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方法轻松融入孩子内心世界
4种方法轻松融入孩子内心世界
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一个充满五光十色,又及其单纯简单的世界。可现代因为家长大多忙于工作和应酬,亲所以子之间的关系日渐疏远,他们也难以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要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呢?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1.陪伴永远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与自己说话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便是见面了也只是打个招呼,总是在需要钱物的时候才来找自己等现象时,说明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投资太少,以至于与孩子之间的亲子关系已经越来越远,更别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们应该马上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抽时间陪伴孩子,和他们一起吃饭,一起逛动物园,一起玩游戏,如果你能和孩子成为好朋友,那就不可能不能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家长们永远都需要记住,陪伴是最好的沟通方式,也是最好的爱。
2.站在孩子的高度和孩子沟通
不论在什么时候,如果父母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和孩子沟通的话,那么孩子永远只能仰视你,无法与你正直好好沟通,更别说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只有当父母蹲下身来,站在孩子的高度与孩子沟通才能发现成长的奥秘和问题,与孩子成为朋友,甚至是死党,帮助孩子健康成长,给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尊重孩子,给与孩子在家庭当中的平等地位,让孩子参与家庭的重大决定,这些都是融入孩子内心世界的好办法。
3.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成长
更多的时候,家长们都是以监护人为孩子负责的心理和方式去和孩子沟通交流,也就导致孩子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产生逆反心理,故意疏远亲子关系。父母越是对孩子要求严格,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就越是僵硬,后果可想而知。其实,父母即是孩子的监护人,也是孩子的依赖者,孩子需要父母的关心和呵护,而不是训斥和指责,哪怕孩子真的犯了错,父母也要原谅孩子,亲子沟通最好的方式就是父母如同朋友一般与孩子沟通,和孩子共同成长。
4.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
现代的孩子成长的空间越来越小,每天都被学习和强制性兴趣爱好所包围。以前的孩子,放了学想玩就玩,现在的孩子作业成堆,周末还有这样那样的实习班和兴趣班,难怪孩子厌学。回到家,还要被父母们问东问西,不完成作业不给看电视,不给吃饭。如果家长能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成长空间,放学回家的路上玩一会儿,回到家先吃饭再做作业,周末一家人去公园玩,去徒步,去找春天,你也就不愁不能融入孩子的内心世界了!
孩子心理脆弱怎么办
1、不溺爱让孩子学会独立
少儿时期通常是家长最溺爱孩子的阶段,通常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这时候的家长应该慢慢开始培养他的独立性,让他试着独立去完成一件事,这种独立不仅是生活的独立,还包括了在社会上如何生存的技能。爸妈在平时要给孩子树立榜样,对生活要有乐观的态度,对别人要友善,此外家长也不要忽视孩子的特长,兴趣,还要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才能让他真正拥有自己独立成长的空间。
2、挫折教育必不可少
巴仑思在教学中发现,现在有些父母总是时时刻刻盯着孩子,不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范围,摔倒了,立马扶起来,然后各种安慰。其实这种是非常不利于孩子成长的。面对挫折时的表现可以发现一个孩子的心理是否够强大,家长应该在安全范围内,尝试给孩子出现难题,让他们自己学会解决。
3、心灵沟通长进行
家长与孩子的正确的沟通方式,应该是平等的,父母要和孩子形成一种朋友的关系,不要总是以长辈的身份去教导孩子,放下身份,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出孩子内心脆弱的根源所在。试着长交流沟通,这样既能打开孩子的心结,也能帮他解决问题。
跟孩子谈话的技巧
1、父母的话要简短、扼要。注意留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保持对话的形式,防止一方独白。
2、与孩子是谈话而不是训话,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话。在谈话中始终保持一种友好、尊重的声调。
3、要肯于向孩子表露自己。越对向孩子表露你内心的想法、甚至弱点,孩子也越会向你暴露他的内心世界。这样可以增加沟通。
4、要活跃。充满情感色彩、擅于用表情和手示,防止死板和沉闷单调的声音。
5、谈话时也需要一点幽默感。这样除显得轻松愉快外,还体现平等和民主,使孩子感到与家长谈话是一种享受和学习。
6、选择适当的时间。要选择双方都有谈话欲望,并且心情也都较好的时候,这样谈话精神集中,容易收到预期的效果。
叛逆应该怎么办
1. 观察沟通。就是观察孩子与自己的沟通方式。在很多时候,父母必须超脱自己的角色,从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孩子叛逆的问题。并以不同的角度对待孩子,做有限度的迁就。
2. 保持冷静。急躁的父母,应该提醒自己,保持冷静,并等待孩子冷静后,再进行沟通。
3. 寻求意见。管教孩子,有时应该寻求别人的意见,让自己的思想更开阔。最好跟孩子的老师多加强交流,了解孩子平时在学校的表现。
4. 4
开放自我。父母发现孩子的兴趣会影响功课时,不要立即禁止,最好能多了解情况。如陪孩子去电子游戏中心,和孩子讨论他们的偶像,以此提醒什么是应该学的,什么是不应该学的。只有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相处得更融洽。当父母与孩子相处融洽了,孩子就不会反叛了。
5. 5
不断试验。父母管教孩子,要时常改变方式,孩子小的时候,一般只是父母讲,孩子听。上了中学后,就应尝试双向沟通,也听听孩子的建议。一旦发现某一种方法行不通,就应随时改变方法,不断试验,直至发现有效的方法。
探索内向性格孩子的心理世界
1.性格内向者的内心世界是什么样的呢?
有一位性格内向的人说:"我并不是厌世,但我确实不知道生存世上的意义。我对人对事都没有特殊的爱恋,我希望可以躲起来不必面对这个世界。我每天早上都赖在床上不肯起来,外面的世界对我来说太难应付了,每天由办公室回到家里的时候,我都有如释重负的感觉。放假的日子,我除非迫不得已,否则一定要留在家里,无论如何也不肯出去。我最怕的是人,我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别人,所以为了逃避与别人比较高低,我在尽可能范围之内都避免与别人接触。我很怕向别人提出问题,我怕被人骂我笨,所以工作上及生活上有许多事我都一知半解,得过且过就算了。可是我又怕别人识穿我的无知,因此我加倍谨慎,避免与人接触。虽然我躲在自己的'一人世界'里觉得很安全,但同时我也觉得孤独。我向往能多几个好朋友,我希望自己不要这么怕与人接触,我希望可以仔细地去了解自己工作及生活的环境,我希望可以真正地享受人生。"
2.内向性格是怎样形成的?
(1)由于自我意识敏感而产生对人的"紧张症"、"恐怖症"如有的中学生与异性接触时,过分强烈地意识到对方是异性,造成情绪紧张过度,陷入尴尬局面。
(2)家庭背景这往往是造成内向性格的主要因素。患者的父母常属于较为冷漠的人,他们深信如果要使孩子有高度的服从性,身为父母必须与子女保持一定的距离。一位患者说:"小时候,爸妈从来不鼓励我有好奇心,他们对我的问题不是嗤之以鼻,就是叫我少管闲事,做好份内的事。"家长不鼓励子女去结交朋友,或参加任何课余活动,他们认为这类活动会使儿女"分心",对正常的学习失去兴趣,所以在踏入社会之前,青少年的生活圈子只限于学校及家里。在缺乏与人沟通的环境里成长的儿童,对于一般社交技巧可以说是一无所知的,他在刚踏入社会做事时,无意之中得罪了一些人,而这些人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反感,使他从此不敢再尝试与别人沟通,同时完全退缩入自己的个人世界。
(3)与经历有关性格是人在生活实践中,在人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人的生活环境,具体地讲,就是人的家庭、学校、工作等,人与环境关系发展的过程便是经历,经历也是性格形成的条件。
3.怎样正确对待与改变过于内向的性格?
(1)应当认识到:性格的内向与外向各有优缺点。研究表明,内倾与外倾型在学习中的表现是不同的。内倾型的最主要优点是遇事沉着、善于思考,这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基本条件;但内倾型的人思想较狭隘,容易产生自卑感,爱抠小事,忽视大局,这也会影响学习。外倾型的最大长处是性格爽朗、倔强,遇事不怯场,反应;较快,学得也较快;但外倾型的人往往从兴趣、情感出发,缺乏计划性和坚持性,影响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的形成。
(2)对于怕"人"的内向性格患者,首先要引导他们对周围环境里的事物产生兴趣。具体方法是:患者每天下班之后,不要马上回家,而要到一个热闹的场所呆一段时间,然后回家将他所观察到的一切记录下来。这种做法的目的是想将患者从他的个人世界里拖出来,让他投入一些以前不敢置身的环境,并对这些环境作出详细的观察。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患者对一切接触过而向来没有留意过的事物逐渐产生兴趣,想逗留在外的愿望也就加强,逗留的时间也自然地增加了很多。
(3)第二步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在正式开始前,我们要教患者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
(4)研究表明,中学生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类型是逐步定型的,一般高中之后已趋于稳定状态。也就是说,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类型及其表现,在高中阶段已经成熟。教师和家长的责任,一是抓紧中学生内倾与外倾型成熟或稳定前的性格的塑造;二是要根据内倾与外倾类型的测定,判断各类不同性格类型的中学生,在某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行动,有针对性地安排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使他们更好地成长。
(5)我们要认识到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型,兼有内倾和外倾的特征。了解一个人性格的内倾与外倾的特点,对于他的性格培养及其使用,发挥其长处,克服其不足都有一定的意义。
感到空虚怎么办 向他人学习
将节省下来的时间用来和内心世界丰富的人相处。阅读,倾听一些有关个人发展之类的博客。除了博客之外,你还可以阅读有关个人发展的书籍和杂志。以积极的态度来看到你的朋友家人和同事的成功和丰富。多跟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接触。不要让空虚占据的你的内心世界,要有选择性,主动地创造丰富的内心世界。
孩子的内心世界其实很丰富
四岁的贝贝每天都要问一些奇怪的问题。例如,她会问爸爸:“妈妈这么胖,你为什么还要跟她结婚?”爸爸妈妈面面相觑,都不晓得这小丫头的鬼脑子里在想什么。又如,出门之前,贝贝会提醒妈妈;“妈妈你为什么不搽口红,不染头发?你为什么总穿牛仔裤而不穿裙子?噢,我知道了,你一定是不想被人看到你的大胖腿。”妈妈羞得脸通红,背地里对贝贝爸爸说:“是不足只有美女帅哥才配做贝贝的爸妈?我还没老,女儿居然嫌我丑!”
孩子们渐渐长大,随之而来他们的内心世界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当长到一定年龄的时候,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便有了属于他们自己的秘密,如果孩子不愿意向家长透露自己的想法,奉劝家长千万不要操之过急,而应该耐心等待。如果父母流露出愤恨不满的表情或者是“不问出来不罢休”的架势,只会把事情弄糟,使得孩子关闭自己的心扉。
现在的孩子往往产生封闭或半封闭的心理,或疑惑,或迷惘,或冷漠,有的孩子不与同学交流,不与教师交流,甚至不与家长交流,却与社会上的人交朋友,而且无话不谈,这很可能是因为孩子在成长发育过程中,为了摆脱父母对自己的干扰才这样做的。因此,当孩子发生上述情况时,父母应当首先检查一下自身的管教方法是否得当,然后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
宝宝为什么爱看动画片
多数人都认为,儿童喜欢看动画片是因为其中丰富的想象、夸张的画面、动感的情节等特点。我们不否认这些因素,但上述特点在其他文学作品中也能看到,为什么孩子却对动画片情有独钟呢?我们不妨从孩子的认知方式、对世界的理解以及动画片的表现形式等角度去寻找原因。
英国著名儿童文学家、理论家J·托尔金认为孩子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现实世界,即成人的世界;另一个是内心世界,这是与成年人内心完全不同的世界。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一切变化都是可能的,所有的夸张只是一种常态:例如汽车压过身体,身体就会变得像纸一样薄;人从方形管中钻出来,那头和身体一定会变成方形……
因此,对于孩子而言,他所理解与感受到的世界是一个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的世界,那些将现实与幻想融合在一起进行表现的文学作品受到孩子们的欢迎,而动画片在技术上则略胜一筹。
动画片通过活动的图画,运用光影、色彩、声音技术来表现事物和讲述故事,这首先就契合了孩子们形象思维的特点,便于他们理解和接受。同时,动画片具有相对的概括性,常详细地表现重要部分,简化处理次要部分,使得孩子在观看时不会因为情节背景部分的繁多而分散注意力,因此成为孩子们的最爱。
每个孩子内心都有自己的小世界
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父母在这个过程中会扮演很多很重要的角色,而其中的角色之一就是“探索者”。作为探索者的父母,所要探索的对象就是孩子内心的“小世界”。
在探索的过程中,探索方法很重要。有的父母探索方法得当,很轻松地就能赢得孩于的信任,取得开启孩子小世界的钥匙;而有的父母虽然极具探索精神,却由于方式方法不当,不仅拿不到钥匙,而且还让孩子更加警惕地对他们闭紧了心灵的大门;有的父母更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对孩子的需要置之不理,根本察觉不到孩子的心灵深处竟然还藏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父母若想轻松地进入孩子的小世界,就必须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他们内心的小世界是怎样的一个天地。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父母把了解孩子想得太简单了。很多父母会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来掌握孩子的最新动态,例如,偷看孩子藏在抽屉里的日记,或者是当面逼问孩子等等。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可能没什么,觉得自己的出发点是好的,殊不知,这些行为在悄悄地减弱孩子对你的信任,也正在为你们的亲子关系埋下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准什么时候,孩子就会与你所设想的成长道路背道而驰了!
关注宝宝的心理健康尤为重要
1、不同年龄的宝宝,心理特征各有特点
孩子生长发育到一定时期他的心理特征也在变化,不要片面地认为孩子只要能吃能喝能睡就可以健康成长,实际上孩子一来到人间就有他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活动,且随着他的成长逐渐形成每一个阶段性的心理特征,当然这种特征每个孩子都不完全一样,父母平日要多观察和体验,通过孩子的哭笑、眼神、呀呀之语、一举一动,来了解孩子内心世界。
2、心理教育,不可错过时机
当孩子发展到一定年龄段,父母要根据他的心理特征来指导他,错过了孩子的发展阶段,就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障碍的隐患。
孩子快两岁,吃饭时看到大人拿筷子吃饭,他的好奇心促使他想拿筷子吃饭的念头,因拿不好筷子而把饭菜洒得到处都是。如果父母立即生气,训斥他或打骂他,这不但毁了他的好奇心,而且给他造成严重的心理压力。以后孩子不敢自己主动吃饭,靠父母喂,这种依赖思想到很大都难以改变;孩子求知和探索的欲望受阻后,孩子的好奇心丧失,凡事不愿动脑,听凭大人摆布,从而形成思维缓慢,大脑反应迟钝;孩子受屈得不到安慰和鼓励,他就会封闭自己,不与他人交流,孤独感逐渐形成。
3、发现宝宝有心理问题,应及时矫正
专家表示:如果一开始及时发现孩子有孤独症的心理问题,就咨询心理专家,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矫正,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但很多时候由于父母的疏忽大意或强硬态度贻误了治疗孩子的最佳时机,而使得孩子的病情加重,让孩子终身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无法挽回他的健康。
孩子的心理该如何把握
帮助孩子增加自信心。
孩子处在敏感期、叛逆期的时候,心理都会焦躁不安,也会比较容易出现过激或者无理的发泄行为,这个时期,家长应给与他们足够的认同,帮助他们建设自信心,这样孩子才能更快的渡过这些难缠的时期。
认同孩子的不完美。
人无完人,家长不要把所有的要求都强加给孩子,孩子也不是神,不可能什么都做的很出色,所以,不要把孩子的弱点和缺点放大,揪着不放不说,还去打击孩子,一定要认同孩子的不完美,但是在认同每个人不完美的同时,激励孩子战胜自我。
多给孩子爱的表达。
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很多心理有问题的孩子都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不爱自己,自己就像捡来的一样,这也说明了,父母的爱表达的有问题,在每个孩子叛逆的时候,家长在感到无比头疼的同时,一定要给孩子多多表达自己的爱和包容,帮助她们建设强大的内心,来战胜自己。
多和孩子进行高质量的沟通。
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源,孩子即使再叛逆,也会比较容易听进去道理,家长与孩子沟通时不能摆出高姿态,这样会让孩子失去与爸爸妈妈交流的兴趣,家长要放低自己的姿态,让孩子也能感到父母的不完美,让孩子才能亲近父母,把自己内心的话说给爸爸妈妈听。
多和孩子进行一些别的方式的交流。
有的时候,语言并不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这个时候,父母可以通过一些别的手段和孩子进行交流,例如,给孩子枕头下塞一个小纸条,给孩子的书中夹一封信,这样可以让孩子在很平和的心态下去听父母的心里话,反之,孩子也可以通过画画、写信等方式和父母交流。
给孩子多一些的陪伴。
其实,对于孩子来讲,没有什么是比陪伴更好的疗伤药,无论自己正处于多么自卑的心态,父母的陪伴和鼓励永远是最有效果的,父母的陪伴不仅仅是和孩子待在一起看手机,而是和孩子一起玩,一起游戏,一起聊天,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多带着孩子去旅行。
旅行之于孩子来讲,不仅仅是看到了什么吃到了什么,而是见识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所以,旅行可以尽量选择一些人文文化强,但是环境比较苛刻的亲子游,孩子在和爸爸妈妈一起经历各种挑战和磨难的同时,也会变得内心世界更为强大。
注意事项
把我孩子的心理健康,就要进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能急于求成。
带你了解抑郁症患者的内心世界
1.无力感
很累,周围所有的一切都显得很苍白,并且认为自己不能好好的完成一件事情 ,会一直怀疑,然后死循环。
2.社交恐惧
不能好好的和别人交流 ,一定时间的积淀后,对于别人的一句关心问候都会感到担心害怕 ,并且拒绝与外界接触 或者说隔离,出门会一直戴着耳机不会拆下 ,且音量大小为刚好或盖过外界声音。
3.懒惰
什么都不想干,原本是一个爱好整洁的人但如今可以忍受房间脏乱无序,因为并不在意,也不会像平常一样看书 画画,变得很懒很懒,吃饭的时候会想天啊,还要下床,穿鞋,开房门,走出去,去洗手,装饭,提筷子夹菜 要咀嚼,最后才是吞咽。
4.无意识追寻死亡
走在马路上会很自然的停下来,然后望向开过来的车,想象它撞过来会是什么样子,就那么直直站着,站在高楼上大概也是这种情况,并没有刻意追求死亡,只是不想活着,事实上,自杀也是一件麻烦的事情。
孩子叛逆家长怎么办 参与孩子的活动
多跟孩子一起玩耍,吃饭,外出旅游,能更好的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多一些活动,也让自己多了解孩子一些,成为孩子的好朋友。这样更有利引导孩子的方向。化解叛逆。
通过画笔解读孩子的内心世界
什么是儿童涂鸦?
给宝宝一支笔,他就能画出一个世界,同时也能让妈妈瞬间抓狂:一见到纸张,不管有用没用,拿起画笔就兴致勃勃地乱涂乱画。他们在雪白的墙上、干净的地上,有时甚至在他们的衣服上,画得乱七八糟的,让人看半天,也猜不出究竟画的是什么,这就是常说的“涂鸦”。
无论孩子的涂鸦画在了纸上还是画在了不该画的墙上、衣柜上,爸爸妈妈都不要武断地剥夺孩子涂鸦的权利。在成年人看来,儿童的“涂鸦”似乎没有任何价值,也不明白他们所要表达的到底是什么。但是,“涂鸦”客观上对孩子手眼协调能力的锻炼。增强脑、眼对手的指挥能力,确实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是其他活动所不能替代的。一般来说,孩子在四五岁的时候,“涂鸦”会有一个“飞跃”,他们要把自己所看到的或想象到的事物,都通过画画表达出来。但是,由于他们的观察能力、绘画能力有限,表现手法也非常随意,因此有时候他们所画的“图画”,成人很难明白,这就需要父母用“心”去发现孩子作品的内涵。
儿童涂鸦对应的内心解读
别以为孩子信手涂鸦的那些线条圈圈没有意义,其实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这些涂鸦正是读懂孩子内心的密码。事实上涂鸦绘画的确反映人的性格、爱好。儿童通过绘画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兴趣。儿童画是儿童自己在生活中通过观察、体验、思考后表现出的感受,从中也可以看出宝宝的性格特征,了解宝宝的性格特征有助于更加合理的选择教育方式。
易怒型宝宝
涂鸦特征:下笔很重,喜欢用一些红色、黑色等很强烈的颜色。
性格类型:这类孩子属于易怒型,其代表元素是火,代表颜色是红色。他们通常体力充沛,热情四射,做事情很有激情,极具领导才能,但没有什么耐性。
面对易怒的宝宝,妈妈要适当得体地进行夸奖与称赞。温和的态度会使孩子的情绪稳定下来,鼓励性的语言会让他乖乖地接受家长的意见,并且重新唤起他的自信心。
冷静型宝宝
涂鸦特点:下笔很轻很轻,不喜欢把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一般就一到两种颜色。
性格类型:这类孩子喜欢独来独往,自己和自己玩也能玩得很投入。他们通常给人的感觉是情绪稳定,性格和平,谦让,不喜欢和别的孩子争东西。在社交上表现为不喜欢和别人交往,不容易接受挑战。
妈妈们记得多带宝宝出去散散步,广泛地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可让他和小朋友一起上幼儿园,一道回家,一块玩耍,逐步培养起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精神,从而获得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
乐天派宝宝
涂鸦特点:一般下笔都比较重,喜欢用多种颜色搭配在一起。
性格类型:这类孩子属于开朗型,是乐天派。他们通常给人的感觉是在用脚指头走路,很轻盈也很活泼。性格开朗,健康,知道关怀他人,并且很招人爱。但比较浮躁,不太稳重。
乐天派宝宝有时言行过于标新立异,表现出太多的独创性,容易引起其他孩子的嫉妒。这时家长应提醒他多与周围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协调好人际关系,引导他明白“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孩子过于好动怎么办
理解孩子内心世界的诉求。孩子好动是因为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由于其他好的的表现并没有及时得到父母的关注,所以他通过好动这种方式来获取父母的关注。有些孩子在来客人以后或者人多的地方会更加的好动,其实这是一种表现欲,通过表现来获取其他人的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里是太缺乏关注了。作为父母,不应该一味指责孩子这种乱蹦乱跳,过于活跃的行为,而是先应该认清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孩子能力太弱小,他根本不懂得什么方式是正确的,也不懂的如何控制自己。
孩子过多的被限制。你是否对孩子说了太多的不行,不可以,不能,不许......当孩子想要去探索世界的时候你害怕孩子受伤禁止他那样做,当我们说了太多的不字时,孩子不仅没有听进去,反而更加肆意地去做那些事情,你越说不可以,甚至大声吼他,但是他安静了,但是过一会他又开始闹腾了。其实孩子也有自尊心,你指责他做的不对时,有没有想过你的方式是否正确。你限制他的自由时,是否想过他反而更加的反叛。吼叫的方式从来不会让一个孩子在内心里完全顺服。
家长的烦躁影响着孩子。细细想想,你是否在孩子面前总表现的很烦躁,他和你说话时你也心不在焉,你在电话中没有温柔细语,而是一句话就会暴跳雷霆,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他可能意识到你遇事的处理方式,他也感应到你内心情绪的不稳定,你的这种不踏实、不稳定也传递给了他,所以他也变得好动,坐不住,停不下来。
孩子用这种行为来表达自己。孩子不懂的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他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如果父母能够读懂这种方式的表达,就不会责怪孩子怎么一刻钟也坐不住。如果父母能够说出孩子内心的想法,比如:妈妈知道你是想.....对不对?孩子被理解了,他的内心也会变得平静。
孩子好动也是性格的一部分。不要总是否定孩子的这部分性格,让他觉得自己不被接纳,当你一直暗示他是个好动的孩子时,你会发现他比以前更加的好动。试着改变一种方式,不要再说他如何如何不好,夸奖他好的一面,当他耐心的时候,即使只是安静一小会,都要即使的夸奖他并告诉他正确的方式,慢慢的孩子也会更加的平静下来。
当孩子专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不要打断他。孩子的专注力在他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能够很好的培养,所以让他静静的去完成一件事情。很多小孩长大后坐不住,集中不了注意力,其实就是小时候专注力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培养。父母平常多带孩子到户外走走,好动的孩子一般能量比较多,这样也可以帮助他消耗一些能量,同时增强亲子关系。
注意事项
孩子需要更多的关注
教育孩子从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