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眼有哪些表现
远视眼有哪些表现
1、视力减退。轻度远视具有调节代偿能力,其远、近视力都正常,犹如正视眼。但远视程度较高者,其远、近视力均不正常,且年龄越大,调节力越弱,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环状光圈越大,物像越模糊,因而近视力比远视力更差。为此,远视眼的视力,减退是取决于远视程度和调节力的强弱的。
2、视力疲劳。远视眼患者无论是看远或看近都较正常人使用更多的调节力,且集合作用量也很大,这就破坏了视近反射的平衡协调,使之长时问处于近距离用眼状态。天长日久就会出现视力模糊、眉弓部发胀、头痛、思睡、失眠、记忆力减退等调节性疲劳体征。
视疲劳是远视眼最为常见的症状,同时可伴有头痛、头昏和身体与精神方面的不适。如视疲劳持续过久,有时可能发生短时间的睫状肌麻痹,造成高度的视力障碍。但也可能发生睫状肌的痉挛性收缩,以致引起假性近视。至于调节与集合作用的分离,可表现为两种方式:准确的调节,配合过度的集合;或不够的调节,配合适度的集合。但因前项方式,可以获得比较满意的视力,故成为一般远视眼的发展趋势,即牺牲两眼单视,以便取得单眼视力的清晰性,因而养成一眼(视力较好的一眼)单视,而忽视他眼的习惯,结果形成内隐斜或内斜视。
3、内斜。视远视程度较大的学龄前儿童由于过度调节和过多的集合,使视近反射失调而诱发内斜视或内隐斜。
4、眼底改变。轻度远视眼的眼底是正常的。中度以上的远视眼,眼底可表现视乳头较小,色泽潮红,边缘模糊稍有隆起,颇似视乳头炎,但眼底可矫正,眼底长期无变化,故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引起老花眼的原因有哪些
(1)轴性老花眼:是远视眼中最常见的,即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为短,也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mm,处于+2.50~+3.00D的远视状态,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
随着发育,眼轴也慢慢增长,但在5岁还有90%的孩子处于远视状态,16岁则减少到50%,但因度数较低,处于调节范围之内,一般不会感觉到。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则形成轴性远视眼。一般临床所见的远视,多在+6D以内,但也可见有高度数远视眼,有的甚至会高达+24D。
(2)曲率性老花眼:是由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多为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先天性平角膜等,也有由角膜外伤引起者。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普及,因近视手术过矫引起的远视逐渐增多,应引起重视,但PRK术后早期因角膜上皮尚未完全修复,常会表现为阶段性的远视现象,应事先给病人解释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屈光率性老花眼: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人及糖尿病人,有的晶体脱位也可导致远视。此外,眼球壁及眼内肿瘤、网膜水肿、眼眶的炎性肿块,甚至网膜剥离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显远视。
近视眼的专业诊断方法
视力诊断: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1。0者均属近视(使用的视力表不同,而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如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则低常远视力的记录应为<5。0)。年龄男性<0岁、女性<45岁者,近视力正常应为1。5,标难检查距离均为25cm。
屈光诊断:即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理论上的诊断标准应为:远视力<1。0、眼球轴长>24mm,调节麻痹下视网膜捡影为近视屈光(最低屈光度至少为≥-0。125D)者。但是,就目前条件与水平来说,如此准确与明确尚难以做到。
眼底诊断: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眼,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眼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一般有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诊断为真性近视眼,其屈光度在-300D左右或更高。有的伴着黄斑变性和出血等,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眼。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可根据眼底镜上的屈光度估计大概的屈光状态。
远视眼有什么症状
远视患者往往会出现近视力障碍,严重者会影响到远视力。此外,由于远视者需要频繁地进行自我调节,因此比较容易出现视疲劳。
如何判断孩子假性近视
检查:视力:右:0.9.左:0.8.双眼结膜轻度出血,角膜清,晶体、眼底及眼位正常。鼻窦X线片正常。
初步诊断:近视眼前驱症候群。
诊断依据:青少年在发生近视前,往往有先兆症状,开始并不足表现为视力下降,因青少年的眼睛似乎不易疲劳,即使视力有一定的下降也往往不易发觉。
近视眼诊断的重点在于区分近视与近视眼的不同含义。近视是视力概念,近视眼是屈光概念,两者不可混淆。前者为远视力低常,近视力正常的一种近视现象,后者为一类近视性屈光不正。近视眼表现有近视,但有近视者不一定都是近视眼。
严格说来,近视眼均应以眼的屈光学诊断(静态屈光度)为准。目前,诊断依据可小结为:
视力诊断:即凡近视力≥1.0、远视力<1.0者均属近视(使用的视力表不同,而有不同的记录方法,如为标准对数视力表,则低常远视力的记录应为<5.0)。年龄男性<0岁、女性<45岁者,近视力正常应为1.5,标难检查距离均为25cm。
屈光诊断:即于睫状肌麻痹下视网膜检影呈现近视屈光(≥-0.25D)者。理论上的诊断标准应为:远视力<1 0="">24mm,调节麻痹下视网膜捡影为近视屈光(最低屈光度至少为≥-0.125D)者。但是,就目前条件与水平来说,如此准确与明确尚难以做到。
眼底诊断:不管是哪种类型的近视眼,都应检查眼底,可初步估计近视眼的轻重及真假近视眼。一般有近视弧形斑,豹纹状眼底改变,可诊断为真性近视眼,其屈光度在-300D左右或更高。有的伴着黄斑变性和出血等,如果眼底正常,可能是轻度近视或假性近视眼。有经验的眼科医师,可根据眼底镜上的屈光度估计大概的屈光状态。
近视眼病因在生活中会有哪几种
遗传素质是导致近视眼病因发生的主要因素: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眼,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近视眼的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
近视眼病因与发育因素有关: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眼,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眼,多在学龄期开始。这种近视称为高度近视或进行性近视或病理性近视。此种近视到晚年可发和退行性变,因此视力可逐渐减退,配镜不能矫正视力。很少在出生时就有近视眼,但有极少数为先天性的。
不断诱发出现近视现象的原因
(1)遗传素质是导致近视眼的原因之一,近视眼有一定遗传倾向,已被公认,对高度近视眼更是如此。但对一般近视,这一倾向就不很明显。有遗传因素者近视眼的,患病年龄较早,多在6.00D以上。但也有高度近视眼者,无家族史。
(2)发育因素也会导致近视眼的现象出现。婴儿因眼球较小,故均系远视,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也逐渐加长,至青春期方发育正常。如发育过度,则形成近视,此种近视称为单纯性近视眼,多在学龄期开始。一般都低于6.00D。这是形成近视眼的原因之一。
小孩远视是怎么形成的
1、屈光率性远视眼:由于房水、晶状体的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的屈光指数增高引起,这类原因比较少见,主要见于老年及糖尿病人,有的晶体脱位也可导致远视眼。此外,眼球壁及眼内肿瘤、网膜水肿、眼眶的炎性肿块,甚至网膜剥离都可引起病理性的明显远视。
2、曲率性远视眼:是由眼球屈光系统中任何屈光体的表面弯曲度较小所形成,多为先天性因素,如先天性扁平晶状体、先天性平角膜等;也有由角膜外伤引起者。近年来,由于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普及,因近视手术过矫引起的远视逐渐增多,应引起重视,但PRK术后早期因角膜上皮尚未完全修复,常会表现为阶段性的远视现象,应事先给远视眼病人解释清楚,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3、轴性远视眼:轴性远视是远视眼中最常见的,即眼的前后轴比正视眼为短,也是屈光异常中比较多见的一种。在初生时人的眼轴平均约为17.3MM,处于+2.50~+3.00D的远视状态,可以说婴儿的远视眼是生理性的。随着发育,眼轴也慢慢增长,但在5岁还有90%的孩子处于远视状态,16岁则减少到50%,但因度数较低,处于调节范围之内,一般不会感觉到。有些人在眼的发育过程中,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眼球停止发育,眼轴不能达到正常眼的长度,则形成轴性远视眼。一般临床所见的远视,多在+6D以内,但也可见有高度数远视眼,有的甚至会高达+24D。
远视眼会引发青光眼吗
虽然从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上看,青光眼与远视眼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但事实上并非如此。远视眼患者更容易得青光眼,因为远视眼的人眼球的轴径短,眼球比正常人小。
如果把眼球比作一间房子,对于远视眼的人来说,这间房子是比正常房子小的,但是里面的家具没有少摆,这就会导致房子很拥挤。正是因为眼球内部的拥挤,往往容易导致前房浅或者房角窄。如果远视眼者碰上激动、熬夜、低头长时间在暗处看书这些诱因时,可能导致房角突然关闭,房水堵塞使得眼压突然一下子爆发性升高,这样就导致青光眼的急性发作。
青光眼有两大特点:一是在发病机制上更具有隐匿性,患者早期往往没有出现任何明显的不适,即使出现不适也较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而错过及时诊断;二是在致盲程度上更具有威胁性,一旦患者错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治疗,往往容易导致不可逆的视力损伤。
对于本来已经出现远视的人来说,日常生活工作中应该特别小心照顾眼睛,远离一切可能导致眼压突然性爆发升高的诱发因素,例如避免情绪激动、避免熬夜、避免在光线暗的情况下长时间低头看书或玩掌上游戏机等。
远视与老花眼有什么区别
远视与老花眼有什么区别
1、“远视眼”当眼球的调节作用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之后会聚形成物像。远视眼多因眼球前后径变短或是因小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变小,房水及晶状体屈光度减少等所引起。
2、“老花眼”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年过40岁的人,由于晶状体的硬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小部分是睫状肌衰退,产生看近困难,需配戴老花镜。老花发生的年龄并不一致,这与本人的屈光状态及各人工作性质有关。一般40岁以前的正视者不需配戴花镜,远视眼者其近点距离较正视者远,但两者的调节力的减弱并无差别,因此,同龄人远视较正视眼者早出现花眼现象。
远视的症状有哪些
1、视力远视患者为了获得清晰物像,不论看远或看近都需要运用调节,而调节力的强弱与年龄和健康状况相关。
(1) 轻度远视在青少年时期,由于调节力强,远近视力都正常,故又称为潜伏性远视。
(2) 中、高度远视,有的远视力正常而近视力差,有的远近视力均不正常,所以又称为显性远视。
(3) 随着年龄增长,调节力下降,远近视力均下降,以近视力减退更明显,出现“早花”现象。
(4) 年轻患者由于长时间过度的调节痉挛,眼屈光力暂时加强,使远视眼呈现正视或近视状态,后者称为假性近视。
2、远视患者常伴有慢性结膜炎、睑缘炎或睑腺炎。
3、视力疲劳 视力疲劳是远视患者的主要自觉症状,表现为视物模糊,眼球、眼眶和眉弓部胀痛,甚至恶心呕吐,尤其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更为明显,稍事休息症状减轻或消失。
4、远视患者使用过多的调节必然伴随过多 的集合,因而产生调节性内斜视,远视度数较高的一眼呈内斜位。
5、眼球各部分较小,晶状体大小基本正常,前房浅。高度远视眼眼球小。视乳头较小、色红、边缘不清、稍隆起,类似视乳头炎或水肿,但矫正视力正常或与以往相比无变化,视野无改变,长期观察眼底情况无变化,称为假性视乳头炎。
什么年龄易患近视眼
近视眼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近视眼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两大因素有关:
通过大量人群调查和双生子的研究,证明近视眼是一种与遗传有密切关系的眼病。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单纯近视为多因子遗传。
环境因素可影响眼的屈光变化已为动物试验和临床工作所证实。制造恶劣的视觉环境,形觉剥夺和限制看远可使幼小动物变为高度近视眼;儿童繁重的近距离作业和不良视觉卫生条件是儿童少年单纯性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防治近视眼应从改善儿童学习环境,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等入手。
近视眼有哪些危害?
视力减退是近视眼的主要症状。轻、中度近视眼患者远视力低常而近视力正常,表现为看远处物体模糊不清,但读写不困难。
高度近视眼则远、近视力都不好。视疲劳是近视眼的另一个常见不适,多与调节集合失衡有关,近视眼习惯近距离读写,长时间读写后可引起视物模糊、眼胀、头痛等不适;眯眼视物以利改善视力却可导致疲劳。
高度近视发生眼组织退行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症状。玻璃体混浊可产生飞蚊症,视网膜脉络膜退行病变可发生黄斑出血、萎缩,甚至视网膜脱离,赞成严重视力障碍。
什么年龄容易发生近视眼?
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者发病较早,幼儿时期就可能已是近视眼了。近视发生越早,形成高度近视眼的可能性越大。病理性近视眼在20岁以后还可能发展。
单纯近视眼多发生于生长发育旺盛的少年时期。有统计证明,小学三年级以前视力低常主要由远视眼、散光眼、先天性近视眼所引起,四年级以后近视眼比例增加,高中学生中远视力低常主要由近视眼引起。儿童少年远视力下降初发年龄大多在10-15岁,半数以上集中于12-15岁。但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提高,电视、电脑的普及使近视发病年龄有提早的趋势。单纯性近视眼在20岁左右趋于稳定。
老花眼和远视眼有什么区别
老花眼是老年人较为常见的眼科疾病,引发这个病的原因有很多,此疾病目前为止没有什么有效的治疗方法,只能够尽可能的减缓老花眼的病程发展,很多人都会问老花眼和远视眼有什么区别?有些人会把老花眼和远视眼弄混,但是事实上,他们是不同的,下面我们针对此问题进行具体介绍。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年过40岁的人,由于晶状体硬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于是看近困难。而远视眼是调节作用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其原因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变短,或因小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变小及晶状体屈光指数减小等引起。因此,老花眼和远视眼完全不同。但在戴用凸透镜矫正视力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此外,老花眼出现症状与本人的屈光状态及工作性质有关。一般在40-50岁时发生老花眼,但如果有远视眼未矫正,老花的出现要比正视眼者要早。
远视眼是眼病中常见的屈光不正,它是因眼球在无调节情况下外界景物的成像聚焦于视网膜后,不能看清物体。远视眼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看近物和远物都不受影响:多见于青少年轻度远视患者,它可以通过眼球的睫状肌及富有弹性的晶状体进行自身调节看清物体。
②看近物不清楚,看远处物体较清楚:这些患者远视度数一般较深,或因年龄增大,调节能力减弱而显示出来。
③远近物体均不能看清楚:这是较严重的远视,远视眼在儿童时期多属于生理性的,一般不需要用镜片矫正,视力可通过眼球调节达到正常。但若成年后仍有明显远视,则是眼球发育不完善的结果。
这里特别提出的是远视眼并不是人们想象中能看清远处物体,实际上它看远看近都不清楚,需要眼球进行调节来看清物体。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45岁左右,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和晶状体的弹性开始生理性衰退,看近时特别是阅读小字感到力不从心,需将阅读物放在眼前远一些的地方才能看清。
以后看东西时间稍长些可出现眼酸、眼胀、视物模糊,甚至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这些都是因老花眼而带来的一系列视疲劳的症状,这时需配用一副合适的眼镜来补偿眼睛调节能力的减退,所以远视眼与老花眼并不是一回事。
斗鸡眼怎么矫正呢
在了解婴儿斗鸡眼怎么办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婴儿斗鸡眼的原因。婴儿斗鸡眼有先天性远视或近视所导致,大多数由于调节眼球活动的一些肌肉功能不协调所导致的。
婴儿斗鸡眼出生3个月后,就会消失,但是如果婴儿3个月后还是有斗鸡眼,这就有可能是天生的斗鸡眼,那就需要动手术才能好。
1) 戴远视眼镜矫正
如果婴儿斗鸡眼是远视造成的,通常可戴远视眼镜来加以矫正。这情况的婴儿都是假性斗鸡眼,所以要注意孩子经常更换婴儿位置,注意室内光线不能太亮,还应经常变换婴儿睡眠时的体位。只要加以注意,在宝宝4~5岁就可以痊愈。
2) 天生斗鸡眼需做手术
天生斗鸡眼需要做矫正手术才能完全康复,值得注意是矫正手术最好在2岁左右实施最好,否则天生的斗鸡眼引起的弱视不易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