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矮小症的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得了矮小症的患者都有哪些症状表现
1.身材矮小,生长速率减慢,骨成熟延迟和代谢异常。
矮身材的分类
①生长缓慢性矮小:外观均匀性矮小,但生长缓慢,最常见于生长激素缺乏症,其他有环境和精神因素引起的矮小、染色体病变引起的特纳综合症、慢性疾病(如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哮喘等)引起的矮小症。
②体型不匀称性矮小:外观不匀称性矮小,即患儿的躯干与四肢长短不成比例,常见于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③体型正常、生长速度正常的矮小:外观为匀称性矮小,且每年的生长速度正常,常见于家族性矮小症。
2.原发病或伴发症状
如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者容易发生低血糖;甲状腺激素(TSH)缺乏者除有生长发育落后、基础代谢率低、骨龄明显落后外,还有智能低下;伴有促性腺激素缺乏者性腺发育不全,出现小阴茎(即拉直的阴茎长度小于2.5cm),到青春期仍无性器官和第二性征发育等;颅内肿瘤则多有头痛、呕吐、视野缺损等颅内压增高和视神经受压迫的症状和体征。
矮小症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矮小症发病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矮小症不仅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有关系,而且与饮食、睡眠、运动有密切的关系,如何认识这些因素,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关注矮小症患者哪些?
饮食方面都是以平衡的饮食为好,即荤菜、素菜合理搭配,粗粮、细粮均衡摄入。很多家长,特别是老人,由于过去自己未吃好,现在千方百计想让孩子吃得更多、更好,总担心成长期营养不足,甚至想方设法补各种保健品、微量元素或维生素,这种想法是明显错误的,因而,对食物总量、荤菜量和不健康食品都需要适当限制活减少吃。 很多矮小儿童的家长,常常认为孩子矮小是因为平时食量过小或挑食过于明显造成,其实,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孩子,因为营养不足而造成矮小的几乎不存在了。
运动方面
运动的方式以慢跑、慢速跳绳等为好。球类运动、游泳等也可,只不过需要注意保持运动的连续性,球不在手时也要注意跑动。过于剧烈的运动会造成缺氧,是无氧运动,反而不利于长高。连续时间过长的运动也存在不利的一面,运动的时候要中等强度,有规律、连续性运动,尽量在户外,这样有利于减少矮小症的发生。
睡眠方面
保证较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由于生长激素是人类长高的最主要激素,生长素的分泌主要是在深睡眠时分泌。学龄期儿童,一般需要每天8~9小时睡眠时间。能早点入睡当然更好,但入睡的早迟不需要特意强调,并非一些人所理解的生长素只是几点钟分泌,只是与睡眠深度和总时间相关。现代人的入睡时间都比过去迟,但不未因此更矮,而是因营养改善、疾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等有所提高。对治疗矮小症有你很大帮助。
其他方面
2~14岁儿童一般需要每年驱肠道寄生虫两次,不是必须查出有虫卵才需要驱虫,只要在不生病时就可。平时如果生病时,尽量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有些药物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奎诺酮类抗菌药等有抑制身高作用。
孩子得矮小症的常见原因
1、家族遗传因素 身高偏矮孩子本人的生长速度正常,骨龄也正常,矮小情况不严重,也无青春发育的延迟,只是父母的身高偏矮。
2、低出生体重儿生长缓慢 这类孩子出生足月但体重小于2500克,又称足月小样儿,无家族矮小史,也没有内分泌异常的情况,生长速度在正常低值范围内,骨龄正常或落后。他们的生长激素激发试验正常,但有生长激素分泌节律的改变。
3、家庭环境、心理压力 对儿童的身高发育有影响,可导致儿童矮小症。
4、严重营养不良,慢性心肝肾疾病,婴儿期慢性腹泻 这类宝宝矮小并不严重,内分泌检查生长激素也不低,在调整营养、治疗疾病后,身高和骨龄将有机会进入正常范围,可导致矮小症。
生长缓慢矮小症和发育迟缓要怎样区分
1首先是矮小症,矮小症是因为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导致身高不能正常生长,而患上了这种疾病的患者,因此生长激素的不足,一般来说最高只可以长到一米三左右,甚至还达不到。
2其次是生长缓慢,有的人的骨骼发育得比较快,因此在年纪比较小的时候身高就会比较高了,但是生长缓慢的人,骨骼发育得比较慢,一般来说身高增长得也就比较缓慢,跟基因是有关系的。
3然而这两种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正常人一般都不可能只长到一米三的,一般都是患者自己骗自己,害怕自己的情况是属于矮小症,但是矮小症其实是一种疾病,而生长缓慢是一种正常的情况。
孩子长得慢当心矮小症
面对那些身材矮小的孩子,父母总是说孩子长个这事分为“早长,晚长”,现在矮一点没关系的以后还会长个,更有家长对“二十三窜一窜”深信不疑,认为23岁还会继续长个。正是很多家长的这种错误观念让很多身患“矮小症”的孩子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遗憾终生。其实,孩子身材矮小,很有可能患上矮小症,家长一定要提高警惕。
什么是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2SD,标准线称SD),每年生长速度低于5厘米者。简单地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矮小症的症状
在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每年生长速率有其科学的判定,0-3岁婴幼儿:增长速度小于7厘米/年;3岁-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5厘米/年:青春期:增长速度小于6厘米/年。
引起矮小症的原因
1.生长激素缺乏
生长激素缺乏时骨骼长得慢,牙齿也长得慢,骨龄落后,一般要落后二年以上。
2.甲状腺激素低下
一旦缺乏甲状腺激素时,发育会迟缓,造成身材矮小。
3.抑郁、焦虑心理因素
过度抑郁、焦虑等可影响生长激素分泌,导致生长缓慢。
4.生长发育期睡眠不足
生长激素是在深睡眠后合成和释放的,若睡眠不足可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身高增长。
5.营养不良
蛋白质摄入不足,挑食、偏食,会影响生长激素的合成、释放,抑制身高生长。
6.真性性早熟。真性性早熟开始身高增长加速、身材较高,最终可因骨龄提前闭合,导致成年后身材矮小。
7.宫内发育迟缓
由于其孕母有慢性疾病史,服药史,宫内缺氧、宫内感染等,导致患儿出生体重或身长低于同胎龄、同性别最低标准。出生后半年内未能实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也低。
生长激素治疗有效吗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生长激素真的谁打都能长高吗?
生长激素用于治疗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与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正常儿群体身高比较后,身高低于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或者位于第3百分位以下。
男孩身高体重曲线图
女孩身高体重曲线图
所以,判定孩子是否矮小,不是看他比同学、邻居家孩子矮,而是有严格的标准。比如,7岁男童,身高低于114cm就是矮小。
除了身高绝对值,还要注意身高增长速率,如身高增长速率在第25百分位以下,即2岁以下<7厘米/年,3岁至青春期前<5厘米/年,青春期<6厘米/年,也要警惕矮小症。
如果您的孩子比正常矮或长得慢,但是不清楚是不是矮小症,是否需要治疗,可到小儿内分泌专科门诊咨询。
人生长激素(hGH)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激素(糖皮质激素、性激素),它是由垂体前叶细胞合成和分泌,基本功能是促进生长,如果缺乏或分泌不足,就会导致矮小症(垂体性侏儒)。
目前用于治疗矮小症的是人工合成的生长激素,与人体自身的生长激素完全一致。
矮小症儿童治疗目标是让患儿能够赶上正常儿童的生长,保持正常生长速率,赢得青春期快速增高时机,最终达到成人正常身高。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重组人生长激素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而且开始治疗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就越好。
生长激素对任何矮小症儿童都有效吗?
目前基因重组生长激素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但也不是对任何矮小儿童都有效。因为导致矮小症的病因非常复杂。
生长激素治疗对生长激素缺乏症即垂体侏儒是有特效的,对某些其他原因引起的矮小症,也有一定的效果。
但家族性矮小、体质性生长发育延迟、遗传或代谢性骨病不需要用生长激素治疗或未证明治疗有效。
已经进入青春期的矮身材青少年,因为骨骺闭合或接近闭合,用生长激素更无效,其他药物或疗法也是不会有效的。
女生长不高怎么办 强刺激软骨细胞分裂增高法
这是一种增高技术,可以有效帮助矮小症患者,增长发育异常,身高不满意人群实现增高,这种方法可以刺激生长素分泌,促使软骨组织增殖细胞裂变,使患者明显增高。
青春期提前会使孩子身高变矮
我国由于生长发育迟缓造成的身材矮小者超过800万,且每年还在以16.1万人的速度递增,其中0-14岁儿童患病率为3%以上。调查表明:90%以上的矮小症患者有自卑心理,影响人际交往、求学、就业、婚恋等。青春期对人的身高有着非常大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逐步上升。但与此同时,一部分孩子的身高却变得矮小。矮小症与肥胖、早熟一样,严重危害着青少年健康。众多家长带着孩子焦急询问“矮小症的病因”、“青春发育与生长的关系以及骨骼健康”、“营养与生长发育”等问题。
治疗矮小症 勿滥用生长激素
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是生长激素缺乏的患者,经生长激素治疗,患儿每年可以长高10~15厘米,小于胎龄儿治疗3个月后能长高3~5.5厘米。
专家特别提醒矮小症患者及其家长,并不是所有矮小症都适合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骨骺已经完全闭合但仍然矮小、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性矮小等都不适合使用生长激素进行治疗。
以家族性低血磷性佝偻病为例,该病是由于肾小管缺陷,小便中排磷量增加,以致人体钙、磷代谢紊乱而造成佝偻病。遗传方式是显性遗传,对一般生理剂量的维生素D无反应,故又称抗维生素D佝偻病。
性早熟是不是长不高了呢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性早熟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性早熟就是指青春期提前出现,性功能提前成熟。女孩在8岁以前就出现乳房增大,腋毛和阴毛丛生、月经来潮,并可能有排卵,具有生育能力。男孩在10岁以前睾丸增大,有精子产生,阴茎长大,并时常勃起,少数还有遗精现象。性早熟的同时伴有生长加速、骨龄加速。
性早熟可能产生的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身材矮小。性早熟患儿虽暂时较同龄小儿高,但由于骨骺提前闭合,成年后身材往往比正常人矮小。典型的性早熟患儿,约有半数最终身高不足150厘米。矮小症患者大多内向,存在交往不良和社交退缩现象。很多矮小症患儿都存在自卑、抑郁等不同的心理障碍,有的孩子甚至因为身材矮小而不愿上学。
不少家长有一个营养的误区,认为加强营养一定要多吃鸡鸭鱼肉。可实际上,过多蛋白质的摄入,会增加肝肾负担,易造成消化不良、便秘,反而抑制孩子食欲。有些孩子营养过剩后造成肥胖,容易引发性早熟,最终使得身材偏矮。而且高糖、脂肪过多的食物,还有可能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
因此,合理的饮食对孩子的生长发育非常重要,家长切不可盲目给孩子进补。一旦发现孩子出现性早熟症状,一定要带孩子到正规的医院就诊,切莫病急乱投医。
影响矮小症身高的因素有很多
父母亲身高是正常的,自己只有一米五的个头,矮小症患者总是会为身高发愁,焦急地问:“我还能长高吗?”
关于这个问题,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到底影响身高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矮小症身高的因素有很多,简单地归纳为以下几点:
1、遗传:生长发育受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影响,其中遗传是重要的先天因素。
2、营养:营养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持正常身高的条件之一。
3、运动:运动有助于青少年骨骼的生长。
4、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心理环境。良好的自然、社会和心理环境对生长也至关重要。
5、生活习惯:内容包括极广,如饮食、运动、卫生、睡眠、作息制度、劳逸结合情况等等。
6、内分泌因素:体内的一些激素水平会影响骨骼的发育,如生长激素,性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7、其他:如种族,性成熟早晚,远近亲婚配,医学进步等。
只要身高低于同地区、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平均身高两个标准差者在医学上称为矮小症。常见的矮小病因有:
1、内分泌性矮小:如生长素缺乏、甲状腺素低下等,可通过生长素激发试验和检测甲状腺素确诊。性早熟所致成年身高低也属此类。性早熟者与一般矮小不同,由于发育提前,成长期身高可高于同龄人,但生长停止也早,最终身高常常较矮。
2、遗传性身材矮小:除少数能查出家族中同患某种疾病的外,多数缺乏有效治疗手段。
3、营养性矮小:一般性“挑食”不至于引起身材矮小,仅见于长期慢性病的患者。此类病人不需要进行增高治疗,只要有效治疗原发病,调整营养就能长高。
4、宫内发育迟缓:患儿出生时身长、体重低,出生后半年内未能实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也低。
5、染色体疾病:如特纳综合症、唐氏综合症等,通过染色体检查可确诊。
6、遗传代谢性疾病:如苯丙酮尿症、粘多糖病。
7、体质性青春期延迟:即所谓的“晚长”,这一类人群常有家族史,一般不需要治疗,最终也能达到正常身高。如疑属此类,应定期检查骨龄,并做成年身高预测。
8、骨骼系统疾病:如软骨发育不良、成骨不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