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怎么预防意外伤害方法
宝宝怎么预防意外伤害方法
1、蜂蛰狗咬,先拔刺,再冲水
带孩子到郊外游玩时,容易出现被蜜蜂等昆虫蛰伤的情况。蜂蛰伤有时会引发过敏反应,严重时孩子会出现喉头水肿、支气管痉挛甚至休克。一旦孩子被蛰,如果有刺残留在孩子皮肤内,先用镊子把刺拔出来,再用手挤出被蛰伤处的毒液;用肥皂水或清水充分清洗伤口。与此同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此外,现在养宠物的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与其玩耍时也容易被抓伤或咬伤。6岁以下孩子身形小,一旦被猫狗咬伤,多为脸部和颈部,要尽快送往医院注射狂犬病疫苗。前往医院前,小伤口可以立刻用清水和肥皂水彻底冲洗,冲洗时间不能少于20分钟;如果伤口过大,则不宜过度冲洗,防止引起大出血。
2、跌落摔伤,分泌物,别硬堵
顽皮的孩子经常跑动、攀高,很容易摔伤。3—5岁的孩子,头部较大,自身平衡性又不好,摔破头部的案例极为多见。这就要求家长在孩子玩耍时要精心。在床上装置护栏,不要让孩子爬高。如发生意外,视孩子摔伤部位进行护理,摔破头部应赶紧送往医院,家长不要堵住和擦拭从耳、鼻中流出的分泌物,以免脑积液回流会造成颅内感染。
预防摔伤:经常发生摔伤的场所:床上、楼梯上、窗户上、树上、自行车上、娱乐设施上等等。爬行的宝贝最容易从床上摔下来,初学走路的宝贝最容易从窗户和楼梯上摔下来。在家里最容易摔伤的时间是吃饭前后。室内楼梯、台阶要安装防滑条、宝贝上下户外楼梯要有人搀扶。儿童坐椅必须保证落地面宽于坐面,才不易翻倒。同时椅子上应有安全带固定宝贝。不要把宝贝单独留在成人的床上。
3、澡盆溺水,趴床上,挤后背
3 厘米的水就能淹死一个孩子!”一点不假,3岁以下儿童因父母疏忽,自己在浴室里溺水身亡,排在儿童意外伤害致死原因的第五位。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看护者疏忽而造成。有的家长把孩子放在脸盘旁边,自己去别处拿毛巾,孩子一头栽进脸盆里,自己无法抬起头,意外就发生了。家长做好看护是一方面,一旦发生危险,应让孩子趴在床上,推挤孩子背部让水排出,必要时做人工呼吸。
儿童家居受伤的急救与预防
一、宝宝居家意外伤害:皮肤表皮擦伤
多是摔倒或碰撞造成的皮肤表皮损伤,擦伤的是皮肤最外层的表皮。一般出血不多,可能只有渗血,但较疼痛。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如果创面很干净,可涂一些碘伏或双氧水保护局部,并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2.如果创面沾有泥土或不干净,可先用清水或淡盐水清洗,然后涂上碘伏,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3.如果创面沾有碎玻璃或金属碎屑,在清洗不干净时应去医院处理。
4.切不可往创面上覆盖东西,如创可贴。这样,伤口处的分泌物不易干燥,反易引起化脓。
二、宝宝居家意外伤害:皮肤撕裂伤
多因严重地摔或碰撞而引起,造成皮肤的表皮和真皮完全撕裂。一般出血较多,创面不整齐、不规则,儿童伤口多见于头部、下颌及四肢。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可用清洁毛巾、纱布或手绢按压伤口出血处,起到止血作用。
2.速送医院清创,并做缝合处理。
3.切不可往伤口里填压东西,如牙膏、面粉或棉花,这样有可能带入细菌引起伤口感染化脓,甚至引发败血症。
4.不要随意在伤口上涂药,更不要让伤口沾水。
三、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割刺伤
多因儿童玩刀、剪、针等利器时损伤,或相互之间打闹时被利器误伤。一般可伤及表皮、真皮,甚至大血管。伤口整齐、干净,伤及大血管时出血较多。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如果伤口较浅,伤口呈线形并出血不多,可用清洁纱布包扎止血,或粘贴创可贴及云南白药止血。
2.如果伤口是张开的或出血明显,或伤口在面部怕影响美观,除了先用清洁纱布或手绢紧紧按压止血外,随后赶快到医院处理,如采用无创线缝合伤口,可尽量减少伤口愈合后的痕迹。
3.如果伤口很深或利器不干净,容易引起破伤风菌生长繁殖,应赶快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
四、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关节韧带损伤
多是因摔伤、碰撞及扭伤而造成,主要发生在着地的关节部位。一般伤处出现疼痛或轻微肿胀,但关节上、下处的骨头没有压痛。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如果伤处皮肤没有破损,可用冷毛巾或冷水进行局部冷敷,大约1小时。
2.不可随意用手去揉,也切不可做热敷。
3.如果48小时后仍然肿胀、疼痛,伤处局部可采用热敷;或在伤处涂抹活血化淤的中成药,如红花油。
4.如果伤处疼痛加剧,活动明显受限,并患儿哭闹明显,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五、宝宝居家意外伤害:骨折
多是严重地摔伤或碰撞造成,儿童骨折一般为青枝骨折。对于儿童来讲,最明显的表现是伤处不敢活动,并有明显红肿、疼痛,同时哭闹得很厉害。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要对患儿伤处进行制动,即让患肢保持原有的姿势,不可随意乱动,也不可再做任何活动。
2.儿童骨折多在肘部或腕部,这些部位较为稳定,重量较轻,只须先做制动处理,同时赶快送往医院。
3.如果是下肢骨折,先把一块硬纸板或木板放在骨折肢体下面,其长度超过伤处上、下各一个关节;再用较宽绷带或长毛巾把双腿固定绑扎,避免患肢活动,加重骨折,然后速送医院。
4.如果骨折处出血,要先用较宽的绷带在伤处上方包扎止血。但包扎不可过紧或过松,每隔3-5分钟要放松一次,以防影响伤处下方组织的血液循环,造成缺血、坏死。
5.如果不会做初步处理,立即给120或999打电话,请求专业医生援助。
六、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关节脱臼
儿童的关节窝较浅,肌腱力量较弱,受力后容易发生关节脱臼,较多见的是肘关节半脱位。脱臼表现为患肢突然不能动,不敢伸直,不能外旋,并儿童哭闹不止。而且,一次脱臼后容易在受力后反复发生。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判断儿童是否关节脱臼,可试探性地递给一件东西,观察是否总伸一侧胳膊去拿。
2.遇到儿童关节脱臼,家人不可随意自行处理,赶快送到医院或找中医骨科医生进行复位治疗。
七、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坠落
坠落是儿童非常容易发生的意外,其中有很多孩子还不到1岁。儿童长到2岁时最易发生攀高从而摔落下来的意外,有的小宝贝在学会翻身或爬行后,也容易从床上掉下来。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儿童发生坠落后心里非常害怕,哭闹不止。家人要保持镇定,安抚小宝贝的情绪,同时一只手托颈后,一只手放在臀下平托放到床上,保护颈椎和头部。
2.观察神智是否发生了变化,是否出现呕吐等不适。
3.观察四肢有无关节韧带损伤或骨折,一旦异常做相应处理。
4.如果头部出现肿包,进行局部冷敷,不可用手揉动。
5.如果小宝贝精神不好,并在1-2天出现呕吐不止,同时伴有头痛、面色苍白甚至昏迷等,应及时送往医院,不可耽搁。
八、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咬伤或抓伤
现今,时有被猫或狗咬伤或抓伤的事件发生。另外,儿童在争吵时也有可能咬伤别人。由于口腔里有细菌,所以咬伤部位会发生肿胀、感染,还会引起全身的严重反应。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马上对咬伤部位进行清水或双氧水冲洗。
2.在24小时内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和狂犬疫苗。
3.如果咬伤或抓伤部位出血,家人在伤处做按压止血,无须做其他处理。
九、宝宝居家意外伤害:被蜂蛰伤
儿童居住的环境常有各种蚊虫和蜂虫,在睡眠或玩耍时有可能遭到它们的袭击,使皮肤受到损伤。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家人不要去挤刺顶部的囊,也不要按摩,以免毒素扩散。
2.把胶布粘在伤处,然后用力撕起将小刺带出来。
3.未能拔出刺时,用手指绷紧皮肤,让刺暴露多一些,再用镊子拔出。
4.拔出刺后用肥皂水擦洗,以中和酸性毒液。
5.把纱布放在含醋的白开水里浸湿,挤出多余水分敷在伤处,中和毒液并减轻疼痛。
6.当刺不能拔出时,要请医生进行处理。
十、宝宝居家意外伤害:被蛇咬伤
蛇在我国分布地区很广,特别是南方。带儿童去郊外野游或在户外活动,有时会不慎被蛇咬伤。要知道,一旦被毒蛇咬伤非常危险,必须刻不容缓地做出有效处理。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立即用手紧压伤口上端,并用手绢或布带迅速紧扎伤口上方。
2.结扎后每20分钟放开2-3分钟,待服用有效蛇药后解除结扎。
3.伤口结扎后必须马上用清水冲洗伤口,如果用双氧水更好。
4.可用吸奶器或火罐吸出伤口里的毒液。
5.在处理伤口的同时,迅速内服、外敷有效蛇药。
6.在咬伤24小时之内冷敷伤口局部,减缓毒素吸收。
7.紧急处理后,立即送医院治疗,千万不可耽搁。
十一、宝宝居家意外伤害:误服药物
儿童还不懂事,又有强烈的好奇心,大人稍有不慎或对药物存放有所疏忽,就有可能发生误服药物的意外。有些药物毒性很大,如不及时处理很快就会危及生命。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如果儿童误服一般药物,可用手指刺激咽喉催吐,然后立即送医院洗胃。
2.如果误服的是腐蚀性很强的药物,立即喝牛奶、稠米汤或生蛋清保护胃黏膜,然后速送医院抢救。
3.去医院时把误服药物及药瓶带上,尽可能为医生提供抢救信息。
十二、宝宝居家意外伤害:窒息
异物误入气管是3岁以内婴幼儿常发生的意外。一旦发生非常危险,如不及时救治很快就会窒息,导致不良结局。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当发生呛咳时不要拍背,这样反促使异物进入气管深处。
2.如果异物小而圆,如橘核等,对于小婴儿可马上直立抱起拍背,同时手在胸部自上而下推压,促使异物进入其中一侧支气管,使气管与另一侧支气管相通,从而缓解缺氧造成的青紫。
3.对于大一些的儿童,可站在他的背后用手按住肚脐上方往上推,向内压,促使异物咳出去。
4.无论青紫缓解后还是异物咳出,都还应同时速送医院抢救。
十三、宝宝居家意外伤害:烧烫伤
面对一瞬间发生的烧烫伤,妈咪往往惊慌失措,但此时最要紧的是对伤处迅速作出判断、识别,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在第一时间恰当处理,如衣服着火,用外套、小毛毯等迅速扑灭;热水烫伤立即小心脱去衣服,或剪开烫伤处衣物。
2.当衣物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将未粘着的衣物剪去,粘着的衣物去医院处理,以防加重创面。
3.烫伤创面要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并浸泡冷开水或洁净凉水中30分钟。然后涂上烫伤膏。
4.紧急处理后速送医院,尤其是发生在脸上、手上、腿、生殖器部位的烫伤,以及年龄在1岁以内的婴儿。
5.烧烫伤严重时,送医院抢救途中让患儿平卧,不要直立抱着,可给喝一些淡糖盐水。
6.千万不可在创面上涂酱油等,以免造成感染。
十四、宝宝居家意外伤害:触电
儿童对电源插销、电线都很好奇,经常在大人照料不到时去触摸这些危险品,因此,儿童经常会发生触电意外。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立即切断电源,而不要用手去拉触电儿童。如果不能马上切断电源,要用木棍等绝缘体使触电儿童离开电源。
2.迅速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3.对局部要做烧伤处理,同时速送医院救治。
十五、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异物入耳、鼻、眼
异物进入耳、鼻,多是儿童自己塞入,引起慢性中耳炎或慢性鼻炎等伤害。另外,小飞虫、灰尘等也常会飞进眼中,引起感染或擦伤。
宝宝居家意外伤害即时处理Tips:
1.异物入一侧耳内时,用手将耳轮向后上方提起、拉直耳道并头歪向患侧,使异物滑出。
2.如果是小飞虫可用手电筒照射,小飞虫会自然飞出。
3.异物入鼻时,帮助儿童做揩鼻涕的动作,可将异物排出。
4.异物入眼时,如果眼泪未将异物冲出,用白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冲洗时要用拇指和食指轻轻翻开上、下眼皮。
5.如果异物在结膜上,特别是在黑眼球上,擦时要轻,未擦出时请医生处理,切不可用手或手绢去揉眼。
6.以上方法均不见效果,要请医生来处理。
意外伤害的急救步骤
1.首先排除危及孩子生命的因素。例如及时逃离火场,帮触电的人切断电源,将溺水者从水里救出;如果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情况,需要马上打开窗户透气,还要将中毒者移送到空气流通比较好的地方。
2.及时施行心肺复苏。如果被救者出现心跳停止的情况,要就地对其进行人工呼吸或者胸外心脏挤压。提醒大家,同时别忘了拨打急救电话。注意,一定要等病员呼吸、心跳恢复方可送至医院。
3.根据病员情况给予适当的帮助。例如帮助出血者止住血。如果伤口较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对伤口进行固定或者包扎。如果伤者意识不清或者伤口比较严重,就要解开衣服,检查口腔、舌头有无异常,以及呼吸是否通畅。此外要注意保暖,不要把伤者冻伤。
4.将患者送至医院。进行过以上的步骤后,要及时拨打电话联系医疗单位前来接应伤者,并且描述伤者的症状和处理经过。
如何预防宝宝 发生眼外伤
首先,要告诉宝宝眼睛的重要性。宝宝的自觉防御是预防眼外伤最重要、最有效、最让人省心的一种方法。例如,家长可以蒙住宝宝的眼睛,当其陷入黑暗时,告诉他如果没有保护好眼睛,就会陷入黑暗,以后不但生活不方便,而且再也见不到爸爸妈妈了。在知晓了后果后,宝宝就能够有意识地避免眼外伤的发生了。
其次,家长在为宝宝选择玩具时,要考虑到玩具与宝宝的年龄及其适应性是否相匹配。许多玩具若没有得到正确使用,极易出现危险事件。尤其是对于一些投掷类的玩具,更要谨慎选择。
最后,要指导宝宝正确使用危险物品,比如铅笔、剪刀以及筷子等在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又必不可少的东西。
中国儿童意外伤害现状
童年是孩子们不断学习和发现新事物的宝贵时光,不幸的是,童年也是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中国每年有近50000名15岁以下的孩子死于意外伤害,既给很多儿童留下了伤残甚至终生残疾,也使许多家庭蒙受了永久的感情创伤和沉重的负担。
儿童意外伤害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城市里,最常见的儿童意外伤害包括跌伤、碰伤、扭伤、刀割伤、锐器刺伤、交通事故、烧烫伤、动物咬伤、中毒、触电、溺水、意外窒息和爆炸伤。而大部分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都发生在家里(43%)或者学校(23%)。为了确保孩子能在第一时间得到高质量的救助,父母和老师是接受急救培训的关键对象。
急救措施通常只是一些简单的、常识性的操作程序,但在某些情况下,是否能够正确运用这些基本的或是更高级一些的急救措施对孩子来说却是生与死的差别。因此,对于密切接触儿童的老师和家长来说,熟悉并掌握儿童急救措施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意义。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强生家庭健康关爱计划的调查显示,尽管上海、北京和广州的父母认识到了儿童意外伤害的危害,只有46.5%的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有可能受到意外伤害。其中只有16.4%的家长接受了有关如何处理儿童意外伤害的培训。但值得欣慰的是,家长对于儿童意外伤害的态度正在转变,有87.4%的父母对参与儿童急救培训项目表示出了兴趣。
对于儿童急救来说,幼儿园教室则是另一个需要大力改进的领域。仅在上海,2006年在托儿所和幼儿园里的3-6岁的儿童就达到了298000名之多。考虑到如此巨大数量的婴幼儿可能受到潜在的伤害威胁,幼儿园和托儿所是非常重要的有可能需要运用儿童急救措施的场所。
易于推广,内容全面的急救培训将帮助减轻儿童意外伤害的严重程度和发生频率,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完善中国医疗保健系统的整体效率和效益。而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家长和幼教人员建立一个标准化的急救培训项目,是实现以上这些目标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今年已经开始执行的“护苗计划”便是一次极富意义的尝试。
儿童意外伤害研究报告
一、儿童意外伤害概况
根据案例具体情况,我们将儿童意外伤害分为10类:水的伤害、火的伤害、电的伤害、动物伤害、食物药物伤害、危险品伤害、危险行为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公共场所及其设施伤害和其他原因引起的伤害。通过对10类伤害中每个案例内容的细致分析,我们对案例反映的伤害结果、受害儿童年龄、性别、每种伤害类型的特点等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总结出了儿童意外伤害概况以及应当采取的应对措施,本部分是对概况的介绍,将在第二部分介绍预防建议。
第一,伤害结果。报告统计的儿童伤害总人数为907人,其中死亡485人,占总数的53.5%。其中水的伤害、道路交通伤害、危险行为伤害是造成儿童死亡人数最多的3类伤害,死亡人数占该类伤害受害人数比例分别达到75.8%、57.8%、55.8%。
另外,媒体每报道一个造成死亡的意外伤害案例,就有数倍没有被报道的非死亡案例。《世界儿童伤害预防报告》将这种情形比喻为金字塔:死亡是最小的在顶部的部分,住院伤害居于中部,非住院伤害作为最大的群组在金字塔最底部。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死亡案例都得到了报道。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儿童意外伤害的实际受害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比我们统计的数量要多得多。
第二,伤害与年龄。儿童意外伤害受害人数随年龄的变化有所增加和减少。0~3岁受害人数随年龄的增加迅速增加,从1岁以下受伤害人数的33人增加到3岁的104人,增长了2.2倍;3岁以后受害人数逐渐递减,直到17岁受到意外伤害的儿童人数减少到只有8人。
照顾一岁内宝宝的安全常识
预防宝宝掉下床
相信在很多的父母记忆里面小孩子都会有掉下床的经历吧,但实际上这些看似普通的一个现象,对于孩子来讲可能会潜在很大的威胁,尤其是床的位置比较高的话,那么当宝宝从上面摔下来之后可能造成的伤害就更大。如果是跟父母一起睡的孩子,很容易使因为大人熟睡而发生无意识地将孩子挤下床的现象,所以还是建议父母们应该给孩子准备比较合适的婴儿床,这些床的保护措施做的比较好,对于预防宝宝掉下床有很好的作用。
预防交通的意外
很多家长在照顾小孩子的过程当中可能会有一不留神的时候, 尤其是家就住在一些大马路旁边的这些问题就更应该注重,对于小孩子来说车祸带来的撞击是会产生致命威胁的。除此之外父母们带小孩子出行坐车的时候,应该给孩子准备专用的婴儿座椅,也应该更加注意细节防护问题,注重预防这种意外事故的发生,才可以更好的保护孩子的生命健康的必须。
预防宠物伤害
孩子还小的时候其实对于动物都会非常的喜爱,他们喜欢和动物玩耍,但是家长们也一定要重视,很多的动物还是保留着原始的野性,如果孩子的一些行为不小心惹怒了它们的话,那么它们也可能会具备攻击性,所以容易伤害到宝宝,因此家长们尽量应该避免孩子单独和宠物玩耍,这样也是避免伤害的根本方法。
警惕儿童意外伤害
儿童意外伤害原因大致可分以下三类:
一.物理性伤害:如意外窒息、溺水、割伤、摔伤、坠落伤、交通事故、烧伤、烫伤、鞭炮炸伤、电击伤以及洪 水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伤害。
二.化学性伤害:常遇到的有:强酸或强碱灼伤、一氧化碳中毒、食物中毒、农药中毒和有毒物质中毒等。
三.生物性伤害:如狗、猫、蛇咬伤、蜂、蝎、毒虫蛰伤以及食物变质中毒等。
下面介绍三种常见的儿童伤害:
婴儿意外窒息:新生儿和小婴儿不会抬头或不会翻身,母亲与婴儿同睡一张床,甚至同睡一个被窝,这样很容易 由于被子堵塞婴儿口鼻而使婴儿发生窒息死亡,母乳养婴儿时,孩子边吃边睡,当母亲也入睡后,乳房易堵塞婴儿口鼻,亦可 致婴儿发生死亡。新生儿和幼小婴儿不会翻身,如果采取仰卧位睡眠,一旦孩子发生呕吐物流入气管,亦可引起窒息和死亡。
另外,为婴儿喂奶、喂水或喂药方法不当,容易赞成呛水或呛药,从而引起窒息死亡。
溺水:有些人喜欢到未开放的江、河、湖、溪、渠、海等水里游泳。由于这些水域深浅不一,水势复杂,又缺乏 必要的救护手段及人员,很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在溺水者中,最多的是少年儿童,尤其是那些没有成人陪同的孩子们。冬初及 早春,冰层很薄,此时,儿童最易踏碎冰面而发生溺水事故。
幼儿因溺水而致死的事件也很常见。据统计,一九九一年我国一至四岁儿童因溺水死亡者就占十万分之三十四点 二,排在各种死亡原因的第三位。这些孩子主要不是由于游泳溺水,而是由于不慎跌入水中致死。
药物中毒:儿童药物中毒主要由于两种原因引起,一是家长不了解儿童用药注意事项,由药物引起中毒;另外最 多见的是儿童自行拿取药物误食而引起中毒。一至三岁幼儿好奇心强常趁大人不注意自取药片服用,造成中毒。
宝宝如何预防雾霾伤害
1、雾霾天避免外出
在空气污染严重时,宝宝应尽量避免外出。家长应选择空气清新的时候,再带宝宝进行户外活动。居家保持空气流通、清洁,干燥时建议使用加湿器,但应注意每日清洁防止滋生病菌。
2、外出戴口罩
雾霾天如果一定要外出,应该给宝宝戴上合适的口罩。购买口罩时一定要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另外还应每天换洗,清洗后最好用开水消毒。带宝宝出门时应尽量远离人多拥挤的地方,减少病菌的接触。
3、外出归来及时洗脸
宝宝外出归来后,有害物质容易吸附在脸部皮肤上,建议及时用温水将附着在皮肤上的阴霾颗粒洗净,还可以使用生理盐水喷雾为宝宝清理鼻腔。
4、合理饮食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在宝宝的饮食方面,应合理搭配各种食物,让宝宝吃多种多样的食物,保证宝宝均衡摄入各种营养素,以增强宝宝自身的抵抗力。
另外,家长应多带宝宝做运动,提高肺的供氧能力,促进骨生长及神经内分泌的控制与调节功能等,从而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