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必知:亲子沟通禁语
父母必知:亲子沟通禁语
1、“我不要吃饭,我要吃薯条”
妈妈刚预备了午饭,但珊珊却没精打采地伏在餐桌上,不肯提起筷子进餐。 妈妈以为珊珊不舒服,谁知她却嘟着小嘴儿说我不吃饭,我要吃汉堡包、薯条!
禁言“现在是你烦人还是我烦人?我叫你吃什么便吃什么,不吃饭就什么都不准吃,饿死你。”“很多小朋友想吃都没得吃,你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不吃饭,我就给街边的小朋友吃。”
妙语“你乖乖地吃了午餐,到下午吃茶点时,妈妈再带你去吃汉堡包。”
专家指路:
孩子钟情于美味可口的零食是无可厚非的,而汉堡包及薯条等食品又特别为小朋友所喜爱。虽然如此,但父母总不能让孩子以此作为三餐的主要食粮,否则,不但影响孩子正常的营养吸收,也容易使孩子养成偏食习惯,到发觉时要把这坏习惯改掉也很难了。
这些快餐小食对孩子来说是既美味又简单,而且这类快餐厅的设计气氛也迎合小朋友的喜好,加上随餐附送的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所以,要改变珊珊这种想法和偏食倾向,短时间内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妈妈在下厨时便要多花一点心思,设计多些色香味美、配搭新鲜的食物款式,例如孩子喜欢吃薯条,可煮些西餐如汉堡牛扒加薯条,又或做个番茄生菜牛肉三文治,慢慢纠正孩子的饮食习惯。
2、“为什么只有我没有零花钱?”
丁杰的父母皆是劳工阶层,每月赚取的薪水只够该月开支,所以也没有余钱给儿子作零用。丁杰眼见同学们有新波鞋、新书包上学,而自己的波鞋与书包已非常残旧,课间休息时想喝瓶汽水也没有钱买,越发感到自卑。他开始讨厌父母,讨厌这个家庭。有天晚饭,他看着桌上仅有的青菜和炒蛋,突然向父母大发雷霆:“最终错的是你们,为什么要生我出来受苦?”父母听后很伤心。
“你真没良心,生你出来养大你,还说这些话。”
“有饭吃、有屋住,你算受什么苦?”
“现在我们是穷,但只要乐观面对,总会渡过这个困境。”
这个社会最怕是互相比较。贫穷不是罪过,但当孩子看到别人的生活条件、物质享受都比自己好,便会造成一个很大的心理障碍。要消除这个心理障碍,父母便要灌输贫亦乐的意识给孩子,让孩子明白获得欢乐并不一定是用钱买玩具或电子游戏机。
父母可在假日带孩子到公园呼吸一下大自然的空气,或者到沙滩玩水,这些活动都不需要花太多钱,而孩子又可以在伙伴间有话题,对他们的身心发展会有一定的裨益。
这是个自卑感颇重的孩子,他认为自己生存在这个世上是在受苦,并把这种情绪发泄在父母身上。在这种情况下,父母首先要给孩子一份鼓励,告诉他困境是暂时性的,只要父母努力工作,“总会渡过这个困境”。
然后引导孩子从正面去看整个家庭状况,例如,虽不算是丰衣足食,但相比一些农村的小朋友好,而父母努力工作都是想改善家人的生活,让孩子理解父母这份心意,从而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家庭的温暖。
如何与叛逆期的孩子沟通 双向沟通
沟通需要双向性,让孩子有机会表达。
青春期的孩子有自己的“自主权”的需求。因此,父母不妨给孩子一些“面子”,孩子见父母给面子,沟通起来自然也就容易接受多了。
在一些小事情的选择时,可以给予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因为哪怕事情弄砸,也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大事时虽然不能让孩子做主,甚至不会采取,但也可以充分听听孩子的意见。不仅给了孩子表达的机会,拉近亲子关系,表达重视,也可以看看孩子的价值观如何。
沟通是教育孩子的桥梁
沟通是家庭教育最主要的手段。父母想与孩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和孩子进行沟通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沟通父母可及时发现、了解孩子的心理问题,以正确的方法给予引导,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在家庭中,亲子关系较好,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顺畅,孩子往往不需要父母督促而主动地学习、上进。相反,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不管父母怎样教育,结果都是“恨铁不成钢”。并不是孩子笨,而是孩子有心结,亲子沟通的障碍导致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例如上述案例中的妈妈,就是不善于跟孩子进行沟通。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孩子在想什么?面临怎样的问题?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秘密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动物,有人物,有梦境,有情绪,杂乱无章地塞在里面。如果不经常打开来看看,有一天当你不经意地打开时,也许会从里面跑出来一只老鼠,吓你一大跳。”成功的父母,能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并成功地引导孩子的思想。这样的父母,不仅能达到引导孩子行为的目的,还可以教养出有主见的孩子。
孩子的心里总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如今的社会,也给孩子提供了更多了解外界信息的途径: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等,所以现在的孩子无论是生理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很早熟。可是孩子还缺乏真正的理解和分辨能力,这时,就非常需要父母为他们指点迷津,释疑解惑。
与孩子沟通之前,父母必须清楚地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和孩子沟通,沟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事实上,父母和孩子沟通,是为了促进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在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上,去教育孩子,激励孩子,帮助孩子实现理想。从这个意义上说,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就等于教育成功了一半。
对话胎教的意思
对话胎教是众多的胎教方法中最为常见且可行性很高的胎教方法。简单来说,对话胎教就是爸爸妈妈每天隔着肚皮跟肚子里的宝宝说话,从而建立起双方感情关系。早上起床爸妈跟宝宝打招呼,告诉宝宝一天里都做了什么,想这些什么,今天天气如何,这些都可以跟宝宝交谈。其实,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已经会看、会听、会用肌肤感觉很多事物。准爸妈也可以讲故事给肚子里的宝宝听,或者念图书给宝宝听,语调轻柔富有感情,通过语言为宝宝描绘这个它即将降临的世界。
对话胎教其实就是父母与胎儿一种沟通,爸爸妈妈可以讲自己的情感、心情以及思考通过语言传达给胎儿,让他感知这一切。各位准爸妈们可千万不要觉得隔着肚皮、或用心灵交流方式与胎儿说话是深奥又难懂的事情,只要你经常对胎儿说话,就能够通过爱的表达有效刺激胎儿的脑部发育。父母如果提前给宝宝进行对话胎教,那么宝宝今后的语言和情感能力都会有一定很好的基础。
而且这种胎教方法讲究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维系尤其需要沟通。在宝宝还未出生之前就用语言传达父母的爱意,这也有利于今后父母和孩子建立起更亲密友好的关系。
亲子沟通障碍易致孩子品行不良
儿子离家至今未归。近日,多方寻儿未获的荣女士致电广州12355青少年服务热线,希望参加该中心举办的亲子沟通冬令营活动,以便发现自己与孩子之间沟通存在的问题,可以在找到儿子后更好地与儿子相处。
为上网,孩子离家出走
荣女士的儿子小钧今年15岁,如果不是离家出走,现在应该上初一了。小钧四年级之前学习都很好,人也很乖巧懂事,可上了五年级迷上电脑后,整个人就变了。为了上网他经常逃课,后来就慢慢地开始偷家里的东西去卖了换钱,还跟几个朋友在网吧拿走别人的手机去卖。
小钧离家出走的那天是3月27日,荣女士发现店里的货款又少了200元,她怀疑是儿子拿了,质问之下,小钧强硬顶嘴说:“拿了怎么样,不就几百元钱吗?”荣女士一气之下顺手打了一下儿子,没想到,小钧竟然跟妈妈对打起来。
“如果你不好好去上学的话,你就给我滚!”荣女士对儿子说,没想到小钧抓起一件校服夺门而出,至今再也没有回家。
特训冬令营帮助改善亲子关系
儿子出走后,荣女士与丈夫王先生终日奔波劳碌苦苦找寻,九个月来依然一无所获。“我知道自己的教育方式不对,也知道跟儿子之间沟通不好,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那天我没有打他,或许他就不会离家出走了……”荣女士表示,她和家人还在尽一切办法寻找儿子,同时她希望参加亲子沟通训练营活动能学到很多亲子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以后可以更好地与儿子相处沟通。
健康热线数据显示,过去的两年全市发生的青少年离家出走事件多达30余例,有出走的孩子来电倾诉苦恼的,更多的是家长来电咨询如何跟孩子相处、如何解决孩子的不良品行问题。针对青少年的叛逆、厌学、网络成瘾、离家出走等突出问题,广州市学生联合会、广州12355青少年服务台、广州白云心理研究所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将于本月17日到20日联合举办一次公益性的亲子特训冬令营活动。
青少年心灵成长中心沈家宏主任表示,孩子的问题绝不是个人问题,而是家庭共同的问题,这次活动要求父母参与,以家庭团体的方式进行各项活动,目的就是让父母跟孩子一起发现问题,共同面对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吃苦受累”的户外拓展活动和力量无穷的感恩教育会让父母和孩子对自身潜能和情感有惊人的发现,而亲子沟通工作坊会从根本源头寻找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少年”和“问题父母”的问题,改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为什么容易堵车
有的家长虽然跟孩子沟通了,可是就是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家长们仍然不能了解孩子,孩子也不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这样的亲子沟通算是成功的吗?很明显,亲子沟通遇到“堵车”了。怎样才能做好亲子沟通工作呢?
做好亲子沟通,家长应避免单向说教。
不少家长已经注意到建立良好亲子关系对于子女健康成长的重要性,然而一厢情愿导致的沟通“堵车”也困扰着家长。“我想和孩子好好交流,但她总说我根本不可能了解她。”家住逸仙路、长逸路附近的陈女士来电咨询亲子沟通的技巧。
陈女士告诉记者,女儿今年读初二,平时性格有些内向,学习成绩一般。“一开始,我让她好好读书,争取明年考重点高中,她还答应一声,现在她跟我说话的时 间越来越少,不肯将心里话告诉我,孩子说我不理解她,我真不知道要怎么去理解。”陈女士表示,自己曾经好几次试图跟女儿好好谈谈,结局总是不欢而散。
父母爱说道理,单向沟通会造成子女的反感,此外,对子女期望过高,父母以权威、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孩子互动都会导致沟通不畅。
他建议陈女士可以寻找一个“谈心花园”,通常饭桌是个很好的“谈心花园”,此外街心公园或者小区游乐场的秋千都是不错的选择,轻松的环境氛围更能让孩子讲出心里话。当然,父母应当为孩子所说的一切保密,并以自己儿时的经历作为交换。
同时,要确立一个一家人固定的“谈心时间”,以此告诉孩子,任何遭遇都不会遭到家人的嘲笑,倾诉既能得到帮助和支持,也能让一家人的关系更亲密。
让孩子愿意对父母讲出自己的心里话,父母也乐于倾听孩子的心里话,这才是成功的亲子沟通。
请放下忙碌每天和孩子有个约会
有效的沟通能令亲子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令整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上升。因此家长们在关注孩子吃好、喝好、睡好的同时,切不可忽略了亲子沟通在孩子健康成长当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1.养成每天沟通的好习惯
很多家庭的父母都是很忙碌的,不是工作就是应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短。时间一长,亲子感情就疏远了,孩子看到父母只是很有礼貌的打个招呼就各自回房了。要想改善这种情况,父母就要养成与孩子每天沟通的好习惯,如果真的很忙没有时间,那至少每天睡前要和孩子有一次谈话或是互动,可以是亲子阅读,也可以是一起做游戏,更可以是促膝聊天。你至少要了解一下孩子在这一天发生了什么,让他们给你讲讲他们遇到的有趣事情等等,这样可以向孩子发出明显的爱的信号,亲子之间的沟通也就会越来越密切,亲子感情自然升温。
2.最好有固定的沟通时间
与孩子沟通最好是有一个固定的时间,如果不能每天的话,那最少在每个周末,能和孩子有个约会,这个约会的时间不能随意变动,就算是上司的电话也不能阻挡你与孩子的约会。你们可以在这个时间段内做孩子喜欢的事情,也可以和孩子一起散散步、游个泳,总之做对孩子健康成长有意义的事情,在你获得快乐的同时也获得了孩子的信任。
3.主动和孩子聊天或互动
如果你约孩子一起去散步,他们表现得比较沉默好像有心事的样子,那就主动和孩子聊天说起自己一天的见闻,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真诚,或是讲一两个有趣的笑话,让气氛变得轻松起来,这样你们的沟通将更愉快。当孩子向你讲起一些令他们很烦恼的事情时,尽可能地倾听,用眼看着孩子,这会让他们的沟通更愉快和顺利。
4.给自己做个沟通备忘录
很多家长经常犯的错误就是忙得忽略了家人的感受,这也是为什么亲子之间出现关系疏远的原因之一。养成与孩子沟通的良好习惯不妨从给自己做个沟通备忘录开始吧!到了时间点,抛开忙碌的工作,带着孩子来一次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或是和孩子一起去参加社会活动,去田野里放一次风筝,这些都是很不错的亲子沟通好机会,会让他们的沟通越来越好,亲子感情越来越深。
父母要学会与孩子沟通
如果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所有教导都会让他听不进去。我们应该与孩子沟通而不是和孩子们吵甚至打孩子,有句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好关系是父母实施一切教育方法的关键。
父母对孩子的赏识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的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会让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场合,顾及到孩子的感受。家长应牢记以下: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沟通可以使父母及时的了解孩子的状况,能够更好的来帮助孩子,孩子也能通过沟通来了解自己的父母,从而达到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和睦相处,是幸福家庭必不可少的一点,而且我认为现在人们现在所说的代沟,就是平时缺少良好的沟通,还有夫妻之间的良好沟通能让彼此了解对方关心对方,夫妻之间经常进行良好的沟通,更能避免现在普遍的离婚状态。朋友之间如果能经常沟通的话,能减少双方的误会,增进双方的友谊,朋友之间的良好沟通能是反目成仇的现象也大大的减少。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与孩子的沟通,如果不沟通,是无法教好孩子。孩子的一生充满希望,但这个重担是父母培养出来的,正是因为沟通,才能培养好孩子的一生。
亲子阅读有哪些好处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亲子阅读其实也是一种愉快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书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创新等,那么,究竟什么是亲子阅读呢?下面来看看亲子阅读的定义。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亲子沟通有秘笈
接纳孩子情绪就是无论孩子在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时,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情绪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对他的情绪。接纳情绪不等于赞同孩子的情绪或看法,而是先接纳,再想办法改变。nlp称之为合一架构,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关注、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绪,方法就是换位思考,我无法说明换位思考到底多么重要,每一天我都在用这个方法。写下来:换位思考就是理解的前提,很多时候就是理解本身。而接纳孩子情绪这个方法,是所有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一同使用。人喜欢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欢像自己的人。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喜欢你、信任你,从而愿意听你的建议或看法。
接下来我分享接纳孩子情绪的3个方法,当然,方法是死的,大家要灵活变通:
第一,用“是吗?”“嗯等语气词”“我明白了”等表示接纳,可以让孩子信任你,有些时候这些简短的话,就可以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平静心情,有时候呢,后面可以说出你自己的关心或看法。举例,孩子放学回家,说了一句话--作业太多了,累死我了。擅长接纳情绪的父亲,说:是吗?在沙发上歇一会吧。而不懂得教子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还没有听说过上学会累死的,纯粹找事。再举例,孩子担心考试发挥不好,爸爸说:嗯,我知道了。爸爸小时候参加考试,总是先把心情放松,然后考试前静坐3分钟,尽量发挥。妈妈可能说:平时看你不用功,害怕了吧?活该!
第二,用和孩子相同的感受回应,比如称赞孩子。举例,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合格的妈妈会说:好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你是最棒的!这你平时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成果,相信下次你会更好的!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小小成绩你就沾沾自喜,成不了大气候。或者,当孩子遇到问题,表示悲伤时,爸爸妈妈可以在表情上表示自己的担心并且说:孩子,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
第三,用“想象法”,举例,孩子不小心把泡泡糖吞了下去,爸爸说,哎呀,吃了泡泡糖啊就会变成大泡泡糖。快去喝水!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这个傻孩子,你是不是真傻啊?再举例,孩子把颜料瓶打翻了,画布上变得乱七八糟,妈妈可以笑眯眯地说,要是吹口仙气能复原就好了。孩子的坏心情马上就飞了。
其次,在沟通问题中,我们要讲的是,当家长不同意孩子的某些想法、要求或行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沟通呢?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二,用中性的语言不加评价地描述孩子的想法、行为或要求。
第三,表述家长的看法或告诉孩子他的想法、行为或要求给家长带来的困扰、感受和状态。在这个步骤,孩子可能会为家长着想,自觉让步。
第四,必要的时候,提出期望。
这个沟通公式就是:接纳→行为→感受或看法→期望
这个公式,需要大家灵活变通。比如有时候可以简化为:接纳→看法→期望
范例:
事件:小明在学校和老师起了冲突
父母的表达:小明,我知道你现在心里面很难过,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也知道你喜欢独立思考,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对吗?(接纳),不过当我知道你今天和老师顶嘴时(行为),我心里面觉得好难过,因为老师呢,站在他的立场上,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是不是呢?你这样子反对他,无论是他还是我,大家心里面都不好受(感受或看法)。下次再和老师交谈,我们心平气和的和他说好吗?(期望)
当孩子做错事或失败时,善于说服的父母,会先赞美孩子一番,“嗯!你做得不错!”“你满用心的去做了,不错了!”这就是第一阶段的感化,接着婉转地告诉他失败的原因,也就是父母的看法,然后加上鼓励的结束语,也就是期望,告诉他“只要你多注意一点,下次一定会更好”。
其实,上述讲过的沟通公式,是一个有名人物惯用的绝招,这个人是谁?有没有人知道?拿破仑。 希尔?柯维?他们都很厉害,不过都不是。是戴尔。卡耐基,这个是他的绝招。人际关系第一权威的人际关系绝招。可是,卡耐基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要慎用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但是。举例,如果你说:某某,这次你的成绩进步了,我们都很高兴,但是,如果你能多加强一下代数,那就更好了。受到鼓舞的某某,在听到“但是”这个词的时候,很可能会怀疑到前面的赞美之辞,即使不怀疑,赞美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妨把“但是“去掉。比如:某某,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你在数学方面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下次一定会跟其他科目一样好。也要注意“但是”的某些同类:就是、不过等等。
另外,多用疑问句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的头脑自行思考,创造。这个,前面我们在讲想象力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最后,在沟通问题中,我分享一下,如何让孩子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个方法,幽默提示。举例,孩子应该洗澡了,可是他仍然迟迟不肯行动,你可以模仿机器人走路的样子和说话的声音,对他说:先生,请您洗澡了!这个方法能够透过传达愉快的情绪,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醒他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个方法,添加痛苦快乐法。有时候孩子不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痛苦不够。比如我的孩子有时候喜欢躺着看电视,我觉得这样子长期下去会近视眼,于是我就告诉他,孩子,这样子看电视,会成为近视眼,别人都会嘲笑你的,我这样子说,给他痛苦,有效果还是没有效果?没有。为什么?因为很小的小孩子不喜欢听那些大道理,尽管大道理中有你添加的痛苦的成分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说?我是这样子用很夸张地声调说的,哇,不得了!孩子,床上有小虫子,它会爬到你身上的!不过坐起来就没事情了,它就不敢往你身上爬了!你看,爸爸就坐起来了。然后儿子就坐起来的。也就是说,你要给那些很小的小孩子当下的痛苦,当然,不是打他骂他惩罚他,而是有时候需要夸张或虚构一些痛苦--现在就能感受到的痛苦,有时候你不要说未来有多么痛苦,不要说吃雪糕会拉肚子吃药打针,很多小孩子不喜欢理性思考,对未来的痛苦有一定的免疫性,当然,不是绝对的,在道理可以说得通的情况下,我们就不用在当下找痛苦了。给孩子快乐,比如让孩子学习,可以告诉他,只有透过学习认识文字,才能更好的去看漫画书。看漫画书就是一种快乐。痛苦法和快乐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力。孩子哭闹时,用这个方法,也叫做打断惯性。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他讲一些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或者用什么别的东西吸引他。
亲子阅读有什么好处
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需要从小就培养的,试想一个不爱阅读的孩子,将来的学习能力不会很高,家长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也会感到非常头痛,于是,很多家庭都会跟孩子一起开展亲子阅读,那么,什么是亲子阅读呢?亲子阅读应该怎样做呢?其实,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子阅读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需要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详细介绍。
什么是亲子阅读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亲子阅读其实也是一种愉快的教育方式,可以让孩子喜欢阅读,爱上书中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创新等,那么,究竟什么是亲子阅读呢?下面来看看亲子阅读的定义。
亲子阅读,又称"亲子共读",就是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让孩子和家长共同分享多种形式的阅读过程,在学生课外阅读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共读,父母与孩子共同学习,一同成长;通过共读,为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的机会,分享读书的感动和乐趣;通过共读,可以带给孩子欢喜、智慧、希望、勇气、热情和信心。
亲子阅读的好处
亲子阅读能培养宝宝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拓展思维等。更重要的是,给父母创造与孩子沟通以及分享读书乐趣的机会。
1.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学生阅读语言文字的兴趣,让孩子们喜爱书本。
2.亲子阅读满足了孩子们听故事的需求,诱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3.亲子阅读可以极大地提高孩子们的阅读能力,积累和发展语言,开发智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4.亲子阅读可以加深父母与子女的亲情,使他们深切地体验到父爱、母爱的温暖,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亲子阅读的关键期
理论上说亲子阅读从出生就可以开始,循序渐进给孩子挑选适合的图书进行亲自阅读。但是3-6岁是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关键期。这个时期也是孩子接收大量知识,充分认识世界的时候,因此家长要重点抓住这个时期。
亲子阅读的书籍选择
1岁以前:给宝宝买布或无毒塑料制成的“撕不烂的书”,这些书容易清洗和消毒。宝宝比较喜欢简单、清晰、色彩鲜艳的图书。特别是有大幅图案和简短文字的图书最能有效提高宝宝的语言发展水平。有简单的韵律、动植物图片和娃娃笑脸的图书,最受青睐。
2岁时期:给宝宝买一些结实的卡式书。图画较多的儿歌书藉,或有着简单情节的童话书。
3岁时期:给宝宝选择有着丰富情节的故事书,特别是那些对简单文字作出特别标注的图书。参与动脑和动手的智力图书。日常规范、方位概念等启发教导性的图书也是应该给宝宝准备的。
3-6岁:可以尝试给宝宝选择较为复杂的图书,如科普或者十万个为什么等图书。
亲子阅读应注意的问题
1.提前备课。给孩子读书之前,父母先用心读一读,感受文图带给你的乐趣,这样才可能把阅读的乐趣带给孩子。父母甚至可以预演一下,怎么读才更有意思。父母应该认识到,给宝宝读书不是一件能够马虎应付的事情,需要认真对待。
2.声情并茂地朗读。为孩子朗读时,语速不要太快,最好改变自己的声调来扮演角色,表情要尽量夸张。在关键时刻或悬疑时,压低声音,慢下来,可以让孩子全神贯注。
3.可以边玩边读。对于小一点的孩子或是坐不住的孩子,父母完全可以让孩子一边玩,一边为他们朗读。也可以让孩子翻着玩,必要时指点一二。刚开始阅读时,没必要非按次序一页一页地读,甚至没必要看完整本书。书对于小一点的孩子只是玩具,父母要做的是帮助孩子发现书的乐趣。
4.固定阅读时间。安排固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进入美妙的阅读时光,并尝试使之成为习惯。不必强求每次阅读的持续时间,专注而热情地读10分钟绘本也能在孩子脑海里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已经明白了什么是亲子阅读,光了解亲子阅读的概念还不够,关键是要把握亲子阅读的重点,以及亲子阅读的关键时期,更好的帮助孩子快乐的阅读,快乐的成长,从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知识,以及快乐,对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亲子沟通有秘笈
如何做好亲子沟通?沟通我们分为成功的父母,应该擅长和孩子交流,大凡受到孩子欢迎的父母,也都是擅长交流的。而亲子交流沟通一个最厉害的武器,就是接纳孩子情绪。
接纳孩子情绪就是无论孩子在悲伤、孤独或兴奋、快乐时,家长能够给予孩子的情绪关注、尊重和理解,而不是立刻反对他的情绪。接纳情绪不等于赞同孩子的情绪或看法,而是先接纳,再想办法改变。nlp称之为合一架构,就是先顺着对方的意思,然后把自己的意思说出来。而关注、尊重理解孩子的情绪,方法就是换位思考,我无法说明换位思考到底多么重要,每一天我都在用这个方法。写下来:换位思考就是理解的前提,很多时候就是理解本身。而接纳孩子情绪这个方法,是所有方法中运用最多的,既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和其他方法一同使用。人喜欢的是他自己,其次是喜欢像自己的人。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孩子就会喜欢你、信任你,从而愿意听你的建议或看法。
接下来我分享接纳孩子情绪的3个方法,当然,方法是死的,大家要灵活变通:
第一,用“是吗?”“嗯等语气词”“我明白了”等表示接纳,可以让孩子信任你,有些时候这些简短的话,就可以换来孩子的信任和平静心情,有时候呢,后面可以说出你自己的关心或看法。举例,孩子放学回家,说了一句话--作业太多了,累死我了。擅长接纳情绪的父亲,说:是吗?在沙发上歇一会吧。而不懂得教子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我还没有听说过上学会累死的,纯粹找事。再举例,孩子担心考试发挥不好,爸爸说:嗯,我知道了。爸爸小时候参加考试,总是先把心情放松,然后考试前静坐3分钟,尽量发挥。妈妈可能说:平时看你不用功,害怕了吧?活该!
第二,用和孩子相同的感受回应,比如称赞孩子。举例,孩子考试成绩很好,合格的妈妈会说:好孩子,妈妈真为你高兴,你是最棒的!这你平时的努力和汗水换来的成果,相信下次你会更好的!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小小成绩你就沾沾自喜,成不了大气候。或者,当孩子遇到问题,表示悲伤时,爸爸妈妈可以在表情上表示自己的担心并且说:孩子,怎么了,遇到了什么问题?给爸爸妈妈说说好吗?
第三,用“想象法”,举例,孩子不小心把泡泡糖吞了下去,爸爸说,哎呀,吃了泡泡糖啊就会变成大泡泡糖。快去喝水!不懂得方法的家长可能会说:你这个傻孩子,你是不是真傻啊?再举例,孩子把颜料瓶打翻了,画布上变得乱七八糟,妈妈可以笑眯眯地说,要是吹口仙气能复原就好了。孩子的坏心情马上就飞了。
其次,在沟通问题中,我们要讲的是,当家长不同意孩子的某些想法、要求或行为的情况下,应该如何沟通呢?
第一,接纳孩子的情绪;
第二,用中性的语言不加评价地描述孩子的想法、行为或要求。
第三,表述家长的看法或告诉孩子他的想法、行为或要求给家长带来的困扰、感受和状态。在这个步骤,孩子可能会为家长着想,自觉让步。
第四,必要的时候,提出期望。
这个沟通公式就是:接纳→行为→感受或看法→期望
这个公式,需要大家灵活变通。比如有时候可以简化为:接纳→看法→期望
范例:
事件:小明在学校和老师起了冲突
父母的表达:小明,我知道你现在心里面很难过,我知道你是个好孩子,也知道你喜欢独立思考,你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对吗?(接纳),不过当我知道你今天和老师顶嘴时(行为),我心里面觉得好难过,因为老师呢,站在他的立场上,是为了让你更好的提高学习成绩,是不是呢?你这样子反对他,无论是他还是我,大家心里面都不好受(感受或看法)。下次再和老师交谈,我们心平气和的和他说好吗?(期望)
当孩子做错事或失败时,善于说服的父母,会先赞美孩子一番,“嗯!你做得不错!”“你满用心的去做了,不错了!”这就是第一阶段的感化,接着婉转地告诉他失败的原因,也就是父母的看法,然后加上鼓励的结束语,也就是期望,告诉他“只要你多注意一点,下次一定会更好”。
其实,上述讲过的沟通公式,是一个有名人物惯用的绝招,这个人是谁?有没有人知道?拿破仑。 希尔?柯维?他们都很厉害,不过都不是。是戴尔。卡耐基,这个是他的绝招。人际关系第一权威的人际关系绝招。可是,卡耐基也提到了这个方法必须要注意到的问题,就是要慎用一个词,这个词就是--但是。举例,如果你说:某某,这次你的成绩进步了,我们都很高兴,但是,如果你能多加强一下代数,那就更好了。受到鼓舞的某某,在听到“但是”这个词的时候,很可能会怀疑到前面的赞美之辞,即使不怀疑,赞美的效果也大打折扣,所以,不妨把“但是“去掉。比如:某某,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如果你在数学方面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下次一定会跟其他科目一样好。也要注意“但是”的某些同类:就是、不过等等。
另外,多用疑问句和孩子沟通,让孩子的头脑自行思考,创造。这个,前面我们在讲想象力的时候,已经说过了。
最后,在沟通问题中,我分享一下,如何让孩子主动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一个方法,幽默提示。举例,孩子应该洗澡了,可是他仍然迟迟不肯行动,你可以模仿机器人走路的样子和说话的声音,对他说:先生,请您洗澡了!这个方法能够透过传达愉快的情绪,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提醒他去做应该做的事情。
第二个方法,添加痛苦快乐法。有时候孩子不去做某件事情,是因为痛苦不够。比如我的孩子有时候喜欢躺着看电视,我觉得这样子长期下去会近视眼,于是我就告诉他,孩子,这样子看电视,会成为近视眼,别人都会嘲笑你的,我这样子说,给他痛苦,有效果还是没有效果?没有。为什么?因为很小的小孩子不喜欢听那些大道理,尽管大道理中有你添加的痛苦的成分存在,那么,应该如何说?我是这样子用很夸张地声调说的,哇,不得了!孩子,床上有小虫子,它会爬到你身上的!不过坐起来就没事情了,它就不敢往你身上爬了!你看,爸爸就坐起来了。然后儿子就坐起来的。也就是说,你要给那些很小的小孩子当下的痛苦,当然,不是打他骂他惩罚他,而是有时候需要夸张或虚构一些痛苦--现在就能感受到的痛苦,有时候你不要说未来有多么痛苦,不要说吃雪糕会拉肚子吃药打针,很多小孩子不喜欢理性思考,对未来的痛苦有一定的免疫性,当然,不是绝对的,在道理可以说得通的情况下,我们就不用在当下找痛苦了。给孩子快乐,比如让孩子学习,可以告诉他,只有透过学习认识文字,才能更好的去看漫画书。看漫画书就是一种快乐。痛苦法和快乐法,可以单独运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第三个方法,转移注意力。孩子哭闹时,用这个方法,也叫做打断惯性。这个时候,你可以给他讲一些他从来没有听过的故事,或者用什么别的东西吸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