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事不起劲时时爱拖延是怎么回事 事事不起劲,时时爱拖延是怎么回事
事事不起劲时时爱拖延是怎么回事 事事不起劲,时时爱拖延是怎么回事
做自己不想做的事会很紧张。经常把苦差事先丢到一边去,眼下是轻松了,但不久的将来还是要面对它,这会让自己很生气或有负罪感,进而让自己变得更有压力。
这时其他方面也可能会出现问题,比如:
睡眠差
胡思乱想
没活力或容易走神
头痛或肌紧张
解决办法:定期锻炼,减少酒精及咖啡因(这些物质会增加压力)的摄入,以及充足的睡眠,这些都有助于保持好心情。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DHD),俗称多动症,也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有多动症的人总是很难做决定或按时完成任务:
有的人很容易被周围的事情分散注意力;
也有人很难事先做好规划,或很容易受挫放弃。
多动症的其他症状包括:
做白日梦
丢三落四
粗心大意或冒冒失失
犹豫不决或坐立不安
解决办法:有些药物似乎可以帮助改善多动症的症状,但是必须要找专业的医生。
很多因素影响着每天的意志力,包括有没有充足的睡眠。如果睡眠时间少于 6 小时,大脑就很难抵挡外界干扰,无法长时间集中精力做事情。
睡眠不足,还会出现以下现象:
看电视或阅读时会睡着
脾气火爆
周末睡懒觉
早上起床困难
解决办法:养成固定的睡觉和起床时间才能睡好觉。睡前几小时别抽烟、喝酒、喝咖啡或者吃太多,这些都会影响入睡。
焦虑会导致面对负面情绪时反应过度。哪怕没什么可担心的,也会做最坏的打算。焦虑的人会花太多的精力去担心家庭、健康、钱财或工作,以至于他们很难完成每天的任务。
可能也会有以下情况:
肌紧张
疲劳
睡眠差
易怒
解决办法:要赶走焦虑,试着做 10 次深呼吸或用积极的想法赶走负面情绪。充分休息、规律运动、按时吃饭也很重要。通过日记记下自己的焦虑可以帮助自己理清思路。有些人可能需要药物或心理治疗来控制症状。
抑郁改变了脑内的生理环境。抑郁的人会觉得没精神,甚至对喜欢的事情也提不起劲。常常觉得无望和自责,导致整个人处于罢工状态。
抑郁的其他症状包括:
感觉无尽的悲伤
胃口差,体重减轻或暴食,体重增加
休息不好或脾气火爆
想自杀或死亡
解决办法:出现抑郁症状时要及时就诊。有些人的症状可以通过抗抑郁药物缓解。
如果有强迫症(OCD),大脑无法接收「做得恰到好处」这个讯号。反之,会不断地冒出「做得不够好」的想法。有强迫症的人会不断寻求「完美」的方案而导致无法完成这项任务。
另一些症状包括:
许多不由自主的想法或影像
感觉自己无法停止这些想法
有一套固定的程序,比如洗手
每天至少花一个小时在这些想法或固定的程序上
解决办法:抗焦虑及抗抑郁药物可改善强迫症症状。一些人也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暴露疗法来循序渐进地直面自己的症结。
实实在在地找出拖后腿的原因,然后想一个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
如果觉得止步不前是因为更严重的健康问题,就要及时就诊,以便明确诊断及治疗。
如果是拖延症,试着把大任务化为数个小任务会更容易完成。也可以回到主页回复「拖延症」,查看解决办法。
别让孩子患上“拖延症”
1、人们总是爱拖延
人们总是会享受于安逸时光,孩子们也是一样的,他们会变得懒怠,不愿意动手,不愿意做很多事情,他们更加倾向于赖床,倾向于慢吞吞的吃饭,晃悠悠的走路,所有的时间都在被耗费中,这不仅仅是孩子,父母也会有拖延症,他们也会安于现状,可能觉得自己的工作足够家庭支出了,便不会去开拓,不会去做更加远大的事情,或者是不会想着让自己的工作更上一层楼。可以说拖延症是人的通病,但是小孩子从小养成拖延症,在以后会非常的麻烦,他们可能会更加容易遭受挫折,蹉跎时光,所以家人们要改正孩子拖延症的毛病,让他们吃些苦头,尽早改正拖延症。
2、孩子拖延症的现象
在生活中,家长们会经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孩子可能会在洗澡的时候慢慢的洗,一个澡洗上一个小时,即使是在夏天,还有就是孩子在清晨会赖床,不愿意早起,即使起来了也会慢吞吞的穿衣服,父母们把早餐都准备好了,甚至是把书包全部整理好了,孩子还没有穿好衣服,没有洗漱好,这样的毛病,会使得早上上学,上班都变得非常匆忙。另外还有的孩子在写作业的时候会非常的缓慢,他们会摸摸这个摸摸那个,不愿意早点把作业完成,这样的孩子会在功课上较为薄弱,时间久了,甚至在考试的时候也会慢悠悠的,导致功课较差,很多父母会忍受不了这样的孩子,觉得他们是在太过拖延,这时候,父母们就需要帮助孩子改正这些缺点了,拖延症会影响孩子以后的成就的。
拖延症有哪些症状
拖延症症状
典型症状: 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拖延症症状诊断
1. 没有自信。因为每次完成任务都达不到自己最高的能力,对自我能力的评估会越来越低。
2. 我太忙。我一直拖着没做是因为我一直很忙。
3. 顽固。你催我也没有用,我准备好了自然会开始做。
4. 操控别人。他们着急也没用,一切都要等我到了才能开始。
5. 对抗压力。因为每天压力很大,所以要做的事情一直被拖下来。
6. 受害者心态。我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会这样,别人能做的自己做不到。
拖延症的表现
1.20%的人认为自己是长期拖延的人。对他们来说,拖延是一种生活方式,虽然并不适应它。这种状态在他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不能按时付账单,他们忘了买音乐会的门票,他们直到圣诞前一天才去买礼物。
2.人们在无意识中把它当作一种自我调节的问题,所以意识不到拖延的严重。通常人们能轻易接受别人拖延的借口,这也是问题的根源。因为反过来,他们也会宽容自己。
3.拖延并不是时间管理或者计划方面的问题。它并不因个人对时间的估计能力而不同,虽然这些人会更乐观一些。
4.拖延是从周围的人学来的,环境影响很大,但并不直接。它可能来自于某种强权的家教、某些严厉的上司,拖延甚至可能是一种反抗的形式。同时,周围的人对于拖延者的宽容会助长这种习惯。
5.拖延者大多喜欢饮酒,他们会有更高的酒精需求量。研究发现,这是自我调节有问题的表现。
6.拖延者会对自己撒谎。比如他们会说:“我更想明天做这件事”,或者“我在有压力时才能做好”,实际上并非如此。拖延者的另一个谎言是时间压力会让他们更有创造力,这只是他们的感觉而已,实际上,他们是在挥霍时间。
7.拖延者会不断地寻找可以消遣的事情,特别是自己不需要承诺什么就能参与其中的事情。
人字拖的高危人群
1、狗仔缠身的明星:明星到了王菲这个等级,一出门就有狗仔跟尾的,到哪儿都要快步走的人是最不适合穿人字拖,但偏偏这类人最热爱人字拖,简直是人字拖的代言人。王菲无论冬夏,都爱穿人字拖,她是人字拖时尚的最佳典范,同时也是受人字拖危害的代表,不用去峨眉山求神问卜,照她这么穿人字拖,王菲的踝关节、小腿、膝盖、髋部、脊背都是她的健康黑点。
2、孕妇、体重过高的人:体重过高的人需要更多的来自鞋子的支撑,他们通常将因肥胖而产生的更多压力放在脚、脚踝和后背上。而人字拖会加重这些位置的损耗,给这些部位带来更大的伤害。
3、容易甩鞋人士:帕里斯·希尔顿的妹妹,Nicky,夏天逛街常穿人字拖,但她有次逛街把左脚的人字拖甩了出去,让跟在旁边的狗仔队笑话。其实凉鞋已经很容易被甩,人字拖就更容易甩,要保证不甩,就只能使劲儿夹紧,一使劲儿就容易伤到肌肉跟腱,所以那些容易甩鞋的人,也不适合穿人字拖,形象尽毁。
4、足部需要特别关照人士:像林志玲这类靠美腿拉广告,像小罗纳尔多、姚明这些靠脚来比赛的运动员,都不应该穿人字拖,人字拖会增加他们扭伤摔伤的机会,事关重大,三思而行。 有英国专家警告说,穿单薄易坏的夹趾鞋子,会增大患皮肤癌的几率。鞋上细细的带子使得脚面脆弱的皮肤暴露在阳光下,而很少有人会在脚面上涂防晒霜。
拖延症的危害
危害一:怀疑自己
当自己不能按时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长期如此,你会觉得自己有身体方面的疾病,长期这样也会给内心造成影响,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的人生。
危害二:精神萎靡
没精神,怀疑自己是植物人,或者还有点心脏病的意思?都不是,你干不动活很多时候是因为你不去做,出现上面的情况你的身体95%的可能是健康的,一点病都没有,除了做事拖延外。
危害三:心理扭曲
如果你的家人朋友说你太懒了,别不爱听,这是真的,这是一种心理上厌倦的情绪,不管是生气、嫉妒还是嫌恶等都可能引起拖延症的出现。
危害四: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
因为你的拖延,会让自己的事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活动总是被拖延,好事总是不能成圆。
危害五:变得自我
因为你不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拖延,而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拖延,不要认为自己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对的,实际上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还是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有做好了必要的事情,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危害六:出现焦虑
因为他们工作和学习的不突出,拖延成了恐慌,他们开始否定自己,贬低自己,从而产生焦虑,甚至会厌世情绪。
我们都有拖延症
拖延小组的成员纷纷跟帖,公布自己曾经因拖延付出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因为玩“空当接龙”游戏错过了对国足队员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学业、丢掉文凭
将近凌晨一点,26岁的小苏终于修改好了他的信用卡信息,包括账单地址和工作单位。打电话到人工服务台,几分钟就完成,他却足足拖了两个月。前一天是周日,他刚刚参加了医药代表的职业资格考试。事实上,他直到周五才开始温习。上学的时候他就习惯考前突击,幸运的是,成绩一直还过得去,于是习惯就此沿袭下来。
两个月前,他好奇自己有多少同道,键入关键词“拖延症”,搜索到了豆瓣网小组“我们都是拖延症”,毫不犹豫地加入了。
拖延和焦虑有关
“明明知道那么多事情堆在眼前:摊开的文件、散乱的衣橱,或者只是一个该打的电话、一封该发出去的邮件,还有自己焦急不安的小心脏,我们还是边咬着手指甲,边也许只是发呆地说,再呆一会儿,就一下下??”
这一段介绍是成员加入小组后首先看到的文字。2007年5月,在一家杂志负责市场工作的Fisher建立了小组,初衷源于她对自己的琐碎拖延产生的主观感受:“天黑了又白了,心情愈加沮丧却伴随偷来欢愉般的戏谑。”
个人生产力专家戴维·艾伦曾总结过工作生活中引起拖延的两种情形:一种是很多烦人的小任务,它们会中断生活,但影响不大,比如收拾一个乱七八糟的房间;另一种则属于超出能力的控制范围,甚至可能让人害怕、或对当事人生活影响非常大的任务——两种情形都和焦虑有关,而不是懒惰。
“拖延症,好像就是在说我!”每天平均有30人加入到这个小组。的确,在人们看来,拖延(Procrasti nation)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西南大学心理学院教授郑涌则认为:“现象具有普遍性,‘症’则带有临床色彩,不具普遍性,并有相应的诊断标准。”目前而言,“拖延”只是一种现象,还算不上“病症”。
根据美国芝加哥德保尔大学心理系副教授费拉里1996年发布的调查结果,有70%的大学生存在学业拖延的状况,正常成年人中也有多达20%的人每天出现拖延行为。
在1988年出版的《现在就做》一书中,心理学家尼尔·弗瓦尔说:“人们拖沓的主要原因是恐惧。”该书的副标题是“克服拖延,享受无罪的玩乐”。
Procrastination一词的拉丁原文procrastinatus,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 。该词的最初亮相是在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542年的书里。几乎是相同的年代,正处于明清交替的中国,一位名叫钱鹤滩的学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圣经从希腊文翻译为英文的过程中,拖延更多被译成“罪过(sin)”,直到工业革命后,拖延才逐渐具有了现在的含义,被视为“以推迟的方式逃避执行任务或做决定的一种特质或行为倾向,是一种自我阻碍和功能紊乱行为”。
在大多数心理学家看来,“拖延”这种推迟执行任务的行为是人们对抗焦虑的一种办法,而焦虑大多来自做出决定或开始、完成一项任务。个人的拖延行为往往缘于压力、犯罪感以及个人效率的降低——这些感觉综合起来,往往又加剧了拖延行为。一般来说,一定程度内的拖延行为都属正常,但长期的拖延则很可能是心理或者生理失调的一个表现。
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
初进小组的新鲜过后,小苏发现,组内的发言更多是个人经历的列举,没有太多专业人士的指导。一个月后,他决定求助心理诊所,并打算将全部治疗过程记录下来。他很认同心理医师的话:“拖延就是缺乏对自我的管理,从情绪到时间。”
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大学的心理系教授詹姆斯·马则认为,拖延是“与自我控制对立的冲动”的特殊形式。他还发现,当需要在两个任务之间作选择,研究对象往往宁愿选择不太紧急的那一个——虽然那项任务更繁重,但拖延更有愉悦感。
“外在的环境对我有一个要求,而我会有自己的想法,做事时会推迟。在成长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对拖延的愉悦感,到后来形成了习惯,若不拖延还会有焦躁等负面感受。”跟随心理医师精神分析式的引导,小苏渐渐对自己的拖延有了这样的认识。
他原本在南京,读书,工作,上司是一位和蔼的老人,轻易不斥责下属。小苏渐渐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工作报告经常迟交,几天,一周,直到一个月,上司不再沉默了。加上在买房的事情上一直拖延,女友误会了他,两人分手,小苏在悔恨中离职。“离职的时候,还有两万元的发票没有报销呢。”
有这样一个小故事:一群男孩总是喜欢到某处草坪踢球,草坪的主人屡屡劝止无效,想出一个主意。他对男孩们说:“如果你们每天来踢球,我愿意给每人每天一块钱。”男孩们欣然同意。第二日,主人说:“以后,我只能给你们五毛钱。” 男孩们勉强接受。第三天,主人不再发钱,男孩们忿忿离开:“以后谁还愿来这儿踢球呢?”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看,这则故事寓含了一种普遍现象:即使与之前的意愿相符,个体也会对强加的要求有逃避的倾向。为获得自主的控制感,对外来的任务采取拖延回避,不失为便捷的途径。
更何况,有时拖延甚至是被鼓励的。大部分拖延者在接受开放式访谈的过程中,都会提到相似的经历:拖延并不曾真正带来危害,赶在最后一刻抢闸完成了任务,同时满足了虚荣心——只用很短的时间却能取得不错、甚至比别人好的结果。无形中,“自己最适合短期高压的工作状态”的心理得到强化,并对今后的工作产生暗示。如此周而复始,反复循环。
有时拖延是为了追求完美
在一篇人气很高的帖子中,拖延小组的成员纷纷跟帖,公布自己曾经因拖延付出的代价:有人错过了出书的机会,有人错过了高薪的工作机会,有人因为玩“空当接龙”游戏错过了对国足队员的采访,甚至有人因此失掉学业、丢掉文凭??
按照安吉拉的理解,这些“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形”属于消极的拖延。安吉拉是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的教授,在《对拖延的再思考:态度和行为中“积极拖延”的正面效果》一文中,她将拖延区分成两种状态: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更及时地实行。
“时间紧迫往往逼得我才思泉涌”。在去年12月的一篇博客中,知名写手柏邦妮记录了她的一次紧张经历:7小时的剧本会后,分秒必争地赶回家,编辑们全体在等她的封面文章,趴在电脑前一口气写了5000字才作罢。
除了焦虑和逃避控制,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费拉里教授认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拖延小组中,除了小苏,还有一位成员备受关注。在一篇《攻克拖延症》的热帖中,她记录了自己与心理医师交流,并根据医师的引导分析自身拖延的缘由、读心理学书籍的心得,甚至详尽到几点钟起床、几点钟到教室的日常规划。她的昵称是“完美是个梦”,英文ID是“perfectionism”(完美主义)。
关于“拖延”的研究也处在“拖延”中。郑涌教授表示,国外对“拖延”的研究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国内则一直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关于“拖延”的界定,一直没有一个研究者普遍接受的定义,也从未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论。但拖延无时不在。
关于拖延的生理学根源研究,目前大多围绕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还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前额叶皮层的损伤或者低活动性,会导致过滤杂扰刺激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变差。
由于工作时间的安排,小苏原定为期六周的治疗才进行了不到三分之一,但他觉得效果还是挺明显。至少现在,他已经修改好了信用卡信息,并且整理好了发票预备明天报销,他决定,这一次无论如何不会再拖延了。
拖延症是怎么回事
1.完美主义。所有事情都要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要一次做好,所以不愿意匆匆忙忙开始,要万事俱备才行。解决方法:对自己说现在的状态就已经很好,可以开始了。每有一点进展都鼓励自己。意识到一点错误都不犯是不可能的。伟大的作家,诗人,艺术家都是断断续续完成他们的杰作的,自己也可以如此。
2. 抵制与敌意。这个老师对我态度太差了,所以我不高兴做他布置的作业。解决办法:要意识到,不完成作业受害的是自己。不能仅仅因为一个老师的态度而影响到自己的前途。
3.容易颓废。任务太难了,或者别人都不需要做我干吗要做,不能忍受持续做这件事情,等明天再做吧。但是往往明天到了,心里还是不高兴做,又继续往后推。解决办法:寻找一切可以找到的帮助,设法降低事情的难度,取得进展;暂时推迟自己想要放弃的心态,每天能多做一点就多做一点。这一点也很符合很多中国学生的现状。因为不是人人都对自己的课题感兴趣的,所以容易产生厌倦感,所以不容易定下心来完成相关任务。解决的办法如上所说,向别人寻求帮助,听取建议,同时可以把任务分成比较容易的小块,化整为零,告诉自己其实每一个小部分都很容易就能完成。
4. 自我贬低。如果常常不能很好地完成任务,自己对自己的能力的估计会越来越低,即使以后完成好了,也认为是运气。解决办法:接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赞扬;自己对自己进行勉励。二、发病机制:
哥伦比亚大学组织心理学系的教授安吉拉认为:“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情形”属于消极的拖延。在《对拖延的再思考:态度和行为中”积极拖延”的正面效果》一文中,她将拖延区分成两种状态:消极拖延和积极拖延,相比之下,后者往往更喜欢在压力下工作,这样他们可以做出更深思熟虑的决定,并更及时地实行。
除了焦虑和逃避控制,常与拖延联系起来的,还有完美主义。费拉里教授认为,某些拖延行为并非拖延者缺乏能力或不够努力,而是某种形式的完美主义或求全观念的反映,他们共同的心声是”多给我一些时间,我可以做得更好”。
关于”拖延症”的研究也处在”拖延”中。国外对”拖延”的研究也只是近一二十年的事情,国内则一直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关于”拖延”的界定,一直没有一个研究者普遍接受的定义,也从未形成一个全面的理论。但拖延无时不在。
生理学根源研究
关于拖延的生理学根源研究,目前(指2009年)大多围绕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这个脑区负责大脑的执行功能,比如计划、冲动的控制和注意力,还起到过滤器的作用,降低来自其他脑区分散注意力的刺激。前额叶皮层的损伤或者低活动性,会导致过滤杂扰刺激的能力降低,进而使处理任务的组织能力变差。弗拉里博士定义了三种基本的拖拉者:
(1) 鼓励型,或者说找刺激型,他们盼着最后几分钟忙碌带来的快感
(2)逃避型,他们回避失败的恐惧,甚至害怕成功,但实际上他们非常关心别人怎么看自己,他们更希望别人觉得他不够努力而不是能力不足。
(3)决心型,他们没法下决心。不下决心就可以回避对应对事情的拖拉。
不同性格的孩子请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平和型
行为特征:文静内向,做事处之泰然;平时较难表达感受,有时不懂控制情绪就会大发脾气;不喜欢有冲突;遇压力时有回避倾向,如拖延做功课;不喜欢也不擅长作决定。
教子招数:适当赞赏对这类型的孩子最为奏效,再辅助他订立一些目标,他就会变得有冲劲。另外,要鼓励他多作决定,避免过分依赖,亦要教他如何表达情绪。
二、自我型
行为特征:不喜欢与朋友做相同的事情;讨厌服从长辈的指示;幻想力强;做事多从“感性”出发;容易因小事兴奋或伤心。
教子招数:要避免过多干涉和保护孩子,也不要压抑他的想像力,可加强培养他的创造力,以及教导他理性地表达情感。
三、领袖型
行为特征:行事大胆有自信;渴望独立自主;不爱被家长“摆布”,经常“顶嘴”;维护朋友,是别人眼中的“义气子女”。
教子招数:对孩子要保持忍耐,切忌“硬碰硬”,可多邀请他共同商议协定,以及给他一定的自主权,让他感到受尊重。同时可为他安排一些静态活动,学习冷静。
四、思想型
行为特征:沉默寡言,不喜欢与人交谈和群体行动;感情起伏较少,多面无表情;爱观察及问老师问题;喜欢汲取新知识。
教子招数:孩子的社交能力较弱,家长要鼓励他主动与人交往,也要肯定他的看法以提升其自信心。不可压抑他的好奇心,或说“你知道也没用啦!”等话。
拖延症增加心理压力
拖延症指的是非必要、后果有害的推迟行为。目前这个词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常常是一些深层问题的表现。
办事拖拉是很多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有些人甚至一件事要拖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彻底的解决,有人认为这种拖延只是一种坏习惯,而有些人则认为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叫做拖延症。
在银行上班的王先生办事总是拖拖拉拉的,领导交代的事情总要等到最后关头才去做,这让他觉得自己生活的十分疲惫。那么办事拖拉究竟是不是拖延症呢?
心理专家表示,拖延是一种变相逃避,是一种不好的习惯,但在心理学上并没有拖延症这种疾病。有拖延习惯的人有事不去办,一直拖,最后拖到事情实在没有办法再拖下去了才去办,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它对人的影响主要就是加大人的压力,有些需要解决的事情,但是一直没有处理,那么它就会作为一种压力一直存在,直到这件事情被解决。
办事拖延不仅会带来很大的压力,而且也会造成其他方面的影响,如果一件事情放在那里一直不处理,那么它的存在就会作为一种影响,会对你的内在产生各方面不同的冲击,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实际上心理上是有很大的压力。
拖延症的危害有哪些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在自己的计划中决定了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样的事情,可是每次都是不到最后阶段,自己总是不想动手去执行。特别是现在夏天到了,许多女性朋友想要减肥,可是到了运动的时间不是不想运动就是想着各种借口去躲避。其实这样症状我们称之为拖延症,拖延症的危害有许多,它总是让我们不到火烧眉头的时候绝不动手,所以耽误了许多的时间,做出来的效果也非常的不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拖延症的危害具体有哪些?
拖延症的危害
危害一:怀疑自己
当自己不能按时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长期如此,你会觉得自己有身体方面的疾病,长期这样也会给内心造成影响,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的人生。
危害二:精神萎靡
没精神,怀疑自己是植物人,或者还有点心脏病的意思?都不是,你干不动活很多时候是因为你不去做,出现上面的情况你的身体95%的可能是健康的,一点病都没有,除了做事拖延外。
危害三:心理扭曲
如果你的家人朋友说你太懒了,别不爱听,这是真的,这是一种心理上厌倦的情绪,不管是生气、嫉妒还是嫌恶等都可能引起拖延症的出现。
危害四: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
因为你的拖延,会让自己的事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活动总是被拖延,好事总是不能成圆。
危害五:变得自我
因为你不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拖延,而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拖延,不要认为自己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对的,实际上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还是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有做好了必要的事情,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危害六:出现焦虑
因为他们工作和学习的不突出,拖延成了恐慌,他们开始否定自己,贬低自己,从而产生焦虑,甚至会厌世情绪。
通过我们的介绍,大家已经了解到拖延症的危害有六个方面,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一些小事总会因为自己这样或者那样的借口拖延就让小事变成大事,大事变成不能解决的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变得非常的窘迫。拖延症的危害有许多,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自控能力,遇到事情应该及时的去解决,这样才会让事情变的越来越好。
拖延症的概述
拖延症,英文Procrastination。取意“将之前的事情放置明天”。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拖延症形成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一种观点认为,拖延是由一种或数种相对稳定的人格特征造成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都可能拖延;另一种观点认为,拖延多是由环境决定的不稳定因素造成。
要想改掉拖延症其实也简单,不妨合理安排工作任务,把日常必要的工作制订一份规范的流程出来,设定明确的时间表和完成期限。在工作中,必须不断提醒自己严格执行工作“纪律”,否则就会受到惩罚。并且向同事和上级做出工作保证,让别人的压力成为自己勤快工作的动力。坚持一段时间,相信拖延症就会明显好转,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拖延症有哪些危害
一、怀疑自己。当自己不能按时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长期如此,你会觉得自己有身体方面的疾病,长期这样也会给内心造成影响,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的人生。
二、精神萎靡。没精神,怀疑自己是植物人,或者还有点心脏病的意思?都不是,你干不动活很多时候是因为你不去做,出现上面的情况你的身体95%的可能是健康的,一点病都没有,除了做事拖延外。
三、心理扭曲。如果你的家人朋友说你太懒了,别不爱听,这是真的,这是一种心理上厌倦的情绪,不管是生气、嫉妒还是嫌恶等都可能引起拖延症的出现。
四、无法实现自己的想法。因为你的拖延,会让自己的事情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完成,活动总是被拖延,好事总是不能成圆。
五、变得自我。因为你不会对所有的事情都拖延,而是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拖延,不要认为自己只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对的,实际上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还是应该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只有做好了必要的事情,才能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六、出现焦虑。因为他们工作和学习的不突出,拖延成了恐慌,他们开始否定自己,贬低自己,从而产生焦虑,甚至会厌世情绪。
拖延症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缺乏自信心:
部分工作人员在工作中,总要面对这样或者那样的难题,工作中难免遭遇重大挫败,而对自己不够自信的人,就会有强烈的逃避心理,认为自己能力不够,遇事就想摆脱掉,能不面对就不面对,根本就不能处理好工作,遇事就拖拖拉拉。其实主要原因是自己不够努力;
只想不做:
有些人雄心壮志,对工作任务,对工作规划充满幻想,说起来也滔滔不绝,但却迟迟不愿意付诸实践行动,想和做永远不再一个层面,这种人可谓是拖延症中的一员;
懒散:
总觉得工作十分困难,总是暗示自己处理不了,从心里就不愿主动的去积极处理工作,工作状态懒散、颓废,感觉做什么都很难。
胆怯:
胆小,处理问题胆怯,做事毛手毛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十足的把握,每做一件事都害怕影响工作,为别人带来麻烦……各种各样的担心最终延误了工作。在受到上级或同事的催促、指责后,心中更会感到焦虑, 愈发害怕工作失误,于是更想逃避,导致拖延症越来越严重。
缺乏干劲: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工作干劲不足,不愿意花大力气去做事,感觉都是再做无用功,每当被分配任务,心里面会不由自主地反感,于是能拖就拖,能推就推。
执行力差:
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总是不去执行,被一拖再拖,实在是不能拖的时候就随便应付下交差。
男人房事怎样做有利于保养
现实中,有些人对于房事总是有些不切实际的“假设”。比如,男性就该拥有粗壮的阴茎,勃起必须坚挺,整晚缠绵都不知疲倦,这些都是人们一厢情愿的‘白日梦’。另外,完美房事要久些再久些等说法纯属无稽之谈。据一项调查研究表明,实质房事时间(从性器官开始接触算起)在7-13分钟最为适宜。如果实质房事时间超过13分钟,疲惫感会增强,且较难恢复体力;而少于7分钟,则会有意犹未尽之感。
前戏漫谈
顾名思义,前戏就是游戏。相爱、拥抱、爱抚、挑逗和亲吻,是造爱前不可缺少的动作,因为房事是双方在心理和情感与生理上的一种结合。重要的是爱侣间在准备造爱时,双方在思想上已进入状态。简单如一起漫步、彼此靠坐一旁静静地看书或听音乐、拖手或搂抱一下,这一切都可令二人间随即建立起信任,让他们在片刻间融化在一起。这教我们明白为何吃饭、跳舞、谈笑和散步等约会是如此的流行。
奉劝各位男士:由于男性的高潮来得比女性快,你们需给点时间,为女性制造房事的亲密感觉,要知道令双方都能享受房事是很重要的。
情绪上的前戏
房事前,无论任何一方都必需在情绪上作好准备。但对某些人来说,在工作上渡过了辛苦的一天后,已提不起劲去想性事,这是因为他们无法把自己从白天发生的事情抽离,更遑论把注意力集中在跟爱侣亲热之事。
你可帮助你的爱侣从白天的压力中抽离,与他(她)谈一天里的事,为他(她)擦擦背、按摩一下,或是坐在一起阅读、听音乐或是看电视。重点其实在于以一种帮助建立互信及亲密关系的方式,与你的爱侣共渡共处的时间。这理应可令你们放松自己,制造美好房事所需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