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父母患上“节后空巢症”
别让父母患上“节后空巢症”
过完农历十五元宵节,2018年春节小长假终于正式落下帷幕。可事实上,虞城的大部分上班族早在初七、初八就重返工作岗位,一些远在外地工作的年轻人,也都已陆陆续续的离乡返程,开始了新一年的忙碌打拼。
从闲适的放假状态转入到紧张的工作模式,经过几天的适应期,上班族很快就能调整好生活节奏。但对于很多留守家中的老人来说,眼看着好不容易盼来的儿女又一次离家奔波,空荡荡的屋子不复春节期间的热闹喜庆,心里空落落的感觉通常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其实,这种状态也叫“节后空巢症”,主要是春节期间,亲友、子女像燕子归巢一样从四面八方聚到老人身边。春节过后,又像燕子一样纷纷从老人身边飞走。喜庆、热闹、团圆、宽松的家庭氛围骤然消失,一些老年人在情绪和心理上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反差,于是便出现了心情低落、情绪抑郁、疲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烦躁等症状。
那老年朋友要如何纾解这种“节后空巢症”呢?首先就是转移注意力,多参加一些适合老年人的集体活动,培养兴趣爱好,让自己有事情做。其次是调整心态,认识到春节团圆本身就是一种“短期行为”,给自己做好心理建设。最后是状态回归,可以重拾平日里的兴趣爱好,比如钓鱼、下棋、跳舞、养花,慢慢回归到节前的生活状态。
除了老人们的自我调节,子女们的关心对缓解“节后空巢症”也至关重要。很多“空巢”老人的子女大多在外工作,与父母常年两地分隔,即便是盼来了好不容易的春节,相聚的日子也仅仅是那么几天。可这样的团圆,却是父母们期盼了好久好久的,他们每天换着花样的准备吃喝,无微不至地打理全家人的穿住,这是花多少钱也无法在五星级酒店享受到的待遇。而短暂的欢聚过后,子女们背负着行囊离家打拼,他们打包带走的不仅有家乡菜,还有父母们满心的牵挂。
现如今,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团聚意识越来越强,但热闹过后的冷清,节日前后的巨大反差,却让老人们很难适应,而治愈病症的良药便是子女们的关心和问候。有空了给父母打个电话,一句问候,几句闲谈,都能让老人从心底里感到满足。
时间带走了太多的东西,父母在慢慢地变老,能和子女一起谈论的共同话题越来越少,可每次给家里打电话,总能听到那熟悉的嘘寒问暖和数不尽的唠叨。精明的年轻人做过很多的计算,却忘了算一算还能陪在父母身边多久。很多人都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但与其这番感叹,不如多用实际行动关心父母,多回一趟家,多打一通电话,让父母知道他们也是你心头的牵挂。
空巢老人抑郁怎么办
1、首先,要做好心理调节。老年人要认识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从父母身边离开,成家立室,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标志,也是人类的自然规律。如果孩子长大了都不愿意离家,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还要父母照顾,这反而是家庭的不幸,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高兴。
2、子女离巢后,由于各种原因回家探望父母少了,父母也应体谅。毕竟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子女的工作、生活压力很大。老人应想方设法自己顾料好自己,让自己身体健健康康,少让子女操心、担心。通过逆向思维,老人心理就可以得到平衡,心情开朗了,怨气少了,就能摆正心态,心平气和地应对“空巢期”。
如何让老人高兴
1、家人陪伴老人
老龄化、“独一代”,流动时代、“指尖”社会……当这些元素叠加,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空巢老人”“异地养老”的心酸与烦恼,还有现代节奏下两代人相处模式的变化与挑战。或许,我们无力改变“分离两地”的状态,也无必要重拾“几代同堂”的方式,但至少,可以让父母感受子女的存在,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比如,陪父母来一次家庭旅行,帮老人组织一次老友聚会……除了逢年过节给老人“送点啥”,更重要的是日常生活中替他们“想点啥”,帮他们“做点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信息时代,子女可以利用更多技术手段,和老人一起分享彼此的生活。转型社会,我们更需把这份孝心,扩展到身边的老人,让变老的过程不再孤独。
2、社区关爱老人
2.1、组建志愿服务队伍。在开展为老人服务的同时,结合社区的实际情况,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党员志愿者、群众志愿者、未成年人志愿者成立了以社区工作者为主的居家养老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到老人家中走访慰问,为老人提供生活服务和精神服务。
狐臭是由什么引起的 遗传因素
狐臭有着较强的遗传性,一般来说,如果家庭中父母患上狐臭,则子女遗传的可能性为50%——80%。引起狐臭的因素有很多,但是一旦有了狐臭,有不必担心,因为狐臭也是可以治好的,治疗狐臭可以用佰迪清,佰迪清的“稳、调、祛、抑”的四大祛狐臭原理,可以轻松治好狐臭,且不复发。
空巢老人怎么应对心理危机
“空巢家庭”,是指子女长大成人后从父母家中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据来自北京市老龄委的调查,在该市城市和农村近170万个老年人家庭中,有34%是空巢家庭。孤独是这类家庭中老人的共性,由此还派生出各种身心疾病,例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分离焦虑和不适障碍都是空巢家庭成员最初的反应。还有些空巢家庭不但孩子已经独立生活,老伴儿也故去,家庭中只剩下一个人。这样的老人通常更容易感觉孤独,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感觉失落、悲观。一般人面对空巢情况都会进行自我调试,如果不适的感觉延续下去,3个有、4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就是病态反应了。
要避免“空巢”产生的心理危机,父母首先要对子女与自己的关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无论是父母还是子女都应该是独立的个体,子女的离家是他成熟和独立的标志。在子女离家前,父母就应该调整自己的生活重心和生活节奏,而不是一切围着孩子转。
无事可干是诱发心理问题的一大因素。广交朋友,经常和朋友一起串串门、聊聊天,倾诉一下内心的压抑与不快是中老年人放松身心的最佳良药。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如种花、练书法、听音乐及适度的体育锻炼等,有条件的人还可以参加老年大学的活动,广交朋友,与社会多次济开阔胸襟、排解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
作为子女要了解父母的心情,尽量常回家看看,陪陪老人,为父母干干家务等,这对处于孤独中的老人是最大的安慰。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的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就越来越脆弱,因此,亲情的抚慰对“空巢老人”的健康生活至关重要。
另外,如发现父母患有较严重的“空巢综合症”,如有严重的抑郁、失眠等症状,或有自杀想法和行为者,应及时寻求心理医生或精神科医生的帮助,接受必要的心理或药物治疗。
婴儿长期吹空调有哪些危害
1、宝宝长期吹空调易患空调病
空调病主要是由于空调的低温、室内环境的污染引发的人体健康问题。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塞、鼻痒、伤风、流泪等,有的还伴有发烧、腹泻、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的还会发展为肺炎。如果宝宝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加上本身宝宝身体免疫力就差,空调病就会容易伤害到宝宝健康。
2、宝宝长期吹空调易患肺炎
由于宝宝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成年人不能感受到的温差,宝宝却能明显地感受到。在空调房里的冷空气环境下,宝宝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交感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抵抗力减弱,加上空调内各种细菌、霉菌生长繁殖,空气被污染,所以非常容易患上肺炎。
3、依赖空调降低体温调节功能
不要让宝宝过于依赖空调,因为这的确会使得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因此父母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度”。父母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给宝宝出汗,不鞥你因为天气一热就给宝宝吹空调。另外长期呆在封闭的空间里,空调散热片上的细菌也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而且与外界环境长期隔绝,忽冷忽热,更容易造成“热感冒”。
老人养生之道自解节后空巢宝典
节后空巢可自解
春节期间,亲友、子女像燕子归巢一样从四面八方聚到老人身边;节后,他们却又像燕子外出觅食一样,纷纷从老人身边飞走。喜庆、热闹、团圆的家庭氛围突然消失,一些老年人在情绪和心理上一时还适应不了这种巨大的反差,于是便出现了心情低落、情绪抑郁、疲惫无力、食欲不振、失眠、烦躁等症状,专家谓之“老年节后空巢症”。
如何才能使老人尽快摆脱“老年节后空巢症”呢?不妨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作息规律回归:
春节是中国人的团圆会,所以老年人节前就该有“节后云散”的心理准备。节后,当热闹、和谐、愉快的场面和气氛淡去后,
老人要马上回归到以前二人世界或一人世界的生活状态,按照以往的生活规律来安排日常生活。作息规律的回归,可使老年人迅速平稳情绪,
淡化节日氛围,走出“空巢”阴影。
重拾爱好:
节后,重拾或培养生活爱好,也不失为一种好的疗法,诸如钓鱼、散步、画画、扭秧歌、书法、棋牌、唱歌、剪纸、养花、养鱼、打太极拳、旅游、爬山、游泳、打保龄球等。老年人还可积极参加社会交往活动,以冲淡节后的内心孤独感,如外出探望老友,参加老年大学、社区联谊会、乡村秧歌队等社会活动,用热情洋溢、充实饱满的生活内容来填充节后的寂寞扣孤独。
关心老伴:
少来夫妻老来伴。节后,家里只剩下老两口,此时,老人更应关心自己的老伴,两人不仅要常影沟通、常交流,做到“心里话”唠一唠,“乐子事”摆一摆,通过“话聊”进一步密切夫妻间的感情;而且还要更加关注配偶的生活细节,饮食起居要相互照顾好,家里家外好能做到对进对出、形影不离,身边有个伴陪着,心里就会踏实许多,避免一方外出活动一方在家留守,使留守老人产生“孤雁难支”的感觉。
老人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
(1)至少要有一种爱好:
一个人在生活中有良好的嗜好,如集邮、看书、划船或种花等,会使人感到生活充实、满足和愉快。
(2)能尝试新事物:
人的生活陷入单调沉闷的“老一套”时,就会感到不愉快,如果去参加一项新活动,不仅可以扩展生活领域,还会为生活带来新的乐趣。
(3)自己争取多做事:
在生活中,如果太依赖他人,对别人的期望太高,就容易失望。若能树立凡事自己做,自己去努力做好的观念,则可避免许多由失望带来的苦恼。
(4)交几个知心朋友:
友谊有助于身心健康,空闲时与朋友相聚,海阔天空地聊聊,既能增长见识、交流信息,又可把自己气愤之事对朋友直言相告,朋友会为你排忧解难,由此可增强自己排除困难与忧愁的信心和勇气。
(5)不要钻牛角尖:
看任何事物都不能认准死理,否则就容易钻牛角尖。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和分析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摆脱由看问题僵化而带来的苦闷。
(6)学会宽容大度:
在生活中,即使是与自己关系很亲密的人,激怒了你,埋怨了你,你也要放宽责备的尺度。时间长了,“日久见人心”,人们会很乐意地与你相处,你也一定会尝到人际关系融洽带来的欢乐与快慰。
(7)乐于承认失败与缺陷:
一个人难免遇到失败、失意的事情,或是自己本身存在某种缺陷。对此,应记住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说的一句话:“当你乐于承认既成的事实,并且乐于接受已经发生的事情,你就有了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
(8)建立合适的期望值:
什么是合适的期望值?对此,应记住这样一句话。“快乐之道无它,就是对我们力量所不及的事,不要忧虑”。否则,就是在自寻烦恼。
(9)坚守信念:
坚定的信念是战胜挫折和失败的良方,可使人从苦痛中解脱出来,能屈能伸,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中,都泰然处之。
怎样预防空巢老人的抑郁症
1认知疗法:老年朋友首先要意识到,子女“离巢”是家庭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子女长大成人,成家立业,从父母身边独立出去开拓自己的生活空间,哺育自己的后代,是子女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长大了,事事处处都离不开父母,长期与父母住在一起,这反而是家庭不幸的表现。所以,老年人应该为子女的“离巢”而感到高兴。当然,作为子女也要实行赡养老人的义务,不仅是经济上,更是精神上,要让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2行为疗法:老年朋友在感到孤独时,可以制定一个计划,为自己布置不同难度的交往任务,积极参加各种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活动。一方面要善于帮助他人,从中赢得别人的尊重和真诚的友谊。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求助于人,通过别人的帮助,使自己的心态变得乐观。
3婚姻疗法: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夫妻才是真正的终身伴侣。孩子离巢后,老年夫妇应该多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加强夫妻情感交流,进一步改善夫妻关系,以此填补因子女离巢而留下来的空白,如果是丧偶老人,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考虑再婚,重建家庭,使自己的情感有所寄托,摆脱孤独。
4生活疗法:摆脱孤独的最佳策略是从创造良好的生活情境入手。子女离巢后,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团聚,不致于有失落感。此外,扩大自己的兴趣爱好范围,开拓丰富的业余生活,从看书、习字、画画等活动中获得乐趣,有助于从孤独的小圈子里脱离出来。即使从事这些活动时可能也只是一个人,但是,全身心投入时,抑郁感也会悄然消散的。
注意事项:子女要多抽出时间陪陪自己的父母,老人内心孤独,更容易患上抑郁症。
孕妇患上节后综合征怎么办
补充睡眠:春节过后,准妈妈的体力消耗较大,很容易感到疲劳;过度劳累使准妈妈面临容易中暑晕厥、胎动不安或流产、早产的危险。足够的睡眠,除了能使机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体力增加,疲劳感消除,更为重要的是,能使神经机能尽快恢复,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
及时清理肠胃:过年吃得丰富,春节期间往往难以控制饮食,长假后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也不要吃得过于油腻,以免对肠胃造成更大的负担。特别是准妈妈,在春节期间可能吃喝比平时丰富,因此要及时清理肠胃。
睡前泡脚:冬季准妈妈适当用热水泡脚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温暖全身的作用,对消除疲劳、帮助入睡也有益处。特别是在春节过后,过于疲劳会可能会令一些准妈妈睡眠不太好,所以可以通过泡脚来治疗失眠、头痛哦。但原则是,水温不能过高,以35℃-39℃为宜,不能超过40℃。每次泡脚时间应控制在20分钟以内。
要适当降火:不少家庭旅游归来最普遍的现象是口干舌苦、食欲不振,还有的人眼睛发红、牙痛、口腔溃疡、嘴角起疱疹等,可以准备茶水和水果。调整情绪,保持心情舒畅,不急不躁,也可以让“内火”慢慢降下来。
什么是空巢综合征
“老年空巢家庭”是指达到退休年龄,身边又无子女共同生活的老年人家庭,其中包括单身老年人的家庭和夫妇两人的家庭。子女长大后,相继分离出去,只剩下老年人独自生活,这些空巢老人、老夫妇俩或两代老人居住的家庭就形成“空巢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空巢老人”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重要的老龄问题之一。从发展看,未来10年,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龄阶段,“空巢家庭”将成为老人家庭的主要形式。作为子女,应尽量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经常回家探视,使来人精神愉快,心理上获得安慰。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如今,老年人一半以上是处于空巢的生活状态。孤独、无助、无望、自卑、自责,是空巢老人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来看一下。
1、老年抑郁症
作为第一代独生子女,很多80后从小就享受着父母无尽的宠爱,甚至成人、工作后还享受着父母的照料。不少父母都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养老积蓄“奉献”出来,为孩子买房、买车,然而,对孩子如此的关爱,换来的却是“独守空房”,老人的心理落差自然很大,尤其是在生病或出意外时,由于得不到子女的照顾,会因此产生被遗弃的心理,或感到孤苦伶仃而自悲、自怜等。
“家里静悄悄,没有一点生气,空巢老人有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事可打发。这样的老人很容易出现抑郁症状:感到孤独、精神寂寞、觉得生活没意思、经常回想往事、悲观厌世。有的老人甚至会产生自杀行为。”朱建忠提醒,空巢老人最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就是老年抑郁症。
宝宝可不可以吹空调呢
医生认为,有小孩的家庭应将家中空调设定在26摄氏度左右,不应与自然温度相差过大。同时,开空调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应一至两个小时就间断一会,最好不要整夜开空调。孩子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很容易因此患上感冒。 吹空调,幼儿易患肺炎 持续的高温,让疼爱孩子的父母非常担心幼儿难耐酷暑,因此,父母们喜欢让他们一直呆在空调房里,以为这样是最好的。
但是,专家提醒:幼儿久吹空调不仅会患上感冒,还容易因室内外温差大、空调房空气不流通等原因引发肺炎。 儿科专家揭示病因:由于幼儿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成年人不能感受到的温差,幼儿却能明显地感受到。在空调房里的冷空气环境下,幼儿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交感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抵抗力减弱,加上空调内各种细菌、霉菌生长繁殖,空气被污染,所以非常容易患上肺炎。
专家建议父母:幼儿不能长期生活在空调房里,每天清晨和黄昏室外气温较低时,带孩子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加强身体的适应能力。早晨起床后,关闭空调,待室内温度逐渐升高,与其它未开空调的房间温度接近,或与室外温度接近后,再将幼儿抱出房间。幼儿离开房间后,应打开门窗,促进空气流通,确保再次进入房间有更多新鲜空气。
婴儿长期吹空调有哪些危害
1、宝宝长期吹空调易患空调病
空调病主要是由于空调的低温、室内环境的污染引发的人体健康问题。最常见的症状是鼻塞、鼻痒、伤风、流泪等,有的还伴有发烧、腹泻、咳嗽等症状。病情严重的还会发展为肺炎。如果宝宝长时间在空调房里,加上本身宝宝身体免疫力就差,空调病就会容易伤害到宝宝健康。
2、宝宝长期吹空调易患肺炎
由于宝宝皮下脂肪少,毛细血管丰富,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成年人不能感受到的温差,宝宝却能明显地感受到。在空调房里的冷空气环境下,宝宝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孔闭合,交感神经兴奋,内脏血管收缩,胃肠运动减弱,抵抗力减弱,加上空调内各种细菌、霉菌生长繁殖,空气被污染,所以非常容易患上肺炎。
3、依赖空调降低体温调节功能
不要让宝宝过于依赖空调,因为这的确会使得孩子的体温调节功能降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变差,因此父母最重要的是掌握好“度”。父母可以根据需要适当地给宝宝出汗,不鞥你因为天气 一热就给宝宝吹空调。另外长期呆在封闭的空间里,空调散热片上的细菌也会影响宝宝的健康。而且与外界环境长期隔绝,忽冷忽热,更容易造成“热感冒”。
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1、家庭因素
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每个家庭有只是独生子女,赡养老人和抚养子女的义务让他们感到压力极大,不得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这就导致与老人聚少离多。
由于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的不同,为了避免与子女发生代沟问题的冲突,老人选择独自生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
老人深知子女的工作不易,宁愿选择自己生活来减轻子女负担。
2、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代际分局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能够独立、身体较好的老人会选择与子女分开住。另一方面,因为老人与现在居住环境产生了浓厚的感情,不舍离开。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
3、社会因素
到了老年时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子女在身边,安享晚年。但是,在当今经济快速繁荣发展的社会中,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子女选择在外就业、出国留学不断提升自己。空巢老人也由此产生。
空巢老人的心理特征
家庭“空巢”综合症主要的症状是心情郁闷、沮丧、孤寂,食欲减低,睡眠失调,平时愁容不展,长吁短叹,甚至流泪哭泣,常常会有自责倾向,认为自己有对不起子女的地方,没有完全尽到做父母的责任。另外也会有责备子女的倾向,觉得子女对父母不孝,只顾自己的利益而让父母独守“空巢”。
节后要提防空巢老人心理失落
假期后老人情绪易低落需防范
一般假期结束,送走了儿孙,突然的冷清容易让老人的情绪陷入低谷。很多老人在聚会刚结束的一段时间里,会产生失落、伤感、寂寞、抑郁等感觉。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每一种情感都具有不同的等级,同时也有着与之相对立的情感状态,比如说紧张与轻松、激动与平静、爱与很等。一般来讲,在心理活动过程中,感情等级越高,呈现的心理斜坡也就越大,很容易滑向相同等级的对立情绪状态。比如说,我们为一件事感受到非常紧张,当这件事情度过后,便进入非常放松的心理状态。对父母来讲,儿孙们回到家很容易让父母觉得特别热闹、特别开心,而一旦聚会结束,儿孙离开,老人的情绪就容易滑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儿女们应该意识到父母可能出现的情绪,并有意识地采取干预手段。
如何帮助父母减轻节后心理失落感
给父母充分的思想准备
家住得近的儿女吃完饭不要马上起身对父母说“我们要走了”,而是要陪老人聊会儿天,在走之前应该暗示“我们要走了”,比如让孩子整理书包,或者向父母提起一会儿回家后还要做些什么事情,比如说:“我想一会儿回家后把明天的早饭准备一下。”这些行为和言语都在为你一会儿的抽身离去做铺垫,让父母有一个心理准备。
到家后给父母打个电话
为了减少父母的失落情绪,可以在到家后给父母打个电话,多聊几句,比如聊聊新的一周准备做些什么等。同时,也可以把下次再来的日子说清楚,让父母心里感到一种慰藉,比如说:“下个周末我们一定还来。”
有意识地给父母安排一些丰富的生活内容
为了避免父母陷入不良情绪,可以有意识在自己离开后的一段时间里给父母安排一些丰富的生活内容,如让父母去逛逛街,留心哪里有健康讲座,告诉父母让他们去听……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转移他们的注意力,缓冲心理上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