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时节调养脾胃正当时
立秋时节调养脾胃正当时
立秋常“叹”空调伤脾胃
“空调族”长期处于空调环境,而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对脾胃不利。尤其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身体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导致胃肠收缩、痉挛,引起胃痉挛、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此外,夏秋交替之季,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部分体虚的“空调族”胃口不佳等症状更为明显。因此,立秋起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另外,在空调环境中的经常喝点暖和水,对于身体虚弱者,也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立秋调养脾胃正当时 饮食谨守5原则
在养生学上,有 “秋来伏不去”之说,此时,正是调养脾胃的最好时机,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空调族”养脾胃,饮食上应作出调整。
1、饮食作息规律
在干燥的秋天,身体的水分特别容易蒸发,身体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血管会较脆弱。尤其是对胃溃疡、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饮食、作息的规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2、以淡补为主
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立秋时节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 " 划清界限 ",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立秋后应以 “淡补”为主,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3、吃祛湿热的药膳
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膳,对身体大有裨益。祛湿的药材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此外,还有薏米、扁豆等。
4、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
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5、少吃消暑水果
俗话说“秋瓜坏肚”。入秋后,虽然天气仍然很炎热,但是阳气已逐渐消退,除了南部沿海的广东、海南等省,我国多数省市都不宜再食用夏日消暑水果。这是因为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天时大量吃瓜虽不至于造成配诶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而导致出现腹泻等脾胃疾患。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尤应禁忌。
脾胃不和应该吃什么食物
脾胃不和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失调,凡能引起脾胃功能失调的原因:如饮食不节、思虑太过、劳累过度、误吐误下等,均可导致脾胃不和证。脾胃不和证的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脘腹胀痛甚或腹泻,嗳气,恶心,呕吐等症。由于脾胃受纳运化功能失常故食欲减退与食后腹胀同时并见;因升降失调,脾气不升反而下陷则见泄泻,甚则小腹胀坠脱肛等.胃气不降反而上升则可见嗳气恶心呕吐等。一般而言消化不良食后腹胀大便溏薄其病变主要在脾;食欲不振或嘈杂易饥其病变主要在胃。
立秋时节保养脾胃,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多吃一些祛湿热的食物或药物。祛湿的药食,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相传李时珍友人的妻子,自腰下浮肿,面目赤肿,气喘,夜不能寐,大便泄,小便短少,服了各种药物均不见效。李时珍诊脉后首先用千金神秘汤和麻黄,一服就使气喘减去了一半,再诊服浑师薷术丸,两天后,小便就大量排出,水肿消去七成,调理数日即痊愈。所以,《本草衍义补遗》在提到香薷的作用时说:“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小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而热自下。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以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其实,关于香薷的作用,祖国医学论述是非常多的,如《本草经疏》讲:“香薷,辛温散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而《本草纲目》则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而在我国民间,立秋也有吃香薷汤的习俗。清朝时候,每到立秋时节,人们都要煮上一大壶香薷饮,待冷却后,家中每个人都喝上一杯,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家不受暑气困扰而产生各种疾病了。而实际上,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宋代以前,如果您仔细观察过《清明上河图》,您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些画面正是售卖冷饮的摊子。如在整幅画临近尾声的地方,在一块标示“久住王员外家”牌子的旁边,撑开着两把遮阳伞,其中一把伞沿下面挂着“香饮子”招牌。这足可见香薷饮在古代的影响力了。如果在立秋之后,天气依然湿热的话,可为自己、家人和朋友,送一杯香薷饮,让古老的滋味化解的“秋老虎”之苦。
二是多吃一些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恢复。这里,给大家推荐一种非常着名的健脾药食——茯苓。说起茯苓,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北京特产茯苓饼那香甜的味道,其次还会想起茯苓酸奶、茯苓酒。茯苓既是食物,又是药物,很受国人的欢迎。《神农本草经》等就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魏晋时期,达官贵人们就常用茯苓与白蜜同服来养生。除了茯苓外,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也可多吃。想方便一点的话可以选择古方揸脾茶,古方揸脾茶就是以茯苓为主要成分,再采用砂仁等各种天然草本为主要原料精配而成。茯苓有益脾和胃之功效,加入甘草后对于脾胃虚弱,不思进饮食者效果更佳。
三是忌食生冷食物。《法天生意》说“立秋后十日,瓜宜少食”,因为尽管立秋后天气尚热,但就太阳能量来说,阳气已经开始收敛,阴气已慢慢增加了,这个时候吃太多阴寒食物,容易损伤脾阳,所以应避免进食西瓜、香瓜等寒凉瓜果。我国民间素有“啃秋”的习俗,即在立秋之日啃吃西瓜。关于这个习俗,很多人解释成西瓜可消除暑日积结的瘀气。实际上立秋之后就不应再吃西瓜等凉性瓜果了,否则将影响到我们的肠胃功能。
小雪吃什么 羊肉
冬季以养“阴”及“藏”为主。肾主藏精、肝主藏血,这个时节,调养肝肾很重要,所以宜吃像羊肉等温补食品。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立秋养生谨记三必要
1、立秋必须要早卧早起
立秋时节,秋高气爽。如果晚上早一点睡,就可以聚敛阳气,而阳气则为我们立根之本,这就是为什么说人老了,阳气就会变弱,而变弱了就会造成身体虚弱,这样抵御外界疾病的能力就会变差,人就更容易生病。而秋季早睡,就能够积聚我们身体内阳气这样我们才能够有精气神。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
并且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所以衣服不宜穿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另外,有些人有早上和晚上,在户外运动的习惯,而在立秋时节,在户外活动后,要及时擦干汗,防止着凉。
2、立秋必须要养肺
立秋后阳气便会转衰,阴气日上。自然界由生长开始向收藏转变,所以我们要顺时养生,这样才能够拥有健康的身体。而中医上认为,肺部和秋季相应,然而秋天天气干燥,这样就会有损肺部,如果腹部虚,那么身体对于外界环境刺激的抵抗力便会降弱。那么人就会容易生病,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要养好我们的肺。
要让肺健康工作,首先得润肺,最好的办法就是食疗,即多吃润肺的食物。首选物品就是百合,它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消热、清心安神的作用。
其次,就是多吃胡萝卜、豆浆、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润肺清肺的食物,少吃辣椒、葱、姜、蒜等辛辣燥烈之物。目前正是梨子上市旺季,人们不妨每天早晚吃一个梨。
3、立秋要注意饮食
秋季进补宜以养阴清润为主。秋季应该多吃熟软开胃、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患有消化道疾病的人,在秋季要做到少食多餐。
在立秋过后,由于天气逐渐变得凉爽宜人,所以人们的食欲便会逐渐好转。不过此时人的胃肠功能还处于较弱的状态,还没有从夏季饮食的习惯中调理过来,如果在这个时候如果吃太多高蛋白食品,会增加肠胃负担,影响胃肠功能。
所以秋季饮食要“少辛多酸”。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在秋季要减少进食过燥的食物。比如一些煎炸类食物,还要适当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可选择性多吃酸、咸味食物,如大麦、黑豆,豇豆。要多吃健脾祛湿食物,如小米、薏米、扁豆、砂仁等;慎食瓜果类水果,有脾胃虚寒的人更应禁忌。
立秋时节要防燥养肺
有专家指出,秋天是最容易引发肺病的季节。因为入秋后气候会逐渐干燥,人的皮肤黏膜水分蒸发会加快,因此容易出现皮肤干涩、鼻子燥热、嘴唇干裂、咽喉痛等症状,这时要注意补水,饮食也要多加重视。
多吃水果消除秋燥症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因此有很多时令水果上市,这些水果都是我们消燥的好食物。例如梨,能够生津解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例如“维生素大王”大枣,汗丰富蛋白质、脂肪、糖类、有机酸等等营养成分,能够促进人体造血;还有酸酸甜甜的葡萄,不仅含有丰富的葡萄糖、果糖、氨基酸、维生素等,还能抗氧化、抗衰老、维持皮肤弹性。
适当运动增强体能
秋季需要做一些温和些的运动。例如,太极拳、八段锦、慢跑、登山、快步走等等的运动。这些运动可以增加肺活量,也能够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还可以提高腰部和腿部的力量,建议多多动起来。>>>更多详情:立秋时节如何养成“耐寒”体质
秋天精神需保持爽朗
接下来,秋风、秋雨、落叶,无不会让人莫名形成一种悲伤的情绪。因此,秋季养生的重点在于要避免悲伤情绪,让自己保持乐观愉快。传统中医有常笑宣肺的说法,就是说大笑能够使肺扩张, 还能清洁呼吸道“浊气”。
秋分和立秋有什么区别 气候特征不同
秋分时节,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秋季,太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昼短夜长的现象将越来越明显,而立秋时并不代表酷热天气就此结束,立秋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立秋后还有一个处暑节气,处暑节气后才出暑。
立秋运动养生 立秋敲打膀胱经
立秋时节正是暑湿肆虐的阶段,因而立秋养生的重点需要放在清热排湿上,而影响清热排湿最重要的一条经脉时膀胱经,在立秋时多多舒展膀胱经能很有效地排湿解热。活动膀胱经的办法有两种,一是刮痧,另一种是通过“摇篮式”瑜伽动作来提高膀胱经的活跃度。
秋季怎么养肺
早睡早起
秋季养肺要早睡早起。立秋时节,秋高气爽。晚上早睡,就可以聚敛阳气,阳气是我们立根之本,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
适当锻炼
秋季养肺应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如太极拳、慢跑、呼吸操、快步走、瑜伽等进行适当锻炼。其中太极拳等运动需练习深沉而缓慢的呼吸,对于增加肺活量,改善慢性呼吸病患者的肺功能具有明显作用。需注意运动后,要及时擦干汗,防止着凉。
饮食调理
秋季养肺饮食上要“少辛多酸”,即多吃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胡萝卜、柑橘、甘蔗、萝卜、银耳等,秋季梨子大量上市,吃梨也有润肺功效。
秋季要少吃过燥的食物。如煎炸类食物,还要适当少吃姜、葱、辣椒等辛味食物。且秋季人还没有从夏季饮食的习惯中调理过来,应避免吃大量生冷瓜果,脾胃虚寒者尤其不能多吃。
秋季怎么养肺 早睡早起
秋季养肺要早睡早起。立秋时节,秋高气爽。晚上早睡,就可以聚敛阳气,阳气是我们立根之本,而早起的话可以使肺气得到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立秋时节气温变化大,因此要根据气候变化,适当增减衣服,以免身体受凉。
早立秋凉飕飕气温仍高需防中暑
2015年立秋时间是8月8日04:01:23,农历2015 年六月(小)廿四。关于立秋,民间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此说法有两种解释:一是立秋准确时刻在早上还是晚上,早上8点之前是早立秋,如果是晚上6点之后,就是晚立秋;二是立秋在(农历)6月还是7月,“此于两月之间分立秋之早晚”。而今年立秋是8日04:01:23,农历六月廿四,不管是在立秋时刻还是农历上,均属早立秋。
那么,今年是早立秋,是不是意味着天气从此凉爽呢?其实不是。立秋后天气还会炎热,这是因为副热带高压强势,与民谚并无关联。所以,还是需要做好准备预防中暑。
立秋过后该注意的三个问题
预防燥热补充水分
专家提醒,立秋过后,天气渐凉,空气中的水分慢慢减少,人们会感觉到口、鼻、眼睛、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这就是中医上说的“秋燥”,很多与干燥有关的疾病比如鼻燥、唇干、咽痛等秋燥症也会随之出现,因此这个时节要注意补充水分。>>>推荐:立秋时节 防燥养肺是关键
饮食习惯更需慎重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活习惯也应顺其自然,秋季养生以“养收”为原则。入秋之后,夏季的炎热慢慢退去,天气渐渐凉爽,热天那种食之无味的感觉也将远去,人体消耗逐渐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可根据秋季的特点来科学地摄取营养、调整饮食,以补充夏季的消耗。>>>推荐:立秋喝一道消暑清热健脾祛湿靓汤
早睡早起运动不可少
早睡早起依然是养生的基础。早睡,有利于顺应阴精的收藏,可以养气;早起,有利于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身体得到必要的休息,保持精力充沛。除此之外,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增强免疫力,减少感冒几率。但要注意运动强度不要过大,一些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比如登山、慢跑等适合大多数人。
广东立秋后还会很热吗 立秋后眼睛干涩是怎么回事
每天对着电脑的上班族会觉眼干、眼发热、看东西有些模糊,有时还伴有眼痒,这就是俗称的“干眼症”,所以,立秋时节,上班族要学会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立秋之后天气会有什么变化 立秋后还会热吗
会。
立秋并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此时还在暑热时段尚未出暑,要等到处暑才出暑,因此初秋时天气仍然很热,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按照“三伏”的推算方法,“立秋”这天还处在中伏期间,酷暑时节并没有过完,还是比较热的,如果想有真正凉爽天气,一般是要到白露节气之后了。
2021年几点立秋
2021年立秋时间是2021年8月7日15:39:58。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节气在大暑节气之后,到了立秋节气就标志着季节上面的秋天正式到来,到了此时节,阳气会开始收敛,因此,立秋也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节点,从气候上来说,立秋,也意味着降水、湿度等,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下降或减少,进入到立秋节气之后,万物也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
立秋是不是就凉快了 立秋谚语
寓意:立秋时节,秋季开始,气温总趋势由热转凉,夏天酷热的天气很难再现,人们可以把手中的扇子放下,不要再贪凉。
寓意:春天种下的作物,到了秋天就要逐渐泛红成熟了。
寓意:立秋之后,作物步入成熟期,就连一寸长的小草也开始结子。如蒲公英的种子,就会随风四处飘落,到来年春天又会发芽生长。
寓意:立秋之后,已过了大部分作物的播种时节,如此时才种芝麻,已无收获的可能性。
寓意:立秋若是在农历七月,日子感觉过得慢;立秋要是出现在农历六月,人们就会感觉日子过得很快。
立秋将至早睡早起莫贪凉
立秋时节,虽然暑热未尽,但是凉风也逐渐来到。天气变化莫测,早晚温差较大。立秋时节也是天高气爽之时,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多增加夜间的睡眠时间,来补充夏日的睡眠不足。“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防止收敛太多。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一般来说,秋季适宜晚上9-10点入睡,早上5-6点起床。在睡觉前,可以多吃一些养心的食物,例如冰糖百合莲子羹、小米红枣粥、藕粉或者桂圆肉水等,睡前也可以用温水泡泡脚来促进睡眠。
俗话说,“春捂秋冻”,这是顺应秋季自然收敛的养生所必须的。适当的秋冻可以保证机体从夏热顺利过渡到秋凉,提高身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和抗寒能力,从而激发机体逐渐适应寒冷环境,这对冬季常见的各种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积极的预防作用。所以,在初秋时节别忙着加衣。
最后,39保健编辑提醒,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大,夜间吹空调风扇时也要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