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经的类型及痛经的表现
痛经的类型及痛经的表现
痛经系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与行经有关的下腹痉挛性疼痛。每次于月经数小时后,在下腹有难以忍受的痉挛性疼痛,呈一阵一阵的间歇性痛感,药物不易缓解,每次疼痛持续2~3分钟,间歇10几分钟,但一般不会超过12小时。疼痛常可涉及到大腿前面,常有四肢冰冷、头痛或有胃痛、便稀等症,也可诱发支气管炎等。
2、膜样痛经
膜样痛经是子宫排出内膜样形态物时引起的痉挛性痛经。这种现象较少见,但疼痛剧烈,开始于经前数小时或一二天。内膜样物排出后,疼痛立即消失,排出的内膜样物呈三角形,大小为3cm×4cm×0.2cm~3cm×4cm×0.8cm。
3、充血性痛经
充血性痛经常伴有妇科病。病情轻者疼痛不明显,像盆腔炎在行经前及经期特别严重。盆腔部疼痛常常在经前一二天出现,经期较重,在月经干净时消失。经前一二天也可有乳房胀痛、头痛、便稀、下腹和背部胀痛等症状。
4、继发性痛经
由盆腔器官疾病诱发的称继发性痛经。痛经过程比较复杂,于经前不久开始,延续到整个月经期,至月经干净后才慢慢消失。常见的有盆腔炎、慢性宫颈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内肿瘤或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等。
帮你分析痛经类型
(1)气血虚弱型,症见经后一二天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喜揉按,月经量少,色淡质薄,或神疲乏力,或面色不华,或纳少便溏,舌淡,脉细弱。治宜益气补血止痛。
(2) 湿热下注型,症见经前小腹疼痛拒按,有灼热感,或伴腰骶疼痛;平时小腹时痛,经来疼痛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带下黄稠,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而腻,脉弦数或濡数。治宜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3)气滞血瘀型,症见每于经前一二天或月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或伴胸胁乳房胀,或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血块排出后痛减,经净疼痛消失,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滑。治宜理气化瘀止痛。
(4)寒湿凝滞型,症见经前数日或经期小腹冷痛,得热痛减,按之痛甚,经量少,经色黯黑有块,或畏冷身疼,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宜温经散寒除湿,化瘀止痛。
用泡脚方缓解痛经
泡脚治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
☆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泡脚治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的表现是:在经期会有小腹疼痛的感觉,如果用手去按压小腹的话,会有轻微的疼痛,伴有月经量少且颜色淡的症状。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为主。
中医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的中医药材,要是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也可适量添加引经药。
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泡脚治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
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清水和50毫升的醋,先用大火煮开,然后转为小火再煮半个小时为宜,之后把煮好的药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水量要浸泡过脚踝为宜。
食疗药方治疗痛经
取鸡蛋2个,益母草30克,元胡15克,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经前1~2天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7天。
经的发生与淤血有着密切的关系。
鸡蛋具有滋阴养血的作用;益母草是历代医家用来治疗妇科疾病之要药,具有活血化淤的作用。
益母草可通过松弛痉挛状态下子宫、缓解炎症等多种途径起到抗痛经的作用;元胡具有行气活血、散淤止痛的作用,是临床上治疗痛经的常用药。三者合用可起到行气、养血、活血、去淤、止痛的作用,是痛经患者的食疗佳品。
益母草煮鸡蛋并非对所有的痛经患者都有效。
根据痛经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同,痛经分为气滞血淤、寒湿凝滞、湿热下注、气血虚弱、肝肾不足五种证型,而益母草煮鸡蛋最适合于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食用。这类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月经周期往往不太规律,在月经前2~3天开始出现莫名其妙心烦、胸闷,常常为一点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经量少,色黯有块。除了坚持吃益母草煮鸡蛋外,气滞血淤型痛经患者平日还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舒肝理气、活血调经作用的食物,如白萝卜、柑橘、佛手、茴香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小提示:
其他类型的痛经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食疗,如寒湿凝滞型痛经患者平素应多吃一些具有散寒化湿、温经活血作用的食物,如生姜、羊肉、狗肉、葱白、山楂等;
湿热下注型痛经患者平素应多吃一些具有清热除湿、化淤止痛作用的食物,如马齿苋、丝瓜、苦瓜、红小豆、绿豆、薏米、油菜、香椿叶、莴苣、莲藕、冬瓜、芹菜等;
气血虚弱型痛经患者平素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益气养血、调经止痛作用的食物,如红薯、山药、栗子、鸡肉、牛奶、土豆、葡萄、桂圆、大枣等;
肝肾不足型痛经患者平素应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益肝肾、调经止痛作用的食物,如枸杞子、桑椹子、核桃仁、黑豆、黑米、黑芝麻等。
缓解女性痛经的简单泡脚偏方
1、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
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2、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3、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
痛经分5类型
1、气滞血瘀型痛经
这种类型的痛经在经前或行经期间会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
2、寒凝血瘀型痛经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宫寒”引起的。这种痛经常以冷痛为主,小腹会绵绵作痛,严重时还会伴有面色苍白、肢体发冷等情况,多是因吃了冰冷的食物而致。
3、气血虚弱型痛经
平时营养不够的人会因此而痛经。这类女性常脸色无华黯淡、面色苍白、精神疲乏、食欲不佳。
4、湿热瘀阻型痛经
也就是体内有湿热,肚子痛起来会感受到灼热感,平时白带多而稠厚,气味较重。
5、肝肾虚损型痛经
爱生气以致肝气郁结也是造成血运不畅的重要原因。此类型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
痛经的类型
专家指出,在治疗上,中医将痛经大致分为四种类型。根据不同症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
气滞血淤:
经前或行经期间出现小腹胀痛、乳头触痛、心烦易怒,经量少或行经不畅等。应服具有舒肝理气、化淤止痛作用的药物。食疗可以用益母草煮鸡蛋。
气血虚弱:
经期小腹绵绵作痛,月经量少,色淡质薄,神疲乏力,面色蜡黄,食欲不佳,大便溏泻等。应服具有益气补血止痛作用的药物,如乌鸡白凤丸,还可多吃羊肉。
阳虚内寒: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月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等。应服有温经散寒,养血止痛作用的药物。比如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就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二药合用,能补气养血,温经活血。
肝肾虚损:
月经干净后1—2日出现腰酸腿软,小腹隐痛不适,或有潮热,头晕耳鸣等。应服具有益肾养肝止痛作用的药物。或是多吃点川芎丹参煲鸡蛋。
缓解月经期间痛经的瑜伽怎么做
很多女性在来月经期间都会出现痛经的情况,这对女性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都想了解在日常中能够缓解方法,专家讲解一下可以有效的缓解痛经的出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月经期间的瑜伽。
1.髋部摇摆式 端坐位,两腿向前伸直,双臂上抬至肩平。以髋部为中轴,意念集中在腹部,身躯先顺时针方向转动3圈,躯干最大可能的往右、前、左、后旋转。3圈后换逆时针方向3圈,重复5~10次。
2.屈膝俯卧式 跪坐式,双手自然垂放于体侧。呼气,双手尽量前伸,同时上半身向前俯卧,使胸部贴近膝盖。两臂打开向前平伸,舒展拉伸上半身紧绷的肌肉群,慢慢让自己进入半睡眠之中。动作保持15~30分钟。
3.观音打坐式 手心朝上放松置于膝盖,呈莲花式打坐,全身放松,然后闭上眼睛,缓慢均匀呼吸,意念集中于脸庞和微笑,即使身体感觉疼痛也尽量让自己放松,疼痛也会逐渐随之而去。
女人患上痛经的几种类型
1、肝肾亏虚型
女性如何去除痛经的烦恼呢?如果您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腰酸膝软,或脸有潮热感、经色淡红、经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数等症状,就有可能是肝肾亏虚型痛经。
2、气滞血瘀型
气滞血瘀,是指气滞和血瘀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气滞血瘀型痛经是由于情志不畅,长生气、又得不到释放,引起肝气内结,气机下沉与小腹,一段时间后造成血瘀、疼痛的症状。如果您月经前心烦、胸闷,为小事而大发脾气,伴有乳房及胸胁部胀痛,就有可能是气滞血瘀型痛经了。
3、湿热下注型
如果您有来月经前,总是觉得小腹疼痛,按压后疼痛加剧,还有热辣辣的感觉。经血暗红,粘稠有血块,经后的白带黄稠,就有可能是湿热下注型痛经。如果您遇冷、潮湿就会加重,小腹喜温喜按,得暖痛减,经色淡量少,伴有腰酸腿软,手足欠温,小便清长等,那么就有可能是经寒不调型痛经。
以上就是专家为我们讲解的女性在月经期间可以联系的瑜伽,如果女性长期被痛经困扰的话,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缓解自己的症状,在积极缓解的同时,女性还要了解自己的痛经类型,这样在治疗时才能保证对症治疗,使自己早日摆脱痛经。
怎么判断痛经类型
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经量少或不畅,经色紫黯有块。
症见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喜暖,经色黯有块,畏寒便溏。
症见经前小腹痛,按之加重,经来加剧,低热起伏,经色黯红,质稠有块。
症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或小腹及阴部空坠感,喜按,经量少,经色淡。
症见经后小腹绵绵作痛,腰部酸胀,经色黯淡,量少,质稀,耳鸣。
痛经专家支招食疗方来调理
1、痛经类型:气滞血瘀型
脾气暴躁浑身胀痛
这种痛常以胀痛为主,包括小腹胀痛、两胁胀痛,甚至手脚都有发胀的感觉。月经量少,有血块,当血块下来以后,疼痛会随之减轻。此外,这类患者比较急躁,容易发脾气,多数还会伴有乳腺增生的发生,这些都和气滞有一定的关系。
专家支招:
平时还可以在多吃些具有行气活血的食物,如萝卜、荔枝、山楂等。
2、痛经类型:寒凝血瘀型
都是贪凉惹的祸
这种痛经常以“冷痛”为主,往往发生在经期或经后。月经量比较少,颜色比较暗,或者有的时候还可能有黑色的血块。除此之外,还会伴有腰酸腿软,手脚发冷,小便清长等症状。一般来说,平时经常手脚冰凉,畏寒畏冷,属于虚寒体质的人就容易引发痛经。另外,有些爱美的女性朋友,为了漂亮而追求“美丽冻人”,难免会因为外寒而引发痛经。
专家支招:
因为这类痛经属于寒症,红糖姜汤对寒性痛经非常有效红糖具有补血、散淤、暖肝、祛寒等功效,生姜有补中散寒、缓解痛经的功效。
3、痛经类型:气血虚弱型
失血过多隐隐作痛
因为本身就比较虚弱,有贫血等情况,再加上经期出血,很容易因为气血虚弱而引起痛经,并且这种疼痛多出现在月经后期,常表现为隐隐作痛。月经量一般也是比较少,颜色呈淡粉色,还会出现面色蜡黄、精神疲倦、食欲不佳、大便糖稀等情况。
专家支招:
虚症一般是补气血,可以在平时多吃一些养气补血的食物,比如鸡肉、羊肉、大枣、黑豆、香菇等。
4、痛经类型:肝肾亏虚型
脏腑虚弱腰痛明显
肝肾亏虚型痛经最明显的不适是在痛经之外,还会出现腰痛、腰膝酸软的症状。此外,还表现为经期或经后期小腹隐隐作痛,月经量较少,颜色偏淡粉色,头晕耳鸣等症状。
专家支招:
肝肾亏损就是说脏腑元气比较虚弱,所以治疗应注重在滋养肝肾,平时可以多吃些具有补肝肾的食物,如枸杞子、核桃仁、黑芝麻、木耳等食物。
5、痛经类型:湿热下注型
疼痛或提示妇科炎症
这种类型的痛经比较少见,主要表现为经前就开始有小腹疼痛,有时候有灼热感。月经来的时候疼痛加剧,经血的颜色呈鲜红色,比较粘稠。除此之外,还可能表现出小便短黄,白带多,有异味,多是伴有妇科炎症。
专家支招:
在饮食上要多加注意,辣椒、胡椒、大蒜、葱、姜等辛辣的食物都会加重炎症从而使痛经加重。
痛经的类型
1、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是与行经有关的下腹痉挛性疼痛。每次于月经数小时后,在下腹有难以忍受的痉挛性疼痛,呈一阵一阵的间歇性痛感,药物不易缓解,每次疼痛持续2~3分钟,间歇10几分钟,但一般不会超过12小时。疼痛常可涉及到大腿前面,常有四肢冰冷、头痛或有胃痛、便稀等症,也可诱发支气管炎等。
2、膜样痛经
膜样痛经是子宫排出内膜样形态物时引起的痉挛性痛经。这种现象较少见,但疼痛剧烈,开始于经前数小时或一二天。内膜样物排出后,疼痛立即消失,排出的内膜样物呈三角形,大小为3cm×4cm×0.2cm~3cm×4cm×0.8cm。
3、充血性痛经
充血性痛经常伴有妇科病。病情轻者疼痛不明显,像盆腔炎在行经前及经期特别严重。盆腔部疼痛常常在经前一二天出现,经期较重,在月经干净时消失。经前一二天也可有乳房胀痛、头痛、便稀、下腹和背部胀痛等症状。
4、继发性痛经
由盆腔器官疾病诱发的称继发性痛经。痛经过程比较复杂,于经前不久开始,延续到整个月经期,至月经干净后才慢慢消失。常见的有盆腔炎、慢性宫颈失、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内肿瘤或子宫解剖结构异常等。
原发性痛经的分类 痉挛性痛经
痉挛性痛经是原发性痛经类型之一,多见于未婚女性,月经初潮后1-3年出现,25岁后逐渐缓解。
痉挛性痛经均发生在排卵性月经,可能与分泌期子宫内膜或内膜碎片中释放过多的前列腺素有关。
一般在行经后数小时后,下腹中部痉挛性疼痛,严重者可放射到会阴部。发作时伴四肢厥冷,面色苍白,有时胃痛、腹泻。也可诱发喘息性支气管炎,多数病人痛经持续数小时(不超过12小时),可自行消失。
缓解女性痛经的简单泡脚偏方
气滞血瘀型痛经
气滞血瘀型通常表现为经期前后小腹胀痛,经血颜色偏暗,并带有血块。气滞血瘀型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调和气血、化瘀止痛为主。建议泡脚选择的中药材以入足厥阴肝经药物为主,并可加入适量引经药醋。建议加入益母草30克、乌药30克、青皮30克,以及红花10克、川芎10克,再加入2升清水和50毫升醋,以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再煎煮半个小时,之后把煮好的药放凉,连带着药渣一起来泡脚。注意药水量以浸泡过脚踝为宜,如果药水不够可多加一点温清水。
阳虚寒盛型痛经
阳虚寒盛型的主要表现为下腹冷痛、手脚发冷,进行热敷可以达到改善。这类情况治疗痛经的方法要以温经散寒止痛为主。泡脚的中药材要以入足少阴肾经为主。可加入肉桂15克、乌药15克、当归15克、丁香15克、川芎15克,以及小茴6克、干姜6克、吴茱萸6克,再加少量盐,把水煎好后泡脚。
气亏血虚型痛经
气亏血虚型痛经常表现为经期小腹疼痛,用手去按小腹,会有轻微的疼痛感,月经量少且颜色淡。这种类型治疗痛经的方法需要以补气养血调经为主。在中医中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泡脚所需中医药材要以入足太阴脾经药物为主,可适量添加引经药甜水。建议加入川芎15克、白芍15克、白术15克、熟地15克、当归15克、杜仲15克、黄芪15克,再加适量糖,煮好后用来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