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是两种疗法有很大差别,并不是同一种疗法。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其一、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
其二、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艾灸的方法
艾灸的方法主要有直接灸、间接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等,详细操作方法如下:
1、直接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1)瘢痕灸。又名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用火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火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穴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穴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穴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
2、间接灸:是用药物将艾炷与施灸腧穴部位的皮肤隔开,进行施灸的方法。如生姜间隔灸、隔盐灸等。
(1)隔姜灸。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住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2)隔蒜灸。用鲜大蒜头,切成厚0.2-0.3公分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置于应灸俞腧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3)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4)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用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以针刺数孔,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上面再放艾炷施灸,直到灸完所规定壮数为止。
3、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约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2-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操作时,将针刺入腧穴得气后,并给予适当补泻手法而留针,继将纯净细软的艾绒捏在针尾上,或用艾条一段长约2厘米左右,插在针柄上,点燃施灸。待艾绒或艾条烧完后,除去灰烬,取出针。
5、温灸器灸:是用金属特制的一种圆筒灸具,故又称温筒灸。其筒底有尖有平,筒内套有小筒,小筒四周有孔。施灸时,将艾绒或加掺药物,装入温灸器的小筒,点燃后,将温灸器之盖扣好,即可置于腧穴或应灸部位,进行熨灸,直到所灸部位的皮肤红润为度。有调和气血,温中散寒的作用。
艾灸和针灸有何区别
针灸和艾灸的区别
针灸和艾灸都属于中医疗法,一提起这两种疗法,很多人认为是同一种疗法。其实不是,中医专家指出,针灸与艾灸疗法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是两种疗法有很大差别,并不是同一种疗法。
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
其一、针灸与艾灸都是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达到治病养生的目的,但针灸只属于物理疗法,而艾灸是由具有“百草之王”美称的“艾草”所制,用于灸法,可起到药性治疗与物理治疗的双结合。
其二、针灸如把握不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如果针消毒不好的话还可能会交叉感染,而艾灸属于外部自然疗法,没有副作用。
中医灸法是如何保健的
①无瘢痕灸 先在施术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或温水以增长粘附作用,再放上艾炷点燃,当病人觉得的痛时,即调换艾炷再灸。普通灸3~5次,以部分皮肤充血红晕为度。本法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病人易于接收,利用普遍。
(2)艾卷灸。又称艾条灸或悬灸,此指将艾绒卷成条状施灸。艾条是用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桑皮纸上,将其卷成圆柱形,越紧越好,封口而成。如在艾绒中掺入其它药物则成为药条。使用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置于离皮肤1~2寸之上而灸之。因为艾条悬于穴位之上,并不接触皮肤,故称悬灸。此种方式操作简便,不易烧的皮肤,可以本人施灸,故被广泛应用。
⑤隔盐灸 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
所谓直接灸,等于将艾炷放在腧穴上施灸。依据灸时有无烧伤化脓,又分为瘢痕灸和无瘢痕灸
(3)温针灸。此是针刺与艾灸联合使用的一种方法,使热力通过针身传人体内。实用于既须要留针又须施灸的疾病。操作方法是针刺得气后,将毫针固定在恰当的深度,用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燃完为止。也可在针柄上穿置一段艾条(长约1~2厘米)施灸。
.灸法保健的机理
首先要根据体质情形及所需的摄生请求选好穴位,将点燃的艾条或艾炷对准穴位,使局部感至有平和的热力,以感到温热舒服,并能耐受为度。
④隔蒜灸 用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次数。
③隔姜灸 是用鲜姜切成直径大概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以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灸完所规定的次数,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艾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温针灸
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传热灸,烧针尾,是针灸与艾灸结合使用的一种方法,操作时先针刺得气后,将毫针留在适当深度,将艾绒捏在针柄上点燃,直到艾绒燃尽为止,或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1-2厘米的艾条施灸,使热力通过针身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适宜于既需留针,又需施灸的疾病。
艾灸的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艾灸的手法和技巧
生活中艾灸主要分为艾柱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四种。
艾柱灸可以直接在皮肤上进行,还可以用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就是把姜、蒜或者盐上,再放到皮肤上做艾柱灸,一个穴位做15分钟左右。
艾条灸就是把艾条点燃,选择需要施术的部位,用艾条进行温热治疗,用来帮助人体调理身体。
温针灸需要把针刺到特殊部位,一般选择腧穴,然后在针上加上艾条或者艾柱点燃,进行温针灸治疗,对局部起到温热作用。
温灸器灸就是把艾绒或者艾条放到温灸器里,把温灸器点燃以后放到施灸的部位进行艾灸,方法简单。
百日咳艾灸行吗
百日咳通过艾灸可以调理。
身体不佳,先天不足,后天缺补,导致肺脾气虚,内隐伏痰,外感风邪,这是引起百日咳最为常见的原因。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调理身体阴阳平衡,宣通肺气,驱散风邪,调理气机,增强身体抵抗力,起到防治百日咳的作用。
邪侵肺卫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宣肺化痰止咳。
艾灸处方:大椎,列缺,肺俞,风门,合谷。
艾灸方义:选大椎解表,风门,肺俞,肃肺疏表;合谷,列缺,为手阳明,太阴经原络配穴法,以清热化痰,解表止咳。
艾灸方法:
1.隔姜灸:选大椎,风门,肺俞三穴,艾炷如麦粒大,切鲜姜片垫铺穴上,每穴可灸3-5壮。
2.温针灸:合谷,列缺二穴用消毒后的亳针施提捻转泻法,再以艾绒少许包裹针柄末端,点燃急吹,令其速燃速灭,大椎以亳针刺,施迎随泻法,令针感沿脊柱向下传导。
痰热壅闭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清热化痰,降逆镇咳。
艾灸处方:身柱,丰隆,尺泽,大椎。
取穴方义:身柱穴位于两肺俞之间,属督脉,取身柱以理气降逆平喘;丰隆能豁痰降逆平冲气;尺泽为手太阴肺经合穴,专治本腑,且能止咳止血;大椎通阳泄热。
艾灸方法:
1.艾柱灸:每穴可灸1-3壮,艾柱如麦粒大,每日1-2次,针灸尺泽穴注意消毒亳针,且勿伤血脉,临床可亳针点刺出血后隔蒜片施艾炷灸疗。
2.艾条温和灸:将艾条点燃,采用艾条温和悬灸法,每穴灸5分钟,每日2-3次均可。
3.针刺加灸:以1寸亳针,消毒后刺诸穴,行提插捻转泻法,不留针,再于背部身柱穴施以隔姜灸法。
脾肺气虚型百日咳艾灸方法
治法:健中扶正,温养脾肺。
艾灸处方:脾俞,肺俞,足三里,太渊,太白。
取穴方义:脾肺气虚以脾俞,肺俞以匡其正,合胃经合穴足三里,健中培土以生金,太渊,太白分别为手,足太阴经的原穴,合用乃是十二经子母补泻中脏与脏的大五行配穴法,虚则补其母,补肺经属土的原穴太渊,再加用脾经属土的原穴太白。
艾灸方法:
1.艾柱灸(补法):依方选用上穴,取艾灸如麦粒大,置穴位上施灸,待皮肤温热红润时即取下,勿使太过,每穴灸3-5壮,灸毕用手按压,每日1次。
2.艾条温和灸:选用上穴,用细艾条悬空灸之,每穴灸3-5分钟,每日可灸1-2次。
艾灸的分类
艾卷灸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直接灸
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电子艾灸
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
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并可实施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如电子艾灸仪便是采用电子艾灸之法。
胆经排毒不好会引起眼角长斑吗 胆经排毒不好怎么调理
胆经排毒不好,通常是由于经络淤堵所致,因此想要达到调理效果,可以通过敲打、按摩、针灸、艾灸等保健方式进行调理。
但按摩、针灸、艾灸等方式,最好由专业理疗师进行操作,以免找不准穴位,达不到理想效果,或者对其刺激过度,引起不良反应出现。
直射灸法的艾灸分类
艾灸分类:
(一)、艾灶灸:即用艾绒或艾粉做成因锥型或自贴灸型进行施灸。
A:直接灸一将艾泣直接放在皮肤上灸至起泡,对咳喘、肺痨、痞块有良好的作用。
B:间接灸一即隔物进行施灸、有隔姜灸、隔盐灸、隔蒜灸、隔附子饼灸等。
(二)、艾条灸:
A、温和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
B、在啄灸:点燃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 一起一落,一远一近。
C、回旋灸:将点燃的文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cm左右移 动,往返回旋。
D、太乙神针:加十一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点燃药艾条, 用七层棉布包裹着艾火,紧按在穴位上,稍停留1-2分钟。如感觉过热可提起等热减再灸。
E、雷火神针:加八味中药制成的药艾条,灸法同太乙神针。
(三)、温针灸:把针插入艾绒球或艾粒边燃烧边行针。
(四)、灸器灸:把艾灸放在灸器里施灸。
(五)、天灸:与直接的灸法相同,千旦有蒜泥灸、毛莨灸、斑蟊灸、早莲灸、白芥子灸,吴某芙灸之分。
(六)、灯火炙:用灯草蘸油点燃火苗对准穴位猛一接触,迅速 离开,反复若干次。
艾灸的介绍
艾灸,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炷、艾条为主,熏烤人体的穴位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灸法的运用当起源于人类掌握用火之后,时间亦在石器时代。
艾灸产生于中国远古时代,因为它的作用机理和针疗有相近之处,并且与针疗有相辅相成的治疗作用,通常针、灸并用,故称为针灸。
针灸治病在国内外有着深远的影响,但现代人说针灸,多数时候仅指针疗,已经很少包含艾灸的内容了。
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针灸有多少种分类
毫针刺法
穴位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部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其他刺法三棱针刺法,皮肤针刺法,皮内针刺法,火针刺法,芒针刺法,电针刺法,温针疗法,埋线疗法。
梅花针疗法梅花针疗法,也称皮肤针疗法,即由五根或七根针结成丛针,弹刺皮肤经络穴位。
艾灸
艾灸疗法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艾条灸分温和灸、雀啄灸和熨热灸三种。艾炷灸分直接灸和间接灸两种。温针灸又称针上加灸或针柄灸,即针刺得气后在针柄上套艾条,点燃,使其通过针体传入穴位内。
现代刺法灸法耳针法,头针法,眼针法,手针法,足针法,腕踝针法。声电波电针法,电火针法,微波针法。穴位激光照射法,穴位贴敷法,穴位埋线法,穴位磁疗法,穴位注射法,穴位指针法,穴位电离子透入法,穴位割治法,穴位结扎法。
艾灸的分类
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l.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和雀啄灸。
(2)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图150。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3)雀啄灸: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4)回旋灸: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温针灸
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方法。又称针柄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每次燃烧枣核大艾团1-3团。本法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的作用。适用于寒盛湿重,经络壅滞之证,如关节痹痛,肌肤不仁等。
直接灸
直接灸——化脓灸、非化脓灸。是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
电子艾灸
电子艾灸是根据传统的中医艾灸原理,结合现代超临界提取、微电子、
磁疗、远红外理疗等技术。电子艾灸实现了智能操作、控温控时、无烟无火、定向导入、透皮吸收、多穴同灸等功能,完全具备传统艾壮灸、艾条灸的功能,并可实施直接灸、间接灸、温针灸等一系列灸法,使用针对不同疾病的特色灸片效果更佳,还弥补了传统艾灸烟熏火燎、灰烬烫伤、操作不便、效率低下等不足,是传统灸法革命性的创新!如电子艾灸仪便是采用电子艾灸之法。
艾灸前列腺的治疗类型
(一)艾炷灸疗法
艾炷灸施灸时所燃烧的锥形艾团称艾炷。常分直接灸(又分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与间接灸两种。本疗法临床运用广泛,既可保健,亦可治病,尤其适用于虚寒证,如哮喘、胃肠病。
(二)艾条灸疗法
以艾条于穴位或病变部位上施灸者即艾条灸疗法,操作常分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等。主要用以治疗寒湿痹证及其他多种虚寒性疾患。
(三)药卷灸疗法
药卷灸是在艾绒里掺进药末,用纸把艾绒裹起来成为药卷,点燃其一端而施灸。适应证大致同上两种灸法。
(四)温针灸疗法
先根据病性选穴施针,得气后留针,后将艾绒裹于针柄上点燃,直至燃尽,使热力通过针体传入机体,达到温经散寒等目的。
(五)隔姜灸疗法
取约2分厚生姜一块,置于选定的穴位上,再将艾炷置姜片上,点燃施灸。艾炷燃尽后,再放置艾炷反复施灸,一般至局部皮肤潮红为止。凡虚寒性疾病皆可以此疗法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