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进补有什么注意事项

进补有什么注意事项

一忌无病乱补

无病乱补,既增加开支又害自身。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血中胆固醇增多,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二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分为偏寒和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分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老人进补有哪些原则

一是要经常按摩足三里穴。每日两次,每次数十下。可疏通带脉,增强肾脏的功能。

二是注意饮水。日常生活中,除一日三餐外,每天饮水应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为宜。

三是要节制性生活。《寿世保元》中说:“精乃肾之宝”,冬季养生应节制性生活,以免伤其肾精。

四是膳食宜清淡。尤其是患有高血压或高血压家族史的人,菜肴不可太咸,一般以每人每日6克食盐为宜。

五是要适当进补。补肾应针对肾阴、肾阳虚衰的不同情况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肾阴虚者宜选用海参、枸杞、甲鱼、银耳等;肾阳虚者,宜进补鹿茸、肉桂、肉苁蓉、羊肉等。

六是慎用药物。对肾有损害的药物如磺胺类、卡那霉素、链霉素应慎重选用;患病时,要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对肾损害小的药物,以免损害肾功能。

七是要注意腰部保暖。寒冷季节要注意腰部的保暖,以免风寒侵袭。

骨折后饮食进补有技窍

1、骨折早期

骨折早期

应多喝水、多食用蔬菜、蛋类、豆制品、水果、鱼汤等。由于骨折早期,患部关节仍处於血水肿期,应忌食酸辣、油腻、燥热、骨头汤、肥鸡、的等太过滋补的食物以免引起淤血积滞。骨折早期一般在1-2周。

骨折中期

骨折中期可适当的使用高营养价值的食物,适当地补钙、可适当的食用骨头汤、鸡汤、动物肝脏等食物,满足骨痂的生在需要。骨折中期一般在2-4周。这个时期如果伤口还有剧痛或者明显红肿,宜局部涂抹药酒消炎、促进微循环和损伤组织的修复。

骨折后期

对于后期,骨折患者的饮食的建议是因为已经开始骨痂的生长,患者只要继续使用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即可。骨折后期一般在5周以上。这个阶段如果患处还有隐痛,宜每日用中药草进行局部药浴,以消除内部淤积,避免落下类风湿。

骨折患者的饮食可从骨折的早期、中期、后期三个不同的阶段的不同饮食需求来进行。不同时期的饮食应该满足不同时期的需求而不是盲目大补,盲目大补反而会影响骨折患者的康复。

秋季进补有“四宝”

枸杞:枸杞具有解热、治疗糖尿病、止咳化痰等疗效,而将枸杞根煎煮后饮用,能够降血压。至于枸杞茶则具有治疗体质虚寒、性冷感、健胃、肝肾疾病、肺结核、便秘、失眠、低血压、贫血、各种眼疾、掉发、口腔炎、护肤等作用。但是,由于枸杞温热身体的效果相当强,患有高血压、性情太过急躁的人最好不要食用。相反,若是体质虚弱、常感冒、抵抗力差的人最好每天食用。

大枣:据中医专家讲,大枣不光是甜美食品,还是治病良药。大枣性味甘平,入脾胃二经有补气益血之功效,是健脾益气的佳品。中医常用大枣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失眠等症。根据药理研究,大枣有保护肝脏、降低血脂等作用。专家介绍说,大枣虽然味甘、无毒,但性偏湿热,故不能多食,尤其内有湿热者,多食会出现寒热口渴、胃胀等不良反应。

红薯: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维生素、纤维素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镁、磷、钙等矿物元素和亚油酸等。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另外,红薯是一种理想的减肥食品,因其富含纤维素和果胶而具有阻止糖分转化为脂肪的功能。

百合: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脱甲秋水仙碱和钙、磷、铁及维生素等,是老幼皆宜的营养佳品。中医用百合作为止血、活血、清肺润燥、滋阴清热、理脾健胃的补药。现代研究表明,百合具有明显的镇咳、平喘、止血等作用,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增加液体免疫功能的活性。百合还可以抑制肿瘤的生长。将百合洗净,煮熟,放冰糖后冷却食用,既可清热润肺,又能滋补益中。

冬季进补什么时候开始

冬令进补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医生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

绝大部分中医都会认为,一年一度的进补季节,在冬至前后开始为佳。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另一本《易经》中就有“冬至阳生”一说,意思就是在冬至这一天,阳气上升,人们运化食物营养的能力会明显上升,因此在这一天开始进补,效果会比较好。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是一刀切,对于那些患有慢性疾病长期阳虚的人,完全可以加长进补时间,从立冬就开始进补,一直补到立春结束。

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正如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冬至是数九的开始,因此民间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较佳。

骨折后饮食进补有技窍

骨折可以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大多是以骨骼难以承受外界压力造成的。骨折后的病人,机体内处于高代谢状态,也会出现负氮平衡和钾、磷、钙的丢失。尤其是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此种现象愈加明显,所以,合理补充营养素尤需得到重视。

成骨的主要成分是骨质,其中水占20%,固体物质占80%,后者主要包括骨细胞和骨基质。骨细胞是骨的形成、发育与生长的重要细胞,是生成骨组织的胶原纤维和其他有机质的主要功能之一。所有的骨基质中的有机成分均由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另外,骨细胞还能将钙盐运送至钙化的部位,有促进骨形成的作用,并提供了养分。营养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类,如维生素D、C、B1、B2、B6,适量增加钙、磷,对损伤的骨质是有益的。

但对于长期卧床的骨折病人,应注意合理安排饮食和其他的辅助治疗才更有疗效。从饮食上讲,适当的增加每日供给的热能和蛋白质,如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每人每天每千克体重1.0~1.5克最适宜。过高的蛋白质,在体内代谢中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并从尿中排出,而这些酸性物质被排出时,可使尿钙的排出量增加,从而导致体内钙的丢失,给肾功能增加负担。

在制动期间,应以鱼、虾、乳、蛋、禽等易消化、易吸收的动物蛋白为主,饮食清淡、低盐(每日不超过5克盐)和低脂饮食,避免动物性脂肪和煎炸食品影响钙的吸收和利用,如红烧肉和过于油腻的骨头汤等等。在制动期间不应摄入过高的钙质,以防发生泌尿系统结石,摄入钙量过高时应确保有充足的液体摄入,以促进钙的排出。正常情况下,成人每天摄入钙量为1000~1500毫克。

手术后的病人还需适当补充锌,以利于伤口愈合,同时补充多种维生素类,如维生素A、D、C和B族维生素。保证每餐有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防止便秘的发生,特别强调的是饮食要多样化,粗细搭配,少食多餐,甜食要少吃,少喝咖啡、浓茶及碳酸饮料等,烟酒要节制。卧床病人应经常接受紫外线日光浴及一些功能性的运动辅助治疗,几种治疗方式结合起来才更有意义。

宫外孕手术后吃什么恢复快 手术后喝红糖水

红糖具有益气养血,健脾暖胃,驱风散寒,活血化淤的功效。煮成红糖水喝比直接吃更容易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对于宫外孕后身体的排毒和进补有很不错的功效。

秋季进补有五忌

一忌无需求进补

古人讲究秋季进补,是因为人们刚刚经历了炎热的夏季,在酷暑中劳作,大量出汗,耗气伤津,长夏的湿热容易使脾胃功能受损,导致食欲下降,不思饮食,出现头晕、消瘦、疲乏等虚弱现象,故需要在秋季气候转凉食欲转佳时进行适当补充,以弥补夏季人体的过分消耗。但是现在大部分人生活条件好了,有空调等降温措施,不必在烈日下劳作,食物也很丰富,虽然经历了酷暑,但没有出现虚弱的表现,当然也就无需强调进补了。

二忌跟风进补

好多人身体平和、体质不虚本不需要进补,但一听到同事朋友最近在吃什么补品、保健品,于是也不分虚实寒热盲目跟风,随便购买同样的补品来进补。殊不知这样没有针对性的进补,不但不能达到补养身体的目的,反而会伤害身体。

三忌盲目乱补

秋季气候干燥,容易使人阴津耗伤,出现咽痛干咳、大便干燥、皮肤脱屑瘙痒、口唇干裂等,进补应以润秋燥,护阴津为主,多食甘凉滋润的食物,如鸭肉、鲫鱼、甲鱼、牛奶、雪梨、甘蔗、香蕉、荸荠、竹笋、枇杷、桑葚、银耳、黄瓜、莲藕、百合等水果蔬菜,也可用养阴生津的中药如沙参、麦冬、玉竹、石斛、枸杞、西洋参等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四忌以药代食

秋季进补,提倡以食物为主。重药物,轻食物,盲目迷信药物的神奇功效,不是科学的养生方法。是药三分毒,能不吃尽量不吃。食物是用来养生的,药物是用来治病的,只有患病了才需要用药。

五忌过多过杂

有些人认为多多益善,鸡鸭鱼肉、山珍海味、名贵中药以及国内外各种保健品,恨不能一口全吃下去,这样补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秋季进补,宜平调为主,适可而止。过则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积滞消化不良,甚至营养过剩、酿湿生痰,产生变疾,出现“四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及高尿酸)。补品过多过杂,还会出现相克等不良反应。

冬至进补有什么讲究

冬至进补有讲究

“今年冬令进补,明年三春打虎”,这一谚语流传已久。又是一年冬至,工作之余的人们不要忘了给自己的身体补一补。当然,为了提高进补质量,您有必要了解一下进补的时间、方法等常识。

冬令进补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之一。中医云:“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古人认为,冬三月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应讲究“养藏之道”。也就是说,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冬天人们食欲大增,脾胃运化转旺,此时进补能更好地发挥补药的作用,投资少、见效快。事实证明,冬令进补不仅能调养身体,还能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那么,冬令进补应选在什么时间最好呢?有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有关专家认为,在冬至前后进补为最佳。

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易经》中有“冬至阳生”的说法。具体地说,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充分说明在这一天前后进补最为适宜。

当然,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患有慢性疾病又属于阳虚体质的人需长时间进补,可从立冬开始直至立春;体质一般而不需大补的人,可在三九天集中进补。因此,民间早就有“夏补三伏、冬补三九”的说法。至于补什么,如何补,最好还是请教医生。

食补更重要

专家介绍说,进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食补、二是药补。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等物质的分解,产生更多的能量,以适应机体的需要。因此,应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寒冷也影响人的泌尿系统,促使排尿增加,较多的钠、钾、钙等无机盐随尿排出,因此要补充相应的食物。专家建议,在多吃蔬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有条件的还可多吃甲鱼、羊肉、桂圆、荔枝、胡桃肉等食品,这些食品味道鲜美,富含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寒冷而过度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对身体虚弱者尤为适宜。

缺啥补啥,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考虑去医院确诊属于哪类症候,再选择相应的补药,使补得其所,补而受益。

吃三种功能的食物

一要有保温功能,即多吃能增加热能供给,富含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包括肉类、蛋类、鱼类及豆制品等。

二要有御寒功能,医学研究表明,人怕冷与其体内缺乏矿物质有关。因此,应注意补充矿物质。中国人一般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只要不偏食,就可以保证人体对钾、铁、钠等矿物质的需求。

特别怕冷的人可多补充一些边根带皮的蔬菜。专家认为,这类蔬生长在土壤里,其根部和皮壳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及营养素。

三要有防燥功能,冬季气候干燥,人们常有鼻干、舌燥、皮肤干裂等症状,补充维生素B2和维生素C十分必要。维生素B2多存于动物的肝、蛋、乳中;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新鲜蔬菜和水果中。

冬至吃饺子是怎么来的 浙江嘉兴桂圆烧蛋

冬至古代为大节日,嘉兴重冬至,俗谚“冬至大似年”,保留古风。据《嘉兴府志》(卷34·风俗)记载:“冬至祀先,冠盖相贺,如元旦仪”。民间崇尚冬至进补,有赤豆糯米饭、人参汤;白木耳、核桃仁炖酒、桂圆煮鸡蛋等。

人参进补有哪些误区

人参作为一种珍贵的中药材,自古以来被国人誉为进补佳品。但是怎么吃人参最好呢?很多人对人参进补存在着错误的认识,下面一起来看看日常生活中对如何吃人参有哪些误区吧。

中医认为,人参性味归经,具有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等功效,被誉为“百补之王”。人们喜欢在做汤时或泡药酒时放点人参。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人参虽补,但服用有禁忌。

细数吃人参的五大误区

误区一:喝人参炖鸡汤是最好的滋补方法

很多年以来,中国民间流行一种滋补方法,那就是入冬时用人参炖鸡汤喝,人们常常认为这是滋补最佳的方法。最近几年专家研究发现,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者、肾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这几种人不宜喝鸡蛋汤。

其实吃人参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直接嚼服、含服、水冲服、加水炖服、配伍中药炖服等,这些吃法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效果。

误区二:吃人参上火

很多人都认为“吃人参上火”,实际上,这种观点极其偏颇,是对人参的最大误解。很多人吃完人参后上火最大的原因就是吃的过量了。

但人参的药力大,尤其是多年生园参和野山参,千万不能超量服用,这样的话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就会出现流鼻血、生口疮等现象。那吃人参每天定量多少适合呢?鲜参和干参不一样,园参和野山参不一样,体弱的和体强的不一样,老年人跟年轻人不一样,滋补和治病不一样,轻症和重症不一样,只吃一次和天天吃不一样。

纯野山参的用量,比园参要少许多。成人每天用干野山参不能超过0.3克,如常吃野山参,则要更少,一般0.1克即可。

误区三:夏天不能吃人参

有人说,夏天不能吃人参,否则上火,这种说法非常偏面。专家认为,夏天是可以吃人参的,只要在服用人参的时候,注意种类和数量上跟冬天服用上略有区别就行。

人参有以鲜参、白干参(生晒参)、红干参(红参)、参须、人参粉以及人参皂苷片为代表的人参制品。夏天可吃的人参种类比较多,例如:鲜人参、生晒参、参须、人参粉、人参皂苷片等等。红参也是可以吃的,但是一定要控制它的数量。例如:冬季吃红参的量是5克以内,夏天则控制在3克以内。

这一点可根据自己的体质情况而定、不同疾病等灵活掌握。例如,南方人经常吃人参,只要不超量,一般是不会上火的;而东北人常吃人参,即便是与南方人相同的量,也会有一部分人会上火。具体讲,南方人每人每次服1.5克人参的话,东北人每人每次服1克即可。每天可服两次,冬季服三次。如果用人参泡水喝,每天可多喝几次,但夏天每人每天不超过3克,冬天每人每天不超过5克。

误区四:中国人参不如高丽参和西洋参

中国人参主产区在长白山西坡及余脉,高丽人参主要产区在长白山以东和以南余脉,他们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差异不是太大。我国专家曾用中国红参和韩国高丽参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红参各项指标含量大多高于和接近高丽参。

有人认为西洋参价格比中国人参高,所以认为效果肯定会更好,其实并不然,韩国一家人参科研机构研究各种参的有效成分如下:日本人参19种,西洋参28种,中国人参30种。我国专家研究发现,中国人参有效成分达56种。

误区五:儿童和青年人不用吃人参

儿童能不能吃人参,要因人而宜。体质好、发育健全的儿童,是不用吃人参的。但是如果体质弱、发育存在一定问题的儿童就可以吃人参,但要严格控制用量。

南方地区,秋冬季的时候,大人往往会主动给孩子服用一些人参汤之类,这样就会起到了抗潮湿、抗寒冷的作用,效果不错。

我国古代中医认为,小儿龟背、鸡胸、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软、项软、手脚软、肌肉软、口软)系因虚弱所致,可服用人参来改善现状。

在韩国,在孩子三个月的时候,便喂食人参蜜,只要不超量,效果还是相当好的,也没有副作用。甚至有的韩国家庭,孩子刚出生不久就喂食人参。

青年人吃人参和老年人吃人参目的有所差别,青年人吃人参为了精力更旺盛,体力更充沛,更有活力;老年人吃人参主要是治病为重,滋补为辅。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年轻的运动员,大多服用人参,以提高运动成绩。

整根的人参应该怎样吃?

人参怎么吃最好,虽然人参对身体的进补效果很好,但是也一定要注意它的吃法,只有正确的了解了它的吃法,才能让你进补的效果更加有效。

参类中药的种类很多,如人参、西洋参、高丽参、太子参等,它们看上去相似,药效却不尽相同,因此最好先去住家附近的药店,请中药师帮忙鉴定一下。一般来说,体质虚弱的人宜选用人参中的生晒参,它性微凉,味甘,有补气养阴、生津之功效。平时老觉得怕冷,属于阳气不足的人宜选用红参。肺虚咳嗽、虚火上炎、肺结核初愈病人宜选西洋参。至于野山参,其实目前已经很少了,市场上绝大多数是人工种植的园参。

在家作为保健用途服用人参时,一定要严格控制剂量,因此去药店时,可顺便把整参切成薄片备用。人参的服法很多,最方便又不浪费药材当属切片泡茶。每次取3克左右(约5—10片),放入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半小时后代茶饮。可以反复冲泡,直到参茶变淡无味,最后连渣嚼服。

冬至进补有哪些禁忌

一忌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虚则补,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是否适合自己。专家认为,进补主要作用是“补虚益损”,而虚又分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四种,各有各不同的补法。

1是阴虚症,常见症候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虚当滋阴,此症可选用大补阴丸、参杞蜂王浆、六味地黄丸、银耳、鳖甲、麦冬、沙参、黑芝麻等药物。

2是血虚症,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血虚当补血,此症可选用补血露、十全大补丸、归脾丸、当归、阿胶、龙眼肉等。

3是气虚症,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气虚当益气,此症可选用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西洋参、黄芪、党参、山药等。

4是阳虚症,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阳虚当壮阳,此症常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鹿茸口服液、龟龄膏、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等药物。服用补药还须注意脾胃运化功能,如脾胃虚弱、胃纳呆滞、胸脘满闷者,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药物,如陈皮、砂仁、木香、神曲、谷芽之类,以健脾助运。

二忌无病进补

无病进补,既增加开支,又会伤害身体,如服用鱼肝油过量可引起中毒,长期服用葡萄糖会引起发胖,另外,补药也不能多多益善,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

三忌盲目食狗肉

一些体质虚弱和患有关节炎等病的人,在严冬季节,多吃些狗肉是有好处的。但不宜盲目食狗肉,以免食用狂犬肉,染上狂犬病。吃狗肉后不要喝茶,这是因为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会生成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具有一定的收敛作用,可使肠蠕动减弱,大便里的水分减少。因此,大便中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质,就会因在肠内停留时间过长而极易被人体吸收。

四忌慕名进补

鸡汤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喝的,鸡汤(包括炖鸡汤和下药材熬的鸡汤)营养丰富,鸡汤所含的营养物质是从鸡油、鸡皮、鸡肉和鸡骨溶解出的少量水溶性小分子,其蛋白质仅为鸡肉的7%左右,而汤里的鸡油大都属于饱和脂肪酸。因为鸡汤中这一特有的营养成分和刺激作用,以下几种病人就不宜喝鸡汤:

胆道疾病患者胆囊炎和胆结石症经常发作者,不宜多喝鸡汤。因鸡汤内脂肪的消化需要胆汁参与,喝鸡汤后会刺激胆囊收缩,易引起胆囊炎发作。胃酸过多者不宜喝鸡汤,因为鸡汤有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有胃溃疡、胃酸过多或胃出血的病人,一般不宜喝鸡汤。

肾功能不全者不宜喝鸡汤,因为鸡汤内含有一些小分子蛋白质,患有急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或尿毒症的患者,由于其肝肾对蛋白质分解物不能及时处理,喝多了鸡汤会引起高氮质血症,加重病情。

人参进补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喝人参炖鸡汤是最好的滋补方法

人参是公认的滋补养生珍品,很多年以来,中国民间流行一种滋补方法,那就是入冬时用人参炖鸡汤喝,人们常常认为这是滋补最佳的方法。最近几年专家研究发现,胃酸过多者、胆道疾病者、肾功能不全者、高血压患者、高血脂患者、糖尿病患者这几种人不宜喝鸡蛋汤。

其实吃人参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泡水喝、也可以直接嚼服、含服、水冲服、加水炖服、配伍中药炖服等,这些吃法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进补效果。

误区二:吃人参上火

很多人都认为“吃人参上火”,实际上,这种观点极其偏颇,是对人参的最大误解。很多人吃完人参后上火最大的原因就是吃的过量了。

但人参的药力大,尤其是多年生园参和野山参,千万不能超量服用,这样的话效果反而起到相反的效果。就会出现流鼻血、生口疮等现象。那吃人参每天定量多少适合呢?鲜参和干参不一样,园参和野山参不一样,体弱的和体强的不一样,老年人跟年轻人不一样,滋补和治病不一样,轻症和重症不一样,只吃一次和天天吃不一样。

纯野山参的用量,比园参要少许多。成人每天用干野山参不能超过0.3克,如常吃野山参,则要更少,一般0.1克即可。

误区三:夏天不能吃人参

有人说,夏天不能吃人参,否则上火,这种说法非常偏面。专家认为,夏天是可以吃人参的,只要在服用人参的时候,注意种类和数量上跟冬天服用上略有区别就行。

人参有以鲜参、白干参(生晒参)、红干参(红参)、参须、人参粉以及人参皂苷片为代表的人参制品。夏天可吃的人参种类比较多,例如:鲜人参、生晒参、参须、人参粉、人参皂苷片等等。红参也是可以吃的,但是一定要控制它的数量。例如:冬季吃红参的量是5克以内,夏天则控制在3克以内。

男人身子虚吃什么好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有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体虚是机体某些功能有所减退,不一定患病,即西医所称之“亚健康”,如不及时补养、调节和调理、令进一步发展,对健康不利。

治疗虚弱,根据中医“虚则辅之,实则泻之,热则寒之,寒则热之。“的原则,需通过进补来调整虚实,进补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四个方面,并需依照各人的体质和病证中行辨证辨体进补,进补有药补和食补,不论是采用药补还是食补,均是为了补虚扶正,食补 有时比药补更为重要,因为食补不谨可补虚祛邪,并可扶正,达到补虚扶正的要求,使机体的气血阴阳达到新的平衡,恢复健康,故有“药补不如食补“之说。

冬季喝汤进补有讲究

选料要得当

选料得当是制好鲜汤的关键。用于制汤的原料,一般为动物性原料,如鸡、鸭、猪瘦肉、猪肘子、猪骨、火腿、板鸭、鱼类等,但必须鲜味足、异味小、血污少。这类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琥珀酸、氨基酸、核苷酸等,家禽肉食中能溶解于水的含氮浸出物,包括肌凝蛋白质、肌酸、肌酐、尿素和氨基酸等非蛋白质含氮物质,它们是汤鲜味的主要来源。

食品要新鲜

新鲜并不是历来所讲究的“肉吃鲜杀鱼吃跳”的“时鲜”。现代所讲的鲜,是指鱼、畜禽杀死后3~5小时,此时鱼或禽肉的各种酶使蛋白质、 脂肪等分解为氨基酸、脂肪酸等人体易于吸收的物质,此时不但营养最丰富,味道也最好。

相关推荐

吃饭时头上出汗特别多都以下的原因

吃饭时头上出汗特别多都以下的原因: 一、进食后吸收了食物中的营养会使血液中的红色素增加体温上升,食物中的水分也会被吸收,体温上升加上水分过多人体就会通过(出汗)把水分和热量排出体外。 二、体虚自汗。 中医将体质虚弱称体虚,把慢性疾病的虚弱称虚证,并将虚弱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类型,结合心、肝、脾、肺、肾五脏,则每一脏又气、血、阴、阳虚弱的类型,如肺气虚、脾阳虚等等,中医理论是讲平衡的,只要人体气血阴阳平衡,就是健康,不足的是虚弱,需补养,多余的是病邪,要祛除,以其达到新的平衡,恢复身体健康。

儿童长期进补哪些危害

父母爱孩子,看到别人说这个吃了对孩子好的就想买回来给自家孩子试试,然而这种盲目的进补却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俗话说“少不食参”,健康的孩子食用人参或者含人参成分的食品,会消弱身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孩子食用人参后还会出现兴奋、易怒、失眠、暴躁等精神亢进的现象,长期吃还可能造成性早熟。如果孩子因身体原因需要吃人参,也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食用。 孩子如果过度补钙则可能导致低血压,调查表明,儿童补钙过量会提高日后患心脏病的危险,所以父母也不应该擅自胡乱补钙。 过度补锌会引起上腹疼痛、精神萎靡,孩

中药进补误区

误区1、越贵越补些人认为中药越贵越补,常不惜花高价买鹿茸、人参之类的中药,其实进补功效未必就好。“缺什么,补什么”是进补的基本原则,中药不应以售价的贵贱来分功效的高低,关键是根据自身体质来选择相应补品,尤其是老年人,更应以实用为滋补原则。 误区2:越多越补“多吃补药,病治病,无病强身”的说法很不科学。冬季大量进补,会骤然加重脾胃及肝脏的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器官难以承受,导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虚实不分 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进补’,不是虚证的人不宜进补。即使是虚证,也气虚、血虚、阳虚、阴虚之分

儿童冬季进补哪些原则

儿童冬季进补原则一、为宝贝提供增加热量的食物 冬天气候寒冷,为了适应外界的寒冷环境,人体需要更多的热能。而小宝贝由于皮下脂肪少,皮肤毛细血管丰富,相对体重来说,体表面积又较大,所以身体热能更容易散失,这时就需要更多的热量来补充身体消耗的能量。 能够帮助增加热量的主要是食品中的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所以妈咪在冬季要给宝贝相对多准备些富含这三大产热营养素的食物,包括各种肉、蛋、奶制品、豆制品等等。 儿童冬季进补原则二、为宝贝提供增强御寒能力的食物 寒冷时,人体为了适应低温气候环境,尿液中肌酸排出量增多,脂

老年人冬季进补什么巧招

一、肺功能不好如何补? 和正常人相比,慢性肺病患者热量消耗增大,若摄取量不足,久之就会造成营养不良。 饮食原则:慢性肺病患者应采用低糖(即低碳水化合物类的食物,尤其是葡萄糖等单糖类及蔗糖等双糖类食物)、高脂饮食。因为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较多的二氧化碳,需要通过肺部排出体外,不利于已并发肺心病患者肺部气体交换;而高脂食物所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少,但热量高,可为患者提供所需热量。为避免高脂食物引起的副作用,在“高脂”同时,必须减少动物性脂肪的摄取量,多摄取单不饱和脂肪酸的食品,如橄榄油、茶油等。 平时要注意保持呼吸

灵芝炖鸡对进补好处

我们都知道,冬季是进补的最好时节。那么进补吃什么,应该怎么吃?中医专家认为,冬季进补选择灵芝是非常好的。那么,灵芝应该如何来做药膳呢? 灵芝炖鸡 鸡1只(约2000克),灵芝30克,生姜葱各15克,精盐5克,料酒25克,胡椒粉,洗净入沸水中氽透去血水。捞出鸡脯朝上放入蒸钵内,加入灵芝、姜、盐、葱、料酒、花椒粉,清水500毫升,用湿棉纸封钵口,上笼大火蒸约3小时至肉熟烂,取出蒸钵,揭去棉纸加入味精即成。功能为温补脾胃,适于脾胃气虚、消化不良、饮食减少、反胃腹泄等症。 灵芝蹄筋汤 需要灵芝15克,黄芪1克装纱

冬季进补什么时候开始

冬天是指农历立冬之后的3个月,这个时候除了气温低之外,人体代谢也会下降,中医师所说的精气等物质是属於比较收敛的时候,所以当然是进补的最好时机。 冬令进补三种说法:一是在立冬后至立春前;二是在冬至前后;三是三九天。医生认为,冬令进补时间的选择因人而异。 绝大部分中医都会认为,一年一度的进补季节,在冬至前后开始为佳。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另一本《易经》中就“冬至阳生”一说,意思就是在冬至这一天,阳气上升,人们运化食物营养的能力会明显上升,因此在这一天开始进补,效果会比较好。 不过这个时间也不是一刀切,对于那些患

老年人养生之进补禁忌

一、忌凡虚必补 “虚则补之”是药膳进补的基本原则,但虚阴虚、阳虚和气虚、血虚之别,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再者,根据中医的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用药膳者若外邪存在,则宜先祛邪解表,不宜盲目进补,其中急性病和慢性病发作者,原来吃补品的应暂停进补,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以及急性胃肠炎、胰腺炎、急性肝炎、尿路感染、肾绞痛、心肌梗

冬天来了老年人进补

专家提醒:老人进补虚则补之 根据中医的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用药膳者若外邪存在,则宜先祛邪解表,不宜盲目进补,其中急性病和慢性病发作者,原来吃补品的应暂停进补,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发作以及急性胃肠炎、胰腺炎、急性肝炎、尿路感染、肾绞痛、心肌梗塞等患者,要通过“祛邪”和“泻实”来治疗。 “虚则补之”是药膳进补的基本原则,但虚阴虚、阳虚和气虚、血虚之别,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舌质红。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

宝宝冬季进补注意事项

1、伤风感冒未愈不能补 秋冬季节,容易感冒,宝宝一般肺弱,外感风邪、痰湿未清的时候不能补,的家长太爱护小朋友,感冒没好,就急急忙忙地想补回感冒拉下的虚弱,这样恰恰会造成宝宝的感冒反复不愈。 比如黄芪,补气效果明显,人用来医治小儿盗汗。而感冒的宝宝出的汗会比往时多,的家长就用它来煲汤给宝宝喝。其实这种做法并不恰当,黄芪性温,感冒未清,不能使用,除非是明显的气虚,否则就是日常煲汤,也不能常用。 2、宝宝滋补与成人滋补区别 大辛大热的食品或药物,如鹿肉、鹿血,人参等,成年人应用尚可,小宝宝应用就不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