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脊髓炎吃什么好
放射性脊髓炎吃什么好
1、秋梨白藕汁
原料:秋梨、白藕各适量。
做法:秋梨去皮核,白藕去节,切碎,以洁净的纱布绞挤取汁。不拘量,频服代茶饮。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润燥,治疗肺热津伤,津液不足之痿证。
2、炒黄豆芽
原料:黄豆芽适量,素油、食盐少许。
做法:先将素油烧热,黄豆芽、食盐放锅内翻炒即可。
功效:清热利湿,治疗湿重于热之胸脘痞满、舌苔白腻、肢体痿软者。
3、猪油蜜膏
原料:猪油100g,蜂蜜100g,党参300g,白术300g,玉竹300g。
做法:将党参、白术、玉竹放锅中加水适量,煎沸30分钟取煎液,反复取煎液3次,再将其液熬浓缩为稠糊状。猪油、蜂蜜分别用小火煎煮至沸,晾温,与稠糊状药液混合调匀即可用之。每次食用1汤匙,每日2次。
功效:补气养血,滋阴润燥,用治脾气虚弱之痿证兼有口干、舌红、便秘等脾阴虚证者。
伽玛刀的副作用
一、伽玛刀副作用,允许范围内的并发症
伽玛刀治疗后,一般会引起咳嗽、轻度腹泻、厌食、恶心、呕吐,引起发热,血象下降骨髓抑制等,免疫功能也会下降,肿瘤病人放射区的皮肤会痒痒,严重的会脱皮、糜烂、渗出。当然还有一些放射性损伤,如放射性脊髓炎、放射性脑炎,当然这发生的几率较小。
二、伽玛刀副作用,可有效降低
伽玛刀治疗是利用伽马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办法,只要治疗方案科学规范,一般不会杀死病灶周围正常细胞,效果集中,伽玛刀和普通放疗相比较,定位准确,射线剂量小,对正常组织损伤小,可以把放射性损伤降到最低。
三、伽玛刀副作用,可通过新一代技术降低
伽马刀已经发展到第五代,即陀螺刀技术,具备CT、MRI的图像融合功能,可以做到双定位,分三次聚焦,使得靶区更加精准,扇面放射野有效降低副作用。病人是可以耐受的,而且经验丰富的会根据病人出现的副作用的大小做出相应的调整。
脊髓空洞症的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罕见。
1.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本病常伴有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等其他先天性异常支持这一看法。
2.脊髓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
3.机械因素因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央管,致使中央管扩大,并冲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4.其他如脊髓肿瘤囊性变、损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软化脊髓内出血、坏死性脊髓炎等。
脊髓空洞症的病因是什么
1、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本病常伴有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等其他先天性异常支持这一看法。
2、脊髓血液循环异常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
3、机械因素。因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央管,致使中央管扩大,并冲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4、其他。如脊髓肿瘤囊性变、损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软化脊髓内出血、坏死性脊髓炎等。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
急性脊髓炎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在10~19岁和30~39岁有两个发病高峰。其年发病率在1~4/100万。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各种职业均可发病,以农民多见,全年散在发病,冬春及秋冬相交时较多。
急性脊髓炎的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起病时可有低热、病变部位神经根痛,肢体麻木乏力和病变节段束带感;亦可无其他任何症状而直接发生瘫痪。大多在数小时或数日内出现受累平面以下运动障碍、感觉缺失及膀胱、直肠括约肌功能障碍,运动障碍早期为脊髓休克表现,一般持续2~4周后,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活跃,出现病理反射。脊髓休克期的长短取决于脊髓损害严重程度和有无发生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压疮等并发症。脊髓损伤严重时,常导致屈肌张力增高,下肢任何部位的刺激或膀胱充盈,均可引起下肢屈曲反射和痉挛,伴有出汗、竖毛、尿便自动排出等症状,称为总体反射,常提示预后不良。随着病情的恢复,感觉平面逐渐下降,但较运动功能的恢复慢且差。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早期表现为二便潴留,后随着脊髓功能的恢复,可形成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大多数脊髓炎患者在起病后8周内症状开始恢复,至3~6个月后恢复速度开始减慢,其中三分之一的患者不遗留后遗症,三分之一的患者遗留中等程度后遗症。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遗留严重后遗型。
急性脊髓炎病程一般为单向,但是在一部分患者中,急性脊髓炎为其首发症状,病灶继而可以累及到视神经,大脑白质或再次累及脊髓,从而演变为视神经脊髓炎,多发性硬化或者复发性脊髓炎。
放射性脊髓炎有哪些症状
1、早期短暂型:在放射治疗后经大约3个月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表现为主观的感觉症状和很轻微的客观感觉障碍,而经过3个月左右以后逐渐缓解。
2、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型:表现为上、下肢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征象,出现肢体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可能与脊髓前角细胞选择性损害有关。
3、急性截瘫或四肢瘫型:在放射治疗后经一定时间的潜伏期急性发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发展到瘫痪顶峰,以后病情稳定,可能由于血管性病变引起。
4、慢性进展性:放射性脊髓病此型最常见。潜伏期为3个月至5年,平均18个月。通常为隐袭发病,但亦可在潜伏期后急性发病。最早的症状以感觉异常最常见,患者诉说手足麻木或虫爬、蚁走或针刺感。往往自颈部沿脊柱向肢体放射,在颈部屈伸动作时可加重,即低(仰)头触电征(Lhermitte征)。颈项与肩部可有疼痛,后出现一个或多个肢体的无力或瘫痪,进展性的感觉丧失,约1年后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查体可示脊髓部分性损害、半切综合征或横贯损害。不论何种损害主要病变定位应在被照射的脊髓节段之内。
脑脊液检查椎管通畅,可有蛋白轻度增高。脊髓MRI可见有脊髓肿胀,病变多呈长、条片状的稍长或长T1、长T2信号,部分病例病灶强化,强化病灶位于脊髓边缘(白质内)或以边缘为主。
依据放射性照射有关的病史及脊髓病变的表现,诊断不难。
骨髓空洞症的病因
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和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罕见。
1.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
本病常伴有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等其他先天性异常支持这一看法。
2.脊髓血液循环异常
引起脊髓缺血,坏死,软化,形成空洞。
3.机械因素
因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向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央管,致使中央管扩大,并冲破中央管壁形成空洞。
4.其他
如脊髓肿瘤囊性变、损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软化脊髓内出血、坏死性脊髓炎等。
脊髓空洞症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脊髓空洞症是因为各种先天或后天因素诱发产生的进行性脊髓病的脊髓空穴样膨胀,临床现象为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节段性肌肉萎缩和传导束性运动、感觉及局部营养障碍。病变累及延髓者称为延髓空洞症。对于脊髓空洞症确切病因目前没有找到,它可分为先天发育异常性、继发性脊髓空洞症两类,后者少见。
1、胚胎细胞增殖:脊髓灰质内存在残留的胚胎细胞团缓慢增殖,中心坏死液化带来空洞。
2、先天性脊髓神经管闭锁不全:该病常常会出现脊柱裂、颈肋、脊柱侧弯、环枕部畸形等其它先天性异常。
3、机械因素:由于先天性因素致第四脑室出口梗阻,脑脊液从第四脑室流往蛛网膜下腔受阻,脑脊液搏动波向下冲击脊髓中心管,导致中心管少数扩大,且冲破中心管壁带来空洞。
4、其他:如脊髓肿瘤囊性变、损伤性脊髓病、放射性脊髓病、脊髓梗死软化、脊髓内出血、坏死性脊髓炎等。
不出汗病因
(1)先天性汗腺发育不良或汗腺缺乏,可表现为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2)某些皮肤病,例如严重的鱼鳞病、硬皮病、麻风病、放射性皮炎、皮肤萎缩等,可引起限局性无汗。
(3)神经损伤,例如横贯性脊髓炎、小儿麻痹、截瘫,以及交感神经、延髓、桥脑的局部损伤,均可引起全身性或限局性无汗。
(4)某些内脏疾患,如糖尿病、尿崩症、慢性肾炎、粘液性水肿、恶性肿瘤等,此外,维生素A缺乏等,也可引起全身性无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