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呢
婴儿母乳性黄疸怎么办呢
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了解上面所介绍的这些方法之后,那么家长们就应该知道,如何帮助宝宝们降低和解决这种母乳性黄疸的问题了,这也是每一个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的一些常识了解。帮助宝宝远离更多的疾病影响。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是否应停止喂养母乳呢?一般来说不必,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不会出现较重症状,也不需要特殊的药物治疗。如果经化验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就不必紧张地带着宝宝多次去医院求治,以免交叉感染。
母乳性黄疸不需要吃药。轻时可以继续吃母乳,重时应该停用母乳,改用其他配方奶。母乳是宝宝最理想的营养品,为使宝宝得到必需的营养,可采取多次少量的母乳喂养的方法。暂停期间,可以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证乳汁持续分泌,等宝宝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了解上面所介绍的这些方法之后,那么家长们就应该知道,如何帮助宝宝们降低和解决这种母乳性黄疸的问题了,这也是每一个家长在照顾宝宝的过程当中,必须注重的一些常识了解。帮助宝宝远离更多的疾病影响。
母乳性黄疸原因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的原因是什么
母乳性黄疸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清楚。近来多认为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母乳性黄疸肠肝循环增加有关。一般认为,新生儿小肠内的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经过检测确认),活性高。这种主要来源于母乳的酶,可催化结合胆红素变成未结合胆红素,此过程在新生儿小肠内进行,加上小儿肠蠕动相对慢,使大量应排泄的胆红素被这种酶解离成未结合胆红素,吸收增加,即出现母乳性黄疸。
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母乳性黄疸要怎么处理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主要是见于生后一周以内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由于他的奶量不够,导致大便排除延迟,然后使肠肝循环增加,使黄疸升高,这时候建议加强喂养,可以适当地增加哺乳的频次,如果是妈妈的母乳实在不够,必要时补充配方乳的喂养。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是见于纯母乳喂养生后一周以后的宝宝,一般它的峰值大概在生后两周出现,然后持续时间会比较长,最长的可以延至到两到三个月,一般如果是宝宝情况都还好,在十五毫克每分升以下,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如果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建议暂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黄疸下降以后可以继续母乳喂养,如果是黄疸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是建议加用光疗退黄,所以母乳性黄疸也是要监测它的值,如果黄疸是明显地升高,还是会要建议积极的干预治疗。
得了母乳性黄疸一定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当新生儿开奶迟,摄入量不足,肠蠕动减少时,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肠道中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后者易被小肠重吸收进入血循环,加重黄疸。
早发型黄疸的特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易被忽视,因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时间与生理性黄疸相似,即在出生后2~3天出现,并于第4~6天最明显,然后在两周内消退,但胆红素的最高值超过生理性黄疸。
晚发型黄疸的特点:通常所称母乳性黄疸一般均指此型。出现时间较晚,常紧接生理性黄疸之后发生,与生理性黄疸重叠且持续不退;亦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加重,即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2~3周达到高峰,胆红素可达342μmol/L(20mg/dl),4~12周后下降。
母乳性黄疸婴儿停止母乳喂养2~3天后,黄疸即明显下降,借此可确定诊断,3天无明显降低者可排除母乳性黄疸。再恢复母乳喂养,胆红素可轻度上升,但不会比以前高。婴儿除黄疸外,一般状态良好,生长发育正常。诊断母乳性黄疸要排除溶血、感染、肝炎综合征及胆道闭锁等其它原因引起的黄疸。
母乳性黄疸轻者无需特殊处理,黄疸明显,当胆红素高达256.5μmol/L(15mg/dl)以上时,可暂停母乳喂养2~3天,改用其他乳制品,必要时可以与光疗配合。暂停期间,宜用吸奶器将母乳吸出,以保持乳汁分泌,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再继续母乳喂养,此后,即使有轻度黄疸,也不必再停母乳。
母乳性黄疸是怎么引起的呢
(一)发病原因
其发生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肠-肝循环增加有关,由于母乳本身造成,推测主要原因有: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黄疸患儿母亲母乳中不饱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对肝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产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结合的胆红素再分解,小肠重吸收增加,至肠-肝循环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二)发病机制
最近几年研究认为,母乳性黄疸是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由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这种学说较为成熟,并得到验证,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 GD)在发病机制中起主要作用。
1.新生儿肠道内β-GD丰富 肠道内β-GD主要来源为母乳(新生儿自身也可产生,正常肠道菌群建立后也可产生,但产生较少),β- GD分解结合胆红素,还原为未结合胆红素,经小肠再吸收进入肠-肝循环,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引起黄疸。
2.肠内β-GD活性高 新生儿小肠中β-GD活性高,为成人的10倍。
3.胆红素排泄少 新生儿摄入不足,肠内蠕动减少或开奶延迟,肠道菌群建立晚,缺乏转化胆红素的菌群,可使结合胆红素排泄减少。
4.胆红素重吸收多 有人发现母乳中有特殊的脂肪酸、胆固醇,促进了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
母乳性黄疸的发病主要是因为新生儿胆红素代射的肠肝循环增加,这是由于母乳中含有的特殊的脂肪酸和胆固醇造成的。那么,新生婴儿出现母乳性黄疸是不是要停止母乳喂养呢?正确的作法是继续母乳喂养,可以采取多次少量的喂养方法。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多久能消退
新生儿在喂母乳后不久,会出现皮肤变黄,而且持久不退的情况。新爸新妈别担心,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产生是属于正常现象。那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消退呢?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容易出现母乳性黄疸。新生儿母乳性黄疸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早发型和迟发型母乳性黄疸。
无论是早发型还是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在停止喂养母乳3-5天后,新生儿黄疸就逐渐减退;若再开始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又会重新出现。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比一般生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长,有的可长达1-2个月。新爸新妈要注意的是:新生儿母乳性黄疸和宝宝肝炎要区别哦,可以通过化验得知具体的情况。
新生儿黄疸常发生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新生儿黄疸的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如果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黄疸经过4-11周后便会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新生儿母乳性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都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或是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没有差别。
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
通常情况而言,患有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不需使用药物。只要一般情况良好,也不必因黄疸存在而中断母乳喂养。如情况严重,则应断奶几天,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用母乳喂养。
母乳性黄疸什么时候退呢
1、母乳性黄疸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疸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疸经4-11周后可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
2、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
3、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
4、治疗:一般来说,患有母乳性黄疸的患儿不需使用药物。只要一般情况良好,也不必因黄疸存在而中断母乳喂养。如黄疸严重,则应断奶几天,待黄疸消退后再继续用母乳喂养。
新生儿黄疸退而复现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儿这个日龄的胆红素的测定正常值应该小于2~3毫克/dl,这位婴儿胆红素值又较前升高,有2种可能性:1.母乳性黄疸,2.有病理情况。如何来判断要结合婴儿的综合情况(吃喝拉撒、体检等)及有关医疗上的进一步检查。母乳性黄疸临床表现见如下:
少数母乳喂养的婴儿在生后一周左右的时候黄疸非但没有消退的迹象,反而日趋严重,往往在生后2~3周达到高峰。但此时婴儿一般情况好,吃奶很好,体重也在上升,排黄色大便,也没有其他不适的表现。这时候就应该考虑为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有早期出现和晚期出现两种情况,早期出现的母乳性黄疸一般发生在生后第3~4天;晚期出现的母乳性黄疸常常紧接着生理性黄疸而发生,也可在生理性黄疸减轻后又加重,通常在出生后7~14天出现。母乳性黄疸胆红素浓度一般不会太高,最高浓度约为15~25 毫克,其高峰时间是生后2~3周,如继续喂母乳,高峰时间将持续4~10天后逐渐下降,约于生后3~12周降到正常,平均下降2.5 毫克/天。
母乳性黄疸除黄疸外,若无其它不适,宝宝可正常生长发育,预后较好,可以不停母乳,加服微生态制剂(如益生菌类),如果黄疸消褪不明显,可暂时停止母乳喂养3天左右,用配方奶代替。如果确实是母乳引起的,黄疸会明显消退。3天后再给婴儿喂哺母乳,可能黄疸会再次出现,但程度要比以前轻一些。如果停母乳后黄疸仍无消褪,反而加重,或者宝宝有大便发白、肝脾肿大等不良症状,那么就可能不是母乳性黄疸了,此时就需要到医院就诊,明确黄疸的原因。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家长们最为关心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新生儿的身体健康,我们建议广大的家长朋友们要学习一些护理新生儿的知识,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新生儿黄疸退而复现的原因。
母乳性黄疸有危害吗
母乳性黄疸,顾名思义,是因为婴儿喂养母乳而出现的黄疸。
母乳性黄疸可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发病原因是由于此种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含量多、活性高,使婴儿胆红素在肠道中重吸收增加而引起黄疸。
一般来说,随着月龄的增长,黄疸可逐渐消退,对宝宝生长发育并无多大影响,不必过于担心。如果停用母乳后黄疸没减轻,或反而加重,应该再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母乳性黄疸的孩子一般状况都很好,不存在感染、缺氧、酸中毒的情况,使间接胆红素与白蛋白分子结合的牢固,因此更难以透过已趋于成熟的血脑屏障而损伤脑细胞。再者,母乳性黄疸的子血中胆红素浓度都不会太高,经停喂母乳后血中胆红素会迅速下降。一般情况下停母乳1~3天血中胆红素可下降原来水平的50%。
母乳性黄疸预后良好,一般不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多数能自行恢复。所以母乳性黄疸并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新爸爸新妈妈也不用太担心。
壹药网温馨提示
通过对这则资讯的阅读与理解,我们都会知道母乳性黄疸的危害有哪些了。同时,也会发现其实如果处理地好的话,母乳性黄疸的危害根本就没有什么以及它的预后也是很好的。所以,我们不需要太惊慌了,调整好心态。
母乳性黄疸什么时候能退
母乳性黄疸易发于用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母亲怀孕时,一般无特殊疾病史。黄疸常发生在出生后第一周末或第二周初。黄疸高峰出现于第二、三周。持续母乳喂养,新生儿的黄疸经4-11周后可自行消退。如果暂停母乳喂养,则黄疸大多在2-4天内迅速减轻,在第6-9天内可完全消失。黄疸患儿的其他方面大多比较正常,生长发育、智力状况可与健康婴儿无异。如停喂母乳几天后再喂母乳,黄疸可再次出现,不过此时出现的黄疸往往是轻度的。以后,即使持续地用母乳喂养,黄疸亦不出现。这是由于母乳中的孕烷二醇激素在新生儿出生后3-10周逐渐消失。另一方面,新生儿或婴儿自身肝脏功能和酶的发育趋于成熟,即使母乳中仍有少量的激素存在,患儿的黄疸也会同样消退。
吃母乳会导致黄疸吗
近年来国内由于对母乳性黄疸认识提高,加以大力提倡母乳喂养,开展母婴同室,纯母乳喂养率明显上升,随之母乳喂养性黄疸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有临床统计发现,母乳性黄疸可占到新生儿黄疸发生率的20%以上。不过,导致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原因至今尚无明确结论。
在完全吃母乳的小儿中,有少数小儿生后2~3周后黄疸仍持续不退,且黄疸程度也较重,皮肤、眼白部分黄染较深,但小儿精神好,能吃能睡,体重增长也正常,经化验检查除血胆红素增高外肝功能等均正常,如试停母乳则黄疸逐渐减轻或消腿,这种黄疸称为“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主要由于母乳中有些成分会影响小儿胆红素代谢所致。如黄疸不是很重,可不必特殊处理,多在添加辅食后即可逐步减轻并消退;如黄疸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小儿的饮食,如暂停吃母乳改吃牛奶等,既有利于诊断也可用于治疗,待黄疸减轻或消退后即可恢复吃母乳。
母乳性黄疸的肝功能表现 母乳性黄疸反弹怎么办
母乳性黄疸是指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无肝病及溶血的表现。母乳性黄疸主要是由于纯母乳喂养,或者是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母乳成分中含有的一个酶的活性偏高,导致胆红素的重吸收升高,另外有可能跟母乳喂养的肠道菌群是有关系,还有跟遗传因素有关系,如果是母乳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停母乳两到三天,黄疸下降是比较明显的,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能会有反跳,一般反跳的程度不会比前面更高,随后慢慢地消退,母乳性黄疸如果黄疸反弹不是很明显,是不需要特殊干预,继续监测黄疸情况,如果是黄疸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建议继续暂停母乳三天左右,黄疸可以下降50%左右,如果是黄疸上升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则建议光疗退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