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病因

病毒感染(95%)

很多病毒都可以引起人心肌炎,其中肠道病毒是最常见的病毒,尤其是柯萨奇病毒B1~6型(CVB1~6型)多见,其中以柯萨奇B1~B5型最常见;其次有柯萨奇A4、A16型;埃可病毒9、11、22病毒感染,是否发病和病情轻重都与所染病毒致病力和患儿的易感性有关。最近研究资料表明,腺病毒是病毒性心肌炎的主要病因之一。

发病机制

是否发病和病情轻重都与所染病毒致病力和患儿的易感性有关,发病机制目前研究主要集中两个方面:

1.免疫机制

美国和日本一些学者研究证实,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免疫起主导作用,病毒的局部作用次之,受亲心脏性柯萨奇B病毒感染后,脾脏受刺激可产生自家反应性,溶细胞性T淋巴细胞,此种细胞对作为抗原的心肌细胞有自体免疫作用,对已受感染和未受感染的心肌细胞都有溶解作用,引起广泛病变,细胞坏死严重,还可产生病毒特异性溶细胞性T淋巴细胞,病毒感染后,心肌细胞表面有被病毒改变的心肌抗原,由于T淋巴细胞能识别这种抗原,使受染心肌细胞溶解,引起炎症,以上二种T细胞都是胸腺依赖性T细胞,切除胸腺后,病毒再感染不会发生以上反应,研究还表明同样亲心脏病毒感染,不同个体产生病变程度不同,有的甚至不发生病变,可能与受染者遗传和体质有关,此外还有的学者证明除T细胞外,还有自然杀伤细胞也参与了心肌细胞的溶解, 1987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生化免疫实验室,在体外培养的小鼠心肌细胞感染柯萨奇病毒,发现病毒和T细胞损伤心肌的机制不同,病毒感染细胞后,在其中复制后释出,导致细胞自溶和感染扩散;而T细胞是杀伤心肌细胞,破坏病毒复制的场所,最后导致病毒感染的终止,本病在临床出现心脏症状时,多数受染心肌已分离不到病毒,故学者们认为心肌炎时,心肌损伤主要是T细胞介导的自体免疫机制,病毒感染是作为免疫反应的启动者。

2.自由基的研究

氧自由基是指具有奇数电子的原子和原子团,氧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电子受体,在氧化代谢过程中,可产生多种自由基,其性质极为活跃,对组织具有很大破坏性,最常见有3种,是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氢氧自由基(-OH),正常心肌含有许多酶,可将其随时清除,主要是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氧自由基通过对细胞脂质,蛋白质,糖及核酸代谢的影响,使细胞膜失去完整性,结果通透性增加,亚细胞器及核中蛋白质,酶和核酸等破坏,细胞功能受损,细胞破坏,死亡。

小儿心肌炎的病因

常见病因(45%):

心肌炎常见病因,有感染、风湿、免疫、中毒等,小儿心肌炎中多见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其他病因(35%):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病因

(一)感染性疾病病程中发生的心肌炎

其致病病原体可为细菌、病毒、霉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或寄生虫。细菌感染以白喉为著,成为该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伤寒时心肌炎不少见;细菌感染时心肌受细菌毒素的损害。细菌性心内膜炎或心肌炎可以延及心肌,伴发心肌炎,致病菌以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为主,脑膜炎球菌菌血症、脓毒血症等偶尔可侵犯心肌而引起炎症。多种霉菌如放线菌、白色念珠菌、曲菌、组织胞浆菌、隐球菌等都可引起心肌炎症,但均少见。原虫性心肌炎主要见于南美洲锥虫病与弓青工体病。立克次体病如斑疹伤寒也可有心肌炎症。螺旋体感染中钩端螺旋体病的心肌炎不少见,梅毒时心肌中可发生树胶样肿。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显著增多,受到高度重视,是当前我国最常见的心肌炎,霉菌、寄生虫、立克次体或螺旋体引起的心肌炎则远比病毒和细菌性心肌炎少见。

(二)过敏或变态反应所致的心肌炎

就目前所知,风湿热的发病以变态反应可能最大,风湿性心肌炎属于此类。

(三)化学、物理或药物所致的心肌炎

化学品或药物如吐根素、三价锑、阿霉素等,或电解质平衡失调如缺钾或钾过多时,均可造成心肌损害,病理上有炎性变化;心脏区过度放射,也可引起类似的炎性变化。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

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急性期卧床休息3~4周,心脏功能不全者卧床三个月。

2.增强心肌营养改善心肌代谢

(1)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输注,每日一次,疗程3~4周。

(2)1.6-二磷酸果糖,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1~3周。

(3)辅酶Q10口服。

3.抗心力衰竭治疗

必须及时控制心衰,洋地黄类药物选起效快、排泄快的地高辛或西地兰。

4.心源性休克治疗。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护理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防和护理

病毒性心肌炎是各种感染与非感染因素所致的心肌组织病变,并引起心肌功能紊乱的一种疾患。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常见导致心肌炎的病毒有:能引起手足口病的柯萨基病毒;引起皮肤斑疹或腹泻的埃可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的脊髓灰质炎病毒等,这些都是经肠道传染的病毒。还有流感病毒、麻疹病毒、风疹病毒、水痘病毒及腮腺炎病毒等经呼吸道感染的病毒。心肌炎可能表现为全身疾病的一部分,而不易被家长及早发现。

心肌炎轻者可无症状,个别重者,可因发生严重心律失常或急性心源性休克而突然死亡。有时,病毒侵入人体后并未引起重病,但当小儿受冷、发热、营养不良、活动量加大或伴发细菌感染时易促使其患病。在家庭中如果小儿有发热、咳嗽、腹泻、皮疹等呼吸道、肠道病毒感染症状后不久继而出现了疲乏无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嗜睡、呼吸困难喘大气等现象时,应警惕是否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尤其是看到孩子面色苍白、出冷汗、心跳加快、心律不齐,或触摸脉搏有脱落不齐的感觉,在新生儿则可表现为体温不升、拒食或呕吐、四肢发凉,此时,应立即带孩子到医院检查,给医生提供可靠的病史,以便为早期治疗争得时机。

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小儿必须充分卧床休息,一直到烧退后3-4周,减少活动动量,这一点极为重要。避免让婴儿过度啼哭,以免增加心脏负担。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并注意创造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患儿所在房间要少嘈杂,绝对避免继发感染和重复感染。所进食物要营养丰富、易于消化,疾病初期少吃脂肪类食物,不能一次吃得过饱,可以少量多次用餐。发生心力衰竭时需限制钠的摄入量(包括盐、碱)。而且休息时间要坚持6个月到1年。如服用激素或强心类药,应严格遵照医嘱增量、减量,千万不可擅自停药。有慢性感染病灶者也应早发现早治疗。如慢性扁桃体炎,应在心肌炎好转稳定后进行扁桃体切除术。有龋齿尽早修补或拔除,避免反复感染。

预防病毒性心肌炎,关键要彻底治愈流感、水痘、风疹等原发疾病。平时应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按时预防接种传染疫苗,提高机体免疫力。家长不要带孩子去人多拥挤的地方,如电影院、市场等,并根据气温变化注意加减衣服,减少忽冷忽热等不良因素的影响。

一般病毒性心肌炎多数预后良好,经数周或数月即可痊愈。但其中有个别遗留有心电图的改变而无临床症状,这些病儿应定期到医院检查。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从患儿心包穿刺液分离到病毒,或者说通过抗体检查呈现出阳性。

或者从患儿的粪便中分离出病毒,临床上主要诊断依据是慢性心功能不全,或者说患者有心包炎的表现,心脏扩大,心电图室中可以看到明显的心律失常。

患有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前面的1到3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是腹泻等感染,明显的胸闷头晕等症状,患者也会出现拒食,四肢发凉等严重的现象,新生儿的诊断主要是结合母亲流行病学史作出诊断,心电图可以看到轻度的异常。病程的早期,还可以看到血清肌酸磷酸激酶的增高,病程中患者的心肌抗体也会增加。

要想确定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就需要具备两项中一个指标,比如说心电图指标,你要同时具备这两项中的其中一个,那么就可以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在发现心肌炎的同时,身体的其他系统也会出现病毒的感染现象,如果没有病毒那么就需要进行患者本身的病史,临床上考虑是否是因为病毒引起的心肌炎。

如果不具备以上的条件,但是临床上被怀疑属于病毒性心肌炎,那么就可以作为疑似心肌炎进行长期的随诊,如果出现系统的动态变化,那么就考虑可能是患有心肌炎。

小儿心肌炎是怎么回事

1.常见病因

心肌炎常见病因,有感染、风湿、免疫、中毒等,小儿心肌炎中多见于病毒感染,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

2.其他病因

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3.发病机制

心肌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但随着分子病毒学、分子免疫学的发展,揭示出病毒性心肌炎发病机制涉及到病毒对被感染的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通过心肌细胞的相关受体侵人心肌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并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变性、坏死和溶解。机体受病毒的刺激,激活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产生抗心肌抗体、白细胞介素—I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γ干扰素等诱导产生细胞粘附因子,促使细胞毒性T细胞(CD8’)有选择地向损害心肌组织粘附、浸润和攻击。加拿大学者Liu及Mason等根据近年的研究成果将心肌炎的发病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病毒感染阶段,自身免疫阶段及扩张性心肌病阶段。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怎么做

1.治疗方面,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来讲休息是相当重要的,活动和疲劳可使病情加重。对于心脏增大者,应该卧床6个月左右,有心功能不全者,应绝对卧床休息,以减轻心脏负担。恢复期也应继续限制活动,待病情稳定,再逐步增加活动量。西药常用抗氧化剂及各种营养心肌药,如大剂量维生素c、辅酶q10、肌苷、能量合剂(三磷酸腺苷、辅酶a)、磷酸肌酸、1,6-二磷酸果糖等。

2.对于小儿病毒性心肌炎,中医药治疗有独到之处,在临床上也有较好的疗效。病毒性心肌炎属于中医“心悸”、“胸痹”等范畴,治疗上应根据患儿的不同症状及不同病程辨证论治。黄芪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最为人所知的中药,但不提倡不加辨证对所有病人都加用黄芪,尤其是儿童。

3.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早期,常常在心悸胸闷之外,尚存发热恶寒、咳嗽咽痛等表证,中医常辨证为“邪热犯心”,治疗应清热解毒养心为主,常用方如银翘散、五味消毒饮等。部分患儿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多有胸闷或胸痛,舌苔厚腻或舌质偏暗,常用栝楼薤白半夏汤合失笑散等。中成药可用复方丹参滴丸等,也可用复方丹参针静滴。

小儿患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常见的为腺病毒(特别是血清型2及5)和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及B组、埃可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其中以柯萨奇病毒B组(CVB)最为常见。其他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病毒包括: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及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包涵体病毒、风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C型肝炎病毒、登革热病毒、黄热病病毒、狂犬病病毒、呼吸道肠道病毒等。

近年来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病毒基因序列,提高了心肌炎的病因诊断。曾报道疑为病毒性心肌炎58例,患儿年龄2天~13岁,用PCR方法检测患者血液中人类小RNA病毒,阳性率为48%,其中4例进行斑点杂交,确定为柯萨奇B3病毒。以往由于病因诊断不明,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或间质性心肌炎,其中部分病例可能是病毒性心肌炎。

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诊治

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最重要的居室让小儿卧床休息,减轻心脏负担,减少耗氧量。患儿需要卧床静养一段时间,等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后再开始活动。如果患儿疼痛难忍、烦躁不安,可以适当使用镇痛药。

1、卧床休息:在急性期至少卧床休息至热退后3-4周,减少心脏负担及耗氧量。心脏扩大及并发心力衰竭者,更应绝对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心影缩小再开始逐渐活动。

2、镇静及镇痛处理: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心前区痛、肤痛及肌痛时,应及时处理,可用解痛镇静药。

3、控制心力衰竭:并发心力衰竭必须及时控制,由于心肌炎对洋地黄制剂极为敏感,易出现中毒现象,故多选用速效及速排的制剂,在急性心力衰竭控制后即可停药,对慢性心功能不全者多主张长期使用偏小的维持量,直至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为止。利尿药的使用要注意补钾,防止诱发严重心律失常。

4、肾上腺皮质激素:经一般治疗后心力衰竭或末梢循环衰竭未能控制及有严重心律失常者,可试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但在感染早期(起病18天内)一般不宜应用,因激素有抑制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力。

5、维生素C的应用:维生素C有促进心肌病变的恢复、改善心功能、缓解症状和纠正心源性休克的作用。

病毒性心肌炎认识上的四大误区

1.感冒了就会得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引起感冒的原因90%以上为病毒感染,有人误以为感冒了就会引发病毒性心肌炎。其实感冒后,只有极少部分孩子的心脏会受到病毒的损伤,这与病毒的种类,人体的免疫力,周围环境的影响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影响人体免疫力、反应性的内在和外界因素很多,如细菌感染、营养不良、剧烈运动、过度劳累、疫苗接种、药物的作用尤其是激素、抗生素等的长期应用。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病毒可乘虚而入,直接侵袭心肌或通过自身免疫反应损害心肌,发生了病毒性心肌炎。反之,如果入侵病毒少,毒性低,而人体抵抗力强,又没有上述不利因素,人体与病毒斗争必然取胜,那就不发生病毒性心肌炎了。2.心脏出现早搏就表示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心脏早搏又分为良性和恶性,一般健康人在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吸烟、饮酒、喝浓茶、喝咖啡或消化不良时均可出现早搏。功能性或良性早搏常出现于饭后及安静时,活动后早搏反而减少或消失。但如果是在运动后早搏明显增多,需上医院检查,医生会根据孩子发病前是否有明显发热及感冒、腹泻等病毒感染史及相应的化验和检查,再做出诊断。3.心肌酶谱高了就是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4.得了病毒性心肌炎的孩子以后会发展成为慢性心肌炎患者。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 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心肌酶高是怎么回事

有发热,心肌酶高,初步怀疑是病毒性心肌炎。一般医院怀疑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后,都会抽血检查心肌酶谱,尤其是检查肌酸激酶(CK)的心肌同功酶 (CK-MB)和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因为它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肌受损的情况。但这并不是诊断病毒性心肌炎的唯一依据,医生还会结合临床表现,综合分析。 如果医院已经通过全面的检查明确了孩子的诊断,应了解孩子的病情轻、重程度。从全国性的大批病人的长期随访资料表明,一般经过2-6年的随访,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60%经数周或6个月内治疗即痊愈,不到40%经数年后痊愈或好转。只有极少数孩子(2%-3%)在患病过程中出现心脏扩大等重症症状导致死亡。可见,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预后是好的,只有少数遗留后遗症,如早搏,I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而且大多是心肌修复时疤痕组织引起,预后一般良好,家长不必为之恐惧或担忧。

相关推荐

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是多少

在病毒感染的人群中,约2%一5%有轻重不一的心脏症状,大多病情较轻,属于亚临床型,少数病人病情严重,可发生猝死。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在内科住院病人中,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心肌炎分别占0.66%和1.32%,均仅列第9位,但70年代占 6.69%,跃居第5位,而1986年病例数为1979年的6倍。在柯萨奇B2~5及A9病毒、流感A型病毒、埃可病毒等的局部流行期间,有心脏表现或发生心肌炎者,达到5%一12%。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脊髓灰质炎、麻疹患者中,有异常心电图改变者分别高达4

心肌炎是怎么回事要怎么治疗

心肌炎的病因是什么: 一、心肌炎是心肌发生的约束或弥漫性炎症,可原发于心肌,也可是全身性疾病的一部分。 惹起心肌炎的因素很多,比如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免疫反响,以及物理、化学要素等均可惹起心肌炎,最常见的是病毒性心肌炎,其间又以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B病毒感染最多见。 二、其他致病条件要素: 1、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衍拷贝加剧,加剧心肌炎症和坏死。 2、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也许起协同致病效果。 3、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衍,所谓围产期心肌病也许是病毒感染所致。 4

心肌炎的分类

心肌炎常由病毒感染引发,发病隐匿、易被忽视。 此病老幼均可发病,但青年和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危害也较大,值得引起家长的关注。心肌炎的病情轻重有很大差异,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在短期内出现心脏扩大,急性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 根据病因将其常见类型分述如下: 一、病毒性心肌炎 病毒性心肌炎(viralmyocarditis)颇为常见,是 由亲心肌病毒引起的原发性心肌炎症,常累及心包,引起心包心肌炎。事实上,所谓特发性心肌炎极可能是因病毒感染引起。 二、细菌性心肌炎 细菌性心肌炎(bacterialmyo

小儿感冒需提防心肌炎

心肌炎易被当作感冒漏诊 心肌炎是由于病毒、细菌、其他病原体、自身免疫反应以及毒物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心肌炎性改变,在各种导致心肌炎的因素中,以病毒所致的心肌炎即“病毒性心肌炎”发病率最高,部分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属于“嗜心性病毒”,特别“喜欢”侵犯心脏,可直接损害或引起免疫反应损伤心脏。另外,像粘病毒、腺病毒以及麻疹、腮腺炎、巨细胞病毒等都可引起病毒性心肌炎。但在儿童当中,也有因细菌毒素、肺炎支原体感染等引起的心肌炎。 一般来说,病毒性心肌炎在冬春季节发病率较高,约有半数患儿在发病前有上呼吸

小儿患病毒性心肌炎会遗害终身吗

孩子得了病毒性心肌炎,往往是病在小孩心上,疼在父母心口,他们不但心痛,更是担心此病会不会给孩子带来终身遗憾。 现在不妨让我们先看一看两个统计数据:经国内1000余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访,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半数以上经数周或数月治疗即痊愈,约40%的病例经数年后也痊愈,只有极少数重症暴发病例在发病数小时或数日内死于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及因严重心律失常而猝死。另一组经病毒学证明的85例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在长达10年的随访中,有63例痊愈(占74.1%),遗留早搏、Ⅰ度房室传导阻滞等轻度后遗症的14例(占16.

病毒性心肌炎如何诊断鉴别

病毒性心肌炎容易和风湿性心肌炎发生混淆,病毒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心肌酶的异常,患者会出现免疫球蛋白异常,而风湿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患者不过有过链球菌感染史,甚至有扁桃体炎的,风湿性心肌炎引起猝死的情况比较少,而病毒性心肌炎能够造成患者猝死。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也有不同,也容易发生混淆,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主要表现为患者的心内膜弹力纤维变厚,严重的会发生变性或坏死,而病毒性心肌炎多为表现为正常,表现的是心肌收缩无力,少数会有出现心包液的情况。 另外病毒性心肌炎和原发性心肌炎也是不同的,原发性

心肌炎的病因有什么

1.感染性因素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目前已知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至少有30多种,主要有科萨奇、埃可、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肝炎、骨髓灰质炎病毒等。感染性心肌炎中以病毒性和细菌性最常见,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已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2.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巨细胞性心肌炎。 3.物理因素 如胸部放射性治疗引起的心肌损伤。 4.化学因素 如多种药物如一些抗菌素、肿瘤化疗药物等。 希望大家对心肌炎的患病因素有

过度运动可能导致心肌炎的发生

心肌炎指心肌中有局限性或弥漫性的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的炎性病变。近年来病毒性心肌炎的相对发病率不断增加。病情轻重不同,表现差异很大,婴幼儿病情多较重,成年人多较轻,轻者可无明显病状,重者可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 专家介绍了以下几种心肌炎致病条件因素: ① 过度运动、运动可致病毒在心肌内繁殖复制加剧,加重心肌炎症和坏死。 ② 细菌感染,细菌和病毒混合感染时,可能起协同致病作用。 ③ 妊娠:妊娠可以增强病毒在心肌内的繁殖,所谓围产期心肌病可能是病毒感染所致。 ④ 其他: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是病菌,细菌性白喉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伤寒杆菌等都可引起心肌炎。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是病毒,病因学各种病毒都可引起心肌炎,其中以引起肠道和上呼吸道感染的委员长病毒感染最多见。肠道病毒为微小核糖核酸病毒,其中柯萨奇、埃可(ECHO)、脊髓灰质炎病毒为致心肌炎的主要病毒;肝炎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引起心肌炎也不少见。 心肌炎是怎么引起的?当然少不了致病条件的因素,如营养不良、高热寒冷、缺氧、过度饮酒等均可诱发病毒性心肌炎;过度运动和妊娠也可能诱发心肌炎;病菌

心肌炎的病因有什么?

很多的人虽然对心肌炎这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并不清楚哪些原因会诱发这种疾病的出现。在心血管疾病当中,心肌炎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疾病,那么到底哪些因素会导致这种疾病的出现呢?大家来看一下吧! 1.感染性因素 病毒如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流感病毒、腺病毒、肝炎病毒等;细菌如白喉杆菌、链球菌等;真菌;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等。目前已知能引起心肌炎的病毒至少有30多种,主要有科萨奇、埃可、流感、流行性腮腺炎、肝炎、骨髓灰质炎病毒等。感染性心肌炎中以病毒性和细菌性最常见,尤其是病毒性心肌炎已成为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