中还应注意辨证论治,根据证型不同,推拿穴位及手法亦有所不同。
宝宝小便不畅怎么推拿
小便由小肠泌别清浊,三焦水道转输,膀胱贮藏气化所致,故排尿正常需赖小肠,三焦,膀胱功能正常为前提。肾虚,元阳不固,气不化水是小儿小便不通的常见病机。小便不利推拿手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元气虚弱型
治法:培补元气,化气行水。
推拿处方:补肾经,揉肾俞,摩关元,丹田,揉二人上马,推箕门,推三阴交。
推拿方义:元气不足,宜补之固之,补肾经,揉肾俞乃培补要穴;关元,丹田位于腹部,摩之以聚阳气,启水道,能化气以行水;二人上马,利水要穴;箕门,三阴交位于下肢,推之可引水下行,而见小便;上述配穴补中有通,以补为主,肾得温,元气得培,阳动关启,小便自通。
湿热下注型
治法:清热导赤,通淋止痛。
推拿处方:清天河水,揉小天心,清小肠,揉二马,推下七节骨,推箕门。
推拿方义:清天河水,清小肠能退热,分清别浊引热下行;揉小天心通经络,开闭塞;推下七节骨,推箕门泻热通淋,上述穴位均以清,泻为主,佐以揉二马,滋阴补肾,使泻热不伤阴,通淋不伤肾,且二马为通淋利水治标之要穴。合用亦攻补兼施,以攻见长,与肾元不足之治法恰相反。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推拿
小儿胃热呕吐的具体推拿手法如下:
治法:清热和胃,理气导滞。
推拿处方:清脾经,胃经,大肠,退六腑,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推下天柱骨,下七节骨,分腹阴阳,赤凤摇头,揉总筋。
推拿方解:清脾经,胃经,配下推天柱骨,赤凤摇头,揉总筋,可清中集积热,和胃降逆以止呕;推六腑,重在清肠胃之积热;运内八卦,横纹推向板门,分腹阴阳,意在理气宽中,除胀消满;清大肠,推下七节骨,功于泄热通便,使腑气得以通降下行,诸穴合用,而无呕吐之虞。
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七节骨的功效作用
推七节骨具有温阳止泻,泻热通便的双向作用。
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多用于虚寒腹泻,久痢等症,临床上常与按揉百会,揉丹田等合用,治疗气虚下陷引起的遗尿,脱肛等症。
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多用于肠热便秘或痢疾等症。
注意若虚寒泄泻者不可用推下七节骨,以防滑泻。
婴幼儿腹泻推拿手法 婴幼儿寒湿泻推拿手法
主证:大便清稀多泡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小便清长,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揉脐,推上七节骨,推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方义:推三关,揉外劳温阳散寒;配补脾经,揉脐与按揉足三里,能健脾化湿,温中散寒;补大肠,推七节骨,揉龟尾温中止泻。
腹痛,肠鸣重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体虚加捏脊;惊惕不安加清肝经,掐揉五指节。
婴儿腹泻推拿管用吗 寒湿型腹泻推拿方法
治疗原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方法:推三关,揉外劳宫,补大肠,补脾经,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
推拿功效:推三关,揉外劳宫,补脾经,补大肠以温阳散寒;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以温中调肠止泻;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化湿。
辨证加减:腹痛者加揉一窝风,拿肚角。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小儿呕吐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小儿推拿治腹泻的手法 小儿泄泻推拿手法辩证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面色淡白,口不渴,舌淡,苔白腻,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150次,揉外劳宫100次,推三关100次,揉脐2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揉龟尾100次,摩腹5分钟。
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身有微热,口渴,尿色少黄,苔黄腻,脉滑数,指纹色紫。
治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推拿手法:清脾胃300次,清大肠200次,清小肠200次,退六腑150次,揉天枢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清胃经300次。
症状:腹痛胀满,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臭,口臭纳呆,或伴随呕吐酸腐,舌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致,和中助运。
推拿手法:清补脾经各150次,清大肠200次,揉板门200次,揉脐200次,揉天枢200次,摩腹5分钟,揉个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
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食欲不振,便稀夹有奶块及食物残渣,或每于食后即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濡。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300次,补大肠200次,推板门100次,推三关100次,摩腹5分钟,揉脐200次,揉龟尾100次,推上七节骨150次,捏脊5遍。
小孩胃热呕吐怎么办
推拿处方
治则:清热和胃,降逆止呕。
推拿处方:清脾经,清大肠,退六腑,推天柱骨,横纹推向板门,运内八卦,推下七节骨。
推拿方解:清脾经,清大肠,推天柱骨以清中焦积热,配横纹推向板门以降逆止呕;退六腑以加强清热作用;运内八卦以宽胸理气,和胃止吐;推下七节骨以清热通便,使胃气下行。
推拿手法
清脾经:脾经位置为拇指桡侧自指尖至指根,亦指螺纹面,不屈指推桡侧或拇指正面自指尖直推向指根为清脾经。推300-500次。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由虎口推向指尖为清大肠,推300-500次。
退六腑:六腑位置为前臂尺侧缘,阴池(神门)至抖肘(少海)成一直线。用中指食指指腹,自肘关节推至掌根为退六腑,推100-500次。
推天柱骨:天柱骨位于颈后发际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线。用拇指或食指指面自上而下直推,为推天柱骨。推3-5分钟、
横纹推向板门:板门位置为手掌大鱼际平面,板门与横门之间推揉100-300次为横纹推向板门。
运内八卦:运内八卦为拇指或中指自乾经坎运至兑为一遍,顺逆运为300-500次。
推下七节骨:七节骨位置在第四腰椎至尾骨端成一直线处。向下推称“下推节骨”,推200-400次,擦至皮肤发红为度。
七节骨的准确位置图 七节骨推拿示意图
推上七节骨:用拇指绕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下向上做直推,称为推上七节骨。
推下七节骨:用拇指桡侧面或食指,中指二指直面自上向下做直推,称为推下七节骨。
宝宝拉肚子怎么揉肚子 宝宝拉肚子推上七节骨
宝宝拉肚子推上七节骨,能比较好的帮助宝宝止泻,妈妈用拇指侧面或者食指、中指指腹,从宝宝的骶骨(尾椎)出往上推,直推到腰部,即命门(督脉穴,第二腰椎下凹陷中)处止,推拿时,手法可以稍重一些,推到皮肤发热为适度。
注意:推下七节骨能治疗便秘。
小儿拉肚子推拿手法 小儿脾虚型拉肚子推拿手法
治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推拿手法: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300次,揉外劳宫200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100次,捏脊20次。
推拿方解: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辩证加减:神疲乏力,食少腹胀者,加揉脾俞,揉胃俞,运内八卦,按揉足三里;久泻不止者,加按揉百会;伴粪质清稀,完谷不化,形寒肢冷等肾阳亏虚症状者,加补肾经,揉外劳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