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的治疗
丙型肝炎的治疗
1、抗病毒治疗
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是慢性重型肝炎的重要病原,抗病毒治疗将有助于病情的控制。早期急性肝炎的治疗方法应用干扰素,皮下注射或肌注。
2、免疫调节治疗
包括免疫抑制剂和免疫增强剂。
3、针对肠源性毒素的治疗
重型肝炎时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是内毒素产生的主要机制。因此,应用微生态制剂或乳果糖调节肠道菌群,减少血氨和其它毒素的吸收并预防感染等并发症非常重要。
4、抗炎、抗氧化,保护肝细胞,促进再生
甘草酸制剂具有较明确的抗炎作用,目前已经是肝炎治疗的常规药物,应用后可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有利于病情的控制。
5、对症治疗
恶心、厌油、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加维生素C、维生素B治疗。
治疗方法
一、疫苗
既然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就和其他一些病毒性疾病一样,能通过注射疫苗来预防。目前已经正式使用的肝炎疫苗为甲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的疫苗。
1、乙型疫苗在我国已经列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内容之中,注射乙肝疫苗,能使孩子获得对乙型肝炎的免疫力,可以免受乙型肝炎的传染。
2、甲型肝炎的疫苗这些年来也在逐步推广中,对预防甲型肝炎有较好的作用。
3、丁型肝炎是继乙型肝炎后跟上来的肝炎,所以预防了乙型肝炎便也就预防了丁型肝炎。
二、戒酒
要保肝就一定要戒酒,如果长期大量饮酒则必定难逃肝病的厄运。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人际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喝酒便成了交际的重要手段,而且各地都有各地的“酒文化”。所谓酒文化其实也就是强人喝酒的办法罢了。常常听说“宁愿胃上长个洞,不要感情有条缝”。我说,胃上是不一定长个洞,但肝脏肯定中了毒,嘴上“干、干”的叫得越欢,你的肝,就越受罪,酒精肝也就不远了。
三、限脂
脂肪肝是近年来明显增多的肝脏病,常与肥胖症、糖尿病共存。要远离脂肪肝,应从调节饮食入手。控制脂肪饮食当然是必需的,但含糖类食品的总量也应该控制,包括米饭面条,因为过多的糖类食品在人体内也能演变为脂肪。预防脂肪肝还要提倡运动,运动可以消耗掉体内多余的脂肪,甚至已经患了脂肪肝的人,随着饮食控制、坚持体育锻炼,就能消耗体内热量,控制体重增长,而肥胖减轻之后,肝脏中的脂肪也会随之消退,肝功能恢复正常,无需药物治疗。
丙型肝炎的常见认识误区
1.丙型肝炎,肝脏的隐匿杀手:
感染HCV后,病人一般不会出现任何症状。而且慢性化程度非常高,只有不到20%的病人可以自发清除病毒。如不治疗,大多数病人体内将终生存在HCV。
慢性丙型肝炎会悄无声息的缓慢进展,约10-20%的病人在20年内出现肝硬化。一旦进展为肝硬化,病人的5年生存率就会下降为50%,也就是说,每5年就会有一半病人因为丙肝肝硬化死去。而丙肝肝硬化患者的肝癌年发生率也高达1-4%,也就是说每100名丙肝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将会有1-4人出现肝癌。
丙肝病人一旦出现症状,往往已经进展为肝硬化甚至出现肝癌了。因此,同其他原因的肝炎相比,丙型肝炎决不能单靠症状来发现,而是更应强调早期筛查。
2.哪些人需要筛查丙型肝炎:
丙肝主要通过输血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HCV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其中以静脉注射毒品导致HCV传播最为常见。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血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如针灸)也与HCV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HCV 潜在的传播方式。与HCV感染者性交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者,感染HCV的危险性更高。感染HCV的母亲也可以在分娩时传染新生儿。
3.聚乙二醇干扰素在慢性丙型肝炎治疗中的地位:
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于2011 年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联合利巴韦林是全球慢性丙型肝炎治疗的标准方案,这种治疗方案能治愈50-60%以上的丙肝病人。在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丙型肝炎筛查、关怀和治疗指南》以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丙型肝炎指南的推荐意见中,PEGIFN 仍是成本效益显着的治疗方案。
4.新药使丙肝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
欧美国家新近上市的直接抗病毒药物(DAA) 通过直接抑制HCV的蛋白酶、RNA聚合酶或病毒的其他位点而发挥很强的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治愈率提高到95%以上,使得丙型肝炎真正成为一种可以根治的疾病。而且这类新药副作用极小,也可以用于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目前,这类新型抗HCV药物已在我国开展Ⅲ期临床试验,正式上市也指日可待。
5.肝功正常的丙肝病人也需要治疗:
正因为丙型肝炎已经成为可以治愈的疾病,因此在治疗人群的选择方面更为广泛,只要丙肝病毒核酸(HCV RNA)检测阳性就需要积极治疗。而不像乙型肝炎那样,对于肝功正常的所谓 “健康”携带者不需要立即治疗。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型肝炎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型肝炎,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型肝炎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型肝炎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二、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性生活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更高。
三、母婴传播
抗-丙型肝炎阳性母亲将丙肝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型肝炎。
看了上述总结,大家对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了解了吧?不过,在这里还是建议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摆脱丙型肝炎的困扰。
丙肝症状
丙型肝炎在临床上可分为急性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和丙肝肝硬化,症状不尽相同。
1、急性丙型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对较轻,多数为急性无黄疸型肝炎,ALT升高为主,少数为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为轻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现恶心,食欲下降,全身无力,尿黄眼黄等表现。单纯丙肝病毒感染极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状态下,其中仅有15%的患者能够自发清除HCV达到痊愈,在不进行抗病毒治疗干预的情况下,85%的患者则发展为慢性丙型肝炎;儿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50%可自发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肝炎
症状较轻,表现为肝炎常见症状,如容易疲劳,食欲欠佳,腹胀等。也可以无任何自觉症状。化验ALT反复波动,HCVRNA持续阳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续阳性,肝活检可见慢性肝炎表现,甚至可发现肝硬化。
3、丙肝肝硬化
感染HCV20-30年有10%~20%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1%~5%患者会发生肝细胞癌(HCC)导致死亡。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水,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等,其生存率则急剧下降。
丙肝的癌症前兆你有吗
1)感觉身体无力,并且极易疲倦且会持续出现,即使经过充分的休息也是不能缓解,这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2)其他症状:右上1/4腹部感觉到不舒适(在右侧肋缘以下位置),疲劳、反胃、恶心及呕吐,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皮肤瘙痒,睡眠不好,感觉消沉、头脑不爽,以及短期的记忆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长时间的从事同一工作困难等,这些都是常见的丙肝的早期症状。
丙型肝炎是一种危害性很大的肝病,因此,了解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有助于大家对丙型肝炎的认识与治疗。现小编将丙型肝炎的临床特征罗列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1)丙型肝炎起病较甲型、戊型肝炎隐匿,HCVRNA阳性和/或丙氨酸转氨酶(ALT)持续增高者,是慢性化的特征。慢性化比例为30%~70%,其中10%~20%可发展为肝硬化,高于乙肝感染。由丙型肝炎到肝细胞癌一般需20年以上。
2)30~39岁为丙型肝炎的高发病年龄。
3)ALT峰值较甲型和乙型肝炎患者低,有三中类型:单相型、多峰型和双相型。单相型呈一过性升高,是急性自限制HCV感染,预后良好。多峰型是向慢性肝炎进展的表现。双相型是在并称初期ALT下降后又上升,病情加重,常伴黄疸。
4)丙型肝炎潜伏期为2~16周。输Ⅷ因子引起的丙型肝炎,潜伏期7~33天,平均19天。
5)丙型肝炎常见单项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且长期持续不降或反复波动。
6)短潜伏期丙型肝炎,病情较重,症状突出,常有黄疸,但较少发展为慢性化。长期潜伏期和轻型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化。长潜伏期和轻型或无黄疸型丙型肝炎,易发展成慢性。
7)虽然一般丙型肝炎经过较轻,但亦可见急性丙型肝炎爆发型与亚急性经过,或慢性迟发性肝功能衰竭等严重表现,而丙型肝炎爆发时与乙型肝炎不同,HCV仍处于高度复制状态。
肝脏恐逐渐纤维化
台湾的乙肝、丙肝患者盛行,一般民众因日夜操劳,担心“爆肝”,想到保肝误以为可靠保肝片等保健食品来养肝,往往延误治疗,于是出现肝炎病毒使肝脏纤维化、硬化,甚至恶化为肝癌。造成肝癌的最大祸首是乙型肝炎,其次是丙型胖炎,根据临床统计,肝癌病患中约有1成左右的人为慢性丙型肝炎感染者,而在台湾中南部的比例甚至可高达5成,令人吃惊!
吃保健食品不治疗肝脏恐逐渐纤维化、硬化、导致肝癌
喜欢吃来路不明的保肝相关保健食品,并无法阻断肝炎病毒的复制,以及对肝脏的伤害,其中隐藏的危险是长时间吃保健食品,却不寻求正规治疗,虽然短期内不会有明显的异状,但是,却对于肝脏是一大负担,有许多肝炎患者最后步上洗肾一途,也与此脱离不了关系。肝脏还会因此逐渐纤维化、硬化,甚至大大提高罹患肝癌的风险。
台湾有60万丙肝人口,主要是透过血液传染,因此只要有血液接触机会,曾输血、使用不干净针头、刺青、针灸、穿耳洞的器械消毒不完全、共用牙刷或刮胡刀,或毒瘾者共用针具及稀释液等民众,都有可能感染丙肝。 和乙型肝炎病毒不一样的是,丙型肝炎病毒透过性行为及母子垂直感染的比率相当低;此外,目前还没有丙肝疫苗可以预防。而C型肝炎病毒可说是仅次于B型肝炎病毒另一个肝脏的杀手。
闻丙肝色变!中南部肝癌患者有一半是丙型肝炎患者
沙鹿童综合医院胃肠肝胆科主任陈宗勉医师表示,慢性丙肝可怕之处,在于丙型肝炎不治疗,感染者经过20至30年后,时间一久,会加速肝纤维化,并有3成患者会导致肝硬化,并有约5%的人会并发肝癌,如果患者有喝酒习惯,恶化为肝癌速度更快。
临床发现,在中南部肝癌患者约有一半是丙型肝炎患者,某一些乡镇甚至有聚集的情况。背后引发原因除了与早期共用不洁针头之外,不适当的医疗行为也是原因之一。
丙肝分不同基因型合并治疗露出一线生机
陈宗勉医师表示,丙肝有不同的基因型,至少可分成6种主要的基因型和50种以上之次要基因型,而且在世界各地稍有不同。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台湾有医保给付,疗程为一周注射一次长效干扰素,再搭配口服药物雷巴威林(Ri乙avirin),治疗24至48周,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以常见的丙肝第一型和第二型,完全治愈率前者有7至8成,后者更高达9成以上,治疗后半年完全验不出病毒量,对于丙肝患者来说,生命露出一线生机!
丙型肝炎治疗药物副作用可以借助药物来改善
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目前已日新月异,但是,仍然有许多患者担心副作用而放弃治疗,例如过度惧怕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口耳相传之下,把干扰素的疲劳、恶心、失眠、掉发等副作当成在做化疗,或担心雷巴威林可能引发溶血性贫血。其实,副作用因人而异,并非人人都会发生,即使有副作用发生,症状大多轻微,且可以藉助药物来改善。患者不宜因噎废食,错失治疗时机,甚至可能治愈的机会。
丙型肝炎的防治刻不容缓先从源头管理做起
针对丙型肝炎的防治刻不容缓!陈宗勉医师表示,必需先从源头管理,找到丙型肝炎患者在哪里?避免患者再传染给他人,并且鼓励患者接受治疗,现在药物进步快速,不但有治疗的新曙光,甚至有治愈的机会。此外,患者需要定期追踪,观测有无活动性肝炎,以及进行肝癌筛检,每半年做一次血液与超音波检测。
丙肝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医源性手术注射传播等。
丙型肝炎在诊断上,需要注意的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不一定就患丙型肝炎,因为丙型肝炎也存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他们一般没有明显的肝脏损害。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假如只有丙肝病毒指标阳性,而未发现任何肝脏功能损害的证据,尤其是肝活检组织病理无明显肝细胞破坏时,则诊断为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
丙肝,在病情的转化上,丙肝更容易慢性化,也就是容易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对丙肝的治疗亦是不可懈怠大意的,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对预后是很有意义的。
丙肝,在预防上,应该加强预防意识,尤其是对献血人员应该衍射筛选,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献血。对于已经感染丙肝病毒者来说,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恶化。
丙肝疾病概述
丙肝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旦患上丙型肝炎,人体的麻烦就随其而至,给患者的工作学习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丙型肝炎是一种传染性的疾病,会严重困扰着患者的身体健康,那么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呢?
一、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传播
1、 经输血和血制品传播。我国自1993年对献血员筛查抗-丙型肝炎后,该途径得到了有效控制。但由于抗-丙型肝炎存在窗口期、抗-hcv检测试剂的质量不稳定及少数感染者不产生抗丙型肝炎,因此,无法完全筛出丙型肝炎阳性者,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丙型肝炎。
2、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丙型肝炎传播途径,在某些地区,因静脉注射毒品导致丙型肝炎传播占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侵袭性操作和针刺等也是经皮传播的重要途径。一些可能导致皮肤破损和血液暴露的传统医疗方法也与丙型肝炎传播有关;共用剃须刀、牙刷、纹身和穿耳环孔等也是丙型肝炎潜在的经血传播方式。
二、性传播
与丙肝感染者性生活及有性乱行为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较高。同时伴有其他性传播疾病者,特别是感染人免疫缺陷病毒(hiv)者,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性更高。
三、母婴传播
抗-丙型肝炎阳性母亲将丙肝传播给新生儿的危险性为2%,若母亲在分娩时丙肝rna阳性,则传播的危险性可高达4%~7%;合并hiv感染时,传播的危险性增至20%。丙型肝炎病毒高载量可能增加传播的危险性。
部分丙型肝炎传播途径不明: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丙型肝炎。
看了上述总结,大家对丙型肝炎传播途径有所了解了吧?不过,在这里还是建议丙型肝炎患者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摆脱丙型肝炎的困扰。
丙肝炎是什么
丙型肝炎是由丙肝病毒(HCV)所引起,是通过输血或血制品、血透析、单采血浆还输血球、肾移植、静脉注射毒品、性传播、母婴传播等传染引起的。丙肝分布较广,更容易演变为慢性、肝硬化和肝癌。 在预防丙肝的措施上,筛选献血员是重要一环,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作为献血员。
临床表现:急性丙型肝炎消化道症状轻,发生黄疸型的比例低,ALT和血清胆红素水平明显低于急性乙型肝炎。
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指标包括抗HCV及HCVRNA。
治疗:急性丙型肝炎虽然有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对所有的急性丙型肝炎患者应给予积极治疗,因为急性期的疗效好。其治疗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休息、降酶、保肝、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其中最主要的治疗当属抗病毒治疗。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公认有效的也只有干扰素,同样应该早期治疗。临床上倾向联合用药。例如,干扰素加胸腺肽或干扰素加病毒唑片。
如何治丙肝
1、急性丙型肝炎:淤胆型肝炎的治疗基本上同甲型肝炎。由于急性丙型肝炎易转为慢性,因此应考虑抗病毒治疗。
2、慢性丙型肝炎:在综合治疗的过程中,必须重视清除肝炎病毒。儿童期的慢性丙型肝炎如得不到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能会恶化成肝硬化或肝癌,严重威胁身体健康。
抗病毒治疗:在目前还缺乏理想的能彻底清除肝炎病毒的药物的情况下,干扰素α(IFN-α)的应用于已经使一部分慢性肝炎病情缓解,甚至痊愈。
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HCV基因组变异很大,宿主感染HCV后很难产生持久的保护性免疫,急性丙型肝炎的自限性约为50%,HCV感染后的慢性化几率高达40%-60%。慢性活动性丙型肝炎,在组织中见到碎屑状坏死与桥接样坏死,则在平均50个月后约有50%发生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后最终约1%将发生肝细胞肝癌(HCC),重症丙型肝炎的生存率约46.2%,所以抗病毒治疗是必需的。
中医治疗丙肝的方法
1、中医治疗丙肝之寒湿困脾
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2、中医治疗丙肝之湿热内蕴
2.1、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热重于湿: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治法:清热利湿。
2.2、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湿重于热: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丙型肝炎中医药治疗治法:利湿清热,健脾和中。
一起吃饭会传染丙肝吗
肝炎的类型有很多,其中只有病毒性肝炎才具有传染性,而像药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酒精性肝炎、代谢性肝炎,都没有传染性。
而病毒性肝炎主要我们熟知的甲肝、乙肝、丙肝、丁肝和戊肝五种。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肝病科主任医师郭朋称,其中,甲肝、戊肝多为急性,可以经口传播,一般有4周传染期(发病前2周和发病后2周),一同就餐确实有传染的可能性。这两种肝炎需要隔离治疗(肝胆药)。
“而乙肝、丙肝、丁肝则不会通过消化道传染,主要是经血液、体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肝病专家指出,日常生活中握手、共同就餐等无血液暴露的接触,都不会传染。除非口腔内有伤口(如口腔溃疡),且恰好携带有病毒的唾液落到伤口处,才有可能被感染,但是这种概率很小。
与其担心被传染,不如接种疫苗。赵国庆表示,像乙肝的防治很大程度上就有赖于疫苗的推广。乙肝病毒携带者已经从1.3亿减少到9300万,疫苗的作用功不可没。
一起吃饭会传染丙肝吗,你找到答案了吗?可以肯定的是,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是个例,只有一个类型的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治疗丙型肝炎的辅助治疗药物,不能用于丙型肝炎治疗。正常疾病治疗药物长效干扰素,加上利巴韦林可以选择抗病毒治疗。使用这种方法疗效好,但由于价格更加昂贵,难以推广。普通干扰素也不是不能治疗丙型肝炎病,只是就需要增加剂量了。
丙肝到底是什么
什么是丙型肝炎?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主要通过血液传播途径,少数通过密切接触传播途径所引起的急性肝脏炎症,临床表现与乙型肝炎相似。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以及医源性手术注射传播等。
丙型肝炎在诊断上,需要注意的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不一定就患丙型肝炎,因为丙型肝炎也存在无症状病毒携带者,他们一般没有明显的肝脏损害。诊断丙型肝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丙型肝炎病毒的标志物是否为阳性,二是有无肝脏损害及损害的严重程度。假如只有丙肝病毒指标阳性,而未发现任何肝脏功能损害的证据,尤其是肝活检组织病理无明显肝细胞破坏时,则诊断为丙肝病毒无症状携带者。
丙肝,在病情的转化上,丙肝更容易慢性化,也就是容易演变为肝硬化和肝癌,因此对丙肝的治疗亦是不可懈怠大意的,积极有效的针对性治疗,对预后是很有意义的。
丙肝,在预防上,应该加强预防意识,尤其是对献血人员应该衍射筛选,凡血中抗-HCV阳性或HCV-RNA阳性均不能献血。对于已经感染丙肝病毒者来说,就需要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恶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