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粒瓜子夺走2岁男童生命
1粒瓜子夺走2岁男童生命
前几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12月22日,深圳福田一名2岁的男孩因吃瓜子不小心卡住了喉咙,家人马上把孩子送到医院救治,但经过心肺复苏等一系列救治,孩子仍然面呈紫色,心电图一直为直线,最终孩子因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孩子的生命如此脆弱,一颗小小的瓜子,竟然让他和自己的家人永别了!然而在我们身边,很多爹妈会随手把瓜子等零食放在桌面上,任由孩子抓来吃。在他们眼里,瓜子对孩子来说顶多是比较容易上火罢了,并没有那么可怕。但孩子吃瓜子发生呛喉的事件并不是个例,每年都有不少孩子,因为吃瓜子而发生呛喉的意外:
1、2013年,重庆一位妈妈剥好瓜子喂给自己10个月的宝宝吃,孩子吃了一大把瓜子后发生呛咳,险些因此发生窒息,后经医生及时救治才脱险。
2、2014年2月,江苏一名13个月大的男宝宝因吃瓜子发生呛喉,送到医院时孩子面色死灰,有气无力,经过医生的一番救治,从孩子的声门下取出了瓜子壳,孩子才被救活过来。
这些例子告诉我们,对大人来说很安全的瓜子,对孩子来说却有可能是“危险的杀手”。
朵妈曾见过身边一些爸妈会给孩子吃瓜子,每当这时,我就会问他们一句:“孩子这么小能吃瓜子了吗?”这时他们的回答往往是:“可以吃了,之前就吃过了,没事……”
但数据研究表明,孩子3岁之前,最容易发生异物呛喉。不管孩子是第几次吃瓜子,只要他还小,随意进食这类零食都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危险。
孩子异物呛喉,千万不能这样做!
孩子不慎发生异物呛喉,很多家长会马上采取急救办法,企图帮助孩子咳出异物。但有些办法不仅无法帮助孩子咳出异物,还有可能增加窒息的风险。
▪ 拍背:孩子的气管被异物卡住后,顺着背拍,只会把异物拍进气管深处,使异物更难取出。
▪ 借助工具夹出来:如果施救者不是专业的医生,操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失误,把异物推向气管更深处,增加取出异物的难度。
▪ 催吐:催吐更适用于误吞有毒物质的情况,而不是异物呛喉。这种情况下催吐,可能会使孩子胃部的食物反流到气管,增加窒息的风险。
▪ 喝水:气管有异物时喝水,可能会加重孩子呛咳的情况,还可能会使某些卡在气管的异物发生膨胀(比如馒头),加重孩子呼吸困难的症状。
不慎发生异物呛喉,这个方法能救孩子一命!
◇ 海姆立克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是目前全世界抢救气管异物患者的标准方法(它的发明者是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前不久因心脏病逝世),自从这种急救方法问世以来,被称为“拯救最多生命的急救措施”,其施救步骤如下:
▪ 对于1岁内的孩子
1、大人一只手支撑着宝宝的身体及头颈部,让宝宝脸朝下趴在大人的手臂(或大腿)上,头部稍低于身体躯干;另一只手在宝宝背部两肩胛骨间拍打1-5次。
2、让宝宝仰卧在大人的手臂(或大腿)上,用中指和食指,放在宝宝胸廓下和脐上的腹部,快速向上压迫1-5次。
3、重复以上两个步骤,直到异物冲出为止。
▪ 对于1岁以上的孩子(此方法也适用于成人)
大人从背后抱住孩子,一手握拳顶住宝宝的上腹部,另一只手手掌按在拳头上,双手同时用力向上、向内紧压,直到异物被排出。
除了瓜子,这些“危险”的零食要提防
▪ 干果类零食:干果类零食属于小颗粒、有窒息风险的零食(如葡萄干、花生、开心果、巴旦木、杏仁等)。美国营养学会甚至建议,要等到孩子4岁以上时才能给他们吃葡萄干。
▪ 果冻:婴幼儿在进食果冻时,很容易把果冻误吸入气管或支气管内,形成气管异物;另外由于果冻质地较软、表面非常滑,万一卡在气管内,取出的难度也非常大。因此,不少品牌的果冻包装上会注明“3岁以下的婴幼儿谨慎食用”。
▪ 带核水果:某些水果的核(如荔枝、龙眼等),也有可能会意外呛入孩子的气管。
▪ 黏性较大的食物:一些黏性较大的食物,如糯米糕、花生酱等,在孩子吞咽的时候,可能会黏住食道,导致食道堵塞。
▪ 长面条:给孩子做面条时,最好提前将面条折断或掰碎,以免孩子进食时误吸到气管中。
▪ 纤维较丰富的食物:纤维比较丰富的食物更难嚼碎,如牛肉干、鱿鱼丝等,孩子往往没经过充分咀嚼就吞咽下去了,很可能会卡在食道处。
吃零食有哪些好处 吃零食能够锻炼牙齿和美容
多数零食“耐嚼”,能起到健齿作用,既锻炼了牙齿,又有健脑作用。如果每天坚持嗑几十粒瓜子,就可以使皮肤光洁靓丽。
天生长寿的十个惊人迹象
1家族中长寿者多。
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一项名为“新英格兰百岁研究”的调查发现,半数百岁老人的家族中,都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活过90岁。
研究指出,直系血缘对寿命影响最大,相比表兄妹,兄弟姐妹、父母的寿命对你更有影响。
2走路又快又远。
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研究发现,走路速度每秒增加0.1米,死亡风险就会下降12%。
《美国人医药联合会期刊》2006年的报告称,在70至79岁的老人中,走不了400米的老人余下的寿命可能不超过6年,同时他们残疾的机会也较大。
3社交生活很丰富。
美国心理学教授莱斯利middot;马丁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女性活得更长久,因为宗教促进了她们的社交生活。他表示,与家人、朋友和同事有亲密社交活动的人也能长寿。
4女性比男性更长寿。
2010年,美国的8万百岁老人中,85%为女性。科学家猜测女性心脏疾病风险较低、男性吸烟率、车祸率高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因素。不过好消息是,男性百岁老人通常比女性百岁老人更健康,他们不容易残疾。
535岁后生孩子。
“新英格兰百岁研究”发现,40岁后产子的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4倍。35岁后自然分娩者的寿命也会更长久。科学家认为,晚育可能说明生殖系统老化较慢,身体其余部分可能也类似。
6出生年份影响寿命。
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报告称,2011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活到100岁的几率分别为1/4和1/3;2011年达到20岁的男性和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为19.5%和26.6%;50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6%和10%。
7适度焦虑。
莱斯利middot;马丁说,性格悲观,倾向于自责的人寿命较短。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适度的焦虑可降低50%的死亡风险。适度焦虑者不冲动、不冒险、生活总有计划,这些都是长寿的有利因素。
8体重正常。
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2011年对477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比其他老人健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当中肥胖者很少。
9染色体端粒很长。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保护性的DNA序列,端粒越长,细胞老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寿命自然越长。
一些研究认为,卸掉压力、戒烟、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等,可以增加端粒长度,但百岁老人的端粒多是基因所致。
10对生活充满希望。
斯坦福大学长期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态度更能决定寿命。研究者称,对生活充满希望说明压力较小,它反过来影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进而改善健康状况。
儿童敏感期怎么样教育
1、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儿童的生命助力,如果敏感期的内在需求受到妨碍而无法发展跱,就会丧失学习的最佳时机,日后若想再学习此项事物,不仅要付出更大的心力和时间,成果亦不彰。而如何运用这股动力,帮助儿童更完美的成长。正是成人的职责。
2、把握儿童敏感期,进行蒙氏教育,其根据儿童的各个敏感期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使儿童各方面的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坚持培养儿童独立性、进取心、自律性、创造性强,能为儿童全方位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统教育则不能肯定。
3、经历敏感期的儿童,其无助身体正受到一种神圣命令的指挥,其小小心灵也受到鼓舞。敏感期不仅是儿童学习的关键期。也影响其心灵、人格的发展。因此,成人应尊重自然赋予儿童的行为与动作,并提供必要的帮助。以免错失一生仅有一次的特别生命力。 应对语言的敏感期的方法
学习语言对成人来说是件困难的工程, 但能容易学会母语,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在儿童1岁到1岁半左右可进一步学习“你”、“他”和你的”、“他的”“大家的”,“我们”“你们”“他们”等词,使宝宝的语言更加丰富。宝宝不会,只因缺乏大人示范,没有人教导所以还不会,平时同宝宝说话时注意多用代词,很快宝宝会理解并且学会用。如果21-22个月儿童还不会说多个字,在吃水果之前要让儿童说出名称才让吃。多次用游戏去强化,就能使儿童不但说出水果名称,还能说“吃香蕉”“吃苹果”,变成三个字的话。31-33个月儿童已能理解反义词,能口头对答。父母经常与宝宝玩对答,宝宝会越学积累越多,通过对答反义词,对词的理解更深入,而且不会用错,如对高矮和长短,大小和多少不会混淆。
应对秩序敏感期的方法
1岁~3岁的儿童由向内的秩序感逐渐转向向外的秩序感,有强烈的追求外在事物秩序化的欲望,对物品摆设的位置、动作发生的顺序、人物的呈现、物品的所有权等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如若遭到挑战就会感到不安、焦虑,甚至会表现出极端的激烈反应。由于幼儿在这一时期的难以变通甚至不可理喻,也可称之为执拗敏感期。2岁至3岁的儿童开始进入执拗的敏感期。表现为事事得依他的想法和意图去办,否则情绪就会产生剧烈变化,发脾气,哭,闹。这时家长和老师要给孩子足够的耐心和关照,也要学会一些安抚的技巧。
应对对细小物体关注敏感期的方法
儿童对小的物体特别感兴趣,比如儿童面前同时有一支笔、一粒花生米、一粒小豆,儿童会首先抓住小豆。因为儿童的视野和成人的视野不一样,成人视野是开放的,儿童的视野是关注细枝末节的,哪个微小,儿童就关注哪个。在这个敏感期,儿童的观察视角往往多会关注许多细枝末节,越是微小的东西他关注得越多。所以,在这个时期,妈妈不要用成人宏观的眼光去看待儿童的行为,要允许儿童进行这些观察,并通过适当的引导保护他的观察兴趣。
应对动作的敏感期方法
孩子的学习都是通过手来进行和获得的,孩子从迈步到学会走路这个过程中,是非常愿意走路的,而且不愿意让成人拉着走,手的动作是伴随着走路而发展的,孩子走到哪里,手就抓到哪里。两岁的孩子已经会走路,最是活泼好动的时期,父母应充分让孩子运动,使其肢体动作正确、熟练,并帮助左、右脑均衡发展。
过年安全小知识 防止饮食事故
预防零食坚果噎住 逢年过节,一般家庭都有大量坚果、零食之类的,孩子一旦被这些小东西噎住会造成窒息,严重会导致大脑缺氧,轻则造成脑部器官损伤,重则可能夺去生命。哪些食物容易诱发安全事故:
1,果冻、桂圆、核桃、花生、瓜子等食物建议5岁以下的儿童不要食用,,这类食物大多是圆形的,跟儿童咽喉大小差不多,一旦吸入会将呼吸道卡死。
2,面条等长条形的食物。儿童的牙齿没有发育完全,无法完全咬断,很可能吸入造成窒息。
3,玉米、黄豆、面粉类食物遇水易膨胀或变成糊状,容易堵塞孩子的呼吸道。
10大喝水习惯夺走你的寿命
坏习惯一:饮水机从不洗。
桶装水和饮水机无论在家庭还是办公、公共场所都已非常普遍,你有没有想过,用的饮水机自从放在那儿就再也没“洗过澡”。饮水机看似让人喝上好品质的水,实则“二次污染”很严重。每当打开饮水机龙头时,听到“咕噜”的声音,桶里翻出一串气泡,这就是有空气进入,灰尘及微生物就会被带入。据国家环境卫生监测部门检测数据显示,桶装饮水机内的冷热水胆3个月不洗就会大量繁殖细菌,如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等。所以,最好一月清洁一次,夏天两周清洁一次。办公室的饮水机因为使用频繁,更得勤加清洗。
坏习惯二:自来水一烧开就喝。
国人喝白开水是种好习惯,但是你知道吗?水不能一烧开就喝。因为我们的自来水都经过氯化消毒,其中氯与水中残留的有机物结合,会产生卤代烃、氯仿等多种致癌化合物。建议,烧水时,不妨采取三步走:首先将自来水接出来后先放置一会再烧;水快开时把壶盖打开;最后,水开后等3分钟再熄火,就能让水里的氯含量降至安全饮用标准,是真正的“开水”。
坏习惯三:爱喝瓶装水。
携带方便、开盖能喝,在中国,瓶装水消费正在以每年30%的速度递增。国际食品包装协会常务副会长董金狮却指出, 瓶装水所使用的聚酯瓶往往含有可能导致人体慢性中毒的物质,尤其是当瓶子在高温环境中,或开启后没及时喝掉,有害物质会渗入水中,危害健康。因此,瓶装水一定不能受热或暴晒。“很多人喜欢在车里放一箱水,这是不对的。尤其夏天,后备箱温度非常高,容易让有害物质进入水中。”建议,最好的办法是买个质量好的水壶自己带水,安全又环保。
坏习惯四:喝千滚水。
现在用电热水壶的家庭越来越多,很多人烧的水一次喝不完,过一会儿又重复烧开。这种千滚水最好别喝,水烧开尽量当次喝完,别反复加热。很多人担忧饮水机中的水是不是千滚水,因材料限制,饮水机中水的最高温度一般为九十摄氏度左右,达不到沸腾的状态,不是千滚水。“但桶装水的最佳饮用时间是出厂后1—15天,一旦超过15天,水中的细菌过多,就不宜再饮用。”
坏习惯五:不渴不喝水。
国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七成人都是发觉渴了才喝水。殊不知当你感到口渴的时候,你的身体至少已经流失了1%的水分。喝水不是为了解渴,而是让其参与新陈代谢,被人体吸收,长时间缺水会增加血液的黏稠度,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同时,越不注意喝水,喝水的欲望就会越低,人就会变得越来越“干旱”。所以,不管渴不渴都要及时补水。外出时手里带上一瓶水,随时喝一口;办公室或家里多放上几个水杯,见缝插针,有机会就喝。
坏习惯六:每天喝不够6杯水。
上班一族常常会因工作关系疏忽了喝水,长此下去,膀胱和肾都会受损害。《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建议每天最少饮水1200毫升,大约6杯的量。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则相应增加喝水量,及时补水。有人会问,之前一直说每天喝水不少于2000毫升也就是8杯水,为什么现在只有1200毫升?其实,2000毫升是指人一天需要的水分总量,果蔬里含有大量水分,连主食、肉里都有,人体需要的水,很大一部分来自于食物中。6杯是最低限的量,有些人则需要喝得更多。比如烦躁的人多喝水能舒缓心情,肥胖的人多喝水能保持体重,运动后、洗澡后也都要及时补充水分。
坏习惯七:不按体质喝水、饮料代水。
白开水没味,还是喝饮料吧。很多孩子每天可乐、果味饮料不离手,用饮料代水,无异于花钱买身病。不但起不到给身体补水的作用,还会降低食欲,影响消化和吸收。如果一定要喝有味儿的水,也要根据自身体质,适当改善。比如便秘的人可以喝点蜂蜜水或者果蔬汁,能够促进肠道蠕动;而胃寒的人要少喝性寒的绿茶、凉茶、果汁,多喝暖胃的红茶、姜糖水。
坏习惯八:晨起不喝水,到老都后悔。
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是真正意义上的救命水,中老年人更应该注意。人体经过一夜代谢之后,身体的所有垃圾都需要洗刷一下。饮用一杯水可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循环血容量。早晨这杯水最好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清澈的水,白开水、矿泉水皆可,能够降低人体血液黏稠度;第二种是柠檬水,柠檬酸能够提升早晨的食欲;第三种是淡盐水,它对便秘的人非常有益。
坏习惯九:吃咸了不马上喝水。
吃太咸会导致高血压,也可导致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水肿等。如果吃咸了,首先要做的就是多喝水,最好是纯水和柠檬水,尽量不要喝含糖饮料和酸奶,因为过量的糖分也会加重口渴的感觉。淡豆浆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其中90%以上都是水分,而且还含有较多的钾,可以促进钠的排出,且口感比较清甜。
坏习惯十:睡前不喝水。
睡前不宜喝太多水,但可以稍微抿上两口,尤其是老人。当人熟睡时,由于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黏稠度会变高。临睡前适当喝点水,可以减少血液黏稠度,从而降低脑血栓风险。此外,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水还可以滋润呼吸道,帮助人更好的入睡。
男人不得不知的杀精恶习
1.不吃早餐
夺命理由:严重伤胃,使你无法精力充沛地工作,而且还容易“显老”。德国埃朗根大学研究人员在对7000个男女对象的长期跟踪后发现,习惯不吃早餐的人占到了40%,而他们的寿命比其余60%的人平均缩短了2。5岁。而另一所大学在一次对80-90岁老年人的研究中发现,他们长寿的共同点之一是:每天吃一顿丰盛的早餐。
见招拆招:早餐食物尽量做到可口、开胃;有足够的数量和较好的质量;体积小,热能高;制备省时省力。
2.进食速度过快
夺命理由:加重肠胃负担,导致肥胖。很多办公室一族的午餐,都是在非常匆忙的状态下吃完的。进食速度过快,食物未得到充分咀嚼,不利于口中食物和唾液淀粉酶的初步消化,加重肠胃负担;咀嚼时间过短,迷走神经仍在过度兴奋之中,长此以往,容易因食欲亢进而肥胖。
见招拆招:尽可能让牙齿和舌头动得慢一点,如果真的时间很紧张,那就牺牲一点打牌或者打瞌睡的工夫。
3.饮水不足
夺命理由:导致脑老化;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影响肾脏代谢功能。
办公室一族在工作中,由于工作时精神高度集中,很容易忘记喝水,造成体内水分补给不足。体内水分减少,血液浓缩及黏稠度增大,容易导致血栓形成,诱发脑血管及心血管疾病,还会影响肾脏代谢的功能。
见招拆招:多喝水,勤上洗手间;但要注意,对于部分大肠代谢功能差的朋友,最好在感到口渴的时候再去喝水,以免造成体内水代谢进一步紊乱。
4.水果当主食
夺命理由:造成人体缺乏蛋白质等物质,营养失衡,甚至引发疾病。
很多办公室一族由于长期静坐的工作方式而造成的消化不畅、血脂增高、血管硬化等疾病,确实需要水果中的营养物质来化解。但是,水果不能当主食。因为水果中虽然含多种维生素和糖分,却缺少人体需要的蛋白质和某些微量元素。
中国百岁老人长寿的秘诀
1.家族中长寿者多。美国波士顿大学医学院一项名为“新英格兰百岁研究”的调查发现,半数百岁老人的家族中,都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者祖父母活过90岁。研究指出,直系血缘对寿命影响最大,相比表兄妹,兄弟姐妹、父母的寿命对你更有影响。
2.走路又快又远。美国匹兹堡大学研究人员对涉及3.5万名65岁以上老人进行研究发现,走路速度每秒增加0.1米,死亡风险就会下降12%。《美国人医药联合会期刊》2006年的报告称,在70至79岁的老人中,走不了400米的老人余下的寿命可能不超过6年,同时他们残疾的机会也较大。
3.社交生活很丰富。美国心理学教授莱斯利·马丁表示,有宗教信仰的女性活得更长久,因为宗教促进了她们的社交生活。他表示,与家人、朋友和同事有亲密社交活动的人也能长寿。
4.女性比男性更长寿。2010年,美国的8万百岁老人中,85%为女性。科学家猜测女性心脏疾病风险较低、男性吸烟率、车祸率高可能是造成该现象的因素。不过好消息是,男性百岁老人通常比女性百岁老人更健康,他们不容易残疾。
5.35岁后生孩子。“新英格兰百岁研究”发现,40岁后产子的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是其他女性的4倍。35岁后自然分娩者的寿命也会更长久。科学家认为,晚育可能说明生殖系统老化较慢,身体其余部分可能也类似。
6.出生年份影响寿命。2011年英国政府发布报告称,2011年出生的男孩和女孩活到100岁的几率分别为1/4和1/3;2011年达到20岁的男性和女性活到100岁的几率为19.5%和26.6%;50岁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4.6%和10%。
7.适度焦虑。莱斯利·马丁说,性格悲观,倾向于自责的人寿命较短。但另一方面,对于任何年龄的人,适度的焦虑可降低50%的死亡风险。适度焦虑者不冲动、不冒险、生活总有计划,这些都是长寿的有利因素。
8.体重正常。美国爱因斯坦医学院2011年对477名百岁老人的研究发现,这些老人的生活方式并不比其他老人健康,唯一的区别是他们当中肥胖者很少。
9.染色体端粒很长。端粒是染色体末端具有保护性的DNA序列,端粒越长,细胞老化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寿命自然越长。一些研究认为,卸掉压力、戒烟、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食物如深海鱼等,可以增加端粒长度,但百岁老人的端粒多是基因所致。
10.对生活充满希望。斯坦福大学长期的研究表明,积极的情绪比态度更能决定寿命。研究者称,对生活充满希望说明压力较小,它反过来影响压力荷尔蒙皮质醇水平,进而改善健康状况。
男女的最佳生育年龄是多大
1、女性最佳怀孕年纪
(1)女生如果怀孕的年纪过小,特备是18岁以下,胎儿会同正在发育的母亲争夺营养;
(2)女生如果怀孕较晚,特备是35岁以后怀孕,那么卵子的质量会下降,生育的风险也会增加;
所以女性的最佳怀孕年纪应该是24-30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女性身体发育已经完全成熟,卵巢功能旺盛,卵子的质量最高,很适合怀孕生子。
2、男性最佳怀孕年纪
男性的生育年限比女性长,但是大量研究证明,男性在30-35岁之间精子的质量最高,生命力最旺盛。这段时间男子的事业较为稳定,经济状况也比较稳定,是生育的最佳年龄。
16岁男童患抽动症
抽动症你了解过吗?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宝贝,可下面说的这个孩子,那可是遭大罪了。因为患有抽动症,被自己的父亲打伤,姥姥看着心疼,只好求助律师事务所。
徐小平律师事务所律师:“你看看孩子的背部、肩膀、大腿……”
眼前这个男孩叫浩浩,马上就要16岁了,而对他下这种狠手的人,本应是他最亲近的人。
浩浩:“我爸打的,他生气就打我,拿棍子一下下打。”
记者:“多粗的棍子?多长?”
浩浩:“就和擀面杖一样。”
浩浩说,他爸爸之前也打他,家里人都知道,但都不是很严重,昨天(4月24日)下午由于和爸爸绊了嘴,所以才被狠狠的打了一顿,随后,这件事儿就被姥姥知道了,这才到律师事务所求助。
浩浩姥姥:“2011年的时候(浩浩)得了抽动症,不由自主的从喉咙里发出喊叫声,再一个就是打人骂人。”
记者了解到,浩浩从小和姥姥生活到8岁,随后开始和父母生活。11岁后开始发病后,浩浩就不能再去正常学校上学。现在看着外孙被打成这样,姥姥特别心疼。
除了提供法律援助,律师说,根据反家庭暴力法,建议浩浩最好先去公安机关报案。
中午12点30分,浩浩和姥姥到辖区的红庙坡派出所报案。
经过派出所的沟通,记者也见到了浩浩的爸爸,他承认是他打了孩子。
记者:“孩子说是你打的?”
浩浩爸爸:“嗯,是的,用锻炼器材打的。”
而说到为啥打孩子,这位父亲说他也是没辙了。
浩浩爸爸:“现在不听话,不听话不说,他还每天骂我,我都不理他,他每天还骂我。”
听到这里,记者打算从浩浩口中证实此事。
记者:“那你骂过爸爸什么?”
浩浩:“是心机太多了!有好几次挑拨我和妈妈关系!”
浩浩爸爸说,除了骂家长,浩浩还经常晚上溜出去上网,曾经他也和浩浩谈过,要不出门学个什么,可是浩浩也没回话。现在用他的话说,这孩子他确实管不了了。
“他有病,我带着他到处求医,到处看,其实打到他身上,疼得是我,我心里……哎呀。”浩浩爸爸无奈的说。
随后,派出所内民警开始进行调解。
延伸阅读:抽动症的症状以及抽动症对患者的影响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行为问题等。
抽动症的症状有哪些?
1.不自主的、突发的、快速重复的肌肉抽动,在抽动的同时常伴有暴发性的、不自主的发声和秽语。
2.抽动症状先从面、颈部开始,逐渐向下蔓延。抽动的部位和形式多种多样,比如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
3.发声性抽动则表现为喉鸣音、吼叫声,可逐渐转变为刻板式咒骂、陈述污秽词语等。有些患儿在不自主抽动后,逐渐产生语言运动障碍,部分患儿还可产生模仿语言、模仿动作、模仿表情等行为。
4.患儿不自主喉鸣出现较晚,少部分在早期出现,多数在起病后的6~7年出现。患儿的病情常有波动性,时轻时重,有时可自行缓解一段时间。抽动部位、频度及强度均可发生变化。
5.患儿在紧张、焦虑、疲劳、睡眠不足时可加重;精神放松时减轻,睡眠后可消失。患儿智力一般正常,部分患儿可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情绪障碍等心理问题。
小儿抽动症对患者的影响具体有哪些?
1.抽动症儿童因为其抽动体现,会导致孩子无法正常学习,在学业上受到一定影响,严峻时还会降级及劝退,让孩子无法正常接受教育。孩子性格也会因此变得孤僻,不肯与人沟通。
2.临床上,儿童抽动症又被成为细微脑功能失调性疾病,患儿会因为抽动体现的困扰出现许多反常体现,也会让许多人对孩子发生不好形象,因为同学、教师及家长的不理解,常会让孩子发生自卑心理,变得不自信。
3.儿童抽动症的损害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即便孩子长大后抽动体现逐渐减轻,也无法抹去其年少心理上受到的损伤。孩子在为人处世、人际交往方面会存在障碍。生活中缺少朋友,工作中也会因为无法集中注意力、自控能力差出现一些大意的差错,难以得到领导的信任。