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与大肠息肉
大肠癌与大肠息肉
息肉是粘膜表面隆起的增生物,属于良性肿物。息肉在人体的许多部位均可出现,如鼻息肉、声带息肉、消化道息肉。消化道息肉中最常见的是大肠息肉。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
1.腺瘤样息肉 又称息肉样腺瘤,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年人。但有一种遗传性家族性腺瘤病,又称“家族性多发性息肉”,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
腺瘤样息肉的主要症状是出血。出血常附在粪便表面,颜色鲜红。长期慢性出血,可导致贫血,但80%以上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腺瘤样息肉可以演变,一般小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小,大的腺瘤样息肉癌变机会大,所以腺瘤样息肉应及时治疗。未发生癌变的腺瘤可用电灼、冷冻疗法或手术切除。
家族性腺瘤病有一定的家族遗传因素,常发生于同一家族内。本病多在12一14岁开始发病,癌变机会很大,常在发现息肉症状后10—15年恶变,多数患者在40岁以前死于大肠癌。
2.乳头状腺瘤 常单个独生,形如隆起的乳头,瘤体较大,最大的长达15厘米。本病的症状主要是腹泻,粪便中带有大量粘液或仅有粘液排出。
乳头状腺瘤的癌变率也较高,在20%一30%之间,其治疗方法和腺瘤样息肉基本一样。
3.黑斑息肉病本病有三大特点,一是有家族遗传性;二是病人有皮肤、粘膜色素沉着,表现为口腔粘膜、口唇周围、面颊及指甲下有黑色素斑;三是胃肠道有多发性息肉。
黑斑息肉病的息肉可发生在小肠、结肠和胃,癌变机会很小。处理方法是经常复查,如有恶变倾向,应及时手术切除。
4.儿童性息肉 发生在2—8岁儿童的大肠息肉叫做儿童性息肉。儿童性息肉的主要症状是便血,有时排便时息肉可从肛门脱出,排便后可缩回肛门内,反复出血会导致儿童贫血,影响生长发育。
儿童性息肉不会癌变,多在青春期前自行脱落,也可用结扎切除。
5.增生性息肉 是大肠中最常见的息肉,表现为肠粘膜上的小隆起,一般直径约半厘米。这种息肉多无临床症状,也不转变为癌,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
6.炎性息肉 又称“假息肉”,是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阿米巴痢疾、血吸虫病、肠结核等炎性刺激而引起的炎性反应性增生。
炎性息肉一般不恶变,但如果炎症反复发作,长期刺激,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发生癌变,所以对这种肠道疾病也应及时彻底治疗。
大肠癌是哪些常见的原因导致的
大肠癌常常给身体造成很多不便,该疾病对人类健康的损害程度是相当大的,而且严重的话甚至会威胁到生命的安危。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积累大肠癌的知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大肠癌的病因。
1. 饮食因素高脂、高肉食、低纤维饮食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高脂饮食不但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加,而且可促进肠道内某些厌氧细菌的生长,胆醇和胆盐一经厌氧菌分解形成不饱和胆固醇,如脱氧胆酸和石胆酸在肠道内部都有增加,后两者都是致癌物质或促癌物质,因此可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2. 遗传因素在大肠癌患者家族中,约有1/4有癌肿的家族史,其中半数亦为消化道肿瘤。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几种基因以及遗传病给结肠癌造成很大的危害:家庭性息肉病、TURCOT综合征、GARDNER综合征、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经纤维瘤病。
3. 息肉据统计,大肠癌的发病率在有结肠息肉者高出无结肠息肉者约5倍。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病,癌变发生率更高,多数大肠癌是在息肉的基础上发生的,在正常人群中,息肉发生搴为5%~10%,在45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息肉发生率为10%,直肠息肉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高。
4. 慢性炎症刺激溃疡性结肠炎的大肠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5~10倍,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肠病以及克罗恩病发生大肠癌者比同年龄对照人群高。由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等炎症可致肠黏膜渗出、水肿,反复的破坏及修复过程可致纤维组织增生,使肠壁增厚,肠腔狭窄,上皮细胞间变,形成多发性息肉和慢性肉芽肿,进而发生癌变。
了解了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之后,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好大肠癌的预防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帮助我我们远离疾病。为了不让我们的生活受到影响,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要忽略了对疾病的预防。
直肠息肉对直肠癌有作用
摘除直肠息肉,可阻断直肠癌的自然史,使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降40%和50%。这表明,摘除直肠息肉对直肠癌发生有预防作用。
1977年至1980年期间,他们在海宁市2次对30岁以上的23万余例大肠癌高危人进行15cm肠镜筛检(第1次检18万余人、第2次检8万余人),共检出4077人有直肠息或有腺瘤。对上述4077人在直肠镜下施行息肉摘除术,并对息肉摘除者作定期肠访,目前肠镜检查深度已达24cm。
经过20余年的肠镜随访,海宁市接受筛检人群的20年累计直肠癌的发病率降低为68.6%与82.4%。研究分析表明,海宁市受检的人群20年内的直肠实际病数为50例,比按数字模型预测直肠癌发病人数减少了229例。在此之前海宁市每年肠癌一会有40~50例。
大肠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有统计资料显示直肠癌约占大肠癌的2/3。大多数大肠癌从肠腺瘤发展而来,大约需要10年至15间。因此,早检查、早摘除息肉对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大便的时候出血了,这是怎么回事啊
绝大多数大便出血均来自肠道的良性疾病,大肠癌仅占其中很少一部分。引起大便出血的原因很多,其中痔疮肛裂,直肠、结肠癌,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等较为常见。出现便血情况时要注意一下几点:
1、不要久坐、久蹲或过度劳累。
2、养成定时大便的习惯
3、减少房事,房事过频会使肠粘膜充血。
4、忌食辛辣、高脂、香口、多渣类食物,忌烟酒、咖啡或浓茶。多食用清热、润肠胃的食物,比如芦荟汁、雪梨、苦瓜、藕汁、西瓜、熟香蕉等等。
5、多喝水。
6、保持心情舒畅。
注意:便血不是件小事,建议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谨防癌症或其他病变。
医治直肠息肉的方法
大肠息肉多数起病隐匿,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一些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道症状,主要为大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便中带有粘液或粘液血便,偶有腹痛,极少数大便时有肿物自肛门脱出。一些患者可有长期便血或贫血。
治疗直肠息肉的有效方法
(1)经肛门切除术:对直肠下部和直肠上部的活动息肉可经肛门切除。
方法:用窥器扩张肛门,再以血管钳夹起息肉,并从基底部钳夹,用丝线作“8”字缝合,然后在结扎下方切除息肉。若基底较宽者,则可先切除息肉粘膜上方2~3cm,并间断缝合粘膜切口,同时下牵息肉并切除之。
(2)后方经括约肌切除术:可大范围切除有病变的下段直肠息肉。
温馨小贴士:大肠息肉多有遗传倾向,大肠息肉患者的直系亲属,如兄弟姐妹、子女等,患大肠息肉的风险是一般人的4~6倍,患大肠癌的风险是一般人的6~10倍。因此,若父母或直系亲属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患者,一旦发现自己有大便出血、腹泻、大便变形等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上面文章当中,我们了解到了致直肠息肉的有效方法,首先的可以选择一些良好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特别是,由于很多的朋友们,经常会感觉到自己身体无力,腹部疼痛,可以选择手术。
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直肠癌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其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遗传因素等有关。直肠息肉也是直肠癌的高危因素。目前基本公认的是动物脂肪和蛋白质摄入过高,食物纤维摄入不足是直肠癌发生的高危因素。
饮食因素:高动物蛋白﹑高脂肪和低纤维饮食是大肠癌高发的因素之一。随着饮食中脂肪、蛋白质等高胆固醇食物摄入量的增加,大肠癌的发病人数也相应增加。所以人们在饮食上尽量控制这类物质的摄入。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的抵抗力下降,而结肠癌患者的平均年龄在60-65岁之间,年龄越大患结肠癌的危害越大,所以患者应该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结肠癌的家庭历史:一些家庭情况,如家族性息肉病,给结肠癌患者带来许多的危害,增加了直系亲属患这种病的危险。
遗传因素:有大肠癌家族史的家属,患大肠癌的危险性比普通人群高2-6倍。如患有家庭性息肉病、Turcot综合症、Gardner综合症、少年息肉病、Cowden氏病、神经纤维瘤病等病症的人,患有大肠癌的几率就很大。
寄生虫病:一般认为大肠粘膜上血吸虫卵长期沉积,可造成粘膜反复地溃疡、修复以及慢性炎症等病变,出现腺瘤状增生,从而引发大肠。
虽然导致直肠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但是要预防疾病,大家还要注意防微杜渐。很多肠道疾病都容易导致直肠癌,所以要预防直肠癌大家还要注意预防肠道疾病。同时还要在饮食中多注意,不要吃有致癌物质的食物,才能够有效预防疾病。
八类高危人群需警惕肠癌
核心提示: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胃癌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40岁以上人群:肠癌的发生与长期高脂饮食、酗酒、食物过于精细有明显关系。
大肠癌 手术 后人群:以前患过大肠癌,那么,终身要定期做肠道检查。大肠癌手术后3~5年的复发率为30%~40%。
大肠息肉 经肠镜下电灼术后:大肠癌多由 息肉 变化而来,且大肠息肉复发率很高,若不及时复查,容易增加患大肠癌的风险。
有大肠癌家族史:如果亲人患过 胃癌 或肠癌,你必须定期做肠镜检查,因为你的胃肠癌发病率是其他无家族史人的4~5倍。
有大肠息肉家族史:息肉有遗传倾向,而大肠息肉又是肠癌的主要发生因素。
患 溃疡 型结肠炎:该病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癌变概率高,要重视。
患血吸虫性直肠 肉芽肿 :这类病人是肠癌的癌前期病变,要警惕。
胆囊切除术后:肝脏储存胆汁的功能降低,可增加胆汁酸对肠道的刺激,增加肠癌发生率。
哪些人是大肠癌易发人群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大肠息肉患者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