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老年人的退休综合征怎么调整

老年人的退休综合征怎么调整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规律,没有人改变这样一个事实,所以人到了一定的年纪退休也是很正常的,这也是国家对于为国家尽了一定贡献之后的安度晚年的一个社会保障,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而且,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 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 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耍加强学习,树立新 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为何却出现退休综合征

1.失落感

老年人由于工作环境和职位的变化,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从而表现出两种情绪:有的沉默寡语、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都无动于衷;有的急躁易怒,易发脾气,对周围的事物看不惯,为一点小事而发脾气。

出现这种情绪、情感有它的客观原因,即社会角色的改变。退休的老人,对新的生活规律往往不能一下子适应,因为离开了长期热爱的工作,失去了长期充当那个角色的生活模式和自己对别人以及别人对自己的期待。

刘中霖说,离退休后,老年人的主导活动和社会角色发生了改变,从工作单位转向家庭,他的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较之以前显得陌生,加上子女“离巢”,过去那种热情、热闹的氛围一去不复返,新的生活规律往往又不能很快适应,一种被冷落的心理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2.孤独感

孤独感是老年期较常见的一种消极情绪,严重的孤独感易导致老年人人格变态,有碍健康,甚至影响寿命。而那些单身老人或子女远离的空巢老人家庭孤独感更容易出现或症状更重。

刘中霖分析,从客观上讲,老人退休后由于体力渐衰或因病痛导致的行动不便,与亲朋好友的来往频率下降,信息交流不畅,而因此容易产生孤独感。在主观方面,老年人具有自己既定的人际交往模式,不易结交新朋友,人际关系范围会逐渐缩小,从而引发封闭性的心理状态。如果不幸丧偶,则更感到寂寞甚至孤单。曾经有一位丧偶的老人曾经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状态:“整天没个说话人,像个不会说话的哑巴,每天寂静得连根针掉下来都听得着。”这种人际交往的改变,是老年人孤独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3.自卑感

当一个人的价值特性劣于他人的价值特性时,就会产生一种自卑感,由于离退休,老年人原有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改变,还不适应目前重新担任的社会角色,进而产生了“自己已经没用了”等等强烈的自卑感,尤其是一些原来位高权重、以工作为生活唯一乐趣的领导。尽管他们年岁日增,但仍常常自觉经验丰富、才能不凡,但一退休就无从发挥,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叹,于是空虚、寂寞、受冷落之感袭上心头,往往误以为自身价值不复存在,这种自卑感一旦形成,老年人就容易表现出过分的焦虑。

刘中霖认为,有些老年人事业心很强,部分人离开了工作岗位,便把注意力从单位、社会转移到家庭中,尤其是在单位习惯了发号施令的老人,对子女工作、婚姻、生活横加干涉,并因此常与子女发生矛盾,感到自己原来积累的经验无用而产生无用感,还有一些老年人骤然从忙碌的工作岗位上退下来,门前冷落鞍马稀,会很不习惯,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和无用感。

4.抑郁感

由于失落、孤独、自卑、疑虑的情绪会对老年人的心理产生负面的影响,而且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容易遭受挫折,不顺心、不如意之事时有发生,如果再遇到家庭内部出现矛盾和纠纷,子女在升学、就业、婚姻等方面有困难自己又无法解决,自身的身体又日趋衰落,疾病缠身而整天跑医院甚至住院治疗,许多老人就会变得长吁短叹、烦躁不妥、情绪低落或者郁郁寡欢。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老年期抑郁症的患病率为8.1%-25%,有抑郁情绪但达不到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比例更高。

5.恐惧感

随着身体的老化,退休后的老年人常常会变得害怕生病。他们一方面是担心生病后自己生活难以自理,给家人和晚辈带来麻烦,变成家庭的累赘;另一方面,老年人一旦生病,特别是重病,似乎就感觉离死神不远了。因此,老年人面对疾病和死亡通常会产生恐惧感。有的是害怕看医生,讳疾忌医,还有的是一点小毛病就小题大做,过于担心。

怎么应对遗忘综合征病

1、应对遗忘综合征病要及早调整心态

与在职期间完全不同的是,退休以后每天勿需再过朝九晚五的生活,每天24小时都是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所以,临近退休年龄时,需要每天反复提醒自己,退休后就不用每天起早了,那是多么渴望的日子啊,快点到来吧。如果是以盼望的心态迎接退休生活的到来,那就是做好了预防工作的第一步。

2、应对遗忘综合征病要有意识提前计划

有计划提前计划退休生活,可以有效预防退休综合症的出现。可以计划去参加老年大学的兴趣班,发展自己的兴趣特长,同时也弥补一下在职时一直没有时间的遗憾;也可以去参加手工类兴趣小组,动脑的同时动动手指,不但可以预防退休综合症,更是对开动脑筋有着其它活动无可替代的作用。

如何让老人开心

如何让老人开心?

1、帮助老年人摆脱退休综合征

许多人还没退休时盼退休,真正退休后却又怀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退休人士如果不正视退休造成的困扰,不只会患上心理疾病,还可能患上多种生理疾病,这些疾病统称为退休综合征。老年人由于离退休后不能适应新的社会角色、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出现焦虑、抑郁、悲哀、恐惧等消极情绪,这种心理障碍往往会引发其他生理疾病,影响身体健康。如何让老人开心?老年人想要快乐起来首先要做到的是摆脱退休综合征,找到退休后快乐生活的方式。

2、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老人要快乐,就要调整自己的认识与态度。如何让老人开心?快乐的老人善于适应困境,能在黑暗中寻求光明。老年人要使自己快乐,必须心胸开阔,以现实的眼光看待一切。不封闭自己,正确评价自己,能自知、自信、知足,顺应自然,自己能力达不到的事不去强求。

3、鼓励老人发展自己的兴趣

鼓励老年人发展自己的兴趣,把梦想变成现实。为培养兴趣,可以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例如爬山,或是从事一些志愿者活动,或是学术研究,这些都可以填补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虚。在退休之前,就要认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等真正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时候,就不会因没事情做而闲着无聊。

4、多陪伴老年人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也是一种普遍的社会要求。当人的饮食温饱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决之后,人类最难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独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有与接近他人、避免孤独的倾向。几乎是没有人是愿意独自一人,与外界不相往来的。子女们平时应该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让老年人独守空巢。

谈谈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

护理老年人心理状态,因健康状况、家庭、社会环境、 人素质、文化修养和自身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不同而存在差异,老年病人由于疾病长期缠身,迁延难愈,容易出现焦虑、内疚、自责、沮丧,甚至产生绝望厌世的心理,从而患上老年抑郁症。离退休的病人面对原有的工作、生活环境、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的变化以及躯体疾病的痛苦,心理准备不足,感到孤独、烦躁、有失落感、衰老感、紧张感及疾病恐惧感,有时伴有血压波动、食欲不振、疲劳和睡眠障碍,称之 "离退休综合征",所有 些负性情绪势必降低老年病人的心理健康水平。50%~80%的老年就医不适与情感调节障碍有关,国内亦有调查发现,患有躯体疾病的老年个体常伴有情绪障碍。

老人心理健康问题有哪些

1、离退休综合征:是指在离退休后出现的适应性障碍。这种应激因素对心理、心身方面的干扰,使一些老年人在一个时期内难以适应现实生活,并且出现一些偏离常态的行为,甚至由此而引起其它疾病的发生或发作,严重地影响了健康。主要表现为坐卧不安、行为重复、犹豫不决,不知所措;烦躁、敏感、失眠、心悸。绝大多数人在一年内能基本恢复,对性情急躁而较固执的老年人则所需时间较长。

2、衰弱综合征:由长期烦恼、焦虑;脑动脉硬化、脑损伤后遗症;离退休后,生活及居住环境太静,与周围人群交往少,信息不灵;各种疾病引起的脑缺氧等因素导致。常表现为疲乏、头晕、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睡眠不稳、不易入睡、多梦易醒、醒后不解乏。有时晨起头痛、眩晕,情绪不稳。

3、空巢综合征:“空巢”是指无子女或子女成人后相继离开家庭,形成中老年人独守空屋的特点,尤其是老人单身家庭,西方国家称之为“空巢”。这样,老人晚年盼望的理想落空,空虚、寂寞、伤感、精神萎靡,常偷偷哭泣,如体弱多病、行动不便时,上述消极感会加重,久之,会减低身体免疫功能,为疾病敞开了大门。

4、焦虑症:经常处于明显的焦虑状态,对心身健康有很大影响。常因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疑病症;退休后经济减少,生活水平下降;儿孙上班上学时的交通安全;社会治安问题等引起。容易焦虑的老人衰老过程可加快,助长高血压、冠心病的发生;当急性焦虑发作时,可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青光眼眼压骤升而头痛、失明;或发生跌伤等意外事故。

1.5、抑郁症: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最常见的功能性精神障碍,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躯体不适为主,多发50-60岁, 80岁后少见。表现为情感障碍、思维活动障碍、精神活动障碍、意志行为障碍、躯体症状。

退休综合症的人的内心很痛苦

其实,得了“退休综合征”的人心里很苦闷,他们有一肚子委屈要说,而这些委屈也道出了“退休综合征”真正的原因所在。

一、角色转变难适应。原是某机关干部的秦老告诉记者,他退休前是大忙人,每天开会、电话不断,自从退了休,会不开了,电话哑了,尽管每天都在努力适应新生活,但心里还是空空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陈力解释,丧失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这种转变容易导致“退休综合征”。

二、不服老加重郁闷。“我觉得自己还能再干20年!”一名退休老干部告诉记者,不服老的想法让他整天闷闷不乐,觉得心理不平衡,不爱出门,脾气越来越大。

三、经济拮据。老人退休后收入自然会下降,部分老人生活会变得拮据,这也会让老人感到自卑、无用。

四、独居空巢。家住朝阳区的王老师告诉记者,他的独生女儿远在新西兰,家里就老两口,退休生活更寂寞了。徐治指出,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日渐增多,孩子离家后,独守空巢的老人会产生心理失调。

另外,调查发现,与普通退休人员相比,领导干部的心理落差感和失落感更大。北京市退休干部和退休工人的对比调查显示,工人退休前后心理感受变化不大,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退休干部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尤其是从高级领导岗位退下来的干部,退休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让他们很不习惯。另有调查发现,与国企、事业单位相比,私企员工退休虽然心理落差小,但对经济压力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担心会更多。

​中老年心理保健离退休综合征的预防

离退休综合征的预防

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是老年期开始的一个标志。从前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离退休障碍是一种心理方面的适应障碍。

它表现为老年人生活习惯的不适应、人际关系的不适应、认知和情感的不适应等。

这些适应障碍究其实质,就在于离退休导致了老年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他们从职业角色过度为闲暇角色,从主体角色退为配角,从交往范围广、活动频率高的动态型转变为交往圈子狭窄、活动趋于减少的相对静态角色。

对于部分曾是领导干部的老年人来说,还从型的社会角色变成了“无足轻重”的小人物。

如果老年人不能很好的适应这些角色的转变,也就是说新旧角色间出现了矛盾和冲突,那么,老年人的离退休综合征就由此产生。

因此,要预防和治疗离退休综合征,老年人应该努力适应离退休所带来的各种变化,即实现离退休社会角色转换。通常由一下几种方法: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

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

老年人必须要在心理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

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欢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庄建、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作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

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老年人主要的心身问题

(1) 孤独症

这是老年人最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是老年人心身疾病的主要诱因。由于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子女往往把更多的精力与时间花在工作与学习上,与老人的沟通相对较少,甚至极少。

这样就使相当部分的老人容易产生被家庭、社会忽视和遗忘的感觉,进而加重孤独感,心理出现不平衡。如何这种孤独感、冷落感持续存在或者日趋加重,就会影响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诱发心身疾病。

(2) 劳逸失调

劳逸失调是老年人心身健康的误区之一。有的老年人自叹年事已高,于是闭门养老,足不出户,把日常活动的范围局限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这显然人为地加大与社会人群的距离,容易引发或加重他们人际交往与情感方面的障碍。这种闭锁的心态会促进心理衰老,加速躯体的衰老,影响心身健康。

(3) 退休综合征

由于社会角色的转换,在心理或躯体方面出现异常和障碍的现象。大量的调查研究提示,离退休综合征是社区老年人群中较常见的心身问题。

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所体验的幸福程度有所下降,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其主要表现为性情急躁,产生孤独感、焦虑、抑郁。这种状态如持续存在,就容易诱发他们罹患心身疾病。

(4) 酒精依赖

这是社区部分老人存在的心身问题。以男性多见。已直接伤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轻者酒精中毒,对家庭产生不良影响;或者可造成死亡。

4、身心调整

(1) 对老年人应予以更多的关爱,重视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针对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的特点,多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特点的社区团体联谊活动,加强社区老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充实和丰富老人的精神生活,消除老人的孤独感、抑郁感,增进他们的心身健康。

(2)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力所能及的文体活动

如气功、交谊舞、太极拳、门球、书画、棋牌、烹饪及各种戏剧的票友联系活动等。这一方面能充实和调整他们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3) 倡导尊老、爱老

对老人要有更多的理解、谅解和宽容。创造尽可能多的家庭成员情感交流的机会,以减少、消除和防止老人们的孤独感、失落感,使老人们真正感觉到家庭的温暖与关爱。

总之,加强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张弛有序、劳逸结合,少饮酒、不吸烟,合理饮食,经常锻炼,以保证老年人在良好的生活环境中健康、科学地生活,维护和提高老年人的心身健康水平。

影响老人健康的心理有哪些

1、依赖心理影响老人健康依赖是指老人做事信心不足、被动顺从、感情脆弱、犹豫不决和畏缩不前等,事事依赖别人去做,行动依靠别人决定。

2、抑郁、焦虑心理影响老人健康老年人由于身体器官与组织老化,免疫能力降低,人体功能及活动能力下降,容易引起悲观、失落和忧虑等老年抑郁情形,或表现出压抑、沮丧、厌世或自杀等老年抑郁症状。由于生活中烦心事或受老年疾病长期困扰,容易产生焦虑心理,而长期存在焦虑心理又会使老年人变得心胸狭窄、吝啬、固执、急躁、焦虑和恐惧等。

3、孤独心理影响老人健康老年人不能自觉适应周围环境,缺少或不能进行有意义的思想和感情交流,从而产生孤独心理。产生孤独原因有离退休综合征、空巢综合征、高楼综合征、丧偶和缺乏交往等。

4、权威心理影响老人健康老年人因过去个人经历、工作业绩或事业成就等易使老年人产生权威思想,如晚辈不言听计从就生闷气或发牢骚,常因此造成矛盾和冲突。

5、惧死心理影响老人健康这类老人惧怕谈论死亡,不敢探视病人,怕经过墓地和听到哀乐,甚至看到一只死亡的动物也备受刺激,不敢正视。

6、爱幻想心理影响老人健康受身体逐渐衰老的影响,有些老年人盼望长寿的愿望会越发强烈。于是,他们会常常用幻想来欺骗自己,以获得一时的心理宽慰,如爱听他人关于自己健康的恭维话等。

7、害怕孤单心理影响老人健康这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异常,这类老人既希望别人关心照顾,又害怕由于过分期望而出现过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于是常常拒绝与他人交往,因而会变得行为孤独、性情孤僻,与周围人的距离越来越远。

离退休后老年人的日常起居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老龄化,越来越多的老人因为退休后,不知道如何安排生活,而出现种种“离退休综合征”。那么怎样克服“离退休综合征”,使老人生活充满乐趣和生机呢?

(1)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家人的关系处理好,如帮助晚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支持晚辈的工作;多与离退休人员接触交流、谈心等。

(2)多参与集体活动:如老年人协会、清早的集体舞、保龄球等活动。

(3)保持一定的忙碌:离退休后老年人除把退休当做休息外,还应保持一定的紧张,这样就不会使生活变得无聊,如再找份工作,发挥余热;上老年大学,丰富自已的生活。

长时间看电视和上网者便秘发生几率会增加吗

有些中老年人退休后无事 经常看电视,有的退休后爱上网,一坐就是很长时间,中途也 不注意起身活动休息,这给便秘、肥胖、糖尿病等许多疾病创 造了发病条件。

老人长期失眠怎么办 加强心态的调整

老年人退休后,生活节奏有了很大的改变,尽快的适应新的生活模式,加强心态的调整,避免出现焦虑、忧郁等等不良情绪,不妨试着学习一些新鲜事物,培养一些有意义的习惯,如书法,养花等,陶冶情操。

老人退休后要如何调节心理

(1)调整心态,顺应规律

衰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离退休也是不可避免的。这既是老年人应有的权利,是国家赋予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老年人应尽的义务,是促进职工队伍新陈代谢的必要手段,老年人必须在心理上认识和接受这个事实。而且,离退休后,要消除“树老根枯”、“人老珠黄”的悲观思想和消极情绪,坚定美好的信念,将离退休生活视为另一种绚丽人生的开始,重新安排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2)发挥余热,重归社会

离退休老人如果体格壮健、精力旺盛又有一技之长的,可以积极寻找机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一方面发挥余热,为社会继续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使自己精神上有所寄托,使生活充实起来,增进身体健康。当然,工作必须量力而为,不可勉强,要讲求实效,不图虚名。

(3)善于学习,渴求新知

“活到老,学到老”,正如西汉经学家刘向所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出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一方面,学习促进大脑的使用,使大脑越用越灵活,延缓智力的衰退;另一方面,老年人要通过学习来更新知识,社会变迁风起云涌,老年人要避免变成孤家寡人,就耍加强学习,树立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步伐。

(4)培养爱好,寄托精神

许多老年人在退休前已有业余爱好,只是工作繁忙无暇顾及,退休后正可利用闲暇时间充分享受这一乐趣。即便先前没有特殊爱好的,退休后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一些,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生活。写字作画,既陶冶情操,也可锻炼身体;种花养鸟也是一种有益活动,鸟语花香别有一番情趣;另外,跳舞、气功、打球、下棋、垂钓等活动都能使参加者益智怡情,增进身心健康。

(5)扩大社交,排解寂寞

退休后,老年人的生活圈子缩小,但老年人不应自我封闭,不仅应该努力保持与旧友的关系,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建立新的人际网络。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也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6)生活自律,保健身体

老年人的生活起居要有规律,离退休后也可以给自己制定切实可行的作息时间表,早睡早起,按时休息,适时活动,建立、适应一种新的生活节奏。同时要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戒除有害于健康的不良嗜好,采取适合自己的休息、运动和娱乐的形式,建立起以保健为目的的生活方式。

(7)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

老年人出现身体不适、心情不佳、情绪低落时,应该主动寻求帮助,切忌讳疾忌医。对于患有严重的焦躁不安和失眠的离退休综合征的老人,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服用药物,以及接受心理治疗。

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开拓生活领域,排解孤独寂寞,增添生活情趣。在家庭中,与家庭成员间也要建立协调的人际关系,营造和睦的家庭气氛。

怎样调整节后综合征 调整心态

节后之所以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反常情绪,大多与心理作用有关;对假期恋恋不舍、对即将投入的工作抵触;要调整心态,尽快收心,停止各种应酬,试着缓和亢奋的神经,可以将上班前没有处理完的事情和上班后要做的事情罗列在本子上,帮助从心理上建立工作状态,克服节后综合征。也可通过闭目养神、深呼吸、听舒缓的轻音乐、读书阅报、练瑜伽等方式,放松身心,缓解焦虑烦躁情绪。

相关推荐

养生小常识 不社交

一些老人退休后进入家庭生活,很难调整和适应,极易产生失落感。 建议:转变角色、培养爱好。 老人退休后生活重心从工作转到家庭,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感到不习惯、不适应,都是人之常情,一定要学习角色转变,而且要重新适应社会和家庭环境。

老人如何过好晚年生活

经济来源有保障 中国有句俗语,养儿防老,儿子曾经是中国老一辈养老的唯一依靠。如今社会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有了另外的保障,那就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可以为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经济来源,经济独立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快乐。养老保险可以帮助减轻子女的负担,让老年人不再是子女的拖累,老年人可以挺直腰板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如果自己有闲钱,就看美景、享美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充分享受社会回馈给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弥补年轻时的缺失,找回失去的自我。 教养子孙 退休

老年人失眠的预防措施

1、白日少睡、增加活动 老年人退休后白日活动减少,日间睡眠时间延长而夜间睡眠时间缩短。 由于白日活动不足,常常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因此,老年人要尽量坚持白日清醒状态,以保证夜间高质量睡眠,避免老年人失眠的产生。 2、饮食合理、不饮酒 退休老人活动量减少,食欲差,饮食的规律性也不如退休之前,晚饭吃得早也吃得少,因而有时到了夜间临睡前会感到饥饿,不吃点不行,吃了又影响睡眠。 另外,有些老年人有饮酒习惯,又误听别人说睡前喝点酒能够睡得更好,因而在睡前喜欢喝上几口,结果反而降低睡眠质量。 由此可见,合理的饮食习惯

老年人焦虑症的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退休后,闲暇的时间较多,且子女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也不时常会回来看看他们,老年人的生活就会显得略加单调和无趣,会让老年人总是想一些有的没有的事,给自己增加内心的负担,久而久之老年人的焦虑症状就会越来越明显,让老年人的生活更加痛苦。 焦虑失调是老年心理疾病的重要成因和症状表现之一。经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有的为一点小事而提心吊胆,紧张恐惧。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做焦虑,严重者称为焦虑症。

怎么做让老年人生活更放松

(1)老年人在生活上要放松 有的老年人退休以后还是闲不住,不仅在家包揽所有的家务,还帮子女们照看孙辈子女,一天到晚忙得晕头转向,累垮了自己的身体。所以说,老年人退休后还是要以“休”为主,科学合理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老年人要学会放松,做事量力而行,无论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力所能及,千万不要力不从心。 老年人在离退休后,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成自己在年轻时候未完成的梦想。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培养自己的闲情逸致,养花养鱼、下棋画画、跳舞唱歌……这些活动能让老年人身心都得到锻炼,还能陶冶情操,

老人夏季失眠如何缓解

1、坚持规律作息 老人家生活要有规律,睡眠也是一样,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才不会影响睡眠质量。平时要多注意自我调节,找出最适合自己的睡眠周期,休息的时候要严格按照自己的生理周期表来作息才不会失眠。建议中老年失眠患者早晨六点起床,中午不午休,晚上九点左右开始休息,如果中午特别困乏,可以做点运动,让自己精神起来。总之,一定要坚持到晚上九点左右才正式休息。 2、坚持适量运动 老年人退休后白日活动减少,日间睡眠时间延长而夜间睡眠时间缩短。由于白日活动不足,常常影响夜间睡眠质量,表现为睡眠变浅、易醒、早醒,而到

老人看电视每天别过4小时

老年人退休以后在家带着很无聊,很多老年人爱看电视,所以就会长时间看电视,但是一部分老年人在长时间看电视以后会出现眼睛疼痛等不舒服症状,其实这是因为老年人没有正确的控制看电视的时间。那么,老年人老年人退休以后在家带着很无聊,很多老年人爱看电视,所以就会长时间看电视,但是一部分老年人在长时间看电视以后会出现眼睛疼痛等不舒服症状,其实这是因为老年人没有正确的控制看电视的时间。那么,老年人看电视时间应该多长才合理呢?下面就听听小编的介绍吧。 现象:老人过度依赖电视 电视已经是老年人每天最亲密的朋友,这并不是一

孤寡老人晚年怎样生活

1、经济来源有保障 中国有句俗语,养儿防老,儿子曾经是中国老一辈养老的唯一依靠。如今社会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有了另外的保障,那就是养老保险。养老保险为老年人提供了基本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养老保险可以为老人的老年生活提供经济来源,经济独立可以让老年人生活得更自由、更快乐。养老保险可以帮助减轻子女的负担,让老年人不再是子女的拖累,老年人可以挺直腰板靠自己的养老金生活。如果自己有闲钱,就看美景、享美食,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充分享受社会回馈给老年人的美好生活,弥补年轻时的缺失,找回失去的自我。 2、教养子

老人长期失眠怎么办 每天适量的做些运动

老年人退休后白日活动减少,也是不利于睡眠质量的,每天适量的做些运动,平时多参加一些业余活动,晚饭过后可以出去散散步,最好能够亲近亲近大自然,放松心情。

老年抑郁症要怎样预防

老年人要注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但是不能过分的关注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老年人退休后往往觉得孤独寂寞,平常缺乏兴趣爱好的老人遇上不如意之事,更容易胡思乱想。现在社区中有不少相同境遇的老年人,如果多参加一些社区的活动,不仅可以扩大朋友圈子,而且不少老年人可以找到兴趣爱好相同的伙伴,既丰富了生活内容,又能通过相互交流,相互开导,使老年人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有效地预防抑郁症的出现。 家庭中的成员应该尽其所能为老年人建立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尊老重老,让老年人感觉到老有所养,老有所用;老年人也应该与青年人多一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