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球蛋白与疾病
免疫球蛋白与疾病
所有的抗体是Ig,但Ig并不都是抗体。Ig的两个重要特征是特异性和多样性。它们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治病作用。临床上的过敏症状如花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青霉素导致全身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剂能增强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盘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可防治麻疹、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Ig是一个多藣有分子:
(1)可结合抗原;
(2)可作为抗原诱发抗体的产生;
(3)可激发一系列如补体激活、吞吐噬调理、信号传导等次级反应。各种特异性Ig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例如,IgM是体液免疫应答首先产生的Ig。SIgA是机体黏膜防御感染的重要因素。IgE是同速发型过敏反应发生有关的Ig。IgD以膜结合形式存在于B细胞,在B细胞分化发育中起重调节有作用。
孕妇能打免疫球蛋白吗
为了证明上述举措的不当,庄辉教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理由——
第一,此法不能降低孕妇体内乙肝病毒水平
庄辉教授曾与秦皇岛市第三医院肝病研究中心协作,比较10名携带乙肝病毒的育龄妇女、23名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于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前后血中乙肝病毒水平,结果无差异;23名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的母亲分娩后,立即对其新生儿进行检测,均未检测到乙肝表面抗体。这说明给携带乙肝病毒的孕妇注射3针乙肝免疫球蛋白,并不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水平,也不可能使新生儿从母亲获得乙肝表面抗体。
随后,庄教授向记者举了一个例子:对肝移植患者,为预防肝移植后乙肝复发,国内外一般都是在手术中给患者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一种是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预防,即是用10000国际单位,这个剂量远远高于国内给孕妇注射的剂量,而且在术后1~7日,每日还需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0国际单位,随后每月还要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持续6个月。6个月后,每2周还要静脉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0国际单位,共18个月,保证肝移植患者血中的乙肝表面抗体水平维持在每毫升血液含100~500毫国际单位以上;另一种方法是用小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加拉米夫定预防,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是:第1周每日静脉注射800国际单位,以后每周800国际单位,并根据乙肝表面抗体水平,不断调整乙肝免疫球蛋白剂量和用药间隔。即使这样,仍有一部分肝移植患者发生乙肝复发。
庄教授说:“肝移植患者原来有病的肝脏(乙肝病毒繁殖的主要器官)已被切除,体内乙肝病毒量已检测不到,即使这样,仍需用大剂量乙肝免疫球蛋白和抗病毒药物,才能预防其复发。而孕妇的肝脏仍然是原来的肝脏,乙肝病毒仍在其中大量复制,却希望通过仅仅注射3针(每月1针)2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来降低其体内的乙肝病毒水平,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因此,这种做法根本不可能达到其预期目的。”
庄教授说:“假如给孕妇注射200国际单位的乙肝免疫球蛋白,就能降低其血中乙肝病毒的水平,那么,此法早就被用于治疗慢性乙肝了。因为它比现行的任何一种抗病毒药物都便宜且安全。但是,至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采用注射免疫球蛋白来治疗慢性乙肝患者。
什么是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由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破伤风类毒素免疫的健康献血员中采集效价高的血浆或血清制成,主要是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TAT)有过敏反应者。适用于免疫史不清与血清过敏,伤口感染24小时以上以及接种破伤风类毒素仍无免疫力的破伤风患者。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Tetanus Immunoglobulin)是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后再经吸附破伤风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提取、灭活病毒制成。人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属于人工被动免疫,注射后即刻产生免疫效果,但持续时间较短,免疫时间为2周,一般不超过3周。注射后一般无不良反应。极少数人有红肿、疼痛感,无需特殊处理,可自行恢复。
免疫球蛋白ige是什么
免疫球蛋白lgE(是指人体的一种抗体),存在于血中。是正常人血清中含量最少的免疫球蛋白,可以引起I型超敏反应。lgE有能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的免疫功能。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在慢性乙肝患者,长期白、球比例倒置,警惕有肝硬化迹象。
那么免疫球蛋白ig升高与过敏有关?血清IgE升高是过敏性疾病最有力的提示。过敏原进入机体诱导产生特异性IgE,IgE结合到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使机体进入对该过敏原特异致敏状态,当过敏原再次接触时,与细胞膜上的IgE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生化反应,继而释放出诸如组织胺等各种与过敏反应和炎症有关的生物活性介质。
过敏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免疫功用失调呈现不平衡的情况。过敏体质患者,在临床上调查的时分,往往发现多种过敏反响性疾病常可见于同一患者,与正常人比较,过敏体质患者血清IgE显着升高,肥大细胞数较多并且细胞膜上的IgE受体也较多。临床医学经过细胞水平研讨证明:辅助性T细胞及其发作的细胞因子对IgE的组成起重要调理效果。
依据排泄细胞因子品种的不一样,将辅助性细胞分成为TH1和TH2两个亚群。而TH2细胞排泄的细胞因子主要在抗体构成及过敏反响过程中起效果。TH1和TH2之间经过细胞因子而相互调理,在健康情况下,TH1和TH2会相互平衡,且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调控,在辅助性T细胞调控能力欠缺时或接触到某些异性蛋白质或细微分子(如尘螨、花粉或海鲜食物等)后,TH2过度活化,致使TH2细胞激素排泄量过高,促使IgE升高,使血清中IgE浓度上升,从而引发过敏。
免疫球蛋白的副作用
1.疫苗可能接种失败,给母肾的功能增加压力。
2.可能会使乙肝病毒发生变异,给治疗带来困难。
3.可能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有潜在危险。
免疫球蛋白的介绍
Ig 分子的基本结构是由四肽链组成的,即由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小的轻链(L 链)和二条相同的分子量较大的重链(H 链)组成的。L链与H链是由二硫键连接形成一个四肽链分子,称为Ig分子的单体,是构成免疫球蛋白分子的基本结构。现已知5 种免疫球蛋白中IgG、IgA 和IgD的H链各有一个可变区(VH)和三个恒定区(CH1、CH2 和CH3)共四个功能区。IgM和IgE 的H链各有一个可变区(VH)和四个恒定区(CHl、CH2、CH3 和CH4)共五个功能区。VL和VH 是与抗原结合的部位,单体由一对L链和一对H链组成的基本结构,只有2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如IgG、IgD、IgE、血清型IgA;双体由J链连接的两个单体,有4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如分泌型IgA(SIgA),所以SigA 结合抗原的亲合力要比血清型IgA 高。五聚体由J 链和二硫键连接五个单体,如IgM。五聚体IgM 理论上应为10 个与抗原结合的位点,但实际上由于立体构型的空间位阻,—般只有5 个结合点可结合。
H和L链上都有可变区,同类重链和同型轻链的近N端约110个氨基酸序列的变化很大,其他部分的氨基酸序列相对恒定,据此可将轻链和重链区分为可变区(V)和恒定区(C)。VH和VI。各有3个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高度变化,称为高变区(HVR)或互补决定区(CDR),分别为CDRl、CDR2和CDR3。CDR以外区域的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相对不易变化,称为骨架区(FR)。VH和VI。各有113和107个氨基酸残基,组成4个FR(分别为FRl、FR2、FR3和FR4)和3个CDRs。VH和VI-中的各氨基酸可编号,一些保守的氨基酸都有其固定的编号位置,将不同序列和已编号的序列进行对比以后,在某个位置上多出来氨基酸编号为A、B、C等,如27A、27B、27C、106A等。VH和VL的3个CDR共同组成Ig的抗原结合部位,识别及结合抗原,并决定抗体识别的特异性。
免疫球蛋白轻、重链可变区氨基酸顺序的编号
重链和轻链的C区分别称为CH和CL,不同型别(x或入)CI。的长度基本一致.但不同类别IgCH的长度不一,有的包括CHl~CH3,有的为CHl~CH4。同一种属生物体内针对不同抗原的同一类别Ig的C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其抗原性是相同的,但V区各有不同。C区与抗体的效应功能相关,可激活补体,介导穿过胎盘和黏膜屏障,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从而介导调理作用、ADCC作用和I型超敏反应。
在Ig分子伸出的两臂和主干之间(CHl与CH2之间)还有个可弯曲的区域,称为铰链区。该区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因此易伸展弯曲,能改变两个结合抗原的Y形臂之间的距离,两臂之间的角度可自0到90变化,这样有利于两臂同时结合两个不同的抗原表位。虽然IgD、IgG、IgA有绞链区,而IgM和IgE没有,但这并不说明它们完全不能弯曲,实际上还有相对的弯曲性。各类抗体的铰链区的长度及氨基酸的顺序也有不同;人IgD的可伸展的距离最大,IgG4和两种IgA的弯曲度则有限。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制法
取用吸附破伤风疫苗,按国家批准的免疫程序对健康献血员进行自动免疫所采集的血浆。每批最少应由100名以上免疫献血员的血浆混合,合并后血浆的破伤风抗体效价每1ml应不低于8国际单位。
用低温乙醇蛋白分离法分段沉淀提取免疫球蛋白组分,经超滤或冷冻干燥脱醇、浓缩和灭活病毒处理等工序制得,其免疫球蛋白纯度应大于90%。然后配制成破伤风抗体效价每1ml不低于100国际单位的溶液,加适量稳定剂,除菌滤过,无菌灌装制成。
口服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是机体受抗原(如病原体)刺激后产生的,其主要作用是与抗原起免疫反应,生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阻断病原体对机体的危害,使病原体失去致病作用。另一方面,免疫球蛋白有时也有致病作用。临床上的过敏症状如花粉引起的支气管痉挛,青霉素导致全身过敏反应,皮肤荨麻疹(俗称风疹块)等都是由免疫球蛋白制剂能增强人体抗病毒的能力,可作药用。如注射人血清或人胎盘中提取的丙种球蛋白制剂可防治麻疹、传染性肝炎等传染病。
通过以上介绍,对口服免疫球蛋白也是有着很好的了解, 在对它选择的时候,都是需要适当进行,这样对自身健康才不会有任何的损害,对它在选择的时候,如果遇见不懂的地方,也是可以进行详细咨询的,这点也是要注意的。
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免疫球蛋白可分为抗体和膜免疫球蛋白。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也可见于其他体液和外分泌液,其主要功能是特异性地结合抗原。膜免疫球蛋白是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能特异性识别抗原分子。在体内,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可直接发挥效应,如抗毒素可中和外毒素,病毒的中和抗体可阻止病毒感染靶细胞,分泌型IgA可抑制细菌黏附宿主细胞等。在体外,抗体与抗原结合后可出现凝集、沉淀等现象。免疫球蛋白能激活补体;结合细胞表面的Fc受体,(Fc即可结晶片段。用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分子,可得到两个Fab和一个Fc段。该片段能与效应分子和效应细胞相互作用,但不能与抗原结合。)从而表现出不同的生物学作用,如调理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介导Ⅰ型超敏反应;通过胎盘和黏膜,在人类,IgG是惟一能通过胎盘的Ig类型,母体的IgG通过胎盘转移给胎儿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分泌型IgA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是机体黏膜局部免疫的主要因素。此外,抗体对免疫应答有正调节和负调节作用。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
1.预防乙肝
免疫求蛋白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种就是肝免疫球蛋白,这种免疫球是我们平时生活中最长听见的一种。专家指出,这种免疫求蛋白的主要作用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现如今已经将这种免疫求制作成药,服用后便可起到预防乙肝的作用。而且乙肝免疫球蛋白来自于经乙肝疫苗免疫的健康人血浆,经过高科技的提取以及灭活病毒,冻干制成高效价的乙肝免疫球药品。
专家提醒所有人群,在平时生活中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免疫球蛋白,以此来起到预防乙肝的目的。尤其是一些没有注射乙肝疫苗的患者,更应该及时服用这种防感染药物。
2.阻断母婴传播
专家指出,免疫球蛋白还具有清除游离hbv的作用,也就是,阻断母婴之间乙肝感染等各种感染病的作用。同时专家特别提醒一些肝表面抗原阳性的孕妇,最好是从怀孕孕28周时间开始,每个月都应该注射一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这样可以有效的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在子宫内的传播以及感染,从而保护胎儿的健康以及健康生长发育。
同时新生儿在出生后也应该及时注射乙肝高效免疫球蛋白,除此之外还应该同时接种乙肝疫苗,这样才可以更好的阻断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并且还具有提高婴儿的免疫力的作用。
3.清除游离hbv
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还在于预防和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的作用,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免疫球蛋白可用于预防具有感染hbv危险的乙肝易感患者。尤其是一些防医务人员以及接触hbv感染人群,还有就是一些血清表面抗原滴度小于10iu/l的人群。比如像医生、护士和检验人员等人员,这些工作人员经常会在工作时皮肤破损,如果不慎接触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这个时候就很有可能会感染乙肝。
因此一旦出现皮肤破损的情况,就应该在12个小时之内给受感染人员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支,而等到一个月时间后还应该再重复注射一次,这样才能起到预防的作用。
免疫球蛋白C区的功能
(一)激活补体
IgG1~3和IgM的V区结合相应的抗原,暴露IgCH2/CH3的补体结合位点,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IgA、IgE和IgG4也可通过旁路途径激活补体。
(二)结合Fc受体
1.调理作用: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IgG 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作用。
2.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IgG的Fc段与NK细胞上IgG Fc受体结合,从而介导NK细胞对结合IgG的靶细胞的直接杀伤。
3.介导I型超敏反应:IgE通过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IgE Fc受体结合,使其致敏,若有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致敏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IgE结合,促使细胞分泌生物活性介质,引起Ⅰ型超敏反应。
(三)穿过胎盘和粘膜
IgG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IgG穿过胎盘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被动免疫机制,对于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分泌型IgA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粘膜,是粘膜局部免
疫的最重要的因素。
免疫球蛋白g高的原因
免疫球蛋白G主要由脾脏和淋巴结中的浆细胞合成,是血清免疫球蛋白的主要成分,约占四分之三。正常人的IgG有四个亚型,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对防止新生儿出生数周内的感染起很大作用。新生儿在第3个月已能合成IgG,两到三岁就能达成人水平,而到40岁以后合成免疫球蛋白g逐渐下降。指导意见:大量的临床检查表明慢性肝病、肝癌、淋巴癌、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通常会出现免疫球蛋白g偏高。如果仅是免疫球蛋白g偏高,没有不适症状,大多情况下不具明确的临床意义。如果有不适症状,则应该做其他方面检查,查找具体的原因,并针对具体的病因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治疗。
引起的原因:
1..结缔组织病:像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斯约格伦氏综合征、干燥综合征等疾病均可引起免疫球蛋白g的偏高;
2.肝脏病:慢性病毒性活动性肝炎、隐慝性肝硬化、狼疮样肝炎等也是引起免疫球蛋白g偏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之一;
3.传染病:结核、麻风、黑热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性病、淋巴肉芽肿、放射线菌病、疟疾、锥虫病等也不容忽视。意见建议:免疫球蛋白g的偏高很多情况下都与肝病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当发现自己的免疫球蛋白g偏高时,特别是患有肝病得人一定要及时的到正规的专业医院去进行详细的检查。
我们在日常一定要及时的关注身体的免疫蛋白是否异常,数量异常就会让我们对于外界的物质特别的敏感。引起免疫蛋白增多也是有原因存在的,向上述介绍的结缔组织和传染疾病就是引起免疫球蛋白g高的原因之一,日常应该多加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