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脑缺血的症状表现及预防方法
详解脑缺血的症状表现及预防方法
病人突然发病,类似脑出血或脑梗塞的表现,一般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常使家人虚惊一场,但可以反复发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一般在1~5年内可能发生脑梗塞。而脑梗塞的病人中的1/3~2/3曾经发生过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由于负责供应脑部血液的动脉血管短时间医学上称“一过性” 供血不足,引起相应动脉负责供血的脑组织发生暂时性功能障碍。此病常常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头晕、眼花、眩晕、耳鸣、走路不稳,严重时意识模糊、双目失明或复视、单侧或双侧肢体无力与感觉异常、莫名其妙地摔倒、说话不流利等。
1、突然的、短暂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发作在24小时恢复,无后遗症; 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主要有:
(1)偏瘫、偏身麻木,感觉减退,视力障碍,球麻痹;
(2)眩晕、头痛、耳鸣、眼前发黑、面部麻木、四肢无力、饮水呛咳、说话不清。
以上诸多症状可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即完全恢复正常,少数病人持续到十几小时,但均在24小时内恢复正常。
2、反复发作 以上临床症状反复出现。
3、发病年龄 多在50岁以上,有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病史。
如此高危险的脑缺血该如何预防呢?发作频繁者,近期内发生脑梗塞的可能性很大,应积极治疗,防止发生脑梗塞。
(1)积极治疗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糖尿病、脑动脉硬化。
(2)抗血小板积聚药物,如潘生丁、阿司匹林肠溶片等
(3)改善脑循环,用西比灵、脑益嗪。
(4)其他如盐酸罂粟碱、维脑路通、中药都可选用。
(5)脑CT检查如有微小脑梗塞病灶的,按脑梗塞治疗。
(6)建议发作时或短暂发作后到医院进一步检查,然后针对病因治疗。
大脑缺血缺氧的症状 如何预防脑供血不足缺氧
1、少食肉:大量食用各类肉及其制品,会加重某些疾病或诱发脑供血不足缺氧,应当荤素搭配。
2、晒太阳:平常接受阳光的适当照射,有助身体储存大量的维素D有益牙齿与骨骼的健康。
3、雨中行:冒着霏霏细雨逛街或散步,绵绵细雨可洗涤尘埃,净化空气,增加空气中的负氧离子,有益肺与大脑的保健。
4、常唱歌:经常唱歌,有益健康长寿。饭后息:饭后稍作休息或卧床片刻,再去散步或做其他事情,更有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胃肠保养和肝脏功能的养护。
5、抬起胸:抬头挺胸,不仅令人有气质、看上去年轻而精力充沛,而且抬头有助于减轻骨疼,挺胸会减少脊椎的负荷。
6、静坐思:忙中偷闲,静下心来,每日静坐冥思1至2次,每次30分钟左右,排除杂念放松身心,有助于解除神经性头痛,降血压,防治脑供血不足缺氧。
老年脑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1)可逆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可逆性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它不同于短暂脑缺血发作,在于24h后临床症状尚未完全恢复,常伴有或大或小的梗死病灶,但尚未导致不可回逆的神经功能损害,或因侧支循环代偿较好,血栓溶解,脑水肿消退等原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3周以内完全缓解而不遗留后遗症。
老年脑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2)进展性卒中:脑血栓形成多属于此型,由于血栓逐渐发展,脑缺血,水肿的范围继续扩大,症状逐渐进展,由轻变重,直到出现完全性卒中,称为进展性卒中,常历时数天甚至数周。
老年脑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3)暴发型:少数脑血栓形成,发病急骤,累及颈内动脉主干,病人常很快昏迷,伴有脑水肿,颅内高压症状,完全性偏瘫,失语等,症状和体征很像脑出血,但CT扫描常能帮助鉴别,称为暴发型或类脑出血型。
(4)脑血栓形成一般多见于中年以上和老年人,60岁以上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病人最易发生,部分病人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如头晕,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等TLA症状,起病较缓慢,多在夜间睡眠中发病,次晨醒来才发现半身肢体瘫痪;部分病人白天发病,常先有短暂缺血发作症状,以后进展为偏瘫,脑血栓病人多数发病时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局灶征缓慢进展多在数小时或2~3天内达到高峰,少数病例脑梗死范围较大,或累及脑干网状结构,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同时合并严重脑水肿,也可伴有颅内高压症状。
老年人脑血栓的表现是什么
(1)可逆性脑缺血发作:又称可逆性脑缺血神经功能障碍,它不同于短暂脑缺血发作,在于24h后临床症状尚未完全恢复,常伴有或大或小的梗死病灶,但尚未导致不可回逆的神经功能损害,或因侧支循环代偿较好,血栓溶解,脑水肿消退等原因,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3周以内完全缓解而不遗留后遗症。
(2)进展性卒中:脑血栓形成多属于此型,由于血栓逐渐发展,脑缺血,水肿的范围继续扩大,症状逐渐进展,由轻变重,直到出现完全性卒中,称为进展性卒中,常历时数天甚至数周。
(3)暴发型:少数脑血栓形成,发病急骤,累及颈内动脉主干,病人常很快昏迷,伴有脑水肿,颅内高压症状,完全性偏瘫,失语等,症状和体征很像脑出血,但CT扫描常能帮助鉴别,称为暴发型或类脑出血型。
(4)脑血栓形成一般多见于中年以上和老年人,60岁以上有脑动脉硬化,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病人最易发生,部分病人发病前有前驱症状,如头晕,一过性肢体麻木无力等TLA症状,起病较缓慢,多在夜间睡眠中发病,次晨醒来才发现半身肢体瘫痪;部分病人白天发病,常先有短暂缺血发作症状,以后进展为偏瘫,脑血栓病人多数发病时无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局灶征缓慢进展多在数小时或2~3天内达到高峰,少数病例脑梗死范围较大,或累及脑干网状结构,则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同时合并严重脑水肿,也可伴有颅内高压症状。
心脑血管栓塞怎么回事
1.脑动脉狭窄或闭塞
大脑由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供血,两侧颈内动脉供血占脑的总供血量的80%~90%,椎动脉占10%~20%。当其中一条动脉发生足以影响血流量的狭窄或闭塞时,若是侧支循环良好,可以不发生临床缺血症状,如果侧支循环不良,或有多条动脉发生足以影响血流量的狭窄时,则会使局部或全脑的脑血流(CBF)减少,当CBF减少到发生脑缺血的临界水平[18~20ml/(100g·min)]以下时,就会产生脑缺血症状。
2.脑动脉栓塞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除可造成动脉管腔狭窄以外,在斑块上的溃疡面上常附有血小板凝块、附壁血栓和胆固醇碎片。这些附着物被血流冲刷脱落后形成栓子,被血流带入颅内动脉,堵塞远侧动脉造成脑栓塞,使供血区缺血。
3.血流动力学因素
短暂的低血压可引发脑缺血,如果有脑血管的严重狭窄或多条脑动脉狭窄,使脑血流处于少血状态时,轻度的血压降低即可引发脑缺血,例如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休克、颈动脉窦过敏、直立性低血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等。
4.血液学因素
口服避孕药物、妊娠、产妇、手术后和血小板增多症引起的血液高凝状态;红细胞增多症、镰状细胞贫血、巨球蛋白血症引起的黏稠度增高均可发生脑缺血。
便血症状预防更重要
护理肛门周围皮肤
保护肛门及其周围和干燥,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宜轻柔,以减少机械性刺激。便后用碱性肥皂与温水冲洗肛门及周围皮肤,减少酸性排泄物、减少酸性排泄物、消化酶与皮肤接触从而减少局部的刺激和不适,必要时涂抗生素软膏以保护皮肤的完整。
注重饮食营养调理
由于腹泻便血,长期过少和吸收营养不良等因素,患者可能有缺铁,叶酸缺乏或贫血,应给予适量补充。一般可经口服或注射补充,运用益气健脾、养血补肾中药也可达增加体质和补充营养的目的,但不要滥补,要辩证用药。长期腹泻者,要补充钙及镁,锌等微量元素。
调理水电解质水平
重度患者由于大量腹泻、发热、容易有脱水,水盐代谢紊乱和低钾的症状出现,尤其是用大量激素治疗时,尿钾排除增加,更容易导致低血钾,而低血钾可诱发中毒性肠扩张。因此,患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更要注意药后反应。
脑梗的前兆有哪些方面
1短暂性视力障碍:阵发性发作视物模糊或视野缺损,脑梗塞的症状预兆多在一小时内自行恢复。这是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分枝动脉因脑血流量减少引起闭塞所致,但尚未出现脑神经征象,可视为较早期脑梗塞预报信号。
2频频打呵欠:这是脑动脉硬化逐步加重,管腔愈来愈窄,脑缺血缺氧日甚所致。据统计,脑梗塞的症状预兆在脑梗塞发作前5—10天内,频频打呵欠者,可达80%。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一信号。
3扭颈手麻症:多发生头转向一侧刮胡子时,突感手指无力,剃刀落地,有的说话不清,1—2分钟后恢复。这是因为转头时,引起已经硬化的颈动脉扭曲,加重了狭窄的结果。这一现象,足以告诫人们,脑梗塞可随时发生。
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出现一过性偏瘫或单瘫,脑梗塞的症状预兆可能伴有失语,但持续时间短,多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这表明已经有轻度脑梗塞。可把它当作是进展性或完全性脑梗塞的先兆。
5老年人血压波动剧烈或激增:头痛头晕耳鸣加重,精神紧张或神疲嗜睡等症状,表示有可能发生出血性中风。
在上面的文章里面我们介绍了什么是脑梗,我们知道脑梗对于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要做好对于脑梗的预防工作,上文为我们详细介绍了脑梗前兆的多个方面,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定的帮助。
脑缺血的预防
1、一级预防(指未发生卒中前预防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
2、控制好血压。戒烟,戒酒,有中风家族史和其他血管危险因素的人定期查血小板聚集功能。
3、二级预防(指发生卒中后预防复发)。主要服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同时仔细寻找病人中风的危险因素。
4、控制脂肪的摄入,饮食忌过咸,过甜。脑缺血是脑暂时性的血液供应不足,俗称“小中风”。表现为突然发生的,持续几分钟至几小时的某一区域脑功能的障碍,可在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不留神经功能的缺损。好发于中年以后,发作频率因人而异,可24小时发作数十次,也可以几个月发作1次,每次发作的临床表现大多相似,是由于同一脑动脉供应区的反复缺血所致。缺血的原因大多认为是脑小动脉的微栓塞造成,栓子破碎溶解后,缺血即改善。临床上将本病分为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