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可以把背刮薄吗
刮痧可以把背刮薄吗
并不能。
刮痧使用特定材质的刮痧板,在身体的特定穴位,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有活血透痧、驱邪排毒的功效。而背部想要变薄,需要矫正形体姿势和减轻自身体重,这都是刮痧无法达到的。
后背刮痧要怎么刮
1.选择合适的工具
一 般而言,凡是边缘钝而圆滑者均可,梳子、瓷汤匙、刮痧板(材质也须讲究)。但要注意厚薄与大小,太厚刮不出痧,太薄容易伤及皮肤;其大小一般以小于成人手 掌,容易抓握、使力为原则。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有药水或润滑油,才不会伤到肌肤;润滑物可选专用药水,或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或含红花、川芎、当归 等配方的刮痧膏,或直接用红花油、麻油,甚至水也可以。
2.刮痧部位与顺序
刮痧手法及操作顺序各家不同,通常只刮觉得不 适的对应部位,譬如中暑或胃肠、腹部不舒服,就刮其相对应的部位,但大多数都刮背部和四肢,尤其女士很少刮前胸;其他如头颈部、腹腰部等也可以刮。通常刮 痧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向顺刮,不可来回重复刮。通常刮背部夹脊穴(或称「督脉」,或中枢神经)时,宜由后脑勺最突出的枕骨、大椎穴一直往下。 主风寒的胆经、膀胱经,则由双耳背面的高骨刮到肩膀。而刮腰部经络主肾,刮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部则主肝胆脾胃。
3.刮痧角度
用手握着刮痧板,厚边贴紧掌心、薄边与皮肤成四十五度,单向轻刮,不可成推、削之势;若要刺激深部,可与皮肤成九十度角垂直下压,但时间不宜过长。
4.刮痧力道
刮痧的力度犹如中药处方中的剂量,太轻或太重都不好;太轻没有效果,太重易使肌肉组织受伤。一般以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以能耐受的程度为限,一次的距离约刮五至十公分即可,刮到颜色不再变,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不适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力道大小还有补泻作用:一般而言,力量小、速度慢为「补」,力量大、速度快为「泻」;力量适中、速度适中或力量小、速度快,或力量大、速度慢为「平补平泻」。
5.刮痧频率
刮痧频率依需要及患者体质而有所不同,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钟为宜。初次刮痧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刮痧应间隔一至二周。
面部刮痧多是忽悠人
在常人的意识中,刮痧只是在背部操作的,然而近来“转移”到脸上的刮痧在白领中十分流行。记者在北京市三元桥附近一家规模较大的美容院看到,有不少上班族都来做这种能够美容、嫩肤的面部刮痧。
和其他的面部护理相比,面部刮痧的过程非常简单,仅需要十多分钟左右,先在脸上涂抹美白或保湿的香熏精油,按摩后用牛角刮痧板开始操作,先刮前额部,再刮两颧,最后刮下颌部。据美容师介绍,通过刮痧可以使血脉通畅,行气活血、梳通毛孔纹理、排出痧气等,长期坚持能改善暗疮、色斑、黑眼圈等皮肤问题。
听说有面部刮痧,专家略感吃惊,因为脸上的皮肤较细嫩、轻薄,并不适合刮痧。刮痧是对相关穴位的皮肤进行加力摩擦,在挤压时,表皮下表浅的毛细血管变脆,出现断裂,有轻微的出血点,这就是所谓的“出痧”,看起来皮肤呈红紫色,可能会造成皮肤的轻微损伤,为了减轻这种损伤,在刮痧时要涂抹刮痧油,一般来说,“出痧”会在几天后自己吸收、消失。
如果对刮痧的情况不了解,看看《刮痧》的电影也能知道,美国人就是看到小孩背部有青紫的“伤痕”,才认为孩子是受到了伤害,可见,刮痧后皮肤是根本不可能变得光滑细嫩的。
因此,刮痧的部位一般为后背、胳膊、腿部等肌肉厚实的地方,后背较为常见,在脊柱两侧背俞穴相对集中,背俞穴大都和脏腑有关,“脏腑之气输于体表”,通过刺激体表的这些穴位,达到调整脏腑的作用,这是刮痧的主要目的,当然,脏腑调和,血脉自然畅通,也可以让皮肤光滑细腻。
对于色斑、暗疮等“面子问题”,仅仅通过刮痧是不能完全解决的,还要分清问题的症型,如色斑是血脉不畅引起的、暗疮为湿热气滞等原因造成的,除了刮痧外,同时还应配合按摩、中药、饮食等进行整体调养,这需要有个过程。
刮痧可以缓解白领头疼吗
“阴暑”常发生在爱熬夜、少动的上班族,因其毛孔开合功能较差、血液循环不佳,又常处冷气房。刮痧可起到活血化淤、疏风解表、驱风清热作用,不过老人、小孩、孕妇不宜。另外,刮痧前应先用酒精消毒器具,接着清洁皮肤并涂抹乳液帮助润滑,同部位刮痧不可超过20下,刮完后应多喝温开水,能帮助血液循环。
刮痧不可天天刮,至少需间隔2~3天,出痧还没完全退也不要刮。此外,眼周、颈部前、鼻到嘴的三角地带、骨头处如手背,都不宜刮,而屁股和腹部作用不大,刮痧主要选经络汇集处,如背部、肩膀、四肢等。
这样刮最有效:
刮眉心治头痛:先在额头涂一层薄薄介质,再拿刮痧板从发际处由上往下刮至眉心正中间,重复20次。
功效:有助清热、散头风,缓解夏日头昏脑涨。
刮肩膀解僵硬:肩膀先涂一层薄薄介质,再拿刮痧板从颈肩交界处开始,刮至左肩头,刮20次换右边,也重复20次。
功效:缓解头昏、肩膀僵硬,提神。
刮手臂消暑热:手肘涂一层薄薄介质,弯曲手臂,横纹最末端为曲池穴,从此穴上方3指处往下刮20次,换手,重复20次。
功效:缓解暑热、头昏脑涨。
中医师指出,当上班族出现一些“阴暑”症状的时候,如果能够及时有效的结合中医刮痧,就能促进局部郁积在体表的热、气滞宣泄出来,最终达到缓解阴暑的症状的功效。
怎样选购面部刮痧板
一、形状
现在主要的形状款式:鱼形、S形、三角形、月形、长方缺口形
1、鱼形面部刮痧板
根据人体面部生理结构设计的面部专用刮痧板。长约12厘米,最宽约3.5厘米,最厚约0.3厘米。水牛角精制而成,外型似鱼,符合人体面部的骨骼结构,便于刮拭及疏通经络。
鱼形刮痧板常用两只,左右手各一只配合使用。面部刮痧是以鼻梁为中线,用刮痧板分别向左右两侧刮拭,从上到下,由内向外,先刮前额部,再刮两颧,最后刮下颌部。
2、S形美容刮痧板
用于脸部、颈部、手臂,也称美容刮痧板。
3、三角形头部刮痧
用于刮拭头部活跃大脑皮层,点按百会穴及四神聪穴等穴位,用于头部经络的疏通、加记忆和思维能力、帮助缓解不安与焦虑,同时刺激毛囊,减少脱发,激发毛发再生,促使白发变黑,具有美发护发的功效。
4、月形颈部刮痧板
用于四肢及颈部刮拭、穴位的打通;可通利关节、疏通盘脉,使四肢活动自如,抗寒抵暖。并可活跃颈部网络组织细胞,防止颈部皮肤下垂,减缓衰老。
5、方形背部刮痧板
用于背部的刮痧,排痧,疏通背部经络。作用于全身肌肉厚实部位,疏通经络,整气血可滋润全身肌肤亮丽,祛病强身,延年益寿。刮痧板一般加工为长方形,边缘光滑,四角钝圆。刮板的两长边,一边稍厚,一边稍薄。薄面用于人体平坦部位的治疗刮痧,凹陷的厚面适合于按摩保健刮痧,刮板的角适合于人体凹陷部位刮拭。一侧短边为对称的圆角,其两角除适用于人体凹陷部位刮拭外,更适合作脊椎部位及头部全息穴区的刮拭。
刮痧要领
1.选择合适的工具(器具)
一般而言,凡是边缘钝而圆滑者均可,梳子、瓷汤匙、刮痧板(材质也须讲究)。但要注意厚薄与大小,太厚刮不出痧,太薄容易伤及皮肤;其大小一般以小于成人手掌,容易抓握、使力为原则。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有药水或润滑油,才不会伤到肌肤;润滑物可选专用药水,或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或含红花、川芎、当归等配方的刮痧膏,或直接用红花油、麻油,甚至水也可以。
2.刮痧部位与顺序
刮痧手法及操作顺序各家不同,通常只刮觉得不适的对应部位,譬如中暑或胃肠、腹部不舒服,就刮其相对应的部位,但大多数都刮背部和四肢,尤其女士很少刮前胸;其他如头颈部、腹腰部等也可以刮。通常刮痧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向顺刮,不可来回重复刮。
通常刮背部夹脊穴(或称「督脉」,或中枢神经)时,宜由后脑杓最突出的枕骨、大椎穴一直往下。主风寒的胆经、膀胱经,则由双耳背面的高骨刮到肩膀。而刮腰部经络主肾,刮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部则主肝胆脾胃。
3. 刮痧角度:
用手握着刮痧板,厚边贴紧掌心、薄边与皮肤成四十五度,单向轻刮,不可成推、削之势;若要刺激深部,可与皮肤成九十度角垂直下压,但时间不宜过长。
4.力道
刮痧的力度犹如中药处方中的剂量,太轻或太重都不好;太轻没有效果,太重易使肌肉组织受伤。一般以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以能耐受的程度为限,一次的距离约刮五至十公分即可,刮到颜色不再变,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力道大小还有补泻作用:一般而言,力量小、速度慢为「补」,力量大、速度快为「泻」;力量适中、速度适中或力量小、速度快,或力量大、速度慢为「平补平泻」。
5. 频率:
刮痧频率依需要及患者体质而有所不同,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钟为宜。初次刮痧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刮痧应间隔一至二周。
刮痧板怎么选
选择刮痧板要看材质、形状及用途。
首先是材质的选择。从刮痧板的材质上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铁板、木质、瓷器、玉石、水牛角、黄牛角等等。其中最常见并公认为质量不错的是砭石和水牛角,水牛角在中药里本就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其他如玉石等也好,但价格比较昂贵,且容易碎。
其次应选择形状。面部美容刮痧板一般包括鱼形、波浪形、半圆形、多用镰刀形等,它们的形状是根据人体面部生理结构设计的,面部专用,长短不一。面部美容刮痧板大部分是水牛角精制而成,比较符合人体面部的骨骼结构,便于刮拭及疏通经络。头部刮痧应选用梳形刮痧板,它的一端可用于头部经络的疏通,另一端为波浪形或者凹形,可增加记忆和思维能力,帮助缓解不安与焦虑,同时激发毛发再生,促使白发变黑,具有美发护发的功效。三角形刮痧板用于四肢及颈部刮拭,穴位的打通。方形刮痧板用于背部、腿部、腹部的刮痧、排痧,疏通背部、腿部、腹部的经络,主要用于全身肌肉厚实部位。另外,不管什么形状的,最好选择两边厚薄不一的,厚的一边可以作为日常保健用,薄的一边可以理疗用。
儿童刮痧的好处和坏处是什么
可以。刮痧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通过刺激体表脉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活血祛瘀、调整阴阳、舒筋通络、清热消肿、扶正祛邪的作用。儿童只要能承受刮痧之痛,刮痧完全没问题。刮痧可以治疗宝宝中暑,还能增加儿童身高、提高视力、增强智能等。
用刮痧疗法治疗宝宝中暑,其具体操作方法是:
1、 宝宝坐位或者俯卧位,松解衣服,暴露颈背部及手部即将刮痧的皮肤,用热毛巾擦拭、清洁,再均匀地涂抹上清水或油剂润滑。
2、 家长用汤匙或铜钱等工具在宝宝颈部、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处进行刮拭,以刮出出血点而不导致皮肤破损为度。
3、 也可以在清洁皮肤后在脖子、背部放一层薄布,然后再用刮拭工具在布上刮拭。
但在给宝宝刮痧的过程中也是需要注意的,其注意事项如下:
1、刮拭手法用力均匀,以宝宝能耐受为度,达到出痧为止。不可一味追求出痧而用中手法或延长刮痧时间。
2、刮痧后及时擦干皮肤,让宝宝穿好衣服,饮用温水并休息。
3、刮痧治疗后为避免风寒之邪侵袭,须待皮肤毛孔闭合恢复原状后方可洗浴,一般约4小时左右。
4、对于病情重、进展快的宝宝,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不可单用刮痧疗法,以免延误病情。
感冒的刮痧疗法
刮痧治疗感冒,简便易行,见效快且无不良反应,可作为夏日感冒初期的首选治疗。刮痧是我国传统技法之一,在中医学最古老的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早有记述,使用至今已逾上千年历史。刮痧具有活血化瘀、调血行气、祛风止痛、舒筋通络、清热解毒、开窍醒神、健脾和胃等作用,可排出体内毒素,增强机体免疫力,是常用的治疗和保健方法。
夏日感冒多选用后背部膀胱经刮痧,因为夏日感冒是风邪兼夹暑湿之邪作祟的结果,风为阳邪,易犯阳位,背部为阳,风邪侵入时首当其冲,治疗也当从其侵犯的部位着手,而背部正好为足太阳膀胱经分布的区域,太阳主一身之表,善治一切在表之疾。后背部刮痧治疗感冒,效果良好。
感冒的刮痧疗法
一、风寒感冒
(一)症状
以恶寒重、发热轻、头痛、无汗、流清涕、痰稀白、口不渴、舌苔薄白为主要症状。
(二)治法
(1)选穴 风池、大椎、风门、肺俞及肩胛部、中府及前胸、足三里。放痧穴:少商、大椎。
(2)定位 风池:在头后项部,头枕骨下,与风府穴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大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风门: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肺俞: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中府:胸前壁的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少商:拇指桡侧指甲角旁0.1寸。
(3)刮拭顺序 先刮后头部风池,再刮颈部大椎及背部肺俞、肩胛部,然后刮中府及前胸,放痧少商,最后刮拭足三里。
(4)刮拭方法 在需刮痧部位先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从风池穴一直到肩髑穴,应一次到位,中间不要停顿。颈后高骨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不可用力过重,可用刮板棱角刮拭,以出痧为度。刮拭胸部正中线,从天突穴经膻中穴向下刮至鸠尾穴。用刮板角部自上而下刮拭。中府穴处宜用刮板角部从上向下刮拭。
中医刮痧可治疗风寒感冒
取坐位,或俯卧位。将生姜、葱白各20克捣烂如泥,用纱布包裹,蘸热白酒先擦前额和太阳穴,再刮背部脊椎两侧,刮至皮肤潮红为度,最后在肘窝、腘窝推刮。生姜和葱白都有发汗解热的功效,可以明显提升刮痧的效果。如感冒伴有恶心,一般加刮胸部、腹部。刮痧后,微微出汗,效果较佳。
只要正确恰当的操作,就能最大程度地减轻疼痛。首先,正确选用刮痧器具,尽量选取边缘钝而圆滑的器具,如牛角梳子背脊、瓷汤匙,刮痧板等,其厚度要适中,太厚刮不到痧,太薄易伤皮肤;其次,刮痧方法要得当,刮痧板与皮肤成90度角,垂直下压,单方向刮,力道由轻渐重,就不会痛,每处约刮3—5分钟即可;最后一点,就是在刮痧时要涂抹润滑剂,一般常用食用植物油作为润滑剂,如麻油、菜籽油、花生油、豆油等,有时还可以用清水作为润滑剂,临床上也常常使用按摩乳。
刮痧可以把背刮薄吗 女人背部刮痧的好处
刮痧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刮拭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祛瘀生新”的作用。
背部刮痧疗法对疼痛性疾病,感冒发热,亚健康状态,防病保健以及轻度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好的疗效。
背部刮痧,消除了疼痛病灶,肌紧张也就消除;如果使紧张的肌肉得以松弛,则疼痛和压迫症状也可以明显减轻或消失,同时有利于病灶修复。
刮痧过程(用刮法使皮肤出痧)可使局部组织形成高度充血,血管神经受到刺激使血管扩张,血流及淋巴液增快,吞噬作用及搬运力量加强,使体内废物、毒素加速排除,从而使血液得到净化,增加了全身抵抗力,可以减轻病势,促进康复。
刮治病变相应腧穴的皮肤,使之出现青、紫充血的痧痕,使腠理得以开启疏通,将滞于经络腧穴及相应组织、器官内的风、寒、痰、湿、瘀血、火热、脓毒等各种邪气从皮毛透达于外,使经络得以疏通。
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刮痧
中医多将乳腺增生分为肝郁气滞、痰瘀互结以及冲任失调三个证型,刮痧时若能根据不同的证型进行治疗,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肝郁气滞:
主症:①乳房胀痛、窜痛;②乳房疼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变化相关;③烦躁易怒;④两胁胀满。次症:①肿块呈单一片状,质软,触痛明显;②多发于青年女性;③月经失调,或痛经;④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加2项次症即可辨证为肝郁气滞型。
治疗时以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为主。刮痧时以着重刮拭肝经、脾经以及相对应的局部经络穴位为主。多选用肩背部的肩井、天宗以及小腿的肝经、脾经经穴。重点以刮拭乳房对应的肩背为主,肩井和天宗穴以中度力度刮拭3~5分钟,出痧为度。然后刮拭腿内侧的肝经至行间、太冲穴,轻刮3分钟,出痧为度。肩井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穴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简便取法:正坐位,当大椎穴(督脉)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天宗在肩胛部,当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取穴手法: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所碰触之处就是天宗穴。行间在第一、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2.痰瘀互结:
主症:①乳房刺痛;②肿块呈多样性,边界不清,质韧;③舌暗红或青紫或舌边尖有瘀斑,或舌下脉络粗胀、青紫。次症:①乳房胀痛和(或)肿块与月经、情绪不甚相关;②月经衍期,行经不畅或伴有瘀块;舌苔腻,脉涩、弦或滑。具3项主症或2项主症加2项次症即可诊断。
治疗时以祛痰化瘀、散结止痛为主,重点刮拭脾经、胃经为主,脾胃不运,化生痰湿,因此健脾和胃才能祛瘀化痰。治疗时刮拭腿内侧脾经以及外侧胃经为主,重点刮拭血海、阴陵泉、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丰隆等穴位为主,出痧为度。
3.冲任失调:
主症:①乳房疼痛症状较轻,或无疼痛;②腰膝酸软或伴足跟疼痛;③月经周期紊乱,量少或行经天数短暂或淋漓不尽,或闭经。次症:①多发于中年以上女性;②头晕耳鸣;③舌质淡,舌苔薄白,脉细。
治疗时以调补冲任,养血止痛为主。刮拭任脉、带脉以及肾经为主,重点刮拭膻中、太溪等穴位为主,出痧为度。膻中在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四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太溪: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中点凹陷处。
若无法确认自己的证型,可整体刮痧,也有效果。刮拭时,先刮肩部肩井、背部天宗,然后刮胸部膻中,再刮前臂外关,刮下肢外侧丰隆,刮太溪及重刮足背行间、侠溪。刮拭方法为泻法。在需刮痧部位涂抹适量刮痧油。由于肩背部肌肉丰富,用力宜重,分别刮拭肩部肩井穴和背部天宗穴,出痧。然后刮拭胸部正中线膻中穴,用刮板角部,不宜重刮,30次,出痧为度。再重刮上肢外侧外关穴,30次,出痧为度。之后刮下肢外侧丰隆穴和足部太溪穴,各30次,可不出痧。最后重刮足背部行间、侠溪穴,出痧。
背部僵硬能刮痧吗 后背刮痧要怎么刮
一般而言,凡是边缘钝而圆滑者均可,梳子、瓷汤匙、刮痧板(材质也须讲究)。但要注意厚薄与大小,太厚刮不出痧,太薄容易伤及皮肤;其大小一般以小于成人手掌,容易抓握、使力为原则。除了刮痧板之外,还要有药水或润滑油,才不会伤到肌肤;润滑物可选专用药水,或绿油精、万金油、婴儿油,或含红花、川芎、当归等配方的刮痧膏,或直接用红花油、麻油,甚至水也可以。
刮痧手法及操作顺序各家不同,通常只刮觉得不适的对应部位,譬如中暑或胃肠、腹部不舒服,就刮其相对应的部位,但大多数都刮背部和四肢,尤其女士很少刮前胸;其他如头颈部、腹腰部等也可以刮。通常刮痧方向都是由上而下、由内而外,单向顺刮,不可来回重复刮。通常刮背部夹脊穴(或称「督脉」,或中枢神经)时,宜由后脑勺最突出的枕骨、大椎穴一直往下。主风寒的胆经、膀胱经,则由双耳背面的高骨刮到肩膀。而刮腰部经络主肾,刮上背部主心肺功能,下背部则主肝胆脾胃。
用手握着刮痧板,厚边贴紧掌心、薄边与皮肤成四十五度,单向轻刮,不可成推、削之势;若要刺激深部,可与皮肤成九十度角垂直下压,但时间不宜过长。
刮痧的力度犹如中药处方中的剂量,太轻或太重都不好;太轻没有效果,太重易使肌肉组织受伤。一般以用力均匀、适中,由轻渐重,以能耐受的程度为限,一次的距离约刮五至十公分即可,刮到颜色不再变,就可停止。
注意,刮痧的力道不适愈重愈好,也不是愈痛愈有效。力道大小还有补泻作用:一般而言,力量小、速度慢为「补」,力量大、速度快为「泻」;力量适中、速度适中或力量小、速度快,或力量大、速度慢为「平补平泻」。
刮痧频率依需要及患者体质而有所不同,每次以刮二十至三十分钟为宜。初次刮痧不宜过长,且手法不宜过重,第二次刮痧应间隔一至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