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

对症状较轻微的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可考虑先用非手术疗法控制炎症,待进一步查明病情后进行择期手术。对较重的急性化脓性或坏疽性胆囊炎或胆囊穿孔,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但必须作好术前准备,包括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以及应用抗生素等。非手术疗法对大多数(约80~85%)早期急性胆囊炎的病人有效。此法包括解痉镇痛,抗生素的应用,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及全身的支持疗法。在非手术疗法治疗期间,必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症状和体征有发展,应及时改为手术治疗。特别是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病情变化较快,更应注意。据统计约1/4的急性胆囊炎病人将发展成胆囊坏疽或穿孔。对于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病人,由于病情发展较快,一般不采用非手术疗法,宜在作好术前准备后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关于急性胆囊炎应用抗生素的问题,由于胆囊管已阻塞,抗生素不能随胆汁进入胆囊,对胆囊内的感染不能起到预期的控制作用,并不受抗生系应用的影响。但是抗生素的应用可在血中达到一定的药物治疗浓度,可减少胆囊炎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以及能有效地减少手术后感染性发症的发生。对发热和白细胞计数较高者,特别是对一些老年人,或伴有糖尿病和长期应用免疫抑制剂等有高度感染易感性的病人,全身抗生素的应用仍非常必要。一般应用于广谱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或氨苄青霉素等,并常联合应用。

手术治疗:目前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还存在着争论,一般认为应采用早期手术。早期手术不等于急诊手术,而是病人在入院后经过一段时期的非手术治疗和术前准备,并同时应用B超和同位素检查进一步确定诊断后,在发病时间不超过72小时的前提下进行手术。早期手术并不增加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率。对非手术治疗有效的病人可采用延期手术(或称晚期手术),一般在6个星期之后进行。

手术方法有两种,一种为胆囊切除术,在急性期胆囊周围组织水肿,解剖关系常不清楚,操作必须细心,此免误伤胆管和邻近重要组织。有条件时,应用术中胆管造影以发现胆管结石和可能存在的胆管畸形。另一种手术为胆囊造口术,主要应用于一些老年病人,一般情况较差或伴有严重的心肺疾病,估计不能耐受胆囊切除手术者,有时在急性期胆囊周围解剖不清而致手术操作困难者,也可先作胆囊造口术。胆囊造口手术可在局麻下进行,其目的是采用简单的方法引流胆囊炎症,使病人渡过危险期,待其情况稳定后,一般于胆囊造口术后3个月,再作胆囊切除以根治病灶。对胆囊炎发急性胆管炎者,除作胆囊切除术外,还须同时作胆总管切开探查和T管引流。

随着老年入群中阻石症的发病率增加,老年胆囊炎患病人数也不断增多,老年人的胆囊炎在其发病中有其特殊性:

①临床表现比较模糊,一般化验检查结果常不能确切地反应病变的严重程度,容易发生坏疽和穿孔,常伴有心血管,肺,肝和肾等内脏的全症;

②全身抗病能力与免疫功能低下,对手术耐受性差,手术后并发症与死亡率均较一般人高,特别急症手术后的死亡率更高,有时可达6~7%,故对老年胆囊炎病人的治疗,应首先考虑非手术治疗,如需手术争取感染控制后再做择期性胆囊切除术。但在另一方面,如手术指征明确,仍应积极早期手术,手术内容从简,如胆囊造口术等,以暂时缓解急性情况。

通过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了解之后,我们知道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方法的选择也是至关重要的。毕竟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是不同的,所以治疗起来也要因人而异,但是为了避免有些疾病,只要我们多注意生活中的细节,就能有效地进行避免,平时饮食一定要多吃些清淡的食物,另外也要多喝一些白开水,平时不要养成暴饮暴食甚至不规律的饮食习惯。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

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

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5.代谢紊乱

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患了慢性胆囊炎能治好吗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胆囊结石可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即慢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发现,占所有胆囊病变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而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多见于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少见,系由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而成。

慢性胆囊炎

治疗总则

1. 如慢性胆囊炎伴有胆石者,症状反复不缓解,无其它严重疾病,可开住院证收住院行外科手术治疗。

2. 如病人不同意手术或症状较轻无反复发作者,可内科保守治疗。嘱病人平时低脂饮食、可口服消炎利胆片6片每日3次或33~50%硫酸镁10ml每日3次,另外可口服一些溶石或排石的中药治疗。

3、如病人有急性发作,按急性胆囊炎处理(详见急性胆囊炎)。

具体治疗方法

1. 采用内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内科治疗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如消炎利胆片、利胆醇、舒胆通、胆通、去氢胆酸以及熊脱氧胆酸等,有些病人有效,但难根治。

2. 外科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反复发作胆绞痛、胆囊无功能、有急性发作,尤其是伴有结石者,应手术治疗。80%的胆囊癌并有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手术可起到预防胆囊癌的作用。

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注意劳逸结合,寒温适宜。劳累、气候突变、悲观忧虑均可诱发此病急性发作。常服用利胆药物及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慢性胆囊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二)发病机制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内含黏液性物,可见沉淀物、胆沙或结石;重者肌层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瘢痕化,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梗阻。其胆汁的细菌培养往往阴性。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代谢紊乱: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2)感染:细菌可来自肠道和胆道,上行至胆囊;在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约1/3患者的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慢性胆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约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手术消毒范围

胆囊炎是细菌性感染或化学性刺激(胆汁成分改变)引起的胆囊炎性病变,为胆囊的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在腹部外科中其发病率仅次于阑尾炎,本病多见于35~55岁的中年人,女性发病较男性为多,尤多见于肥胖且多次妊娠的妇女。可分为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常与胆石症合并存在。右上腹剧痛或绞痛,多为结石或寄生虫嵌顿梗阻胆囊颈部所致的急性胆囊炎,疼痛常突然发作,十分剧烈,或呈现绞痛样。胆囊管非梗阻性急性胆囊炎时,右上腹疼痛一般不剧烈,多为持续性胀痛,随着胆囊炎症的进展,疼痛亦可加重,疼痛呈现放射性,最常见的放射部位是右肩部和右肩胛骨下角等处。急性发作时,表现为急性腹痛,慢性炎症患者,除偶有上腹不适及消化不良外,症状不明显。急性发作后,加重了胆囊的慢性炎症病变,而慢性胆囊炎使胆囊的排空功能受到影响,又容易导致急性发作。90%以上的胆囊炎继发于胆结石,少数胆囊炎无结石存在,称之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单纯性胆囊炎治疗并不困难,预后良好,但若发展为坏疽性胆囊炎或合并胆总管感染,特别是老年患者,则有一定的死亡危险。

急性胆囊炎的病因

急性胆囊炎是由于胆囊管阻塞和细菌侵袭而引起的胆囊炎症。约95%的病人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为结石性胆囊炎;5%的病人未合并胆囊结石,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疾病,引起急性胆囊炎的原因主要有三:

1.由胆囊管梗阻引起的。其中80%~90%是由于胆囊结石梗阻引发,也可因胆道蛔虫、胆囊肿瘤、扭转、狭窄等非结石原因引起。胆囊管梗阻后,存留在胆囊内的胆汁浓缩,胆汁内的主要成分胆汁酸盐浓度升高,刺激损伤胆囊黏膜,引起充血、水肿等炎症改变,如果胆囊内已有细菌感染存在,胆囊的病理改变过程就会加快并加重。

2.由于细菌的入侵。细菌可通过血液循环而来,但主要是由肠道内细菌通过胆道入侵胆囊,其中以大肠杆菌最为常见。

3.严重创伤、其他部位的手术及其他严重应激反应也可以导致急性胆囊炎的发生。对其治疗方式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较高的要求,若对早期诊断和治疗判定不当,病情将继续发展,可导致胆囊坏疽穿孔、胆汁性腹膜炎,甚至发生中毒性休克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二、发病机制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内含黏液性物,可见沉淀物、胆沙或结石;重者肌层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瘢痕化,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梗阻。其胆汁的细菌培养往往阴性。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代谢紊乱: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2)感染:细菌可来自肠道和胆道,上行至胆囊;在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约1/3患者的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慢性胆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约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3)运动功能障碍:胆道运动和(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可逐渐演变为器质性病变。又如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胆囊张力和动力变异,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增大,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增厚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4)血管因素:由于胆囊壁血管病变可导致胆囊黏膜损害,胆囊浓缩功能减低或丧失,终致胆囊壁纤维化。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可正常大小或较小,甚至如拇指端大。胆囊壁增厚呈灰白色,囊腔结石可为一枚或多枚,甚或充满整个胆囊,黏膜呈细颗粒状或仍较光滑但有胆石印痕。胆囊底或体部可见憩室内含胆汁。镜下见胆囊黏膜扁平、萎缩且显著纤维化,肌层肥厚;炎细胞数少,只有少许淋巴浆细胞及巨噬细胞,也可见肉芽肿性异物巨细胞反应,巨细胞内有胆固醇结晶,胆囊壁血管可有闭塞性末梢动脉炎。瓷瓶样胆囊的胆囊癌发生率较高,有其病理意义。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病初时,由于急性胆囊炎和梗阻,胆汁通过溃疡面进入间质或破裂Aschoff-Rokitanky(阿孝夫-罗基坦斯基)窦,吞噬集中在炎症的部位,消化脂质形成大、圆、苍白的黄色瘤细胞,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破坏性炎症。肉眼见胆囊壁有黄色肿块,胆囊壁增厚,并与邻近器官粘连;胆囊可有穿孔,与胃肠道形成瘘,外观难与胆囊癌区分。

慢性胆囊炎有什么危害

慢性胆囊炎有什么危害?慢性胆囊炎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85%~95%,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在老年人,可无临床症状,称无症状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患者通常有气胀、嗳气以及厌食油腻现象,饱食以后常感上腹部不适,且不像十二指肠溃疡在食后可减轻疼痛。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右季肋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或冷水浴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隐痛不适,患者很少运动,体重常有所减轻。

慢性胆囊炎有什么危害?

1、引发胆囊癌:当胆囊结石合并感染时,细菌作用于胆汁,会产生强烈的致癌物质,能够诱发胆囊癌。

2、引发胆绞痛:患者进食油腻的食物后,胆囊结石容易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结石一旦嵌顿,胆汁流不出去,使胆囊内的压力升高,胆囊膨胀,胆囊会加强收缩,因此会产生了剧烈的绞痛。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是什么

急性胆囊炎是外科的常见病种仅次于阑尾炎占第2位,胆囊炎的发病与结石堵塞胆管及细菌感染有关,Greenberger等(1998)报道认为急性胆囊炎的发作,细菌感染占50%~85%。胆囊炎患者合并有胆囊结石,称之为结石性胆囊炎;未合并胆囊结石的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致病原因主要为胆管梗阻、细菌继发感染。胆汁引流不畅细菌易繁殖而导致感染,常见细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杆菌最常见占70%以上,其次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厌氧菌等。幽门螺旋杆菌经十二指肠乳突逆流进入胆道致胆道感染亦有报道。

胆囊炎症病变开始时胆囊管梗阻、胆囊肿大、压力升高、黏膜充血水肿、渗出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如梗阻未解除、炎症未控制,病变可发展至胆囊壁全层,出现囊壁增厚、脓性渗出物成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若病变更进一步发展,胆囊内压力继续升高,胆囊壁张力增高导致血循障碍,此时临床出现坏疽、穿孔并发症,脓液进入胆管、胰管可导致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和胰腺炎,若病变过程中胆管梗阻解除,炎症可逐渐消退,反复发作则呈慢性胆囊炎改变。

慢性胆囊炎的发病因素

(一)发病原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二)发病机制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由于结缔组织增生和组织水肿使胆囊壁增厚,全层间有淋巴细胞浸润,胆囊内含黏液性物,可见沉淀物、胆沙或结石;重者肌层为纤维组织所代替,胆囊壁瘢痕化,胆囊管被纤维性肿块梗阻。其胆汁的细菌培养往往阴性。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

(1)代谢紊乱:由于胆固醇代谢的紊乱,致胆固醇酯沉积于胆囊黏膜而引起轻度炎症,其中约有半数可有胆固醇结石之形成。胆囊外观多无明显异常,囊壁可稍增厚,色泽稍显苍白;胆囊黏膜明显充血肥厚,黏膜上有无数黄白色的胆固醇酯沉淀,形如草莓,故本病亦称“草莓胆囊”。

(2)感染:细菌可来自肠道和胆道,上行至胆囊;在败血症时,细菌可经血液或淋巴途径到达胆囊。约1/3患者的胆汁培养有细菌生长。慢性胆囊炎亦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约15%的患者既往有肝炎史。真菌、寄生虫感染亦可导致慢性胆囊炎。

(3)运动功能障碍:胆道运动和(或)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功能障碍可逐渐演变为器质性病变。又如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胆囊张力和动力变异,排空时间延长,胆囊增大,渐渐出现胆囊壁纤维化、增厚伴慢性炎细胞浸润。

(4)血管因素:由于胆囊壁血管病变可导致胆囊黏膜损害,胆囊浓缩功能减低或丧失,终致胆囊壁纤维化。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胆囊可正常大小或较小,甚至如拇指端大。胆囊壁增厚呈灰白色,囊腔结石可为一枚或多枚,甚或充满整个胆囊,黏膜呈细颗粒状或仍较光滑但有胆石印痕。胆囊底或体部可见憩室内含胆汁。镜下见胆囊黏膜扁平、萎缩且显著纤维化,肌层肥厚;炎细胞数少,只有少许淋巴浆细胞及巨噬细胞,也可见肉芽肿性异物巨细胞反应,巨细胞内有胆固醇结晶,胆囊壁血管可有闭塞性末梢动脉炎。瓷瓶样胆囊的胆囊癌发生率较高,有其病理意义。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病初时,由于急性胆囊炎和梗阻,胆汁通过溃疡面进入间质或破裂Aschoff-Rokitanky(阿孝夫-罗基坦斯基)窦,吞噬集中在炎症的部位,消化脂质形成大、圆、苍白的黄色瘤细胞,导致局限性或弥漫性破坏性炎症。肉眼见胆囊壁有黄色肿块,胆囊壁增厚,并与邻近器官粘连;胆囊可有穿孔,与胃肠道形成瘘,外观难与胆囊癌区分。

胆囊炎对身体有什么影响

胆囊炎有什么危害?慢性胆囊炎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85%~95%,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在老年人,可无临床症状,称无症状性胆囊炎。

胆囊炎患者通常有气胀、嗳气以及厌食油腻现象,饱食以后常感上腹部不适,且不像十二指肠溃疡在食后可减轻疼痛。患者常感有右肩胛骨下、右季肋下或右腰等处隐痛,在站立、运动或冷水浴后更加明显。由于经常隐痛不适,患者很少运动,体重常有所减轻。

1、引发胆囊癌:当胆囊结石合并感染时,细菌作用于胆汁,会产生强烈的致癌物质,能够诱发胆囊癌。

2、引发胆绞痛:患者进食油腻的食物后,胆囊结石容易卡在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内,结石一旦嵌顿,胆汁流不出去,使胆囊内的压力升高,胆囊膨胀,胆囊会加强收缩,因此会产生了剧烈的绞痛。

相关推荐

胆囊炎对人体的危害

胆囊炎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这种疾病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胆囊炎对患者的身体有何影响,中华康网的专家指出,胆囊炎不及时防治可能会诱发胆囊结石,对给患者身心带来巨大影响。 中华康网的专家告诉我们,胆囊炎患者如果久拖不治,胆囊炎很有可能发生癌变,癌变的后果更是严重。调查显示胆囊炎后期会有10%左右的胆囊炎患者会发生癌变,严重者危急生命。 另外,胆囊炎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的话,会引起胰酶反流,胰酶反流是由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通道发生梗阻时,造成的胰酶反流,它可引起急性胆囊炎。但由于胆囊的缺血、

怎样的胆囊易癌变

警惕隐患 并非所有的慢性胆囊炎都会癌变,但确有一些慢性胆囊炎有较高癌变的可能。认识了解这些特殊情况,就是预防这种隐患的第一步。以下情况就是值得警惕的隐患苗头: 1、老年患者。50岁以上胆囊炎病人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70%~85%,平均年龄为62~65岁。 2、女性患者。慢性胆囊炎患者男女之比约13,我们自己的统计,胆石症的发病率,不论何年龄组,女性均高于男性,进入老年组后差别尤甚。 3、病程长、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 4、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2

哪些胆囊炎会发生癌变

1、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慢性胆囊炎反复发作的病人,尤其是女性,其癌变率急剧增加,占总病例的80%左右,平均年龄为65岁左右。但从来未有腹痛症状的患者其胆囊癌变的比率并不升高。 2、患病时间较长(>5年)、腹痛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尤其是萎缩性胆囊炎(即胆囊大小小于正常范围)。胆囊内有结石,尤其是多发型或充满型结石者。 结石性胆囊炎的癌变率是非结石性胆囊炎的30倍,说明结石刺激因素在癌变中的重要作用。时有腹痛发作的病人尤其要注意定期检查。

胆结石的并发症有哪些

1、慢性胆囊炎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 2、由于胆囊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可能会并发急性胆囊炎、胆囊坏疽、胆囊穿孔、腹膜炎等。 3、小的胆囊结石结石易并发急性胰腺炎,甚至是危及生命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4、出现黄疸、发热等症状。引起胆囊与胃肠道内瘘,有时会形成胆石性肠梗阻。还会引起胆囊炎症性息肉。 5、胆囊结石是引起胆囊癌的重要诱发因素。 6、引起萎缩性胆囊炎、慢性化脓性胆管炎、继发胆总管结石,严重的可能会造成阻塞性的黄疸,并发急性化脓性的胆管炎。

胆结石和胆囊炎有区别吗

胆囊炎与胆石症互为因果,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是胆囊受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致使囊壁的血供障碍,进一步加剧炎症,胆囊对胆汁酸和卵磷脂吸收增加,使胆汁酸正常比例失调。细菌由于炎症,囊壁粘膜脱落。胆囊、胆管的炎症,可造成胆汁瘀滞,这些都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如果结石的形成,由于结石的刺激或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内,胆汁排泄不畅,胆汁对胆囊壁的化学刺激,又非常容易受细菌感染,发生急性胆囊炎,或者使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在胆囊炎病人中,90%以上是由结石引起的,有10%的非结石性胆囊炎,最常见的有梗阻性胆

胆道感染的疾病诊断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影像学检查,诊断一般无困难,但应注意与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胰腺炎、高位阑尾炎、肝脓肿、结肠肝曲癌或憩室穿孔,以及右侧肺炎、胸膜炎和肝炎等疾病鉴别。 慢性胆囊炎需与消化性溃疡、胃炎等鉴别。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结合临床典型的五联征表现、实验室及影像检查常可作出诊断。对于不具备典型五联征者,当其体温持续在39C以上,脉搏>120次/分,白细胞>20×10E9/L,血小板降低时,即应考虑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

结石性胆囊炎需要手术治疗

争取在最佳时期时手术 对既有炎症又有结石的结石性胆囊炎,手术治疗应该是目前最佳的除疾手段。手术切除了结石的滋生地,对根除病变是有把握的。这种手术属胆道疾病手术中最小的,所起作用非同小可。 否则,一旦由结石性胆囊炎引发其他并发症的话,小病转变成大病,就得不偿失了,同时,现在胆囊结石被视为一种癌前病变,所以,一旦有胆囊结石,就应该采取手术治疗。另外,年老体弱的高危病人,应争取在身体状况处于最佳时期时考虑手术。 非结石性胆囊炎,它是指胆囊存在明显的炎症,但胆囊内并没有结石。虽说诱发病因至今尚未明晰,可能是多种因

西医治疗胆囊炎的方法

西医治疗胆囊炎的方法 (一)治疗 某些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可能通过饮食的节制及内科治疗而维持不发病,但疗效并不可靠。已伴有结石者急性发作的机会更多,且可引起一系列严重并发症,偶尔引致胆囊癌。故本症不论是否伴有结石,最佳的疗法莫如手术,而最好的手术方法是胆囊切除,只有切除胆囊,才能根本去除感染病灶,防止一切并发症。但症状轻微或长期未曾发作的患者特别是年老并有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病变者,不宜随便作剖腹手术,以防止因手术带来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和后果。在胆石症特别是原发性胆管结石的高发地区,约80%的慢性胆囊炎是因胆道结

胆石症可引起哪些疾病

胆石症最严重的并发症是不同严重程度的急性胆囊炎,包括坏疽性、气肿性胆囊炎,胆囊周围脓肿和穿孔等。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也是胆囊结石常见的并发症。除此之外,胆囊结石的并发症还有胰腺炎、肝脓肿、胆管炎、上行性肝炎、门静脉炎、Mirizzi综合征和胆囊癌等。除了慢性胆囊炎(几乎每个胆囊结石患者都合并有慢性胆囊炎)之外,大约20%的胆囊结石患者会发生并发症,并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生并发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Mirizzi综合征和合流结石: Mirizzi综合征是胆石症的一个少见的并发症。它是胆石嵌顿于胆囊颈部或胆囊管压迫

慢性胆囊炎饮食注意事项

慢性胆囊炎饮食注意 慢性胆囊炎(chronic cholecystitis)系指胆囊慢性炎症性病变,大多为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85%~95%,少数为非结石性胆囊炎,如伤寒带菌者。本病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迁延而来,也可慢性起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见的是右上腹部或心窝部隐痛,食后饱胀不适,嗳气,进食油腻食物后可有恶心,偶有呕吐。在老年人,可无临床症状,称无症状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饮食 1.首先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严格控-制食用肥肉、油炸食品、含油、脂多的干果、子仁类(核桃、花生仁、腰果等)及蛋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