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糖友患者常犯的五大饮食错误

糖友患者常犯的五大饮食错误

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如果经常饿肚子,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过快,从而引起代谢紊乱。时间长了,很可能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易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目前,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或者“糖尿病食品”实质上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其中一些成分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还会变成葡萄糖。不少此类食品脂肪含量高,多吃无益。因此,食用量应与普通食品相当,不可“肆无忌惮”。

副食吃太多,主食吃太少。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从而引起代谢紊乱,甚至诱发低血糖。如果主食吃得少,而摄入较多的副食,如瓜子、核桃、杏仁、饼干、桃酥等,其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也会变成血糖,还可能使血脂升高,反而不利。糖友每天应吃5~6两主食,运动量大的话可适当增加。

只吃素,不吃肉。肉食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容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不吃肉只吃素,没有了脂肪的饱腹感,患者饿得更快,这种饮食结构想要长期坚持也很难。

不敢吃水果。吃完水果血糖就上升,让很多糖友心有余悸。其实,水果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只要适量,糖友是完全可以吃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可选择含糖量、升糖指数均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而在食用香蕉、菠萝、葡萄等升糖指数较高的水果时,需要更加控制好量。

糖尿病患者容易犯的错

1.只选贵药。病人常会向医生要求:“一定要给我用最好、最贵的药。”目前糖尿病药物分5—7大类。不同种类的药物适合不同人群。选择用药一般根据病人病情,糖化血红蛋白、胰岛功能、肝肾功能、是否肥胖等多种因素决定。价格高不见得适合你。这就好比一件西装和一条裙子,前者适合男士,后者适合女士;如果反过来,两个人都不好看。

2.死守一种方案。这类病人很听话,非常遵守医生处方。连续几年一直使用一个方案,比如5年前使用胰岛素,至今仍在使用,这是错误的。治疗方案是需要根据病情调整的。好比穿衣服:冬天穿棉袄,夏天穿裙子。医生当时给你的方案是根据当时的情况制定的,不适合一直用,比如,有些病人只需打半年胰岛素,长期使用反而会增加体重,不利血糖控制。

3.家人代劳。很多家属对病人无微不至,代替他来开药,把药片都剥好,一粒粒放在药盒里。而病人倒是长期不与医生接触。这样做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首先,疾病是病人自己的事情,必须要他本人掌握一些糖尿病知识,了解自己的病情,知道自己服的什么药,如何向医生反应病情和沟通等等。由家人代劳,会让病人失去主动性,会被动地被安排。好比一个小孩,你为他提供的条件非常好,但他自己不喜欢学习,成绩也很难提高。

4.只开药不检查。很多病人认为只有开了药才是“看病”,检查越少越好。其实糖尿病人更需要细致的检查,了解并发症的发展,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没有细致的检查,治疗就没有方向,只是盲目地服药。

5.抱有悲观态度。很多糖尿病人说:糖尿病反正是治不好的,我就不吃药好了。糖尿病是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好比一个猛兽,你不能杀了它,也不能改造它不伤人,但可以把它关起来。只要不放出去,就不会有问题。

常见糖尿病认识的误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骤升,因其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成为全世界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于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广大朋友已经了解很多了,但仍存在一些认识上的误区。

误区一:血糖越高,越应该主动增加运动量。

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位糖友有段时间他的血糖控制的不好,餐后2小时血糖常常在16 mmol/L 以上,他想通过运动降低餐后血糖。每顿饭吃完后2小时他会测试血糖,如果血糖高,他就跳绳,半小时后血糖明显下降。半个月后他见到我的第一句话是:“运动降糖的效果真不错。”

当血糖超过14 mmol/L,则不建议糖友运动,此时靠运动来降低血糖对身体是有害的。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措施,但这种治疗方法是需要适应症的,也就是说不是每位糖友都可以进行运动治疗。当您的血糖、血压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身体同时还存在严重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或合并有其他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或合并一些急性病症时,则不主张运动治疗;当您的身体过于消瘦,胰岛功能较差时,我们也不主张您运动治疗。

我们会建议身体状况好且肥胖的2型糖友选择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运动量进行锻炼,运动需要有医生的指导。

误区二:胖点更健康,或者认为我很胖,我不是糖尿病。

胖点更健康,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一位糖友在接受我为他制定的降糖方案后,体重有所下降,血糖控制良好,两个月后他来找我,希望为他调整药物,既能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又能使他的体重有所增加。他的理由是瘦了不排场,当时他的体重是80kg,两个月前他的体重是90kg,他的身高是175cm。

体重究竟在怎样一个水平才是最佳的呢?这里有个简单的计算方法: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而理想的体重应在标准体重的±10%以内。比如您的身高是175㎝,您的标准体重=175㎝-105=70㎏,那您的理想体重就应该在70㎏的±10%以内。一个理想的体重既有利于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又有利于远离于糖尿病、高血压及心脑血管疾病。对刚才提到的那位糖友,其实,他的体重与理想体重还有距离,因此建议他进一步减重至理想体重。我认为保持健康的身体状态、远离疾病,比外表的排场更重要,希望每位朋友都能保持健康的体重。

此外,还有些糖友认为得了糖尿病一定会消瘦,只要体重没变化,或者说体型仍然较胖就不会患糖尿病,这种认识也是错误的。血糖只有处于较高的水平,体重才会下降;当血糖轻度增高时,体重可以没有明显的变化,而肥胖本身是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因此,肥胖的朋友们请注意减重,并定期进行血糖的测试。

误区三:患了糖尿病就不能吃米,面和水果了。

经常听到一些糖友抱怨:“以前生活艰苦,吃不上好东西,现在生活好了,却得了糖尿病不能吃”。一位糖友患病十年,他说:“我很喜欢吃水果,自从发现糖尿病,我十年没吃过一口水果”。

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我非常赞叹这位糖友的意志力,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对它的长期控制需要良好的意志力。但我非常遗憾他十年没吃过一口水果,因为水果不仅是他饮食中的乐趣,也是他身体所必需的。由于缺乏正确的饮食指导,这位糖友放弃了他饮食中的一种享受和身体的需要。还有朋友甚至因为患糖尿病,长期只敢食用粗粮,造成营养状况下降。

确实,我们现在诸如糖尿病、高血压、脂代谢紊乱、肥胖症等等疾病的发生,很大原因是吃出来的。但请朋友们不要步入另一个误区——“不让吃”。糖尿病的饮食治疗适合所有人,它是一种健康的饮食观念。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饮食和疾病有怎样的关系,糖尿病患者应该怎样吃,请您主动接受医生的建议。

误区四:血糖稍微高一点,不治疗没关系。

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我们把糖尿病称做隐型杀手,对于大多数的糖尿病患者在血糖稍微高于正常时,身体可以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忽视了对疾病的诊治;还有一些患者虽然已经知道自己的血糖高,却不主动接受治疗,不知不觉中就是在这稍微增高了一点的血糖却带来了各种各样的危害,比如:冠心病、中风、截肢、失明、尿毒症等等。当这些严重的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时,一切悔之晚矣。

大量研究表明,糖尿病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有效控制后可以有效地防止和延缓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当餐后血糖轻度增高还没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时 (医学上称糖耐量减退,即糖尿病前期的一种状态),大血管(如心、脑血管等)已经开始受到损伤,容易发生动脉的粥样硬化,导致心脑血管疾患。资料表明,糖尿病患者有2/3以上的人死于心脑血管病。因此即便是您的血糖稍微比正常人高一点,也请不要忽视您的健康,一定要请医生给您做些生活方式的指导,必要时借助药物治疗。当血糖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时,一些微血管(如供应视网膜和肾脏的小血管等)发生病变,导致视力下降、肾脏功能障碍等问题。请您爱惜身体,不要讳疾忌医。

如果您的年龄超过40岁,如果您有糖尿病家族史,如果您体型肥胖,如果您有性功能下降,如果您生过8斤以上的孩子,如果您皮肤瘙痒或容易起疥疮等,请不要犹豫,您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空腹血糖和糖后2小时血糖的测试。如果您的空腹血糖已超过5.6mmol/L,或服75g葡萄糖后血糖超过7.8 mmol/L,请您主动就医。

误区五:某种糖尿病的药你服用有效,对我也一定有效。

糖尿病不同于感冒、发烧,抗病毒、抗生素类药物按说明吃足量即有效。每位糖友血糖水平高低不同,胰岛功能状况不同,胰岛素敏感程度不同,饮食情况不同,运动情况不同,工作强度不同等等,太多的不同要求为每位糖尿病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案也不同。同一种降糖药对同样患有2型糖尿病的两位患者,效果会完全不同。有位糖友听邻居说用优降糖效果不错,因此自行购买优降糖并按说明服用,结果导致严重的低血糖昏迷,这就是忽视治疗个体化的恶果。

还有一些患者喜欢听信各种各样的治疗广告,病急乱投医。有位患者在住院接受胰岛素治疗时说:“两年前医生就建议我用胰岛素,我不信。两年中我花了6万块钱听信各种治疗广告,每个广告推荐的药物用两个疗程,效果不好再换,两年后我的身体被拖垮了,还得回来打胰岛素。”这样盲目乱投医的朋友我时常会遇到,也时常会为他们错过最佳治疗时机而叹息。

糖友吃东西最易犯5个错

饮食控制就是“饥饿疗法”

糖尿病患者应维持标准体重,如果经常饿肚子,可能导致体重下降过快,从而引起代谢紊乱。时间长了,很可能导致营养失衡,这样不但不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反而易造成血糖波动,加重病情。

“无糖食品”可以随便吃

目前,一些所谓的“无糖食品”或者“糖尿病食品”实质上只是未加蔗糖的食品,某些食品用甜味剂代替蔗糖,其中一些成分通过消化吸收,最终还会变成葡萄糖。不少此类食品脂肪含量高,多吃无益。因此,食用量应与普通食品相当,不可“肆无忌惮”。

副食吃太多,主食吃太少

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如果摄入不足,机体就会分解自身的蛋白质和脂肪,从而引起代谢紊乱,甚至诱发低血糖。如果主食吃得少,而摄入较多的副食,如瓜子、核桃、杏仁、饼干、桃酥等,其中的蛋白质、脂肪进入体内,照样也会变成血糖,还可能使血脂升高,反而不利。糖友每天应吃5~6两主食,运动量大的话可适当增加。

只吃素,不吃肉

肉食摄入减少,势必使机体蛋白质不足,容易导致患者抵抗力降低,更易发生感染。不吃肉只吃素,没有了脂肪的饱腹感,患者饿得更快,这种饮食结构想要长期坚持也很难。

不敢吃水果

吃完水果血糖就上升,让很多糖友心有余悸。其实,水果能补充大量维生素、果酸和矿物质。只要适量,糖友是完全可以吃水果。一般建议在两餐之间吃,并将水果的热量计算在总热量之内,可选择含糖量、升糖指数均较低的水果,如猕猴桃、草莓等,而在食用香蕉、菠萝、葡萄等升糖指数较高的水果时,需要更加控制好量。

素食者易犯的七大饮食误区

误区一:没有限制加工食品的数量

不少素食者以为,只要不含动物食品原料,就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实际上,不少加工食品都是以植物性原料制成,但是其中大多用精白米和精白面粉制作,除去了其中的膳食纤维,并添加了大量的油、糖或盐,并不能替代新鲜天然食品的健康作用。

针对人们对素食和植物性食品的青睐,一些产品甚至以使用“植物奶油”、“植物起酥油”等为宣传卖点,而就对血脂的影响而言,这类“素油”比动物油更糟糕。已经有多项研究证实,这些产品中所含的“氢化植物油”成份会引入“反式脂肪酸”,而它会大大增加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的风险,还可能危害大脑的健康。

误区二:烹调中没有控制油脂和糖盐的数量

油脂和精制糖都是植物性来源,因而它们也会在素食食谱中堂而皇之地出现。由于素食的自然风味较为清淡,有些人会添加大量的油脂、糖、盐和其他调味品来烹调。例如经常吃加入油脂的酥点和酥饼,经常吃炒饭和炒面,炒蔬菜的时候加入大量的油脂,调配饮料时加入大量的糖,调味的时候放大量盐和味精,等等。这些做给素食带来过多的能量,并增加其中的简单糖类和钠盐。

很多人有一个严重的误解,以为荤油让人胖,素油吃多少都没关系。殊不知,植物油、白糖和动物脂肪一样,容易升高血脂、促进肥胖,并诱发脂肪肝。在让人长胖的方面,荤油素油几乎没有区别。

误区三:吃过多的水果而没有减少主食

很多素食爱好者都热爱水果,每天三餐之外还要吃不少水果。但他们往往会发现,尽管水果素有健康之名,却没有给他们带来苗条。这是因为,水果中含有8%以上的糖分,能量不可忽视。如果吃半斤以上的水果,就应当相应减少正餐或主食的数量,以达到一天当中的能量平衡。否则,额外增加一两百千卡的能量,天长日久怎能不胖呢。

除了水果之外,每日额外饮奶或喝酸奶的时候,也要注意同样的问题。很多蛋奶素食者喜欢吃奶酪,调味时加入大量奶酪粉,这也会增加膳食中的热量。

误区四:素食就一定要以生冷食物为主

一些素食者认为蔬菜只有生吃才有健康价值,因而很少吃熟的菜肴,热衷于凉拌和沙拉。实际上,蔬菜中的很多营养成份需要添加油脂才能很好地吸收,加热后细胞壁完整性破坏,吸收率大幅度提高。例如,维生素K、胡萝卜素、番茄红素都属于烹调后更易吸收的营养物质。其中维生素K对骨骼健康是必需的,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而番茄红素是抗氧化和预防癌症的重要健康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沙拉酱的脂肪含量高达60%以上,用它进行凉拌,并不比放油脂烹调热量更低。

还要注意,生冷食物往往会削弱人体的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对于一些本来消化不良的人并不适合。例如有些人容易腹胀,容易受冷腹泻,就不应多吃生冷食物。他们素食的时候可以考虑烹调熟了之后再吃。

广义素食者不仅需要从奶类当中获得钙质,还要从中补充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AD;严格素食者更需要从豆腐中补钙,还要从添加豆类的主食中获得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很多女士在开始素食时热衷于水果和蔬菜,却往往忽视蛋白质来源,忘记素食也有保障营养充足的问题。

误区五:以为所有蔬菜一样好

对于严格素食者来说,蔬菜的营养意义更为重要,不仅要担负供应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的重任,还要在铁、钙、叶酸、维生素B2等方面有所贡献,所以,应当尽量选择富含这些营养素的蔬菜品种,绿叶蔬菜是其中的佼佼者,例如芥蓝、绿菜花、苋菜、菠菜、小油菜、茼蒿菜等。为了增加蛋白质的供应,菇类蔬菜和鲜豆类蔬菜都是上佳选择,如各种蘑菇、毛豆、鲜豌豆等。如果只喜欢黄瓜、番茄、冬瓜、苦瓜等少数几种所谓的“减肥蔬菜”,就很难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

误区六、不重视蛋白质的补充

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素食者,每天的饭食中,应当安排五至六种含有高蛋白的食物,如豆类、坚果类、种子类、豆腐或其它大豆制品、鸡蛋或乳制品。这些食物虽然种类较多,但食用时可以酌量,搭配食用。

误区七、拒绝脂肪

科学家们指出,素食者是比较厌烦油腻食物的,尽管如此,适量摄入有益的脂肪类不但有益于健康,还能够起到防癌的作用。然而,对于素食者来讲,由于不吃鱼、鸡蛋和海产品,所以往往无法获得这类脂肪。作为替代,素食者可以多食用一些类似亚麻籽油、豆油和胡桃这样的食品。

六大错误饮食引起秋季犯困

1.吃得过少——导致秋乏

现在有些年轻人为了减肥,经常节食。吃得少的人,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常容易疲乏犯困。早晨需要上学的学生或受上班时间限制的工薪人员,常有不吃早餐的。一次、两次不吃,久而久之成了习惯。然而,营养学研究证明,早餐却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一夜酣睡,激素分泌进入低谷,储存的葡萄糖在餐后8小时就消耗殆尽,而人脑的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一种营养素获取能量。早餐如及时雨,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高潮,并为脑细胞提供能源。如果早餐吃得少,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时间长了还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胀,情绪不稳定,甚至出现恶心、呕吐、晕倒等现象,无法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

2.吃得过多——导致秋乏

大量进食后,胃肠为了完成消化吸收任务不得不增加血液供给,这样大量的血液流向消化道,外周组织和大脑的供血就会相应减少,特别是大脑,它不能储存能量,所以一旦缺血缺氧,能量代谢就会发生障碍,直接影响到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使人感到困倦。新近的研究资料还显示,若长期饮食过饱,可加速脑动脉硬化,容易引起老年性痴呆。为此,有关专家提醒大家,无论男女老少其饮食都不宜过饱,特别是老年人应以七成饱为宜。

3.过食油腻食物——导致秋乏

偶尔摄入过多脂肪对身体并无大碍,但是如果是高血脂患者摄入过多脂肪,就会使本已超标的血脂更高。由于血液中的血脂偏高,从而导致血液的流速下降,供氧功能降低,而心脏也会代偿性地增加收缩力。这时人不但容易困倦,而且稍一剧烈活动还会增加心脏负荷从而加重疲劳感。

4.过食海鲜——导致秋乏

海鲜食品含有一种叫谷氨酸钠的物质,也就是味素的主要化学成分,它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经转化可合成δ-氨基丁酸。δ-氨基丁酸是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生成不足,容易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如出现狂躁或者抽搐。但是生成过多就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使人昏昏欲睡。

5.过多摄入含色氨酸食物——导致秋乏

色氨酸是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它可以促进大脑神经细胞分泌血清素。血清素具有抑制大脑思维活动的作用。因此摄入色氨酸含量较多的膳食,人就容易产生疲倦感和睡意。富含色氨酸的食物有小米、牛奶、香菇、葵花籽、黑芝麻、黄豆、南瓜籽、肉松、油豆腐、鸡蛋等。

6.运动后大量喝酸性饮料——导致秋乏

人体经过剧烈或大量运动之后,体内便会积累较多的乳酸,此时大量喝酸性饮料,就会使体内酸性代谢产物积聚,使人疲劳感加重。这时合理的方法就是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以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为最佳。

温馨提示:秋季容易犯困您不妨吃一片香口糖或者薄荷糖,这样能助于提神醒脑,口香糖当然最好是挑选无糖型而且口味特别强烈的那种,效果更佳。不过,吃口香糖得注意环保,将口胶弃置指定地点。千万不要把它粘在办公室里的桌子底面,要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糖尿病患者饮食的八大误区

误区一: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有些患者认为糖尿病饮食治疗是以控制主食摄入量来达到控制血糖升高的目的,饭吃的越少对血糖控制的越好,他们一日三餐只控制主食的摄入,甚至常年每餐只吃半两到1两主食。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这表明不仅主食的量要控制,副食的量同样也需要控制,不能因为副食含糖少,就随意多吃。主食(米、面等)固然是热量的主要来源,但副食(鱼、肉、蛋、奶、各种坚果等等)所含的热量同样不可忽视。1克碳水化合物产4千卡热量,1克蛋白质也产4千卡热量,而1克脂肪可产9千卡热量。

如果不吃主食或进食过少可能会造成两种结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人体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从而使体内蛋白质、脂肪过量分解,导致身体消瘦、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由于认为自己已经控制了饮食量,从而对副食放松警惕,使每日总热量远远超过控制范围,而且脂肪摄入过多也易引起高脂血症及心脑血管疾病,最终导致饮食控制失败。

建议: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主要是指控制摄入食物所产生的总热量与含热量较高的脂肪。对于含较多复合碳水化合物的主食来说,升血糖速率相对较慢,在总热量范围内适当控制,但不必过分限制。一般来说,每日主食摄入量不应少于150克。

误区二:吃馒头比吃米饭血糖升的更高

有些患者吃馒头后自测血糖比吃米饭后血糖值要高,就认为馒头升血糖的能力比米饭强,从而只吃米饭不吃馒头,甚至不吃所有面食。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同等重量的面粉和大米所含碳水化合物、血糖指数非常相似,对血糖的影响没有特别大的差异。出现上面情况可能有两种原因:第一,测量未在同等情况下进行。除了主食分别为米饭、馒头外,只有当其它诸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监测血糖,结果才较为可信。第二,未搞清生重熟重。

一般情况下我们计算食谱时所说的重量指生重,50克的面粉与50克的大米所提供的热量相近,升血糖的能力也没有大区别。但50克的面粉蒸成馒头重量增加到75克左右,而50克的大米蒸成米饭重量可达130克左右(根据含水分多少重量略有不同)。由此可见,如果同样吃75克的馒头和米饭相比,显然馒头提供的热量更多,升血糖的能力更强。

建议:计算主食摄入量时按生重,如果就想用熟重,记住上面简单的换算公式。不要轻易放弃一大类食物,那样会使您的食谱变得单调乏味,影响营养治疗的顺利进行。

误区三:不需要限制粗粮

有些患者认为膳食纤维对控制血糖有利,因此每天只吃粗粮或吃很多粗粮。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第一,粗粮也是粮食,含有的碳水化合物与细粮没有明显差别,如果不加以限制,会导致总热量的摄入超过需要,这对血糖控制极为不利。第二,粗粮含有的膳食纤维确实具有辅助降血糖、降血脂以及通便等功效,但是如果只吃粗粮,就有可能增加胃肠道的负担,还会影响微量营养素的吸收,长此下去会造成营养不良。

建议:遵循粗细搭配的大原则,在总热量范围内计算好主食量,粗粮可占到主食总量的1/3左右。

误区四:不需要限制咸食

有些患者认为,糖尿病就是不能吃甜的食物,但咸饼干、咸面包、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不含糖,不需要控制。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首先,各种饼干、面包也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含有碳水化合物,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第二,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有大量的盐分以及脂肪,除提供热量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建议:食用饼干、面包等食品应将热量计算入一天总热量范围内,可作为加餐选择,如作为正餐的主食,须减少其他主食用量;薯条、薯片等膨化食品,含有大量饱和脂肪、热能以及盐分,营养价值不高,建议少吃为好。

误区五:不需要限制植物油

有些患者认为,植物油中含有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动物油好,因此不需要限制植物油的摄入,只要不吃或少吃动物油,就不会有问题。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植物油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从营养健康角度来讲确实要明显好于动物油。但这不代表植物油可以不限量。因为,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它们的本质都是脂肪,是脂肪就会产生高热量。如果不加以控制很容易超出每日规定的总热量范围,致使体重增加,影响血糖的控制。

建议:动物油能不吃就不吃,能少吃就少吃;对植物油来说,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要求每日不超过25克,如果合并有高血脂或脂肪肝,每日植物油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0克以内。

误区六:吃了降糖药/用了胰岛素就不需要控制饮食了

有些患者认为,降糖药或胰岛素的作用是降血糖,吃药或打胰岛素可以抵消摄入食物引起的血糖升高,因此不用再费神去控制饮食了。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第一,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目的是为了血糖控制平稳,使用量必须在饮食固定的基础上进行调整,如果不控制饮食,每天的每顿饭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都不一样,血糖势必会更加不稳定。第二,胰岛素按作用峰值和起效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长效以及混合剂型,注射胰岛素必须与进餐时间密切配合,否则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低血糖。因此,定时定量进餐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很重要。

建议:糖尿病患者无论处于哪一个阶段,无论您用的是降糖药还是胰岛素,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都需要建立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因此请专业的营养师给您定制个性化的饮食控制方案,这一点非常必要。

误区七:水果含糖高,从此不再问津

有些患者认为水果是甜的,吃了会引起血糖升高,因此患糖尿病后对任何水果从此不再问津。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碳水化合物等多种营养素,直接放弃这一大类食物,从营养的角度实在可惜。水果中的碳水化合物以果糖为主,果糖的代谢是不依赖胰岛素的,而且水果所含的膳食纤维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够延缓血糖的吸收。

建议:只要血糖控制良好而且稳定(空腹血糖低于6.1毫摩/升,餐后血糖低于8.0毫摩/升),在合适的时间吃适量的水果是完全可以的。合适的时间是指在两顿正餐之间作为加餐食用,而不要和正餐一块吃。适量是指一天水果总量不超过200克,可以分到2顿加餐中,并根据食物交换份法,减少25克的主食,从而保证全天饮食的热量平衡。最后提醒一点,水果首选低血糖指数的,如猕猴桃、火龙果、西瓜等。

误区八:某某食物为降糖食物

有些患者认为,某某食物可以降血糖,并在糖尿病病友中口口相传。

分析:这种认识不正确。首先,几乎所有的食物都含有热量,有的含有碳水化合物、有的含有脂肪、有的含有蛋白质,只要含有热量,摄入体内后就会升高血糖,只不过有些食物能量密度较低,或含有膳食纤维,因而升血糖的速度不快、力度不大,但总趋势一定是使血糖升高的,而不会是降低。因此,不会有某种天然的食物可以降血糖,除非含有降糖药物,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建议:可以适当选用能量密度低或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对延缓血糖吸收,减小血糖的波动是有好处的。例如:苦瓜、南瓜等食物。

盘点糖友饮食常见误区

1.单纯控制甜食,不控制热量的摄入。许多患者都迷信所谓的“无糖食品”,而所谓的“无糖食品”却有相当一部分为高热量的碳水化合物食品,而且以米面等淀粉类食品居多,因此有部分患者有进食这些食品的习惯,总摄入热量控制困难,血糖尤其是餐后血糖上升波动明显,甚至诱发低血糖出现。其实,糖尿病患者主要是不能吃含富含蔗糖、葡萄糖等的食物,而对于蛋白糖、木糖醇、阿巴斯甜等制作的食品是可以适量进食的。

2.控制进食主食数量,减少甚至不进食碳水化合物。糖尿病的饮食首先需要的是平衡饮食,各种营养素之间需保持一定的比例。若碳水化合物不按50-60%的比例摄入,容易导致脂肪的过度分解,出现酮症,甚至出现酸中毒。因此每天主食不应少于250克。

3.减少蛋白质摄入,甚至不吃肉。蛋白质摄入的减少,会使机体的蛋白质需求出现缺乏,时间稍长,易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抗病力下降。同样,缺少肉食的食谱,没有脂肪的饱腹感,患者极易出现饥饿感,不易坚持饮食控制治疗。

4.坚果有益,可以多吃。坚果类含淀粉量较低,但是脂肪的含量很高,热量也很高。如100克的花生或瓜子所含的热量就相当于200克馒头。

5.水果的含糖量低,可以多吃。其实有些水果的含糖量并不低,如苹果、梨子的含糖量为10-14%,香蕉为20%等。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推荐可以多吃些小黄瓜、小西红柿、大西红柿、沙田柚子、番石榴、杨桃等低热量水果。

6.不重视对餐后血糖的监测,不重视对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餐后血糖的抽查,可以及时让患者检讨饮食食谱对血糖的控制效果,便于及时寻找和制定适合患者个人的饮食计划,以便于患者长期坚持。糖化血红蛋白主要反映的是3各月患者的血糖总体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的监测尤其对空腹血糖控制理想的糖化血红蛋白在8%以下的患者的餐后血糖控制水平有显著的提示作用。

糖人控制饮食的四个误区

误区一:控制饮食就是少吃

一些糖友认为自己血糖过高是因为平时吃得多,吃得饱,能量过剩造成的,只要少吃点,就不会存在过剩,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对的。

【专家意见】以前我们告诉糖友要限制饮食,后来又说控制饮食,现在改称为营养治疗。这种转变说明了对糖友的饮食控制在不断改进,不是一味地少吃,更不是饿肚子,而是限制能量,营养均衡。

误区二:啤酒酒精度低可适量饮用

一些爱好喝酒的糖友听医生说酒精不利于血糖控制,但对于酒精度偏低的啤酒,一些患者抱侥幸心理,认为可以适当喝一些,其实不然。

【专家意见】所以即使是酒精度很低的啤酒,虽然所含的少量酒精对血糖的影响不大,但是麦芽糖的含量却不低,即使适量喝一点,摄入的麦芽糖也可能超量了,足够让你的血糖飙升了。

误区三:肉类食品对血糖影响不大,可以多吃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是忙于应酬因而体型偏胖的,常见于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经常参加各种饭局,进食较多肉食后,并未出现较高的血糖,因而产生这种误区。

【专家意见】食肉过多首先它破坏了营养平衡,过多吃肉类食物,会导致脂肪及蛋白质摄入增加。糖尿病饮食脂肪控制的首要问题是限制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的摄入。

过多摄入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是血浆低密度脂蛋白和总胆固醇水平升高的主要膳食因素,分析表明:若将饱和脂肪酸控制在总热能10%及胆固醇低于300毫克,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均可明显下降。

因此,过多摄入肉类食物,会导致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升高,对血脂控制非常不利

误区四:糖尿病食品可替代降糖药

随着糖友患者增多,糖尿病食品也应运而生。糖尿病食品其实就是针对糖友血糖高的情况专门设计的低糖、低热量食品。一些食品厂商为了显示这种食品的不同之处,打着“糖尿病患者专用”的旗号,宣传这种食品有益于糖友控制血糖。而这正迎合了患者的需求,一些患者误认为这种食品能够降血糖,更有甚者直接改吃这种食品,而把降糖药都停掉了,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

【专家意见】糖尿病专用食品,它其实还是食品,只不过能量较其他食品低,吃这种食品,能量摄入少,当然有益于血糖的控制。但是这种食品并不能改善自身血糖高的情况。糖尿病食品只是商人谋利的一个噱头,当然这种食品对糖友无害,但糖友平时如能很好地控制饮食,大可不必在这上面花钱。

饮食错误让宝宝水土不服

虽然说一个新的地方的水质、食物等环境因素是造成宝宝水土不服的重要原因,不过,错误的饮食习惯也容易造成水土不服,甚至加重症状。造成宝宝水土不服,一般是因为以下4个错误的饮食习惯。

1、吃不干净的食物

到了一个新地方,特别是旅游的时候,大家的想法是:出门在外就别那么讲究了。于是与,全家人随随便便找了个小餐馆就餐。可是,这些脏食物里面的病毒正在悄悄侵蚀着宝宝的身体。

2、饮食不节制

到了当地,看到一些特色食物,宝宝爱吃,妈妈也不加阻拦,仍凭宝宝大吃大喝,这样一来,超过了肠胃的负担能力,自然容易腹泻。

3、饮食忽冷忽热

这一段还是热乎乎的饭菜,但会走累了就来一罐冰凉的饮料,这样吃法,小宝贝的身体一定受不了了,抵抗力低也就容易出现腹泻等症状。

4、营养不均衡

出门在外,特别是旅游的时候,吃饭似乎变得不那么重要了,跟着爸妈,宝宝也随随便便那些食物充饥,当然也就不会考虑营养均衡这码事了。

糖尿病患者饮食5大误区

1. 不甜就随便吃

有些糖友认为,糖尿病就意味着与甜的食物绝缘,所以平时就选择一些成面包、成饼干以及市场上大量糖尿病专用甜味剂食品,因为这些不含糖,在感到饿的时候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实际上。市面上各种面包饼干都以粮食为原料,同主食一样,吃下去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导致血糖升高。

即使吃的食物不含糖,也需要计算进食的总热量,从而才能全面统一的达到饮食控制的效果。

2.控制正餐,零食不限。

不少糖尿病患者三餐控制比较理想,但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休闲食品的习惯。其实这种做法也是不对的,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热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导致总热量超标,加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

3.吃多了加药就行。

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感到饥饿时,常忍不住吃多了,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把原来的服药剂量加大,就能把多吃的食物抵消。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而且糖尿病患者的这种行为,还加重了胰岛负担,同时,增加了低血糖及药物毒副作用,危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

4.主食越少吃越好

糖友们都知道饮食控制相当关键,有的却误以为主食越少吃越好。把原来的主食摄入量缩减一半,甚至不吃主食。这样造成的后果,一是由于主食摄入不足,总热量无法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导致体内脂肪、蛋白质过量分解,身体渐渐消瘦并出现营养不良,甚至产生饥饿性酮症;二是控制了主食量,但对油脂、零食、肉蛋类食物不加控制,从而使每日的总热量超标过多,加上脂肪过量摄入,如此易引起高脂血症和心血管疾病。

这种饮食控制的方法实在不可取,糖友应该保证吃够量,因为主食中含有较多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升血糖的速度相对较慢。

5.少吃一顿就少一顿药

有时糖友为了控制好血糖就自作主张少吃一顿饭,特别是早餐。因为这样可以少吃一颗药,其实这个做法相当不可取。吃药不仅是为了对抗进食导致的高血糖,还为了降低体内代谢和其他激素所致的高血糖,此外,不按时吃饭也容易诱发餐前低血糖。而且一顿不吃或少吃,有时会导致下一顿食量的增大,引起血糖较大幅度的波动,更不利于病情控制。因此,按时、有规律地用药和吃饭对糖友来说都非常重要。

​糖尿病患者的3个饮食误区

误区一:不敢吃主食。

很多“糖友”发现患有糖尿病后很恐慌,认为主食中含糖量高,不敢吃主食,或者主食吃得很少,只吃蔬菜、肉类、豆制品和坚果。其实,国内外众多的反面案例和临床经验证明,这种不吃或少吃主食的饮食结构,会导致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脂肪、蛋白质摄入过量,体内物质代谢紊乱,结果不仅血糖控制不好,忽高忽低不稳定,还使血压、血脂增高,肝、肾负担加重,导致冠心病、坏疽、肾衰、双目失明等并发症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增加。

糖尿病患者饮食中主食不是可有可无,而是一定要有的,而且要作为全天能量的主要来源。主食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对人体健康是“有功之臣”。

建议:主食吃多少量合适?要做到因人而异,量入而出,多动多吃,少动少吃,一般情况下200-300克/天,特殊情况150-400克/天(指食物的生重)。“糖友”在主食方面最好还要注意一些细节,如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主食宜干不宜稀,粗细要搭配,宜多餐不宜少餐。最好定期监测血糖、血脂、血压,酌情调整主食方案,不能一张食谱吃到老,也不能一张饮食处方众人用。

误区二:只吃粗粮,不吃细粮。

粗粮里面含有一些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无机盐等营养素,有利于降糖降脂,很多“糖友”因此只吃粗杂粮,不敢吃细粮。其实合理营养的概念告诉我们,任何食物吃多了都有利有弊。粗杂粮相对含嘌呤量高,长期过多摄入,既影响胃肠道消化和吸收功能,又会引起体内嘌呤代谢异常,引起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发生,还可能导致微量营养素吸收障碍,造成营养不良。

建议:糖尿病饮食中主食要尽量做到粗细粮合理搭配,把粗粮和细粮掺和起来吃。比如,可以食用由“玉米+大麦面”组成的二合面或“玉米+大麦面+荞麦面”组成的三合面做的面条和馒头;也可以吃“大米+绿豆”组成的二米饭或“大米+绿豆+燕麦”组成的三米饭。当然也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在一天三餐中分开安排,1-2餐粗粮,1-2餐细粮。这样既能摄入较多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及无机盐等微量营养素,又可以改善餐后血糖,同时还不会造成过粗或嘌呤过多的情况。

李群主任还提醒糖尿病朋友,粗杂粮以天然为好,添加了人工香精、色素、甜味剂、膨化剂的精制后的粗粮最好不吃。粗杂粮也不是人人可以吃,如糖尿病合并胃肠疾病、糖尿病合并肾病者应少吃或不吃,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痛风者最好不吃粗杂粮。

误区三:早餐只吃主食。

糖尿病饮食中早餐是很关键的一餐,但大多数中国人的饮食习惯是早餐只吃主食,不吃副食和蔬菜。这样的习惯其实不科学,对“糖友”来说不利于增加饱腹感,也不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建议:“糖友”的早餐既要有主食,又要有肉类(或蛋类)、豆制品等副食,还要有蔬菜,这样既能提供全面营养,还可以增加饱腹感,还可以起到降低餐后血糖的作用。例如早餐如果只吃馒头,食物的血糖指数是80,但如果馒头加两片干切牛肉,食物的血糖指数就会降到50以下。早餐种类和做法可以丰富一些,比如蔬菜,可以生吃,也可以凉拌,还可以下面条或烧汤。

主食的品种不要单一,要多元化。除了杂粮、细粮,还可以用土豆、芋头、藕、胡萝卜、山药等根茎类、薯类,红豆、绿豆、干扁豆、干豇豆等干豆类和百合、莲子等都作为交换份代替主食。

相关推荐

糖友补水有学问

误区1:喝水要控制 不少“糖友”认为,得了糖尿病就应控制喝水。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误观念。口渴是体内缺水的表现,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喝水有利于体内代谢毒物的排泄。糖尿病患者控制喝水非但不能治病,反而会使病情更加严重。尤其是在夏季,缺水可能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当然,糖友也不能一次性大量饮水,或饮用过凉、含糖量高、含气的饮料。 正确的饮水方法 少量多次喝凉开水或凉茶水。尤其是老年“糖友”,口渴感并不明显,因此应注意主动补充水分,以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脑血栓发生。 误区2:不能吃水果 不少“糖友

错误的美白饮食误区

1、富含酪胺酸的食物 因为酪氨酸是黑色素的基础物质,黑色素是由酪氨酸经过酪氨酸酶的作用转化而来的,如果酪氨酸摄入减少了,那么合成黑色素的基础物质也就减少了,黑色素减少了,皮肤自然也就变白了。 所以应该少食富含酪氨酸的食物,如马铃薯、甘薯等。 2、食物不均衡 健康的人体体液呈弱碱性的,平时酸性食物与碱性食物摄入不均衡,血液会倾向酸性,从而给人体带来各种不适,促进皮肤色素斑的形成 。 多吃新鲜水果食用菌等食物,控制肉、酒、糖类等强酸性的食物的摄入量是保持体液呈弱碱性良好状态,防止和淡化色斑的要则。 3、感光蔬

湿疹患者容易的误区

误区一:湿疹病患不能吃鸡蛋? 专家说:“许多人会问,湿疹病人能不能吃鸡或鸡蛋。小部分人会对鸡蛋产生过敏反应,但它并无‘特异性’,不是每个病人吃鸡蛋都会出现过敏,包括湿疹患者在内。花生也一样,有人担心吃了会过敏。病人可以选择以花生煮汤吃,而不是吃烘烤过(带有防腐剂)的花生,因为防腐剂对一些病人的确会引起过敏反应。” 误区二:睡在冷气房里最能“安抚”湿疹病情? 在冷气房这样干燥的环境里,皮肤难以分泌皮脂层,皮干而产生痕痒。或许,晚上因为温度舒适而睡得好,但是隔天起身后,湿疹的病情可能会恶化。专家建议湿疹病患如

新妈咪常错误

错误:相信听到的所有事 解决方法:相信自己可以做得很好 在孩子出生的最初几个星期,你恨不能从所有身边的人那里寻找建议,千万不要那样。但是,即使你不那样做,身边的人也会想办法用各种方式向你提议。来自不同的人的意见往往有可能是相互矛盾的,比如一个熟人告诉你要和孩子睡在一起,但你最好的朋友却极力反对。你的表姐告诉你,孩子吮吸他的小手指是没有问题的,但儿科医生却告诉你要给他安慰奶嘴。甚至不同的专家给出的育儿建议都不同。你到底该听谁的? 要明白,决定权掌握在你的手里。如果你尊重每个人的意见,并严格执行,那么你就失去

十个喂养错误 新妈妈常错误

错误1:固定新生宝宝睡眠姿势 “听说宝宝侧睡会造成偏头,俯睡容易造成窒息,所以每次宝宝在我怀中睡着后,我都是轻轻放下宝宝,然后摆正他的头,并在头两边用小枕头抵着。这样宝宝很安全。” 正确做法:新生儿初生时保持着胎内姿势,四肢仍然蜷曲,为了帮他把产道中咽进的一些水和黏液流出,在生后24小时以内,仍要采取低侧卧位。长期仰卧会使孩子头形扁平,正确做法是经常为宝宝翻身,这次睡觉左侧卧,下次就要平躺,再下次右侧卧,这样才能使宝宝头形长得匀称好看。吃奶后要注意侧卧不要仰卧,以免吐奶呛到气管。左右侧卧时,要当心不要把小

高血糖患者饮食

(1)控制总热能是糖尿病饮食治疗的首要原则。 摄入的热量能够维持正常体重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者必须减少热能摄入,消瘦者可适当增加热量达到增加体重。 (2)供给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目前主张不要过严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类应占总热能的60%左右,每日进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应在150克~200克。 (3)供给充足的食物纤维。 流行病学的调查提出食物纤维能够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 (4)供给充足的蛋白质。 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质的供给应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质而增加肾脏的负担。

癌症患者饮食误区

误区1 吃得越有营养,肿瘤会长得越快? 门诊经常碰到很瘦的病人,以素食为主,很少吃肉和蛋之类的食物,病人或家属会说:“有朋友说得了肿瘤不能吃太营养的食物,否则会导致肿瘤变大,所以我们不让吃肉?”,甚至有时候一些医生也会这样要求病人限制饮食,但实际上肿瘤细胞的生长跟病人吃多少营养并无关系,癌细胞直到人死亡前,都在抢夺正常细胞养分,即使病患营养不良,癌细胞照样增长,饥饿只会让病人身体消耗的更快,加速疾病恶化。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研究的结果,癌症病患饮食热量至少应增加20%,且目前无证据显示人体增加养分,会使癌细胞

给宝宝用药哪些错误最容易

用药易错误之搞混药名 小孩子抵抗能力比较差,所以经常生病也是常发生的事。然而生病了就要吃药,这样才能让宝宝得到更快的康复,所以爸爸妈妈给宝宝用药的选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宝宝的生命健康。 但是也是会很多比较粗心的爸爸或者妈妈就会经常搞混药名,看错包装。有数据表明说,有将近四分之一的用药错误都是因为搞混药名所导致的。所以小编建议,爸爸妈妈们如果自己家中有相似药物的话,那么在给宝宝用药之前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核对一下。此外,要是自己真的搞不懂的话,那么必要的时候可以找懂得的人来核对。以免自己拿错药,用错药对宝宝

喝绿豆汤有哪些误区

但以下几类人不适合饮用: 1、属于寒凉体质的人 例如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者,不适宜太频密饮用绿豆汤,吃了绿豆反而会加重症状,甚至引发其他疾病。 2、老人、儿童以及体质虚弱的人 因为绿豆中蛋白质含量比鸡肉还多,大分子蛋白质需要在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小分子肽、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这类人的肠胃消化功能较差,很难在短时间内消化掉绿豆蛋白,容易因消化不良导致腹泻。 3、正在服用各类药物的人 绿豆的解毒作用源于绿豆蛋白等成分与有机磷、重金属结合成沉淀物。然而,这些解毒成分也会分解药效,影响治疗。 支招: 要

不良生活习惯可导致肝病

一:管住“嘴”忌酒少油常规饮食。 在冬季,早晚温差大,天气多变,乙肝患者尤其需要注重治疗和保养。但事实上,很多患者在节日中会放松“病情管理”。专家解说,年底节日多,应酬免不了,而有部分肝炎患者有可能在这喜庆节日中一些肝病忌讳的错误,比如喝酒、吃太油腻的食物、劳累等,引发病毒反弹、病情反复。 二:坚持“治”:定时复查按时服药。 频繁的饭局和亲友聚会等,不仅会打乱肝炎患者规律的生活,也容易让患者忘记治疗或定期复诊,这就容易使病毒控制不稳定,疗效大打折扣。专家认为,对于治疗中的患者随访复诊是非常重要的,定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