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养生!防病养生的5个关键点,一定要记住! 4、暑湿:让你肢体困重
大暑养生!防病养生的5个关键点,一定要记住! 4、暑湿:让你肢体困重
大暑时节,雨水逐渐增多,湿邪最易乘机而入。
暑湿侵害人体会出现口中黏腻、头昏脑涨、肢体困重等症状,不仅皮肤感觉黏黏的,连内脏也黏滞起来,这就导致有些人出现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口中黏腻等不适,甚至旧病复发。
1.运动微出汗。适当出汗有助驱除体内多余的湿气。年轻人步行、慢跑,老年人打太极拳,都是出微汗适合的运动。
2.睡前泡泡脚。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加速湿气排出,缓解下肢水肿,还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3.来杯香荷饮。香薷10克,荷叶10克(或鲜荷叶30克),陈皮10克,薄荷5克,先将香薷、荷叶、陈皮三味药煎煮30分钟,再加入薄荷煮5分钟即可,可加适量白糖调味,代茶饮,能消暑祛湿。
小满养生
夏天,指阴历4月至6月,即从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间包括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等六个节气。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说到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则应该是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那么,步入5月,马上进入小满,我们在小满节气又要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
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大暑养生禁忌事项有哪些
忌大量食用生冷瓜果
中暑的人大多属于脾胃虚弱,如果大量吃进生冷瓜果、寒性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使脾胃运动无力,寒湿内滞,严重者则会出现腹泻、腹痛等症状。
大暑养生禁忌事项2:
忌吃大量油腻食物
中暑后应该少吃油腻食物,以适应夏季胃肠的消化功能。如果吃了大量的油腻食物会加重胃肠的负担,使大量血液滞留于胃肠道,输送到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人体就会感到疲惫加重,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
大暑养生禁忌事项3:
忌大量饮水
中暑的人应该采取少量、多次饮水的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不止。因为,大量饮水不但会冲淡胃液,进而影响消化功能,还会引起反射排汗亢进。结果会造成体内的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严重者可以促使热痉挛的发生。
大暑养生禁忌事项4:
忌单纯进补
人们中暑后,暑气未消,虽有虚症,却不能单纯进补。如果认为身体虚弱急需进补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进补过早的话,则会使暑热不易消退,或者是本来已经逐渐消退的暑热会再卷土重来,那时就更得不偿失了。
大暑节气起居养生 大暑时节要防暑
此时气候炎热,暑气逼人,心气容易亏损,是中暑的高危期。如果身体出现明显乏力、头晕、心悸、胸闷、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口渴、恶心等症状时,应立即进行急救处理。如果需要外出.应尽量避开高温时段。
六个坏习惯会让湿气找上你
“风、寒、暑、湿、燥、火”这致病的六淫邪气中,杀伤力最强的是湿邪。春季温暖也潮湿,正是湿邪泛滥的季节。除了气候原因,一些不正确的生活习惯也会让湿气乘虚而入,危害健康。那么,春季湿气重怎么办?
六个习惯会让湿气找上你
1、睡不够
从中医角度来说,睡不够就是脾虚的症状,睡好觉也能让我们的身体更轻盈。建议每天晚上11点前就睡觉,每天增加一些运动会让你的睡眠质量更高。
2、口味重
肠胃功能好坏关系到营养及水分代谢,最好的方式就是适量、均衡饮食。油腻、过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甜食油炸品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反应。
3、爱吃凉
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冰激凌或凉性蔬果,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因此不易过量食用,烹调时最好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4、喝大酒
这是加重“湿毒”的关键因素,从中医上来讲,酒助湿邪,因此酒精尽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浇愁。
5、老坐着
久坐会使人的脑供血不足,导致脑供氧和营养物质减少,加重乏力、失眠、记忆力下降等,还会引发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头疼、头晕。
6、运动少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大的表现。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久而久之,身体还可能出现疾病。适当运动,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进身体器官协调运作,加速“排湿”。
大暑养生!防病养生的5个关键点,一定要记住! 2、暑热:让你咽痛失眠
大暑时节,气候炎热,人们更容易“上火”,出现咽痛、烦躁、失眠等不适。再加上人们汗出过多,使得体内的水分丢失增加,还会有口渴喜饮、唇干舌燥、尿赤短少等表现。
1.吃苦味。苦味食物都属于寒凉性质,具有清热泻火、燥湿健胃的功效,特别适合于在炎热的夏季食用。
苦瓜的“苦”,是营养的关键和精髓!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有清热解暑、清心除烦的作用。如果发现自己身上长痱子,就可以在餐桌上加入苦瓜。
2.煲水鸭。大暑老鸭胜补药!鸭肉能够去热清火、消暑。教你一道冬瓜水鸭汤。
准备1只水鸭,连同冬瓜、葱、料酒、姜等放入锅里加水,用大火把水烧开后,再改小火煲两个小时左右,然后加入食盐即可。
白领养生记住四个关键数字
白领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每天花了一天的时间在办公室里,夏天吹冷气,冬天不用受寒冷,总之环境是非常舒适。但是,环境舒适了,却不等于身体健康状况好了。要怎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呢?中医专家为白领开出了很简单的养生宝典:养生调理需要“四三二一”,即每天“至少保持40%以上好心情”、“30%时间需要动起来”、“一日至少二餐要做到搭配合理”、“只有10%可能需要药补等配合”。
每天保持40%以上的时间处于好心情的状态
“心情差”,被认定是百病的“催化剂”。白领人群中存在着许多“心情差”理由,中医认为这是所谓情志不畅,肝气郁结,郁而化火,进而直接导致体质下降。
因此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及时疏解心里的烦恼和不快,学习乐观处世的态度。注意心理的调节,正确对待各种事物与矛盾,培养多种兴趣,使自己拥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心境。
一天30%时间需要动起来
白领久居高楼大厦,往往室内空气流通差,室内温度高,相对干燥,易于引起阳热偏旺之体。多做户外活动,有助于改善以脑力为主的现代都市人多方面机能,稳定或改善“内环境”;同时控制体重,消耗能量,减少多种现代病的元凶肥胖症发生。
每天“30%时间需要动起来”,多动提高体质,从脑力到体力的转换,缓解压力,减轻人体的疲劳度;也可保暖御寒,杜绝病源。很多疾病都是从不注意气温变化引起,重视健身可避免受寒,有效防止呼吸道疾病、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反复,颈椎病、慢性胃炎、肠功能紊乱等也能得到有效的改善。
日至少二餐要做到搭配合理
白领养生同时需要从饮食调节着手。“一日至少二餐要做到搭配合理”,饮食养生方法,宜清淡为好,多食绿叶菜,尤其是具有清凉作用的蔬菜如芹菜、马兰头、蓬蒿菜等。并可补充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有内热的表现,可以吃一些清火的食物。另外,要多吃些含钙食品及新鲜蔬菜和水果。饮食要有节制,不暴饮暴食,平时饮食以清淡为宜。
常饮淡淡的当年绿茶或花茶不失为一个好习惯,它也有解郁防癌功效;经常食用一些坚果类食品,如松仁、腰果等也有较好疗效。
只有10%的白领可能需要药补
专家指出,进补,不失为养生的一个途径。白领的生活压力和劳动强度都很大,精神紧张脑力透支,同时众多的应酬,无度的烟酒嗜好,长期不足的睡眠及休息,均可造成人体的各项生理机能大幅度变化,抗病能力下降,从而使机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因此可服用中医膏方进行全面整体的调理。
但白领人士“只有10%可能需要药补等配合”,天冷的时候,掌握自己的体质特征,正确地选用人参、冬虫夏草、燕窝等高级营养品。要遵循医师的指导,不要盲目长期使用。也可以到医院开一料膏方,服用,可取得存养精气,放益来年的作用。
夏季中医养生小常识
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里阳气最盛的季节,气候炎热而生机旺盛,对于人来说,此时是新陈代谢旺盛的时期,人体阳气外发,伏阴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且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毛孔开泄,而使汗液排出,通过出汗,以调节体温,适应暑热的气候。在谈到夏天如何养生时,汪绮石在《理虚元鉴》里指出:“夏防暑热,又防因暑取凉,长夏防湿”,这里再清楚不过地指明了夏季养生的基本原则:在盛夏防暑邪;在长夏防湿邪;同时又要注意保护人体阳气,防止因避暑而过分贪凉,从而伤害了体内的阳气,即《黄帝内经》里所指出的“春夏养阳”,也就是说,即使是在炎热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独发于夏季。中医认为,暑为阳邪,其性升散,容易耗气伤津。这是它的病理特点。暑邪侵入人体,常见腠理开而多汗,汗出过多导致体液减少,此为伤津的关键,津伤时,即见口渴引饮、唇干口燥、大便干结、尿黄心烦、闷乱等症。如果不及时救治,开泄太过,则伤津可以进一步发展,超过生理代偿的限度必然将耗伤元气,此时可出现身倦乏力、短气懒言等一系列阳气外越的症状,甚至卒然昏倒,不省人事、而导致死亡,由此观之,夏季防暑不可等闲视之。
湿为长夏之主气,在我国不少地方,尤其是南方,既炎热又多雨。人们所说的湿病就多见于这个季节。这个季节里空气中湿度最大,加之或因外伤暴露,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处潮湿,以至感受湿邪而发病者最多。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粘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这是湿邪的病理特征。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为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临床可见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温。尤其是脾气升降失合后,水液随之滞留,常见水肿形成,目下呈卧蚕状。
中医还认为,湿邪重浊,故外感湿邪后多有身重倦困,头重如裹等症状。又因湿邪粘滞,病损往往着而难易,若其侵犯肌肤筋骨,每每既重且酸,固定一处,故有“著痹”之称。一般他说,湿邪为病,病程较长,如湿温病,常有如油入面难分难解之临床特征。风湿夹杂,侵犯肌肤,关节所形成的风湿痹症则往往反复发作。内湿病常见其病理性产物多呈秽浊不洁之物,如皮肤病变之渗出物,湿热带下之分泌物,质粘而腥臭。因此,人们常称湿为“有形之邪”,其性秽浊。
由于湿的形成往往与地之湿气上蒸有关,故其伤人也多从下部开始。临床所见之下肢溃疡,湿性脚气,带下等症往往都与湿邪有关。
“又防因暑取凉”,这是告诫人们在炎热的夏天,人们一定要注意保护体内的阳气,正如《黄帝内经》里所说:“春夏养阳”,那么,在夏天又怎样注意保护阳气呢?
首要的一点是,人们不能只顾眼前舒服,过于避热趋凉,如在露天乘冷过夜,或饮冷无度,致使中气内虚,从而导致暑热与风寒之邪乘虚而入。在乘凉时,要特别注意盖好腹部,不少农村地方喜穿“兜肚”,是很符合养生之道的。《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亦指出:“不得于星月下露卧,兼使睡着,使人扇风取凉。”这些都是宝贵的养生经验,符合夏季“养阳”的精神。夏季养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养阳气,关键在于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这样机体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
其次要谨防冷气病:所谓冷气病,是指由于人们久处冷气设备的环境下工作和生活时所患的一种疾病。轻者面部神经痛、下肢酸痛、乏力、头痛、腰痛、容易感冒和不同程度的胃肠病等;重者会出现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秋季五个信号暗示身体湿气重
秋来夏未走,气候偏湿,加上夏季吹空调、喝冷饮等行为也让身体积累了湿气,所以容易出现油光满面、精神困倦、皮肤出疹等状况。小编提醒你,不想被“湿气”困扰,日常要注意祛湿,下面几款汤水,就可以帮你祛湿养颜。
夏末秋初,身体容易积湿,想要摆脱这些恼人的小状况,赶紧为自己煮几款美味汤水,祛湿又养颜。
秋来“夏”未走,身体要祛湿
漫长夏季身体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而且时刻不离冰镇饮料、冰淇淋等解暑之物,“冰不离手”的生活都容易使人的脾胃受寒,并让身体湿气积累。
虽然已经进入立秋节气,但是炎夏的暑气还没有完全散去。当下气候特点是偏湿,脾在体内是一个喜燥恶湿的脏器,因而其运化功能容易受到伤害,进而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此阶段养生重在防“湿”。
身体湿气重的5个表现:
1、总觉得身体沉重,浑身不清爽,腿像灌了铅;
2、满面油光,毛孔粗大;
3、舌苔很厚;
4、大便黏腻,马桶总冲不干净;
5、体型肥胖,大腹便便。
春季养生抓住三个关键点
一是要重视调畅情志;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喜调达,恶抑郁,情志不畅有两种倾向,一是阳气升发太过,春天肝气生发,但素体肝阴虚,肝火旺的人容易升发太过,肝在情绪主怒,所以很多女性会在春季出现火气渐长,爆发指数增加,应注意调控情绪;二是注意升发不及,出现情志抑郁,有些地方清明时间阴雨连绵,路上行人欲断魂,很容易出现女子怀春(伤春)的情况,这是肝气抑郁,阳气升发不足的表现,还是要条畅情志,多想开心的事,“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与朋友畅谈美好前景,要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积极向上。多听笑话,多看喜剧,保持情绪良好,所以调畅情志在春季尤为重要。
二是要早起锻炼身体,
春季一定要早起,不能赖床偷懒,而且要活动,运动时要穿宽松的衣服,动作要舒展,象八段锦、扩胸运动等。中医认为动则生阳,活动可以使气血流畅,阳气升发,情绪自然容易条畅。
三是要防风邪侵袭人体,
春季气候多变,乍暖乍寒,又多风邪,是风湿类疾病,关节疼痛疾病的多发季节,所以要适时增减衣物,预防风邪侵袭。常见问题:
1、据说有一些穴位按摩的手法可以达到养肝的目的,具体该怎么做呢?
可以按揉太冲穴,擦两胁,敲胆经。太冲(足大趾和二趾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推揉期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说到中医养生,
2、我们很自然地会想到药膳。春季有什么防病的药膳可以推荐呢?
春天我们在饮食上宜清淡,多吃含汁液多的食物,如莲藕、菱角、茭白、百合、山药等,多吃芽类食物如豆芽、香椿芽、花椒芽,少吃辛辣、油炸,容易上火的食物。
推荐药膳如:茵陈菠菜豆腐皮凉拌,或做馅蒸包子,可以清肝胆湿热,通利肠胃,口苦口干便秘者食用。
西芹百合杏仁,有清肺养阴,润燥止咳的作用。
3、春天我们还需要防花粉过敏,过敏的人很多,怎么防呢?
过敏有轻重程度的不同,与人的体质有关,与环境密切相关,调理体质、调节免疫功能,针灸有较好的作用,针刺或艾灸风池、上星、印堂、合谷、曲池、足三里、三阴交。中药成药有玉屏风散,过敏煎:防风、银柴胡、乌梅各10克,五味子、生甘草6克。艾灸足三里、肺俞。
4、春天万物复苏,还需要防旧病复发,这个怎么防呢?
象银屑病、牛皮癣等要少吃发物,香椿、香菜,牛羊肉、鱼虾蟹等海产品。还有春季多风,也是关节炎好发季节,要风寒,防感冒,受凉风后,及时用艾条灸风池、合谷,手指按压也有一定效果。
5、一到春天这个季节就特别容易犯困,请问大夫有没有缓解春困的小方法?
按时作息,保证适度睡眠;二要饮食清淡,不过食肥甘厚味,并减少饮食,春困与脾虚湿盛有关,要健脾利湿,多运动。三是用香料提神醒脑,用风油精、清凉油等涂抹太阳穴。
心火旺湿气重胃口差怎么办
暑气重导致心火盛易上火
应对关键:清毒降暑
暑气重、热毒盛易导致上火症状,如口干舌燥、口腔溃疡、心浮气躁、食欲不振等。而夏季昼长夜短,很多人会出现晚睡、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佳的情况,也容易带来心火。因此,夏季养生,首要的任务是要清热毒、降暑气。
饮食建议
夏季常见的清热降暑食物有冬瓜、绿豆、海带、苦瓜、猪血、菌类、胡萝卜、马蹄、西瓜等。此外,多食用苦味的食物、绿色蔬菜、含水分多的水果等,也有助于人体清热解暑。同时用一些常见的中药煮水当茶喝,例如菊花、金银花、莲叶等,特别适合这个季节。
湿气重导致精神差易困倦
应对关键:祛湿利水
夏日湿邪在南方地区十分常见,特别是七八月份,湿气重,雨水多。另外,酷暑时节,喜欢喝冷饮、吃凉菜,也容易导致湿邪侵袭,影响健康。
湿气重的人容易觉得精神不振、头部沉重、困倦渴睡,还有肢体困重麻木、肩膀酸硬、周身乏力等全身症状。湿气还会入侵脾胃,导致食欲不振、胃口差,进而一步加重精神不振。同时,很多湿气重的人还会表现出水肿、下肢浮肿等。
饮食建议:
多食具有祛湿功效的食物,如赤小豆、苡米、扁豆、淮山、芡实、莲子、胡萝卜、鲫鱼等。祛湿的另一个关键是增加水分排出体外,将湿邪带走。可以适当摄入利水的食物,如冬瓜、丝瓜、黄瓜、苦瓜、番茄、萝卜等,能够通畅小便,增加尿量,促进湿气排出体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