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出生的宝宝需要在饮食方面注意些什么
刚出生的宝宝需要在饮食方面注意些什么
最好采用人工喂养,这样的话营养要全面一些,如果是喂奶粉的话,要保证奶粉的质量过关,而且喂的时候呢,温度要适宜,不要喂的太饱,夏天的时候,剩下的已冲过奶粉最好不要食用,以免宝宝吃坏肚子。
夏季新生宝宝护理方法
一、夏季新生宝宝护理注重补水
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容易流汗。对于新生宝宝来说,他们才刚刚接触这个世界,对于外界的适应能力还很差,自身的散热以及体温调节功能还不完善,新手爸妈在护理新生宝宝的时候,需要注重补水。
孩子的身体抵抗外界气温变化的能力较差,孩子也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爸妈需要按时喂宝宝喝水。孩子的哭闹一般是由于身体不舒适引起的。要是孩子一直啼哭,爸爸妈妈们需要分辨孩子需要哪些帮助。
三个月之内的孩子,一般都会采用母乳喂养,母乳中的成分能够增强宝宝的抵抗能力,母乳中虽然也含有水分,但是孩子身体仍旧需要额外补水。对于刚刚出生的孩子,建议可以随着宝宝月份的增加,增加喂水的次数。
要是发现天气比较炎热,孩子一直流汗,补水的工作就更要做好了。爸爸妈妈们也需要控制好水的温度,不要给宝宝喝凉水,孩子的胃部功能还很脆弱,受不了外界的刺激。温白开水是最适合宝宝饮用的。
二、夏季新生宝宝护理需选对衣服
在护理宝宝的时候,除了注重宝宝的日常补水,还需要注意如何为宝宝选择衣服。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夏天天气炎热,自然不能捂着宝宝,捂着容易引起湿疹出现。在为孩子选择衣服的时候,要考虑到昼夜温差大的问题。
宝宝的身体散热功能比较弱,要是白天气温比较高的话,我们可以为孩子穿上单衣单裤即可,纯棉类型的衣服更加适合宝宝。为了方便宝宝换洗,我们可以为宝宝选择肚兜类型的衣服。肚兜可以调节衣服的大小,宝宝穿着也会更加舒适。
由于刚刚出生的孩子,皮肤是非常娇嫩的,身体的抵抗能力较差,千万不要让宝宝着凉了。除了为宝宝穿好衣服,宝宝的脚部保暖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可以为宝宝穿上袜子。
三、夏季新生宝宝护理需保证宝宝充足睡眠
为了给予宝宝充足的睡眠,我们需要为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刚刚出生的孩子,需要足够的睡眠时间,基本上是吃饱就会睡觉,睡醒了再喝奶。孩子在睡觉的时候也能够长高。夏季比较闷热,我们尽量让宝宝在一个安静且舒适的环境休息,尽量通风,但不要让宝宝对着风扇吹。
夏天蚊子也是比较多的,我们建议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宝宝的小床上放一些小蚊帐,这样就能够让宝宝拥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这一点是非常不错的。
四、夏季新生宝宝护理需勤为孩子洗澡
夏天宝宝流汗的次数比较多,为了让宝宝的肌肤保持干爽,还是需要勤为宝宝洗澡。重要的一点是洗澡水的温度要控制好,让宝宝洗去身体上的不适感,宝宝的心情也会更加舒适。
宝宝出生两天没小便怎么办 宝宝的尿液告诉你健康情况
刚出生宝宝的小便是黄颜色的,很有可能是宝宝患上了黄疸。再大一点的宝宝如果发烧、恶心、呕吐、尿液是深黄的,就到医院检查一下,确定原因。另外,宝宝吃了胡萝卜素含量高的食物,尿液也会变黄。
宝宝刚出生没多久,肾脏器官发育还不健全,尤其是在冬天,身体出汗又少,如果宝宝喝的水少,尿液中就会沉淀磷酸盐、碳酸盐等物质,这些物质形成结晶,宝宝的尿液会变成白色。但如果这些白色东西经过检验是一些脓细胞,那就让医生作进一步检查比较好。
(1)这种情况出现的话,妈妈应该先去医院确诊,看看宝宝是不是真的在尿血,如果是的话,那宝宝就可能是患上了泌尿系统或全身性的疾病。刚出生的宝宝还有可能是尿路的先天性畸形。
(2)但一般宝宝出生后的2—5天有这种情况还算是常见的。因为宝宝刚刚出生,如果体内的水分较少,排尿次数少,那小便就会沉淀过多的红色的尿酸盐,在宝宝开始排尿的时候,尿酸盐就会排出来,由于它是红色的,很多妈妈误以为是血但随着宝宝饮水量和排尿量的增加,红色尿酸盐会全部排出宝宝体外,这种现象也就慢慢消失了,妈妈们不用过于担心。
夏天,宝宝的尿液中沉淀了草酸盐这种物质,尿液就会变成粉色。如果除此之外,宝宝还有发热、小便次数增加、精神差、胃口不好等现象,应该及时去医院,接受正规的检查。
备注
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妈妈们还是尽快带宝宝去做个尿常规检查,这样比较安心一些。
六个月婴儿体重偏轻或可这些原因导致
六个月婴儿体重偏轻之原因解析
1.只进行母乳喂养
有的妈妈觉得自己的母乳量已经足够宝宝的饮食,因此到了宝宝六个月的时候,还仅仅提供母乳喂养。
可是正常情况下,宝宝四个月的时候,就已经需要食用一些辅食了。另外除了母乳喂养外,还需要准备一些婴儿配方奶粉,这样混合式喂养才能够符合宝宝的饮食需求。仅仅进行母乳喂养,容易引发孩子体重偏轻的问题。
2.宝宝热量消耗大于摄入
六个月的婴儿手脚的灵活能力增强,对于外界环境也逐渐适应,宝宝会自己拿着玩具玩耍,一直想要接触外面的世界,孩子的活动能力增强,热量的消耗也是逐渐加大的。可是,宝宝的热量摄入要是少于宝宝所消耗的,那么孩子就容易出现体重偏轻的情况。
3.宝宝饮食不定时
在护理宝宝的时候,还需要讲究方法。孩子的饮食不定,容易出现宝宝厌食的问题。比如妈妈们要是总想着宝宝饿了再喂食,没有规定宝宝的饮食时间,有些宝宝会没了胃口,不想吃饭。
4.宝宝食物不营养
在宝宝饮食方面,爸爸妈妈们不能够根据宝宝的饮食喜好选择,建议还是根据食物的营养性选择。有些妈妈认为宝宝喜欢吃一些过分加工的食物或者是一些脂肪量低一些的食物,这些食物不能够满足宝宝的营养需求。宝宝长期食用这种食物,容易出现体重偏轻。
想要为宝宝提供营养食物,那么我们建议宝宝们多用蒸煮炖的方式为宝宝准备美食。
5.在宝宝情绪不佳时喂食
宝宝的情绪是多变的,可是宝宝一定情绪不佳,就不适合喂食了。孩子的情绪不好,这个时候喂食,容易出现孩子厌食的情况。宝宝一旦厌食,所摄入的食物营养又减少了。
6.宝宝的不良饮食习惯
有的宝宝在饮食方面就存在不良习惯。比如宝宝经常喜欢边玩东西边吃饭。有的宝宝喜欢边走路边吃饭,这些都会分散宝宝吃饭的注意力,从而影响到宝宝肠胃对于食物的消化能力。
不良的饮食习惯对于孩子的肠胃健康很不利,长期下去,宝宝的饮食吸收能力下降,也会导致孩子出现偏轻的情况。
六个月婴儿体重偏轻之如何应对
想要更快解决六个月宝宝体重偏轻问题,我们需要从饮食抓起,合理选择宝宝日常食用的饮食,建议采用混合喂养的方式,这样才能够满足宝宝的饮食所需。
在饮食习惯上也需要调整,为宝宝提供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让宝宝乖乖的吃饭,宝宝能够更加健康的茁壮成长。
宝宝饮食注意六方面
1、母乳与辅食相得益彰
现在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优点不容置疑,母乳可满足4~6个月婴儿所需所有营养素,然而4~6个月以后,其所含铁质、叶酸、维生素、钙等营养素就显得相对不足,若不适时添加其他食物,孩子不仅长不好,而且有患贫血、佝偻病等疾患的可能。
专家建议,当孩子长到4~6个月时(体重约7公斤),应合理添加辅食,遵循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如蛋黄、米粥、面片、肉末、肝泥等。要根据宝宝的消化能力逐渐安排,切忌贪多。
2、主食与零食不可偏颇
宝宝一般在周岁左右断奶,此时主食固然很重要,但零食也不可忽视,一味乱给或一点不给都不是明智之举。美国一份调查资料显示,孩子从零食中获得的热量达到总热量的20%,获取维生素与矿物质占总摄取量的15%,零食是孩子所需热量与养分的重要补充。
不过,要注意零食的品种选择以及量的掌握与安排。例如:上午给予少量高热量食品如小块蛋糕或2~3块饼干,下午吃少量水果,晚餐后不给零食,但可在睡前喝一杯牛奶。
3、贵食与残食不分彼此
不少父母习惯于用价格的高低来衡量食品的贵贱,以为价格越贵的食物对宝宝越是有益,其实,价格普通的奶、蛋、肉、豆类、果蔬及粮食才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研究表明,奶、蛋所含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类细胞组织的氨基酸很接近,消化吸收利用率高。肉食则含有丰富的铁、锌等微量元素,其营养价值远远超过价格昂贵的奶油蛋糕。总之,选择食物主要是遵循是否为小儿所必需和能否被充分吸收利用的原则来定,与价格无直接联系。
4、水果与蔬菜结合完美
有些父母认为水果营养优于蔬菜,加之水果口感好,孩子更喜于接受,因而轻蔬重果,甚至用水果代替蔬菜。其实,水果与蔬菜各有所长,营养差异甚大。总的来说,蔬菜比起水果来对宝宝的发育更为重要。拿苹果与青菜来比较,前者的含钙量只有后者的1/8,铁质只有1/10,胡萝卜素仅有1/25,而这些养分均是孩子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不可缺少的“黄金物质”。当然,水果也有蔬菜所没有的保健优势,故两者应兼顾,互相补充,不可偏颇,更不能互相取代。
5、软食与硬食兼施
年轻的父母常常担心宝宝乳牙的承受能力,总是限制或避开硬食,但医学专家告诉我们:婴儿出生后价月,其颌骨与牙龈就已发育到一定程度,足以咀嚼半固体甚至固体食物。乳牙萌出后,更应吃些富含纤维,有一定硬度的食物,如水果、饼干等,以增加宝宝的咀嚼频率,通过咀嚼动作牵动面肌及眼肌的运动,加速血液循环,促进牙弓、颌骨与面骨的发育,既健脑又美容。
6、荤食与素食双管齐下
通常人们把动物性食物称为荤食,荤食虽然营养丰富,口感也好,但脂肪含量高,故应予以限制,不能多吃。父母在给宝宝配餐时,可做到肉、菜各半,荤素搭配。如做成肉末菠菜、冬瓜肉丸等。
刚出生的宝宝打嗝怎么办 吃多了引起打嗝
刚出生的宝宝肠胃小,可能因为吃多了奶后,过于饱腹,引起打嗝。
1、推拿按摩止嗝
当宝宝打嗝时,家长们可以用食指指腹推拿宝宝后枕下方后发际至第七劲椎凸出的地方,推拿10—20次即可帮助宝宝止嗝;或者也可以按摩宝宝的腹部,帮助排气,从而达到止嗝的目的。
2、喝山楂水止嗝
如果新生宝宝在打嗝时能闻到有轻微的酸臭味,可用焦山楂12克,冰糖10克,加适量清水煎煮成山楂汤,给宝宝饮用,缓解积食症状,达到止嗝的目的。
3、按穴位止嗝
(1)按少商穴:少商穴在大拇指侧距指甲一分处。在打嗝发作时,用拇指按压少商穴,使酸痛感持续半分钟,打嗝即可停止。
(2)掐按内关穴:用手指掐按内关穴,此穴位于手腕内侧6~7厘米处,即第一横纹下约2横指的距离,其止嗝的效果也比校好。
新生儿腹泻要如何进行护理
1、单一喂养
注意宝宝饮食的单一与稳定性。有条件自然推荐母乳喂养,如果宝宝喝配方奶,应让宝宝喝固定的品牌,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宝宝不适应。如必须为宝宝选择另一种品牌的奶粉,则要注意换奶粉过程中宝宝是否有不适的肠胃反应,若有不适情形,应立即停止更换。
2、中性温度
宝宝小肚子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腹泻。具体来说,一个出生24小时的足月新生宝宝,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为31℃~34℃;而体重小的未成熟宝宝,要求温度相对较高,为33℃~35℃。出生4~7天后的足月宝宝需要的中性温度为31℃~32℃,而未成熟宝宝需要的中性温度则为 32℃~34℃。新生宝宝所在房间的温度最低限度也要维持25℃以上。
3、 稀释进食
无论是母乳还是其他奶类喂养,当宝宝发生腹泻时,均可用煮沸过的糖盐水掺入适当稀释奶质后再行喂养。一般多采取奶和糖盐水1∶1的比例,并适当增加喂奶次数。这样既有利于补充宝宝流失营养与水分,又可避免加重宝宝腹泻程度。
4、 营养米粉
给宝宝服用营养米粉治疗腹泻,既方便又奇效。因为其中含有高浓度的碳水化合物,可增加水盐的吸收。但要注意米粉熬得不要太稠也不要过稀。饮用的次数和用量要与腹泻的次数成正比。腹泻好转后,仍需坚持饮用两三天米粉,补充体内损耗的水分和营养,使腹泻彻底痊愈。
5、 臀部护理
无论新生宝宝患上何类腹泻,都必须随时注意臀部护理。每次便便后要记得冲洗臀部,洗后在肛门周围和臀部涂上护臀霜、植物油或鞣酸软膏以防尿布疹的发生。使用布尿布的宝宝,尿布洗净后也应煮沸消毒。
孩子腹泻的护理方法
一、生理性腹泻宝宝的预防与护理:
生理性腹泻又称为非感染性腹泻,可以说是新生宝宝最常见的腹泻了,多见于8个月内婴儿。容易发生生理性腹泻的宝宝往往体形较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且稀,但食欲好,无呕吐及其它症状,生长发育不受影响。这样的宝宝到添加辅食后,大便就会逐渐恢复正常。
另外,你们的宝宝才三个月,每天大便3-5次是正常的,不必担心。不知你们的宝宝是否是用母乳喂养,喂母乳的宝宝大便次数是比喂牛奶的宝宝要多,不少喂牛奶的宝宝这时可能每天只排1-2次大便了,而喂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可能多达四五次,且质地较软。
生理性腹泻一般均为轻度腹泻,症状表现与肠道内感染性腹泻基本相同。但因为此腹泻多由喂养不当引起,所以宝宝会有明显的抵制进食情绪,并在进食时出现溢乳或呕吐现象。相比其他两者,腹泻宝宝的精神较好,一般也无明显发热现象。这类腹泻危险性也远较其他二者为低,一般在去除病因后即可自愈。其预防与护理同样可作为其他两种感染性腹泻的有效补充。
生理性腹泻宝宝的护理方法:
1、单一喂养:注意宝宝饮食的单一与稳定性。有条件自然推荐母乳喂养,如果宝宝喝配方奶,应让宝宝喝固定的品牌,不要随意更换,以免宝宝不适应。如必须为宝宝选择另一种品牌的奶粉,则要注意换奶粉过程中宝宝是否有不适的肠胃反应,若有不适情形,应立即停止更换。
2、中性温度:宝宝小肚子对温度的变化极其敏感,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引起腹泻。具体来说,一个出生24小时的足月新生宝宝,最适合的环境温度为31℃~34℃;而体重小的未成熟宝宝,要求温度相对较高,为33℃~35℃。出生4~7天后的足月宝宝需要的中性温度为31℃~32℃,而未成熟宝宝需要的中性温度则为32℃~34℃。新生宝宝所在房间的温度最低限度也要维持25℃以上。
3、稀释进食:无论是母乳还是其他奶类喂养,当宝宝发生腹泻时,均可用煮沸过的糖盐水掺入适当稀释奶质后再行喂养。一般多采取奶和糖盐水1∶1的比例,并适当增加喂奶次数。这样既有利于补充宝宝流失营养与水分,又可避免加重宝宝腹泻程度。
1-2岁宝宝饮食的知识介绍
1-2岁宝宝饮食如何安排
对于一岁到两岁的宝宝,宝宝们已经可以选择自己所喜欢的主食了。在主食方面,以大米或者是面食类型的食物为主。谷类的食物是宝宝身体所需热量的主要来源,因此选择谷类作为宝宝的主食,也是很不错的。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选择高蛋白类型的食物作为宝宝的辅食。比如海鲜类食物以及蛋制品等等。
同时,爸爸妈妈们想要为宝宝补充维生素或者是铁元素,我们也可以为宝宝准备新鲜的蔬菜以及水果。饮食选择除了要选择对的,还需要控制食物的量。
1-2的胃容量一般在于200毫升左右。具体还是可以根据宝宝的实际饮食量进行调整,保证宝宝的饮食需求,不过也不能够过量。在饮食上,建议少吃多餐,宝宝每天进食三次或者是四次。为了满足孩子的饮食需求,我们也可以添加一些点心。
在主食方面,每天准备100克左右的主食是比较合适的。营养均衡,荤素搭配合理,才是最为科学的。
1-2岁宝宝饮食制作原则
在为宝宝制作营养美食的时候,我们也要考虑到宝宝的食物烹饪方式。在加工宝宝所食用的食物时,我们也要注意加工方法,不要破坏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比如对于面粉类的食物,可以选择用发面比较好。在准备鱼肉的时候,要先将鱼肉中的鱼骨都去除,方便宝宝食用。对于一些比较刺激性的食物,还是比较不适合1-2的宝宝食用。
在制作美食的时候,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保留食物营养。在烹饪蔬菜的时候,注意不要熬煮太长的时间。宝宝的食物也是需要色香味俱全的,这样才能够吸引宝宝的食欲。在准备食物的时候,多选择颜色鲜艳且新鲜的食材,这样更能够吸引宝宝的注意。
1-2岁宝宝营养食谱
1.肉末豆腐。首先准备新鲜的豆腐,瘦肉末以及番茄酱。其次将肉末放入锅中翻炒片刻,加入少许番茄酱,再放入准备好的豆腐翻炒,最后加入少许盐巴即可。肉末豆腐的口感松软,适合1-2的宝宝食用,豆腐中有丰富蛋白质,同时也含有谷氨酸,特别利于宝宝的脑部发育。
2.蘑菇炖豆腐。首先准备新鲜豆腐、笋片、蘑菇、鸡汤以及调味料。其次将豆腐放入锅中蒸煮,将新鲜的蘑菇放入锅中熬煮,加入准备好的笋片以及鸡汤,再将豆腐和笋片蘑菇一起混合熬煮,最后加入少许盐巴。豆腐以及蘑菇搭配,香味浓郁,有很好的营养效果,想要为宝宝补钙,那么就为宝宝准备蘑菇炖豆腐吧。
1-2的宝宝饮食食谱很多,爸爸妈妈们在选择的时候,可以考虑到宝宝的喜好,为宝宝准备新鲜营养的美味食物。
新生儿有哪些特点
1.新生宝宝的身体形态
从外观看,头比较大,头发多少不一,眼常定视;躯干长,四肢短小,呈外展和屈曲姿势;胸部窄小,其前后左右宽度几乎相等,呈筒状;腹膨隆,全身皮肤覆有一层胎脂。身长一般在46—52厘米之间,体重一般在2500—4 000克之间;头围一般为34厘米,胸围一般比头围小1—2厘米,约为32—33厘米。
2.新生宝宝的头部
新生宝宝的头部大约要占出生时身长的1/4。新生宝宝的颅骨由柔软的组织连接,以便头部可以顺利地通过产道。因此有些新生宝宝在出生后很短的时间内头部有些像圆锥形,对此父母不必担心,几天之后新生宝宝的头部就会恢复为正常的圆形。新生儿的头部有两个“柔软的点”,这是囟门,是因为新生儿的头部骨骼没有长合而形成的。前囟是菱形的,位于头顶处,前囟通常在宝宝1岁的时候才闭合,还有的宝宝在15—18个月时还有空隙。后囟呈三角形且比前囟要小很多,位于头部后面突起部分的上方,通常在宝宝两个月大时闭合。有时父母在照顾新生宝宝时会发现这些柔软的地方在跳动,不要担心,这些部位都有结实的膈膜,而且一般的触摸是不会造成危险的。
3.新生宝宝的皮肤
有些宝宝生下来时全身由乳白色的覆盖物包裹着,这种覆盖物叫做胎脂或胎垢,其作用是在子宫中保护宝宝的皮肤。皮肤上的这种覆盖物在宝宝出生后数小时内就会消失。新生宝宝生下来后,肩膀和后背还会有茂密的毛发,这些毛发叫做胎毛,通常在宝宝3个月大时就会消失。新生宝宝皮肤柔嫩,有弹性,表面角质层发育不良,出生后与外界环境接触,皮肤受到刺激很容易充血,出现手脚微带青色的情况,这种现象叫做新生宝宝红斑,一般持续1—2天后便可逐渐消退。 新生宝宝的肤色应该是细腻柔和的粉色或者桃色。经过最初的适应期后,有些新生宝宝因为新陈代谢缓慢,肤色会显得有些浅,手足可能有轻微的发白现象并会持续几天。肤色较深的新生儿,手足可能会显得有些苍白,但这和新陈代谢没有关系,是受新生宝宝自身色素含量影响的。在新生宝宝的骶尾部及臀部往往可以看到灰蓝色的色素斑,多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且边缘明显,用手按压时不退色。这是皮肤深层堆积了色素细胞的缘故。这种色素斑在宝宝5—6岁时会自行消退,无须治疗。
4.新生宝宝的脐带
正常情况下,新生宝宝的脐带会在结扎后3—7天内干燥脱落,血管闭锁形成韧带,脐带外部伤口向内凹陷形成肚脐。新生宝宝脐带末端残留的血管与体内血管相连,一旦发生感染容易导致败血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父母处理新生宝宝脐带时应格外注意。
5.新生宝宝的呼吸
新生宝宝的呼吸频率通常比成年人要快得多,有时每分钟能达到40—60次。并且新生宝宝在呼吸的时候还会发出很多声音,特别是在他们熟睡的时候。有时新生宝宝呼吸时还会出现时间长达三四秒钟的憋气,这是因为宝宝有着不规则的呼吸模式。
6.新生宝宝的心率
新生宝宝出生后的几天,偶尔可以听到心脏杂音。新生宝宝心率较快,每分钟可以达到120—140次,并很容易受啼哭、摄食等因素影响。新生宝宝的血流大多分布在躯干和内脏,因此常可出现肝、脾肿大及四肢发冷和青紫等现象。
7.新生宝宝的体温
新生宝宝的体温调节中枢发育尚不完善,皮下脂肪也比较薄,因此保温能力差,散热比较快,很容易受外界温度的影响,导致体温不稳定,此时父母应多注意宝宝的保暖。特别是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如果周围环境温度较低,出生后一小时内体温可以下降2℃,然后逐渐回升,12—24小时内应稳定在36℃—37℃之间。
8.新生宝宝的排便状况
新生宝宝出生后10小时第一次排出的是胎便。胎便黏稠,呈棕褐色或绿色,这种胎便是由消化道各种分泌物、咽下的羊水和剥落的上皮细胞组成的。如果呈绿色,是因为混有胆汁。胎便无臭味,一般在宝宝出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便,其总量可达100—200毫升。第二至第三天过渡到粪便,以后逐渐排出正常粪便,粪便转为黄色,每天大便次数不等。如果新生宝宝在24小时之后仍未排大便,或大便呈咖啡和柏油样,应及时送医院检查。新生宝宝出生后3—4天时就不再排黏稠的大便了,排出的是吃了母乳或牛乳后经过消化的大便,这样排便说明新生宝宝的肠道是通畅的。大便的性质也不同,同是吃母乳的新生宝宝,有的大便黏稠、呈金黄色,有的则呈绿色,并混有白色疙瘩夹有黏液。喂牛奶的新生宝宝,有排白色大便的,也有排黄色大便的,不能说哪种大便颜色好,哪种不好,只要新生宝宝能正常生长,就不需要为粪便的形状和颜色担忧了。
喂养不当宝宝会得贫血
专家提醒说,家长应该从孩子的喂养方式方面找找原因,因为喂养方法不当,极有可能导致孩子贫血。
营养不断加强孩子咋还会贫血
汪女士的宝宝刚刚三岁,由于妈妈精心喂养,小家伙长得白白胖胖,可到医院体检时,医生发现宝宝有轻微的缺铁性贫血,虽然症状较轻,无须用药治疗,但仍建议汪女士在宝宝饮食方面多加注意,以免因缺铁性贫血,而导致宝宝出现智力发育异常和行为异常改变等一系列症状。
汪女士听了医生的话觉得很委屈,因为她一直以来都非常注意孩子的营养搭配,牛奶、鱼、虾什么的,孩子从来都没缺过。可是,医生却从汪女士的话里了解到,宝宝几乎没怎么吃过牛肉、猪肉、动物肝脏、绿叶蔬菜类食物,而宝宝之所以贫血,原因就在于家长的日常喂养不太合理。
宝宝贫血多因喂养不当
专家分析说,如今临床上发现患缺铁性贫血的孩子挺多的,与以往物质匮乏时孩子贫血不同,如今的孩子贫血,大多都不是营养跟不上引起的,而是由于家长的喂养方法不合理造成的,贫血的孩子大多症状较轻,只需食补即可纠正。
一般来说,宝宝出生1~4个月后,会出现生理性的贫血期,原因在于婴幼儿生长发育很快,对铁的需求量很大,而宝宝出生时经由母体而储存的铁,一般在出生3个月后消耗完,母乳或牛奶不能提供足够宝宝需要的铁,宝宝就很容易出现生理性贫血。
除了生理性贫血期,一些家长未及时给孩子添加辅食,也会导致孩子铁摄入不足;或者,虽然摄入了一定量的铁,但孩子生长发育速度过快,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一些对牛奶过敏的宝宝,长期饮用牛奶也会诱发胃肠道慢性出血,从而导致贫血。
还有,一些宝宝饮食中不喜欢吃绿叶蔬菜、动物内脏,也会因缺乏叶酸和维生素B12,导致细胞核酸代谢障碍,诱发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孩子贫血危害大应早预防
缺铁性贫血会导致儿童智力发育落后和行为异常改变,婴幼儿时期发生的缺铁性贫血,甚至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因此,家长应当非常重视宝宝的合理喂养。“首先,由于母乳中的铁婴儿容易吸收,妈妈应当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如不能母乳喂养时,要尽量选择富含铁的婴儿配方奶粉。”专家提醒说,“其次,家长要注意在宝宝4~6个月时,适时适量为他们添加辅食。”
一般来说,肝、血、豆类、肉类(牛肉、羊肉、鱼肉等)、绿叶蔬菜、杏、桃中含铁比较多,绿叶蔬菜、肝、肾、酵母中叶酸含量较多。添加辅食时,应当遵从一种到多种、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的原则,按照宝宝的消化能力逐渐增加,每添加一种辅食应观察3~7天,当宝宝有病或者天气太热时,应暂缓增加新品种。
专家指出,稍小点的宝宝可以通过鸡蛋黄和猪肝酱等来补充铁,稍大些的孩子就可以适量添加肉泥、肉松或动物血来补充铁。宝宝饮用鲜牛奶时,煮沸的时间不宜过长,避免叶酸、维生素B12等抗贫血因子的流失。
如果孩子贫血较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含铁糖浆、小儿铁锌钙颗粒、补血颗粒等药物。
让低钙血症远离你的宝宝
1. 早产宝宝因在胎宝宝期的钙储存不足,出生时容易发生低钙血症。
2. 准妈妈在孕后期经胎盘输给胎宝宝的钙增加,从而抑制了甲状旁腺功能,出生后血钙来源中断,易发生低钙血症。
3. 新生宝宝窒息缺氧缺血使钙内流增加引起低钙血症。
冬季出生的宝宝,由于接触阳光的机会少,很容易得低钙血症,诊断标准为新生宝宝的血钙低于1.75mmol/L(7.0mg/dl)或游离钙低于0.9mmol/L(3.5mg/dl)即可以称为低钙血症。“新生儿低钙血症”一旦出现,又该采取哪些措施去治疗以及护理呢?
细心观察,低钙血症早发现
早期低钙血症
“早期低钙血症”通常发生在宝宝出生48小时内。体重较轻的宝宝、各种难产的宝宝容易发生低钙血;准妈妈在怀孕时患有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前出血、饮食中钙及维生素D不足和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病,新生宝宝也容易发生低钙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