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面对麻风病该如何预防

面对麻风病该如何预防

1、每年主动健康检查,一旦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可疑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可疑症状有:

(1)皮肤上有麻木区,不出汗,针刺不疼痛。

(2)有久治不愈的“红色癣块或白包癣块”。

(3)面部发僵,发肿,发红,眉毛脱落。

(4)面部生疙瘩,耳垂肿大,形如“狮面”。

(5)嘴眼歪斜,手如鸟爪,指趾残落,虎口无肉。

(6)腕垂足吊,足底生疮不痛,久治不愈。

(7)皮肤起疮,不痒不痛。

(8)麻风家属及接触者。

2、对流行区儿童、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应定期体检,必要时预防性用药或接种卡介苗。

接种的对象:

(1)麻风患者的家属及其密切接触者,麻风菌素和结核菌素反应均呈阴性者。

(2)麻风流行区的一般儿童,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呈阴性者。

(3)麻风患者的新生儿(不需要作皮肤试验)。

3、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戴手套或穿防护鞋。

4、被病人鼻和呼吸道分泌物污染的手帕和其他物品应仔细地清洗和处理。与有传染性的病人密切接触后,应仔细洗手,患者的家庭成员和密切接触者应就医检查。从最后的接触日算起,每年体检,至少5年。

5、居住的房屋要空气流通、宽敞、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机会。

莫再恐惧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和神经系统。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联合化疗可杀灭麻风杆菌和终止传播,发病后若能早期发现并及时给予联合化疗,病人完全能过上正常的生活,不会致残。但是很多人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存在不少误解。

误解1:麻风病防不胜防

事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宽敞居室可减少麻风病发病率。

麻风病主要通过吸入含菌飞沫或与有传染性的病人长期密切的皮肤接触而传染。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和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

在麻风高流行区,在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若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杀灭病人体内的麻风菌,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控制措施。

误解2:麻风病会“世袭”

事实: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在麻风病人家庭中,其多发的原因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有长期密切的接触,使其家庭成员传染。麻风病的潜伏期可以很长,在病人已经去世多年后,曾经长期接触病人的家庭成员还可能发病。有麻风病专家报告,如果麻风病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孩子可不发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部分病人家属的敏感素质,就像有的人对青霉素过敏,而有的人则不过敏一样,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对麻风杆菌易感。

误解3:麻风病是不治之症

事实:三种药联合化疗可治愈。

在上个世纪40年代之前,世界上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麻风病,造成病人病情恶化。但是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个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获得了显著成果。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

因此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和得到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目前我们国家提供免费的抗麻风病药物。

麻风病认识的误区

因为麻风病令人恐怖,民间有很多错误的认识,存在很多误解,耽误了人们的正确认识麻风病。

误解一:麻风病传染性很强。

事实: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误解二:麻风病无法预防。

事实: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误解三:麻风病会遗传给下一代。

事实: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误解四:麻风病难以早期诊断。

事实: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误解五:麻风病无法治愈,四肢溃疡和残疾是麻风病必然的结局。

事实: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著。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正确认识麻风病,不要草木皆兵,正确的预防和治疗。

日常防御麻风病

第一,有效地控制传染源,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各种传染疾病的出现,切断传播途径,合理的进行用药,而且,也要注意提高人群的免疫能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消除麻风病的出现。

第二,在预防方面,缺乏有效的疫苗和药物,所以,在防治方面就应该做到早发现,对于发病的人群,应该给予正规的治疗,而且在疾病流行期间,应该避免接触患者,可以给予卡介苗接种,有效地进行防御。

第三,要注意宣传一些预防原则,大力的宣传这种疾病的危害,平时生活中要注意早进行防御,而且也要注意了解一些卫生常识,平时生活中要少接触一些患病人群,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的进行锻炼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出现的几率。

第四,对麻风病患者进行隔离,麻风病人需要跟家人和社会隔离,在家中合理的进行治疗,病人在服药一周之后,一般就可以进行外出,但是不能和家人一起生活,避免其他的人受到感染,大家需要注意麻风病的出现,有效地进行防御。

麻风病治愈后还会传染?

体检健康仍被当地小学拒收,这是云南省良县40多名适龄儿童新学期开学的遭遇。拒收的原因,是他们的父辈或者祖父辈曾经患有麻风病,导致一些家长反对他们入学。麻风病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疾病,患有麻风病的人真有那么怕吗?为什么当地人会谈之色变呢?

麻风病可治愈吗?康复者有无传染性?

显然,麻风病是可以治愈的。多种药物联合化疗(MDT)能够在6-12个月内完全治愈麻风病。通过MDT治疗,即使最严重的病例也会在几天到几个星期内完全失去传染性。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可避免任何残疾的发生。

已经彻底治愈的麻风病患者,是完全没有传染性的。虽然有不少康复者仍存在一定的残疾和一些难于愈合的伤口,但那是由于神经损伤的后遗症所造成,就像小儿麻痹症所造成的后遗症一样。所以,身边有麻风病的康复者,完全没有担心的必要。

过去,由于医疗技术和卫生条件的限制,麻风病患者往往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引起各种残疾。加上不少人以为麻风病拥有高度传染性,所以导致人们对麻风病产生恐惧和歧视。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彻底治愈麻风病,如果我们对麻风病的认识还停留在旧社会时代,实在要不得。关爱、理解、接受麻风病人和康复者,需要社会群体共同参与。

麻风病是不是传染病

麻风病传染性强吗?

它的传染性取决于我们对麻风的分型,这个分型是依据病人对麻风菌的抵抗能力而定。结核型的麻风病人的抵抗能力最强,所以这型麻风病人身上查不到麻风菌,没有传染性。瘤型病人对麻风菌的抵抗力弱,身上能查到大量的麻风菌,所以传染性极强。其它型的有传染性,越靠近瘤型一侧的传染性越大,麻风菌主要存在于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上,通过鼻粘膜及喉粘膜把菌排除体外,经其他人有破损的皮肤而传染。如果人的皮肤没有破损,麻风菌不能传染上。

麻风病分型及表现

麻风分为两型。这两型是身体对麻风菌抗病能由强到弱的谱,它的开头是免疫力最强的结核型(TT),它的尾部是免疫力最弱的瘤型(LL)、中间是界线类(BB)、免疫力比结核型低,却大于界线类的是界线类偏结核型(BT),免疫力低于界线类偏瘤型的称之界线类偏瘤型。

结核型的麻风皮损是浅红色斑,仅几片,边缘清楚,有时呈环状,冷热感觉消失,肘后的尺神经,耳后部的耳大神经粗大。

界线类偏结核型的皮损数量多,红斑或隆起的斑块不对称,冷热感觉消失,迟神经和耳大神经肿大。

瘤型麻风主要是皮肤有浸润性的红斑块,如眉弓、耳垂,鼻粘膜有糜烂,四肢有红色结节。

温馨提示:专家告诉我们,要早期、及时、足量、足程、规则治疗,可使健康恢复较快,减少畸形残废及出现复发。

麻风病的误区

1、风病早期可以诊断

目前,麻风病可以做到较早期诊断。麻风病的延误诊断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病人自身延误,大约占3/4,另一个是医疗延误,占1/4。前者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得了麻风病,或者即使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由于交通不便或工作忙而不去找医生,造成诊断延误。后者是少数医生不懂麻风病知识,不会诊断麻风病,造成医疗延误。

2、风病可以预防

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3、风病可以治愈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医学家发现了许多有效的抗麻风杆菌药物。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用利福平、氨苯砜和氯苯吩嗪三种药物组成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麻风病,疗效显着。目前用这一方案已经治愈了全世界1300万病人。只要麻风病人早期确诊并治疗,完全可以治愈,不留任何后遗症。

4、风病不会遗传

麻风病不是一个遗传性疾病。在麻风病人家庭中病人多发,主要是病人在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经与家庭成员长期密切接触而导致的。另一个原因是,有些病人家属对麻风杆菌缺乏足够的免疫力。据麻风病专家报告,将麻风女性病人刚分娩的婴儿与其母亲隔离,其婴儿可不发病。

5、风病传染性不是很高

在麻风病高流行区,普通人群感染麻风杆菌的现象比较普遍,但由于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绝大多数人都不会发病。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有资料显示,在夫妇双方有一人是麻风病的情况下,另一方感染麻风菌后发病的几率不到5%。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它一些严重的传染病相比还是很小的。

如如何预防麻风病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一、对重型患者,必须实行隔离治疗。

二、在流行地区,普遍进行卡介苗接种,增加易感人群对麻风的抵抗力。

三、加强宣教工作,早发现,早防治。

四、患者应加强营养,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适当参加劳动,忌房事。并注意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和阳光充足。

麻风病该如何检查确诊

麻风病的诊断依据:

① 皮损伴有感觉障碍及闭汗,或有麻木区;

② 周围神经受累,表现为神经干粗大伴相应功能障碍;

③ 皮损组织切片或组织液涂片查到麻风杆菌;

④ 病理可见特征性病变。

符合上述4条中的2条或2条以上,或符合第3条者一般可确立诊断。

除此以外,由于麻风病还需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以排除其他疾病干扰的可能。

麻风病的检查介绍:

一、病史询问必须着重了解与麻风病有关的项目,如是否来自流行区、家族、亲友和邻居有无同样的病人,有无接触史等。

二、体格检查要系统全面,在自然光线下检查全身皮肤、神经和淋巴结等。

检查神经时既要注意周围神经干的变化,又要注意感觉和运动功能的变化。

周围神经干检查:一般注意耳大神经、尺神经和腓神经,其他如眶上神经、颈前神经、锁骨上神经、中神经、桡神经、腓浅神经、胫后神经和皮损周围及其下面的皮神经。检查时应注意其硬度、粗细、结节、有无脓疡以及压痛等。神经功能检查,是测定神经未稍受累的情况,分为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法。

三、组织病理检查

对麻风的诊断、分型和疗效判定都有重要意义。取材应选择活动性损害, 宜深达脂肪层,如损害不同,取材时需要同时切取两处送检,这对界线类麻风诊断是有价值的。

麻风菌素试验:是一种简易的测定机体对麻风杆菌抵抗力的方法,它可部分地反映机体对麻风杆菌细胞免疫反应的强弱和有无。麻风菌素的种类有粗制麻风菌素、纯杆菌麻风菌素和纯蛋白麻风菌素,目前通用者为粗制麻风菌素(又称完整麻风菌素)。

四、麻风杆菌检查

主要从皮肤和粘膜上取材,必要时可作淋巴结穿刺查菌。皮肤查菌取材:选择有活动性,皮肤损害,消毒皮肤。检查时戴消毒手套,用左手拇、食两指将患者皮肤捏紧提起,使局部皮肤变白,然后右手持脱刀切开一个5毫米长,3毫米深的切口,以刀刃刮取组织液,涂在载物片上,固定抗酸染色、镜检。切口棉球贴压,取材部位的多少视需要而定。

麻风病遗传吗

麻风病遗传吗?这是很多患者及其家属想要知道的问题。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它的出现给人们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为此针对麻风病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治疗,以避免给自身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麻风病遗传吗

麻风病遗传吗?专家指出,麻风病是不会遗传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麻风病的传染性不强。人体对麻风杆菌都有一定的抵抗力,只有大约千分之一或万分之一的人,可能会患麻风病。因此,麻风病的传染性与其他一些严重传染病相比,是很小的。只有当机体因生活贫困、营养不良、患有其他疾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原因而造成抵抗力低下时,病菌在体内大量生长、繁殖,才会引起麻风病。

麻风病可以预防。麻风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感染几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患者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避免接触麻风患者的伤口、组织液,也可预防传染。

麻风病不会遗传给下一代。麻风病不是遗传性疾病,不会通过生育遗传给下一代。在麻风患者家庭中麻风病多发,主要是因家庭成员在患者得到确诊和治疗前,已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感染而导致。

麻风病可以早期诊断。麻风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周围神经。在发病早期,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皮肤出现红斑、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或缺失、丘疹、结节、斑块、结节性红斑、皮肤溃疡等,且多伴有感觉神经功能障碍,如手、足麻木,局部出现蚁行感、紧绷感、刺痛感、温觉丧失,甚至奇痒,严重时出现疼痛难忍。

麻风病可以治愈,不留下畸、残。

麻风病遗传吗?既然患者朋友已经了解麻风病是不会遗传的,那么麻风病患者一旦确诊,就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规律、全程服药,不可自行停药或更改化疗方案,只要坚持标准、联合药物化疗方案,绝大多数患者是可以治愈的。

麻风病会传染吗

麻风病患者全身皮肤多处斑疹溃烂,四肢畸形,让人看得触目惊心,也让不少人对麻风病有恐惧。小编介绍一下,麻风病会不会传?怎样预防传染?

麻风病的主要致病菌麻风杆菌,通过呼吸道和破损的皮肤侵入人体,其传染性并不强,如果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麻风病患者的伤口、组织液等,就会大大减少感染麻风杆菌的几率,预防感染的发生。

麻风病是会传染的,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其次,麻风病会传染的第二个途径,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小,但也不可能忽视。

另外,麻风菌无论通过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都有可能侵入人体而致成感染。近来有人强调呼吸道的传染方式,认为鼻粘膜是麻风菌的主要排出途径,鼻分泌物中的麻风菌在离体后仍能存活相当的时间,带菌的尘埃或飞沫可以进入健康人的呼吸道而致感染。

麻风病知识

一.麻风病是一种什么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传染性皮肤病。主要侵犯皮肤和浅表神经。临床上常有皮肤和神经症状。晚期病人可有眼、鼻、咽喉、淋巴结及内脏损害。

二.麻风病是怎样传染的?

麻风病病源菌是麻风杆菌。主要传染方式是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人破损的皮肤和粘膜直接接触病人含有麻风杆菌的皮损或粘膜损害;其次是间接接触传染。即健康破损的皮肤或粘膜经常接触病人用过的生活用品或生产工具而造成感染。

感染了麻风杆菌不一定发病。是否发病主要决定于本人机体对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免疫力)。调查统计95%以上的成人对麻风病有免疫力。

三.麻风杆菌的抵抗力强?

麻风杆菌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相对较弱。经紫外线照射30~60分钟或经日光直射2小时即完全失去活力,但在碎冰中保存20天后或在室温(14~24℃)条件下保存2周,活力才完全丧失;麻风菌对热十分敏感, 60℃经10~30分钟即完全失活。

四.感染了麻风菌就一定会得麻风病?

绝大多数人(约95%)对麻风杆菌具特异性免疫力,即使麻风杆菌侵入机体也很快会被消灭而不引起发病,只有少部分免疫力低下或存在免疫缺陷者才会导致发病。

麻风病的护理与保健

麻风菌在体外的生存情况和传播途径尚,除直接密切接触外,呼吸道是麻风菌传播的重要途径。麻风菌感染后会不会发病取决于机体自然免疫力,科学证明绝大多数健康人(95%-99%以上)对麻风菌都有自然免疫力,即使感染了麻风菌也不发病,只有易感者才会发病。它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但它的传染性很小,也不会遗传。而且夫妻间也极少相互传染。

要控制和消灭麻风病,必须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积极防治,控制传染”的原则,执行“边调查、边隔离、边治疗”的做法。发现和控制传染病源,切断传染途径,给予规则的药物治疗,同时提高周围自然人群的免疫力,才能有效的控制传染、消灭麻风病。

鉴于目前对麻风病的预防,缺少有效的预防疫苗和理想的预防药物。因此,在防治方法上要应用各种方法早期发现病人,对发现的病人,应及时给予规则的联合化学药物治疗。对流行地区的儿童、患者家属以及麻风菌素及结核菌素反应均为阴性的密切接触者,可给予卡介苗接种,或给予有效的化学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

由于麻风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因此加强对新病人的发现和及时治疗是控制麻风病最重要的一点。

麻风病人经过短期规则治疗后,已经不具备传染性。可以正常和家属在一起工作、学习和生活。由于潜伏期很长,在麻风病人确诊和治疗之前就已经与病人长期接触的家属,应该每年主动接受健康检查,并注意自己身上可能出现的麻风症状,一旦出现可疑麻风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在我国西南麻风病高流行地区要加强对麻风病的预防和控制,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在出现新病人的村庄,当地防治人员应对该村庄的群众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群众进行麻风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在麻风病高流行区,要避免皮肤外伤,特别是在从事手足容易外伤的工种时,应该戴手套或穿防护鞋。居住的房屋要保持通风、宽敞和光线充足,从而减少麻风杆菌感染的机会。

住房宽敞,空气流通,光线充足的居住条件可减少麻风病的发病率,通过避免接触含菌飞沫、避免与麻风病人密切接触可预防传染。在麻风病高流行区,劳动中避免手足皮肤外伤,也可预防麻风病。当然早期发现麻风病人,给予及时治疗,消除其传染性是最好的预防措施。

相关推荐

接吻会传染麻风病

虽然麻风病是一个有着很古老历史的皮肤病,但多数人并不知道麻风病的发生皆因麻风杆菌引起,由于许多人甚少了解麻风病的传播途径,对接吻会不会传染麻风病总是感到顾虑,在这里,慎重的告诉大家,接吻是会导致麻风病的! 我们知道,接吻时是会有唾液的交换的,但是,麻风病患者是病的唯一传染源,而飞沫传播是麻风病的重要传播途径,一旦与麻风病患者接吻,或者说近期内与麻风病患者有过密切接触的人接吻,那么极有可能感染上麻风病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皮肤和神经,如果不治疗可引起皮肤、神经、四肢

麻风容易疏忽的皮肤病

抵抗力比较强的少菌型患者 在患病初期表现为一块或数块表面干燥、边界清楚、不痒的红斑或斑块。之后可出现麻木感,伴皮损肢体周围神经粗大和肢体畸残。 抵抗力比较弱的多菌型患者 在患病初期表现为面部、躯干和四肢的红斑或斑块、表面光滑的结节和弥漫性浸润,眉毛稀疏脱落,面部浮肿,球结膜充血,可无麻木和肢体畸残。如果此时做麻风杆菌检查可出现阳性结果。若不及时治疗,可逐渐出现麻木感和周围神经粗大,两眉脱光,出现面目全非的晚期症状。 目前我国每年新登记的麻风患者的平均确诊延误期长达3年,这就为患者传染周围健康人群埋下了隐患

麻风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麻风病可分为5个逐渐移行的类型:由免疫力强的结核样型(tt)至细胞免疫力低的瘤型(ll),其间有免疫性不稳定的界线类偏结核样型(bt),中间界线类(bb)和界线类偏瘤型(bl)。此外,早期麻风皮损无特异性病理变化,称未定类(i)。 世界卫生组织技术报告(who trs 675,1982)将五级分型归纳为皮肤涂片细菌阳性的多菌型(mb,包括ll,bl,bb及部分bt)和细菌阴性的少菌型(pb,包括i,tt及部分bt)麻风。各型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见附录b。 4 治疗原则 为了迅速消除传染性、缩短疗程,

麻风病人的心理康复

麻风病不仅给患者带来生理上的痛苦,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心理和行为问题。麻风病患者遇到的最主要问题是遭受歧视,精神受到巨大的创伤。病人常发生恐惧、自责、自卑和抑郁等心理变化,在行为上表现为冷漠、孤僻、逃避,甚至对社会产生愤恨、攻击。国内的调查发现:近70%的麻风病患者具有自杀的意念,为健康人的17倍。 麻风病人的心理改变取决于家庭和社会的态度以及患者本身的心理素质。有些病人不愿将病情告诉家庭成员和朋友,愿意接受长期的保密治疗,因而长期存在恐惧、自责、自卑、抑郁的心理问题。他们既怕周围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后歧视和排

麻风病慢性传染接触者定期检查

九带犰狳在少数地区也可以作为麻风传染源 在美国和南美洲一些地区有一种动物叫九带犰狳,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其麻风菌的基因型和当地麻风病患者麻风菌的基因型一致,因此,在这些地区,注意少接触此类动物对于避免感染麻风病有一定意义。此外,一些麻风病高流行地区,在外界的土壤,水源等环境中有时也可以发现麻风杆菌,其传染的可能性不能排除。 麻风病的接触者需定期接受检查 麻风病具有沿着传染源点簇状分布的特点,广东南海一个村庄,1958年发生了一例瘤型麻风以后,其后15年间陆续发生了10例麻风病人;江苏盐城某村,上世纪40年代一

麻风病生活中要注意什么

眼裂是麻风病的一种表现,患者眼睛不能闭合,医学上把不能闭全的宽度称为裂度。眼裂之所以发生,那是因为眼睛下部肌肉被溶解和消化,眼睛闭合肌肌肉丧失与功能缺失而造成。鹰爪指也是麻风病的一种病症,患者的尺神经以及周围的肌肉受损缺失,从而造成手指内勾不能伸直。虎口凹陷也是麻风病的一种症状,患者拇指和食指之间的肌肉缺失,呈调羹状长条形凹陷。 而大家可以放心,麻风病是能够预防的,只要大家做到下面几点: 1、每年主动健康检查,一旦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可疑症状即找专业医生就诊。 2、对流行区儿童、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应定期体

麻风病的传染途径有哪些

麻风病或许大家有印象,但不是像感冒之类的疾病,它是一种传染病,而且还是一种很强的慢性传染病,因此一旦出现了它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治疗,除此之外,大家也可以多加了解下麻风病,以便能够更好的预防麻风病,那么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下麻风病的传染途径。 1直接接触传染,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2间接接触传染,是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患者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而受到传染。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

麻风病传染吗

麻风病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皮肤性疾病,它给人们的皮肤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一、麻风病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病最主要的传染方式,当健康者与传染性麻风病人的直接接触,传染是通过含有麻风杆菌的皮肤或粘膜损害与有破损的健康人皮肤或粘膜的接触所致。 这种传染情况最多见于和患者密切接触的家属。虽然接触的密切程度与感染发病有关,但这并不排除偶尔接触而传染的可能性。 二、麻烦病间接接触传染 健康的人经过一定的传播媒介也会受到麻风病的传染。 例如接触传染患者用过的衣物、被褥、手巾、食具等。 间接接触传染的可能性要比直接接触传染

麻风病的病因

麻风病人是麻风杆菌的天然宿主。麻风杆菌在病人体内分布比较广泛,主要见于皮肤、黏膜、周围神经、淋巴结、肝脾等网状内皮系统某些细胞内。在皮肤主要分布于神经末梢、巨噬细胞、平滑肌、毛带及血管壁等处。在黏膜甚为常见。此外骨髓、睾丸、肾上腺、眼前半部等处也是麻风杆菌容易侵犯和存在的部位,周围血液及横纹肌中也能发现少量的麻风杆菌。麻风杆菌主要通过破溃的皮肤和黏膜排出体外,其他在乳汁、泪液、精液及阴道分泌物中,也有麻风杆菌,但菌量很少。 麻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传染,因此是一种会传染的疾病。麻风病的主要病源是麻风杆菌,只

麻风病有哪些常见治疗方法

麻风病有哪些治疗措施 一、化学药物 1、氨苯矾(DDS)为首选药物。开始剂量每天50mg,4周每天100mg,连续服用。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连服3个月后停药2周。副作用有贫血、药疹、粒性细胞减少及肝肾功能障碍等。近年来,由于耐氨苯砜麻风菌株的出现,多主张采用联合疗法。 2、氯苯吩嗪(B633)不但可抑制麻风杆菌,且可抗Ⅱ型麻风反应。100--200mg/日,口服。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长期服用可出现皮肤红染及色素沉着。 3、利神平(RFP)对麻风杆菌有快速杀灭作用。450~600mg/日,口服。 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