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分为几种类型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前列腺炎分为几种类型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细菌入侵前列腺后,由于毒力不是太过凶猛,前列腺免疫力还能与之抵抗,于是起病就不如急性期那样迅猛。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主要表现为全身症状,如容易疲倦乏力,腰酸背痛,神经衰弱,精神紧张,记忆力减退和头晕失眠。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所致的局部症状主要是排尿不适,有轻度尿频、尿急的现象,此外还容易出现勃起障碍、性欲低下、早泄和遗精。
男性前列腺炎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一、症状
1.细菌性前列腺炎:是由一种或数种病原菌引起的前列腺急性或非急性感染。致病菌为革兰氏阴性需氧菌,如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发病突然,有寒战和高热,尿频、尿急、尿痛。可发生排尿困难或急性尿潴留。临床上往往伴发急性膀胱炎。前列腺肿胀、压痛、局部温度升高,表面光滑,形成脓肿则有饱满或波动感。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尿频、尿急、尿痛,排尿时尿道不适或灼热。排尿后和便后常有白色分泌物自尿道口流出。有时可有血精、会阴部疼痛、性功能障碍、精神神经症状。前列腺呈饱满、增大、质软、轻度压痛。病程长者,前列腺缩小、变硬、表面不完整,有小硬结。
2.非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其临床症状与体征与细菌性前列腺炎相类似。尽管在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炎症细菌,但分段尿细菌培养和其它检查方法均未发现致病菌。
3.淋病合并症前列腺炎:淋球菌引起的前列腺主要表现为慢性病变,其症状轻微,有会阴部不适,阴茎痛,早晨尿道口有“糊口”现象,尿中见到淋丝,前列腺按摩液有脓球及卵磷脂减少,涂片或培养找到淋球菌
4.肉芽肿性前列腺炎: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多为非特异性,常与近期的尿路感染有关。多半病例直肠指诊可及前列腺硬结或弥漫性硬块,与前列腺癌不易区分,故有讨论的必要性。
5.前列腺痛:又称类前列腺炎综合症,是指肛门两侧的提肛肌等处有较明显的压痛。本类型在前列腺炎各类型中所占比例略低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二、诊断标准: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于其临床表现明显和典型,易做出诊断;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变异较大,且不确切,许多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检查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中经常无法鉴别,放射学和尿道膀胱镜检查,对诊断可能有一些帮助,但也不能肯定诊断。前列腺组织学检查只在一些少见类型的前列腺炎,如肉芽肿型前列腺炎才需要。
前列腺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I型常发病突然,表现为寒战,发热,疲乏无力等全身症状,伴有会阴部和耻骨上疼痛,甚至急性尿潴留。Ⅱ型和Ⅲ型临床症状相似,多有疼痛和排尿异常等。不论哪一类型慢性前列腺炎都可表现为相似临床症状,统称为前列腺炎症候群,包括盆骶疼痛,排尿异常和性功能障碍。
盆骶疼痛表现极其复杂,疼痛一般位于耻骨上、腰骶部及会阴部,放射痛可表现为尿道、精索、睾丸、腹股沟、腹内侧部疼痛,向腹部放射酷似急腹症,沿尿路放射酷似肾绞痛,往往导致误诊。排尿异常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畅、尿线分叉、尿后沥滴、夜尿次数增多,尿后或大便时尿道流出乳白色分泌物等。偶尔并发性功能障碍,包括性欲减退、早泄、射精痛、勃起减弱及阳痿。IV型无临床症状。
前列腺炎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在泌尿外科男性患者50岁以下中占首位。1995年NIH制定了一种新的前列腺炎分类方法,I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Ⅱ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
女性到底会有前列腺炎吗
临床上绝大多数慢性前列腺炎是查不出致病菌的,也就是属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于这种类型的慢性炎症,是不会传染给女方的,既使是查出有细菌感染,也就是属于非特异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于女方阴道内有较强的抵抗外来细菌感染的能力,因而不必顾虑妻子被传染上。
关于前列腺炎会不会传染给女性造成危害这个问题,很多专家指出,这个不能一概而论,由于前列腺炎具有很多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炎传染性也不尽相同。大部分前列腺炎是不具备传染性的,但是不排除也有部分患者会经过性生活传染给女方引起对方妇科炎症。
专家介绍,随着研究水平的进步,临床发现以前倾向于前列腺炎属于感染性炎症的观点是不全面的。前列腺炎有很多种类型,其中单纯由细菌感染所导致的前列腺炎只占很少的一部分,所以大部分是属于非感染性的。专家指出,目前普遍公认的前列腺炎有四种分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非感染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不会传染给女方的。
另外,非特异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于女方阴道内有较强的反抗外来细菌感染的能力,因而不必顾虑对方被传染。
不同类型的前列腺炎
(1)根据患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与慢性前列腺炎。
(2)根据致病病原体不同,可分为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前列腺炎、真菌性前列腺炎和滴虫性前列腺炎等。
(3)根据前列腺的病理变化,可分为特异性前列腺炎与非特异性前列腺炎。
(4)以“四杯法”检查为基础的分类:以往的20多年来,临床上大多采用通过比较初始尿液、中段尿液、前列腺按摩液、前列腺按摩后尿液标本中白细胞数量和细菌培养结果的“四杯法”为基础的传统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划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K)、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和前列腺痛(PD)4个类型。
前列腺炎的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于其临床表现明显和典型,这类前列腺炎的诊断是很简单的;慢性前列腺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变异较大,且不确切,许多症状、体征和病理学检查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中经常无法鉴别,放射学和尿道膀胱镜检查,对前列腺炎的诊断可能有一些帮助,但也不能肯定诊断。
前列腺组织学检查只在一些少见类型的前列腺炎,如肉芽肿型前列腺炎才需要。在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组织学改变对确定炎症为细菌病因并无特异性,1组连续162例前列腺增生手术切除,发现前列腺炎症发病率98%。观察到有6种明确的炎症形态学类型,但前列腺细菌感染培养阳性和阴性无明显差异。大多数病例炎症反应是局灶性的,仅累及整个前列腺的小部分,因此前列腺活检在前列腺炎处理上很少有指导意义。前列腺活检标本组织培养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断价值很小。
前列腺炎的六种类型
科学的分类不仅有利于对疾病的研究,也有利于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前列腺炎的为绝大多数学者所完全接受的分类方法。近二十多年来,临床上最常见、最普遍的是以细菌培养的“四杯法”为基础的.传统分类方法,即将前列腺炎划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四个类型。
另外,还有几种比较传统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前列腺炎分为不同的类型:
1.根据病人的发病过程和临床表现,可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与慢性前列腺炎。
2.根据病原学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淋菌性前列腺炎、真菌性前列腺炎和滴虫性前列腺炎等。
3.根据前列腺的病理变化,可分为特异性前列腺炎与非特异性前列腺炎。
上述的分类方法尽管已经沿用了多年,由于不够精确而影响了对这一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疗效评估。许多医生认为,多数前列腺炎病人的临床症状与前列腺根本没有任何关系,医生和病人都被这种分类方法所困扰,尤其是对于前列腺痛的诊断。
现代医学提出了前列腺炎综合征(PS)的概念,指的是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前列腺痛以及多种非前列腺疾病,如膀胱颈部病变、问质性膀胱炎、精囊疾病、尿道疾病等。由于它们具有与前列腺异常相关的症状和临床表现而将其归为一类疾病。这一概念的提出,拓宽了该病的研究范围,使许多学者开始重新思考对前列腺炎的认识。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在过去综合分类的基础上,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类,并在流行病学、病原学、病理发生学和治疗方法上都有了重大的突破,重新燃起了人们对该病研究的极大热情,并获得了众多学者的认同,建议推广使用。新的分类方法将前列腺炎划分为:
I型: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急性细菌感染引起,起病急,病情重,有全身症状,前列腺液检查有大量的白细胞、脓细胞,细菌培养示阳性。
Ⅱ型: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由慢性细菌感染引起,85%由大肠杆菌引起,病程长,易反复发作,前列腺液检查阳性,细菌培养阳性。
Ⅲ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指盆腔区域的疼痛或不适(至少3个月),伴随各种排尿和性生活方面的症状。进一步分为A型和B型。
ⅢA型:炎症性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可能与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病程较长,治疗有一定难度,前列腺液检查阳性,细菌培养阴性。
ⅢB型:非炎症性的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或前列腺痛。病因不明,病人有自觉症状,前列腺液检查阴性,细菌培养阴性。
Ⅳ型:无症状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无明显自觉症状,往往在体检时才被发现,前列腺液检查阴性,细菌培养阴性。
前列腺炎的分类
按照病程,可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两个类别。而慢性前列腺炎又分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痛三种类型。
1998年美国国立健康研究所(NIH)在过去分类的基础上根据前列腺液、按摩后初段尿和(或)精液的白细胞计数及细菌培养的结果,对前列腺炎进行了重新分类,即
Ⅰ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Ⅱ型:相当于传统分类方法中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
Ⅳ型:无症状性前列腺炎。
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远较细菌性前列腺炎多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