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出汗症的治疗方法
孩子多出汗症的治疗方法
孩子多出汗症的治疗方法---气阴虚弱型:特别是以盗汗为主,胸、腹部及手足心出汗明显,出汗后摸其出汗部位凉,故有人称为“冷汗”。夜间睡眠不安、吵闹,或手足心出汗前出现发热,平时大便干结。舌体颜色嫩红或淡红,舌苔少或剥脱形状如地图(俗称地图舌)。除结核病、糖尿病、甲状腺机能亢进伴有此类多汗症外,多数是由于高热疾病及大泻、大吐之后津液耗损引起的。
治疗出汗症时以补气养阴,收涩固汗为宜。用生脉散加味,即人参6克(或党参10克),麦冬、枸杞子各6克,乌梅8克,五味子3克,浮小麦12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孩子多出汗症的治疗方法---脾胃虚弱型:特点是有时盗汗,出汗以四肢明显,有时自汗,或白天自汗夜间盗汗。
治疗以健脾益气,固摄止汗为宜。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党参、黄芪各10克,白术茯苓、淮山、莲子、扁豆各6克,鸡内金3克,浮小麦8克。水煎服,每日1 剂。
孩子多出汗症的治疗方法---食积郁热型:特别是以自汗为主,四肢及额部或颈部出汗明显,有时兼见盗汗。腹胀或伴腹痛,食后呕吐,午后低热,两腮部潮红。
治疗时以消积滞、清热固汗为宜。用经验方三仙汤加味治之。处方:山楂9克,麦芽,莱菔子、茯苓各6克,胡黄连、槟榔各45克,陈皮3克,浮小麦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头部多汗症怎么治疗
中医对头部多汗症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在治疗时既考虑病人体质的强弱 ,脏腑功能失常的程度 ,又结合病人职业、环境、气候和生活状况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多汗症病情变化和轻重缓急,确定治疗法则。方法也多种多样,除吃外,还有外敷、涂擦、粉扑、针灸等外治法 ,以及运动疗法、食补疗法,疗效满意。
必须指出的是 ,有不少多汗症患者病因已经查明或尚在查清之际 ,也很有必要用中医进行及时治疗 ,以协调气血、平衡阴阳。自发性多汗症是指多为病因不明的,除生理情况以外出现的异常出汗过多的一类疾病。
然而,临床上可见于神经系统某些器质性疾病、神经症、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等所致局限性及全身性多汗症,与遗传因素有关的先天性多汗症(多局限于腋、手掌、跖部,皮肤常处于湿冷状态)及各种内科疾病(如病毒、细菌感染性疾病、慢性消耗性疾病、内分泌疾病及产后、手术、大出血等)所致全身汗液分泌过多情况。
致使头部多汗症治疗的具体临床特征为阵发性、局限性多汗或泛发性、全身性或偏侧性及两侧对称性多汗,汗液分泌量不定,并有随气候、运动、情绪等因素加剧的特点。
多汗症多发于青少年人群
手汗症多出现在16岁以下
多汗症是自主神经系统紊乱所致的一种症状,常见的有手、脚及腋下多汗,其中由于手汗表现更加明显、对病人影响更大,因此一般把多汗症叫做手汗症。
手汗症主要表现为因局部汗腺分泌亢进,手掌不由自主地大量分泌汗液。手汗症一般在儿童或少年期出现,到青春期逐渐加剧,有数据表明,95.6%的患者首次出现症状的年龄小于16岁。
手汗症患者由于手掌等部位多汗,严重时汗液呈流淌滴沥状,所以对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且患者易因此在心理上产生躲避、焦虑的负面情绪。
南方地区是高发地区
多汗症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功能性的局部异常多汗,手汗由于表现更加明显,影响大,因此是多汗症治疗的重点。至今引起多汗症的原因尚不明确,医学上认为是交感神经过度亢奋而引起的汗腺过多分泌。
气候、季节以及外界温度、情感变化、剧烈活动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与多汗症有关。一般来说,多数患者夏季症状较重,冬季时则相对较轻。另外,手汗症同时还可能患有手部皮肤浸渍感染,从而导致各种皮肤病变。
小孩子手心出汗是怎么回事
小孩子手心出汗是怎么回事?首先小孩手心出汗是正常现象,宝宝小时候新陈代谢快,出汗较多,多出于手心与脚心,不用过于紧张,只要宝宝其它方面没有异常情况就没什么问题,说明宝宝是健康的,所以家长朋友不要那么担心。
如果孩子出汗严重的话,那么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卫生,不要直接不洗手吃东西,很容易产生肚子不舒服等现象的,所以家长一定要引起重视,要帮助孩子勤换衣物,多洗脚洗脸,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最后还要说的就是如果孩子出汗多应该让孩子多喝水,可以补充体内水分的不足。若是因为生病出现多汗的症状,应积极治疗疾病,询问医生相关的治疗办法,从而保护孩子的健康,所以,家长朋友一定要多注意点。
手心出汗严重的患者,可以试试下面的药膳:
1、百合粥
功效:润肺止汗、适用于肺热汗多。
材料:百合2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
用法:将百合洗净与米同煮,待熟时加入白糖再煮10分钟,即可食用。
2、小麦山药汤
功效:补气敛汗。
材料:浮小麦15克,山药15克,白糖少许。
用法:二药同煎取汁150毫升,加糖调味,每服50毫升,早晚各服1次。
多汗症治疗措施
多汗症西医主要是采取病因治疗、抗胆碱能药物、镇静剂等方法。
中医属“自汗”、“盗汗”范畴,益气固表、育音清热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如果你的多汗明显影响了你的交往、求学、工作、心情和生活,明显降低了你的自信心,那就应该手术治疗了。
手掌、足跖或腋窝大量出汗可用氯化铝溶液在夜间涂敷,有一定疗效。患者先擦干有汗的部位,然后涂上溶液,用塑料薄膜覆盖。第二天早上去掉薄膜并洗净涂药部位。有些人需要每天涂药两次,通常病情可在一周内缓解。如果溶液刺激皮肤,应除去塑料薄膜。
乌洛托品溶液也有助于控制大量出汗。水电离子透入法,是用一种弱电流作用在出汗部位的治疗,也有一定疗效。如果这些治疗对严重出汗无效,可手术切除腋下的汗腺。心理咨询或抗焦虑药物可缓解焦虑引起的出汗。
为消除臭味,必须保持受累部位清洁,消除引起臭味的微生物。每天用含洗必泰或其他抗菌剂的液体肥皂洗澡并涂敷氯化铝复方制剂,有些人需剃除腋毛。有时要用抗生素软膏或有抗生素的洗剂(如克林霉素或红霉素)除臭。溴剂、氯丙嗪等镇静剂对情绪性多汗有效。此外,阿托品,普鲁苯辛、溴本辛等具有暂时性止汗作用。局部可用0.5%醋酸溶液、5%明矾溶液、5%福尔马林酒精外搽。
多汗症的治疗方法可分为内科疗法及外科疗法。
传统手术方法
内科疗法有的以药物涂抹或电离子浸泡疗法,只能达成短时间的止汗作用。口服交感神经抑制剂虽然有部份短暂的效果,但可能带来全身性的副作用。至目前为止主要还是多流行手术的方法。
用传统的手术方法切断支配手与腋下汗腺的胸交感神经,可以使手与腋下的出汗
立即减少或停止,但需要在患者双侧胸壁各切一个长约20厘米的切口
目前流行胸腔镜微创新式手术,无需开胸,仅在患者双侧胸壁腋下各切一个1厘米的小切口,经该孔放入胸腔镜,然后在电视监视下即完成了手术。
爱出汗喝糯米粥
近期医院接诊了许多出汗异常的人,其中主要是出现自汗和盗汗症状。
对此,专家解释,中医认为汗证主要有5个原因,分别是病后体虚、表虚受风、思虑烦劳过度、情志不舒和偏食辛辣这五个方面。
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出汗症状,中医均可通过辨证论治,采用相应的中药方来进行调理。
自汗是指在白天并不炎热也没有运动的环境下无缘无故、不自主地出汗,一运动出汗就更为厉害。
而盗汗则是人在夜间睡着了时候出汗,而睡醒了后汗就止了,就好像是偷偷地出汗似的。
对这两类的出汗情况,可以用等量的糯米和小麦一起煮粥,加红糖调味,每天早晨食喝一碗。
此外,每天吃一把煮烂的黑豆,有健脾固表的作用,也适合爱出汗的人。
多汗症治疗
1.药物治疗
(1)外用药 常用的止汗剂包括20%~25%氯化铝溶液、0.5%醋酸铝溶液、3%~5%甲醛溶液、5%明矾溶液、5%鞣酸溶液。外用药使用次数过多,会引起局部干燥、轻度皲裂或严重刺激现象。
(2)内用药 全身性多汗症主要是治疗相关的原发疾病。镇静药(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司可巴比妥、氯美扎酮等)及小剂量抗焦虑药(地西泮、羟嗪、多塞平等)对情绪性多汗症有效。较大剂量的抗胆碱能药才具有抑制汗液分泌的作用,可引起难以忍受的口干,故趋向淘汰。
(3)物理疗法 自来水离子电泳疗法,适用于局部(掌跖、腋窝)外用治疗失败的患者。安装心脏起搏器者禁用。浅层X线照射可抑制汗腺分泌,仅适用于其他治疗失败的严重的掌跖多汗症患者。
(4)肉毒杆菌毒素A(BTX-A)局部注射 多用于治疗掌跖及腋窝多汗症。一般注射后5~7天止汗明显,平均可维持9~12个月。
2.手术治疗选择性切除第二至第四对胸交感神经,对手掌、腋窝、胸部及面部多汗症均有显著效果,但不适用于足跖多汗症患者。且手术可导致永久性无汗及其他部位的代偿多汗,故应慎用。仅腋窝多汗者,可选择性切除腋下分泌最活跃的汗腺部分,此法有肯定的疗效。
多汗症多发生于16岁左右的少年
手汗症主要表现为因局部汗腺分泌亢进,手掌不由自主地大量分泌汗液。手汗症一般在儿童或少年期出现,到青春期逐渐加剧,有数据表明,95.6%的患者首次出现症状的年龄小于16岁。手汗症患者由于手掌等部位多汗,严重时汗液呈流淌滴沥状等手汗症的症状,所以对日常生活和人际交往会造成不利的影响,且患者易因此在心理上产生躲避、焦虑的负面情绪。
手汗症并非一种疾病,而是一种功能性的局部异常多汗,手汗由于表现更加明显,影响大,因此是手汗症治疗的重点。至今引起手汗症的原因尚不明确,医学上认为是交感神经过度亢奋而引起的汗腺过多分泌。气候、季节以及外界温度、情感变化、剧烈活动等诸多因素,都可能与手汗症有关。一般来说,多数患者夏季症状较重,冬季时则相对较轻。另外,手汗症同时还可能患有手部皮肤浸渍感染,从而导致各种皮肤病变。
临床可将手汗症的症状分级,例如将手汗症病变程度由轻到重分成三级:轻度为手掌潮湿;中度为手掌出汗时湿透一条手帕;重度为手掌出汗时呈滴珠状。如果符合以下大部分特点:青少年发病、家族史、多汗为双侧对称、诱发因素为情感、运动、高温等;睡眠时不出汗,大都考虑为手汗症。
以上就是“手汗症的症状”的介绍,仅供参考。如果您的孩子有类似的手汗症的症状,应该尽早接受治疗,避免手汗症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如果你还有其它的有关手汗症的症状的问题,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进行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