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如何康复 健康的心态
中风后如何康复 健康的心态
虽说中风的致死率、瘫痪率较高,但也能得到控制,而在这治疗过程,拥有一个好心态,显得更重要。不能因为出现中风就感觉到绝望,对于美好的生活要充满希望,绝望、充满希望不只是带来的情绪变化,还能影响身体免疫力,当你充满希望的迎接每一天,对中风的康复治疗有非常好的帮助。
偏瘫康复治疗要早介入
中风康复治疗关键要早
很多中风患者及其家属错误地认为,康复治疗要等到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周国平教授指出,其实,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醒,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进行;大多数脑出血患者的康复则可在病后 7~14天开始进行。
中风后的康复分为急性期康复(中风后两周以内)、恢复期康复(中风两周后到半年内)和后遗症康复三个阶段。其中,前两个时期的康复最重要,一旦拖到后遗症出现再来康复,效果将大打折扣。
由于病人身体还比较虚弱,急性期的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正确摆放肢体位置、保持关节活动度等。两周后到半年内为恢复期康复时间,患者80%的功能要在这个阶段恢复,如果错过了康复训练或康复训练半途而废,将会失去恢复的最佳时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中风后半年内如果不及时进行康复,不但各种功能难以得到恢复,肩手综合征、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肢体痉挛、疼痛、骨质疏松等后遗症也可能一一出现。
临床研究证明,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基本治愈率是未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3倍。丹麦的一项实验表明,1197例在急性期就开展康复训练的中风患者,95%在患病6个月后功能得以恢复,80%的病人在发病6周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得了脑中风应该到医院做哪些检查
1、磁共振:MRI与CT相比,MRI无X线的辐射效应,因此对人体没有明显损害,且图像层次清楚,分辨率高。其缺点,一是价格昂贵,相应的检查费用也高;二是安装心脏起搏器的病人不宜使用;三是成像时间长,危重病人粮难接受长达4O分钟的头部扫描。鉴于以上原因,我们认为,MRI对于急性脑中风病人并非首选的检查项目。这也是脑中风康复案例中采用的常规诊断项目。
2、血糖、尿糖测定:脑中风病人的治疗和预后,与其有无糖尿病关系很大。脑中风急性期空腹血糖超过 11.12mmol/L,即提示其下丘脑损害严重,死亡率较高。所以,即使以前没有糖尿病病史,也应监测血糖和尿糖。血糖尿糖的高低是医生确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这是因为脑中风以后可以出现一过性的血糖升高,况且有的病人对自己过去有无糖尿病并不清楚。
3、脑CT扫描:脑CT对出血性脑中风诊断率为100%,对缺血性脑中风的诊断率在85%以上。但需要注意的是缺血性脑中风在发病24小时以后才能显示清楚。所以如果不是十分必要,最好等脑中风发病24小时后再查CT。脑中风康复案例中采用的最常见的常规诊断项目。
心理亚健康状态表现
1、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
是否在日常生活中,工作中,老是忘记很多事情,在进行学习工作时,容易走神,无法集中自己的精力?其实这些都是心理亚健康的一种表现,它在提醒你,你的状态已经处于一种亚健康的状态,要注意调整!
2、思维缓慢、反应迟钝。
如果发现自己想问题时有些困难,与人交流时,脑海中偶尔“短路”大脑的反应变慢,与人交谈时,总会慢上半拍时,那么就说明你是处于一个亚健康的状态了。
3、长时间的不良情绪
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出现不良情绪,一般来说都能自我调整,但是如果不良情绪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无法自我调整,那么这时就需要注意了,如果不及时的注意心理保健,有可能就会恶化,出现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4、不自信,安全感不够
如果你发现越来越不自信,总是对未来优虑,喜欢独处,回避社会,那么你就要小心了!
如何保持健康的心态
1、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
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之爱,童年是培养人心理健康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若得不到充足和正确的父母之爱,就将影响其一生的心理健康发育,很多成年人的心理障碍都与童年缺少父母之爱有关。少年时代增加了伙伴和师长之爱,青年时代情侣和夫妻之爱尤为重要。
中年人社会责任重大,同事、亲朋和子女之爱十分重要,它们会使青年人在事业家庭上倍添信心和动力,让生活充满欢乐和温暖。至于老年人晚年幸福的关键。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单指情爱,还包括关怀、安慰、鼓励、奖赏、赞扬、帮助和支持等。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别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爱,心理会出现不平衡,进而产生障碍或疾患。
2、渲泄和疏导
无论是转移回避还是设法自慰,都只能暂暂时缓解心理矛盾,求得表面上的心理平衡,治的只是标,而适度的渲泄具有治本的作用,当然这种渲泄应当是良性的,以不损害他人、不危害社会为原则,否则会恶性循环,带来更多的不快。比如,当你心情压抑时,可以去踢足球,把火发在他们身上,遇到不顺心的事对亲人和好友诉说,把心里的不快倒出来,这就是渲泄。
与此同时,也希望有人帮助自己解开心里的疙瘩,或帮助出出好主意。渲泄和疏导都是维护心理平衡的有效办法。心理负担若长期得不到渲泄或疏导,则会加重心理矛盾进而成为心理障碍。
3、善意和讲究策略的批评,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
它能够帮助人们明辨是非,改正错误,进而不断完善自己。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正确的批评,热必会滋长骄傲自满的毛病,固执、傲慢、处以为是等,这些都是心理不健康发展的表现,但是,过于苛刻的批评和伤害自尊的指责会使人产生逆反心理,严重的会使人自暴自弃、脱离集体,直至难以自拔。所以,遇到这种“心理病毒”时,就应提高警惕,增强心理免疫能力,我们平时应多亲近有知识、有德行、值得信赖的人,这样就比较容易获得这种健康的“营养素”。
4、宽容也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
人生百态,万事万物难免都能够顺心如意,无名火与萎靡颓废常相伴而生,宽容是脱离种种烦扰,减轻心理压力的法宝。但宽容并不是逃避,他是豁达与睿智的。
保持心理健康的关键是要学会自我调试,善于驾驭个情感,做到心理保护上的自立、自觉,主动为自己补充健康的心理营养素,在必要时,也给他人提供能够让心理健康的“营养素”。
5、坚强的信念与理想也是重要的精神“营养素”
理想和信念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对于心理的作用犹为重要,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各种挫折和失败,会陷入到某些意想不到的困境,这时,信念和理想犹如心理的平衡器,它能帮助人们保持平稳的心态,度过坎坷与挫折,防止偏离人生轨道,进入心里暗区。
心态肝病康复的关键
据临床观察,病人一旦被确诊患肝炎后,由于住院隔离治疗,限制了病人的社会活动,生活圈子会因此而有所改变。加上出院后还要注意传染性问题,人际交往淡化,无形中把自己封闭起来,产生了孤独、自卑心理。此外,乙肝病人害怕病情迁延,久治不愈,甚至会发展为肝硬化。因而,常常会产生抑郁、恐惧,表现为对未来的担心、忧愁、情绪低落、心情悲观。随着患病时间的延长,医疗耗资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会随之加重。有的病人对不顺心事物刺激的反应强度大于正常人,情绪不稳定,自制力下降,易被激怒,甚至对外采取攻击性行为。还有少数病人在病情几次反复后,丧失信心,不愿再严格按照医嘱去做,结果使疗效变差,康复更难。
心理障碍往往还会伴有其他相关症状,如头痛、头晕、记忆不良、失眠、胸闷、心跳加快和血压增高等。肝病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变化,使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不仅影响休息与饮食,还会引起内分泌—免疫功能紊乱。肝脏内分布着丰富的交感神经,气恼、忧愁会直接导致肝细胞缺血,影响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可见心理状态对肝病患者的病情和预后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得了肝病后,良好的心理是康复的关键。其实开启调节心理、通向健康大门的钥匙就在自己手中。漫漫人生中,没有人能不生病的,人在遭遇不测时,应及时调整心态,遇难莫愁。不然,精神的损失更甚,疾病更加难以康复。因此,患上肝病,要随遇而安,以豁达、乐观的心态对待疾病。对慢性活动性乙肝治疗的长期性、艰巨性要有一个心理准备,采取“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要学好养生之道,积极地配合医护人员治疗,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广大乙肝病毒携带者更不要有病乱投医而追求“大、小三阳”转阴治疗,这是不现实的,相反会增加心理负担,给生活投下阴影。只要平时多加注意,绝大部分患者以后不会发病,完全可以快乐生活。
中风康复后注意事项
一、健康饮食,加强营养
导致中风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机体的代谢紊乱所导致的血管病变,代谢紊乱主要包括糖代谢紊乱、脂代谢紊乱等,其均可以引发脑血管病、心血管病等。因而我们会关注到身边很多的中风病人同时有糖尿病、高血脂,因而在饮食上更加需要注意。中风的病人需要注意保持脑组织的保健和营养,应避免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及油炸食品,饮食以清淡且比较容易消化的食物为宜。
具体来说,应该注意:(1)高蛋白:鱼虾、豆类、牛奶、瘦肉等食物蛋白含量较高,但是要注意有所节制,尤其是痛风病人。(2)高维生素: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类。(3)低脂:如肥肉、动物内脏、天然黄油等均含有较高的动物脂肪和胆固醇,应尽量避免食用。(4)低盐:食盐每日1.5-2.0g,限制含钠药物及食物,如调味品、味精、啤酒、汽水等。(5)低热量:每日不超过1600-2000千卡,少吃含糖多的食物及水果,如西瓜、柿子等含糖较高。(6)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浓茶、浓咖啡、冷饮、酒类等。(7)要多饮水,尤其是夏季要防止脱水以及血液浓缩的发生,每日补充水分2500-3000ml,呛咳时饮水要小心。另外,切忌暴饮暴食。合理的饮食能增强机体抵抗力,并预防高脂血症,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疾病的进展。
二加强肢体及语言的锻炼
1平时注意使肢体保持在功能位,每日定时对肢体做被动活动,以及按摩、推拿、针灸、电疗、热敷等,以促进肢体血液循环,维持关节、韧带的活动范围和功能,并防止肌肉萎缩及痉挛。对偏瘫者要预防褥疮的发生,做到床铺平整、干燥、无皱褶,定时翻身、拍背,对骨突处要定时按摩。
2恢复早期,病人每日下床坐到椅子上,两脚着地,两膝和髋部屈曲,搀扶病人站立,数次、时久逐渐增多,等病人两脚有一定肌力时便可练习行走。带病人到户外活动,使病人对生活充满信心,亦可锻炼手杖行走,逐渐过度到上下楼梯训练。
哪些运动适合中风患者
中风后的康复治疗很重要,在临床中,中风康复的治疗手段有针灸、按摩、超短波理疗等,而运动则需要贯穿于整个中风康复的始终。“中风太极”则是专门为中风患者量身定做的。
“中风太极”由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的“太极功”改良而来,动作简便易学,有些动作仅仅是翘翘脚,握握拳,能促进气血流通,打开患者穴位。这些动作通过能活动的手,带动不能活动一侧,帮助患者逐步恢复活动能力,以及养成运动习惯。因中风而住院的患者,只要医师判断其生命体征稳定,肌力达三级以上就能在护士的带领下练习。
中风后的一个月为急性期,此时适合的中风太极为‘急性期十式’,目的是打开经络,运行气血;中风后的2~7个月为康复期,适合的太极有‘康复期太极进阶篇’。这两种太极的动作多是坐着就能完成。而动作难度最大的“预防中风二十四”则适合所有中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人、肥胖、高血脂症、心脏病、曾经发生过中风者,这类人是中风的高危人群,需要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预防中风发生。
脑中风康复治疗的六大误区
误区1:患者已有药物治疗,只要休息好,就可以逐渐恢复,不需要康复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医疗康复专家委员会给康复的定义是“康复是指应用各种有用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从定义中我们可看出,康复治疗与药物治疗是有根本区别的。康复治疗的目的不是治愈疾病,而是想方设法恢复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也就是说,患病后短期内能百分之百恢复的患者,基本上不存在康复的问题。只有患病后遗留下不同程度的残疾,如脑卒中后遗留偏瘫,才存在康复治疗的问题。康复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药物和手术,而是包含了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理疗、中医、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及康复护理等多种学科的干预。正因为从治疗目的、方法上均与临床医学不同,才形成了独特的、有鲜明特色的医学专科。
我国专家对脑卒中偏瘫也进行过一些对照观察,例如:偏瘫患者步行恢复率:康复治疗组89.7%,单纯神经科治疗组65.2%;平均住院日:康复治疗组74.4天,单纯神经科治疗组106.1天。由此可见,脑卒中偏瘫绝非靠药物、休息和营养就能完全恢复的疾患,必须尽早康复治疗,才有希望实现最大限度的功能恢复。
误区2:脑卒中偏瘫后只要被动地接受康复治疗就恢复功能。
由于早期患者瘫痪的肢体无法自己运动,最初可由家属或患者用健侧肢体来协助患侧进行运动,早期介入被动运动虽然可以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皮肤的废用性萎缩,但主动运动是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活跃各系统器官生理功能、预防并发症和改善全身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尽早开始主动性康复训练,并随着体力和心肺功能的恢复制定恰当的训练计划,才有可能让患者的功能获得最大程度的恢复。研究显示,主动训练的程度越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患肢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就越好,所以被动训练不可能取代主动训练,主动训练必须作为主要的康复手段,患者应积极、主动地配合医院康复治疗师进行各种适合自己的主动康复训练。
误区3:脑卒中发病后活动越多就越好。
其实不是活动了或者多活动就好,盲目的活动造成很多错误动作的出现和错误习惯的固定,这些会使肌肉痉挛逐渐加重,最终导致肢体因为肌痉挛而完全不能活动。瘫痪的恢复过程实际上是患者重新学习各种生活技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各种错误动作是必然的,但关键是出现了错误动作之后要及时纠正,不能让这些错误动作固定下来成为错误习惯。康复过程中因为错误习惯所造成的功能丧失远比疾病本身造成的功能丧失大得多。一般来说,病人运动锻炼要遵循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因人而宜、劳逸结合等原则。总之,不是多动就好,而是在康复治疗师正确的指导下活动得越多越好。
误区4:中风后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
恢复步行能力是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最急迫的要求,是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步行训练并不是越早越好,临床上常见家属在早期架着或拖着患者行走,这样做是错误的,也是非常危险的,可加速异常步态及导致髋、膝关节的损伤和异位骨化的产生,一旦出现这些异常,纠正起来则相当困难。从脑卒中运动机能的恢复来看,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如偏瘫患者在平衡、负重、下肢分离动作未完成时不可过早进入步行训练,以免造成误用综合征。因此,患腿要有足够的负重能力,最好患腿能单独支撑全身重量,有良好的站立平衡能力,有主动屈髋、屈膝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不正确的代偿所形成的异常步态。
误区5:家庭对患者的关爱和支持越多,患者的恢复越快。
脑卒中患者因为有功能障碍,完成一些日常行为活动有一定困难,此时患者会不愿动,或者对家属产生依赖心理。且患病后,家属都希望能竭尽所能地帮助患者早日康复,甚或帮助他们完成一切的日常行为,如给本可自己吃饭的病人喂饭、不让病人自己拿东西等。中风后不愿动或家属照顾太好致使病人活动太少是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大忌。肢体瘫痪后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若病人活动太少,不仅会造成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体能逐渐下降等,更重要的是错失功能康复的良机,使肢体功能的恢复不能达到最好的状态。因此,患者的家庭成员应树立康复意识,从不同角度耐心地劝慰病人,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误区6: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没有效果。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治疗应尽早实施,一般应在病情稳定后1周内开始。最佳康复期在发病后3个月之内。对3个月以上再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脑卒中后遗症期)也有一定的效果,关键在于方法正确。国外报告,脑损伤的恢复过程没有终点,只是恢复进程逐渐减慢。运动功能的恢复可持续到伤后1年或2年,甚至有研究证实可持续到形成固定损害之后5年以上。国内也有报告,一组平均病程11个月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患者,从未接受过康复治疗指导,被“废用综合征”和“误用综合征”所困扰,通过康复治疗性“矫正”,使运动功能得到部分恢复。在我国,由于各地区康复医学发展的不平衡和医疗费用等问题,有不少脑卒中偏瘫患者未接受或不能接受康复治疗,但是,他们仍有“康复潜能”,康复治疗仍可以改善他们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因此,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遗症是有必要的。
中风康复治疗的内容有哪些
实践证明,许多中风患者通过康复训练可以生活自理,甚至恢复工作能力。中风患者康复内容有:
(1)各种理疗:包括电疗、光疗、水疗、蜡疗以及中西医结合的电针疗法、超声疗法、穴位磁疗、中西药直流电导人疗法等。
(2)作业疗法:包括衣一、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基础动作、职业劳动动作及工艺劳动动作训练等。目的是让患者逐渐适应个人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种种需要。
(3)医疗体育:是康复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有现代医疗体操及中医传统体疗,如气功、按摩等。
(4)语言训练:对失语患者施行语言训练,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说话能力。
(5)心理康复:研究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智力状况,运用心理疗法促使患者的心理康复。
(6)娱乐康复工程:娱乐不但有助于身体功能的改善,还可振奋患者的精神和情绪,避然产生孤独寂寞感。方式有听音乐、练习乐器、缝纫、绘画等。
亚健康十食疗 帮你恢复健康状态
1、失眠烦躁:多吃富含钙、磷的食物。含钙多的如大豆、牛奶、鲜橙、牡蛎,海带;含磷多的如菠菜、栗子、葡萄、鸡、土豆、蛋类。
2、脾气不好:钙具有安定情绪的效果,牛奶、乳酸、奶酪等乳制品以及海产品等,都含有极其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萝卜适于顺气健胃,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清热消痰的作用,最好生吃,也可做萝卜汤。啤酒能顺气开胃,改变恼怒情绪,适量喝点儿会有益处。
3、压力过大:维生素C具有平衡心理压力的作用。当承受强大心理压力时,身体会消耗比平时多8倍的维生素C,所以要尽可能地多摄取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清炒菜花、菠菜、水果等。工作压力大的人,如果服用复合维生素C片剂,会获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4、神经敏感:神经敏感的人适宜吃蒸鱼,但要加点绿叶蔬菜,因为蔬菜有安定神经的作用。吃前先躺下休息,松弛紧张的情绪,镁元素也有镇静神经作用。
5、体瘦虚弱:体瘦虚弱的人通常缺乏蛋白质和脂肪。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鱼、肉、蛋、奶等,在吃前最好小睡一会儿。人们都习惯饭后睡觉,这是不正确的习惯,应改为饭前睡一会儿,因为吃了饭再睡,人会觉得越来越不舒服。
6、筋疲力尽:可在口中嚼些花生、杏仁、腰果、胡桃等干果,对恢复体能有神奇的功效,因为它们含有大量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钙和铁,以及卫生素E,却不含胆固醇。此外,蛤蜊汤、青椒肉丝、凉拌蔬菜、芝麻、草莓等食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适度的热量,能保护并强化肝脏,不妨多吃一些。
7、眼睛疲劳:在办公室里整天对着电脑,眼睛总是感到很疲劳,你可在午餐时点一份鳗鱼,因为鳗鱼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A。另外,橙黄色的蔬菜和动物的肝脏也富含维生素A,边看电脑边啃胡萝卜也是不错的选择。
8、大脑疲劳:坚果,即花生、瓜子、核桃、松子、榛子等,对健脑、增强记忆力、有很好的效果。因坚果内人体必需的脂肪酸亚油酸的含量很高,且无胆固醇,所以人们常常把坚果类食品称为“健脑”食品。另外,坚果内还含有特殊的健脑物质如卵磷脂、胆碱等,所以对脑力劳动者来说,它的营养、滋补作用是其他食物所不能比的。
9、丢三拉四:做事丢三拉四、虎头蛇尾、粗心大意时,应补充维生素C及维生素A,增加饮食中的果蔬数量,少吃肉类等酸性食物。富含维生素C及A的食物有辣椒、鱼干、笋干、胡萝卜、牛奶、西红柿、红枣、田螺、卷心菜等。
10、感冒发烧:容易感冒发烧也是亚健康的表现,主要是身体免疫力差,可多吃含蛋白质食物增强免疫力,另外容易感冒的人可以多吃蔬菜水果但含维生素C食物,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持细胞正常。
中风康复的几大误区
中风康复的几大误区
1、不用做康复治疗,打针吃药就能治好偏瘫(观念错误,乱治疗、白花钱)
治疗中风偏瘫、不会说话、不能吃饭最好的办法就是打针吃药,大部分中国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这样认为的,以为是理所当然的,有病了就要打针吃药才能治好,甚至包括大医院神经内科、急诊科、神经外科等的医生、护士都是这样的认为的。其实,对脑梗塞来说,如果脑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细胞如果持续缺血超过6个小时,就会发生不可逆性的坏死,现在还没有任何药物能够救活这些脑细胞的,也就是打针吃药都是没有任何效果的,当然急性期的一些药物,如脱水药、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调血脂的药物,对防止患者再次发病、稳定病情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在得病6小时内还可以行溶栓治疗,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而脑出血根本就没有药物可以治的。而康复治疗是目前,对中风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唯一有效的方法,这在临床上是经过证实了的,国外早就开始普及了的,国外病人得了中风7天后就要转到医院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大约一个月后,转到社区康复中心进行进一步的康复治疗。而中国康复医学极不发达,国家无相关政策的支持,绝大部分地区都没有社区康复中心(据报道北京、广州等城市已在筹建),甚至大多数医院都没有康复科,再加上老百姓更没有康复观念,就造成了中风后不去康复训练,而是一味的打针吃药,其结果就是乱治疗、白花钱,对恢复一点帮助也没有。
2、 康复治疗要等到后遗症期才开始(耽误了治疗时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好多对中风患者及家属都错误的认为:康复治疗要到后遗症期才能开始进行,要等得病后一个月,甚至三个月后才能进行康复治疗。其实正规的康复训练开始得越早,康复效果越好,但是好多人都因为这种观点错过了最好的康复时机(发病三个月内)。事实上不论脑出血还是脑梗塞病人,只要病情平稳后,康复训练即可开始。一般来讲,脑梗塞患者只要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发展,48 小时后即可进行,康复量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大多数脑出血康复可在病后7~14 天开始进行。
3、 康复治疗很简单,就是活动胳膊、拉拉腿(自以为是,后果严重)
这是最严重错误的观点。康复训练必须在经过康复医师、康复治疗师以及康复护士等专业人员指导下,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分具体分析、然后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由治疗师按步骤一步一步的进行训练,具体的可以精确到每一块肌肉,每一动作的训练,都不是随意的,不然的话,肯定会出问题的,比如好多患者都出现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疼痛、肩手综合征等问题,这就是没有按照康复医师以及治疗师的要求做所致的,而且后果非常严重,因为一旦出现肩手综合征,基本说病人这个胳膊、这个手就残废了。所以康复治疗不要自作主张、自以为是的进行,要按照医生、治疗师、护士的指导来做。
4、 用力过度造成关节损伤(方法错误,造成新伤)
当人体的感觉功能和肌肉张力正常时,肢体的运动会受到本能的自我保护。例如,一位老年人由于韧带和关节囊的老化,平时手臂向前抬起时肩关节的活动范围只能达到150度。如果手臂受到外力继续向上抬举,就会感到肩部疼痛,同时肌肉也会出现反射性收缩,以对抗不适当的运动。这就是自我保护。如果保护机制不存在了,肩关节任由外力拉到平时不能达到的活动范围,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就会受伤。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病早期就处于这样的状态??肌肉松弛瘫痪。患者家属或没受过专门训练的护理人员出于对患者的关心,希望其早日恢复运动功能而贸然在其患侧肢体不能主动做各种运动时帮其做过多的被动运动,就极易造成患者软组织损伤,甚至引起关节脱位和骨折。虽然有些损伤较轻微,损伤后从外表看不到红肿、淤血等现象,但这些损伤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引起关节内部的慢性炎症和粘连。这种损伤最常出现于肩关节和髋关节。
5、 反复练习痉挛加重(徒劳无功,百害无一利)
很多患者知道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也很用功刻苦锻炼,但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对,只会徒劳无功,甚至有害。大部分偏瘫患者瘫痪侧的肢体会出现肌肉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使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但是,如果使用了错误的训练方法,例如用瘫痪侧的手反复练习用力抓握,则会使患侧上肢负责关节屈曲的肌肉痉挛加重,手指张开困难,反而对手功能的恢复形成更严重的阻碍。偏瘫不仅仅是肌肉无力的问题,肌肉收缩的不协调也是导致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因此,不能误以为康复训练就是力量训练。
6、下地走路越早,恢复就越快、越好(形成“划圈”步态,难看笨拙)
正常人步行是双下肢各关节按照一定的规律十分协调地顺序伸展、屈曲,交替完成支撑身体和迈步的动作。偏瘫患者如未经合理的训练而急于开始步行练习,则会出现典型的偏瘫步态。正常人在需要向前迈进时能协调地将髋、膝、踝关节屈曲至适当角度,从而使该侧下肢长度“缩短”,轻松地把脚抬离地面。而偏瘫患者各关节均呈僵直状态,足尖下垂,使得患肢“加长”,抬离地面困难,只能借助向对侧倾斜躯干同时骨盆上提的力量很费力地将下肢向上拉起。而这种拉起的幅度十分有限,仍不能使该下肢顺利地向前迈出,还需向外侧划弧线后再落回身体前方。这就是人们常见的偏瘫患者所特有的“划圈”步态,是典型的误用综合征表现。其根本原因就是不当训练加重了负责下肢各关节伸展的肌肉痉挛,使得关节屈曲动作很难完成。如能在偏瘫早期开始正规的康复训练,在患侧肢体运动协调的基础上再进行步行训练,则能形成较为接近正常的步行姿态,提高步行效率。
中风的康复训练
语言的训练
脑血管病患者中有20%左右的人有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语言辨别障碍、失读和失写。不管哪种情况,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因此对语言障碍的康复训练十分必要。无论是医护人员还是患者家属,都应该积极而耐心地有计划地帮助患者恢复说话能力。
对不会说话的患者,首先教他用喉部发“啊”音,也可以让他用嘴吹火柴诱导发音,因唇音最易恢复。能发音的患者,先随训练者念字和词汇,然后可以独立练习,由易而难,由短而长。还可以给患者一面镜子,让他看别人的口型,对着镜子随时矫正。当患者的读音基本独立时,让患者听常用词句的前半,让他说出后半。
对语言辨别、理解困难的患者,要做言语刺激训练,可在患者面前摆些图片,让患者按训练者的口令指图,一个图片一个图片的进行,当指误率仅为30%时,再增加图片数目和词汇。同时做命名练习,给患者看图片,让其说出名称还可以做听语指字练习,训练者念字或词汇,让患者指出图片上的字或词汇。对于失读的患者,则让他读卡片上的字。对失写的患者,则要教他抄写、听写和自己书写。
有的患者病情复杂,如伴有视觉障碍者看不见东西,就让他接触实物,再叫出物名;对伴有一音障碍的患者,由于言语器官无力、肌张力异常或失调,就要进行呼吸训练,使患者说话时能保持一定的呼气压时间(男15 s,女10 s);还要进行发音训练,使呼气与声带运动和振动能够协调,以便自然发音;调音器官的运动训练也是必要的,以使下腭舌、唇的运动功能恢复。
在教患者说话的过程中,对患者要热情、细心、耐心,要不断鼓励患者,帮助患者克服困难,最大限度的恢复说话功能。
心理护理和训练
人的心理活动,是脑神经功能活动的表现。突如其来的中风,会使脑神经功能骤然受到损伤,常常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一个平常看上去很正常的人,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得手足不听指挥,生活不能自理,说话别人听不懂。这种风云突变的情景,会对患者造成许多心理创伤。中风患者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瘫痪的肢体能否健康,他们可以整天为此焦虑不安。情绪过度紧张,日子一长,茶不思,饭不想,就会造成营养状况低下,身体的免疫能力下降,并发症也就与日俱增了。有的患者因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往往苦闷、自卑,面对生活整天抑郁、忧愁,年轻人肢体瘫痪担心婚姻破裂,老年人生怕“久病床前无孝子”,从而产生悲观情绪,暗自伤感;有的患者因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效果不理想,感到急躁和烦恼,常为一点小事而发火;也有些患者只要家属在场,事事依赖,本来自己可以料理的事,也要让别人去做。
对中风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与护理十分重要。在心理治疗中,要帮助患者学会主动进行心理调节和自我控制,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他们保持愉快乐观的情绪,消除恐惧和悲观,摆脱一切杂念,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坚持有效的主动锻炼和被动锻炼。
在心理治疗和心理护理中,最好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增进患者的心身健康和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在情绪上得到稳定,可以增加心理治疗的效果。
家庭所有成员都应积极关心、体贴、尊重和谅解患者,使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照顾。绝不能在患者面前表现烦躁、讨厌或随意训斥患者,也不可装聋作哑,不理睬患者。对待患者的合理需要,要尽量设法给予满足。
中风患者的心理障碍往往从认识活动障碍开始,进一步引起智能障碍和情感障碍。因此,不能单独依靠使用药物来恢复患者脑神经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程度,从简到繁,指导患者去进行分析、归纳、判断、推理,帮助他去重新认识周围事物。
训练要早开始
只要病情许可,应积极鼓励中风患者下床活动,适当地进行锻炼,日常生活尽量做到自理,并力所能及地进行一些家务、学习、娱乐及社交活动,逐渐恢复对社会的适应,这对患者的心理有着积极的影响。脑血管意外(即中风)在中老年人发病率较高,大多伴有偏瘫。中风偏瘫的治疗中运动疗法是一个重要手段,其中足趾的运动和训练十分关键。因为足趾是整个下肢运动感觉的最末端,其运动感觉的恢复可影响整个下肢的运动感觉程度。而且刺激诱发所需要的背曲肌肉反应可以提高踝关节的背曲能力,加快下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中风偏瘫的患者足趾训练宜早期开始,危险期过后即可进行。当然,对偏瘫的运动疗法须是全方位的,不仅足趾和踝关节,还应包括膝关节运动的伸展和髋关节的内收外旋及上肢的关节运动等,这样方能使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大限度的恢复。足趾训练的初期可由医师或家属帮助进行,用双手握住患者脚趾,令其反复感觉足趾的屈和伸动作,同时摩擦足背面肌肉以刺激患者对足趾屈、伸的感觉。每次做20次,每日训练2~3次。当患者能够感到足趾屈、伸位置后,在治疗师或家属的帮助下,逐渐促进患者加大自主运动的力量,完成足趾伸展及踝关节背曲动作,然后带动整个足的背曲,这个过程需要每日坚持,循序渐进,患者及家属都要有耐心。
中风康复运动有哪些呢
1、床上翻身训练
这是最基本的躯干功能训练之一。患者双手手指交叉在一起,上肢伸展,先练习前方上举,并练习伸向侧方。在翻身时,交叉的双手伸向翻身侧,头和躯干翻转,至侧卧位,然后返回仰卧位,再向另一侧翻身。每日进行多次,必要时训练者给予帮助或利用床栏练习。
2、桥式运动
目的是训练腰背肌群和伸髖的臀大肌,为站立做准备。患者取仰卧位,双腿屈曲,足踏床,慢慢地抬起臀部,维持一段时间后慢慢放下;在患者能较容易地完成双桥式运动后,让患者悬空健腿,仅患腿屈曲,足踏床抬臀。如能很好地完成本动作,那么就可有效地防止站位时因髖关节不能充分伸展而出现的臀部后突。
3、坐位训练
坐位训练包括坐位平衡训练和耐力训练。在平衡训练的同时耐力也随之得以改善。进行坐位训练时,要求患者双足踏地或踏在支持台上,这对预防尖足内翻非常必要。
4、站位训练
一般在进行自动态坐位平衡训练的同时开始站位训练。对一般情况较差,早期进行此训练有困难者,可先站起立平台;躯干功能较好、下肢功能较差者可用长下肢支具。也可利用部分减重支持装置进行站位平衡训练。
5、步行训练
一般在患者达到自动态站位平衡、患腿持重达体重的一半以上,并可向前迈步时才开始步行训练。不过步行训练量早期要小,以不致使患者过度费力而出现足内翻和尖足畸形并加重全身痉挛为度。对多数患者而言,不宜过早地使用手杖,以免影响患侧训练。
6、作业治疗
一般在患者能取坐位姿势后开始。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和工艺活动。在患手达一定功能的慢性(发病6个月以上)脑卒中患者可试用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部分患者可取得明显效果。
7、对失语、构音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也需进行针对性训练。结合患者情况应尽早地实施
出院计划。在患者出院前,可先回家住几日,以适应家庭环境,发现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训练。为使患者适应社会环境,出院前可带患者集体购物、参加社区活动等。以上就是关于脑中风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的相关介绍。相信大家看了上面的介绍之后,已经了解了脑中风的康复治疗方法了。上面介绍的这些脑中风的康复治疗方法都是基本的方法,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这样才会看到效果。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对想要了解脑中风的康复治疗方法有哪些的朋友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