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委中注意事项 委中穴位层次解剖
针刺委中注意事项 委中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内,外侧之间。浅层布有股后皮神经和小隐静脉。深层有胫神经,腘动,静脉和腓肠动脉等。
鱼际针刺方向 鱼际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鱼际筋膜-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有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有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掌侧为正中神经掌侧皮支。
头维针刺方向 头维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颧颞神经和耳颞神经分布。颧颞神经是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颞区前部的皮肤。耳颞神经为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分布于外耳道,耳郭及颞区的皮肤。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和颞浅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颞浅动脉是颈外动脉的终支之一,为颈外动脉在下颌颈高度向上的直接延续,它分支营养腮腺及额, 顶,颞部的肌肉和皮肤。颞浅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位于皮下,注入下颌后静脉。
3.颞肌上缘的帽状腱膜:颞肌为颞窝皮下的一块扇形扁肌,肌纤维起自颞窝全部,肌的上缘为下颞浅肌,纤维逐渐向下集中,通过颞弓深面止于下颌骨的冠突。颞肌由三叉神经第3支(下颌神经)的分支颞深神经支配。帽状腱膜为坚韧致密的结缔组织膜,前连枕额肌额腹,后连枕额肌枕腹,两侧在颞区变薄,形成颞浅筋膜。
4.筋膜下疏松结缔组织。
5.顶骨外膜。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3枕神经分布,第3枕神经由第3颈神经的后支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皮下静脉。
3.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的阔肌,两侧的斜方肌加在一起,形似斜方形,故名斜方肌。此肌受副神经脊髓根和第3,4颈神经前支支配。
4.头夹肌: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是不规则的三角形扁肌,受第3至第8颈神经后支支配。针刺此穴时,针尖在此肌的内侧通过。
5.头半棘肌:为项背部的小肌肉,头半棘肌位于头夹肌的深面。瘦人项部两条纵行的隆起,即为此肌的体表投影。此肌受颈神经后支支配。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薄,有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受面神经颊支支配)交错之处。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
5.眶下孔或上颌骨。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浅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围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下关针刺注意 下关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腮腺-咬肌与颞骨颧突之间-翼外肌。浅层布有耳颞神经的分支,面神经的颧支,面横动,静脉等结构。深层有上颌动,静脉,舌神经,下牙槽神经,脑膜中动脉和翼丛等。
委中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委中的穴位疗法
(1)用两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压一松为1次,连做10—20次。
(2)两手握空拳,用拳背有节奏地叩击该委中穴,连做20—40次。
(3)用两手拇指指端置于两侧委中穴处,顺、逆时针方向各揉10次。
(4)摩手至热,用两手掌面上下来回擦本穴,连做30次。
功效:有助于治疗腰腹痛、头痛、恶风寒。
用艾条温和灸或隔姜灸委中穴,注意艾灸时距离皮肤2~3厘米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可改善小便不利、腰背痛、遗尿。
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委中穴3—5分钟,隔天一次,治疗腰腿痛、下肢疼痛等。
(1)先让患者趴在墙上,将脚后跟踮起来。
(2)消毒后拍打委中穴。委中在两筋中间,可看到有青筋暴起,用放血针刺青筋,让脏血流出来。
(3)直刺委中穴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针刺不宜过快、过强、过深,以免损伤血管和神经。
注意
委中刺血法放血量应视病情而定,一般约1-5毫升,色浓紫者以转红为度。若出血太多或本为血虚之体,可导致气随血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