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跟痛的预防
脚跟痛的预防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后脚跟痛怎么按摩
后脚跟痛是生活当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很多的人都会出现这个症状,可能大家对这个现象的出现并不是那么的重视,总以为不是什么严重的病症,其实出现了后脚跟疼痛,也会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从各方面来进行缓解,按摩就是一种缓解后脚跟疼痛的主要方法,那么后脚跟痛怎么按摩呢?
后脚跟痛怎么按摩?在了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后脚跟痛的诊断要点:
1.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
2.一般都有疼痛、肿胀、压痛等特点。走路时因鞋的摩擦而使疼痛加重。时有双腿酸软无力等症状。
3.跟骨X线片无明显异常。
病因病机
跟痛症好发于40~60岁的中年和老年人。《诸病源候论》说:“夫劳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说明劳累过度与肾气不足可引起腰部与足跟疼痛。《类经》注解《内经·痹论》认为“营卫之行涩,而经络时疏,则血气衰少,血气衰少则滞逆亦少,故为不痛”。说明老人气血衰少,活动减少,反而没有显著症状。
推拿治疗
治则治法:理气和血,消肿止痛。
常用手法:击、捏、揉、点、按法等。
操作步骤:
1.患者俯卧床上,患肢膝关节屈曲90°,术者一手拿住患足作背屈固定,使跟腱紧张,另一手用小鱼际处用侧击法治疗跟后,接着手握空拳,用小鱼际部叩打跟下。手法的目的是促进局部血液流通,消肿止痛。
2.用理顺肌筋的手法,按揉跟后肌腱等,同时可用捏拿等手法进行治疗。
3.患者仰卧,术者点按其痛侧的阴陵泉、三阴交、太溪、照海等穴位及阿是穴。再擦足底部,以透热为度。
适宜技术
中药浴足法:以舒筋活血燥湿之中药方剂煎汤,将患足置于药液中泡10~15分钟,并适当揉患部,以发红发热为度,切忌烫伤,每天行2~3次。
针灸疗法:针刺太溪、昆仑、然谷、太冲、三阴交、阿是穴等,每隔10分钟运针一次,每次留针30分钟。
耳穴疗法:取肝、肾、足跟、内分泌等耳穴,将王不留行籽贴压于上述穴位。
封闭疗法:对患者足部压痛点进行封闭治疗。
上面的文章介绍就是对后脚跟痛怎么按摩的相关介绍,希望大家都能够掌握其中的相关步骤,生活当中如果出现了后脚跟疼痛的现象,可以按照这些步骤来进行按摩,以便更好的莲花桥疾病的痛苦,希望大家在生活中都能养成好的习惯,减少病症的发生
脚跟痛的小偏方
01中医上认为脚跟痛是由于肝肾阴虚,受到寒气的侵袭造成的,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如果已经有了脚跟痛,那么可以采用小偏方来治疗。醋疗法:具体的做法是去酸梅适量,然后去掉核加入醋,然后捣烂,在加入一些盐,把搅均匀的这些混合物,敷在脚后跟处,然后用纱布包一下,要注意坚持一段时间,不能弄一次就不弄了。
02偏方二:用仙人掌外敷法:取仙人掌,然后把刺拔掉,把仙人掌剖开,用里面的敷在脚后跟处,然后用纱布包一下,需要注意在治疗期间一定不能穿高跟鞋,要穿布鞋,而且要尽量少活动。
注意事项
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脚步的保暖,要注意脚步的保养,坚持脚步的锻炼,不要从事非常剧烈的活动,女孩子还要注意不要经常穿高跟鞋。
身体好不好看脚就知道 脚痛
有时候站久了或走路走多了会出现脚跟痛,休息后就会缓解。有的脚跟痛却有可能与炎症或损伤有关,如跖筋膜炎、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等都会引起脚跟疼痛。如果长期脚跟痛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影响走路。
大拇指外翻
很多女性都喜欢穿高跟鞋,一方面美观好看,另一方面显身高。但是时间久了,有的女性便会发现大拇指会有向外或向里翻的现象,其中都是因为高跟鞋长期压迫大拇指,压力太大所致。这时就要换个宽松点的鞋缓一缓,要是严重的话,一定要去医院就诊,以免出现脚部畸形等情况。
起床后脚跟很痛是得了什么病
很多人早晨起来的时候下地走路,会感觉到脚后跟非常的疼痛,脚跟还非常的紧,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疾病的呢?其实很大可能是因为足底筋膜炎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我们排除平时生活中可能会引起这种情况的原因和避免穿不合适的鞋子。
哪些因素会导致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有稳定足踝的功能,足底筋膜炎主要是小腿、肌腱太过紧绷,造成筋膜承受过度压力或拉力,足底负重过大,引起发炎所造成。包括不当运动、反复跑跳,重复受力;本身柔软度较差者,可能因运动前未充分暖身等,容易影响足底健康。
还有,日常生活中所穿着的鞋子,若是硬底鞋子,缓冲能力较差,尤其是凉鞋、拖鞋,由于鞋底较薄,也容易刺激脚跟,而高跟鞋若足跟过高,小腿筋也容易过于紧绷,都容易造成长时间行走,影响足跟长期受力不均。
有的人因为工作的原因,需要经常站在,不停地走路,就比如,教师、快递员、业务员等,这都可能是脚底筋膜受到较强的压力导致的发炎症状。
另外,过于肥胖者,BMI值过高,足跟也会负重过大,影响血液循环,也是高危险群。
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状
足底筋膜炎的症状很典型,通常初期多只有感觉小腿紧紧的,有时痛有时不痛,之后则慢慢延伸,到整个足跟不舒服。患者症状多半出现在单脚,会在脚跟近足弓凹陷处出现压痛点,且在踮脚时疼痛又更为明显。肌肉延展性差,通常在活动量大的时候,症状较为明显,休息过后疼痛减轻,但只要一开始走或站,又会再开始痛起来。
足底筋膜炎的危害
专家表示,足底筋膜炎若置之不理,可能造成由点到线的疼痛延伸,包括足弓、小腿都会受到影响。急性发作发炎反应最典型的特征是,每天早上起床,下床踩地难以踏出第一步,会特别感到剧烈疼痛。而发展到慢性阶段,则可能只要久坐再站起来也会疼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是需要注意的,有的人非常喜欢光着脚走路,其实在我们脚底部舒适的时候或者有相关的前兆的话,就不适合光脚健身了,以防加重或者诱发足底筋膜炎。
五个方法治好脚跟痛
脚跟痛在医学上有个称呼,跟痛症,其实生活中常有脚跟痛的现象出现,穿不合脚的鞋子、扭伤时都会导致脚跟痛,但这些只是简单的外因,还不算严重,真正要引起重视的是内因,比如骨刺引起的脚跟痛。不管怎么样,脚跟痛需要及时解决,今天就来介绍五个治好脚跟痛的方法。
治脚跟痛方法1:中医建议用毛巾拉伸做锻炼
美国脚踝外科医生学会建议,健身时穿上合适的运动鞋,有利于保护足弓和脚跟。穿上运动鞋的时候,脚的这两部分都要感觉舒适。如果感觉不合适,那么可以垫上合适的鞋垫。脚后跟疼痛一旦发生,可在上床前,用冰块冰脚底。然后每天拉伸运动2~3次:席地而坐,光脚,膝盖绷直,用毛巾挂在脚趾上,后拉,每组10下,动作可反复。
脚这样可能是疾病先兆
脚部麻
如果你的脚时不时就感到麻木,有可能是脚部血液循环不通,导致了阻塞,从而出现了血栓的现象。要是你有糖尿病史,出现脚麻的情况,一定要警惕是糖尿病足,为了身体的健康,要及时去医院检查。
脚痒
脚痒伴随水疱、糜烂、脱皮等症状,应是患了脚气,特别是夏季气温高多汗,脚部不透气易滋生细菌,脚气容易复发。应保持每天清洗足部、勤换袜子,穿透气的鞋和袜子。因脚气会传染,应避免抓挠,及时就医进行正规的治疗会很快痊愈。
脚冷
如果夏天在空调房待太久,出现手脚冰凉是正常的,缺少温度和血液循环差是出现脚冷的常见原因,但很多人在一年四季脚都是冰凉的,这就要警惕是否是疾病导致的,甲状腺功能低下、贫血、血糖太低、低血压等可能会有脚冷的症状。
脚热
中医将手脚心发热分为疳积脾虚型和血虚型,疳积脾虚是由于饮食无度并且不规律,长期如此损伤了脾胃功能,形成疳积而发热,还有吐泻、痢疾、寄生虫病等治疗不当导致营养不良而形成的疳积发热;血虚发热是由于体质虚弱或者生病后尚未恢复导致的。在医生指导治疗的同时应积极补充营养,使身体尽快恢复,脚热的状况就会好转。
脚跟痛
有时候站久了或走路走多了会出现脚跟痛,休息后就会缓解。有的脚跟痛却有可能与炎症或损伤有关,如跖筋膜炎、跟腱周围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骨刺等都会引起脚跟疼痛。如果长期脚跟痛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影响走路。
导致足跟疼痛的原因
第一种:脚跟受风湿。这类病人受天气变化影响较大,天气忽冷忽热时,行走时脚后跟疼痛难忍。
第二种:脚跟血脉不活。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如早上起床下地行走{或者}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时,脚后跟就像针扎一样疼,但是行走一会疼痛的症状逐渐消失,再在沙发做一段时间下地行走又疼,就这样反反复复。
第三种:跟腱炎,脚跟骨刺,跟垫炎。这类病人症状表现为下地行走脚后跟就疼,严重时脚跟浮肿最严重时脚跟侧面起包。
足跟痛分为两种:一种是真性足跟痛,X光片证实确有跟骨骨刺的形成,痛点集中;另一种是假性足跟痛,X光片没有骨刺增生的形成,足跟部持续疼痛,双腿有沉重的乏力感。足跟痛常表现为早晨起床落地的第一、二步最痛,走几步后便可以逐渐缓解。
脚跟痛是肾虚吗
绝大多数的脚后跟疼痛都是由于韧带发炎引起的。人的脚后跟由关节、肌腱和韧带组成,脚底的韧带紧连着跟骨的底端,当人行走时,巨大的牵拉力集中在跟骨下面韧带上一个狭窄的区域内,反复的牵拉摩擦容易导致韧带和骨骼结合部位发炎,造成疼痛。
得了脚后跟痛不要担心。通过一些东西可以减缓疼痛,例如收缩运动,脚后跟疼患者可以面对墙壁站立,双手扶墙以保持平衡,然后踮起双脚脚尖,再放下,反复练习。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脚部卫生习惯,每日要用温水洗脚,保持其清洁和良好的血液循环,减轻局部炎症,有助于脚部的健康。
如果肾虚的症状,最好去医院了解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肾阳虚症状是腰痛而且发凉以及手脚冰凉、伴有尿频情况。肾阴虚症状就更多一些了,腰酸腿软、口干、烦躁、手心发热以及爱出汗,都属于肾阴虚症状。然后对症下药。
注意事项:不要惊慌,在生活中注意平时的站姿及走路的姿势。可使用一些药膏、口服药等来进行缓解。面对肾虚的问题,只要不是太严重,就可以及时食补回来。
脚后跟疼痛治疗方法是什么
(1)脚跟痛是因为脚跟长期承受重物负担,以致造成脚跟部位的疼痛。脚跟痛之所以会造成许多人的困扰,主要原因是疼痛的部位是在我们每天日常生活活动一定要使用到的部位—脚底。因此,这个疾病也好发在每天需长时间站著或走路、跑跳等不同工作或职业的人,例如老师、美发理容业、工厂作业员、军人、田径及球类邉订T、外科医师...等。
(2)腰椎型脚后跟疼痛:许多人脚后跟疼痛是由于年龄的增长,腰骶部的马尾神经受到第4、第5根腰椎退行病变变形后(即骨质增生)引起了压迫R20;“窜痛”,从而导致下肢不适的。初期表现就是整个后脚跟底板疼,严重的还会伴有半个臀部凉、无知觉,大腿外侧麻、小腿麻等症状。
(3)外伤型脚后跟疼痛:在走路时,足跟踩着硬物或足跟部着地过猛等都可导致足跟部的组织损伤,引起疼痛。
(4)骨刺型脚后跟疼痛:当跟骨骨刺(骨质增生)形成时,反复挤压和刺激可造成局部炎症反应,诱发足跟痛。跟骨骨刺并不是引起足跟疼痛的常见原因。
(5)慢病型脚后跟疼痛:由多种慢型疾病也可能引起足跟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士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常见的病因有: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骨滑囊炎、跟骨高压、骨滑膜炎、跟腱滑膜炎、跟骨脂肪垫变性等症。
孕妈妈分娩后应重视预防足跟痛
在临床上,足跟痛是产后疾病中比较常见的病症之一,主要症状表现为:足跟疼痛,经过休息后,疼痛症状有所减轻,如遇上较热的天气,产妇则感到比较舒适,久站或步行稍远,或遇上寒凉的天气,产妇则感到疼痛的出现,或较原来疼痛明显加重。出现此症症,不能大意,若得不到及时调治,日久不愈会落下“病根”。
中医认为:产后足跟痛,日久未愈,复感寒邪,寒积于内,血遇寒则凝,脉络受阻,疼痛越重,不能步履。这是因为:足跟为肾所主,妇女产劳损肾气,遭风冷乘虚而侵袭,以致腰脚之脉络自行不畅,乃现痹而作痛。
现代产科医学认为,导致产妇足跟痛的主要原因是:平时体质虚弱,在分娩过程中用力过度,或产时出血过多,耗伤气血,生产之后,在产褥期下地活动太少,几乎是足不沾地,脚跟脂肪垫出现退化,再行走活动时压力和震动使退化的脂肪垫水肿、充血,从而引起疼痛。因此,为了确保产后身体健康,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如防寒凉,不赤脚穿鞋,使用水时用温水,避免冷水和寒冷的刺激,可早点下地活动,防止脚跟脂肪退化,但不要过早下地劳动或做家务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