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风燥的护理
血虚风燥的护理
血虚风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
护理
1、本证候多为全身泛发皮疹和瘙痒,故要劝告患者忌食腥发动风及辛辣酒酪饮食,性格要和顺,避免忧思恼怒。
2、患处不宜滥用刺激性强的外涂药物,不宜用热水、肥皂烫洗,避免日光曝晒或寒冷刺激。
3、适时进行矿泉浴、糠浴和淀粉浴,并外涂护肤油脂,可以保持皮肤的柔润,使之鳞屑减少,痒感亦可得到控制。
中西医各有千秋:皮炎湿疹的治疗
中医认为皮炎湿疹的治疗应当分症状,对症下药。中医认为,皮炎湿疹有湿热症和血虚风燥症之分:
湿热症皮炎湿疹的治疗:一般瘙痒、丘疹型建议止痒抑菌为主,患者应避免喝酒、咖啡、辛辣刺激与油炸的食品,饮食应清淡,多吃清热利湿的水果蔬菜。
血虚风燥症皮炎湿疹的治疗:血虚风燥症患者应注意肝火旺盛,可以用一些调理气血的药物、止痒润燥、清热利湿进、修复皮损进行治疗,避免吸烟、喝酒,在饮食上尽量清淡为主,保持心情舒畅、不要便秘等,最重要是过敏的患者尽量不要接触过敏原。
西医对皮炎湿疹的治疗尚无特效疗法,多以内服治疗为主,既可单用或联用;外用药剂型依据临床皮损表现而定,有时也用激素。对于外用药,西医主张使用加入了抗菌成份的药物,在控制皮炎湿疹症状的同时,可杀灭细菌、真菌让皮肤由内而外好起来。
专家强调,患者在进行皮炎湿疹的治疗过程中,有时患处会有难以抑制的瘙痒感,这个时候禁止搔抓,否则皮肤容易由于遭受性刺激而变厚,甚至引起感染,形成恶性循环,病程因而延长。
湿疹中医怎么治 根据不同型患者中医给予适合调理
湿疹患者通常分为湿热型和血虚风燥型两种,以湿热型而言,患者会出现肤疹红肿、搔痒剧烈、患处渗液等症状,中医治疗上就会选择连翘、薏苡仁或苦参膏等中药材治疗;若为血虚风燥型患者,因容易有头晕、疲倦等现象,且皮肤会脱屑、丘疹细小密集,这时生地黄、当归等药物可帮助舒缓。
冬天皮肤怎么补水 中医调理补水
冬天皮肤干燥需要补水一般是血虚风燥,瘀血阻滞,体肤失养造成的,可以采用祛屑生新,荣肌润肤的治则,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关中药针灸治疗。
血虚血燥的护理
血虚血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血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
护理
1、本证候多为全身泛发皮疹和瘙痒,故要劝告患者忌食腥发动风及辛辣酒酪饮食,性格要和顺,避免忧思恼怒。
2、患处不宜滥用刺激性强的外涂药物,不宜用热水、肥皂烫洗,避免日光曝晒或寒冷刺激。
3、适时进行矿泉浴、糠浴和淀粉浴,并外涂护肤油脂,可以保持皮肤的柔润,使之鳞屑减少,痒感亦可得到控制。
茯苓可以治疗湿疹吗
有一定作用。
在中医上湿疹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湿热型、风热型、血虚风燥型。茯苓性平、味甘淡,有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功效,对于湿热型湿疹有一定疗效。
血燥”是什么意思
正确来讲是血虚风燥。别名(中医):风热疮,牛皮癣,白疟,蛇皮癣,风瘙痒,白屑风,(西医):玫瑰糠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鱼鳞病,老年性皮肤瘙痒症,脂溢性皮炎,进行性对称性红斑角化症,红皮病。中医释名:本证既有因血热风燥,病程旷久,阴血暗耗,转为血虚风燥,风邪外袭。血虚风燥:其实是中医学中血虚和风燥两个辩证术语。血虚指营学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风燥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体征:初期,皮肤呈现干燥不润泽的外观,转为粗糙、肥厚,状如苔藓,形似席纹;斑疹多数为淡红色,或者为淡褐色;肤表干枯颇似干鱼之皮,上覆糠秕状鳞屑,严重时还会发生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隙裂;自觉瘙痒剧烈,夜间尤重,搔之则瘙痕遍布,结有血痂;爪甲干枯失去光泽;伴有神情倦怠,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大便秘结;舌质淡红有裂纹,苔少或苔净如镜,脉虚细数。
艾灸对荨麻疹有作用吗
有。
荨麻疹从中医上讲多是由血虚风燥、胃肠湿热等原因引起,坚持艾灸患处可以起到清热祛湿,去风止痒的效果,从而对荨麻疹起到缓解作用。
什么是血虚风燥
血热风燥型、血热风盛证,本证由于机体蕴热偏盛,时值青壮年,血气方刚之际,或因性情急燥,心绪烦扰(精神因素,心火内生;或因恣食鱼腥、辛辣之品,伤及脾胃,郁而化热;或复感风热邪气,均可致使血热内盛,热盛生风化燥,外发肌肤,出现红斑,丘疹为主症的证候。相当于西医银屑病的进行期。
血虚
指营学不足出现虚弱的病理。由于失血过多或慢性出血、脏腑虚损、化生精血机能减退或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血虚,出现贫血症状。临床上一般分为心血虚、肝血虚、心脾两虚等症型。
风燥
指风与燥两种邪气的相合,多感于秋燥时令。临床表现为头痛、发热、恶寒无汗、鼻塞、唇燥、咽干、干咳、胸滞、肋痛、皮肤干燥、舌苔白薄而干、脉浮涩。
如血虚风燥一起理解即指血虚生风和和液燥生风,总称虚风内动。
冬天鼻子干燥脱皮 血虚风燥
中医认为,血虚日久,气血不足,风从内生,肌肤失于濡养,于是变得干燥脱皮,每个人表现部位不同,有的人会表现为鼻子干燥脱皮,而冬天时由于皮脂分泌减少,症状更加明显。
1.可以养血润燥为主,进行相关中药配伍治疗,需在专业中医医生辨证指导下进行。
2.食疗。
芝麻蜂蜜粥
(1)粳米100克,辅料:黑芝麻30克,调料:蜂蜜20克。
(2)黑芝麻下锅中,用小火炒香,出锅后趁热擂成粗末;
(3)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
(4)锅中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先用旺火烧沸;
(5)然后转小火熬煮至八成熟时,放入黑芝麻末和蜂蜜;
(6)再煮至粳米熟烂,即可盛起食用。
防风有什么作用 祛风止痒
防风辛温发散,能够祛风止痒,可配伍不同中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病,尤以风邪所致所致瘙痒有效;也可用于治疗湿热、血虚风燥、等病症。
血虚风燥型荨麻疹怎么治
一、内服方药。1、养血润肤饮(或当归饮子)加减:当归10克、皂刺4.5克、生地12克、熟地l0克、天冬10克、麦冬10克、花粉12克、红花6克、桃仁6克、黄芩10克、黄芪l0克。
2、风癣汤加减:生地12克、玄参10克、丹参12克;当归6克、炒白芍12克、茜草10克、红花6克、黄芩6克、苦参5克、苍耳子3克、白藓皮12克、地肤子l0克。以上两方适用以瘙痒为主的血虚风燥证。
3、克银二号方:生地30克、玄参15克、丹参15克、麻仁l0克、大青叶15克、山豆根l0克、白藓皮15克、草河车15克、连翘15克。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微温,分2~3次服用,每日1剂。
二、外敷药物:甘草油:甘草30克,香油l50毫升,小火煎至甘草焦枯;过滤,留油备用。外涂患处,每日1~2次,有解毒,润肤的作用,适用于本证候的全过程。九华膏:滑石600克、月石90克、龙骨120克、川贝母18克、冰片18克、朱砂18克,共研极细末,用凡士林按20%浓度调成软膏。每日外搽1~2次。
血虚风燥的病机和体征
血虚风燥 - 中医病机
本证既有因血热风燥,病程旷久,阴血暗耗,转为血虚风燥的一面;又有久病尚未康复,气血不足,卫外不固,风邪外袭的一面。然总不能离开血虚风从内生,肌肤失于濡煦的机理。
血虚风燥 - 体征
初期,皮肤呈现干燥不润泽的外观,转为粗糙、肥厚,状如苔藓,形似席纹;斑疹多数为淡红色,或者为淡褐色;肤表干枯颇似干鱼之皮,上覆糠秕状鳞屑,严重时还会发生长短不一,深浅不等的隙裂;自觉瘙痒剧烈,夜间尤重,搔之则瘙痕遍布,结有血痂;爪甲干枯失去光泽;伴有神情倦怠,心悸失眠,气短乏力,大便秘结;舌质淡红有裂纹,苔少或苔净如镜,脉虚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