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的4个诊断误区
脑肿瘤的4个诊断误区
1、老年人脑肿瘤易误诊为脑血管病胶质瘤
而脑肿瘤与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相似,一旦老年人出现人格行为改变,如反应迟钝、思维逻辑混乱、随地大小便、生活懒散、记忆力减退、语言不清,甚至偏瘫等,往往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成为老年人脑肿瘤的诊断误区。
2、垂体瘤易误诊为眼病或内分泌疾病
仅表现为视力下降的垂体瘤患者一般最初都就治于眼科,相当一部分病人曾按眼底疾病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治疗,而表现为停经、泌乳的垂体瘤患者常去妇科、乳腺科或内分泌科诊治。只有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才做头部CT或MRI检查,而此时因为脑肿瘤的诊断误区,肿瘤已长的很大,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3、听神经瘤易误诊为神经性耳聋
听神经瘤早期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容易被忽视。相当一部分病人首先就诊于耳鼻喉科,常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这样就因为脑肿瘤的诊断误区而延误了肿瘤的治疗,此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4、小脑或脑干肿瘤误诊为颈椎病
小脑或脑干肿瘤常表现为眩晕、颈部不适和肢体麻木等,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患者常采用药物、颈牵引及中医按摩等不恰当的治疗,延误了病情。
脑瘤需要做哪些诊断
1、颅骨平片:颅内高压、松果体钙化及移位、异常钙化、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蝶鞍扩大等。
2、脑血管造影:不作为脑肿瘤的常规检查,但可用于术前肿瘤与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肿瘤血供,及术前栓塞等。
3、CT检查: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并易于显示颅内肿瘤含有的钙、骨骼、脂肪及液体;CT可显示脑室、脑池、硬脑膜和颅骨,利于肿瘤与毗邻的解剖关系。CT对比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血供及对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情况,利于肿瘤的显示和定性。螺旋CT使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的分辨力同轴位重建图像相同,三维成像、分割成像和CT血管造影提高了CT对颅内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4、MRI: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使病变定位更准确、血管流空效应及多种成像方法与脉冲序列技术促进了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为颅内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MRI对骨质和该坏不明显,检查时间长,急诊病人不易配合。MRI增强扫描扫描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发现MRI平扫上阴性或易被忽视的病变。磁共振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普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也有帮助。
5、神经核医学检查(PET与SPECT):可区分良恶性肿瘤、术后残余肿瘤与瘢痕。
6、活检术:立体定向活检术是颅内肿瘤标准的活检术,应从不同部位获取多个标本进行系列活检,尽量避免肿瘤的不均一性造成的诊断误差。
7、其他:如腰穿脑脊液化验。
痛风的三大诊断误区
痛风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遥远,所以不要以为你还年轻,这些事情就碰不到,痛风是不局限于哪个年龄段的,所以不管你是哪个年龄段的人,都要警惕,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讲一下痛风的诊断误区,希望大家都能够活得健健康康的。
诊断误区一:血尿酸高一律诊断为痛风
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血尿酸含量偏高,也就是高尿酸血症,就觉得自己一定得了痛风。通常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有 10%会发生痛风,所以,只有血尿酸高而没有关节炎症状时不能诊断痛风。当血尿酸值偏高,而且病人有关节疼痛甚至肿痛时,很多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会毫不犹豫地下痛风诊断,其实,这其中有一部分病人是痛风,而有的病人可能是骨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关节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我们在临床上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
诊断误区二:血尿酸低于420UMOL/L不考虑痛风诊断
在临床上多次遇见有些痛风病人因为检查血尿酸值低于420UMOL/L而被延误诊断1—8年。有部分病人刚发病时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口服药片1-2天就缓解,以后1-3年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肿痛多次复发,且多次查血尿酸在380-415UMOL/L范围,医生因其血尿酸低于420UMOL/L不考虑痛风诊断,多年后出现痛风石才确诊为痛风。遇到单关节尤其第一跖趾关节肿痛间断发作且血尿酸略低于420UMOL/L的病友要多次反复检测血尿酸,在排除化脓性关节炎等病的情况下,可以试服秋水仙碱作诊断性治疗,不要轻易排除或绝对不考虑痛风诊断。
诊断误区三:只有中年男性才会患痛风
痛风虽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嘌呤含量也越来越高,如今,痛风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二十多岁的痛风病人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继发性痛风甚至有少年患者。而对于更年期后的女性朋友来说,由于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大大降低,痛风的发生率也不低。
上述的这三个痛风的诊断误区,大家都知道了吧。当然,不止是痛风,有些疾病也是无视年龄段的,所以即使是年轻人,如果没照顾好自己的身体,那么也是会导致你得上疾病的。希望大家能够爱惜自己的身体,否则等到哪一天得病那是吃后悔药也是没用的。
银屑病的诊断误区
有关银屑病的诊断很多时候大家都不知道怎么诊断才是正确的,所以很多时候银屑病诊断的错误导致着患者的身体危害。很多时候大家还会有银屑病诊断的误区,下面我们看下银屑病的诊断误区。
银屑病的诊断误区
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的皮肤病,由于他的症状多样性所以很容易和其他的疾病相混淆,延误了治疗牛皮癣的最佳时间,牛皮癣在诊断的时候一定要和脂溢性皮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等疾病鉴别开。
脂溢性皮炎:皮损仅限于头皮的银屑病应与脂溢性皮炎鉴别。脂溢性皮炎皮损呈片状鳞屑红斑,鳞屑细小油腻呈黄色,刮除鳞屑无点状出血,皮损境界不清,毛发稀疏变细脱落,头发不成束状。
疱疹样脓疱病多发生在妊娠妇女,好发于腹股沟、脐窝、腋窝、乳房下等皱壁处,为成群排列的环状或多环状脓疤,全身症状显著。
连续性肢端皮炎发病多有指趾外伤史,群集脓疱初起发生在受伤指趾,形成甲下脓湖,然后向上匍行蔓延,脓疤可泛发全身。
银屑病的诊断误区就为患者概括到这了,在这里希望银屑病患者重视自身银屑病疾病,不管自身银屑病的严重程度如何都要做好专业的诊断治疗,避免自身银屑病疾病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希望银屑病患者早日康复。
为什么垂体瘤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误诊误疗
许多疾病都容易出现误诊误疗的情况,垂体瘤也不例外。因为垂体瘤的临床症状不明显,所以经常容易出现误诊误疗的情况。今天就为大家简单的分析一下为什么垂体瘤治疗过程中经常出现误诊误疗的情况这个话题。
1、误诊为垂体瘤
被误诊为垂体瘤者多见于原发性甲减,有报道原发性甲减误诊为垂体瘤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有表现为畏寒、乏力、嗜睡、皮肤干燥、出汗减少、腹胀、便秘、水肿、食欲差、体质量增加者;有表现为声音嘶哑、言语不清、行动迟缓、记忆力减退者;亦有表现溢乳、闭经、月经紊乱、性功能减退;还有的表现为视力减退、头晕、心悸或头痛、恶心、呕吐等,查体可显示患者甲状腺无肿大或Ⅰ~Ⅱ度肿大,无压痛,有的质地偏韧,可触及结节。有报道甲减发生在青春期发育前儿童即幼年型甲减误诊为垂体瘤者,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或身材矮小伴体重增加、水肿、少动、怕冷等;还有鞍区其他占位性病变误诊为垂体瘤者,鞍区任何有占位作用的病变都可有占位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与垂体瘤难以鉴别,比如鞍区脑膜瘤、空蝶鞍综合征、动脉血管瘤等,Rao报道拟诊垂体瘤(患者垂体磁共振成像 (MRI)均提示垂体“腺瘤”)而行CAG者有6%为血管性疾病。
鞍区其他病变误诊为垂体瘤说明垂体内分泌功能改变及视力改变,并不一定都是垂体占位性改变,下丘脑功能紊乱,严重脑积水,外伤性前颅凹颅底骨折,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等都可以引起垂体内分泌功能异常,而且鞍区占位性病变并不都是肿瘤,也可以是血管性病变(常见者为动脉瘤)、空蝶鞍或淋巴细胞性垂体炎、脓肿等;鞍区肿瘤90%以上是垂体瘤,其次为颅咽管瘤、各种胶质瘤、脑膜瘤、胚生殖细胞瘤、畸胎瘤、上皮样囊肿、脊索瘤、转移性肿瘤等,应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及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辅助检查手段,细致分析。
2、垂体瘤被误诊
垂体瘤被误诊者,临床报道有诊断为视神经炎、青光眼、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眼肌麻痹综合征等。垂体瘤早期即可压迫视交叉出现视野改变,故视野检查对垂体瘤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其特征性视野为双颞侧偏盲,但由于该区域正常解剖变异及肿瘤的生长部位、发展速度不同,加上现代视野检查中患者的理解和配合程度不同,有时视野检查结果也缺乏特征性,尤其是双中心或旁中心暗点视野, 常被误诊为球后视神经炎,后经CT或MRI检查确诊为垂体瘤。误诊的原因是片面地认为垂体瘤的视野应为双颞侧偏盲,而不知肿瘤对视交叉的压迫性损害是逐渐进展的。询问病史,大多患者均因视力减退为首诊症状而就诊于眼科,接诊医生只考虑与本科有关的疾病而忽视了对内分泌病史方面的询问,一些男性患者及绝经后妇女表现更不典型,直至有颅内症状出现后才引起注意。
不过,从本质上来说,疾病的误诊归根到底是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彻底。垂体瘤也同样如此。这就希望医院医生应当对疾病诊断有高度的警惕,应不断学习和巩固专业知识,要持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进行专业检查和正确的诊断。同时,也希望患者多了解医疗保健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宝宝的乳牙生长从什么时候开始
小儿出生时虽然口腔内没有牙齿,但在颂骨内已经有了牙胚。到了一定时间,从牙根表面就长出牙了。牙齿从颂骨内长出来的过程,医学上叫做牙齿的“萌出”,也就是俗说的长牙。牙齿萌出有一定顺序,有个大约时间。
如出生后6一8个月,乳牙下切牙开始萌出,到两岁至两岁半,20个乳牙就可长齐,由于每个小儿的发育情况不同,有的可能早些,有的可能晚些。如果超过10个月还不见牙齿萌出,就应当请检查究竟有什么问题。如小儿患何楼病、重度营养不良、先天骨铬发育障碍等,影响牙齿的钙化,萌出时间就晚些。
乳牙萌出时间顺序如下:
乳牙名称 个数 萌出时月龄 牙总数
下中切牙 2个 5—7个月 2
上 切 牙 4个 6—11个月 8
下侧切牙 2个 6—11个月 8
第一乳磨牙 4个 10—16月 12
尖 牙 4个 18—24月 16
第二乳磨牙 4个 20—30月 20
宝宝的乳牙生长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从下切牙开始萌出算起,大约需要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牙齿才能长全。不同部位的牙齿出现是有一定的先后顺序和固定的时间的,掌握好这个时间表,你就能发现宝宝的乳牙生长是否正常。当然,这个时间表只是一个参考,由于每个宝宝的具体情况不同,在时间上可能有少量的提前或延后,但如果超过了十个月,乳牙还没有萌出,那就必须进行检查了。看看到底是营养不足所造成的,还是先天骨骼发育存在障碍。
十二指肠溃疡的诊断误区有哪些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误区一: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腹痛常在进餐后尤以高脂餐后发生,常呈束腰状,或背部疼痛为甚,仰卧位时加蓖,向前弯腰可减轻,可有发热,恶心呕吐,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胃部疾病呕吐后腹痛常可减轻,但以后又可逐渐加重)。此时检测血、尿胰淀粉酶常可升高。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误区二:胃癌
早期可酷似良性溃疡,胃镜下也难以鉴别,活体组织检查亦有约15%假阴性。对此可疑病例应定期复查胃镜直至确诊为止。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误区三:胆结石或胆系感染
胆道疾病常有上.腹痛,有的向背部或右肩放散,与消化性溃疡尤以后壁溃疡慢性穿孔者相似,但胆道疾病发作时常可出现黄疸、发热等症状,进高脂饮食在消化 性溃疡患者腹痛常可缓解,而胆道疾病者常可诱发腹痛或使腹痛加重,这是因为高脂饮食可刺激肠道黏膜分泌肠促胰泌素、胆囊收缩素等,使胆道内压力增高,从而 使腹痛加重。胰泌素可抑制胃泌素分泌或进餐引起的酸分泌,促进生长抑素释放,胰泌素及胆囊收缩素都可抑制胃的蠕动、降低胃张力,因此可使溃疡病的腹痛缓 解.脂肪餐亦可刺激酪肽释放,抑制胃蠕动。
超声波检查可发现胆结石,胆囊及胆管壁增厚欠光滑,有的可发现狭窄或扩张等。
消化性溃疡的诊断误区四:功能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小良患者可有上腹痛、腹胀、早饱、暖气、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与消化性溃疡不易区别,鉴别主要靠胃镜检查,本病无明显胃病变。可出现胃电图异常和胃排空功能异常。
痛风有哪些诊治误区
据了解,痛风是一种有具有遗传性的慢性嘌呤代谢紊乱的关节疾病。由于各种原因,越来越多的人患上此类疾病。很多患者都缺乏对痛风的了解,他们急于治疗,往往会走进一些诊治的误区从而导致病情恶化。那么,痛风的诊断和治疗误区有哪些?
诊断误区一:血尿酸高一律诊断为痛风
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血尿酸含量偏高,也就是高尿酸血症,就觉得自己一定得了痛风。通常来讲,高尿酸血症的人中有 10%会发生痛风,所以,只有血尿酸高而没有关节炎症状时不能诊断痛风。当血尿酸值偏高,而且病人有关节疼痛甚至肿痛时,很多经验不足的临床医生会毫不犹豫地下痛风诊断,其实,这其中有一部分病人是痛风,而有的病人可能是骨关节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或者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其它关节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我们在临床上一定要做好鉴别诊断。
诊断误区二:血尿酸低于420umol/L不考虑痛风诊断
在临床上我多次遇见有些痛风病人因为检查血尿酸值低于420umol/L而被延误诊断1—8年。有部分病人刚发病时第一跖趾关节肿痛口服药片1-2天就缓解,以后1-3年内双侧第一跖趾关节、踝关节肿痛多次复发,且多次查血尿酸在380-415umol/L范围,医生因其血尿酸低于 420umol/L不考虑痛风诊断,多年后出现痛风石才确诊为痛风。遇到单关节(尤其第一跖趾关节)肿痛间断发作且血尿酸略低于420umol/L的病友要多次反复检测血尿酸,在排除化脓性关节炎等病的情况下,可以试服秋水仙碱作诊断性治疗,不要轻易排除或绝对不考虑痛风诊断。
诊断误区三:只有中年男性才会患痛风
痛风虽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中嘌呤含量也越来越高,如今,痛风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二十多岁的痛风病人在临床上并不鲜见,继发性痛风甚至有少年患者。而对于更年期后的女性朋友来说,由于女性的雌性激素水平大大降低,痛风的发生率也不低。
诊断误区四:首发指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肿痛者不考虑痛风
足趾关节、踝关节肿痛一般会考虑痛风,但首发指关节、肘关节、腕关节肿痛时部分医生和病友只考虑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化脓性关节炎,不考虑痛风诊断的可能性。
诊断误区五:喝啤酒容易痛风,喝白酒没事
其实不管白酒还是啤酒,主要成分都是乙醇,只是乙醇含量多少的差别。而乙醇会延缓尿酸排泄,导致尿酸堆积,诱发痛风症状。
诊断误区六:痛风发作时尿酸一定增高
约有30%的痛风病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的。痛风发作时即使尿酸在正常范围,也要按痛风发作处理。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一定的临床经验。同样,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
脑瘤的危害有几何
1.导致失明:脑瘤突然失明者不多,经常是先出现视力减退,如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逐渐发展为失明。部分病人,特别是老年人,脑瘤同时伴眼科疾病,当视力发生变化,误认为眼病,延误了治疗,发展为失明。
2.精神失常:可因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引起,也可以是脑实质遭受肿瘤的压迫和破坏的结果。早期一般症状较经,表现为淡漠、迟钝、记忆力及理解力减退等。随着颅内压的不断增高精神症状也更加明显,如痴呆、意识朦胧,性格及行为的改变等。部分误诊为精神病而延误治疗。病人由于记忆力的减退,出门经常迷路,丢失东西,年幼病人和女性病人易发生意外。而性格及行为改变者,在未确诊前,可能得不到家人和周围同志们的理解,容易起争执、矛盾甚至斗殴,个别发展到轻生。
3.癫痫发作:发生率约占脑瘤的30%。其原因多由于肿瘤的直接刺激或压迫引起。发作类型常为限局型,也可为大发作。发作与肿瘤的部位和性质有一定关系,如运动区及其附近的肿瘤,癫痫发生率较高。以脑膜瘤、星形细胞瘤和少支胶质细胞瘤等发病率较高。限局型癫痫发作时危险性较小,大发作危险性比较大。发作前病人多无预兆和思想准备,发作时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口吐白沫,瞳孔散大,呼吸暂停。如病人正在高空作业,水中游泳,开车等,其后果可想而知。个别病人癫痫发作呈连续状态,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控制,还可能导致死亡。
4.肿瘤出血:出血量少者可无症状或症状很轻。量多者表现有高颅压症状、偏瘫、失语,重者意识丧失,发生脑疝甚至突然死亡。
5.引发瘫痪:多为偏瘫。肿瘤位于大脑运动区附近、基底节区、脑干腹侧者发生率高。开始为轻瘫,逐渐发展为重瘫直至全瘫。在有偏瘫的同时,还会伴有其他表现,如高颅压症状。如在病变早期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发展为偏瘫。少数肿瘤伴有出血,突然偏瘫,表现与脑出血相似,应及时做头CT或磁共振成像检查,早期诊断早期处理。常见于脑膜瘤、胶质瘤。
假性肿瘤确诊误区
脑瘤确诊的误区之一:垂体瘤易误诊为眼病或内分泌疾病仅表现为视力下降的垂体瘤患者一般最初都就治于眼科,相当一部分病人曾按眼底疾病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治疗,而表现为停经、泌乳的垂体瘤患者常去妇科、乳腺科或内分泌科诊治。只有当治疗效果不满意或病情进一步加重时,才做头部CT或MRI检查,而此时肿瘤已长的很大,给治疗带来很大困难。
脑瘤确诊的误区之二:听神经瘤易误诊为神经性耳聋听神经瘤早期主要表现为耳鸣、听力减退,容易被忽视。相当一部分病人首先就诊于耳鼻喉科,常被诊断为神经性耳聋,这样就因为脑瘤的诊断误区而延误了肿瘤的治疗,此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
脑瘤确诊的误区之三:老年人脑瘤易误诊为脑血管病脑肿瘤与脑血管病临床表现相似,一旦老年人出现人格行为改变,如反应迟钝、思维逻辑混乱、随地大小便、生活懒散、记忆力减退、语言不清,甚至偏瘫等,往往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和脑血栓,成为老年人脑瘤的诊断误区。
脑瘤确诊的误区之四:小脑或脑干肿瘤误诊为颈椎病小脑或脑干肿瘤常表现为眩晕、颈部不适和肢体麻木等,易被误诊为颈椎病。患者常采用药物、颈牵引及中医按摩等不恰当的治疗,延误了病情。
脑瘤患者需要到医院做哪些检查呢
1、颅骨平片:颅内高压、松果体钙化及移位、异常钙化、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蝶鞍扩大等。
2、脑血管造影:不作为脑肿瘤的常规检查,但可用于术前肿瘤与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肿瘤血供,及术前栓塞等。
3、 CT检查: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并易于显示颅内肿瘤含有的钙、骨骼、脂肪及液体;CT可显示脑室、脑池、硬脑膜和颅骨,利于肿瘤与毗邻的解剖关系。CT 对比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血供及对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情况,利于肿瘤的显示和定性。螺旋CT使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的分辨力同轴位重建图像相同,三维成像、分割成像和CT血管造影提高了CT对颅内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4、MRI: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使病变定位更准确、血管流空效应及多种成像方法与脉冲序列技术促进了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为颅内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MRI对骨质和该坏不明显,检查时间长,急诊病人不易配合。MRI增强扫描扫描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发现MRI平扫上阴性或易被忽视的病变。磁共振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普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也有帮助。
5、神经核医学检查PET与SPECT可区分良恶性肿瘤、术后残余肿瘤与瘢痕。
6、活检术:立体定向活检术是颅内肿瘤标准的活检术,应从不同部位获取多个标本进行系列活检,尽量避免肿瘤的不均一性造成的诊断误差。
7、其他:如腰穿脑脊液化验。
为何小儿脑瘤误诊率一直很高
儿童脑瘤易被误诊为感冒,该病的误诊率高达50%。
假如孩子头痛、呕吐、视力减退、走路不稳,就很可能是脑部患有肿瘤。而有些医生往往不重视,把它当平常的感冒。
有类似症状的孩子要及时到医院做头部CT和MR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儿童脑瘤的发生率在儿童肿瘤中仅次于白血病而居第二位。脑瘤的发病率为3~4/10万/年,我国12亿人口每年应有新发生的脑瘤4万人左右,而儿童占了16%,也就是说,每年约有7千左右的新脑瘤患儿,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儿童脑瘤与成人脑瘤不同,绝对不能将儿童脑瘤视为成人脑瘤的“缩影”。
儿童脑瘤的特点
一般的发病高峰年龄为5~8岁。大宗病例统计男孩稍多于女孩,比例约为1.3:1。
成人2/3以上发生在小脑幕上(即大脑),而小儿则半数左右发生在幕下(即小脑和脑干)。成人脑瘤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和桥脑小脑角区,而小儿脑瘤多发生在脑中线附近,如蝶鞍区、第三脑室、第四脑室等部位。成人三种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如脑膜瘤(20%)、垂体瘤(10%)和听神经瘤(8%)加在一起近40%,而这三种脑瘤在儿童期却十分少见,加起来还不到总数的5%。成人脑胶质瘤占40%,而儿童脑胶质瘤高达70%。
儿童得了脑瘤有哪些临床表现
1、头痛:较小的儿童常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用手击头等。
2、走路不稳:因肿瘤发生在小脑者多。眼斜或眼球不能上视俗称“对眼”或“斗鸡眼”。
3、眼歪口斜。颈部抵抗或斜颈:平卧检查时抬头下颌够不到胸前。有时患儿颈部倾斜到某个姿势才舒服,这是有小脑肿瘤的一个信号。
4、发育矮小或向心性肥胖:如十几岁的小孩个子才像7~8岁,有时孩子到十几岁时出现以躯干为主的肥胖,这时要警惕有颅咽管瘤的可能。
5、多饮多尿:经常在门诊看到长期诊为“尿崩症”的患儿,最后因视力减退甚至失明才确诊为鞍上生殖细胞瘤。癫痫发作。
6、性早熟:松果体区的畸胎瘤90%为男孩。
7、发烧。
8、呕吐。
误诊原因
小儿脑瘤常常在诊断时已进入晚期,其原因有:
1、家长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太了解,有病乱投医。
2、小儿对自己的痛苦表达不清,有的甚至不会说话。
3、小儿对医生的检查一般不够配合,见了医生就哭闹,使检查无法进行。
4、我们的小儿神经科医生太少,而一般儿科医生对小儿脑瘤的症状不太熟悉,脑子里没有这根“弦”,把脑瘤错当成其他疾病(如感冒)。
到医院做哪些检查可以确定是否得了脑瘤
1、颅骨平片:颅内高压、松果体钙化及移位、异常钙化、骨质破坏、内听道扩大、蝶鞍扩大等。
2、脑血管造影:不作为脑肿瘤的常规检查,但可用于术前肿瘤与重要血管的解剖关系和肿瘤血供,及术前栓塞等。
3、CT检查:CT检查密度分辨率高,并易于显示颅内肿瘤含有的钙、骨骼、脂肪及液体;CT可显示脑室、脑池、硬脑膜和颅骨,利于肿瘤与毗邻的解剖关系。 CT对比增强扫描可了解肿瘤血供及对血-脑脊液屏障的破坏情况,利于肿瘤的显示和定性。螺旋CT使冠状位及矢状位重建图像的分辨力同轴位重建图像相同,三维成像、分割成像和CT血管造影提高了CT对颅内肿瘤诊断的正确率。
4、MRI:MRI具有优良的软组织分辨力,多平面成像使病变定位更准确、血管流空效应及多种成像方法与脉冲序列技术促进了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为颅内肿瘤诊断的金标准。但MRI对骨质和该坏不明显,检查时间长,急诊病人不易配合。MRI增强扫描扫描可以提高肿瘤的检出率,发现MRI平扫上阴性或易被忽视的病变。磁共振弥散成像、灌注成像和磁共振波普对颅内肿瘤的定性诊断也有帮助。
5、神经核医学检查(PET与SPECT)可区分良恶性肿瘤、术后残余肿瘤与瘢痕。
6、活检术:立体定向活检术是颅内肿瘤标准的活检术,应从不同部位获取多个标本进行系列活检,尽量避免肿瘤的不均一性造成的诊断误差。
7、其他 如腰穿脑脊液化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