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发
春季老年人心血管病高发
保命要诀1:建议避免清早外出运动
尤其一天当中,清晨5到6时以及晚上8到9时的两个时段,最为危险。
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险族群、抽烟、肥胖者,甚至曾有中风等人群,都应避免清早外出运动,且晚餐后也不要立即外出,至少隔一小时后,等消化完再运动较佳。
另外,外出时应选择多层次穿着,方便随着温度变化来穿脱衣物。
保命要诀2:出现疾病征兆应把握黄金治疗期
一旦出现任何疾病征兆时,就应立即把握黄金治疗期,像是突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可能是心脏病征兆,这时应立即就医治疗。
若出现中风征兆,则应牢记牢记“FAST”口诀,以辨别中风四步骤,把握“急性中风抢救的黄金3小时”:
(1)“F”就是FACE,请患者微笑或是观察患者面部表情,看两边的脸是否对称。
(2)“A”就是ARM,请患者将双手抬高平举,观察其中一只手是否会无力而垂下来。
保命要诀3:做好防护措施减少低温伤害
包括心血管疾病患者、年长的长辈及肥胖等,都属于高危险族群,面对气温骤降,一定要确实做好保暖措施,减少血压变化的可能性。
控制血压最好的方式,除了坚持服用降压药、定期测量血压外,也可补充一些降压食物,比如芹菜、海带、黑木耳等。另外,平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保持愉快心情,做好防护措施,就能减少低温对健康的伤害。
春天有什么野菜可以吃 马齿苋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许多食物容易造成血糖升高,而马齿苋不仅不会使血糖升高,对糖尿病还有不错的改善作用。
春季忽冷忽热,是心血管病高发季节。常吃马齿苋,能降低人体血液胆固醇含量,增加血管壁弹性,防治心血管病。
冬天保护心脑血管有六忌
忌着凉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对策: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
忌睡醒就起
老人冬季早上醒来之后,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会导致心绞痛发作。
对策:老人睡眠醒来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
忌外出过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对策: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
忌洗澡时间过长
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对策: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
忌活动过剧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这就是致命的危险。对策:冬季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忌蒙头睡觉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对策: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老人春季养生注意几点
1.注意饮食调养。
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2.睡眠要充足。
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3.要调适心情。
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4.要谨防感冒。
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5.老人防中风。
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春季老年人养生18个妙招
春季正是胃口大开之时,那么老年人春季要注意什么,春季老年人如何养生呢?下面专家为您介绍春季老年人如何养生,看看吧。
1、到了春天,老年人宜多吃百合、莲子、山药、大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这些平甘温补的东西,让脾胃更为活跃,缩短食物在肠胃堆积的时间,可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
2、春季饮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平时喜欢吃酸性食物的人,这时要少吃,因为,春季是发散的季节,而酸性食物有收敛的功能,如果继续多食酸,则不利于身体的吐故纳新,会有损脾胃。喜食酸的人,多吃甜味食品可以补益脾胃。
3、免疫力比较低下的老年人吃一些有温补作用的葱、蒜和韭菜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抗御风寒为主的疾病。
4、偏于体弱气虚的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鸡蛋等。
5、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老年人锻炼首先要选择温暖的天气,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选择温暖的天气出行运动,对防寒保暖有着重要的作用。
6、老年人春季运动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像散步、太极拳等均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7、老年人春季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适当的吃含蛋白高的食品,如奶类、鱼类、禽蛋、瘦肉等。控制食盐摄入量。
8、春季老年人养生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不要过度饮酒。
9、春季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多变,如过早的脱去冬衣,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受寒患病。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每次增减的幅度要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10、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11、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
12、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
13、胃肠消化差的老人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14、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
15、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16、在春季老年人应特别重视精神调养,既要力戒暴怒、肝火大动,更忌情志忧郁不舒。要做到心胸开阔,心情开朗,乐观愉快。
17、在春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调理,宜多吃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发疾病。胃寒者早晚要喝点姜糖水,有御寒和防治感冒的双重作用。
18、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或吃几瓣生蒜,或在室内熏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
春季老年人养生18个妙招
1、到了春天,老年人宜多吃百合、莲子、山药、大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这些平甘温补的东西,让脾胃更为活跃,缩短食物在肠胃堆积的时间,可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到了春天,老年人宜多吃百合、莲子、山药、大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
2、春季饮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平时喜欢吃酸性食物的人,这时要少吃,因为,春季是发散的季节,而酸性食物有收敛的功能,如果继续多食酸,则不利于身体的吐故纳新,会有损脾胃。喜食酸的人,多吃甜味食品可以补益脾胃。
3、免疫力比较低下的老年人吃一些有温补作用的葱、蒜和韭菜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抗御风寒为主的疾病。
4、偏于体弱气虚的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鸡蛋等。
5、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老年人锻炼首先要选择温暖的天气,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选择温暖的天气出行运动,对防寒保暖有着重要的作用。
6、老年人春季运动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像散步、太极拳等均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7、老年人春季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适当的吃含蛋白高的食品,如奶类、鱼类、禽蛋、瘦肉等。控制食盐摄入量。
8、春季老年人养生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不要过度饮酒。
9、春季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多变,如过早的脱去冬衣,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受寒患病。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每次增减的幅度要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10、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11、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
12、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
13、胃肠消化差的老人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春季老年人养生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不要过度饮酒
14、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
15、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
16、在春季老年人应特别重视精神调养,既要力戒暴怒、肝火大动,更忌情志忧郁不舒。要做到心胸开阔,心情开朗,乐观愉快。
17、在春天,老年人要注意饮食调理,宜多吃富有营养而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不吃或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发疾病。胃寒者早晚要喝点姜糖水,有御寒和防治感冒的双重作用。
18、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用淡盐水漱口,或吃几瓣生蒜,或在室内熏醋,均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
心血管病高发是什么季节
秋天开始,气温降低,许多患者血压开始波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高发。这些疾病好发于情绪激动、体力活动、饱餐或受凉时,以清晨为多,发病时,病人往往觉得胸痛、憋闷、可伴有濒死感,重者大汗淋漓。这些症状多考虑急性冠脉综合征。既往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注意。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显示:“中国今后10年心血管病患病人数仍将快速增长。目前,每5个成人中有1人患心血管病,且患病率处于上升阶段,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每天9590人,每小时400人,每10秒钟1人死于心血管病。”
胸痛是冠心病急症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由于其好发于清晨,阎主任建议,一旦病人发现有这些症状,家里有条件的话,要赶紧给病人测血压;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25-0.5mg,迅速吸收,1-3分钟起效,作用可维持10-30分钟。注意严重低血压及青光眼者禁用硝酸甘油。家中如果没有硝酸甘油,也可含服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中成药。简单处理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病人送往医院,尤其是心肌梗死,如不能及时有效治疗,会导致心肌梗死面积扩大、严重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危及生命。另外,硝酸甘油要注意有效期,硝酸甘油含服后舌下要有烧灼感,这也是药物有效的标志之一。
老人健康 老人冬季养生护心小常识
冬季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
气候是心血管功能的晴雨表,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冬节天气转凉,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的时间段,很多心脑血管意外也最容易发生在冬季。因为,天气变冷,导致血管的收缩,老年人血管大都已经出现一些硬化,导致官腔狭窄,血管再一收缩,使得血管的官腔更加的狭窄,就非常容易出现栓塞。造成脑血栓。还有很多老年人在冬季,呼吸道很容易出问题,冷空气的刺激会引起气管炎和支气管炎,甚至肺炎,这些都是要足够的重视。
冬季老人护心6大禁忌
1、忌着凉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
2、忌蒙头睡觉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
3、忌睡醒就起
老人冬季早上醒来之后,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会导致心绞痛发作。老人睡眠醒来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
4、忌洗澡时间过长
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
5、忌外出过早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
6、忌活动过剧
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这就是致命的危险。冬季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冬季老人养生小常识
1.饮食有节
冬季天气冷,老人可多吃一些肉类和高热能食品,以适当补充热量,但也要适可而止,若过食肥腻,则痰湿顿生,对心脑血管疾病有害无益。冬季可选择食用苦瓜、白果等苦味食物,而少食过咸之物,对于养生保健,防患未然都是有一定作用。但如老人体质较好,就没必要大量进补营养品,只要注意日常生活调节即可。
2.起居有常
入冬后,昼短夜长,老人要适应变化,适时增添衣服,调节作息时间。在冬季,老人应睡眠充足且要定时,要“早睡晚起”。一般认为,老人冬天睡眠时间7至9小时为宜。起居有常还包括定时解大便。“欲得长生,肠中常清”。冬天由于上厕所不方便,加上活动少,老人往往不能保持天天大便。但长时间不解大便,肠道会吸收粪便中的有害物质,会促使一些老年性疾病的发展。
3.适当运动
冬季老人户外活动少,但还是要坚持锻炼。冬季晨练不能过早,应在太阳出来后再进行,活动要掌握“度”,“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量力而行,贵在坚持。老人最适宜的运动是散步,走路可刺激足部穴位,从而起到调整内脏功能的作用。
4.调摄情志
要心境平静,也要注意控制情绪,特别是高血压的老人,更应注意对情绪的调节。老人要保持青春之心,以积极的、善意的态度看待周围人事,遇到不顺心事,要一笑了之,情绪的乐观能促使体内的气血运行通畅,保证脏腑功能的正常。
5.避免外邪
外邪泛指外界可能引起疾病的因素。老人正气相对较虚,随着脏腑组织的老化,其功能日益衰退,如再感受外邪,发病后病情就会较重。如在传染病流行时,老人不但感染率高,而且发生并发症的比例也高。尤其在冬季,老年人极易感冒,且常诱发肺炎等。所以,冬天老人不仅要做好御寒保暖,还要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外出要戴口罩等。
冬季护心六大禁忌
1、忌着凉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对策: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2、忌蒙头睡觉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对策:心血管不好的老人,正确的睡眠方法是:右侧卧位,低枕,头露被外,双腿屈伸。3、忌睡醒就起老人冬季早上醒来之后,如果立即就起床,常常会导致心绞痛发作。对策:老人睡眠醒来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4、忌洗澡时间过长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对策: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5、忌外出过早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对策: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6、忌活动过剧冬季本来人体消耗的能量就会增多,如果再剧烈运动,就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而能量的供给是依靠血液,这就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对于心脏不好的老年人,这就是致命的危险。对策:冬季老人不宜做剧烈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冬季心脑血管注意事项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期,因为寒冷常常引起老人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血管不好的老人外出要随时注意保暖。
冬季很多老人怕冷,就会蒙头睡觉,但蒙头睡觉会使被窝内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等增多,使正常呼吸受到影响,甚至造成窒息,或诱发心血管病。老人睡眠醒来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
老人怕冷,洗澡时常常水温较高。但较高的水温,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这就会造成空气中氧含量不足,心脏不好的老人血液就会供氧不足,从而引发心血管疾病爆发。洗澡时间最好控制在10~20分钟之间,如果有人陪护在身边会更好。
冬季清晨,是室外温度最低时间段,外出易引起来感冒咳嗽,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并且太阳没出来之前,空气的氧含量过低,外出锻炼,会造成血液供氧不足,易诱发心血管疾病。冬季老年人最好选择上午10点后,太阳出来了到室外活动。
春季老人需警惕哪种疾病
1、哮喘、感冒
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如果不及时增添衣物,老人、孩子这些免疫力低的人很容易感冒。冷空气刺激后,会导致气道免疫力下降,功能受损,继而令气道反应性增高,引起咳嗽、胸闷甚至哮喘、呼吸困难等。
因此气温骤降时,有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的患者,容易病情反复或加重。每个人对这些刺激的反应不一样,有家族史、体质敏感的人会严重一些。
2、心脏疾病
由于早晚温差较大,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病人明显增多。大部分冠心病患者对天气变化的敏感性很高,特别是寒冷天气。突然的寒冷刺激会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出现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天气寒冷时,应减少户外活动,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诱发心梗。气温骤降,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容易出现心肌缺血。另外,呼吸道感染多发易诱发肺炎,这也会造成心脏负荷过重,成为心梗的重要诱因。
3、老胃病易发作
气温较低时是胃肠道疾病的高发期,因为低温刺激会引起毛细血管收缩,影响胃酸分泌和胃部血液循环,从而引发急性胃痉挛、胃溃疡、胃肠炎等。
在饮食上要注意暖胃养胃,多喝热水,少吃冷食,按时吃饭。运动要适量,不宜大量运动出汗太多。起居规律,切记不要熬夜,也不要思虑过度。
4、或引发脑梗
春季是脑梗高发季节,特别是许多老人是晚上上厕所或早上一起来就发生中风了。这段时间也是一天中最寒冷的时刻,气温骤降,昼夜温差悬殊,低气压、高湿度,都容易刺激体内控制血管活动的神经,造成小动脉血管的持续痉挛,使得血压骤然上升,卒中意外也接踵而至。在晚上睡眠时,人处于静止状态,血液黏稠度增加,这也是中风高发于这个时段的重要原因。
春季老人如何保健?
1、到了春天,老年人宜多吃百合、莲子、山药、大枣等健脾养胃的食物,这些平甘温补的东西,让脾胃更为活跃,缩短食物在肠胃堆积的时间,可以预防高血脂、高血压。
2、免疫力比较低下的老年人吃一些有温补作用的葱、蒜和韭菜等,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抗御风寒为主的疾病。
3、偏于体弱气虚的老年人,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如米粥、红薯、山药、鸡蛋等。
4、常到户外锻炼,呼吸新鲜空气,可荡涤体内浊气,增强心肺功能,杀死肌肤上的细菌,增强机体的免疫力。老年人锻炼首先要选择温暖的天气,春季天气变化无常,选择温暖的天气出行运动,对防寒保暖有着重要的作用。
5、春季饮食要顺应节气的特点,平时喜欢吃酸性食物的人,这时要少吃,因为,春季是发散的季节,而酸性食物有收敛的功能,如果继续多食酸,则不利于身体的吐故纳新,会有损脾胃。喜食酸的人,多吃甜味食品可以补益脾胃。
6、老年人春季运动要适度,避免运动量过大,像散步、太极拳等均是比较适合老年人的运动。
7、老年人春季要有良好的饮食习惯,如食物多样化,粗细搭配。适当的吃含蛋白高的食品,如奶类、鱼类、禽蛋、瘦肉等。控制食盐摄入量。
8、春季老年人养生忌油腻、酸涩、生冷之物,不要过度饮酒。
9、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
10、在春季老年人应特别重视精神调养,既要力戒暴怒、肝火大动,更忌情志忧郁不舒。要做到心胸开阔,心情开朗,乐观愉快。
11、春季气候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多变,如过早的脱去冬衣,对于老年人来说极易受寒患病。因为老年人生理功能减退,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所以衣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结合气候变化随时增减,每次增减的幅度要小。衣着要松软轻便,贴身保暖。
12、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
春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春天、是各种疾病的高发季节。一年四季之中,春季是气候变化最无常的季节,气温忽高忽低,骤升骤降,容易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调节功能失控,病菌会乘机而入。这个季节,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而言尤其需要警惕,因为稍有不慎,很容易诱发冠心病和风心病等各类心血管疾病。
春季容易发作的心血管疾病
专家指出,随着气候的转暖,人们的户外活动增多,心肌耗氧量也随之增加。有的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心脏对由静止期到活动期的负荷量增加一时不适应,加上有的老人对活动量掌握得不好,活动量过大,容易诱发心绞痛或心梗。专家进一步解释说,由于老年人自身免疫功能下降,随着户外活动的增多,遭受风寒侵袭和细菌感染的机会也随之增多,容易发生感冒、发烧、肺部感染等呼吸系统的疾病,而这些病都有可能诱发或加重心血管疾病。温差较大,对血管收缩、舒张的调节要求较高,因此,心脑血管病变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脑中风等在春季更容易发作。
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1、根据气温变化,适时添减衣物,居室保持适宜的温度,避免忽冷忽热,减少血压波动及心绞痛发作;
2、适当体育锻炼,增强心脏活动耐量,但活动量应因人而异,雾天或雾霾天应避免室外活动;
3、清淡饮食,选择低盐、低脂、高纤维素饮食,保持排便通畅(春天易上火加剧便秘,用力排便也是心绞痛的一大诱因);
4、注意居室通风,避免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发生;
5、一旦发生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
老人冷天晨练宜在八点后
受气温变化影响,最近癫痫、腹泻、心血管疾病患者明显增多。专家提醒,有心血管病史的市民和广大中老年人应在早上8点后进行晨练。
每年秋冬季节,老年人心血管类疾病高发的时间基本都集中在每日的凌晨。据有关卫生医疗机构的调查显示,秋冬季节,脑血栓、冠心病的发病人群占全年发病人群的比例高达69.5%以上,其中以60岁以上老年人为主。
有关专家告诉记者,导致此时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主要是气候。秋冬季冷暖不定的温差使一些既往有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的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引发血管骤然收缩,由于原有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上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使血液流通受阻,局部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或复发。
专家表示,为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老年人在秋冬季节晨间尤应注意防寒保暖,衣裤要保证柔软宽松以利于血液循环。同时,有心血管病既患史的市民和广大中老年人应在早上8点后进行晨练。
58岁的刘先生有脑中风病史,平时多服用喹诺酮类药物。昨天下午,刘先生在家突然倒地,抽搐厉害,被立即送往中大医院急诊救治。根据该院最近两天的患者就诊情况显示,癫痫患者呈逐渐增多趋势。医生介绍,到了天冷的季节,患者服药开始不规范容易诱发癫痫发作。有癫痫病史的人除按时服药和避免劳累外,还应保持充足的睡眠。
老年人的春季养生保健
第一,要谨防感冒。春天气候多变,乍暖还寒,尤其是早春季节,常有寒流侵袭,气候骤降。再加上人体的皮肤、汗毛孔向外开始疏泄,对寒邪抵御能力有所减弱,因此,老年人很容易伤风感冒,并由此引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疾病。所以,春天里老人要随时注意增减衣服,出门要带口罩,切忌过早脱去冬衣。一旦得了感冒要及时就医,用药越早效果越好。
第二,注意饮食调养。春季,老人易上火,小便赤黄、便秘、舌苔发黄。因肝火上升,致使肺阴更虚,结核病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春季老人饮食宜清淡,可多吃一些新鲜蔬菜,如春笋、菠菜、荠菜、芹菜、马兰菜等早春蔬菜。另外,用鸭梨、荸荠去皮煮水喝,可清热、润肺;胃肠消化差的,可多吃萝卜,以理气、化痰、和胃。用桔子皮煮水喝,可化痰止渴。
第三,睡眠要充足。春季,老人常有困倦之感,早晨不易睡醒,白天则昏昏欲睡。这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人体活动量增加,体表末梢血管开始舒张,体表血流量增大,使脑部的供氧量显得不足,从而产生“春困”现象。为此,老年人要积极做好身体的协调适应工作,每天中午最好午睡一个小时左右,以补春季睡眠之不足。下午则安排适量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等。
第四,要调适心情。春季,桃红柳绿,阳光明媚,一派生机,最利于人体吐故纳新。老年人要适应春生之气,调适心情,保持恬静、愉悦、舒畅的精神,避免恼怒,使肝气保持正常的生发,调畅。祖国医学强调“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如果老人在春季把肝气调养好了,不仅本季节不患病或少患病,而且对夏季防病养生也极为有利。
第五,老人防中风。进入春季,老年人须防脑血管病的发生。这是因为春季气温不稳定,常有寒潮入侵,气压变化大,在每次气温变化的过程中,可造成人体血管的伸缩难以适应而导致中风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