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胃胀气中医推荐穴位按摩

胃胀气中医推荐穴位按摩

内关穴

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捏手指防胀气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中脘

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胃痛时用指压法按摩中脘穴,可以止痛。

温熏足三里

大病之后或劳倦过度,出现精神疲乏、腹胀绵绵时,可以用干艾叶点燃熏灼足三里穴(间隔1~2厘米),也可用隔姜灸。每次约5分钟,每日1或2次,连熏3~5天。

按摩穴位缓解胃胀气

下脘 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足三里 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可促进胃酸分泌还能止疼。

四缝 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四缝是四个穴位的合称,经外奇穴。分别位於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四缝原本被医家用来治疗小儿消化问题,后来证实,成人使用四缝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今后只要遇到消化不良的问题,就可以找四缝解决,按摩就行,效果很神奇。

中脘 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二分之一处,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胃痛时用指压法按摩中脘穴,可以止痛。

胃胀胃痛中医教你穴位按摩法

第一、中脘穴

中脘穴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在胃痛时采用中脘指压法效果更佳。

第二、天枢穴

此穴位于肚脐左右两拇指宽处。患者可平躺在床上,用中间三个手指下压、按摩此处约2分钟。天枢穴的主治病症包括消化不良、恶心想吐、胃胀、腹泻、腹痛等。

第三、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在膝盖的膝盖骨下面,可摸到凸块(胫骨外侧髁),由此再往外,斜下方一点,还有另一凸块(腓骨小头)。这两块凸骨连线为底边向下作一正三角形。正三角形的顶点,正是足三里穴。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就可促进胃酸分泌,使胃感到舒服,而且还能起到止疼的作用。

最后要采用摩腹疗法,采用坐或卧式,双手叠掌置脐下腹部,以脐为中心顺时针方向按摩,约3—5分钟,起身散步片刻,一般宜在饭后半小时进行。

提示:这些常见的自我穴位按摩法,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

在调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吃刺激性食物的同时,这些穴位按压法,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胃胀气推荐穴位按摩法

内关穴

仰掌,手腕往手肘的方向约三横指(约2寸)的距离处,在中间二骨两筋之间。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下脘

位于腹部,距离脾胃很近。中医有个选穴原则,叫“临近选章门穴”,意思在病患部位的周围和附近选穴。

足三里

在膝盖下外侧,约四横指(约3寸)的小腿胫骨外侧有一凹沟处,这是强壮穴,力度按大一点。按压6秒钟将手离开一次,重复10次,酸麻的经络传感可到脚背。按摩本穴可治一切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消化不良、胃胀胃痛。

中脘

位于肚脐上正中线4寸,约五横指处。是治疗胃肠疾病中十分重要的穴位。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对各种胃痛、食道逆流、打嗝、穿露脐装着凉引起的胃痛以及胃气冲心而感到的胸闷等,治疗效果都非常好。

捏“四缝”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症状。

治疗饭后腹胀的三种有效方法

一、食疗安全又有效

食疗其实是中医疗法的一个分支,所用的食物大都是药食两用的,患者自己在家中就可以方便的进行自疗,同时食疗所用的食物都是自然绿色的,不像化学药物那样有副作用,所以食疗很受大家欢迎。

食后腹胀在中医看来是脾胃运化失调导致积食不化引起的,治疗的原则应当是健脾、温胃、消除积滞,这里给大家推荐两个食疗方:

一个是将山药、红豆、薏米、白扁豆和山楂各15克同煮为粥食用;

另一个是将红枣、鸡内金、白术各10克,干姜1克煎取药汁,加入到面粉500克中和成面团,再加入糖适量,蒸成馒头或者发糕吃。

二、按摩穴位健脾胃

按摩方法简便,但功效显著,是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食后腹胀,常用的穴位有三个:

一个是足三里,这是胃经上的第一要穴,除了强健脾胃外还有强壮身体的作用。

一个是中脘,一切肠胃的毛病,都可以用按摩中脘来治疗。

第三个穴位是神阙,也就是肚脐,有温脾和胃、宽中顺气的功效。按摩的方法是每天早晚两次,每次每穴按揉5分钟。

三、可选用的中成药

很多药店中的中成药都是根据古典名方制成的,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检验,安全性好,疗效也很确切,还省去了抓药和煎药的麻烦。

比如吃油腻过多导致的积食不消化,可以选用大山楂丸,脾湿导致的腹胀,可以选用健脾丸,胃寒导致的腹痛、腹胀可以选用附子理中丸,夏季湿热导致食欲减退和腹胀、头昏等症状,可以选用藿香正气丸。

中药治疗最讲对症,有了食后腹胀的毛病,最好是找有经验的中医诊断一下,在医生指导下选用中成药来治疗。

心悸按摩哪些穴位

指推膻中穴

位置:在胸部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与胸骨中线的交点。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用拇指自下而上推擅中穴约2分钟,以胀麻感向胸部发散为佳。

按揉厥阴俞

位置:肩胛骨内侧,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俯卧位,按摩者双手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厥阴俞约2分钟,然后逆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局部发热为佳。

按揉心俞穴

位置:肩脚骨内侧,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被按摩者俯卧位,按摩者站于一旁,双手拇指顺、逆时针方向各按揉心俞穴2分钟,以局部感觉酸胀、发热为佳。

指掐神门穴

位置:掌心向上,腕关节靠小指侧之腕横纹上。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一手拇指掐住被按摩者神门穴约1分钟,至感觉酸胀为止,左右手交替进行。

点按内关穴

位置:手臂的内侧中间,腕横纹上约3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按摩者用右手托住被按摩者前臂,左手拇指点按内关穴2分钟,以酸胀感向腕部和手发散为佳。

文中小编为大家推荐了5个治疗心悸的穴位,但是如果你经常出现心悸的情况,那么一定要重视起来,到医院做一个全面的检查,这样才能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做到保健身体的最佳效果。

中医穴位按摩

1、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与直视时的眼睛呈垂直连线。

功效:按摩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对于因身体不适引起的面色蜡黄有显著的调节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来回推动,刺激穴位。每次约1分钟,推荐睡前进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压,中医认为属手太阴肺经的拇指与迎香穴所属的大肠经具有"阴阳表里"关系,改换拇指来按摩会让效果倍增。

2、太阳穴

位置: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太阳穴在哪里吧?功效:太阳穴与面部神经大有关联,中医认为太阳穴能利于排水消肿,对由于体内循环不畅而引起的面部水肿和因过度疲劳带来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双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轻轻揉动,根据需要还可以同时辅以对额头和眼眶的按摩,随时随地进行。

3、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功效:它不仅可以让脸部血气循环畅通,更兼具紧实皮肤的美容功效。由于它恰好靠近下巴两侧的腮部,因此俗话常说的"喜欢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脸美人"也并非全无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压穴道,一边吐气一边压6秒钟,重复4~5组。

小结

以上四种打法,主要用子肌肉较丰厚的地方,如项、肩、背、腰、大腿、小腿等处。叩打的力量,应该先轻后重,再由重而轻。当然,这里所谓重,也不是用极重的力量,而是相对地稍稍加劲的意思。总之,要使患者有舒服感就算合适。在打法的速度上,一般是先慢而后快,慢时一秒钟两下,快时逐渐加到六下或八下。

应该记住,无论使用那一种打法,开头第一下都不能使大劲,应当软中有硬,刚柔相济,而后逐渐转强。两手掌落下时,既要有力,又要有弹性,使患者感觉舒服。叩打时间一般是1~2分钟,或3分钟就可以了。极个别情况下,根据病情,延长一些时间,或缩短一些时间。这种手法,也可在按摩后来配合进行,也可同按摩手法夹杂进行。

按摩穴位的注意事项

推拿即按摩,是目前人们最常用到的一种治疗颈腰椎劳损、缓解疲劳紧张等疾病的中医特色疗法。其中,中医穴位按摩的原理到底是怎样的呢?从西医角度,如何理解穴位按摩呢?

“穴位”即肌肉、肌腱、骨头连接的关键点

按中医的观点,中医称之为“穴位”的部位,是推拿按摩等疗法主要的施术部位,相对于身体别的位置要更加敏感一些,按摩后治疗效果会更好一些。

现代西医解剖也有相关研究,西医认为,所谓穴位即“肌肉、肌腱、骨头”相连接的关键点,通过按摩让这个关键点松了,整个一条肌肉都会随之放松。

错误的按摩手法会导致疼痛

如果只是单纯按摩肌肤,会导致损伤,那患者可能会觉得痛,但如果找到“关键点”,用巧劲弹拨几下,整个人就会放松了。

这就是为何有的人按摩完以后,第二天会觉得不适,甚至全身疼,那就是按摩的手法不正确、过度了;正确的按摩后,只会带来舒服放松的感觉。

建议将推拿按摩列入规范管理之中

推拿按摩行业鱼龙混杂,大多数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考核的,没有掌握人体的结构以及专业的医疗知识,中医推拿按摩的效果也十分差,甚至加重病情。

如果国家能将推拿按摩列入规范管理中,如执证上岗等,会更利于民众对于中医推拿的正确认识、以及避免因按摩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因此,建议广大民众,最好去专业的医疗机构进行推拿、正骨等。

推荐穴位按摩帮您轻松治疗肺炎

三穴位预防肺炎此外,中医理论中十分看重人体穴位的功效,在预防肺炎方面也不例外。中医介绍治疗肺炎的三大相关穴位:

涌泉穴:

位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肾经的首穴。常按揉涌泉穴可增强肾气,从而提高机体免疫力。

大椎穴:

位于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若突起骨不明显,可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常按此穴可驱风解热,治疗肺炎有一定功效。

足三里:

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传统中医认为,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老中医提示:这些穴位容易找到,平时用拇指顺时针按揉两三分钟,有酸痛感即可,每天2~3次。

子宫脱垂的中医按摩疗法

按摩要点

中医认为,子宫脱垂主要是由气虚、肾虚和湿热3种因素造成的,按摩法治疗子宫脱垂,主要也是从补气、固肾和除湿3个方向着手,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治疗子宫脱垂可取的穴位比较多,如补气升阳的百会穴、强肾固本的肾俞穴、活血散热的涌泉穴等。对于重度的子宫脱垂,应该及时就医,按摩的效果是有限的。子宫脱垂的按摩需要借助于按摩者的力量。按摩时取仰卧位,先用手掌着力反复轻揉腹部,并反复自小腹向上推揉,力量要柔和,感到子宫有向上提的感觉为度。再用中指按揉气海、中级、归来、关元等穴位。

推荐穴位

按揉气海穴

位置:肚脐直下约2横指宽处。

按摩方法:中指指端放于气海穴,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揉至发热时疗效佳。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增多、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等。

按揉关元穴

位置:当脐下中3寸。

按摩方法:取仰卧位或坐位,先用食指或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关元穴2分钟,再点按半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腹痛、腹胀等。

按揉曲骨穴

位置:在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右掌根放于曲骨穴,左掌根放于右手背上,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祛病功效:治疗子宫脱垂、子宫内膜炎、宫缩乏力、痛经、闭经、带下病、月经不调、尿道炎、尿潴留等。

胃胀气穴位按摩见效快

穴位按摩

按摩内关穴有助于消除胃胀气的情况,内关穴位于手腕横格纹以上大概三个手指宽的地方,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用力按压20-30次,并且按摩1分钟,就会逐渐减轻胃胀气的感觉。

捏手指防胀气

四缝,是消宿食、化积滞的专用穴。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自觉稍痛为度。每日进行2—3次,坚持一周即可缓解胃胀、胃痛、消化不良的症状。

另外,中脘穴也是治疗胃肠疾病十分重要的穴位,它位于胸骨下端和肚脐连线的中央,大约在肚脐往上一掌处。指压时仰卧,放松肌肉,一面缓缓吐气一面用指头用力下压,6秒钟时将手离开,重复10次,就能使胃感到舒适。

跪姿前倾

双膝跪地,从膝盖到脚趾都要接触到地面,上半身保持直立,双手自然下垂。缓慢坐下,直到体重完全压在脚踝上,双手自然放在膝上,保持正常呼吸。保持该姿势约30秒,放松后再将上半身向前倾。重复做3~5次。该动作有助于消除胀气、胃肠综合征(如胃肠痉挛、腹泻等),还可强化大腿肌肉。

落枕可以通过按摩来治疗

中医推荐落枕的穴位按摩治疗方法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再寒冷的冬季,由于晚上睡觉的不注意,再加上睡觉姿势的固定,就容易发生落枕。落枕,不仅让你感觉脖子异常的酸痛,同时还给你的生活带来一定的小烦恼。中医穴位按摩方,专门帮你治落枕。

【位置】落枕穴在手背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1厘米处。用手指朝手腕方向触摸,从骨和骨变狭的手指尽头之处起,大约一指宽的距离上,一压,有强烈压痛之处。

【方法】用拇指的指尖切压揉按落枕侧的“落枕穴”,并同时活动被切压手的手指,以加强穴位的指压感觉。按摩手部的同时,缓慢活动颈部:将头稍向前伸,由前下方缓缓缩下去,使下颌向胸骨上窝靠近,颈部肌肉保持松弛,然后将头轻轻缓慢地左右转动,幅度由小逐渐加大,并将颈部逐渐伸直到正常位置。转动时以基本不出现疼痛的最大幅度为限。

【功效】约5-10分钟,疼痛则可明显缓解。这个方法既能治疗落枕,又能预防颈椎病。另外也能缓解手臂痛和胃痛。

【注意】应注意鉴别落枕与早期颈椎病,后者最好到医院治疗。

滋养五脏的穴位 哪些穴位养生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的凹陷处。具有安定心神、泻心火的功效。日常可随时掐、揉刺激神门穴,以有轻微酸胀感为宜。

晚间睡前按摩神门穴,助眠效果更好。就寝时以右手大拇指按左手神门穴5~10次,再用同样的方法按摩右手,有利入睡。

推荐搭配食物:龙眼

用手指沿着足部拇趾、次趾间的夹缝向上移压,足部动脉搏动处就是太冲穴,每次持续按压4~5分钟。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中医认为高血压与肝阳上亢、肝火旺有关,因此按摩太冲穴可有效降压。此外,感冒初期按摩太冲穴,还可减轻感冒引起的双目流泪或干涩等不适。

推荐搭配食物:枸杞

足三里穴位于腿部,外膝眼向下四横指(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处。

足三里穴属胃经合穴,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穴位。气虚体质的人免疫力低,容易疲劳和生病。时常按摩足三里穴,可以健脾补气。

推荐搭配食物:大枣

太渊穴位于腕横纹上,桡动脉搏动处。刺激太渊穴可以达到补气养肺、止咳平喘的效果。

用左手拇指尖端按压右手太渊穴,垂直向下按压,按而揉之,然后缓慢屈伸右手腕,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持续20~30秒后,渐渐放松,再轻揉局部,如此反复操作。

左右交替进行,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1~2次。

推荐搭配食物:白果

涌泉穴位于脚掌中线的前1/3处。将拇指放在该穴上,用较强的力搓揉20~30次,两脚都要按摩,晨起睡前按摩养肾效果好。

补肾的穴位有很多,不得不提的就是涌泉穴。涌,外涌而出也;泉,泉水也。顾名思义,这个穴位对于滋肾阴、补肾水意义重大,尤其适合肾虚型腰痛者。

推荐搭配食物:黑豆

缓解眼睛疲劳的穴位竟是它

缓解眼睛疲劳的穴位

太溪穴

中医认为对眼睛影响很大的几条重要经脉,如肾经或是肝经等都是联系在眼睛和足部之间的通道中。通过对足部的保养,可以刺激体内的经脉更好地控制对眼睛的濡养。推荐按摩太溪穴,位置在内踝高点和足跟跟腱之间的凹陷中。用拇指上下按揉这个穴位,不宜过于酸胀,3分钟即可。

太冲穴

拇指按揉太冲穴1~2分钟,此穴是肝经的特效穴位,经常按摩能够养肝益肾,治疗视疲劳及其引起的头痛、心情烦闷等症状。

眼保健穴

眼保健穴位分为近端和远端穴位,在眼睛周围和近处的穴位称为近端穴位;在躯体、四肢等部位的穴位称为远端穴位。常见又容易找到的近端有四白、承泣、攒竹、鱼腰、丝竹穴等。譬如说,眉毛上就有3个很好用的护眼穴位,古人觉得眉毛如鱼,攒竹穴在两眉头塌陷中;鱼腰穴在眉毛中点塌陷处;眉毛尽处则是丝竹穴。精彩推荐:眼睛疲劳怎么缓解 试试喝杯茶

厉兑穴

拇指掐按厉兑穴3~5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厉兑穴属足阳明胃经,可醒脾健胃,促进脾胃之升清降浊和运化食物的功能,缓解视疲劳。

耳穴

经常按摩耳穴,对保护视力也有较大帮助。方法是用拇指和食指拿捏耳垂(女性佩戴耳环的位置),轻轻地揉按即可。

合谷穴

拇指、食指捏拿合谷穴2~3分钟,以感觉酸胀为宜。合谷穴可通经活络、疏风解表。此法能疏通头部经络,缓解疼痛,从而缓解视疲劳。

相关推荐

胃胀怎么排按摩

中脘穴 胃胀:前正中线上,肚脐上4寸位置。胸骨下端与肚脐连线的中点即为本穴。 按摩方法:仰卧,用两手指尖并拢,重叠在其腹部,配合吐的节奏,用力缓慢进行指压,同时配合腹部按摩。 刺激本穴可以调节消化机能。 脾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位,按摩者将双手掌按在其背部,以拇指同时指压左右穴位。并同时对其正下方的胃俞穴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指压。 刺激脾俞穴、胃俞穴可以促进肠胃功能与胃液的分泌,特别是对于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足三里穴

改善皮肤的穴位

1、改善皮肤的穴位:攒竹穴 晚上没睡好,第二天眼睛肿胀更显疲惫感,脸色也不好,没有光泽。按摩攒竹穴位可以疏通经络,加速面部淋巴循环,提神醒脑的同时缓解浮肿。按摩时用手指稍微用力按摩,感到酸痛即可。 2、改善皮肤的穴位:迎香穴 通过对迎香穴的按摩,有助于调整脸色,焕发健康光彩。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与直视时的眼睛呈垂直连线 功效:按摩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对于因身体不适引起的面色蜡黄有显着的调节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来回推动,刺激穴位。每次约1分钟,推荐睡前进行。除了

腹胀原因有三 解除腹胀揉三穴

家长们带孩子去医院找儿科大夫看病时,大夫常会撩起孩子的衣服,敲敲孩子的肚子,这时大多会听到“咚咚”的响声。大夫会告诉家长“你的孩子肚子胀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肠胃内集聚了过多的体,就像吹球一样,孩子的肚子被“吹”大了,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推拿科主任医师高清顺说,从中医来讲这属于滞。胃肠属腑,以通降为宜,滞则通降障碍,发生胀、痛等症状。 腹胀原因三方面 要问肚子里的体从何而来呢?高清顺说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食物本身含,比如可乐、雪碧等碳酸饮料。有的孩子碳酸饮料一下喝得太多,其释放的二氧化

胃胀中医治疗

1.腹部穴位按摩 用中指分别按揉中脘、神阙、海、关元穴,每穴1~3分钟,以感觉温热舒畅、打嗝或排为好。 2.掌摩腹部 以掌心置于胃脘部或脐周,沿顺时针方向摩腹3~5分钟,以透热为度。然后稍用力下压腹部10~20次。 3.点穴 点按内关、足三里、三阴交、太冲、丰隆等穴。每穴1~2分钟。点按后宜用揉法,避免血积聚。 4.热敷 腹部发凉、腹胀、便溏、喜暖喜按者可用热水袋、热水瓶等发热的物体置于腹部,以温经散寒,促进胃肠蠕动,加速体排泄。 5.灸法 用燃烧的艾条或艾灸盒对准相关的穴位,进行熏烤,或用姜片置

上班族眼睛疲劳的按摩穴位有哪些

眼疲劳是一种眼科常见病,它所引起的眼干、眼涩、眼酸胀,视物模糊甚至视力下降直接影响着人的工作与生活。眼疲劳主要是由于人们平时全神贯注看电脑屏幕时,眼睛眨眼次数减少,造成眼泪分泌相应减少,同时闪烁荧屏强烈刺激眼睛而引起的。它会导致人的颈、肩等相应部位出现疼痛,还会引发和加重各种眼病。 中医推荐在用眼一两个小时的时候经常对自己的眼睛进行按摩可以有效的保护眼睛的。 1、按摩、揉按眼保健穴 眼保健穴位分为近端和远端穴位,在眼睛周围和近处的穴位称为近端穴位;在躯体、四肢等部位的穴位称为远端穴位。常见又容易找到的近端

总是胃胀可以按按这四个穴

太白穴 如果吃饭的时候总觉得刚吃一点就胃胀,甚至还不断打嗝,有想呕吐的感觉,不妨在平时多按太白穴。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对调理脾虚弱有好处。它在足内侧缘,第1跖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另外,常按太白穴还能缓解运动后肌肉酸痛感。 内关穴 专家介绍内关穴属心包经,除益安神,还有和胃降逆、宽胸理之功,常按摩内关穴,对缓解胃部胀有一定作用。 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具体来说,就是将右手三个手指头并拢,把三个手指头中的无名指,放在左手腕横纹上,这时右手食指和左

按摩九个养生穴位轻松赶走疼痛

按摩九个养生穴位 轻松赶走疼痛 来源:养生之道网编辑:童天元 发表时间:2014-05-16 16:13养生导读:中医按摩的历史悠久,在远古时期,中国就有推拿医疗的活动。它是一种很不错的养生保健方式,能有效的祛除身上的一些疾病和病痛,而且推拿按摩经济简便,因为它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且平稳可靠,易学易用,无任何副作用。正由于这些优点,按摩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下面中医向大家推荐一些最常用的保健穴位,自己没事儿的时候可以常按一按,可有病治病,无病防

胃胀按摩快速缓解 脾俞穴

位置:位于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正中线旁开1.5寸处取穴。 按摩方法:患者俯卧位,按摩者将双手掌按在其背部,以拇指同时指压左右穴位。并同时对其正下方的胃俞穴也以同样的方式进行指压。 刺激脾俞穴、胃俞穴可以促进肠胃功能与胃液的分泌,特别是对于因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女性痛经的对症按摩方法

痛经的根源在于子宫,因此,按摩法治疗痛经的方向主要有2个:一是止痛,这属于治标;二是改善子宫功能,这才是治本。由于痛经发生时,疼痛的部位并非一处,所以,可以根据痛处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按摩。例如,按摩太冲穴对于痛经引起的各处疼痛均有一定的效果;按摩血海穴对于下半身的疼痛有较明显的缓解作用;应对剧烈的腹痛,可以考虑按摩子宫穴。在改善子宫功能方面,最直接的一个穴位就是子宫穴。需要注意是,如果经期疼痛难忍,最好不要采用按摩疗法,可在平时按摩,以预防痛经。推荐穴位 掌揉海穴 位置:肚脐下约2横指宽处。 按

经常按摩这6大穴位调出好肠胃

1海穴 作用:有温养和强身的功效。 位置: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 按法:按摩时以顺时针方向。 2内关穴 作用:消除胃胀,胃痛时按摩还可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 位置:位于手腕正中,距离腕横纹约三横指处。 按法:如果胃痛发作,可以按200次。 3四缝穴 作用:消宿食、化积滞。使用四缝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 位置:它不是单一的某个穴位,而是四个穴位的合称,分别位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一、第二指关节相交处的横纹中点。 按法:按摩时,采用坐或卧式,一般选用拇指或中指,以指腹按压穴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