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婴儿喂奶不当
中耳炎是怎么引起的 婴儿喂奶不当
如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从而进入咽鼓管,导致咽鼓管受感染,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妈妈喂奶姿势不会使孩子患上中耳炎吗
喂奶姿势也会致宝宝中耳炎
由于年幼不能表达,患病的孩子往往不肯吃奶,家长要引起注意。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小儿常会感觉到耳深部搏动时跳痛或刺痛,在吸吮、吞咽及咳嗽时耳痛就会加剧,所以中耳炎患儿往往不肯吃奶。大一点的儿童会说耳朵痛,但婴幼儿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常表现为烦躁、哭闹、摇头或用手揉耳等。
喂奶姿势不当为何会引起中耳炎呢?先得从耳朵的解剖结构说起。耳分为外耳、中耳、内耳三部分,其中中耳为一相对密封的气腔,在前壁有一小管通向鼻咽部。平时此管在鼻咽部的出口受周围组织挤压而呈密闭状态,外界气体不能进入。当吞咽、咀嚼、打喷嚏或哭闹时,咽鼓管便作瞬间开放,以维持中耳内外气压平衡。由于婴儿耳的发育尚未完善,咽鼓管较短,且位置低而平直,其生理峡部又未形成,故管腔相对宽大。加上咽鼓管肌肉收缩力较弱,在鼻咽部开口较低,所以鼻咽部的液体容易流入中耳。
正是由于这种解剖特点,倘若喂奶姿势不当,例如横抱着喂奶,让孩子平躺着吃奶,奶瓶口开得过大,竖得过直等等,均易使乳汁沿着咽鼓管流入中耳内而诱发中耳炎。另外,喂奶时间间隔太长,孩子的饥饿感增加,吮吸强烈,吸入的空气过多,容易出现溢奶现象,也容易使乳汗流入中耳而发生中耳炎。
如何预防宝宝中耳炎
知道宝宝中耳炎症状后,那么如何预防呢?中耳炎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粘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宝宝中耳炎,必须做好宝宝的冬季防寒,积极预防感冒,避免病菌感染。
宝宝患中耳炎和喂奶姿势不正确也有关。有的妈妈或保姆在喂乳时图省事,让婴儿平卧喂奶,或人工喂养时喂奶过多、过急,使婴儿来不及吞咽而呛咳,均可以使乳汁逆流入鼻咽部,从咽鼓管进入中耳而致急性中耳炎。因此,预防中耳炎,需注意喂乳姿势,应该抱起婴幼儿来喂乳,人工喂奶时不要太多,太急。
调整睡姿:仰卧或侧卧:因为仰卧和侧卧的睡姿可以增加宝宝睡觉时的吞咽动作,从而促进中耳部位黏液的排流,降低病菌存留的机会、降低感染的危险。
平时要注意宝宝的口腔卫生,宝宝感冒后鼻腔分泌物较多时,不要捏住两侧鼻孔擤鼻涕,正确的方法是压住一侧鼻孔擤鼻涕,然后换另外一侧。但当宝宝鼻塞特别厉害时最好不要擤鼻涕,以防鼻涕和细菌经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致急性中耳炎。
小儿为什么容易患中耳炎
正常人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从鼻咽部到中耳之间的这条通道叫咽鼓管,小儿的咽鼓管比较短而宽,而且呈水平位置,一旦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很容易经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起急性炎症。婴儿喂奶不当引起呛咳后,奶汁等也易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引起中耳炎。老给小儿挖耳垢,稍不小心便可戳破鼓膜,造成中耳炎,放平时不宜给小儿挖耳垢。少数中耳炎是由于败血症引起的,常见的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双球菌等。
急性中耳炎常常伴有发热,因婴儿不会诉说耳痛,仅表现为烦躁、哭闹、夜寐不宁,用手揉耳朵或摇头,在吸奶时咽鼓管和中耳的压力发生改变会加剧耳痛,故婴儿不愿吃奶。上述症状容易被忽视,一旦鼓膜穿破,脓液流出,体温下降,才恍然大悟知道前几天的不适因为得了中耳炎。较大的小儿会说耳朵痛,故诊断不难。
宝宝怎么预防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对于急性中耳炎,应该防患于未然。例如,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时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
正确的喂奶方法是:抱起婴儿喂奶,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2—5分钟。治疗急性中耳炎,可以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如果已经化脓患耳用3%双氧水充分清洗后,滴洛美沙星滴耳液。若鼓膜未穿孔可滴氯霉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金霉素溶液。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如果有鼻腔或鼻咽疾病应给予滴鼻剂。
喂奶方式不当有哪些后果
喂奶、擤鼻涕方式不对致孩子患上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发中耳炎最常见的因素,但孙主任提醒说,喂奶姿势不当也可引起婴儿的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又比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症。所以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让身体保持一个坡度。
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对也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紧捏 双侧鼻孔,这样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咽鼓管。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用手指轻轻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或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要用力过猛,用力程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发中耳炎最常见的因素,喂奶姿势不当也可引起婴儿的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又比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症。所以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让身体保持一个坡度。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对也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紧捏 双侧鼻孔,这样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咽鼓管。
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用手指轻轻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或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要用力过猛,用力程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
宝宝能不能躺着吃奶
1、容易导致婴儿吐奶
很多妈妈喜欢躺着给婴儿喂奶,特别是晚上这种姿势觉得比较方便,但是躺着给婴儿喂奶很容易导致婴儿吐奶。
因为刚出生的婴儿的胃和成人的不同。成人的胃是鱼钩状的,胃上部有个泡状胃底,随食物进入胃里的空气积存在胃底不会引起呕吐。
而婴儿的的胃呈水平位,入口也较成人的松,如果躺着喂奶,空气就进入胃里,容易引起婴儿吐奶、腹胀,严重时,吐的奶容易反吸到气管里引起窒息。
有时,婴儿也会因妈妈睡着被挤压在双乳间而引起窒息。所以给婴儿喂奶一定要使婴儿的头部略高,并且吃完后拍拍背,让胃里的空气排出。
给婴儿喂奶的时候应该要保持大约45度的角度,以此来避免躺着给婴儿喂食的时候会有呛奶以及吞咽上的问题出现。
并且有些妈妈可能会因为腰不是很好或者是由于刚刚做完产后手术,不是很方便,可是为了婴儿的健康安全,还是应该努力的保持45度角,使您的体位能够确保仰卧的角度,以此来避免躺着给婴儿喂奶的时候会有吞咽上的问题出现。
2、易诱发中耳炎
从耳科方面来讲,躺着给婴儿喂奶也并不是很好。由于婴儿的咽鼓管比较平、较宽并且也较粗,如妈妈们经常躺着给婴儿喂奶的话,乳液就会很容易的通过咽鼓管流入中耳,从而致使感染,引发中耳炎。
而中耳炎对于婴儿的听力杀伤力是很大的,如是较为严重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还有可能会造成婴儿耳聋的现象。
如何判断小儿得了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对于急性中耳炎,应该防患于未然。例如,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
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喂奶方式不对易致宝宝中耳炎
感冒等呼吸道感染是引发中耳炎最常见的因素,但孙主任提醒说,喂奶姿势不当也可引起婴儿的中耳炎。这是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而宽,又比较平,奶汁流到鼻咽腔后,容易经咽鼓管进入鼓室,引发中耳炎症。所以抱着给宝宝喂奶时,最好让他的头稍微比身体高点,让身体保持一个坡度。
此外,擤鼻涕方式不对也可能引发中耳炎,比如用手指紧捏 双侧鼻孔,这样可能会将炎性鼻涕挤入咽鼓管。正确的擤鼻涕的方法应该是这样:用手指轻轻堵住一侧鼻孔,用另一侧将鼻涕向外“呼”出;或把鼻涕吸到咽部,从口中吐出;或在两鼻孔完全开放的情况下,轻轻用力向下擤出。不管使用何种方法都不要用力过猛,用力程度以耳朵听不到嗡嗡声为宜。
如何判断小儿得了中耳炎
一般来说,婴儿远较成人易患耳疾。因婴幼儿的咽鼓管尚未发育成熟,咽鼓管仅为成年人的一半长,而且管径粗,位置较水平,管口常呈开放状。因此,鼻咽部细菌及分泌物容易经过此管进入中耳鼓室而引起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患儿表现为耳朵疼痛,早期啼哭不止,并经常用手抓耳,伴发热、拒奶等症状。如果伴有鼓膜穿孔,还可见粘液脓性分泌物流出耳外,患儿听力减退。患了急性中耳炎,应该积极、彻底地治疗,防止转为慢性。
对于急性中耳炎,应该防患于未然。例如,对人工哺养的婴儿,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要采取正确的喂奶姿势。
若用奶瓶喂奶,不能让婴儿平躺仰卧,应该先把婴儿抱起来放在膝上,然后将其头部斜枕在自己的左臂上,再用右手拿着奶瓶喂奶。喂奶速度也不宜太快、太猛,当婴儿哭闹时应暂停喂奶,以免咳呛将牛奶喷入咽鼓管。
对于母乳喂养的婴儿,特别在夜间喂奶时,应尽量抱起婴儿,防止因婴儿头部位置过低,其口含的剩余奶汁在熟睡后流入咽鼓管内而引起炎症。有的母亲白天工作劳累,夜间斜躺在床上喂奶,有时婴儿还在吃奶而她却睡着了,这时奶汁可以顺着婴儿的脸流入外耳道内引起炎症。
正确的喂奶方法是:抱起婴儿喂奶,喂完后轻拍婴儿背部2—5分钟。
治疗急性中耳炎,可以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患耳用3%双氧水充分清洗,若鼓膜未穿孔可滴2.5%氯霉素甘油,鼓膜穿孔可滴0.5%金霉素溶液。同时还应注意改善和保持鼻腔和咽鼓管的畅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