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对牙疼有用吗 艾灸合谷通络镇痛
艾灸对牙疼有用吗 艾灸合谷通络镇痛
取穴: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虎口与第1,2掌骨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即一手的拇指对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就是合谷穴。
艾灸功效:疏风解表,通络镇痛。
主治:牙疼,手腕及臂部疼痛,口眼歪斜,感冒发热等症。
头疼艾灸哪里最有效 艾灸对头疼有效果吗
有。
艾灸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活血镇痛,清热开窍,升阳举陷之功,对头疼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头疼有外感头疼和内伤头疼之分,而外感头疼有风寒头疼,风热头疼和风湿头疼之分,内伤头疼则有肝阳头痛,肾虚头痛,气虚头痛,血虚头痛,痰浊头痛以及瘀血头疼之分,因此艾灸治疗时应分型施灸。
足跟痛可以艾灸哪里
足跟痛常用艾灸处方
大钟:位于足内侧,内踝后下方,在跟腱附着部的内侧前方凹陷处。
然谷: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
仆参:位于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
关元: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在脐中下3寸处。
艾灸操作手法
1.温和灸大钟,然谷,仆参,让患者取合适的体位,用点燃的艾条在距皮肤3-5厘米处施灸,灸治皮肤产生红晕为止,每穴灸3-7分钟,每日灸1次,有疏通经络,升清降浊,散热化气的功效。
2.回旋灸关元穴,患者保持仰卧位,用艾条的一端在距离皮肤3-5厘米处,左右方向平行往复或反复旋转施灸,以被灸者感到温热,舒适为宜,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功效,每日灸1次,每次灸5-15分钟。
艾灸原理
中医学认为,足跟痛的形成多因肝肾亏损,筋脉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外伤,劳损致气血瘀滞而成。治疗以疏通经络,通络止痛,散瘀活血,温煦肾阳为主,通过艾灸相关穴位,可以有效活血止痛,疏通经络,柔筋解痉,滑利关节,益肾壮骨,以缓解足跟痛的症状。
牙疼怎么办立刻止疼 按摩合谷穴止疼
合谷穴能够镇痛止痛,通经活络,也被称为“止痛穴”。合谷穴位于人手的大拇指与食指闭合时虎口肌肉凸起的中央位置。对合谷穴进行按摩、针灸都能够帮助有效治疗牙疼、头疼。当然按摩合谷穴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牙疼问题,只能帮助快速缓解疼痛感。另外也可以取新鲜姜片一片,放在合谷穴位处,然后再将艾灸放在姜片上。当然这种方法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也能够帮助快速有效止疼。
艾灸合谷有什么作用
合谷穴能调经气,和胃腑,以达到安和脏腑,起到药非能及的疗效;此外还有镇静止痛,通经活络,清热解表,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
艾灸合谷的作用
1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合谷穴对胃肠道疾病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2.合谷有补气固脱,回阳救逆之效,常用于治疗气虚晕厥症。
主治疾病
1.牙痛,面瘫,头痛:同侧颜面部的病痛,特别是牙痛和面神经麻痹,艾灸合谷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咽喉肿痛:咽喉肿痛的时候,用隔蒜灸灸合谷治疗效果最佳。
3.感冒发热:合谷穴有清热散邪,宣发阳气,扶助正气的作用,可以用来治疗和预防感冒,尤其对药物过敏患者或不适合服药的患者疗效最佳。
4.手指麻木,屈伸不利:对于颈椎病引起的手指麻木,类风湿关节炎引起的屈伸不利,以及中风后遗症出现的肢体无力,手指麻木,屈伸不利,艾灸刺激合谷可以缓解不适,特别是对于大拇指和食指的麻木屈伸不利有起效。
注意:孕妇不可艾灸该穴,有流产的危险。
艾灸合谷的方法
点燃艾条卷,用温和悬灸的方法,灸合谷穴10-15分钟,以感觉热力渗透皮肤即可。
怎样治虫牙疼
一、姜灸法
鲜姜1片,艾绒2~3壮。鲜姜片切成五分硬币大小,置合谷穴或牙痛穴(掌面第3、4掌骨距掌指纹1寸处),艾柱放姜片上,连灸2~3壮。左侧牙痛灸右侧穴,右侧牙痛灸左侧穴。仍不止,可同时灸颊车、下关、丝竹空,上颌牙痛还可配四白,下颌牙痛还可配承浆。
二、含漱方
盐水漱口:取盐1匙,开水小半杯,搅拌使其溶化,待冷却后,频频漱口,每可解燃眉之痛。因为盐水既可清除残留口腔内之食物残渣,又能消炎杀菌解毒。
三、冷敷
用湿冷毛巾或冰袋、冰块敷近牙痛部位的脸颊部。每次约15分钟,1天3~4次,可起缓解疼痛作用。
四、内服镇静止痛剂
牙痛剧烈时,可临时给予安定、利眠宁等镇静剂,也可给予阿司匹林、去痛片、三七片、云南白药等止痛药暂时止痛。只是此等药不宜长服,且小儿、老人需注意减量。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吗
脚后跟疼可以艾灸。
中医认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艾灸可以舒筋活络,调理气血,既能帮助身体部位疏通不通导致的痛,也能促进营养帮助缓解不荣导致的痛,所以脚后跟疼很适合使用艾灸来治疗。
脚后跟疼艾灸取穴
1.大钟穴
定位:大钟穴位于脚内踝后下方,在跟腱内侧前方凹陷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宜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在距皮肤1.5~3厘米处施灸,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以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疏通经络,排毒御寒,主治咽痛,气喘,咳血、嗜卧,痴呆,足跟痛等。
2.然谷穴
定位:然谷穴位于足内侧缘,足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取穴时,在脚弓高点的赤白肉际取按压痛点就是然谷穴。
施灸方法:采用温和灸的方法。施灸时,取坐位,手执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距皮肤1.5~3厘米,以感到施灸处温热、舒适为度。
施灸时间:每日灸1次,每次灸3~7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升清降浊,主治喉痹,咳血,消渴,阴痒,阴挺,月经不调,阴痿,遗精,脐风口噤,足跗肿痛等,是脚后跟疼艾灸治疗的适宜选穴。
3.仆参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脚外踝后下方,昆仑穴直下,跟骨外侧,赤白肉际处,左右脚各有一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散热化气,主治足跟痛,脚气,腰痛,癫痫,踝关节炎等,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4.昆仑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舒筋活血,主治头痛,目眩,项强,鼻衄,腰痛,脚跟痛,小儿癫痫,难产,胞衣不下,下肢麻痹或瘫痪,及坐骨神经痛,足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等,是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6.太溪穴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舒筋活络,主治咽喉肿痛,齿痛龈肿,耳聋耳鸣,视力减退,咳嗽,气喘,咯血,消渴,不寐,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小便频数,腰背痛,足跟痛等,是艾灸治疗脚后跟疼的适宜穴位。
7.三阴交
定位:仆参穴位于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补肾通络,主治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以及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等,适合用于艾灸治疗脚后跟疼。
8.阿是穴
定位:阿是穴是以病痛局部或敏感反应点作为针灸治疗部位的腧穴。
施灸方法:温和灸。施灸时,取坐位,手执艾条以点燃的一端对准施灸部位,距离皮肤1.5~3厘米处施灸。
施灸时间:每日1~2次,每次3~5分钟,灸至皮肤产生红晕为止。
作用功效:阿是穴既是治病的最佳刺激点,同时也是疾病反映点,阿是穴通过经络系统与脏腑组织相联系,而经络系统在生理上具有沟通上下内外,将气血营养输布至全身的作用;病理上又是将病邪由表入里的传注途径,所以选择阿是穴艾灸治疗脚后跟疼是很适合的穴位。
合谷的准确位置图 艾灸合谷的作用
艾灸合谷穴可以镇静止痛,如牙痛,头痛,肩痛,腹痛,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等症。
艾灸合谷穴的时候,会感觉到热力沿经络上行,可以促进上肢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脂肪分解及废物排出,起到排毒养颜的效果。
合谷穴本身就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因此,艾灸合谷穴还能起到缓解便秘的好处。
多汗或武汉都是人体汗液代谢失常的表现,通过刺激合谷穴能将人体异常的排汗功能调整至正常。
牙疼艾灸什么部位图解 艾灸对牙疼有用吗
艾灸对牙疼有用。
艾灸主要是通过用艾条在体表特定部位或腧穴进行熏灸,借助药物作用在施灸部位发生作用,起到温经散寒,疏通经络,回阳救逆,散瘀镇痛的作用,达到防治牙疼的目的。
艾灸能治疗哪些病 艾灸治疗感冒
风热感冒表现:面红目赤,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咽干舌燥,咳嗽痰稠,鼻塞无鼻涕,微微出汗和大便干燥等。
风寒感冒表现:浑身酸痛,鼻塞流涕,咳嗽有痰,打喷嚏等。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正坐姿势,后头骨下,两条大筋外缘陷窝中,与耳垂齐平的凹陷处。艾灸该穴位有醒脑益气之功效,主治头痛,眩晕,目赤痛等感冒症状。
风门穴: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3胸椎间),左右各2厘米处,或以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之功效,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胸背痛等症状。
列缺穴:将两手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于两虎口处垂直相交,一只手食指搭在另一只手上,手臂自然落下,食指尖处即为列缺穴,艾灸该穴位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咳嗽,感冒,气喘,喉咙痛等症。
合谷穴:将拇指和食指张开,以另一只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当虎口与第1,2掌故结合部连线的中点,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艾灸该穴位有疏风解表,通络镇痛之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口眼歪斜,齿痛,手腕及手臂疼痛等症。
艾条悬灸:取风池穴,将艾条放在穴位上,头发拨向两边,小心施灸5-7壮,此方法适合外感风寒。
艾条温和灸:取上述穴位,先灸头背部,再灸四肢,将点燃的艾条放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分别施灸,灸3-5分钟,每日一到两次,此种方法适风热感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