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痉挛的分类
肌肉痉挛的分类
夜间肌肉痉挛
夜间肌肉痉挛(night cramp), 包括在任何静态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抽筋,如睡觉时或静坐不动时发生之抽筋。此种抽筋常发生的部位为腓肠肌和足部的一些小肌肉。此种抽筋有些是因为神经肌的自主性活动使的患者的脚产生活动。
中暑性肌肉痉挛
中暑性肌肉痉挛(heat cramp),此种类型的抽筋与脱水和体内电解质的平衡失调有关。此种抽筋最常发生在运动员的身上,尤其是在炎热的天气下运动最易发生。典型的中暑性痉挛是于炎热的环境下工作一或二小时后发生;中暑性痉挛甚至在活动结束后的18小时之内皆可能发生,且可能在持续几天内肌肉皆有不正常的现象。中暑性痉挛多发生在手掌、手臂及腿部的大肌肉上,有时一些女性短跑选手也会在腹壁发生中暑性痉挛。
中风后肌肉痉挛
中风偏瘫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令人头疼的肌肉痉挛。
肌肉痉挛的原因
有几种情况较易引起肌肉痉挛的发生。
经过长时间运动而形成肌肉疲劳时,仍持续运动。
局部循环不良。
水份和盐份流失过多。
严重腹泻、呕吐和饮食中的矿物质(如镁、钙)含量不足。
环境温度突然改变。
肌肉或肌腱轻裂伤。情绪过度紧张。
以不适当的姿势从事运动或肌肉协调不良。
一些慢性疾病、孕妇的抽筋发生率也会提高,须小心留意。
肌肉痉挛怎么办
在急性期的处理
抽筋发生时,患者需即刻休息。对抽筋的部位轻轻按摩,并将抽筋部位的肌肉轻轻拉长,因将肌肉拉长时,会使肌腱的张力增加,当张力达到某一强度时,神经会将冲动传至大脑,大脑为了避免肌腱受伤会释放讯息放松抽筋的肌肉。拉长肌肉时不可用力过猛,以免拉伤肌肉造成二次伤。若肌肉抽筋的时间很长,则可使用热敷或冷敷的办法来减轻疼痛,或局部的喷洒或擦一些松筋止痛的药水或药膏也很有效。万一很容易再次发生抽筋,则需考虑肌肉是否过度疲劳、或脱水,前者则必须停止活动休息,后者则需补充水份和电解质。
治本的处理
发生抽筋者必须先了解自己的一些〞历史〞,例如了解饮食的习惯、平日运动(工作)量对自己产生的压力量、抽筋的部位、发生抽筋时的天气状况等。摔角、自由车、或剑术选手所发生抽筋的原因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因此经从事的运动种类也是找出抽筋原因所须了解的项目。将所有的了解综合后,找出抽筋的原因,针对原因做预防改善,方能解决抽筋的问题。
肌肉痉挛慎按摩
近日有一名年轻男子,歪着脖子来到医院就诊,进门就说:“大夫,我昨天落枕了,快帮我看看。”接诊大夫对年轻小伙子做了检查,发现他并不是“落枕”,而是吹风之后肩部受凉产生的肌肉痉挛。
有些年轻人不注意保暖,盖被子时常把肩、膝盖等关节暴露在外,一夜睡下来,容易出现肩、背、膝等关节的损伤。而久坐,是疼痛病多发的又一原因,如果人坐在原地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势必会出现部分肌肉受力,部分肌肉不受力的情况,长时间受力的肌肉负担过重,就会出现劳损。
有些患者认为一旦出现疼痛症状就需要按摩,其实,疼痛时不应急于按摩,因为疼痛剧烈时,可能是肌肉痉挛,如果这时外部再给一个过重的刺激,使肌肉紧张,反而会加重疼痛。最好的办法是观察一两天,如疼痛缓解了,说明没事,如疼痛不缓解,再到医院治疗不迟。
远离颈肩肌肉痉挛疼痛的方法:
1. 枕头高度、软硬要适中,一般一个拳头高低即可。
2.工作间隙应该适度活动颈肩,舒活筋骨放松肌肉,经常转动头颈,伸展四肢,活动腰部等。如用小杯子喝水,接水的时候只接半杯,接水的过程也是锻炼。
3.睡觉时要注意保暖。
面肌痉挛到底是什么病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为一种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的病症,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面肌痉挛分为原发性面肌痉挛和继发性面肌痉挛,原发性面肌痉挛占90%,国内外95%以上,临床证据表明:
原发性面肌痉挛致病原因为在颅内面神经出脑干区(root entry zone,REZ)有走形异常的血管,绝大多数为动脉血管,压迫这一面神经出脑干区,动脉血管搏动,刺激REZ区,患者临床表现在一侧面部产生,表现为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抽动,严重者,一侧面肌肌肉痉挛,出现面瘫等表现;
继发性面肌痉挛比例较少多由颅内血管畸形,小脑脑桥区表皮样囊肿、脑膜瘤或神经鞘瘤压迫面神经根部产生相应症状,临床表现同原发性面痉挛,同时也伴随其他临床症状,如听力下降,面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甚至行走不稳,平衡能力差,脑积水等等。
面肌痉挛的症状分类
原发性面肌痉挛女性发病比较多见,多数在中年以后发病。一侧眼轮匝肌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逐渐缓慢扩展至一侧面部的其他面肌,是病程初期的表现。
最多见的是口角肌肉的抽搐,表现为不规律、快速、阵发性的抽搐。起病初期抽搐较轻,持续时间较短,仅仅几秒钟,以后逐渐持续数分钟或更长,但间歇时间会慢慢缩短,抽搐会频繁加重。
严重的话呈强直性,会导致情绪紧张、无法说话、口角向同侧歪斜、疲劳、同侧眼不能睁开、安静时减轻,睡眠时消失,情绪激动时加重。少数患者在抽搐时可有轻度的面部疼痛,个别患者可伴有耳鸣、同侧头痛。神经系统检查:没有阳性体征,除了面部肌肉阵发性的抽搐外。少数患者在晚期可伴有患侧轻度的面部肌肉瘫痪。极少数面肌痉挛患者常常是两侧先后发病,多表现为一侧抽搐停止后,另一侧再发作,并且一侧比另一侧重。
面肌痉挛分级
面肌痉挛是一种阵发性不自主的面部肌肉抽动和跳动,通常先出现眼睑的不自主跳动,进而发展到口角,严重时可扩展到整个半侧脸部。如果症状持续三个月,便可被确诊为面肌痉挛。
面肌痉挛从初期的面部抽搐到后来长达十几分钟的不断抽搐,使患者的心理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对工作和生活、学习等方面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按Cohen等制定的痉挛强度把面肌痉挛的症状分级为0到4级。
0级:无痉挛;
1级:外部刺激引起瞬目增多或面肌轻度颤动;
2级:眼睑、面肌自发轻微颤动,无功能障碍;
3级:痉挛明显,有轻微功能障碍;
4级:严重痉挛和功能障碍,如病人因不能持续睁眼而无法看书,独自行走困难。
各类型肌肉痉挛的诊断鉴别
我们都知道导致肌肉痉挛的可能性很多,姿势不对、休息不足甚至走路时间过长都会导致肌肉痉挛,我们可以根据这些基础的情况来诊断出肌肉痉挛类型。
1、行走后小腿肌肉痉挛:行走后,小腿痉挛也是一种经常出现的情况。多因行走或跑动时间过长,下肢肌肉过度劳累所致。
2、肌肉紧张性疼痛:肌肉紧张性疼痛是神经衰弱的一种临床表现。神经衰弱是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常伴有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绪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
3、颈背部肌肉痉挛:颈背部肌肉痉挛是颈椎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脱出症的总称,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
4、面部肌肉痉挛:面部痉挛亦称面肌抽搐或偏侧面肌痉挛症,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由于面部痉挛的初期症状为眼睑跳动,民间又有“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之称,所以一般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病灶形成,发展成为面肌痉挛,连动到嘴角,严重的连带颈部。面部痉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原发型面部痉挛,一种是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部痉挛。两种类型可以从症状表现上区分出来。原发型的面部痉挛,在静止状态下也可发生,痉挛数分钟后缓解,不受控制;面瘫后遗症产生的面部痉挛,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
5、肌肉跳动:良性肌束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症状,表现为身体局部肌肉出现不自主的肌束颤动,即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肉跳”。当肌肉发生持续不自主的强直收缩或坚硬或隆起,剧烈疼痛,且一时不易缓解等症状时,可根据症状进行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