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跟骨痛的小偏方
治疗跟骨痛的小偏方
跟骨痛的秘方
跟骨在长期行走站立受到各种方向应力,引起跟骨周围肌肉、肌腱、滑囊、脂肪垫退变以及跟骨内压改变。表现为跟骨周围疼痛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称跟骨痛或跟痛证。属于中医学“骨痹”。
未病先防
足跟疼痛由于病因不同预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
6.以上所述以减轻足跟受力的方法,如在足跟痛早期也可使用外用药物熏洗:独活、秦艽、透骨草、苏木、红花、灵芝、乌梅、艾叶、防风。也可用中药内服:独活、桑寄生、防风、川芎、党参、桂枝、木瓜、甘草、威灵仙、川断、牛膝、伸筋草。也可用中药研碎装于小袋内垫于足底即可使足弓抬高改变足跟受力,又可根据中药缓慢吸收治疗本病处方:麻黄、附子、透骨草、红花、干姜、桂技、防风、木瓜、羌活、荆芥、独活。
既病防变
对于持续性疼痛,不能行走者,应采用积极治疗的态度,以免影响生活劳动。常用的方法有:
1.土制醋熏法:用醋1000毫升加木瓜、透骨草、红花、牛膝各30克加石子半斤装于布袋中,在热火中煮沸取出,待其不烫脚后垫于足底,及足跟疼痛处。每日两次。早晚各一次。
2.局部封闭法:用l~2%普鲁卡因加醋酸强的松龙12.5毫克,注射于疼痛处,以跖腱膜炎效果最好。跟骨滑囊炎,跟骨结节滑囊炎也可使用。
3.物理疗法:可进行理疗,局部热敷,醋离子透入疗法。
4.以上保守治疗无效时可采用手术治疗,治疗方法有:①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②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③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④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⑤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治疗股癣的小偏方
股癣是一种很常见的皮肤病,多发于夏季。在治疗上民间有一些小偏方,供大家参考:
治疗股癣的小偏方方剂1
土大黄120克,枯矾30克
制用法:共研细末。直接外撒或用植物油调涂患处。
适应症:体癣、股癣、足癣
治疗股癣的小偏方方剂2
羊蹄草3克
制用法:捣汁,醋调。敷患处。
适应症:体癣、股癣、足癣
治疗股癣的小偏方方剂3
黄连、黄柏、黄丹、荆芥(微炒)各等份
制用法:研为末。外用。
适应症:体癣、足癣、股癣
治疗股癣的小偏方方剂4
皂角适量
制用法:和醋煎熬成膏。涂敷患处,数次便愈。
适应症:股癣
治疗股癣的小偏方方剂5
生半夏、醋适量
制用法:用生半夏适量,加醋少许,磨汁。外涂,每日2-3次。
适应症:股癣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治疗股癣的一些偏方。大家可以试试。
牙龈肿痛小偏方
用筷子蘸一点味精,然后将味精点到疼痛的牙齿上,疼痛将即刻好转并很快消失。
取白酒100克放入杯中,再加食盐10克,搅拌,等食盐溶化后烧开。含上一口在疼痛的地方(不要咽下去),牙痛会立即止住。
把味精与温开水按1:50的比例化开后,口含味精溶液一会儿再吐掉。这样连续几次,坚持两天后牙痛就会消失。
牙痛的时候可以切一小片生姜咬在痛处,必要的时候可以重复使用。
取六神丸6粒加少许黄酒研细,置于龋齿洞内。
取六神丸3-5粒研末,涂于患处,5分钟后减轻,1小时缓解。
食醋100克,花椒10克,水煎后待温含漱。
独头蒜2-3个,放在火炉上煨熟,趁热切开熨烫痛牙处,有龋齿时,可塞进一点。
黄酒,黑豆适量,煮烂,取汁反复漱口。
跟骨骨髓炎的治疗方法
本病与其他部位急性骨髓炎相同,除应用有效广谱抗生素外,早期开窗引流,减低骨内压以防感染扩展。对病灶轻轻刮除,不可用力搔爬,否则会过多损伤骨松质,并形成较大骨腔,或使病灶扩大。跟骨为人体负重单元,故术后不宜过早活动,待新骨形成后方可负重行走。
跟骨骨髓炎采用常规的足部切口及手术方法,疗法常不满意,足内侧或外侧切口仅用于软组织脓肿,或跟骨急性骨髓炎“开窗”引流。而在慢性跟骨骨髓炎应采用特殊的足跟跖面切口。通常在足跖面作切口是禁忌的,这是因为足底瘢痕可引起负重时疼痛,而采用Gaenslen切口显露,即在足底跟部确切的正中线作一纵行切口。起自第五跖骨基底水平,向后直至跟腱远端,纵行劈开跟骨,清除病灶。如此治疗跟骨难以治愈的跟骨慢性骨髓炎,不仅引流十分充分,治愈率高,而伤口愈合后,两侧皮瓣内翻,并形成跟垫,负重时没有疼痛。即便偶尔出现跟部跖面不平,通过垫鞋垫,一般不会影响走路。
治疗胃痛小偏方
方1
【组成】于姜6克、香附30克。
【用法】共为细末,每服9克,米汤送下。【主治】虚寒胃痛。
方2
【组成】干姜、良姜各30克,粳米适量。【用法】煮粥分3 次服。【主治】虚寒胃痛。
方3
【组成】花椒1.5克、老姜4.5克。【用法】水煎服。【主治】受寒胃痛。
方4
【组成】生姜60克、醋及红糖各适量。
【用法】醋浸泡姜24 小时,取姜加红糖开水冲泡服。【主治】胃痛。
方5
【组成】生姜30克、丁香4克、白糖50 克。
【用法】姜捣烂,丁香研未,加水以文火煮至挑起不粘手为度,盆内涂油,倒入药膏,稍冷切作50 块,随意服之。【主治】虚寒胃痛。
方6
【组成】石灰30克、明枯矾各16克、姜汁60克。
【用法】上二味研为细未,以姜汁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1粒,1日2次。【主治】胃痛。
方7
【组成】葱头30克、生姜15克。【用法】共捣烂炒热,装布袋熨胃部。【主治】胃痛。
方8
【组成】面粉、葱白。
【用法】共捣泥,如梧桐子大,每天服7粒,温酒送。【主治】急性胃痛。
怎样缓解骨刺疼痛的现象
长了骨刺不要有过重的心理负担,如果没有什么疼痛症状,就不必治疗,平常要注意保持乐观的心情,多做一些有益的体育锻炼,增加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但体育锻炼不可乱做,应该因人而异,如果是脚后跟长骨刺,就应该减少行走,改成蹬自行车;如果是膝关节,爬山就不适合;而如果是腰部长了骨刺,就应该避免做一些反复屈伸和扭动的动作。
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疼痛症状,就要到医院向大夫咨询,在大夫的指导下做一些功能性康复活动。若骨刺影响到关节神经和功能,就需要手术治疗。骨刺的最大危害其实是对关节软骨的破坏,容易造成新陈代谢能力降低,关节软骨的缺损,厚度减少。
一、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使用海绵跟垫,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
二、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治疗跟骨骨刺需要注意补钙,防止骨质疏松。
三、坚持每晚用温水泡脚30分钟左右,或者给足部做简单的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四、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
五、坚持足部锻炼,以增强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如赤脚在沙地上行走等也对治疗跟骨骨刺有很大效果。
跟骨痛的偏方
偏方一:取杜仲、补骨脂、丹参、桂枝、川芎等中药,传统熬制而成,再用生姜擦拭皮肤,将膏药贴在肌肤上。每付贴3天,十贴1疗程。
偏方二:吴茱萸、五味子各10克用法:药研细末,置患足鞋垫后跟处铺平,上盖两层软布,穿着行走,日换药1次。也可吃些骨刺消痛液或骨仙片来治疗的。
偏方三:取苏木、白附子、麻黄、当归、川芎各30克,水煎浸洗脚部,同时用手搓揉足跟,以利药液浸入肌肤。每次15分钟,每日2次。
偏方四:取较大的花岗石,煅烧后置于地,以童尿渍于上并立即将足跟部置于石上,任水汽蒸腾,切勿烫伤脚。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的十种民间偏方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1、威灵仙醋调:威灵仙适量研成细末,用米醋调成糊状,涂在纱布上,敷患处固定,每天1次,20天为1疗程。对颈椎及足跟骨质增生疗效佳。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2、壁虎散外敷:取壁虎6个,辰砂6克,上药焙干研粉备用。用时取适量药粉撒于患处,用强力麝香膏固定,隔天换药,1个月为1疗程。休息3~6天后可继续下1个疗程。对颈椎及足跟骨质增生疗效佳。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3、川穹散:取川穹45克,研成细末,分装在用薄布缝成的布袋里,每布袋装药末15克。以药袋放在鞋里,直接与患处接触,每次用药1袋,每天换药1次,3个药袋交替使用,换下的药袋晒干后仍可再用。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4、川乌散外敷取生川乌30克(此为1足跟用量),研末加白酒(以粮食酒为好)调成糊状,晚上睡觉前用温水将脚洗净,把药平摊在足跟疼痛处,外以塑料纸包好,用药期间不作剧烈活动。每天一次,一般连续用药2—3次。病去即止,不可久用。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5、鲜苍耳:叶外敷取鲜苍耳叶适量捣烂,以小片塑料薄膜包敷患处,干后换药,不拘次数,如有小泡发生,可按烫伤处理,伤好后继续敷药。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6、夏枯草熏洗:取夏枯草50克,放入食醋1000毫升内浸泡24小时,然后煮沸15分钟,先熏洗患处20分钟,每日1-3次,每剂可用2天。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7、川楝叶红糖膏:取鲜川楝叶30~60克,红糖适量。两者混合捣成膏状,外敷足跟疼痛处,24小时后更换,一般2—3次疼痛消失。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8、仙人掌外敷:取仙人掌适量,将两面的毛刺用刀刮去,然后剖成二半,用剖开的一面敷于足跟部疼痛处,外用胶布固定,敷12小时后再换另半片。冬天可将剖开的一面放在热锅内烘3—4分钟,待烘热后敷于患处,一般于晚上贴敷。在治疗期间穿布鞋为宜,适当活动,使气血经脉畅通。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9、臭椿树叶熏洗:取臭椿树鲜叶250克或干叶100克,加水约1000毫升,煎沸取汁,加醋酸150克,趁热熏洗患处,每天1~2次,20天为1疗程。
治疗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民间偏方10、没食子皂角散:取没食子40克,皂角20克,二药研成细末,加米醋调成糊状,贴敷患处,用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轻症用药1次见效,重症用药10次。
老人足跟痛治疗三偏方
一、足跟痛熏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
用法:趁热熏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熏洗1次,坚持用7天。
二、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熏洗足跟再外敷。
三、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按摩足跟部
威灵仙的作用 消鱼骨
威灵仙可以使食管平滑肌兴奋性增强,从节律性收缩变为蠕动,使得其局部松弛,蠕动改变,从而对骨鲠起到作用,使鱼刺易于松脆。能治疗鱼刺及其他小骨刺鲠咽喉之疾病,对于治疗跟骨骨刺、足跟痛也有一定作用。
8大偏方治疗呕吐
治疗呕吐8大偏方:
呕吐小偏方1
【组成】干姜、人参。
【用法】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常嚼服。
【主治】虚寒呕吐。
呕吐小偏方2
【组成】葱白连须、生姜1 片、苏叶1.5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呕吐小偏方3
【组成】干姜6 克、炙甘草3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呕吐小偏方4
【组成】干姜30 克、附子15 克、炙甘草9 克。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呕吐小偏方5
【组成】干姜、肉桂、白术。
【用法】水煎服。
【主治】虚寒呕吐。
呕吐小偏方6
【组成】姜汁1 份、蜂蜜2 份。
【用法】姜汁煎沸,入蜂蜜炼熟。
【主治】呕吐。
呕吐小偏方7
【组成】姜汁适量、砂仁3 克、半夏6 克。
【用法】后二药浸姜汁内,炒干,水煎服。
【主治】呕吐。
呕吐小偏方8
【组成】生姜31 克、半夏6 克、灶心土适量。
【用法】水煎服。
【主治】呕吐。
小编提醒:偏方对于治疗痛经有很好的疗效,但是是药三分毒,并且每个人的体质与病因不一样,所以在选择偏方的同时要多加小心
治疗胃痛小偏方 寒性胃痛
症状表现:表现为受凉或者吃生冷食物所诱发,胃痛突然发作,疼痛较为剧烈,喜欢热敷和热饮,畏寒、口不渴、腹胀、吐酸水等。
1、用10克干姜,胡椒10粒,一起研磨成为细末,然后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2日服完,可以用于,适用于寒性胃痛的人群服用。
2、胡椒7粒,大枣10个(去核),煎汤,调入适量的红糖,喝汤吃枣,每日1-2次,用于寒性胃痛。
跟骨痛如何治疗
及早更换合适,长而宽头的鞋子,使足趾有活动余地。
拇囊炎有肿胀时可外双中药,并作热敷熏洗。
锤状趾在早期间须用手法逐渐矫正畸形,手法参考足趾关节挫伤。矫正后用胶布条将患趾固定在相邻的两个趾上。成人畸形较轻者可试用小型夹板逐步矫正。
畸形时间较长,用非手术治疗不能减轻足部疼痛者,必要时则用手术治疗。拇外翻可作滑囊切除术及骨切除术,锤状趾则做近侧趾间关节伸直融合术。
大脚骨患者如果有疼痛的感觉,最好根据病情及时进行治疗,早日告别病痛的折磨。而症状炎的患者就应当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了,采用美式微创矫正术就是不错的选择,手术时间短,损伤小,不复发,疼痛小,不需住院等,使患者的最佳选择。
这脚疼一般可通过按摩、针灸等理疗的方法治疗,还可吃些芬必得胶囊和美洛昔康片。注意休息也是很重要的。
跟骨痛的预防
足跟疼痛由于病因不同预防方法有所不同。
1.青少年跟骨骨骺炎多数由于跟骨外伤,长期跑跳引起,因而在此期患者,跟骨骨骺正在发育阶段应避免跑跳,尤其是高处跳下,在症状早期应注意此点。
2.老年性足跟痛多由于劳损,跖腱膜炎,跟骨结节滑囊炎,脂肪垫变性引起。此期应避免长期站立,长期行走,抬高足跟可以减轻足跟负荷。穿软底、后跟部垫一软而圆型垫,圆垫中央凹陷,高度约2~3厘米高,这样使全身重心前移,减少足跟部受压,减肥治疗。
3.平足症引起足跟痛是由于足弓减少或消失,足跟骨向前倾倒,则在长期行走时疼痛出现,故应在足底中央垫一软垫,软垫高度2~3厘米,并使内侧高外侧低,中央高前后侧逐渐变平,呈斜坡状。
4.类风湿性跟骨炎,应先用药控制类风湿后,并在鞋内垫软垫。
5.外伤性跟骨痛多由于石膏固定不当,在制做石膏时足底应用力将湿石膏向足心挤压,以免因长时固定石膏做成平底,而引起足弓消失。同时尽可能减少卧床时间,尽早下地步行锻炼,避免脂肪垫萎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