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预防心力衰竭的方法
冬季预防心力衰竭的方法
1、了解心力衰竭
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了解心力衰竭的相关知识,掌握自我护理方法,调整生活习惯,自我管理疾病,求得尽量好的预后效果。
2、心理调整
目前已明确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括预后都与心理、情绪及社会刺激因素有关。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豁达的情绪和较强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可使个人神经――内分泌调节稳定、协调,有助于预防及改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患者要保持健康心态,乐观看待事物,遇事要冷静,能看得开,想得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特别是对待疾病,要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治疗,但又不急于求成,胡乱求医,这样将有利于疾病康复。
3、饮食宜清淡少盐
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养成良好生活方式
对于老年人心衰患者来说,养成良好生活方式极为重要,是维持病情稳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保证。虽然做起来并不容易,但只要重视,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要做到亦非很难,尤其老年患者不受工作和其他意想不到事情的干扰,做起来也相对容易些。
5、遵照医嘱服药
心衰患者在医院纠正心衰急性期症状后,大多仍需带一定的强心利尿剂回家使用。由于强心利尿剂具有严格的用药要求,特别是强心甙类药物,不按时或乱服用容易产生毒性作用,对健康危害很大,甚至有生命危险。故而患者必须遵照医生的嘱咐,按时按量服药,如有不适及时请教医生而不是自行调整。此外,在修养及缓解期间应定期去医院复查和接受医生指导。
6、避免诱因
心衰的急性发作大多与呼吸道感染、劳累过度、情绪波动、饮食不当(暴饮暴食)及中断药物等有关,这些情况可称之为心衰诱发因素或危险因素。据估计,约有80%~90%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衰发生,是由于上述因素而诱发的。如果能了解这些诱发因素并认真控制,对防治心衰极为重要,可大大降低复发率及病死率。
慢性心力衰竭预防
主要有三方面:①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②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避免过劳、控制心律失常、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对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应节制生育。③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合并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
对于以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注意进行以下的预防措施:1.预防感冒在感冒流行季节或气候骤变情况下,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
2.适量活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体力活动,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
3.饮食宜清淡少盐饮食应少油腻,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4.健康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戒烟、戒酒,保持心态平衡,不让情绪过于兴奋波动,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怎样控制血压预防心力衰竭
抗高血压药物延缓心力衰竭
美国医学界最近发表的一项医学研究显示,在新发生的心力衰竭病患中,有91%的病人在出现心力衰竭前已患有高血压病。而患上高血压病后,病人患上心肌梗塞、糖尿病(糖尿病食品)、高脂血症、左心室肥厚和瓣膜性心脏病等疾病的机率也会随着提高,这也大大增加了发生心力衰竭的危险性。
研究发现,抗高血压药物的治疗可使心力衰竭的发生延缓几年至几十年。美国医生在一组研究中,采用抗高血压药物积极控制高血压的病人组,结果发现,发生心力衰竭的人数明显低于未用抗高血压药物的另一组,不足后者的二分之一。研究也说明,心力衰竭完全有可能被延缓发生,甚至被控制。
高血压分等级
血压是指血液对动脉血管内壁的压力(压力食品),在过去,医学界根据血压高低,将高血压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最重度4种等级。后来,为了让病人对病情有更清楚的认知,医学界又将高血压从轻、中、重、最重改为第1、2、3、4级高血压。
前年,美国在第6届心脏血管国际联合委员会会议中提出最新的高血压治疗准则及控制高血压的新标准,将高血压的第3、4级合并为1级,共浓缩为3级;分别是:第1级(舒张压90、收缩压140以上)、第2级(舒张压100、收缩压160以上)、第3级(舒张压110、收缩压180以上)。
避免太咸的食物
大部分高血压病人都必须通过药物来控制病情,但除了药物控制之外,病人也应以明智的态度选择饮食,积极改变生活方式,从而改善病情。
在饮食方面,应抑制食盐的摄取,避免吃盐分高或是太咸的食物,尤其是咸鱼、咸蛋、咸菜、皮蛋、火腿、腊肠、腊鸭等含盐量高的食品。
急性心力衰竭预防
综合性防治心衰的方案包括将专科医生、基层医生、患者及其家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可以显著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改善患者的预后。
1.一般性随访
每1~2个月一次。了解患者基本状况、肺部Up音、水肿程度、心率和节律等药物应用的情况。
2.重点随访
每3~6个月一次。增加心电图、生化检查、BNP/NT-proBNP检测,必要时做胸部X线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3.患者教育
(1)让患者了解心衰的基本知识,能识别反映心衰加重的一些临床表现。
(2)掌握调整基本药物的方法:①水肿再现或加重、尿量减少或体重明显增加2~3kg,利尿剂应增加剂量;②清晨静息心率应在55~60次/分,如≥65次/分可适当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用量;③血压降低者,暂时不增加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利尿剂的剂量。
(3)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等应激状态、各种感染、不擅自加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抗心律失常药等。
4.出现下列情况,立即就诊
心衰加重、血压不稳定、心率和心律明显改变。
年轻人警惕爆发性心肌炎
著名影星伊丽莎白·泰勒23日辞世,享年79岁,而死亡的原因是充血性心力衰竭。我们该如何预防和避免这种心脏病?专家表示,这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发于心脏病人,普通人很少见,只有爆发性心肌炎才有可能产生。预防心衰最好的方法是提早治疗原发疾病,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冠心病。
突发性心力衰竭很常见
突发性心力衰竭,这种病其实很常见。它主要发生在有心血管毛病的人身上,比如高血压患者、冠心病患者、瓣膜病患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等等,在心血管病房里,心衰的人占了1/3,而一般正常人得这病的可能非常非常小。
由于得了高血压、冠心病,随着心室压力增高,心脏的后负荷增重,长时间下去,心肌变得肥厚肥大,进而心腔也会变大起来,最终导致心衰的产生。
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表现是怎么样的?心脏病患者如何避免得充血性心力衰竭?
突发性心衰临床表现主要为,早期阶段以活动后胸闷气促为主,症状加重的话,静息的状态也会胸闷气促;再严重的话就会夜间平卧困难,甚至要端坐呼吸。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必须要尽早治疗原发疾病,比如控制高血压,治疗冠心病,改善心肌供血,如果有瓣膜病,或者先天性心脏病,尽早手术治疗,就能防止心脏病发展到心衰阶段。
年轻人会有心脏衰竭这种病吗?
除非得了心肌炎,或者有先天性心脏病才会有心衰的可能,一般来说没有基础性心脏病的是不会得心衰的。但年轻人最要当心爆发性心肌炎。因为它的危害实在是很大,严重的会出现心衰、心律失常,甚至导致心源性休克,更严重的会猝死;不过在发病前两到三周会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或者腹泻史,大部分主要是胸闷气促乏力,有的表现为浑身酸痛,出现这些状况了,一定要及时就医。
年轻人一定要重视心肌炎。对于年轻人来说,预防心肌炎,关键在于生活规律、适量运动,每周达到150分钟以上的运动锻炼,最好每天运动半小时以上,以增强自身对于病毒的抵抗力。
治疗高血压心脏病的药有什么
高血压对心脏的损害主要为心肌肥厚和冠状动脉改变,高血压的预后与所并发的心脏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高血压心脏病的主要治疗目标是逆转心肌肥大及冠状动脉的病变。
资料显示75%的心力衰竭是由高血压心脏病所致。因此,对这类高血压患者应区别治疗:
(1)对于未发生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可行常规抗高血压治疗。
(2)对合并无症状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当其血流动力学代偿尚好时主要是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3)血管造影冠状动脉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在进行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可行冠脉搭桥术等重建血管的治疗,并增加抗冠心病治疗。
(4)血管造影未见冠状动脉异常的高血压患者,如其有静息心电图异常或运动心电图耐量异常,或合并心绞痛,应行逆转高血压心肌肥大的治疗,同时可增加抗心绞痛的治疗。
(5)当出现左心室偏心性肥厚、左心室功能受损时,应当注意心力衰竭的发生,此时应进行抗心力衰竭的治疗。
总的来说,高血压心脏病的治疗原则是:在未发生心脏病时应进行有效的降压治疗,当发生心力衰竭后,应积极治疗心力衰竭和控制血压,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高血压心脏病治愈的标准是: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同时心脏功能恢复至正常范围。
小编提醒大家,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血压的长期升高,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参加适当的工作和体育锻炼,避免其他能引起心脏负荷加重的原因。患者在进行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对原发疾病的治疗。
导致心力衰竭的三个原因
如果发生了心力衰竭这种疾病,患者的心脏这一重要器官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该病要及时发现及时进行治疗,避免该病过度的伤害患者,但最好能通过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好好的预防该病。接下来就跟大家介绍引起心力衰竭的3个原因。
1、呼吸道感染
如果患者在平时不太注意天气的变化,而没有适当的增减衣服,就很容易引起感冒,这样就会使呼吸道感染病菌,从而引发心力衰竭这种疾病。还有,如果要去人比较多的公共场合时,最好要戴上口罩,以防止病菌侵入身体,导致该病的发生。
2、脾气不好
脾气不好也是心力衰竭的病因只,如果在日常生活中脾气不好、不平和、爱生气、习惯与人争吵的话,这样就会大大的增加了患者的心脏负担,会使心功能出现障碍,而这就会为心力衰竭的出现埋下了不良的因素,所以在平常的生活中尽量保持愉快的心情,不要太过生气。
3、贫血
如果发生贫血,就会使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减少,会降低血液为心脏运输氧气和养分的功能,这样也很容易发生心力衰竭疾病,并且这是导致心力衰竭的原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何预防心力衰竭
1、控制好各种基础疾病,并且定期体检,是预防急性心力衰竭的最好办法。
2、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左急性心力衰竭,多于夜间发生或症状加重。而以淤血、水肿为主要表现的右急性心力衰竭则多发生在下午。因此,患者下午或夜间睡眠时,轻度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取头高位,较重者取半卧位,这样可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防止病情反复或加重。
3、择时休息与活动。由于急性心力衰竭病人的病情变化规律是上午轻,下午或夜间重,因而应将病人的活动安排在上午进行,包括住院病人的探视、检查等。下午及晚上尽量使病人保持安静,避免劳累及情绪波动,减轻对心功能的不利影响。
4、择时服药。强心甙类最敏感时间在早晨,故于早7时前服药为好。利尿剂与强心甙作用敏感时间基本一致,如双氢克尿塞、速尿均宜在早7点前服药为佳。
5、择时饮食。为了减轻胃肠氧耗增加而加重心脏负荷,有夜间发作危险的急性心力衰竭病人,应将晚饭提前至下午6时,进餐量要少。有吃夜宵嗜好的病人,应注意改变这种习惯,以减轻夜间心功能的异常变化。
什么是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病的失代偿期,某些心脏病的病因如能 釆取积极措施彻底治疗,心力衰竭亦可因此而解除或可以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
学会4点可防心力衰竭
首先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据调查显示,20年来,我国由风心病发展而致的心衰所占比率由46.8%降至8.9%,由高血压和冠心病导致的比率则由33.1%升至69.6%,这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已成为心衰的主要原因,积极防治高血压、冠心病能有效降低心衰的发生率。
第二,积极治疗原发疾病防止心功能恶化,有心脏疾患的人群,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严格按照医生为自己制定的治疗方案和干预措施进行治疗和康复,不能随意换用药物或擅自增减药物用量,否则不仅收不到治疗效果,甚至还会让患者病情加重,导致心功能恶化,引发心衰。另外,冠心病等心脏疾患都是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治疗,切不可稍有好转就停止用药。
第三,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因此在寒暖交替或是流感高发时节,心血管病患者要十分注意,尽量避免感冒或流感的发生,以防引发肺部感染。
第四,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护心脏功能。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加速这些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情绪激动是诱发心衰的一大因素,因此平时应保持愉悦的心情,遇事保持平和的心态,尽量避免情绪波动。
慢性心力衰竭的用药原则
1.出现早期心力衰竭,便要主动到医院就诊,咨询有关心力衰竭的知识及预防心力衰竭的诱因,及早在医师指导下用“A”项药,使早期心力衰竭转为代偿期。
2.已进入晚期心力衰竭,要坚持系统的正规治疗包括“B”和“C”项药,尽力使心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
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只作检查框限的“A”便可。如诊断不明确可加检查框限“B”。
疗效评价:
1.治愈:心功能纠正到Ⅰ级。
2.好转: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而未达Ⅰ级心功能者。
3.无效:症状及体征无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