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掏深了疼怎么办
掏耳朵掏深了疼怎么办
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湿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慢行中耳炎常见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我们人体的外耳道皮肤比较薄,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耳屎,医学上叫盯聍,是外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对外耳道皮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耵聍过多却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听力,有时还会刺激外耳道,使耳道发痒。
所以,耳屎过多就应把它掏出来。但是,如果掏耳朵用力不当,最易造成外耳道损伤感染而成疖肿,引起耳部疼痛,严重者可致听力减退。常掏耳朵还可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有利于细菌生长,导致耳道奇痒、流黄水。外耳道皮肤长期慢性充血,还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反而会更多。常掏耳朵容易刺激皮肤鳞状细胞或基层细胞增殖,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同时,还容易将霉菌带进外耳道,使耳道奇痒难忍。如果霉菌生长在鼓膜上,可出现听力减退及耳鸣。
鼓膜是一层厚约0.1毫米的薄膜,如果用尖锐的工具掏耳朵,不小心会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耳屎多了,正确的处理方法是用脱脂棉卷成棉签儿,轻轻地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耳屎太多难以掏出,可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原发性炎症居多如而外伤、耳廓软骨膜炎、湿疹、丹毒、外耳道疖、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耳道异物、耳道耵聍栓塞、骨膜炎、急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RamsayHunt综合症等。继发性如下颌智齿阻生、磨牙嵌顿、颞下颌关节病、急性扁桃体炎、扁桃体周围脓肿等
以上就是掏耳朵后疼痛的原因以及治疗手段,相信你们都清楚了吧,当出现这种状况的时候,一定不要着急,按照小编的文章进行救治,严重的可以去一医院就医。
耳朵出血是怎么回事 耳朵应该多久掏一次
掏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
掏耳朵出血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为保持耳朵内腔的清洁,我们避免不了都会掏耳朵。不过,一旦不小心,会很容易对耳朵的损伤,如果掏耳朵掏出血了该怎么办才好呢?
掏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掏出血来,一般轻微的话是造成外耳道的损伤,最严重的就是有鼓膜损伤。不过,小的损伤,出血情况不严重的话,还是可以自愈的,无须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疼痛,可以先试试消炎药,但如果还是疼痛不止就去医院看一下,普通挂号,去五官科或耳鼻喉专科看一下,可能会给开药或者药水。另外,如果外耳道损伤后一直流血不止的话,也应该要去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很容易造成感染。
而关于耳朵出血后如何处理呢?首先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外伤后即可用酒精消毒外耳道,擦净或去除外耳道异物,但不要取下浮在耳膜上的血痂,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然后用消毒的棉花轻轻塞在外耳道口,以防脏污进入耳朵,引起感染。
另外,还要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也不要用人和药物滴耳,因为这样不但无益,相反可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耳朵掏出血怎么办
一、掏耳朵出血怎么办
掏耳朵之所以会出现,主要是毛细血管损伤而引起出血的,不过也有可能是因为掏到鼓膜而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那掏耳朵出血应该怎么办呢?
1、不要随便往耳朵里滴药或冲洗外耳道,以免不慎将细菌带入中耳,引起中耳炎。
2、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同时应尽量做到不擤或少擤鼻涕,以免气体和鼻涕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起中耳炎。
注意洗面、洗头、洗澡时,不要将水灌进外耳道
3、如果是因为外伤性鼓膜破裂而引起出血的话,则应该及时进行处理,以防止感染。
4、患者要保持侧卧姿势,头倾向出血侧,让血水或脑脊液流出。
当掏耳朵出血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做检查,进一步确诊自己是哪种疾病,以便医生有针对性地治疗。
二、掏耳朵出血的处理方法
1、耳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鼓膜容易受到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冲击而导致破裂。而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所使用的镊子、发卡伸入耳道太深,从而刺破鼓膜。
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
鼓膜一旦破裂,耳内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三、初步考虑是外耳道损伤所致,应详细检查明确后,积极治疗,
日常应合理饮食,加强卫生,保持局部清洁,避免不良刺激,应戒除掏挖耳道的不良习惯,局部可滴用氯霉素等,服用螺旋霉素,阿莫西林等积极控制感染,出血应用维生素C,K,安络血,疼痛应用双氯芬酸。
如何正确掏耳朵
很多的人耳朵只要有一点痒就会掏耳朵,更有的人没事的时候就喜欢掏耳朵,其实这些做法都是不可取的,耳朵不适合宜常掏,常掏耳朵不仅不利于耳朵健康还会对耳朵带来伤害。
健康的外耳道本身有自洁功能,没有必要经常掏。耳屎的学名是“耵聍”,是外耳道软骨部上的耵聍腺所分泌的淡黄色黏稠液体。耵聍可以阻挡从外界进入外耳道的污物,黏附灰尘和小虫,以保护耳膜;同时,它覆盖于耳道皮肤表面,能使皮肤保持一定湿度。
挖耳朵却很容易对耳道造成伤害。如果方法不当,会将耳屎推向深部,堵塞耳道,影响听力;如果挖时用力过度,损伤了外耳道皮肤甚至耳膜,细菌趁机侵入,就会形成外耳道炎;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此外,还有人挖耳时将异物如棉花、火柴头等遗留在耳道内。
多数情况下,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向耳道口移动,在空气中干燥而结成黄色薄片,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不断脱落排出耳外,根本没有堵塞耳道的问题,也不会因耳屎多了而影响听力。
如何正确掏耳朵?
一般耳道健康的人不需要频繁挖耳,只有在耳屎过多导致耳部不舒服时才需要掏耳朵。但挖耳不能用发卡、火柴棒、牙签等尖利、不洁的器具,可以选择药房售卖的医用棉签轻轻把耳屎清理出来。如果是油耳,耳屎不易自行干燥和排出,可以自己用医用棉签,蘸少许75%的酒精,平时经常擦拭清洁外耳道。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耳朵合适。
患有慢性外耳道炎的人,耳屎分泌较多,不易排出会形成硬块,如果耳道内感觉有硬物阻塞,不舒服、特别痒,或者有流水、疼痛等症状时,可能是发生了耵聍栓塞或出现了炎症,应去正规的耳鼻喉医院进行就诊
掏耳朵出血怎么办
日常生活中,为保持耳朵内腔的清洁,我们避免不了都会掏耳朵。不过,一旦不小心,会很容易对耳朵的损伤,如果掏耳朵掏出血了该怎么办才好呢?
掏耳朵的时候不小心掏出血来,一般轻微的话是造成外耳道的损伤,最严重的就是有鼓膜损伤。不过,小的损伤,出血情况不严重的话,还是可以自愈的,无须过于担心。
如果出现疼痛,可以先试试消炎药,但如果还是疼痛不止就去医院看一下,普通挂号,去五官科或耳鼻喉专科看一下,可能会给开药或者药水。另外,如果外耳道损伤后一直流血不止的话,也应该要去医院接受治疗,否则很容易造成感染。
而关于耳朵出血后如何处理呢?首先应保持外耳道清洁干燥,外伤后即可用酒精消毒外耳道,擦净或去除外耳道异物,但不要取下浮在耳膜上的血痂,以免引起细菌感染。然后用消毒的棉花轻轻塞在外耳道口,以防脏污进入耳朵,引起感染。
另外,还要禁止用水冲洗外耳道,也不要用人和药物滴耳,因为这样不但无益,相反可使细菌进入中耳引起感染。
小孩可以经常掏耳朵吗
小孩可以经常掏耳朵吗?
耳屎是不干净的赃物,长时间在耳朵里会导致耳朵的感染,因此应该及时的掏出来。小孩子在一定情况是可以掏耳朵的,但是不能够经常性的掏耳朵。因为:
1、少量的耳垢无害而有益。
耳垢,在医学上称为耵聍,是由外耳道中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耳垢平时借助人的头部活动、咀嚼食物、张口等动作多可自行排出,一般是不需要清除的。此外,少量的耳垢不但不会影响听力,而且还可黏附灰尘、小飞虫等外来物质,对外耳道皮肤具有保护作用。有些人甚至说“耳垢只有在需要检查耳膜(怀疑有中耳炎)或耳垢栓塞引起不适感(宝宝哭闹),或怀疑有听力障碍时才需要清除。”
2、用力不当造成伤害。
在掏挖的过程中,如果用力不当,容易伤害到耳朵。宝宝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结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等。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3、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
长期掏耳朵慢性刺激可能诱发外耳道乳头状瘤,另外,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比纸厚不了多少,如果掏耳朵时宝宝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宝宝的听力。
4、细菌滋长。
经常给宝宝掏耳朵还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利于细菌生长。外耳道皮肤受破坏,长期慢性充血,反而容易刺激耵聍腺分泌,“耳屎”会越来越多。
怎么给孩子掏耳朵?
1、大拇指都要比其他的指头大的许多,如果总是用大拇指去掏耳朵的话,可能会对耳朵皮肤造成损害,还有可能会导致耳朵的耳孔变大。所以如果你坚持要用手指掏就掏耳朵的话,可以用小拇指。
2、不要用指甲去抠挖,有可能会是二多表面的油皮被你挖破,这样会使耳朵少去一层保护层。
3、掏耳朵应该用一些正常的并且是安全的工具,像棉棒等等,有些人喜欢用手指甲,发卡以及火柴棒进行挖耳屎,这样一不小心就会划破外耳道,导致耳朵发生中度感染,容易导致细菌的滋生成长,因而发生一些不必要的耳部感染等。
4、为宝宝洗澡后若发现其耳道口附近潮湿,可用耳用棉签轻微擦拭,勿深入。可用吹风机(离耳道口约30公分,弱风)将耳朵吹干。将干净的毛巾沾湿后拧干,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部位。
5、如果用棉签清洁耳部,千万不可将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看不见的地方。棉花球的顶部小、底部大,可防止棉签深入宝宝的耳朵内部而不小心伤到耳膜。市面上婴儿专用的大头棉签,棉花球柔软结实,纤维不会松散,适合给宝宝清洁耳朵。
6、只能选择肉眼能看见的耳道口附近的耳屎进行简单处理,而不能去掏耳朵太里面的耵聍。操作时应选用棉棍,轻轻在外耳道转动,然后牵拉耳朵使耳道口朝下,促使耳屎自行出来。
7、千万不能用指甲、铁签、发夹等尖锐物掏耳。
8、如果发现宝宝耳垢过多且引起不适感,导致婴儿哭闹,或怀疑宝宝有听力障碍时,要及时就医,不可随意掏耳朵。
用棉签掏耳朵好不好
用棉签掏耳朵不好。用棉签掏耳朵会把耳垢推入耳朵深处,造成听力下降,甚至损坏耳膜。除了棉签,最好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掏耳朵。
耳朵出血原因
耳朵出血有几种原因,一是外耳道有破裂的地方,二是中耳炎鼓膜穿孔后引起。 耳朵出血常发生于耳鼓膜穿孔或颅底骨折时。鼓膜是一片具有一定韧性的薄膜,位于外耳道深部,是人体声音传导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鼓膜易受直接损伤或间接冲击而破裂。
直接损伤多见于掏耳朵或取异物时将镊子、发卡或火柴梗等伸入外耳道过深,以致刺破了鼓膜。间接冲击多见于爆破时的声波击破鼓膜所致;亦可因跳水、拳击耳部或滑冰时突然跌倒而使鼓膜被震破。当头部外伤造成颅底骨折时,也可伤及鼓膜使之破裂。鼓膜一旦破裂,耳内突然感到剧痛,继之耳鸣、耳聋,有少量血从外耳道流出,严重时伴有眩晕、恶心、呕吐等。耳镜检查时,可见外耳道有血迹,鼓膜有不规则的穿孔。疑有鼓膜破裂的病人,应尽快送医院检查治疗。
在人的外耳道外侧软骨表面的皮肤中有耵聍腺,能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物质,称为耵聍,俗称“耳屎”或“耳蝉”,它像“哨兵”一样守卫着外耳道的大门.这种物质有的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平时“藏”在外耳道内,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粘附外来物质(如灰尘,小飞虫等)的作用. 有些人可能比较爱卫生,觉得掏耳朵舒服,其实耳朵完全可以不掏,因为耳朵本身有一种自洁功能,分泌物会自然地脱落到耳外,建议不要经常掏.(一般半个月左右掏一次) 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如果掏耳朵掏出血一般都是毛细血管出血,如果掏到鼓膜造成鼓膜穿孔而出血,会感到非常疼痛,这时一定要防止耳朵进水以防感染,并到医院就医.
耳屎越掏越多 经常掏耳朵不是好习惯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掏耳朵的习惯,甚至小时候,爸爸妈妈也给我们掏过耳朵,但是掏耳朵真的管用吗?听说,有人掏耳朵捣破鼓膜的情况。虽然不想掏吧,往耳朵里一看,有时会看到不少白色的耵聍片在耳内,于是很想把它掏干净。周围的人经常的掏耳朵,仿佛感觉掏耳朵是一个很爱干净的行为。
常看到有的人一闲下来,就拿发卡或火柴棍掏耳朵。因为掏耳朵会给人一种轻微的搔痒的舒适感,所以容易养成习惯,这是一种不良习惯,因为掏耳朵可以造成外伤。耳道很短小,掏耳朵时一不小心,或者别人稍稍一碰,就会造成严重外伤。另外,掏耳朵也会造成感觉不到的、眼睛也看不出的耳道损伤,如再被细菌感染,就会发炎,长成疖肿。耳道一旦发炎,非常疼痛,而且要持续几天,如果处理不好,一个疖肿好之后又会生出第二个,这样连续下来会造成很大痛苦。
也有人会问,耳朵里的耵聍会不会堆积起来,把耳朵堵住呢?一般说来,在正常的情况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耳道内的耵聍碎片会随着下颌运动,不断地自然排出耳道。
但有的时候,由于发炎等异常刺激,聍聍分泌会增多,再加上耳道经济脱落上皮,两者混合而形成一种深褐色的硬块,叫作耵聍栓塞。这是病态,这种耵聍应当掏出来。但是,耵聍栓塞自己是掏不出来的,需要耳科大夫帮助。有时候,耳科大夫还不能轻易把它掏出来,而要先用药水把它泡软,再用特殊器具将它掏出。
耳屎自己会掉出来不用掏耳朵
上理发店洗头、掏耳朵已成为一些人的必选项目,眯着眼睛,任凭洗头小姐拿着棉签往耳朵里转,发出“嗦嗦”的声音,是件很享受的事。可时间一长,有些人的耳朵就不对劲了,外耳道开始发炎,有时甚至还有黄色的液体流出。
耳屎是保护耳朵的防线
人们把耳朵的分泌物叫做“耳屎”,潜意识上,是把它当成了人体的废弃物。其实,耳屎还有个学名叫耵聍,“它对耳朵有保护作用。”送长辈孝亲网的专家说。
人体外耳道的长度大约有2.5cm~3cm,耳屎只占外耳道的外三分之一,另外靠近鼓膜的那三分之二并无耳屎占据。耳屎呈酸性,它使外耳道保持酸性环境,和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频繁掏耳朵,将耳屎一掏而尽,等于拆除了耳朵的外部防线,任由细菌侵入耳道和鼓膜,会引起慢性炎症,出现耳朵疼痛、流脓的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听力下降。”
耳朵是人体很敏感的部位,每个人耳道的深浅都各不相同,任由一个不了解你身体的人来掏,一不小心,棉签就伤到了耳道旁的皮肤,甚至伤到鼓膜。如果用来掏耳朵的棉签不干净,上面沾有细菌,耳朵的健康就更难保证了。
耳屎自己就会掉出来
有时,我们会用“你是不是耳屎堵住了耳朵?”来形容一个人“耳背”。然而,在正常情况下,即使不掏,耳屎自己也会掉出来。
专家说,耳屎会缓慢地从耳道内移向耳道口,累积到一定程度,通过咀嚼时下颌关节的运动,它就会不断脱落排出耳朵外面,因此根本不用担心堵塞耳道。“健康的外耳道本身就有自洁功能。一味去掏,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让耳屎出不来了。”因为用棉签掏耳朵,有可能不仅掏不出耳屎,还会将它们往里推,令耳屎不能自己排出。一旦洗头、洗澡时耳朵不小心进了水,耳屎吸水膨胀,酸性的耳屎会腐蚀耳道深度的皮肤,引发炎症。
而且,经常掏耳朵还会引起耳屎的分泌异常,耳屎可能越长越多,新分泌的耳屎会由原本的片状变为碎屑状,从而降低保护耳朵的能力。
专家提醒,最好不要自己掏耳朵,洗头洗澡时湿了耳朵,最多只能用棉签擦拭一下耳廓的位置。假如出现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镊子将耳屎取出。
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
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1.耳屎越来越多
你掏耳朵的次数越多,释放出来的组织胺也就越多,从而刺激耳朵并导致发炎。另外,由于耳屎具有润滑作用,因此耳朵要是掏地太过干净,就会让整个耳朵变得干燥,皮肤太干的后果就是痒痒痒,然后你又忍不住要拿起工具去使劲掏掏掏了。恶性循环有没有?
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2.形成肿瘤
挖耳朵的次数太多,可能刺激耳道皮肤而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乳头状瘤属于良性肿瘤,但手术切除后极易复发,多次复发极有可能转变为恶性肿瘤。
不正确掏耳朵的危害3.严重的可能耳聋
外耳道皮肤非常脆弱敏感,和软骨膜连接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用力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从而导致外耳道发炎、溃烂。有的人掏耳朵用力过猛甚至可能把鼓膜掏穿。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0.1毫米,如果掏耳朵下力太猛,很容易将鼓膜刺伤甚至穿孔,严重的会造成耳聋。
所以,怎么掏耳朵才正确?
说了这么多,但我还是很想掏耳朵怎么办。好吧,如果一定想掏,请记住:
1.千万不要用棉签
很多“聪明”人觉得用发夹、耳勺等东西掏耳朵太危险了,还是棉签比较保险,掏起来又安全又舒服。别看棉签虽小,但它会把耳屎推向耳朵深处,人为根本清理不了的地方,由此就会造成真菌、细菌、病毒等在外耳道累积起来,从而导致疼痛和感染。此外,耳屎被推太里面也会阻断耳孔,造成听力问题。更有甚者,还有可能导致耳膜断裂。
2.发夹、火柴棍什么的也要不得
用这些东西掏耳朵,很容易损伤外耳道皮肤,一不小心说不定就会把耳朵掏伤,把细菌带进耳道里。
这几种选择仅供参考:
1.滴几滴加热到了人体体温的白醋,外用酒精和白水的混合液体,自己用注射器进行冲洗。
2.淋浴前10分钟,滴一两滴氧化氢到耳朵中,你淋浴时就能将液化后的耳垢冲洗掉了。一个月做一次。
3.有时候,你的耳道皮肤干燥的话会导致额外的耳屎积聚在耳道中,这时候可以给耳朵滴一滴矿物油,帮助滋润耳朵。这就跟给身体皮肤擦润肤液一样。
4.如果你耳膜有损伤或者以往做过任何耳朵方面的手术,以上选择请全部略过。因为氧化氢和矿物油会导致感染或者头痛。你只需简单使用毛巾清洗下你的外耳道就可以了。
5.如果你是属于天生耳屎比较多的人,或者出现了耳屎堵住耳道的情况,可以上医院处理。耳鼻喉科医生会在额镜直视的情况下,用专业的工具将耳屎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