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心脏不舒服选心俞穴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心脏不舒服选心俞穴
1、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
2、取穴时一般可以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1、推按“心俞穴”可以治疗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盗汗、梦遗、癫痫、胸痛、心悸亢进、晕车、头痛、恶心、神经官能症等。
2、调理气血,疏通心脉,宁心安神。适用于心慌心悸、冠心病、心绞痛、神经衰弱、失眠、背痛等病症,对于各种心脏病有一定的疗效。
三伏贴去湿气贴敷位置
三伏贴具有很好的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等作用,三伏天的时候进行,可以帮助人体祛除体内的寒气。
三伏贴贴敷的位置是很多的,不同的位置作用不一样,想要去湿气那么就要找对位置,三伏贴去湿气可以贴大椎穴、肺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因为中医讲腹为阴、背为阳,三伏贴作用与阳的位置,可以起到很好的温阳益气除湿作用。
三伏贴夏天贴几次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位置的敷贴。
三伏贴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法,讲究穴位治疗,不同的穴位具有不同的对应症,所以在贴三伏贴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选择位置,一般情况下三伏贴经常贴的位置有突穴、肺俞穴、大椎穴、膻中穴、中府穴、膏肓穴等,而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的穴位也是不一样的,如:
1、咳嗽:建议将三伏贴贴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
2、畏寒肢冷:建议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神阙穴三伏贴。
3、鼻炎:可以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膏肓穴三伏贴。
4、脾胃病:建议选择贴胃俞穴、脾俞穴、中脘穴三伏贴。
三伏贴位置详细图
三伏贴位置并不是固定的,贴敷位置在贴敷前医生会根据个人情况而选择,因此无法给出一个详细的位置图来。比较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心俞穴、治喘穴等(仅供参考)。
小贴士:
想了解三伏贴的具体情况,可以在初伏前10天去当地大型中医院进行咨询,一般在初伏10天就会有伏前加强贴开始贴敷了,询问后可以有10来天的时候决定要不要去贴敷。
三伏贴怎么贴 三伏贴贴敷穴位
根据自身身体情况而定。
三伏贴主要是结合了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热性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不同穴位对应的疾病不一样,三伏贴常见的贴敷穴位是天突穴、膻中穴、大椎穴、心俞穴、肺俞穴等穴位,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穴位。
三伏贴贴哪里
看情况而定。
三伏贴是通过刺激性的中药,对经络腧穴的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不同穴位对应的作用不一样,穴位选择是很重要的。
正常情况下贴三伏贴最常见的就是背俞穴,贴背俞穴可以刺激调整脏腑功能,起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其次足三里也是贴三伏贴常见的部位,可以缓解人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人体血液流速。
三伏贴贴哪里治失眠
建议贴心俞穴。
综上所述可以知道,三伏贴贴在不同穴位,作用是不同的,对于失眠的人来说,建议贴心俞穴,心俞穴位于第五胸椎棘突、旁开1.5寸;贴三伏贴时要注意可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心俞穴位于人体的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
可以帮助治疗心经及循环系统疾病,心痛、惊悸、咳嗽、吐血、失眠、健忘、梦遗、胸痛、心悸亢进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气血、疏通心脉、宁心安神作用。
夏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
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令三伏,机体各种机能通达,经络通畅之时,正是扶正培本、滋养阳气的有利时机,通过中药外治穴位贴敷,针推按摩、中药内服、中药熏蒸、中药药浴、饮食药膳等扶助正气,可以使患者阳气充实,正气旺盛。
中医认为哮喘反复发作,主要是人体肺脾肾三个脏腑的不足,“痰”滞体内,中医称为“伏痰”,在治疗时注重从补肺、健脾、益肾、化痰等方面入手,通过扶助正气、祛除邪气进行全身整体的调节,能改善全身免疫缺陷,这无疑可以弥补单一西医气道局部抗炎治疗的不足。
夏季穴位敷贴法防治小儿哮喘是“冬病夏治”的方法之一。夏季三伏天在背部穴位敷贴辛温化痰的药物,通过药物刺激穴位使皮肤充血来预防哮喘。三伏气候炎热,人体毛孔开放,经络气血流通,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此时借“天之阳气”助辛温香燥药物之威力,鼓舞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经络气血传导到病变所在脏腑,起到温化“伏痰”,扶助正气的作用,使正气渐复,机体免疫力增强,从而治本控制哮喘发作。
穴位外敷药物常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使用时将上药研细末用凡士林调成糊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盲、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穴位外敷药物后的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刺麻痒感产生后病人会不自主地搔抓,尤其是小儿,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痒感可持续4~5天,甚至整个贴敷过程。皮肤发红不需处理。产生刺麻痒感时,让患者不要搔抓,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穴位外敷药物后一部分患者局部都会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起泡的大小、程度,与气候冷热及贴敷时间长短有关,气候炎热及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反之起泡的速度缓慢。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绝大多数患者贴敷处结痂脱落后不形成瘢痕,但有个别病人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这可能与瘢痕体质或过敏体质有关。如果穴位外敷药物后局部反应比较强烈的人则不适合该疗法。但要说明的是,我们从许多病人中发现,贴敷处出现痛、痒、起泡等反应者,临床效果较好。
贴三伏贴的最佳时间 三伏贴鼻炎贴什么位置
鼻炎是呼吸系统疾病中一个常见的疾病,三伏贴贴什么位置可以治疗鼻炎,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因为根据中医治疗疾病讲究辨证论治来说,病人的体质以及病情轻重是不一样的,因此选择的穴位也不一样。
生活中鼻炎可以选取肺经上的中府穴进行敷贴;也可以选取膀胱经的肺俞穴来贴;还可以选取膏肓俞、足三里、中脘、关元穴位来进行贴敷。
三伏贴可以贴肚脐眼吗 三伏贴一共贴几个位置
三伏贴有冬病夏治的作用,但是针对不同的病症,选择的穴位是不一样的:
1.咳嗽:建议将三伏贴贴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
2.畏寒肢冷:建议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关元穴、神阙穴贴三伏贴;
3.鼻炎:可以选择贴大椎穴、肾俞穴、膏肓穴三伏贴;
4.脾胃病:建议选择贴胃俞穴、脾俞穴、中脘穴三伏贴。
三伏贴贴哪里好
具体如下:
三伏贴是通过刺激性的中药,对经络腧穴的刺激,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不同穴位对应的作用不一样,穴位选择是很重要的,具体如下:
1、三伏贴可以贴在天突穴,天突穴位于前胸颈部正中线上主治:咳嗽、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2、三伏贴还可以贴膻中穴,位置位于前胸两乳头连线的重点主治:胸部疼痛、腹部疼痛、咳嗽、咳喘病等。
3、三伏贴可以贴肺俞穴,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主治:肺经及呼吸道疾病,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三伏贴能治什么病 贴三伏贴注意什么
由于三伏贴时要在肩背部、腹部、腰部、腿部敷贴药物,所以建议带孩子去医院时,不要穿连衣裙、连体裤,最好是选择深色的、较宽松的衣服,避免药膏弄脏衣服。
生活中常见的发物有:公鸡、烧鹅、牛肉、虾、蟹、海产品、菠萝等。
贴敷当天不要待在很凉的室内,不要吃冷饮;不要游泳;防止寒邪;不宜吃冷食,如冰淇淋、冷饮等,以防损伤正气,影响疗效。
很多医院都在开展敷贴“三伏贴”活动。但是,也有部分人会选择在家进行。其实并不建议患者自己在家进行敷贴。治疗要求辨证选穴,不同的疾病选择的穴位会不同。有些穴位很容易找到,但有些穴位如肺俞穴就比较难找。穴位有误差,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所以,建议在医院进行贴敷。
三伏贴鼻炎贴什么位置 三伏贴还可以治疗哪些疾病
三伏贴是在夏季三伏天的时候,在人体的相应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驱散阴寒,调解脏腑功能,恢复阴阳平衡,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在人体上的诸多穴位都可以进行三伏贴治疗。根据疾病的不同,会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
1、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选择肺俞、气海、膻中、丰隆、定喘等穴位贴敷,具有很好的化痰止咳,补肺益气的功效,能够很好的治疗相关疾病;
2、慢性胃肠炎、脾胃虚弱等消化系统的疾病,则可以选择脾俞、胃俞、大肠俞、中脘等穴位;
3、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疾病,我们通常就近选穴,比如肩髃、肩髎、内外膝眼等;
4、女性月经不调、痛经等疾病,则可以选择关元、中极、三阴交等穴位。
当然,这些只是一些常用的穴位,具体每个人应该贴哪些穴位,应该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来确定。
三伏贴贴多长时间 三伏贴贴在什么位置
三伏贴最重要的环节是贴敷药物、贴敷穴位,这两个环节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私人订制,自行三伏贴贴敷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常见的贴敷穴位有:大椎穴、肺俞穴、膏肓穴、中府穴、膻中穴、心俞穴、治喘穴等。
冬病夏治预防各种哮喘
冬病夏治哮喘除了药物外敷治疗,还有针灸疗法、拔罐疗法、推拿疗法、饮食疗法等。针灸疗法取患者膻中、肺俞、脾俞、肾俞、足三里、丰隆等穴,三伏时节隔日1次,共15次。拔罐疗法取膻中和双侧膏肓、肺俞、脾俞、肾俞等穴,每次拔罐5~10分钟,隔日1次,共15次。推拿疗法使用捏脊手法,由尾椎两旁开始沿脊柱向上捏至大椎两旁,每次捏脊10遍,每日1次,连续30日。以上方法对哮喘的防治均有一定的效果,可根据个人的体质和适应能力选用。
中药穴位贴敷防治咳喘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属于针灸疗法中的“天灸”类,又称敷灸法、药物灸法,是在人体的不同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药物透过皮肤角质层及毛囊、汗腺等,通过经络,由外向内、由表及里直达病所,以鼓舞正气、增强抗病能力。
将中药穴位贴敷用于治疗咳喘,源于清代《张氏医通》中的白芥子涂法,是选择一些具有止咳平喘、温肺化痰、疏通肺络且具有穿透作用的中草药,做成贴敷制剂,依据临床辨证和个体差异,贴在患者相应的穴位上,达到针药并用的治疗效果。
穴位贴敷防治咳喘符合中医“缓则治其本”的治疗原则,它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发作期咳喘病患者的症状,还可以有效地减少咳喘病患者的发作次数、发作程度,延长咳喘病的发作间歇时间,达到截治病根、驱除夙根、标本兼治、扶正固本、提高抗病能力的目的,从而防治哮喘病。
因为穴位贴敷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不经过消化道,很少通过肝脏、肾脏代谢,因此不需要特殊忌口,不需要停服原有日常口服用药,与口服药物配合使用,能起到相辅相成的效果。
有不少家长错误地认为孩子长大了哮喘就可以自然痊愈,往往忽视了对儿童哮喘的治疗,以致病情反复发作,直至长大成人仍为哮喘所扰。
“冬病夏治”的方法中,以穴位敷贴最易被患者及家长接受,临床上应用穴位敷贴来治疗儿童哮喘也取得了较好疗效,据报道,有效率约为80%~90%。
与成人不同的是,儿童敷贴的时间较短,穴位敷贴疗法的时间性要求较严,治疗时间为阳历7~8月,在头伏、中伏、下伏第一天敷贴,则疗效最佳,因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
敷贴的穴位一般取定喘、肺俞、脾俞等背部穴位。敷肺俞既可散肺中留伏之寒邪,又可补益肺气;敷脾俞可调整脾胃功能;敷定喘可有平喘止咳之功效。敷贴时间依患者的耐受度为限,一般每次2~3小时,病情严重者可适当延长时间。
敷贴当日禁食生冷、油腻、辛辣品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
哮喘在儿童时期的发病率很高,因为反复发作、迁延难愈,严重影响患儿身心健康。对哮喘患儿进行积极的防治,从而预防哮喘的发作,对小儿哮喘的治疗具有重大意义。小儿皮肤薄嫩,脏气清灵,经脉穴位敏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效果更好于成人。穴位贴敷宜选在夏季“三伏”天进行,可以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收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使用的穴位外敷药物,是参照古方,用白芥子、延胡、甘遂、细辛、肉桂等药研细末,用生姜汁、香油、凡士林等调成膏状,做成直径约为1厘米的药饼,用胶布固定在穴位上。穴位可选择肺俞、风门、厥阴俞、脾俞、心俞、膈俞、膏肓、肾俞等,每次选用左右对称6个穴位,交替外敷。夏季三伏的第一天开始敷贴,每隔3天1次,每次3~4小时,可根据贴药后的感觉而缩短或延长贴药时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可提前取下,反之如贴后皮肤微痒舒适者可酌情延长贴药时间。敷贴10次为1疗程,一般连续敷贴3个夏季。
敷药后的处理
穴位外敷疗法对大多数患者是很安全的,但是有一些皮肤容易过敏的人使用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最常见的是局部皮肤发红、发热,甚或烧灼感、刺麻痒感,属于正常的治疗反应。
皮肤发红不需处理。
刺麻痒感不要搔抓,搔抓后不能使痒感减轻,反而引起疼痛。若痒感难以忍受时,可在局部涂擦止痒的药物,如皮炎平霜等。
皮肤起泡泡内为淡黄色液体,时间短的几小时即可消失,长的可持续数天水泡才完全吸收结痂。气候炎热、贴敷时间长,容易起泡。水泡小的让它自然吸收,或在水泡表面涂一些氧氟沙星凝胶;如水泡大的,可用消毒针头挑破水泡排除水液,保持皮肤不擦破并干燥,外涂擦氧氟沙星凝胶或用艾条灸均可。若水泡破裂不小心感染的,局部涂擦消炎膏,外用消毒敷料保护。
色素沉着有个别患者可能局部有黑褐色色素沉着,属正常现象,十余天后色素可自行消退。所以,首次接受穴位贴敷治疗时,最好不选择暴露部位的穴位。
对于皮肤极度敏感者,采用贴敷疗法要慎重。贴敷时间以2~4小时为宜;在贴敷药物过程中,如果遇到局部皮肤瘙痒或有渗出现象,应该立即去掉贴敷药物,用温水轻轻擦洗贴敷局部,尽量去除遗留在皮肤表面的药物残渣。
但要说明的是,我们从许多患者中发现,贴敷处出现痛、痒、起泡等反应者,临床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