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中医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最近,很多朋友在后台询问健脾养胃的中医调理方法,今天我们就专门做一期专题。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大,人们饮食不规律,常常暴饮暴食,导致各种胃部疾病的发作,而这些因素也会造成“脾虚”,出现胃胀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很多人只是注意到了胃部的表现,其实脾胃都要“三分治七分养”。研究表明:刺激人体穴位可以行气活血,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穴位定位
穴位1: 巨阙: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6寸。
穴位2: 上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5寸。
穴位3: 中脘: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
穴位4: 建里: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3寸。
穴位5: 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嵴1横指。
穴位6: 漏谷: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6寸,当胫骨内侧面后缘。
穴位7: 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穴位8: 公孙:位于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部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按摩疗法步骤
步骤1: 用手指指腹按揉巨阙、上脘、中脘、建里各2分钟,力度适中,手法宜轻柔,可以缓解胃部不适。
步骤2: 用手指指腹掐按足三里穴50次,先左后右,以潮红发热为主。
步骤3: 用指腹从漏谷穴一直推到三阴交穴,力道略重,从上往下推至 200次,以潮红发热为主。
步骤4: 沿着小腿从上往下锤打小腿内侧50次。
步骤5: 活动脚趾,做脚趾连续抓地动作,可以刺激公孙穴,放松做此动作60~90次,可以起到健脾养胃的作用。
教你如何健脾养胃
脾胃关系,弄清主次做好防治
脾与胃是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表里关系。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二者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消化功能,因此中医称脾和胃为“后天之本”。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受纳”指胃接受食物和盛纳食物,“腐熟”是指胃有初步消化食物之功能。经胃初步消化后的食物分为“清”、“浊”两部分。其清者即津液,由脾吸收运化送至全身各处。故有“脾为胃行其津液”之说。其浊者,由胃下行至小肠,再行进一步消化。
脾主运化,主要指消化、吸收、运输营养物质的过程,脾的主要功能之一是主管运输与消化。水谷入胃。经胃的初步消化之后,下送于脾,由脾再进一步消化与吸收。
脾胃同治,抓住方法解决问题
脾主运化,当脾出现问题时,造成胃部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不能运输到身体各部,同时也不能反补营养给胃,脾病造成机体主症有:胃胀痛、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胃主受纳,当胃出现问题时,容易出现脘痛,呕吐,嗳气,呃逆等症状。
由此可见,脾胃病的症状基本都是同时出现的,这也是我们平常“胃痛医胃”难以解决问题的所在。中医理论认为胃病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在治疗胃病的同时也要解决脾病,真正的“脾胃同治”。
慢性胃炎多属脾虚,重在调理
出现上腹部不适、饱胀、隐隐痛、烧灼感,多数进食后症状较为严重,其次就是食欲下降,嗳气、反酸、恶心等消化不良的症状。一般以上症状持续三个月以上,通过胃镜检查和病理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则可诊断为"慢性胃炎"。
减少慢性胃炎的发生主要在于"防",因为该病主要由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吃太多生冷的食物,精神压力大等众多因素造成,而这些因素都会造成"脾虚",直接或间接地造成胃部出现症状。
慢性胃炎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在治疗过程中重在调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选择方面常采用具有“治养结合”功能的药物来防止复发,同时也要养成按照疗程服用习惯,减低慢性胃炎的反复发作。
运动养生方式帮你养胃护胃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腿脚运动养生方式。有研究表明,经常活动脚趾可以健胃消食,起到养胃护胃的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放松站立,十趾紧抓地面。两分钟后慢慢放松,反复数次。这样能对足底、趾间穴位形成松紧交替刺激。还可以练习用二趾和三趾夹东西,或在坐、卧时有意识地活动脚趾,持之以恒,胃肠功能就会逐渐增强。
除了简单地活动脚趾外,也可以在洗完脚后自我按摩脚趾。同时可以顺手将小腿从上到下依次按摩一遍,效果会更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动脚锻炼,不用刻意讲究章法,力度以能够承受为宜,按后觉得舒服即可,不要在过饱和过饿时按摩。
胃痛胃胀,分清症状恰当用药
(1) 肝胃不和
症状:胃胀痛、嗳气频繁,反酸、舌质红、舌苔白
治法:疏肝和胃、理气止痛
(2) 脾胃湿热
症状:胃痛、口干苦、食欲差、便溏(稀便)、舌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和中醒脾
(3)脾胃虚弱
症状:胃胀、餐后明显,或隐隐作痛,食欲差,便溏,疲倦乏力,舌质淡或有齿印,舌苔白
治法:健脾益气,行气止痛
四款养生汤助你健脾养胃
一、胡椒猪肚汤
材料:白胡椒30至50粒,猪肚1个,食盐、料酒、味精各少许。
做法:
1、先将猪肚洗净(可加盐、醋并用开水烫洗),锅内注水,猪肚块(或丝)下锅,加入白胡椒,煲两个小时左右。
2、汤稠肚烂时,加入食盐、料酒、味精即可食用。
功效:此汤可在饭前饮用,胡椒性温热,有温中散寒作用;猪肚有健胃养胃的功效。
二、桂枣山药汤
材料:红枣12粒,山药约300克,桂圆肉两大匙,砂糖1/2杯。
做法:红枣泡软,山药去皮、切丁后,一同放入清水中烧开,煮至熟软,放入桂圆肉及砂糖调味。待桂圆肉已煮至散开,即可关火盛出食用。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和胃之功能,桂圆、红枣有益气血、健脾胃的作用。
三、茶树菇炖排骨汤
材料:排骨250克,茶树菇30克,胡萝卜半根,姜4小片,盐适量。
做法:
1、排骨切块洗净备用,茶树菇提前半小时泡发好。
2、胡萝卜去皮切滚刀块、姜切片备好。
3、锅下水烧开后放入排骨焯水、然后洗净排骨表面浮沫。
4、将排骨、茶树菇、胡萝卜和姜片放加内胆里、加入适量的水,之后把内盅放入电炖盅里盖上盖子、加入适量的水。四小时后听到响铃就炖好了、加入适量盐即可开吃。
功效:茶树菇有健脾止泻、抗衰老、降低胆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茶树菇炖排骨汤是一款不错的健脾养胃汤。
四、猪骨山药汤
材料:猪脊骨、山药、嫩玉米、桂皮、生姜、香叶、枸杞、精盐各适量。
做法:
1、猪脊骨洗净,用刀斩成小块。
2、把猪脊骨焯水,去血沫捞出备用。
3、砂锅里添足水,放入猪脊骨、姜片、桂皮、香叶大火煮开后改小火炖制。
4、嫩玉米切成小块,砂锅煮30分钟后倒入嫩玉米块,小火继续炖制。
5、山药去皮,切滚刀块。
6、把山药块倒入砂锅,洒入枸杞,调入适量精盐,小火煮10分钟即可。
功效: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的功效,是脾胃虚弱者的最佳药方。
中医教你健康去黑头的偏方
一、盐加牛奶去黑头
1.最好用没有用过的食盐,可以在刚开封时用小瓶单独装起来;
2.每次用4~5滴牛奶兑盐,在盐半溶解状态下开始用来按摩;
3.由于此时的盐未完全溶解仍有颗粒,所以在按摩的时候必须非常非常小力;
4.半分钟后用清水洗去,不能太久了;
5.为了让皮肤重新分泌干净的油脂保护,所以洗完之后不要再擦任何东西在洗过的皮肤上了
二、蛋清去黑头
1、准备好清洁的化妆棉,将原本厚厚的化妆棉撕开成为较薄的薄片,越薄越好;
2、打开一个蛋,将蛋白与蛋黄分开,留蛋白部分待用;
3、将撕薄后的化妆棉浸入蛋白,稍微沥干后贴在鼻头上;
4、静待十至十五分钟,待化妆棉干透后小心撕下。
三、用珍珠粉去黑头
珍珠粉可以很好地清除老化角质和黑头。其具体作法如下:
1.在药店选购质量上乘的内服珍珠粉。
2.取适量珍珠粉放入小碟中,加入适量清水,将珍珠粉调成膏状。
3.好的珍珠粉均匀地涂在脸上。
4.部按摩的手法在脸上按摩,直到脸上的珍珠粉变干,再用清水将脸洗净即可。
5.每周可用两次。能很好地去除老化的角质和黑头。
四、蛋白自制面膜
把煮熟的蛋白捣成小碎粒,然后放到脸上打圈按摩,稍微用一点力,然后蛋白慢慢的就会变成好像润肤霜这样的稠稠的状态,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要放弃,到最好按摩到皮肤好像完全吸收了蛋白一样,还会搓出干的蛋白这个时候你再看你的脸,和之前判若两人!不仅毛孔收细了好多,而且白了好多好多!但是用完之后不可洗脸,要第二天起床再洗脸!用完之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是否上滋润霜。使用期间最好不要使用其它药用面膜。此法在头一周,每天晚上一次。之后可以不做,可以改成每天早晚做。做完这个,你会发现你出门都不用上粉底了!
中医教你健耳方法
第一招:鸣天鼓
这是我国传统的保健养生方法。做法很简单,先以两手心掩耳,然后用两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分别轻轻敲击脑后枕骨,发出的声音如同击鼓,所以古人称作“鸣天鼓”。坚持每天睡前重复做64次,或者早晚各32次,可以预防和治疗眩晕、耳鸣、耳聋、内耳疾病等。俗话说,“耳好肾好睡眠好”,睡前鸣天鼓还有助改善睡眠状况。
第二招:弹“风府”
用双手掌掩耳,用双手食指、中指、无名指轻轻叩击风府穴(如图1,位于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触摸耳垂后面,有称为“乳突”的凸骨,从此骨下方沿后缘,触摸上方的骨头,有一浅凹处。)附近36次。再用食指塞耳窍(通俗的讲即为耳朵眼),压耳门(如图2),各3次。坚持此法,有增强听力、醒脑通窍的作用,能防治头晕、耳鸣、耳闭、脑鸣等疾患。
中医教你养脾胃
适当服用药物
中医脾胃虚弱主要分三型:脾胃气虚、脾阳虚、胃阴虚。脾胃气虚者多气短乏力、头晕、胃胀、胃痛、呃逆、食少、饭后胀满、大便溏泻、面色萎黄,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和香砂养胃丸。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胃腹冷痛,食生冷油腻就会腹痛、腹泻,大便稀,可用附子理中丸。胃阴虚主要表现在虚火上炎,口干、容易饥饿、胃酸、隐痛不适、口舌生疮等,可服用参梅养胃颗粒。
注意饮食调养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健康的基础、“保胃”的前提。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黏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如粳米、薏苡仁、白扁豆、大枣,脾胃虚弱者可以经常食用。脾胃虚弱的患者还可以选用简便实用的药膳——
胡萝卜大米粥:大米100克,胡萝卜50克,大米煮成粥后加入胡萝卜,煮熟烂后食之,有健脾温胃的功效。
糯米小麦粥:糯米50克,小麦仁60克,煮成粥后加糖适量,调味服用,有健脾益中气之功效。
芡实茯苓粥:芡实15克,茯苓10克,大米适量。前两味入锅,加水适量,煮成软烂,再加入大米适量,继续煮烂成粥,分顿服。芡实茯苓粥有健脾除湿、涩肠止泻之功效。
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
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
每天顺时针按摩脚趾肚40~80次,重点是第二个脚趾,对缓解胃痛、养胃都很好。
每天上床后,双手搓热,将热掌心(劳宫穴)贴在胃和肚脐上,待热度稍减,再顺时针按摩30~40次。
早晨起床或晚上睡觉前,仰卧床上(天气冷时可在被窝内进行),双手掌重叠,置于肚脐部位,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按揉60次,或至腹部觉热为止。结束后,再用手指点按足三里穴(膝关节外侧膝眼下3寸两骨间)。
此外,积极向上、轻松乐观的情绪可以使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神志清楚,使身体保持健康状态或促使疾病痊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当人的精神愉快时,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指挥作用加强,人体内进行正常的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保持着旺盛的新陈代谢。
老中医教你如何养胃
什么人容易得胃癌
三餐不定时的人
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胃液的分泌在一天中存在生理性的高峰和低谷,以便于及时消化食物。胃酸和胃蛋白酶如果没有食物中和,就会消化胃黏膜本身,对胃黏膜造成损害。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开夜车、生活无规律,让胃癌发病有了“良好”的土壤。经常三餐不定时者发生胃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1.3倍。
空腹吃酸性食物的人
人在空腹时,胃酸的浓度较高,这时候如果再进食大量酸性水果,会使胃酸和水果中的成分结合,形成难以溶解的沉淀物。一旦沉淀物结成大块,就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引起胀痛,产生胃胀、泛酸等一系列不适的反应和消化道疾病。
比如柿子含有柿胶酚、果胶、鞣酸和鞣红素等物质,在空腹时吃,易引起“胃柿结石症”。山楂味酸,能行气消食,但空腹吃太多,肚子反而更饿,并会加重胃病。建议有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酸过多的病人,不宜食山楂、柠檬、杨梅、李子等酸性较高的水果,以免增加胃酸分泌,刺激胃黏膜,影响溃疡愈合。
爱吃汤泡饭的人
吃汤泡饭会使食物在口腔内还未嚼烂,就滑到胃里,加重胃肠道负担。也会让唾液分泌得少,不利于食物的消化,营养不能被完全吸收。再加上味觉神经没有受到应有的刺激,胃肠道消化液分泌减少,最终会导致胃肠功能紊乱、消化和营养不良。
汤泡饭不适合长期吃,偶尔吃一次则要做到细嚼慢咽,从而减轻胃肠负担。最好能把吃汤泡饭的习惯改成饭前喝汤或喝稀饭。饭前少量喝汤,不但能湿润口腔和食道,还能刺激口腔和胃产生唾液和胃液,有助于消化。
用药不谨慎的人
很多药品,如解热镇痛抗炎类(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止痛片)、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可的松)等可直接或者间接地损伤胃黏膜,增加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引起炎症与溃疡,危重的会发生胃出血与穿孔。千万不要滥服药,长期服用对胃有刺激的药物时,最好吃点胃黏膜保护药。
嗜酒如命的人
适量饮用低度酒,能增加胃部血液的血流量,但长期或一次大量饮用烈性酒,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充血、水肿、糜烂,甚至出血。幽门螺旋杆菌是引起胃溃疡的重要元凶,感染上这种病菌大多是由于饮食不洁、相互传染所致。
抽烟成瘾的人
抽烟的人以为尼古丁只会进入肺,殊不知,烟雾也会随着消化道进入胃,直接刺激胃黏膜,引起黏膜下血管收缩、痉挛,胃黏膜出现缺血、缺氧症状,长此以往,很容易形成胃部溃疡。
爱吃油炸的人
油炸的食物因为质地比较坚硬,不容易咀嚼得非常细碎和搅拌得十分均匀,会影响它在胃和小肠中的消化。食物经过油炸以后,大部分颗粒被包在油脂里,减少了和蛋白或淀粉接触的机会,因此较难消化,会加重肠胃负担,容易出现反酸、恶心等不适。这都是比较伤胃的。
老中医教你养胃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
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情绪影响脾胃健康 中医教你养脾胃
情绪影响脾胃健康 中医教你养脾胃
肠胃的健康和我们的情绪也有关,如果你时常情绪不稳定,那么你的脾胃肯定也是多由问题的,夏季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下降,这个时候更要注意养脾胃。
脾胃功能和情绪压力关系密切
中医认为消化功能不仅和脾胃相关,和肝胆也有关系。肝主疏泄的功能,包括调畅情志和促进脾胃的消化。后者表现在能促进脾升健运,协助胃气下降。以及促进胆汁分泌、排泄。所以,肝胆的功能直接影响着脾胃的功能,这就是中医所说的整体辨证。
另一方面,脾胃功能不仅影响饮食,还事关睡眠和情绪。《黄帝内经》说 “胃不和则寐不安”,脾胃功能差的人除了会表现为食欲不振、胃胀、大便稀溏,全身乏力、心慌、记忆力减退外,很多病人还会出现焦虑、抑郁、失眠、抗压能力差等问题。
比如,患肠易激综合征的人,其致病主因就是脾胃不和与情绪问题。当患者心理压力大、情绪紧张时,如临出门前、开会时、临进考场前总要不停的上厕所。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吃得稍微凉一些、饱一些,情绪的变化,基本上不会明显刺激肠道,但患肠易激综合征的人肠道比较敏感,耐受性差,进食量、进食种类、进食节奏和情绪的变化都会让“它”如惊弓之鸟,一触即发。
脾胃功能差的人不治疗,轻者会影响其生活质量,对工作和生活造成影响。严重时,人体会发出预警信号,因此,如果大便出现脓血、身体明显消瘦或食欲减退时,要及时就医,以免贻误病情。
饮食和运动调节必不可少
脾胃功能差的人,饮食基本原则是以进食易消化食物为主,吃饭时细嚼慢咽,使食物充分磨碎,并和唾液充分混合,减少胃的负担。其次,遵循定时定量的饮食规律。
夏季出汗多,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其次吃一些西红柿、青椒、梨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再次,适量补充蛋白质。胃口不好出汗又多的人,喝一些养胃清肠的粥,少吃生冷食物,同时家中饭菜也不宜久放。
腹胀病人胃动力较差,宜少食多餐,避免进食易引起腹胀的产气食物,如土豆、豆类、奶类。胃酸偏多的患者,不宜多吃过甜或过酸的食物以及蛋白质过多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红薯、韭菜等。胆汁反流患者不宜进食高脂肪食物。腹泻病人不宜吃高纤维食物,高纤维食物在肠道里不吸收,还会刺激胃肠道蠕动,加重腹泻。
运动有利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适当的运动能让人体的内脏器官都处于运动状态,配合有节律的呼吸和横膈肌上下运动,可以对胃肠起到有益的按摩作用,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和血液循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从而达到提高胃肠道消化功能的效果。
运动对于胃下垂的治疗尤为重要。“不主张胃下垂病人吃过饭后马上运动,提倡其饭后适当休息。平时可以做一些仰卧起坐、俯卧撑等增加腹肌力量的运动,坚持少食多餐。”,表现为烧心反酸的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就不适合做这两项运动。过高的腹压会加重其症状。总体来说,脾胃功能差的人,运动项目的选择要依病情和疾病种类而定,提倡有氧运动,并做到持之以恒。
夏季宜晚睡早起少开空调
中医理论讲,夏季晚睡早起有利于养生。晚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起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夏天昼长夜短,由于天气炎热,人不易入睡,而清晨天亮较早,容易导致睡眠不足。如果白天工作体力消耗大,就极易疲劳。因此,短时间的午睡既能补充夜间睡眠不足,又能使工作消耗得以补偿。
夏季空调不易久开。人体自身为了降温,有大量的汗液蒸发,毛孔也随之“敞开大门”,空调的凉风趁机而入,常导致外受风寒,阻碍人体津气运行,湿浊内停。表现为发热怕冷,又吐又泻的胃肠型感冒。时间久了还可能引起慢性的腹痛腹泻。
想要自己的脾胃健康,就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放平心态、笑口常开,饮食和运动调节不可少、夏季要晚睡早起、少开空调,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的脾胃健康。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中医教你如何调理脾胃
俗话说:“三分治七分养”,调理脾胃是一个长期而渐进的过程,在生活中应以饮食调摄、体育锻炼为主,必须坚持以下几方面:
1、饮食有规律。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一日三餐,需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绿色蔬果,以满足消化需要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的东西,生冷的食物也要少吃。
2、建议少吃多餐。一般,胃消化功能不好的人,症状是吃一点点就会饱,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特别在晚上多吃的话,还会因为胃部滞胀而影响入睡。硬的、纤维类的东西不好消化。因而建议少吃多餐,如果还没到正餐时间,可以补充一些食物,但不宜过多,一定要记住这不是正餐,正餐还是要按正常来吃。食物以软、松为主,一些比较韧性、爽口的东西不宜多吃,因为这些东西最难消化。汤最好饭前喝,饭后喝也会增加消化困难。入睡前两三个小时都最好不要吃东西,否则容易影响入睡,如果觉得肚子空可以多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