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饮食不健康或会导致孩子心理问题
孕妇饮食不健康或会导致孩子心理问题
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孕妇食用了不健康的食物,孩子出生后较可能出现忧郁、焦虑、脾气暴躁的现象。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与挪威研究人员对超过23000多名母亲与她们的孩子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了孕妇怀孕期间、婴儿18个月大以及孩子3岁前的饮食情况,同时,研究人员还对孩子在1岁半、3岁及5岁时的忧郁、焦虑、行为异常、过动状症状等进行了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孕妇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孩子出生后较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如果孩子食用垃圾食物也会增加忧郁、焦虑以及攻击和暴躁行为。
在此之前已有研究显示,婴儿摄取的营养,包括在母体子宫里摄取的营养,都与孩子日后的生理健康有关,例如心脏疾病和糖尿病。而此研究则证实,饮食也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
孕产妇应普建心理健康档案
“‘产后抑郁’隐形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但又很容易被大家忽略。妇女产后抑郁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无论是何种原因导致,它给社会带来的隐患都无法估量。”1月17日,云南省政协委员耿嘉忧心地对中国妇女报·中华女性网记者表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耿嘉长年关注妇女产后抑郁这一问题,在今年召开的政协云南省第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她提交了《关于关爱产后抑郁症妇女健康,给孕产妇建心理健康档案的建议》。
“如果妈妈不好,孩子肯定不好。”耿嘉说,如果妈妈在情绪上出现问题,孩子即使身体健康,精神受到影响,也有可能成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孩子。
“在产后抑郁导致的悲剧频发下,我们有必要建立起一套主动帮助的机制。”耿嘉建议,相关的心理学专家、妇联组织、社会组织的工作也要联合起来,形成长效机制,建立绿色通道,通过给每位孕产妇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档案的方式,让大量的现代女性,在怀孕之前就了解产后抑郁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同时,对怀孕妇女的家庭成员也要进行跟踪培训,陪伴和疏导产后妇女的情绪。让孕产妇在有专人跟踪和指导的状态下,完成怀孕、生产、哺乳的过程。给予她们病理上的治疗、精神上的疏导,以及心理上的陪伴。
孕妇饮食不健康会影响孩子心理
孕妇饮食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新研究发现,如果孕妇食用了不健康的食物,孩子可能会出现忧郁、焦虑、脾气暴躁的现象。此外,如果孩子出生后同样吃下不健康的食品,也会引发情绪不佳的问题。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的研究人员与挪威研究人员对2.3万余名母亲与她们的孩子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孕妇怀孕期间、婴儿18个月大以及孩子3岁前的饮食情况,同时,研究人员还对孩子在1岁半、3岁及5岁时的忧郁、焦虑、行为异常、过动状症状等进行了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如果孕妇食用不健康的食物,孩子出生后较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如果孩子食用垃圾食物也会增加忧郁、焦虑以及攻击和暴躁行为。
在此之前已有研究显示,婴儿摄取的营养,包括在母体子宫里摄取的营养,都与孩子日后的生理健康有关,例如心脏疾病和糖尿病。而此研究则证实,饮食也与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政府应该重视垃圾食物所引发的生理及心理问题,各国政府都应尽快检视相关证据,并修改相关的食物政策;由于加工食品业者生产及推广的高热量、低营养的价值食物,已导致肥胖相关疾病的大幅增加,所以政府应限制不健康食物的推广及供给。
孕期每周一杯葡萄酒
研究人员表示,与孕期禁酒相比,孕期每周喝1—2杯葡萄酒其实更有助于改善宝宝的行为。但是,母亲过量饮酒则会导致所生孩子产生更多的行为问题和心理情感问题。
虽然官方建议孕期最好避免饮酒,但是早期研究显示,孕期少量饮酒并不会对儿童发育构成不良影响。涉及11000名孕妇的最新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发现。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一支科学家小组完成的这项新研究发现,孕妇每周可安全饮用175毫升一杯的葡萄酒、50毫升白酒或1品脱(473毫升)啤酒,不会对孩子的智力发育和行为发育构成任何损害。
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对1.1万名参试妇女进行了有关孕期饮酒及其它健康问题的问卷调查,调查时,这些妇女的孩子为9个月大。调查发现,6%的参试妇女表示从来不喝酒,60%孕期选择滴酒不沾。25%的人表示少量喝酒,每周大约1—2杯酒;5%的人孕期适度饮酒,每周喝酒3—6杯;2.5%的人孕期酗酒。
另外,在这些孩子3岁和5岁的时候,这些家庭再次接受调查。孩子5岁时,接受单词记忆和拼图等智力发育测试,并回答有关其社交和情感行为方面的问题。结果发现,母亲孕期每周饮酒1—2杯的孩子智力发育测试成绩,比母亲孕期滴酒不沾的孩子略胜一筹。
然而,研究同时也发现,与母亲孕期不喝酒的孩子相比,酗酒孕妇所生孩子更可能发生多动症和更多的行为和心理情感问题。
新研究负责人伊温妮·凯莉博士表示,新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孕期每周小酌1—2杯酒不会增加孩子日后的行为或心理情感问题风险。这里“1杯酒”的概念相当于半品脱(237毫升)常规啤酒。1小杯葡萄酒(因酒精含量不同)相当于“1—1.5杯酒”。
孕妇饮食健康
孕妇吃东西是很有讲究的,有很多的食物是不适合孕妇吃的。比如萝卜。一般吃补品的时候,不宜吃萝卜,但是怀孕的时候吃萝卜有没有影响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怀孕吃萝卜好不好。
一、怀孕可以吃萝卜吗
孕妇是可以吃萝卜的。萝卜又名菜菔、罗服,它有白皮、红皮、青皮、红心等很多品种。营养价值甚高而又价格低廉。孕妇是可以吃萝卜,但是这个萝卜指的是不辣心的萝卜。尤其是胡萝卜或者是水萝卜或者是红心萝卜,白萝卜也如此。而青萝卜,其因为种类不同,会有辣心的萝卜出现,所以,选择的时候,要看好了。
二、孕妇吃萝卜的好处
1、清热解毒
萝卜还是一味中药,其性良味甘,可消积滞、化痰清热、下气宽中、解毒。
2、营养丰富
萝卜营养丰富,除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粗纤维、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及少量粗蛋白外,还含多种氨基酸。另外,白萝卜是人体补充钙的最佳来源之一。
3、降血脂、血压
吃萝卜可降血脂、软化血管、稳定血压,预防冠心病、动脉硬化、胆结石等疾病。常喝萝卜汁还有降血压作用。
4、提高免疫力
萝卜含有能诱导人体产生干扰素的多种微量元素,可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感冒。“常喝萝卜白菜汤,不用郎中开药方”,这两种蔬菜在感冒初期服用,效果很好,平时多食更有好处。准妈咪是最害怕感冒的人群之一,感冒病毒在怀孕早期会对胚胎造成伤害,若再伴有高热,其危害更是令人担忧。更让准妈咪难受的是,感冒后还不能随便吃药。
5、抗癌
萝卜含有木质素,能提高巨噬细胞的活力,吞噬癌细胞。此外,萝卜所含的多种酶,能分解致癌的亚硝酸胺,甚至还对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具有防癌作用。
6、助消化
萝卜中的芥子油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加食欲,帮助消化;萝卜中的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脂肪,使之得到充分的吸收。
再婚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多
不同的家庭结构,会对儿童的情绪状态产生什么影响?不久前有关单位进行的一项联合量化调查,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据哈市第一专科医院心理专家张一介绍,这项研究以哈市9所小学五、六年级1912名学生为对象,采用自编情商测量表,设计了情绪稳定程度、情绪紧张程度、恐惧情绪程度、敌意情绪程度、羞怯情绪程度等10个问卷项目;同时对被测学生父母婚姻状况、家庭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相应的问卷调查,并将家庭结构分为正常小家庭、正常大家庭、单亲家庭和再婚家庭四个类型。
调查显示,再婚家庭中40.5%的儿童情绪不稳定。这是因为前三类家庭的儿童从小就受父母、祖父母的一致性教育,他们对儿童的需求呵护是发自内心的。而再婚家庭的儿童因为有了继父或继母,内心难以接受或难以完全接受,在心理上会产生抵触情绪。当与亲生父母在一起时,表现为快乐、自由的情绪和行为;而在继父、继母面前,则表现出冷漠,拘谨的情绪和行为。
统计表明,再婚家庭中21.6%的儿童有较严重的情绪烦恼,18.9%的儿童精神紧张,有56.8%的儿童有较强的压抑心理,这些数据均高于其他家庭类型同类指标人数的百分比。这是因为再婚家庭儿童在新组建家庭中的地位、与继父或继母的交往、在家庭生活中的自由度以及在经济上的支配权,均与自己亲生父母生活在一 起时有一定的距离或差异,使其内心产生出忧虑、紧张、压抑、烦恼等不健康情绪。同样,单亲家庭儿童中有严重情绪忧虑的人数高达21.1%,这与他们经历父母离异或丧父、丧母时受到的一定心理刺激有关。
“再婚家庭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是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父母的离异或丧父、丧母已经使这些孩子经历了一次磨难,父母的再婚又使他们面临更为复杂的生活环境。长此以往,儿童的身心很难得到正常的发展。所以,再婚家庭应加强与儿童的沟通,创造宽松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尽可能在精神上满足他们,引导孩子减轻心理上的负担。既给这些儿童一个完整的家庭,又给他们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另外,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一贯性在再婚家庭中格外重要,补偿式的爱或放任自流亦容易造成儿童 的情绪异常。”张一说。
不要轻易在乎别人的评价
张一告诉记者,在青少年中有不少人非常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自己的好坏自己不能够做主,决定权交到了其他人手里。有很多孩子过分关注自己的形象,对自己百般挑剔,如:个子矮小、身材肥胖、眼睛不大、头发太短、太稀等。有的甚至责怪自己为什么生在了农村,怨家里太穷等等,他们妄自菲薄,陷入无尽的痛苦烦恼和孤独之中。这是典型的不接受自己、不接受父母的一种情绪体验。长此以往,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会给自己设下种种障碍,不仅堵塞了自己的成功之路,而且会严 重伤害自己的身心健康。
许多心理疾病来自暗示
可能所有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吗?本来穿了一件自认为是很漂亮的衣服去上班,结果好几个同事都说不好看。当第一个同事说的时候,你可能还觉得只是她的个人看法,但是说的人多了,你就慢慢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力和审美眼光了。于是到了下班后,你回家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衣服换下来,并且决定再也不穿它去上班了。
“其实,这就是心理暗示在起作用。暗示作用往往会使别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不加批判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可见,暗示能使人的情感和观念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张一说。
据张一介绍,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这使人们能够接受智者的指导,作为不完善的“自我”的补充,这是暗示作用的积极面。
暗示也有消极的方面,那就是容易受人操纵、控制。心理暗示发挥作用的前提是“自我”的不完善和缺陷。如果一个人的“自我”非常虚弱、幼稚的话,那么这个人的“自我”很容易被别人的“暗示”占领和统治,这种人的人格本身,就存在着严重的依赖倾向。每个人的心理特点与神经类型是不同的,对暗示的感受程度和结果也 就不相同。人从气质上来分,有胆液质、神经质、多血质和黏液质4种,大多数人又同时具备这4种气质类型中的几种类型。胆液质型的人最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而黏液质型的人对心理暗示的反应较慢。大多数女性比男性容易接受心理暗示,老年人和儿童比青年人容易接受心理暗示。出人意料的是,一个人的智力水平与文化程度,在能否接受心理暗示方面,并无决定性的作用。心理暗示虽然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积极或者消极的影响,但是千万不要盲目地相信它,完全被它所左右。因为外界的鼓励或是批评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如果总是因为别人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话,那就永远也不会成熟。
孕期易致胎儿智力障碍坏习惯
1.不健康的生活习惯
我们经常说要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那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什么习惯呢?抽烟、喝酒、咖啡、熬药等,这些就是不健康的生活习惯。这其中的任何一样,在女性怀孕期间沾染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智力障碍,对孩子的健康发育造成伤害。
有些女性做事总抱着侥幸心理,可能本来孩子来的就意外,所以孕期也不好好养胎,不该掉糟糕的生活习惯,最后当孩子出生之后才发现有问题,这样对孩子来说太不公平了。想必辛苦十月怀孕的准妈妈也会受到深深的伤害。所以,为了孕育一个健康的宝宝,准妈妈的一些坏习惯暂时先抛弃吧!
2.不健康的饮食习惯
很多女性在怀孕前都喜欢各种街头食物,油炸食物,辛辣食物等不健康的饮食,要么进餐不规律,要么想吃什么就吃什么,半夜里还起床吃宵夜,或是乱吃垃圾食物,这些中的任何一项都属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会导致胚胎可能受到病菌的感染,或是出现因长时间不健康饮食而导致的营养不良等问题,从而导致胚胎发育问题,孩子出生之后更容易存在智力障碍。准妈妈们可别小瞧了饮食的作用,好的饮食可以起到养胎之效,而相反的,坏的饮食却可能会乱了胎宝宝的发育!
3.乱用药用很可怕
有些女性对药物一向不存在恐惧心理,怀孕前生病了也是自己随便吃点药,感冒之类也不看医生,怀孕之后也继续这么做。但这种随意很可能会害了宝宝!怀孕之后乱吃药可能会导致胚胎发育中止,或是发育异常,从而出现畸形儿或是智力障碍儿童,对孩子造成一生的伤害。所以,孕期无小事,哪怕是感冒之类的小病准妈妈也要先看医生,再在医生的建议之下服药,不要自己随便吃点药就算。
4.工作压力和环境问题
现代人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存在工作压力,怀孕期间如果女性工作压力过大的话,会严重影响到情绪和身体健康,从而导致胚胎发育异常,甚至出现流产等情况。与此同时,周围的环境也是导致胎儿发育缓慢或是出现问题的诱因,比如噪音,环境污染,水污染,空气的污染等等。
孩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
原因之一:心理封闭。
学生进入青春期,开始有了个人的秘密,本属正常。但部分学生受多种因素影响,由此发展到自我封闭,喜欢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更不愿向人敞开心扉。因而遇到烦恼时,心理承受能力很差。相应对策可采取:向孩子讲清楚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的健康发展和事业成功的重要作用,引导孩子既要与全班同学友好相处,也应该有几位关系密切的好朋友,能够互相说说心里话。父母则应该争取成为孩子信赖的良师益友。
原因之二:压力过大。
父母望子成龙,教师期望过高,“片追”风屡禁不止,学习、升学压力沉重地压迫着孩子的身心。相应对策可采取:1、要使孩子懂得学习是为了发展提高自己,只要刻苦努力就有收获和进步,考大学并非唯一出路,任何行业都可以成才等道理。淡化名次观念,引导孩子辩证地看待学习成绩,既要横比,也要纵比,先肯定进步,再找出差距。本人对学习目标的确定都要本着量力而行的原则,使之可望可及。
原因之三:未经挫折。
孩子从家庭到学校、从小学到中学,一路顺风,未经挫折,偶遇挫折却一蹶不振。相应对策可采取:平时注意向孩子介绍成功者成功之前的艰辛历程,使孩子懂得人生之路不可能是笔直平坦的。家长如能以亲身体会教育孩子,效果更好。可假设某些经受挫折的情境,如:假如我高考落榜、假如我竞争失败、假如我是一个残疾人等,和孩子一起讨论讨论,各抒己见,并肯定那些积极向上的意见,从而增强孩子的承受能力。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除了客观外在的原因之外,和具体个人的性格气质也有很大关系。但性格气质并非完全来自遗传,也靠后天养成。如果你的家庭有一种民主和谐的气氛,作为父母又是这方面的有心人,那么,孩子因性格气质差异造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状况也会逐渐改变的。
易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育儿行为
1、拒绝孩子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拒绝这就是对孩子的推卸和排斥的态度。
2、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
3、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
4、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是导致孩子心理异常的行为
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抽动症对孩子的危害有多严重
1、身体方面:小孩抽动症状频发,导致躯体疲倦不适,甚至导致创伤。如频繁眨眼可致眼睑充血红肿;频繁点头摇头导致颈部肌肉僵硬不适;肢体大幅抽动可导致磕伤、碰伤等;有的伴有头疼、腹痛、小便不禁、遗精等;有的伴有自残行为。所以,抽动症会给孩子带来身体上的危害。
2、心理方面:抽动症不是精神病,但却容易导致心理问题产生。小孩患了抽动症,怪异的动症易引起他人的嘲笑,导致孩子自卑、暴躁、不合群、敌对情绪,难以形成健全的人格。所以,抽动症会给孩子心理健康发展带来危害。
3、学习方面:小孩患了抽动症,由于频繁的抽动、身体的不适,注意力不能集中,影响学习成绩,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4、生活方面:抽动症状严重的孩子会影响日常生活,如手抖不能拿稳东西,喉咙异常出声阻碍进食饮水等。
如何给孩子做心理疏导
1、受屈孩子的安抚
孩子受到委屈时,父母应该设身处地地理解孩子当时的心情。当孩子向你表达某种感受时,你可用孩子的原话表示你对他的理解。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称作反射情感。
2、允许孩子自然流各种情绪
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体验是毫无露掩饰的,他们敢爱、敢恨、敢说、敢笑,这是幼小孩子心理方面的一种优势,一种使得孩子能及时宣泄各种情绪能量的优势。他们自然流露这些情绪并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只要不扰乱别人的正常学习和生活,不伤及别人,就没有什么对和错之分。并且我们要鼓励孩子他们这样做。
3、玩具也存在心理问题矫治功能
玩具不仅有玩耍功能,还能促进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父母可以根据孩子不同的心理问题选择玩具。
孕妈妈的饮食影响孩子心理健康
澳大利亚迪肯大学研究人员与挪威科学家共同调查了2.3万多名母亲和孩子。结果发现,孕期饮食不健康的女性生下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攻击性、多动症和脾气暴躁等行为问题。研究还发现,大量进食垃圾食物的儿童攻击性也更强,脾气更糟糕。
新研究负责人表示,生命早期摄入的营养(包括胎儿期获得的营养)直接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比如日后患心脏病或糖尿病等疾病的几率。此次研究首次表明,生命早期营养对孩子日后心理健康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认为,饮食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涉及到所有年龄段。
温馨提醒:孕妈妈的饮食影响孩子心理健康,所以孕妈妈的饮食对胎儿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都会造成非常深远的影响。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准妈妈应健康饮食,保证营养充足,儿童也要少吃垃圾食物。
幼儿太过焦虑 容易变成肥娃娃
1.童年的屈辱和不满会导致孩子肥胖
每个人都知道通过吃东西能够安慰人的心情。在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之后发现,很多人想要用吃东西的方式来缓解的压力。结果发现,孩子们在童年所遭受的不满和屈辱,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出现肥胖的症状。与此同时,生理学家还发现了这种情况是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2.焦虑会导致孩子成年后肥胖
早在1980年,在英格兰,英国出生列队对6500名10岁的孩子做了一项研究。儿童心理学家对男孩和女孩的自尊,情感特征和身体指数分别做了研究。 二十年后的今天,专家们开始分析现在已经长大的参与者们的身体指数和情绪状态。心理学家将孩子们的自尊、情感和体重和成年人的自尊、情感和体重相比较。他们发现,孩子们的自尊感越低,焦虑感越高等情绪问题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们在成年以后出现肥胖的症状,女性肥胖的可能性要高于男性。
3.造成孩子焦虑的原因
科学家们认为,在早期发现孩子们有这样的一些可能会导致他们成年以后肥胖的心理问题的时候,及时的给予他们一些心理上的支持,能够有效帮助改善孩子们成年后肥胖的问题。当然,这种心理支持是离不开和孩子们朝夕相处的父母的支持的。孩子们产生自卑和焦虑的情绪一般来说都是在家里出现的。这很有可能是出自于父母或者是家庭成员的关系上的,比如说这可能是由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或者是父母对孩子过分严格的教育态度,父母对孩子们的反复羞辱,缺乏对孩子们的关心等等。当然,还有可能是由于父母完全不管孩子们造成的。
发脾气是孩子一种情绪宣泄
发脾气是孩子达到自我目的的一种手段。
另外,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发脾气是孩子需求得不到满足的一种情绪宣泄——让他充分发泄对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有好处。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一个孩子从来不发脾气,不见得就有利于他心理的健康发展。因为他将许多不良情绪都闷在心理,将来将会使得他不堪重负,产生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不怕孩子发脾气,甚至还鼓励孩子心中有不满时,适当发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