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母乳喂养的误区

母乳喂养的误区

新妈妈在母乳喂养的细节上存在一些误区,需要澄清。

1.生气时喂奶:妈妈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奶,会让宝宝吸入带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2.运动后喂奶:中等强度以上的运动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潴留于血液中使乳汁变味。因此,乳母只宜从事一些温和运动,运动结束后先休息一会儿再喂奶。

3.躺着喂奶:躺喂易导致宝宝吐奶。正确之举是妈妈取坐位或中坐位,将一只脚踩在小凳上,抱好宝宝,另一只手以拇指和食指轻轻夹着乳头喂哺。

4.喂奶时逗笑:宝宝吃奶时若因逗引而发笑,可使喉部的声门打开,吸入的奶汁可能误入气管,轻者呛奶,重者可诱发吸入性肺炎。

5.喂奶期减肥:喂奶期减肥可导致乳汁质量下降,对宝宝健康不利。

6.定时喂奶:现主张“按需哺乳”,即每当婴儿啼哭或母亲觉得应该喂哺的时候,即抱起婴儿喂奶。一般经过一段时间便渐渐会形成婴儿自己的一定规律。

7.上班期间只能断奶:储存母乳不仅让宝宝有幸继续享用母乳,还可保持妈妈乳汁分泌,防止涨痛。挤奶可用挤奶器或手挤。挤出的奶应放在经消毒的、并有密封瓶盖的玻璃或塑料瓶内。最理想的是使用母乳储存袋,国内市场也有卖。储存状态乳汁室温可保存12小时。

8.一次只喂一边:一次只喂一边,乳房所受的刺激减少,泌乳自然也就减少了。为此,每次哺乳应尽量两边都喂。即使宝宝吃了一边乳房的奶水就饱了,妈妈也应排空另一只乳房。

不要让喂养误区耽误了宝宝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越来越多的妈妈虽然做到了母乳喂养,但有些人却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儿科专家指出,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

喂养是否适当,直接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大部分新手爸妈处于新手上路的初级水平,难免会进入喂养误区。如果不能及时从喂养误区走出来,很可能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

误区一: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越多越好

虽然维生素和矿物质对婴幼儿十分重要,然而也不能给宝宝过量地摄入或滥用,否则会对宝宝身体产生不利影响,造成的危害比如会有维生素A、D中毒、补钙过量等。

误区二:母乳看上去稀稀的,没有奶粉冲出来的牛奶那样浓,所以放弃母乳喂养,以牛奶替代母乳

母乳喂养对宝宝有很多好处,母乳中含有抵抗多种疾病的抗体,实践证明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少生病;母乳与牛奶相比,所含营养较全面、充分,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健康;母乳对于宝宝来说更容易消化吸收,且吸收率最高。对妈妈来说,母乳喂养更方便、更省钱,不用消毒,且温度适宜;母乳喂养的妈妈身体恢复较快,并不易患上乳腺疾病。

误区三: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

越来越多的妈妈虽然做到了母乳喂养,但有些人却陷入另一个误区:认为母乳喂养时间越长越好。儿科专家指出,当母乳喂养4-6个月的时候,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已不能满足其需要。因此,婴幼儿在6个月后就开始添加辅食很重要。添加换乳期食品不仅可以补充宝宝营养,还能让宝宝学会吞咽、咀嚼,锻炼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能力。如果宝宝甚至一岁还没有添加任何食品,非常不对。

妈妈最常犯的4个喂养错误

喂养误区一:吃鸡蛋多多益善

鸡蛋的营养价值很高,尤其富含宝宝生长发育最需要的优质蛋白,所以很多家庭(尤其有老人的家庭)喜欢天天给宝宝吃鸡蛋。

误区调整:6个月前的宝宝的消化系统还未发育成熟,鸡蛋中的白蛋白经过肠壁直接进入到血液中,刺激体内产生抗体,引发湿疹、过敏性肠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不良反应。另外,过多吃鸡蛋会增加消化道负担,容易引起蛋白质中毒综合征,发生腹部胀闷、四肢无力等不适。

宝宝喂养建议:半岁至1岁的宝宝最好只吃蛋黄,每天不能超过1个,1岁半至2岁的宝宝隔日吃1个整鸡蛋,待2岁以后才可每天吃1个整鸡蛋。

喂养误区二:牛奶+鸡蛋=最营养早餐

牛奶和鸡蛋一直摆在营养头号位置,所以牛奶+鸡蛋成了最搭的营养早餐,也成了宝宝每日的必备早餐。

误区调整:长期让宝宝吃单一的食品种类,不仅让宝宝得不到全面的营养,还会让宝宝排斥接受新食物,养成挑食的坏毛病。

宝宝喂养建议:营养质量好的早餐包括谷物、动物性食品、奶类、蔬菜或水果。包含其中三部分的早餐质量为一般,只包含一二部分的属于质量差的早餐。谷类食品,如馒头、面条、稀饭等,对宝宝的身高发育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宝宝喂养误区 盘点妈妈们最常犯的八个喂养错误(亲贝网qinbei.com配图)

喂养误区三:汤比肉有营养

很多妈咪认为汤比肉的营养要好,如果自家宝宝不爱吃肉只爱喝汤,就用汤泡饭解决他们的吃饭问题。可是,长期下来,喝了很多汤水的宝宝居然患有轻度的缺铁性贫血。

误区调整:汤水虽然味道鲜美滋润,但汤中所含的蛋白质仅是肉的10%,脂肪和矿物质的含量也不多。另外,汤泡饭这种吃法,使食物的消化少了咀嚼过程。如果食物不经充分咀嚼就囫囵吞下,时间长了,宝宝容易得胃病。

宝宝喂养建议:虽然汤中的营养比不上肉,可汤能刺激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帮助消化。因此,最适宜的做法是让宝宝汤肉一起吃,饭前半碗饭后半碗。

喂养误区四:蔬菜水果去皮吃

相信这个误区绝大多数家庭都会存在,就是认为蔬菜瓜果的皮残留有农药,是不卫生的,一定要去掉皮才能食用,如苹果、番茄及一些瓜类蔬菜。

误区调整:殊不知在你去掉皮的同时,也去掉了很多营养物质。其实蔬菜连皮煮汤很有营养,菜叶比菜梗有营养,而苹果皮中含有大量铁质和膳食纤维。

宝宝喂养建议:如果你担心水果蔬菜残留农药,建议用洗米水充分清洁蔬菜水果表皮以后,再连皮食用或烹饪。

这些母乳喂养误区你知道吗

误区1

产后前两天奶水少,先加奶粉喂宝宝

有的妈妈心想,“产后前两天奶水有点少,还是给宝宝先加点奶粉吧,免得饿坏了宝宝,等下奶后再喂母乳好了。”其实,人体的调节机制是很奇妙的,新妈妈在生完孩子后,乳汁的分泌量与宝宝的胃容量是趋近一致的。宝宝在刚出生1天的时候,妈妈的奶水虽然比较少,但这个时候宝宝的胃容量也只是小玻璃球那么大,他只需要一点点乳汁就能满足全天的能量,所以不用担心自己奶水不够。

如果一开始就先添加配方奶粉,因为橡皮奶头长、出奶孔大,宝宝不需要费力就可以吃到奶水了,慢慢地宝宝就不愿意吸吮妈妈的乳头了,这样会使乳房因得不到充分有效的刺激而影响到正常的泌乳功能,从而导致后续的母乳喂养问题,如下奶困难、奶胀、宝宝产生乳头错觉等。

误区2

将刚开始的乳汁挤掉

有些妈妈在哺乳时会将开始的乳汁挤掉,或者喂一会儿这侧,又换另一侧。据介绍,先吸出来的奶叫“前奶”,它看上去虽然比较稀薄,但却富含水分和蛋白质。在“前奶”之后,乳汁就变成了白色,而且比较浓稠,这就是“后奶”了,后奶富含脂肪、乳糖和其他的营养素,能提供很多热量。如果只是吃到前奶,宝宝会长得比较瘦小;如果只是吃到后奶,宝宝又会缺少水分和蛋白质。所以,一般在喂奶的时候,妈妈切不可将“前奶”挤掉,应尽量让宝宝吃空一侧乳房后再换另一侧,这样才能保证宝宝摄取到足够的营养。

误区3

用手将乳房组织向后压

一些妈妈害怕喂奶时,宝宝的呼吸道被乳房体堵住了,往往用手将乳房组织向后压,这是不科学的。妈妈用手向后压乳房组织的时候,将会阻断乳腺管内乳汁的流通,从而影响宝宝的吸吮。只要掌握正确的含接姿势就不会出现上述妈妈担心的现象。

正确的含接姿势是:妈妈的大拇指和食指呈C字形托起乳房,先将乳头刺激宝宝的口周围,使宝宝建立觅食反射,当宝宝的嘴巴张到足够大的时候,再将乳头及大部分的乳晕含在宝宝的口中。当宝宝正确含接到乳头时,可以见到宝宝的脸颊是鼓起呈圆形、慢而深地吸吮,而且妈妈也可以感觉到明显下奶的感觉。

误区4

挤奶时挤压乳头

有些妈妈在挤奶时,用手挤压乳头或整个乳房,希望尽最多的力量将乳汁挤出,但往往未挤出乳汁反而使乳头或乳房损伤。正确的方法是,在乳头距离乳晕2厘米处,用拇指及食指向胸壁方向轻轻下压,压力应作用在拇指及食指间乳晕下方的乳房组织上,也就是说,必须压在乳晕下方的乳窦上,反复一压一放,依各个方向按照同样的方法按压,做到使乳房内每一个乳窦的乳汁都被挤出来。该方法一般不会疼痛。一侧的乳房至少挤压3~5分钟,待乳汁少了,就挤压另一侧,如此反复数次。每一次挤奶至少需要20~30分钟,每天至少6~8次。

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误区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一:过早的添加辅食

好几年前咱们的观点是,纯母乳喂养到4个月就可以了,现在从去年开始,咱们国际上一般要求纯母乳喂养到6个月,所以不要过早添加辅食。尤其是有些孩子,母乳还很足的情况下,妈妈4个月就开始添加各种米粉、蛋黄等等,就把孩子在母乳中获取的营养就剥夺了。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二:添加辅食首选蛋黄

一个孩子一生中第一次添加的辅食应该是什么呢?好多爸妈的误区就是选择蛋黄,会觉得蛋黄这个营养物质又好,又补充蛋白质,含锌也高、含铁也高,这是一个误区,首先添加的第一个辅食应该是含铁米粉。是因为米粉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而且相对于蛋黄容易消化吸收。像蛋黄有的孩子爱过敏的,建议8个月以后再加。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三:泥糊和奶混在一起吃

当宝宝添加米粉或者泥糊状食物,有的妈妈说很省事,可以把这个泥糊状食物和奶混在一起步就可以了嘛,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咱们的小家伙给他加泥糊状食物,一方面给他加营养,另外一方面他要学习咀嚼,咀嚼是需要锻炼的,让他练习舌头的搅拌能力才可以。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四:喂奶时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

喂奶的时候,有的妈妈漫不经心,他不与孩子做这种眼神的交流,你看她也许抱着孩子喂奶,但是没有看着孩子,用关注的表情对着孩子微笑,而且眼睛看着电 视,也许跟别人聊天。最可怕的是人工喂养的孩子,有的父母想反正用奶瓶喂奶,让孩子躺在床上,就抱着奶瓶,妈妈根本都不抱。

这种人工喂养,虽然物质营养摄入了,现在心理需求完全没有满足他。我们提醒爸妈,不管是母乳喂养,特别是奶瓶喂养的人工喂养,一定要把孩子抱在怀里,要一边喂一边跟孩子交流,让孩子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满足。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五:过早加入了配方奶粉

有的妈妈虽然母乳很足,大家过早的加入了配方奶粉,问她为什么?她说感觉我的母乳很稀,这是完全不对的。因为母乳80%都是水,所以本身就是很稀的液体,只要你有足够的母乳就可以坚持到4到6个月,而且完全够你的孩子的营养发育的需要。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六:7、8个月仍给吃颗粒细腻的辅食

7、8个月以后,仍然给孩子吃颗粒非常非常细腻的辅食,这样也不好。因为7到9个月,从我们医学角度来说,孩子就进入食物的质地敏感期,这个时候进入质 地敏感期,再加上孩子7、8个月逐渐开始长牙了,牙龈有痒痛的感觉,所以他特别喜欢吃稍微有点颗粒、稍微比4到6个月粗糙一点的辅食,他感觉吃起来比较有 意思,而且对他牙龈的摩擦感也帮助他出牙。

所以7、8个月以后,我们希望你的辅食就不能太细腻了,应该自己做一点肉末、菜末、烂粥,这样孩子吃起来可能兴趣更大一些。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七:过早的给孩子加盐和调味品

过早的给孩子加盐和调味品,很多孩子8到9个月妈妈给他做辅食的时候,觉得给他做点烂面条一点盐不加,能好吃吗?特别习惯的给他加点盐、加点儿童酱油、香油,觉得这样能把食物做的很香,这不好。因为大人已经吃惯了酸咸苦辣,你吃原汁原味的觉得没有办法吃了,但是宝宝一开始没有接触过盐类,而且他不需要那么多盐,他所需要的盐或者叫氯化钠,从食物本身就已经含有了。

所以他在1岁以内,我们宝宝的食物中不需要加盐和任何调味品,而且可以放心这样做,完全不用担心我的孩子没有吃盐会不会没有劲,因为从蔬菜和各种食物中 的就足够了。另外,过早的摄入盐对孩子的身体和肾脏都是负担。而且味觉是互相比较的,你吃完糖吃再甜的西瓜都不觉得甜了,他从不加盐到逐渐逐渐加,味觉是 逐渐逐渐上升的过程。如果你过早的加了盐,你的孩子嫌不咸的东西肯定不吃了,他口味就会越来越咸,他一生中吃的盐就越来越多。当咱们的爸妈用咱们的口味评 判孩子的辅食说有点香味的时候,对孩子来说那个盐可能已经很多了,所以一岁的 孩子不要加盐和调味品。

0-1岁宝宝喂养误区八:为了夜间不饿醒睡前喂浓奶

小婴儿小的时候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而且夜间睡醒之后不会哄自己睡觉,必须大人安慰。大人一看孩子一个晚上醒三四次就感觉很疲倦,于是就想怎么让孩 子睡觉呢,于是流传这么一个方法,在睡前给孩子喝浓浓的的奶,这个是不对的。很多妈妈把米粉放在孩子睡觉前吃,古人有一句话,喂不合则媚不安,孩子睡觉的 时候胃肠道蠕动本身就不是那么活跃的,孩子的喂要拼命的消化这个米粉,长期对孩子喂不好。而且有的孩子早晨起来口里有酸气或者臭味,都是他消化不良的表现,所以千万不能在睡前给孩子吃过浓的东西。就是常规,你该喝多少奶就喂多少,一点不用增加浓度,稀稠度也一定要按奶粉的冲调说明。

妈妈也不用担心,当小家伙长到一定程度,神经系统发育到一定程度,比如七八个月以后,有的孩子发育晚一点两岁以后,就不用夜间吃了。所以是自然而然发育的过程,不要为了让他睡大觉,而去给他吃过浓的食物,也许适得其反,还会伤害孩子的消化系统。

0-1岁宝宝喂养误区九: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

添加食物的次数过于频繁,在两顿奶之间添加辅食,这也是不对的。对一般消化系统正常的孩子来说,在加辅食的时候我们希望,如果这个孩子4个月或者6个月 从来没有加辅食,第一次加辅食的时间,我们一般建议选择中饭这顿奶之前,比如11点左右孩子饿了,按照通常的情况他该吃饱饱的一顿奶了,因为你要开始引入 这个辅食,我们希望吃奶之前他饿了先给他拌一点米粉,让他吃两勺,相应的把奶的量减到三四毫升,这就算一顿饭了。

逐渐的中午这顿辅食添 加越来越多,奶量越来越少,可能七八个月以后这顿饭完全被辅食替代了,以后逐渐把晚饭这顿奶也逐渐替代到。一般1岁以后中饭和晚饭都被辅食替代了。如果在 两顿奶之间加辅食,有的妈妈会很忙很忙的,隔两小时就加一次,隔两小时就加一次妈妈很累不说,孩子总是在加辅食的时候处于半饿半饱的状态,孩子饥饿感不强 的时候,吃起来就不是很香,因为饿是最好的下饭菜。

长此以往喂没有休息的时间,总是没有排空的时候刚两个小时你又加进来了,所以喂也没 有休息的时间,我们总是希望喂蠕动完,把喂的内容物排空了,休息一下再吃下一顿,有一饱一缩的规律在里面比较好一些。所以我们不太建议在两顿母乳之间或者 两顿配方奶粉之间加辅食,这样对孩子的兴趣可能不是很大。

说到这里还有一点要注意,好多4、5个月的孩子,他对大人吃饭表现出了极大的 兴趣,因为那个时候他在心理上也想尝一尝食物以外的东西了,他经常大人吃饭的时候他眼巴巴的望着,大人经常会有一种感觉,孩子挺有兴致的,拿筷子蘸点菜 汤,那里面盐是最多的,所以孩子一旦小的时候尝这种菜汤,你再让他吃瓶装的泥糊状食物,他就觉得一点味道没有,所以就过早的提高了味觉,所以不要过早的加 盐和不要过早的让他尝成人的菜汤。

孩子每天、每餐应该吃多少辅食?

到底每次及每天应该给孩子吃多少辅食呢?这是所有爸妈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开始添加辅食时,要根据婴儿前几次进食的情况大概估算应该提供的辅食量。婴儿每次接受辅食的量不固定,可有20%的差异,每 天的进食量也不固定。爸妈要认真对待每次的进食过程,最好定量喂养,但也不能绝对定量,只要孩子不吃,就应该停止喂养。

除了将孩子能接受的每餐辅食量与每天进食总量作为参考依据,还应该根据进食后的结果逐步调整喂养量,如是否干扰了奶的摄入,进食后是否出现了胃肠不适的表现,生长是否正 常等。家长还应考虑每次辅食的组成,应以每次进食种类和性质来判断。还有些家长给孩子的辅食中突出菜和肉、蛋等蛋白质食物,而忽略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食 物,多吃肉、菜不是不好,但不能挤掉米、面等食物。建议每次辅食中米、面等食物应至少占一半,菜、肉、蛋一起不可超过一半。

母乳喂养的误区

1、生病了就断奶

有的妈咪发现自己生病了,不论青红皂白就要给宝宝断奶。其实这个做法是不科学的,妈咪生病是否要断奶,要根据病情来定。有的妈咪受了风寒,这时是无需断奶的,只要带着口罩照样可以喂奶。有的妈咪患有乳腺炎,如果只是红肿的话,就可以继续哺乳,如果已经发炎有脓液流出,就必须断奶了。妈咪生了病,最好咨询医生的意见,再考虑是否断奶。

2、严格时间段喂奶

妈咪们一定看过这样的话:“每隔xx小时给孩子喂奶一次。”,很多妈咪会严格按照这个时间点来喂奶,其实这个方法是不科学的,喂奶的原则是根据宝宝的需求来定,如果宝宝饿了就该给他喂,宝宝喝的越多,奶水才会越多。

3.长牙了就该断奶

有些妈咪发现宝宝长牙了,磨乳头了,就想着是不是该断奶了,其实宝宝咬妈咪的乳头非常平常,这并不是断奶的讯号。妈咪们可以通过一些小措施来惩罚他,比如轻轻地闷他鼻子,停止喂食,掐一掐他的下巴等等。

4.疯狂食用鸡鸭鱼肉

有的妈咪为了保证充足的奶水,疯狂食用鸡汤,鸭汤,大量摄入各种肉类食物,其实这样做反而对宝宝不利,容易会使幼儿消化不适,肠胃难受。

5.母乳少就断奶

对于1-4个个月的宝宝来说,母亲的奶水是最佳的食物,就算孩子只能吃到3成也不要放弃。只要多加休息,奶水含量只会与日俱增。

母乳喂养开奶期误区

母乳喂养,最初三天非常重要,也就是我们俗语中所说的开奶期,母乳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所以新妈妈要重视开奶期,下面就讲下开奶期的一些误区,朋友们可以参考下。

1错误1:乳房不胀就是没奶:因为开奶期新妈妈开奶觉察不到,解决方法,妈妈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知道自己是不是有奶水,只要喂奶时可以听见宝宝的吞咽声,就说明宝宝能够吃到奶水。

2错误2:奶水不够,就添配方奶吧:新妈妈需要让宝宝尽量去吸奶,因为只有吸得越空,下次分泌得就越多,再说过早的添加配方奶,会影响宝宝喝奶。

3错误3:没下奶就不要让宝宝白费力气:宝宝只要吃三次奶嘴就可能造成乳头错觉,有的宝宝甚至吃一次奶嘴就会形成错觉。所以不要认为没有下奶就让宝宝吸吮乳房是白费力气,这恰恰是最好的催奶方法,只有宝宝的吸吮才能激发妈妈的母爱并启动体内的“泌奶”预案。

母乳喂养常见误区

1.害怕肥胖

许多新妈妈因害怕身体走形而拒绝喂奶,但事实上,产后肥胖多是因为新妈妈进补不当造成的。研究表明,母乳喂养并不会造成妈妈身型变胖,因为宝宝吸吮会促进催产素的分泌和子宫的收缩,帮助消耗体内堆积的脂肪,反而有利于新妈妈恢复形体。

2.太劳累致奶水不足

宝宝天生拥有吸吮反射的能力,通常在出生后半小时内最为强烈。许多新妈妈生产过后太累而不愿意喂奶。其实许多新妈妈奶水不足的原因之一就是宝宝对乳房的刺激不足。建议新妈妈在生产后要尽快给宝宝喂奶。

3.怕疼痛

有些新妈妈害怕喂奶,喂奶时乳头的疼痛让有些新妈妈产生心理阴影,害怕甚至拒绝喂奶。然而事实上,之所以出现乳房疼痛、乳头皲裂这些现象是因为新妈妈没有掌握正确的母乳喂养方式造成的。只要正确掌握喂养的姿势和方法,母乳喂养并不疼痛。

WHO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可以帮助妈妈们正确喂奶:

1. 有书面的母乳喂养政策,常规的传达到所有保健人员。

2. 对所有保健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这一政策。

3. 要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4. 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母乳喂养。

5. 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要与其宝宝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6. 除母乳外,禁止给宝宝吃任何食物及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7. 实行母婴同室,让宝宝和母亲一天24小时在一起。

8. 鼓励按需哺乳。

9.不要给母乳喂养的宝宝吸橡皮奶头,或使用奶头作为安慰物。

10.传达母乳喂养支持组织已建立的信息,并将出院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新妈妈必须知道的母乳喂养误区

新妈妈必须知道的母乳喂养误区

开奶晚

多数婴儿出生后8~12小时甚至四五天后才开始喂母奶。儿科专家认为:新生儿降生后半个时小内就应吸吮母亲奶头,即使这时产妇没有奶也可吸上几口,尽早建立催乳反射和排乳反射,促使乳汁来得早、来得多。若开奶迟,即使仅迟几个小时,也会增加母乳喂养失败的机会。早开奶还有利于产妇的子宫收缩,减少阴道流血,使母体更快康复。

定时喂奶

一些年轻夫妇严格按照书上所述“每隔3小时给婴儿喂奶一次”的方法喂哺婴儿。而事实上多数儿科医生主张采用非限制性喂奶法,或称“按需哺乳法”,即每当婴儿啼哭或母亲觉得应该喂哺的时候,即抱起婴儿喂奶。婴儿刚开始时可能吃奶次数很多,时间也无规律,但一般经过一段时间便渐渐会形成一定的规律。

断奶过晚

断奶过晚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延长母乳喂养期可为婴儿提供丰富的营养,预防因断奶,食品的污染和配方不合理引起的腹泻等疾病及营养不良。事实并非如此,哺乳期过长会致小儿营养不良,也使孩子失去了学习探索新事物的机会。实验表明,哺乳时间超过12个月的幼儿不愿再多吃别的食物。一般来说,哺乳时间以11~12个月为宜。

产后妈妈需要催乳的原因

产后女性奶水少的常见原因

1、职业压力增大

如今这个年纪的女性,多数都在职场拼搏,产假、哺乳假能休满的,比较少。绝大多数新妈妈在医院里都会进行母乳喂养,但是回到家后的喂养时间不能保证,奶水也慢慢没了。

2、妈妈受到的指导不足

卫生部曾做过调查,75%的妈妈都误认为自己的奶水不够,加上奶粉广告无孔不入,严重干扰了母亲的母乳喂养意愿。

3、新妈妈有很多喂养误区

不少妈妈不知道在哺乳期间即使加奶,也禁止使用奶瓶奶嘴,因为会给宝宝造成错觉影响母乳喂养。还有不少妈妈担心孩子没吃饱,也不知道如何判断宝宝吃饱了。其实很简单,听宝宝的咕嘟咕嘟吃奶声,观察大便次数、体重等,都可以判断出母乳是否足够。

产后催乳的月子食谱推荐

1、花生炖猪爪

猪爪2个,洗净,用刀划口。花生200克,盐、葱、姜、黄酒适量,加清水用武火烧沸后,再用文火熬至烂熟。对阴虚少乳者有效。

2、母鸡炖山药

母鸡1只,洗净,将黄芪30克、党参15克、山药15克、红枣15克,置入鸡肚,在药上浇黄酒50克,隔水蒸熟。1-2天内吃完。可用于脾胃虚弱少乳者。

3、熘炒黄花猪腰

猪腰子500克,剖开,去筋膜臊腺,洗净,切块。起油锅,待油至九成热时放姜、葱、蒜及腰花爆炒片刻。猪腰熟透变色时,加黄花菜50克及盐、糖适量,煸炒片刻,加水、生粉勾芡,加味精即成。有补肾通乳作用。

4、丝瓜鲫鱼汤

活鲫鱼500克,洗净、背上剖十字花刀。两面略煎后,烹黄酒,加清水、姜、葱等,小火焖炖20分钟。丝瓜200克,洗净切片,投入鱼汤,旺火煮至汤呈乳白色后加盐,3分钟后即可起锅。具益气健脾、清热解毒、通调乳汁之功。如根据口味和习惯,将丝瓜换成豆芽或通草,效果亦相仿。

5、清炖乌骨鸡

乌骨鸡肉1000克,洗净切碎,与葱、姜、盐、酒等拌匀,上铺党参15克、黄芪25克。枸杞子15克,隔水蒸20分钟即可。主治产后虚弱,乳汁不足。

6、芪肝汤

猪肝500克,切片洗净,加黄芪60克,放水适量同煮。烧沸后加黄酒、盐等调料,用小火煮30分钟。适宜气血不足之少乳者。

母乳喂养注意10大误区

母乳喂养误区一:乳房不胀了,乳汁不够了

有的妈妈发现在喂养宝宝三、四个月后乳房不胀了,就担心是奶不够,其实是妈妈的乳房跟宝宝达到供需平衡了,所以乳房是软的。妈妈刚生完宝宝时,她的产奶荷尔蒙会骤然增高,产奶量比宝宝的需求要多,所以乳房常常发涨,需要挤掉一些。但挤的时候不要挤光,可以留一点,这样妈妈的产奶量和宝宝的需求才会达到平衡;如果每次都挤光,那产奶就会一直供大于求,因为妈妈的乳房会“以为”宝宝需要这么多奶。如果奶太多,妈妈可以用卷心菜的叶子放在乳罩里,或者喝薄荷茶来减少奶量。当妈妈和宝宝达到产奶供需的平衡时,乳房就不会胀了,会觉得比较舒适。除非宝宝多睡一小时,妈妈才会觉得有点胀。

母乳喂养误区二:一定要一边喝10~15分钟,再换一边

其实不需要,国际母乳会提倡的是:让宝宝自己决定什么时候不吃一边、再换另一边。当他自己不吃了,或者睡着了,你可以试一下让他吃吃第二边,有的宝宝会吃,有的宝宝不需要吃了,不用强迫他。有的妈妈乳房容量没有别的妈妈大,宝宝吃一边没有吃饱,那就要吃两边,或者一边要吃很长时间,这都没有关系。而有的妈妈,她的宝宝胃口小,她的乳房容量偏偏是大的,那宝宝只要吃一边就够了。乳房容量、宝宝胃容量、成长的因素、基因,有很多因素会导致宝宝吃奶的方式不一样。所以还是那句老话“看孩子,别看钟”。宝宝会告诉我们,他什么时候吃饱了,什么时候还要吃。

母乳喂养误区三: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

我们常常听到说,母乳6个月后就没有营养了,或者有些人会说宝宝一岁后就没有营养了。其实母乳的营养一直在变化,宝宝初生、几周、一岁甚至更大的时候,母乳的成分是不同的,甚至每一天不同的时间,母乳也会发生变化。母乳是根据宝宝身体的需求产生的,宝宝的需求在变,母乳也在变。宝宝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有不同的需求,初生到三四个月的时候,宝宝长得特别快,所以母乳里的脂肪含量也特别高。这个时候如果把奶挤出来,可以看到奶水特别白、浓,这样的奶营养特别丰富;而宝宝1~3岁时,他的生长速度减慢,对营养的要求不如以前高,所以母乳的营养成分也没以前高,脂肪含量降低,奶水也就没这么浓了。妈妈大可放心,不同阶段的母乳都是专门为宝宝该阶段而“配方”生产的,里面的成分最适合宝宝的生长,比起任何别的辅食,如蔬菜、水果、稀饭、肉,母乳的营养价值是最高的。当然了,宝宝半岁以后,他也希望开始吃辅食,身体上也有这个需求,所以宝宝在这个阶段可以开始加辅食。刚开始加的时候,不要加太多,因为宝宝一岁以内,奶还是主食。

母乳喂养误区四:宝宝睡觉不好,醒好几次,是因为奶不够

在早期,特别是前两个月,宝宝频繁吃,有几个原因:一是胃很小,才小玻璃球这么大,几天后可能比乒乓球大一点,他的胃那么小,母乳又很容易吸收,所以吃了没多久肚子很快又空了;二是宝宝的成长速度非常快,前三四个月每周长170克左右,半岁内体重会翻倍,所以宝宝对奶的需求量会比较大;再就是第一年是大脑发育最快的阶段,所以宝宝的轻睡眠比较多,沉睡眠比较少;另外加上宝宝在帮妈妈催奶,也会经常有吸奶的要求。所以不用担心奶不够,妈妈只要按照宝宝的需求来做就可以了。第一个月,就享受和宝宝互相信赖的感觉。我们看到小狗小猫也是粘在妈妈身上,我觉得可以调整一下思维,宝宝这么小没几天,不妨也让他粘在妈妈胸上,妈妈不要穿乳罩,他听到妈妈的呼吸心跳,会很有安全,也会睡得更好,等他醒来就直接吸奶。这样很好很舒服,皮肤对皮肤的接触也可以使妈妈奶产得更多。

母乳喂养误区五:生病就不能哺乳

没有什么病妈妈不能哺乳,除了艾滋病。哪怕是乙肝也不要紧,现在宝宝出生后会马上打乙肝疫苗,其实接种以前就可以开始哺乳。没有任何科学依据证明乙肝会通过母乳传播,反倒是有这样的研究:两组妈妈,一组是乙肝携带者,另一组是健康人群,观察宝宝得乙肝的比率,结果是一样的。其实分娩的时候感染乙肝的风险比喂母乳大得多。如果宝宝将来不幸得了乙肝,最有可能的是分娩时感染的,而不是因为母乳喂养,妈妈的母乳里其实有乙肝病毒的抗体细胞。

母乳喂养误区六:吃了药就不能哺乳

医生和药厂会比较保守地说,哺乳期间最好不要吃药。但是所有的药,都是可以分安全等级的。妈妈用药前可以先问一下医生是否会影响哺乳,如果宝宝已经大了,开始吃辅食了,或者服药物的副作用比不喂母乳更大,那么再来平衡一下。

母乳喂养误区七:吃到后面乳房瘪瘪了,就没有乳汁了

虽然到后面乳房瘪瘪了,但还会有喷乳反射,宝宝还是会吃到很多奶。因为你的血液一直在循环,所以乳房会一直产乳。后面虽然乳流量变慢了,但会一直产奶,而且现产的奶脂肪含量高,会很浓很白,宝宝可能不需要喝很多就饱了,就好比是吃了很多奶油。

母乳喂养误区八:每次宝宝吃完,都要把剩下的乳汁挤出

这也是个误区。越挤奶越多,但奶太多了,也会有些问题,比如得乳腺炎、乳腺闭塞。另外,如果奶太多了,通常没有喝到后乳,宝宝就饱了,所以大便可能是绿色的,会有泡沫,会觉得胀气;而且前乳比较稀,宝宝就会频繁要求喝奶,这样喝的次数越多,妈妈就挤得越多,挤得越多奶也越多,形成恶性循环。我们鼓励妈妈自然一点,不用挤得太多,除非是太胀,就稍微挤一点,挤到乳房软一点就可以了。

母乳喂养误区九:上班了,乳汁的质量就变差了

奶还是同样有营养的,只是精神压力大的时候,会减少产奶量。但这一般都是一时的,因为压力是会过去的,加上周末和宝宝呆在一起,产奶量就回升了。如果确实是奶量少了,那妈妈就需要花几天时间频繁地挤下奶。不用挤太长时间,每1.5小时挤5分钟。或周末除了频繁地喂宝宝,每次喂完后再挤1分钟。另外可以吃点药催奶,常用的有通草、王不留行等,还有种不太常见,叫葫芦巴,效果也非常好。

母乳喂养误区十:奶不够要留着、存着

这是很大的误区,奶是越挤越多的。其实不是个奶量,而是个产奶速度的问题。很多妈妈认为我的奶量就这么多,其实是产奶的速度的问题:空的乳房产奶速度快,满的乳房速度慢,如果频繁排空乳房,产奶速度会快很多。其实我们身体的各种液体都在经历循环,比如你的口水有没有感觉不够的时候?很少,因为你的口水是按照你的需求来产生的,吃东西的时候就产生得多。乳汁也是一样的,宝宝吃的时候就产,不吃就不产,吃得多就产得多。所以妈妈要有信心产奶。

相关推荐

关于母乳喂养有哪些误区

1.我的奶没下来,还是让宝宝先吃奶粉吧 婴儿出生半小时即可进行哺乳,每次可持续半小时,即使没有乳汁也应哺乳。产后宜母婴同室,多让宝宝吸吮乳头,这不仅可增进感情,也会因宝宝的吸吮而促进乳汁分泌。 乳汁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多食用一些稀汁类,如鸡汤、鱼汤、排骨汤等,有一定增乳作用。同时,母亲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情绪稳定,精神愉快,切忌忧思恼怒,还要有胜任哺乳婴儿的信心和热情,因情绪不良可导致泌乳减少,甚至乳汁不下,带来更多的麻烦。 2.刚分泌的乳汁看上去好脏,还是挤出去吧 初乳是产妇分娩后一周内分泌的乳汁,

什么是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概念: 纯母乳喂养:是指除给母乳外,不给孩子喂其他食品及饮料,包括水。但药物、维生素、矿物质滴剂除外。 几乎纯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乳喂养孩子,但也喂养少量水或以水为挤出的饮料,如水果汁。 全母乳喂养:是指纯母乳喂养或几乎纯母乳喂养。 部分母乳喂养:是指有时给孩子喂养母乳,有时人工喂养,如用奶、粥或其他食品。 目前全球都在提倡母乳喂养,但随着新生儿的发育,还应在新生儿出生4~6月后适时的添加辅食。

这样喂宝宝会营养不良

误区一:因噎废食不喂奶粉 误区:一个年轻母亲带着3个月大的女婴来体检,她对医生说,看了媒体关于“大头婴”的报道,她不敢再喂孩子奶粉,只好改喂米糊。 陈医生当即纠正了这位母亲的做法———这是因噎废食。无法提供母乳,应该以乳制品喂养婴儿。米糊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不足,没有奶粉的补充,婴儿的营养肯定跟不上。陈医生说,只要选择品质好的奶粉,奶粉喂养的婴儿可以和喝母乳的婴儿同样健康。 如何选购品质优良的奶粉?建议到专业的育婴指导机构接受专家的建议。 误区二:只喂母乳未添辅食 误区:对于一周岁以

冬季喂养宝宝避免的误区

误区一:喂宝宝咀嚼过的食物分析 有些家长认为宝宝的肠胃功能还不成熟,因此以为给宝宝喂食咀嚼过的食物更易于消化吸收。 指正:人体口腔本身就是一个多菌的环境,给婴幼儿喂养咀嚼过的食物,易将成人口腔中的细菌传给婴幼儿。 建议:给宝宝喂食易于咀嚼消化的食物,避免病菌传染。 误区二:过早停止母乳喂养分析 市面上可供选择的优质代乳品品种繁多。家长应该了解,再好的代乳品也达不到母乳中所含营养的比例标准。 建议:提倡母乳喂养4-6个月,母乳含有多种免疫成分,是宝宝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误区三:新鲜牛奶比奶粉好分析 新鲜牛奶

婴儿换奶粉注意什么

喂养误区:为了孩子,换换换! 由于新手妈妈缺乏育儿经验,在喂养宝宝的问题上人云亦云。今天听说吃这种奶粉不容易拉肚子,换!明天听说吃那种奶粉的营养更全面,换!后天又听说宝宝吃了另一种奶粉后不容易上火,换! 即使孩子对最初选择的奶粉很适应,但是父母们依旧想看看何种奶粉对孩子最适合,她们的初衷是好的,但这种做法却是不科学的。 频频换奶,危害大 一般来说,给宝宝选奶粉,只要宝宝吃后不反复便秘或频繁出湿疹或者经常腹泻并且大便有不消化的奶瓣等不良反应,而且爱吃,那这种奶粉就是不错的。不建议妈妈们频繁的给宝宝换奶,妈妈

母乳喂养误区有哪些

1、按照书上或者是资料上说的隔几个小时喂一次,其实这是不对的,因为对于宝宝来说,并不是每一个宝宝的消化能力都是一样的,并且是宝宝如果在饿得时候没有得到奶水的补充,就会对胃肠产生很大的刺激,所以对宝宝的健康也是不利的,正确的做法是宝宝什么时候饿了就什么时候喂奶。2、想通过吃肉来保证奶水的质量,其实这也是不对的,因为对于哺乳的母亲来说并不适合吃太多的比较油腻的食物,如果这样的话,奶水的粘稠度就会增加,这样宝宝喝了话,就会导致小儿消化不良性疾病,奶水过多还会出现溢奶的情况。3、混合喂奶,有的妈妈为了图方便,总是

母乳喂养常见的十个误区

穿工作服喂奶 医护、实验室工作的妈妈穿着工作服喂奶会给宝宝招来麻烦,因为工作服上往往粘有很多肉眼看不见的病毒、细菌和其它有害物质。所以妈妈无论怎么忙,也要先脱下工作服(最好也脱掉外套)洗净双手后再喂奶不迟。 生气时喂奶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的实验显示,人在生气时体内可产生毒素,此种毒素可使水变成紫色,且有沉淀。由此提示,妈妈切勿在生气时或刚生完气就喂奶,以免宝宝吸入带有“毒素“的奶汁而中毒,轻者生疮,重者生病。 运动 后喂奶 人在运动中体内会产生乳酸,乳酸潴留于血液中使乳汁变味,宝宝不爱吃。据测试,一般中等

母乳喂养大便稀是怎么回事

很多母乳喂养儿大便偏稀,次数相对多,但不一定是腹泻。母乳喂养的正常婴儿可能每天排便6~12次,也可能每3~4天排便一次。如果婴儿进食正常、生长正常、大便化验正常,他的排便就属于正常。因为母乳中含有可溶性纤维素——低聚糖,具有“轻泻”作用,再加上母乳喂养儿的肠道中以双歧杆菌占优势,所以母乳喂养儿大都大便偏稀,次数偏多。但这绝不是母乳的缺点,母乳不仅可保证婴儿肠道健康发育,还可以保证婴儿免疫系统成熟。 如果孩子真的出现腹泻,除了排便问题,还会出现哭闹、进食差、睡眠不安等其他不适症状,体重增长也会受到影响。家长

佝偻病的治疗的误区

佝偻病的发生可以说是和我们的行为非常有关系的,很多人对于佝偻病的治疗也是有着一定的误区的,因此下面我们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佝偻病的治疗误区,以及比较容易患佝偻病的宝宝,这样家长们可以提前注意一下。 不重视母乳喂养 有些母亲由于听说母乳中的钙、磷含量比牛奶低,就采用人工喂养,以牛奶作为婴儿主食,这是非常片面的。她们忽视了母乳中钙、磷比例适宜、易于消化吸收,利用率高的特点;还忽视了母乳中含各种免疫因子,可减少婴儿的发病率。用母乳喂养婴儿,即使患佝偻病,也很轻微。 隔着玻璃晒太阳 通常,由于怕热怕冷或住高楼等原因,

国际母乳喂养的变化

在大多数西方国家,母乳喂养水平都曾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变化时期。在欧洲的工业革命之前,除了很少数的不能吸吮的婴儿之外,比如早产或有出生缺陷的婴儿,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母乳喂养的。 然而,母乳喂养率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迅速下降,70年代初降至最低水平,之后开始上升,在80年代的中、后期达到最高水平。随后,母乳喂养率在美国等某些工业化国家又有所下降,尤其是在社会经济水平较低的人群中。比如在美国,母乳喂养率在1971年为24.7%,而1978年为46.6%;1984~1989年,母乳喂养的水平又有所下降。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